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牧者的話
古學賢牧師 -「何時可回聖所?」(2020年08月16日)
大衛作以色列王,在晚年被背叛的兒子押沙龍追殺。這場仗無論勝敗,也使大衛悲痛欲絕。他逃亡到乾旱無水的曠野,卻沒有怨天尤人,只表現出對上帝的渴慕,願能在上帝的聖所與祂親近。大衛說:「上帝啊,你是我的上帝,我要切切地尋求你。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 (詩63:1節)。」大衛所處的環境非常險惡,但不影響他對上帝的渴慕,因為他深知道上帝的慈愛比生命更好 (詩63:3節)。當時大衛正在生命的最低谷裏,他認定唯有上帝使他仍得滿足和喜樂。
在過去的半年,我們大部分弟兄姊妹不能到教會參加集體敬拜,大家心裡必定切切期盼能早日回到上帝的聖所。如詩人對上帝說:「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 (詩73:25節)。」願我們在「疫」境中學習大衛抓緊上帝。
鄭淑儀姑娘 -「轉恨為愛」(2020年08月09日)
《美麗天堂》是我個人看過令我印象深刻的一部紀錄片,影片劇情感動我的是在於它對恨與愛的寫實。《美麗天堂》描述以色列小孩與巴勒斯坦小孩彼此之間的接納與相處,以至於化解了憤恨,轉恨為愛。
「轉恨為愛」是一個高深的學問,建立在愛裡的關係令人印象深刻!人是這樣的,愈沒有關係,愈容易動真性情,因為沒有利害,沒有故事,沒有糾纏; 相反有了聯係,情況就不一樣。所以『原諒』和『忘記』是必須的,過去的就過去了,開放溝通,找出雙方都舒服的去相處共融。大家學習在主內的「轉恨為愛」。
馬太5:43-45:「祢們聽見有話說:『當愛祢的鄰舍,恨祢的仇敵。』只是我告訴祢們,要愛祢們的仇敵,為那逼迫祢們的禱告。這樣就可以作祢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
彭偉業傳道 -「基督的團契」(2020年08月02日)
上次與大家分享了教內的兄姊,與教外的朋友之間的分別,今次我們再思想一下團契在信仰上的意義。團契是弟兄姊妹在相聚裡有基督的同在,即一同效法耶穌的榜樣,學習踐行天國的價值,所以團契弟兄姊妹有別於教會外的朋友。至於教會外朋友之間的相處,則沒有基督的同在,皆因在未信者的生命中,還沒有與基督結連。
怎能在團契中具體活現有基督的同在?當我們聯於元首基督時就是與主結連了。聯於元首基督即是以基督作頭,讓基督作頭則是聽命於基督。當基督在我們心裡作王的時候,信徒就能夠活出基督的生命,像基督被罵不還口,安靜順服天父一切的安排,也能夠心存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不再用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了。換言之,教會以基督為首,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二5)。
古學賢牧師 -「疫情的反思」(2020年07月26日)
新冠狀病毒來勢洶洶,震動全球,不但奪去數十萬人的生命,也重創列國經濟。全球人都活在「新常態」中,比如在家工作、每天戴口罩、視像聚會等,有些地方更實行「禁足令」。我們不斷祈求上帝使疫情快快過去,早日回復往時的生活形態,然而,我們有沒有反思:過往的生活方式有甚麼一直消耗我們的心力和體力,使我們與上帝疏遠?
香港人不習慣停下來,基督徒也不例外,常在忙碌的生活中忘卻自己真正的使命。可1:35節記載「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裏禱告。」主耶穌的事奉非常繁忙,祂卻沒有順應人們的要求而活,反倒刻意安排曠野時間。現今與其我們期盼疫情過去,不如省察自己的價值觀,操練敬虔與知足的心。當疫情過去後,我們再恢復忙碌的生活,也不忘刻意安排與主共聚的時刻。這樣,我們才沒有忽視這次疫情帶給我們的啓迪。
鄭淑儀姑娘 -「愛是甚麼?」(2020年07月19日)
《愛、生活與學習》一書的作者利奧‧巴斯卡力為著定義“愛”而做了一項試驗,看看人們對於“愛”的接受度如何?於是他買了好幾打的玫瑰花,站在街口,一支支地分送給過路人。果然,就如同他所預料的,多數人不敢從陌生人的手中接受玫瑰花,意思是不但不敢付出愛,連接受愛也不容易!
「愛」是要用心去接受,是互動相對的; 尤以聖經所描述的愛,Phileo(珍惜之愛):這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深刻友誼,是一種同舟共濟、分享、溝通的友愛。而Agape(犧牲之愛):為人代罪的無價之愛,完全無私無我,不斷付出的大愛,上帝的愛和對人類的愛的表達。 所以「天父的愛」是最高層的愛,是何等的長闊高深,弗三:17∼19「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願上帝的愛充充滿滿在我們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