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牧者的話

彭偉業傳道 -「教會根基」(2020年08月23日)

每年一度的港九培靈研經大會已經結束,感謝主!讓主辦機構每年都堅持舉辦這種大型的培靈會,祝福了不少香港的基督徒。其中今年奮興會的主題,是關於教會的本質,今天與大家分享以共勉之。

根據弗1:1「奉上帝旨意,作基督耶穌使徒的保羅,寫信給在以弗所的聖徒,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有忠心的人。」保羅寫信給當時的以弗所教會信徒時,用上的稱呼是「在基督耶穌裡有忠心的人」。保羅看以弗所教會的信徒有兩個要點:1. 在基督裡;2. 忠心於主。原來初期教會的形成,就是由一班在主耶穌裡而又忠心於主的信徒所組成。在神學上,教會被視為上帝的基業,是基於教會裡的信徒都是在主耶穌裡,並且忠心於主,否則上帝的教會就不能成立,我們也不配得成為上帝的基業。所以我們應該審視一下自己的生命,能夠做到在基督裡,即能夠凡事都以基督為首,同時我們也能夠忠心於主呢!

古學賢牧師 -「何時可回聖所?」(2020年08月16日)

大衛作以色列王,在晚年被背叛的兒子押沙龍追殺。這場仗無論勝敗,也使大衛悲痛欲絕。他逃亡到乾旱無水的曠野,卻沒有怨天尤人,只表現出對上帝的渴慕,願能在上帝的聖所與祂親近。大衛說:「上帝啊,你是我的上帝,我要切切地尋求你。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 (詩63:1節)。」大衛所處的環境非常險惡,但不影響他對上帝的渴慕,因為他深知道上帝的慈愛比生命更好 (詩63:3節)。當時大衛正在生命的最低谷裏,他認定唯有上帝使他仍得滿足和喜樂。

在過去的半年,我們大部分弟兄姊妹不能到教會參加集體敬拜,大家心裡必定切切期盼能早日回到上帝的聖所。如詩人對上帝說:「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 (詩73:25節)。」願我們在「疫」境中學習大衛抓緊上帝。

鄭淑儀姑娘 -「轉恨為愛」(2020年08月09日)

《美麗天堂》是我個人看過令我印象深刻的一部紀錄片,影片劇情感動我的是在於它對恨與愛的寫實。《美麗天堂》描述以色列小孩與巴勒斯坦小孩彼此之間的接納與相處,以至於化解了憤恨,轉恨為愛。

「轉恨為愛」是一個高深的學問,建立在愛裡的關係令人印象深刻!人是這樣的,愈沒有關係,愈容易動真性情,因為沒有利害,沒有故事,沒有糾纏; 相反有了聯係,情況就不一樣。所以『原諒』和『忘記』是必須的,過去的就過去了,開放溝通,找出雙方都舒服的去相處共融。大家學習在主內的「轉恨為愛」。

馬太5:43-45:「祢們聽見有話說:『當愛祢的鄰舍,恨祢的仇敵。』只是我告訴祢們,要愛祢們的仇敵,為那逼迫祢們的禱告。這樣就可以作祢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

彭偉業傳道 -「基督的團契」(2020年08月02日)

上次與大家分享了教內的兄姊,與教外的朋友之間的分別,今次我們再思想一下團契在信仰上的意義。團契是弟兄姊妹在相聚裡有基督的同在,即一同效法耶穌的榜樣,學習踐行天國的價值,所以團契弟兄姊妹有別於教會外的朋友。至於教會外朋友之間的相處,則沒有基督的同在,皆因在未信者的生命中,還沒有與基督結連。

怎能在團契中具體活現有基督的同在?當我們聯於元首基督時就是與主結連了。聯於元首基督即是以基督作頭,讓基督作頭則是聽命於基督。當基督在我們心裡作王的時候,信徒就能夠活出基督的生命,像基督被罵不還口,安靜順服天父一切的安排,也能夠心存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不再用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了。換言之,教會以基督為首,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二5)。

古學賢牧師 -「疫情的反思」(2020年07月26日)

新冠狀病毒來勢洶洶,震動全球,不但奪去數十萬人的生命,也重創列國經濟。全球人都活在「新常態」中,比如在家工作、每天戴口罩、視像聚會等,有些地方更實行「禁足令」。我們不斷祈求上帝使疫情快快過去,早日回復往時的生活形態,然而,我們有沒有反思:過往的生活方式有甚麼一直消耗我們的心力和體力,使我們與上帝疏遠?

香港人不習慣停下來,基督徒也不例外,常在忙碌的生活中忘卻自己真正的使命。可1:35節記載「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裏禱告。」主耶穌的事奉非常繁忙,祂卻沒有順應人們的要求而活,反倒刻意安排曠野時間。現今與其我們期盼疫情過去,不如省察自己的價值觀,操練敬虔與知足的心。當疫情過去後,我們再恢復忙碌的生活,也不忘刻意安排與主共聚的時刻。這樣,我們才沒有忽視這次疫情帶給我們的啓迪。

鄭淑儀姑娘 -「愛是甚麼?」(2020年07月19日)

《愛、生活與學習》一書的作者利奧‧巴斯卡力為著定義“愛”而做了一項試驗,看看人們對於“愛”的接受度如何?於是他買了好幾打的玫瑰花,站在街口,一支支地分送給過路人。果然,就如同他所預料的,多數人不敢從陌生人的手中接受玫瑰花,意思是不但不敢付出愛,連接受愛也不容易!

「愛」是要用心去接受,是互動相對的; 尤以聖經所描述的愛,Phileo(珍惜之愛):這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深刻友誼,是一種同舟共濟、分享、溝通的友愛。而Agape(犧牲之愛):為人代罪的無價之愛,完全無私無我,不斷付出的大愛,上帝的愛和對人類的愛的表達。 所以「天父的愛」是最高層的愛,是何等的長闊高深,弗三:17∼19「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願上帝的愛充充滿滿在我們心裡。

彭偉業傳道 -「信徒合一」(2020年07月12日)

曾經有人問:「教會團契的弟兄姊妹之間的關係,與教會外的朋友之間的關係,兩者有什麼分別?」。這兩者中間最重要的分別,是教會團契弟兄之間有基督的同在,而教會外的朋友之間沒有基督同在,這分別就是在於「各人關係中間有沒有基督的結連」。這好像很抽象,其實是真實。

例如教會的弟兄姊妹之間會互相祈禱守望,教外的朋友沒有。教會的弟兄姊妹會以共同學習聖經為生命的指引和目標,教外的朋友沒有。教會內的弟兄姊妹若發生衝突,大家最後能以基督的愛去接納對方,教外的朋友通常一言不合,就終生不相往來。教會內的弟兄姊妹見到對方與自己不同,卻能當大家是一家人互相明白,互相接受,因為基督在我們當中結連,教外的朋友通常會尋找與自己類似的人相伴,不太接納於不同「同溫層」的人。因為教會以基督為首,所以信徒可以合一,外面的人就認出我們是耶穌基督的門徒了。(腓二1-5)

古學賢牧師-「屬上帝的子民」(2020年07月05日)

現時香港的疫情漸趨緩和,教會各樣的活動恢復常態,但因各人過去三個多月已經停慣了聚會,有些弟兄姊妹提出,他們期望傳道同工及屬靈領袖們提供重新得力的方案。這飢餓的呼聲是教會復興的曙光。
    申8:6-7節,「你要謹守耶和華-你上帝的誡命,遵行祂的道,敬畏祂。因為耶和華-你上帝領你進入美地,那地有河,有泉,有源,從山谷中流出水來。」上帝應許以色列人進入迦南美地,並不是因為他們的義行。今天我們運用敏銳的頭腦、勤勞的工作、強健的體魄、良好的人際關係,若沒有了上帝親自的介入,我們一生的努力仍像向空氣打拳,不能成就上帝在我們身上的計劃!請問你是否看重自己屬上帝子民的身份,確信上帝的應許,遵行祂的話?人生勝敗的關鍵在乎你與上帝的關係。

鄭淑儀姑娘 -「人生就是. . . . . .」(2020年06月28日)

看到一句句子寫着:人生就是,昨天越來越多,明天只會「越來越少」!很認同它的意思,昨天越來越多,當人成長後每天生活過一天便少一天。

又有人說: 「清醒時做事,糊塗時讀書,大怒時睡覺,獨處時思考。」當日子逝去了已沒有回頭的,在合宜的情景做適當的事,珍惜上帝所賜下美好的每一天。

傳道書3:1「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及傳道書3:10-11「我見神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所以我們只管好好地活好每一天,不負上帝所交託的使命,縱然我們人生的明天只會「越來越少」,也不用擔心和懼怕,因為有主同在已經很足夠了。

彭偉業傳道-「讓教會成為教會」(2020年06月21日)

一場社會運動,再加上突如其來的疫症,對於各教會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有些弟兄姊妹開始思想為何要回教會聚會。我們或許在教會聚會了好一段時間,但是否知道甚麼是教會的本質和使命?

要回應這類問題,我們可以藉著神學家的論述,從而開拓我們對教會的理解。引用美國知名神學家侯活士的觀點:我們既是耶穌呼召的信徒群體,要忠心地踐行基督的教訓和真理,帶出十字架的服事與犧牲的生命,活出愛、和平、盼望、寬恕和忍耐,體現基督在世工作的天國使命,彰顯和平的國度,讓教會成為教會。然而,教會的存在並非為改變世界,而是幫助世界知道自身是「世界」──是受罪所扭曲、墮落的,知道自己需要耶穌基督的救贖,這是教會的使命《異類僑居者:有別於世界的信仰群體》。

我們是世上的光,讓我們一起同心合意興旺福音,將所看見、所聽見的,對著萬人為祂作見證(徒廿二15)。我們不可停止聚會,就是要同心合意實踐基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