在上一次與大家分享過柬埔寨短宣隊和「大使命」,今次再和大家分享宣教的一些神學思考。宣教是耶穌基督託付給教會的大使命,我們可從三一上帝的角度(聖父、聖子、聖靈),去幫助我們理解宣教的意義。
宣教的動力是來自上帝。上帝是那位宣教工作的發動者和成就者,教會能夠參與其中,是因為順服上帝的話語,並不只是承擔教會每年事工的目標或責任。宣教的基礎,是上帝出於對世界深厚的愛,祂差聖子來到世界 (約廿21),耶穌帶著父的使命作宣教士,宣揚天國的福音。父與子差派聖靈,並藉著聖靈的能力,使各人合而為一,成立教會,承擔起見證耶穌基督的工作,在世上作祂的使者。我們領受同一個召命,是見證上帝在耶穌裡的所言所行,一同投入宣教的活動中,實踐「大使命」 (太二十八18-20)。
弟兄姊妹,讓我們在教會及日常生活當中,植入宣教的種子,使我們謹記無論在任何地方或任何時刻,我們都肩負了宣揚福音的使命。
常有一些年長的弟兄姊妹分享他們在教會的成長歷程,許多在年輕的
時候已經是詩班員、主日學老師和團契職員等等。他們亦說教會應該投放
資源去栽培年青的一代,使年青人成為教會的動力,免得出現青黃不接的
景象。上帝的心意就是要興起一代又一代屬祂的子民。
教會經歷將近八十多年,相信大家體會到青年工作不單是教會的一項
事工,它更是上帝的旨意,要我們去傳承。把青年信徒培育得好,他們才
能成為上帝所合用的器皿,所以我們應加快步伐,藉著充足的禱告,求天
父感動我們眾人,上下一心,認同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性,並求主賜我們智
慧和愛心,曉得如何關顧和將真理培植下一代。年青人生命成長並無捷徑,唯
靠門徒訓練及美善的榜樣(提前4:12節)來感染他們。
感謝上帝!教會的柬埔寨短宣隊終於成團。究竟「短宣」是什麼呢?顧名思義,是短期作跨地域、跨文化,向未得之民傳福音。「短宣」是一種體驗,讓我們一班基督信徒去見證耶穌所吩咐的「大使命」,在世界各地是如何得以彰顯。馬太福音的二十八章18節至20節: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短宣隊雖然只是用短短的幾日時間去探訪當地的宣教工場,但在當中具有深遠的意義,因為我們會見到一個宣教工場是如何在上帝的帶領下發展,並將「大使命」確切地實踐在我們眼前。這種依靠上帝的大能,為「大使命」擺上生命的見證,將會使我們深刻地反思,當我們回到日常生活的時候,應如何去作一名更稱職的「基督徒」。
去年那天的早上,我首次前來閩南堂講堂,我的紅車子泊在停車場中,發現遇到意外,所以不能離開,等候修理,轉瞬間已是一年的光景,屈指一算這十二個月的教會生活,不敢說對每位會友有很多的認識,但在彼此交往的日子,不經不覺有一份的建立,多一分的瞭解;但對閩南話的溝通仍有許多學習的空間,還感謝您們對我的愛,不時收到許多凱蒂貓的禮物及美味可口的食物及鐵觀音茶葉,這樣窩心的分享,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互愛的激勵,期望踏入閩南的第二年侍奉,祈求天父賜我更多智慧、更多的悟性、更多的敏銳、更多的愛心,去體恤幫助我的小羊,「學海無涯」生命延綿不盡,我以一顆至善至真至美的心,與大家並肩共奔天家之路,您願意與我一起跟主腳縱而行嗎?
在1991至1993年,逢周五放學後,我為閩光書院第一屆預科生查經及舉行團契。相隔25年後,於去年10月,學生們相約聚舊,其中一位興奮地告訴我,她和丈夫將於今年2月前往中東某國長期宣教。感謝上帝,第一屆預科生成為閩光書院第一批宣教士。她已是中年人,是母校的福音果子,榮歸上帝!
宣教士前往充滿危機的國家(中東地區),不是一時衝動,而是經過訪宣、短宣及長期訓練的成果。現今閩南堂也舉辦訪宣體驗,甚願上帝賜福這班被聖靈感動的肢體,使他們得到充足的訓練,帶著謙卑的態度,滿有負擔去事奉上帝、關心宣教士、體驗跨文化的事奉。在此呼籲弟兄姊妹起來積極參與宣教工作,並求主賜我們屬靈的眼光,將來有一天能為主培育長期的宣教士。主耶穌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8-20節)
過去一個星期我們渡過了受苦節和復活節。受苦節是記念耶穌基督為了拯救世人,透過受苦和受死來成就救恩 — 尊貴的主甘願降卑,被世人厭棄,最後死在殘酷的十字架上。因此,教會為了記念主透過受苦所彰顯的恩情,在受苦節舉行崇拜或默想會,讓我們再一次經歷「救恩事件」,記念主所曾為我們走過的苦路,一再感受這白白和難以報答的偉大救恩。
當然我們不能只停留在受苦節的「記念」和「感恩」,我們並不是站在苦路旁的觀眾,更不只是追憶基督的受苦,而是與基督一同受苦的「參與者」,我們也同樣要記得自己是跟隨主的門徒,我們有沒有準備隨時為主的道受苦呢?「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祂受苦。」(腓1:29)
基督藉著十字架的受死,第三日復活。復活節主日記念耶穌從死裡復活,代表祂已戰勝死亡的毒鈎,由降卑變為升高。因為耶穌復活、升高,人類從此不再被罪惡所控制,祂已戰勝死亡,讓我們得著永恆生命的盼望 (哥林多前書15:55-57)。
親愛的弟兄姊妹,復活節是基督信仰的重要節日,提醒我們主復活的升高,而前題是降卑,叫我們學效主的不自高、不狂傲、不炫耀,主動走進苦難與自卑,使我們也能與主一同榮耀地升高,獲得終末的得勝。
使徒保羅追求「認識基督,曉得祂復活的大能」(腓3:10節),這「大能」就是我們每天靠主勝過罪惡捆綁的能力,使我們在憂傷中得安慰、在灰心時得鼓勵、跌倒了可站起來、有勇氣接受挑戰……很多人因認識基督,經歷祂復活的大能,生命有美好的見證,例如:
* 張軍令弟兄在台灣販毒被判死刑,後改判無期,出獄信主後開福音書房,以屬靈書籍傳福音及幫助神學生完成學業。
* 印度的夏爾瑪弟兄(V.P. Sharma)成長於印度教家庭,自小信奉許多神明及遵奉許多禮儀,忍受各種修行的痛苦,信主後見證單靠耶穌可得喜樂、平安、永生。
* 黄有福弟兄學茅山道法達32年,可是自己滿身病痛、脾氣暴躁,於1998年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之後生命改變,很有愛心,常傳福音,並以禱告服侍別人。
閩南家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是否也靠著基督,天天經歷祂復活的大能?
有些專業人士或藝人因為工作緣故,需要苗條的身材而面對壓力,患上厭食症,對身體造成嚴重的傷害甚至死亡。患此類疾病的人需要接受藥物和心理的治療,來恢復對食物的吸收及胃口。
彼前2:2節要求我們「愛慕」純正的靈奶,像初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愛慕」有強烈的主動性和迫切性。既然我們在上帝面前已經得著祂兒女寶貴的生命,上帝的心意要我們藉著祂的話,生命得以長大成熟,在這個充滿罪惡的世界為主作聖潔的器皿。
近兩三個月來,喜見弟兄姊妹樂意上主日學積極追求真理,並且發現部分肢體的屬靈胃口大有增加。求真理的聖靈光照我們全教會每一個人,使我們脫離屬靈的厭食症,加入渴慕上帝話語的行列。
「古舊十架」是世界風行的福音詩歌之一。副歌:故我愛高舉十字寶架 ,直到在主台前見主面,我一生要背負十字架,此十架可換公義冠冕。這副歌的歌詞常刻劃在我心底,還有幾天就是復活節,讓我們再次思想主耶穌十架犧牲的愛,救贖我們這羣迷羊;主耶穌孤立在各各他山上,祂甘願為世人的罪降世,受盡凌辱,並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藉以彰顯祂完全的愛;我們願意放下世俗的虛榮,追隨耶穌的腳蹤,回應上帝的愛嗎?今天你我在世上或許會遇到苦難或低谷,但因著得勝的主帶領我們誇勝,苦難也成了祝福。為此,十字架不再是羞辱,而是榮耀的記號,是復活的印記。正如《詩篇30:5》的話:「一宿雖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讓我們一起歡呼頌讚至高三一真神。」
上個禮拜的主日,林牧師在信息中分享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人與上帝的關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當人生走到盡頭的時候,這生在世上已得到的不再重要了,無論是家財萬貫,或曾經叱咤風雲、紅極一時的人物,到了死亡將近的時候,這些名和利已經變得不再重要,這些東西都是帶不走的。可是只有人和上帝的關係,才可存留到永遠。耶穌基督給我們最大的盼望,就是雖然人的肉身死去,然而信祂的人,靈魂會被接去耶穌基督為我們預備的地方,我們將會永遠與上帝同在,得享永遠的生命。所以對我們來說,在世上的時候,最重要是建立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同樣地,人到了將近死亡的時候,所渴望的是得到被愛和關心,在愛裡得到支持和盼望,愛就是上帝與人的關係之彰顯,是永恆不變的。耶穌說:「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你的上帝,以及愛人如己」《馬可福音》12:30-31,因為這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兩條誡命。
親愛的弟兄姊妹,如果我們能夠明白甚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我們對世間事物、得與失的看法,是否不再一樣嗎?我們現在只專注做的事,它們的優先次序會否有所改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