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講道筆記

「知足常樂」 黃天相博士講,尤長明執事記 (2021年05月02日)

傳道書有三大部份,第一部份是第1章教導我們面對的環境是虛空的,是掌握不到的,不要嘗試去掌握,就像捕風、追風一樣,那要知道環境是沒有辦法可以掌握的。第二部份重點在第3章,雖然知道環境是沒有辦法可以掌握的,但是世界上一切都有定期;雖然我們是沒有辦法知道何時是定期,但是上帝安排的定期,祂由始至終的作為,人是不能參透的,只能深信上帝有定期,定期出現的時候祂會去處理。第三部份就是今日所講的,面對掌握不到的環境,卻要等候定期,我們該如何做呢?今日分享的就是知足常樂。

面對這樣的處境,我們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傳道者教導我們,那些事情我們是可以處理的。請看第8-9節,舊約中一直教導人要行公平、行公義,但我們見到一個地方,窮人受到欺壓,請不要奇怪,不是說要贊成不公平、不公義,那是有原因的。「鑒察」是指保守、保護的意思;我們見到有人用權力去欺壓窮人,不要覺得奇怪。第9節說,當時是農業社會,大方向是君王是要讓田地供養,而百姓是要透過土地納稅,那就需要透過官員收稅,那官員就會有機會去欺壓人。因此我們不要覺得詫異、問為什麼、不明白及質疑上帝,我們要如何面對才是最重要的。第3章16節說,這些是日常生活當中也會遇到的,傳道書很清楚說只有按著定期,上帝才會施行審判。在過程中上帝會教導我們怎樣去做,但欺壓人是為了自己的好處,貪銀子是不會知足的,很多時候我們也在滿足自己的慾望。第10章10節說明錢是叫萬事稱心,可以使您得快樂。但問題是當要滿足這些,您該如何做?「豐富」本身可以解作錢財、收成,上帝給人不斷勞碌,不是為了得到好處,而是在勞碌中得分;不是知道錢是有用的,卻去作惡得來。錢是有用的,問題是如何面對錢的問題。錢得到的不單是眼看的,第3章13節、第5章17節,錢是可以享用到的。勞碌的人是辛苦的,但要知足,視乎您怎樣看;不是擔心失去,而是擔心突然失去。很多事情是不能估計的,只是每一天如何面對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只可以盡我們的本份,令我們可以安心。

第13及17節說得到很多反而害了自己:「當您遇到禍患資財就消滅」–「禍患」可直譯作邪惡的勞苦。累積了財富,隨時也可以失去。「生兒子,手裡一無所有」–第2章說道人若然死去,財富就給兒子。為什麼人透過智慧、勞碌得到財富,一旦死去,便要把財富給兒子,而兒子卻是不曾勞碌,也未必有智慧呢?當禍患來到時,就會一無所有:是禍患來到時,兒子甚麼也沒有;或是財富給了兒子,自己甚麼也沒有呢?因為我們會赤身而去的。拉比有一個比喻:狐狸發現葡萄園,牠想進食,因有蘺芭的阻隔,牠只得瘦身後從一個細小的洞口進入葡萄園。然而牠吃後又要瘦身方可離開葡萄園。人生其實是一樣的,勞碌得來的,死去後分毫也不能帶走。我們只能在過程中去面對,我們只能在地上勞碌,享受上帝所賜應得的回報。祇是我們是否願意跟從上帝的帶領;不跟從上帝的帶領,我們永遠不會明白上帝的目的。上帝有時候是要我們去經歷。有些事件不知道的時候,只有聽從上帝的帶領;如何聽從上帝的帶領?如何面對?唯有聽從上帝的吩咐,作惡是不能聽從上帝的吩咐,也沒有辦法經驗到上帝的帶領。

在上帝所賜的日子,我們可以安心吃喝,在上帝所賜予底下享用勞碌得到的好處、那分,更重要是在不作惡下去享用,這是建基於如何在上帝、人的關係上的穩固,不是有需要才祈求上帝,反而是在虛空的處境上學曉去面對,在上帝面前如何無愧去享受上帝所賜的分。第19節說上帝未必要人貧窮,不必作惡得來,能取自己的分,這是應得的回報,在勞碌中喜樂,這是不能計算的。「應他的心使他喜樂」直譯作忙碌中有喜樂的心,問題是如何面對,第9章10節說要盡力去做,每天與上帝建立穩定的關係,讓我們熟悉上帝,也讓上帝熟悉我們;面對不明白的環境,我們明白如何去面對。

「平安人生」 龐建新牧師講,林日麗姊妹記 (2021年04月25日)

中國有句話「平安值千金」,與基督教所講的平安是一致的,這平安包括國家、社群、家庭、一切生活作息等各種情況。平安雖值千金,但千金難買平安,基督徒更明白到千金買不到真正平安,真正平安是上帝藉耶穌基督賜給屬祂的兒女。盼望各位藉詩歌及上帝的話得著主所賜的平安,得著力量。

香港早前的動亂,各種未知的危險,當時的我們害怕人。加上疫情嚴峻與嚴厲罰則頒佈,我們感到害怕。最近國際間政治的問題及風波,令香港經濟下滑、失業率上升,使香港人惶恐萬分,教會也是。教會雖是屬天,不是屬地,但教會是上帝放我們在地上,是屬社群的一類,故受到社會影響。很多信徒反應不一,有些信徒移民,這令我想到一群在二千年前已失去平安的人。

經文講到耶穌基督被釘死後,門徒及主所愛的人都驚惶失措,害怕猶太人的追殺和羅馬官府的緝捕。猶太教公會大祭司、文士、法利賽人、撒都該人、奮銳黨等認為耶穌自稱上帝的兒子是褻瀆上帝,認為耶穌要做拯救主是為推翻帝國自稱為王,故主的門徒也是叛黨。這班門徒及主所愛的人失去彌賽亞的盼望和平安,因耶穌是他們敬重的老師,共同生活三年,教導他們工作和傳道,祂可平靜風浪、治病趕鬼。耶穌被釘死,他們身心受到衝擊,這是可理解的。但在這危難時候,耶穌臨到他們當中,祝禱「願你們平安!」,並展示手的釘痕和肋的傷痕。門徒聽見和看見後,記起耶穌曾三次預言自己的死 (馬可福音8至10章),明白祂是復活的主,勝過死亡,故門徒得著平安,滿有喜樂。

喜樂及快樂在層次上是有區別,快樂表達個人因某件事或某樣物件感到開心,但這種快樂很短暫,要找第二種快樂來滿足。喜樂是教會專有的名詞,表達基督徒在任何環境裡,面對好與壞的事都靠主樂在其中,得到恆常的開心,感到滿足、喜樂和平安,活出信仰。使徒行傳16章,保羅和西拉多次傳福音,遭到人警告並送到監獄中,但他們仍祈禱唱詩讚美上帝,安靜等候,活出信仰的生命。耶穌在21節第二次講「願你們平安!」,令他們感受到基督的慈愛是何等的長闊高深,祂不但沒有責怪他們少信,反而祝福勉勵他們,把憂愁化為喜樂,把擔怯化為剛強,這小部分人把福音傳到歐洲、亞洲及非洲等偏遠地方,令很多人信主,而迫害基督教的羅馬帝國在約主後三百年都變成一個基督教國家。

面對香港現時的不安、動盪和憂患,盼望我們心裡有主所賜的平安,繼續榮耀上帝,家庭擁有屬靈的生活,在各個社群有美好見證,在教會有敬虔事奉,在福音工作上關懷年青一代。願教會弟兄姊妹為傳道牧師、執事、職工等代求,使他們出入平安,身體健壯,有能力在教會牧養群羊;為香港的教會代求,在主裡合而為一。

「如何面對逆境」 林奕龍牧師講,古兆如姊妹記 (2021年04月18日)

我們現在面對的風浪,有的是看得見的,亦有的是看不見的暗湧。個人方面,或遇上突如其來的疾病;經濟方面,有人遭遇開工不足。大環境的改變也會讓人感到壓力,可是我們不要只看見紅海的海水,卻要懂得仰望把紅海分開的上帝。

我是駐守醫院的牧師,在此分享一件奇妙的事情。我曾探訪一位羅伯伯,他曾身家顯赫,並且有三位妻子。但好景不常,家庭不和,妻子要求分身家,手下也騙了他的財產,他自己在49歲時也得了一個嚴重的中風和心血管問題。我遇見他時,他已在深切治療病房,情況不妙,他也因為鬧情緒而不願進食,唯獨感恩他願意讓我為他禱告。奇妙的事情發生了, 日後我在教會中重遇他,他告訴我,他看見主耶穌,祂應允醫治他,以及讓他的妻子與他重遇。自從主耶穌醫治他後,他經常回到醫院探望病友, 帶病人到教會認識上帝。

今天我們思想但以理的經歷,他的首要艱難是亡國被擄,在異國文化下要堅守信仰,他立志不以王的膳食玷污自己。另一艱難就是尼布甲尼撒王下令叫人解釋他的夢境,若不能解釋便會人頭落地。但以理於是跟他的三位好友跪禱在上帝的面前,祈求上帝賜智慧幫他解開國王的夢,結果他能夠解釋王的夢。王聽了解釋後很佩服但以理,俯伏在他的腳下,並且把他升職。但以理面對第三個困難,就是朝中的總督和總長敵對他,想取他的性命,不停以信仰來挑剔但以理。他被扔在獅子坑裏,仍然向上帝發出感謝,表示他全然倚靠上帝。盼望我們也有這份對信仰的堅持,雖然面對困境仍然要曉得感恩。向上帝感恩是對付魔鬼最好的方法,愈受牠攻擊愈要感恩。我們從但以理身上看見,他面對逆境有個秘訣,就是他有美好的靈性(但4:8-9、18,5:11-12節)。

以下有一些途徑可以建立美好的靈性。我是香港土生土長的潮州人,潮州教會中有一句有智慧的話,就是「未見人先見神」,凡事要先向上帝禱告才開始一日的工作。另一位外國的牧者Charles Stanley說,“Fight every  single battle on your knee”,遇著艱難要用跪禱的方法向上帝交託。求主讓我們知道,凡遇逆境的時候要先找上帝,不要靠自己的方法。

「同行者」 古學賢牧師講 (2021年04月11日)

在今日證道的經文中提到我們該關心和幫助我們的鄰舍。

一、 律法師試探主耶穌

路10:25節,有一個律法師試探主耶穌,「律法師」亦稱為「文士」,他們一直以守全律法為得永生的途徑,不知這完全是靠上帝的恩典。第26-27節,律法師合併了申6:5節和利19:18節,將律法撮要為「愛上帝」和「愛鄰舍」。第28-29節,律法師為了顯出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向主耶穌問第二個問題:「誰是我的鄰舍呢?」

利19:16-18節,律法指明「鄰舍」就是同族的人及兄弟,而利19:34節吩咐他們要愛在他們當中寄居的外人。律法師期望主耶穌講明愛鄰舍的責任要做到甚麼地步,才能滿足律法的要求。主耶穌沒有直接回答這問題,他講了一個遇劫者的經歷。

二、遇劫者的經歷

從耶路撒冷到耶利哥,在迂迴曲折與幽暗的山路上常有強盜出沒。路10:30節,主耶穌沒有講到遇劫的是甚麼人,更加突顯出重點不在於受害者的身份或背景。

第31節,祭司是宗教領袖,有解釋律法的權威,他應該很清楚甚麼是「愛人如己」。第32節,利未人熟識聖經的教訓,在聖殿裡面事奉。祭司和利未人先後經過那裡,都繞道而行,沒有施予援手。

祭司和利未人可能是因為宗教的緣故,怕沾染了污穢,又或者怕惹事上身。不論甚麼原因,總之他們都是見死不救。

路10:33-35節,撒瑪利亞人看見那個傷者就動了慈心。《聖經新譯本》譯作「動了憐憫的心」。憐憫是設身處地代入他人的處境,並且包容與自己不同的人。

撒瑪利亞人路經此處,他放下自己的事,幫助眼前的傷者。甚至去到旅店,親身照顧他,又叫店主照顧那個受傷的人,還承諾:「此外所費用的,我回來必還你。」相信那傷者要用一段長時間來療傷,期間所要花的金錢,真是難以估計。

主耶穌沒有描述傷者的說話與反應,祂要我們注意的,是撒瑪利亞人怎樣因應傷者的需要,作出各樣照應的行動。撒瑪利亞人付出了時間、金錢、體力等代價,將憐憫的心化為行動。他將作為一個鄰居所有的親善行為都做到最好,這就是「愛鄰如己」的具體示範。

路10:36節,主耶穌反問律法師:「你想,這三個人那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原先律法師問的是:誰是「我」的鄰舍,意思是:誰是「我」應該去愛的對象。主耶穌故意將角色扭轉,叫律法師站在受害者的位置,好令他能夠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否則,律法師永遠只會站在「施予者」的高位,以為自己有權選擇誰做鄰舍,而這樣的態度是永遠沒有可能愛人如己的。第37節,主耶穌說:「你去照樣行吧!」憐憫人不是因為我們是好人,而是因為我們自己也是一個蒙恩的人。

三、 與受傷、受困擾者同行

撒瑪利亞人身上透射出主耶穌的光芒:主耶穌因憐憫罪人而付出最大的代價。約壹4:7節強調基督徒的新生命是以愛作為標誌的。與受傷、受困擾者同行,要付出時間、金錢、氣力;我們要彼此激發愛心,使我們保持動力、熱情。弟兄姊妹,誰是你的好鄰舍?就是明白你的困苦,願意陪你一齊走窄路的同行者。你落難、受到傷害的時候,誰在你身旁,給你安慰與鼓勵?你和我照樣要成為別人的鄰舍。

「復活與復興!」 倫國平牧師講,洪慕冰姊妹記 (2021年04月04日)

當耶穌基督被釘十架時,帶來門徒的離開、逃走,連彼得這樣跟隨耶穌的門徒也三次不認主耶穌基督,最後也離開了。所以耶穌基督的死,帶來門徒靈命的死亡。今天藉著約翰福音裡記載耶穌三次在門徒當中顯現,看看帶出什麼結果。 

第一次顯現在約翰福音 20:19-20 節:「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門徒看見主,就喜樂了。」我們看到門徒本來很害怕,不知怎麼做,也很沮喪,有些更失去信心,但當耶穌出現的時候,他們便快樂了。記得當我小時候有一個奶媽來照顧我們幾兄弟姊妹,這個奶媽經常抗拒後母對我的攻擊,有一次後母趁著這個奶媽病了,便送他去醫院,隔了一兩天,後母告訴我們奶媽死了,我們幾兄弟姊妹聽到後都很難過,不知怎做好。幾天後爸爸回來了,告訴我們奶媽人痊癒了、起來了,感覺就像復活了一樣,我們都很開心。我想當時門徒的心情就跟我們一樣,極大的歡喜、喜樂。我們看到約翰福音裡記載門徒的軟弱、人性,他們很害怕,但耶穌沒有責備他們,而且還願他們平安,耶穌的愛是完全寬恕的愛。

第二次顯現在約翰福音 20:24-29 節:「那十二個門徒中,有稱為低土馬的多馬;耶穌來的時候,他沒有和他們同在。那些門徒就對他說:我們已經看見主了。多馬卻說: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過了八日,門徒又在屋裡,多馬也和他們同在,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說:願你們平安!就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多馬說:我的主!我的上帝!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多馬因為在第一次顯現時沒機會見到耶穌,他懷疑耶穌,如果沒看過、沒摸過都不相信。在我們信仰路途裡面有否像多馬一樣的疑惑呢?但耶穌還是沒有責備他們,還到他們當中等他們去親自經歷祂自己。無論門徒人性去到哪地步,無論他們有許多的疑惑,但耶穌都一一向多馬解釋清楚。耶穌基督的寬恕就是這樣大,祂的愛就是這樣偉大。記得也是小時候的事,母親在我兩歲時便離開了我,不知道她去了哪兒了。在我22歲那年,有一天哥哥跟我說:我們去見母親吧。當時我不知道是去見哪個母親(因為我們有三個母親),所以我說不去,哥哥說是去見我自己的親生母親,但我還是說不信、不去,除非他帶我見到母親為止。果然不久哥哥帶我去見到母親了,真的很開心。我沒有多馬這樣好,可以見到那穌基督並觸摸到祂的手,當我們缺乏經歷的時候,都會存在疑惑。但耶穌基督沒有責備多馬,只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這就是說我們了,我們沒有見過、也沒有觸摸過耶穌便已相信祂了,所以我們都有福了,耶穌基督就是這樣愛我們。耶穌基督愛祂的門徒,就算他們害怕、離開也沒有責備他們,反而主動去找他們、去祝福他們。

第三次顯現在約翰福音 21:1-6 節:「這些事以後,耶穌在提比哩亞海邊又向門徒顯現。他怎樣顯現記在下面:有西門彼得和稱為低土馬的多馬,並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業,還有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又有兩個門徒,都在一處。西門彼得對他們說:我打魚去。他們說:我們也和你同去。他們就出去,上了船;那一夜並沒有打著什麼。天將亮的時候,耶穌站在岸上,門徒卻不知道是耶穌。耶穌就對他們說:小子!你們有吃的沒有?他們回答說:沒有。耶穌說:你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必得著。他們便撒下網去,竟拉不上來了,因為魚甚多。」這次很特別及奇妙,耶穌出現在加利利,他復活後到加利利去見門徒,大家有否印象這件事曾經也是在加利利發生過?就在路加福音 5:4-11 節,想當年耶穌出道的時候,就是在加利利這地方呼召雅各、彼得等這班門徒。

這一個故事是從第1-14節,大部份都是耶穌基督在說話,門徒沒有出聲回應,只用行動來回應,甚至12節說:「耶穌說:你們來吃早飯。門徒中沒有一個敢問祂:你是誰?因為知道是主。」大家有想過為何他們不敢出聲?他們經歷主兩次的顯現,只是喜樂,而沒有其他愛主的行動,反而在加利利這個老地方,做回老本行,徹底離開了耶穌。我們看到加利利是門徒離開耶穌的途徑,回到他們過往做的事情裡面,然而耶穌回到第一次呼召他們的地方,來到堅固他們的信心,耶穌沒忘記對他們的呼召,雖然門徒慢慢的忘記這件事,最後,耶穌與彼得對話:「他們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耶穌這樣說是什麼意思呢?在馬可福音 第14:27-31節:「耶穌對他們說:你們都要跌倒了,因為經上記著說:我要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了。但我復活以後,要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彼得說:眾人雖然跌倒,我總不能。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就在今天夜裡,雞叫兩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彼得卻極力的說: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眾門徒都是這樣說。」所以在這裡看到,耶穌是問彼得他會比其他門徒愛他愛得更深嗎? 耶穌共問了彼得三次這個問題,因為彼得三次不認耶穌,所以耶穌用三次去肯定他,上帝知道彼得的軟弱,但沒有拒絕他,一次又一次去肯定他。彼得每次回答耶穌,都是「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大家試試代入彼得的生命裡面,每次見到耶穌後用什麼主詞呢?之前經文裡他都用“我”為主詞,之後三次回答耶穌都是“你”為主詞。為什麼呢?當人在主耶穌基督面前,真正投降的時候,他活著的不再是自己,乃是耶穌基督,這個就是真正復興的開始。真正的復興不是我們要做什麼,而是上帝要我們做什麼。

對門徒來說,三次顯現都帶出不同的特性、人性。第一次顯現看見門徒充滿懼怕,耶穌便給他們平安、喜樂。第二次顯現看見有人信心不足,充滿疑惑,耶穌便幫助他,叫他總要信。第三次顯現看見彼得離開了,連見到耶穌也不敢出聲,但耶穌沒有責備他們,還接納他們。我看到很感動,這就是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愛。耶穌基督的復活給了門徒們很大的振奮、復興,所以路加福音最後說當明白愛的道理的時候, 明白這福音的大能的時候,他們就到聖殿去天天敬拜上帝。基督的復活既是真實,亦是歷史裡記載得很清楚的,所以當你們明白這道理的時候,就明白到在羅馬書 10:9 節中保羅對羅馬人說的話:「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上帝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這就是我們基督徒的救恩的確據。就因為我們相信的是復活的主,只有我們的主能戰勝死亡。今天基督的復活,帶給我們盼望,刻意回來我們當中,來呼召我們。約翰福音 16:33 節說:「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當我們遇到事情時會疑惑、害怕、退縮,但耶穌基督已來到我們當中,用復活的大能來鼓勵我們,願我們平安,不要怕,總要信,繼續跟隨祂,去學習主耶穌基督的榜樣,這就是我們基督徒在世上的使命,將耶穌基督這樣捨命的福音,這樣偉大的愛,繼續宣揚開去,直到祂再回來的日子。

「罷了!夠了!」 許亞光牧師講,尤長明執事記 (2021年03月28日)

今日透過列王紀上這段經文去思想:以利亞在以色列人心目中是一位偉大的先知,他的偉大在那裡呢?我們看見他有很多的神跡奇事,他為上帝大發熱心,他有很多的東西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以利亞是一位有真性情的人,真性情的意思是指他能夠把自己內心真實的一面呈現出來。他不單單是不食人間煙火在地上活著,而是有血有肉,很「到地」在這世上與巴力、和很多的王,帶領他們歸回上帝。以利亞在羅騰樹下求死的經歷,他為何要求死呢?一會兒後我們讀的經文的前部份會把原因交代;但由於我們不在現場,我們明顯是有距離的。人生就是有距離的,我們的理想、我們的熱情,往往與現實生活是有距離的。讓上帝的話語幫助我們,以致我們與上帝之間是沒有距離的,讓我們的心來到上帝的面前,和以利亞一樣,無論如何軟弱、如何困難,上帝依然去找他。

聖經說:「亞哈將以利亞一切所行的和他用刀殺眾先知的事都告訴耶洗別。耶洗別就差遣人去見以利亞,告訴他說:明日約在這時候,我若不使你的性命像那些人的性命一樣,願神明重重地降罰與我。以利亞見這光景就起來逃命,到了猶大的別是巴,將僕人留在那裡,自己在曠野走了一日的路程,來到一棵羅騰樹下,就坐在那裡求死,說:耶和華啊,罷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這段經文告訴我們以利亞剛戰勝了巴力知先450人,得到屬靈戰爭大勝利,他理應是歡喜快樂的,但事實並不是這樣,亞哈王將這事告訴他太太耶洗別,耶洗別就是迦南地女子,她是將巴力拜假神這事帶到以色列人當中。這個勢力的相對就是耶洗別代表巴力,以利亞代表耶和華上帝,結果是以利亞獲勝,但耶洗別並沒有敗下來,她差遣人告訴以利亞,若明日在這時候不取以利亞的性命,願神明重罰與她。剛戰勝450人,將不可能變為可能,如果你是以利亞聽到這說話,你會怎樣呢?你的心情將會如何呢?

以利亞為何深受以色列人愛戴和敬重呢?以利亞是一位偉大的先知,列王紀上  17 章說他是上帝重用的僕人。天氣乾旱,上帝只是聽以利亞禱告。以利亞也是一位信心跟隨神的人,他在基立溪旁接受烏鴉的供應。在傳統上來說,在以色列人的心目中,烏鴉是不潔淨的飛禽,是不可以信任和信靠的。挪亞方舟時挪亞放出烏鴉,牠是一去不返的。以利亞可以在基立溪旁靠著烏鴉的供應得以生存,說明了以利亞對神信心的依靠。你可以看見以利亞不單止有屬靈的能力,也是有屬靈的信心。他在迦密山上看見巴力先知又叫又跳,但他並沒有畏懼。可以看出以利亞不是一個怕死的人,也不是一個膽小的人。其實他根本不是怕耶洗別所說的話,也不是怕喪命,「見這光景」的本身不是形勢的危險,不是耶洗別的惡言聳聳,而是以利亞覺得他為上帝作了那麼多的事,原來也是白幹的。中國人說「哀大莫於心死」,有艱難我們不怕,有挑戰我們不會逃避,但有時候我們的心失望、難過,失去自信,這是對我們一個最真實的挑戰。這一年來我們經歷了很多,你對上帝的看法會否失望和迷茫呢?

我在約100人的青少年群體中服侍,有少年崇拜。在這幾年內透過不同的活動,花了很多時間去培育了一些青少年領袖,然而他們將要出國進修。對於我們這些去建立生命的人,感到有一點無奈,因為疫情期間有一些青少年未能按計劃出國;和青少年甚至連一起禱告、吃飯的機會也沒有,面對著種種的限制。不知道今天你仍否如過往一樣有動力?可能我們會受環境上、被別人的決定和別人的行動影響。就算將來可以有實體的崇拜,我們已經不一樣了;環境可以回到從前,但心境卻不能。以利亞就是這樣的例子,他不是單單受環境影響,而是累積了、見了很多事與願違的事發生,他的一生亳不保留地為上帝擺上,他期望以色列人能夠復興,亞哈能夠悔改,但他越發努力,他越發失望;他越有期望,他越碰到失望。

以利亞「見這光景」是對以色列民、亞哈王及上帝的失望,所以他走了,把僕人留下;走了一天的路程,抵達羅騰樹下求死。很多時候,我們想一個人安靜禱告,然而環境、周圍的人實在有太多的壓力。以利亞說:「耶和華啊,罷了!」新國際版聖經(NIV)譯本:「I have had enough!」若翻譯中文出來便是:「這些事已經夠了!」以利亞的心境是已經到了盡頭,不可以再有。「求你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可能今天我們在上帝面前也有這樣的呼聲。

大概五年前,我動了一個手術,因為追趕公共汽車跌倒,以致門齒弄斷,血流披面,要經過多次牙齒矯型和手術。有一天家中的暖水袋爆裂,我的腳被熱水燙傷。我亦曾因腸胃不適去檢查身體。面對接二連三所發生的事,我對自己說:要專心依靠上帝,不要懼怕,不要放棄。我們做青少年事工,有個活動的名稱叫「山藝」(即遠足),當中我們有一句格言:「我們可以痛苦,我們可以流淚,我們可以辛苦,但我們不可以放棄!」然而接二連三所發生的不幸事,我也有點像以利亞一樣的念頭:夠了!真的很辛苦!上帝就在這個時候對我說:這只是一個開始!當人生的焦點放在「我」,我們做的事是正確但價值扭曲,做很多屬靈的事但內心都是「我」;說很多屬靈的字眼去鼓勵人,但內心依然是「我」。焦點放在「我,」耶和華問以利亞:你在作什麼?以利亞從「我不勝於我的列祖」侍奉的心態、人生的態度,但神對他說:我要使用你!

上帝為以利亞預備一瓶水與炭火燒的餅,叫他吃完便起來行走,行了40晝夜,抵達何烈山。上帝為何要以利亞返回何烈山呢?40晝夜的時間不短,日夜的溫差也很大。何烈山是西乃山,西乃山是上帝的聖山,上帝在這裡頒布十誡,摩西在這裡領取誡命。在以色列人的歷史當中,何烈山、西乃山就是上帝的根源地,是上帝和祂百姓立約的地方。一個以自我為中心、不勝於列祖的人,上帝在這裡提醒以利亞及給他機會,從得勝、到失望、至求死,上帝為以利亞預備水和餅,讓他返回何烈山的這個過程,就是今天你和我人生路的過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時候,我們可以做很多福音的工作,但我們面臨挑戰的時候,無論是疫情、人為或各方面,我們會感到失望,情緒有波動,甚至有很多的不滿。我們有很多的埋怨,像以利亞一樣:「夠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這些將我們信仰浮淺的根基完全暴露出來,在患難和風雨中叫我們看見的是我們應該靠自己?或是以上帝為上帝?!當以利亞行40晝夜返回何烈山,這代表著屬靈上的回歸,也是今天教會和弟兄姊妹要走的路。以利亞以為只剩下他一人,但這絕對不是事實。今天我們的處境,上帝仍然掌管、上帝仍然使用、上帝仍然在祂的計劃當中,祂從來都沒有改變。所以以利亞仍然有他的使命。

我們要像以利亞一樣,我們要檢視我們的生命是否以神為神?!我們的批斷和感覺是否真的重要,足以推翻我們的信仰、我們過去的經歷?我們以為只剩下一人、以為只有絕境、以為沒有希望?但當你返回何烈山,其實,你會發覺不只你一人,神仍然掌權!神仍然有祂的計劃!神仍然可以使用以利亞!神仍然可以使用你!宋朝詩人蘇軾的一首詩名叫「和子由澠池懷舊」,它說的是人生道理,人云亦云;我們常被不自主的力量推動,人生有很多的變幻和崎嶇。我們要知道人生真的很亂,但不用否定和壓抑,像以利亞一樣,要傾心吐意來到上帝的面前,讓神帶領我們返回何烈山。唯有取出才以放下!當以利亞返回何烈山,他也準備返回上帝那裡。求主幫助我們可以放下,真心的跟隨主。

「和撒那!拯救我們!」彭偉業傳道講(2021年03月21日)

大概還有不到兩個星期,我們會進入教會重要的節期—耶穌的受苦節和復活節。今日分享耶穌進入這榮耀旅程的一個片段。聖經作者馬可佈局了耶穌一次極其榮耀的進入耶路撒冷,在此之前耶穌在各處施行了各樣的神蹟,有趕鬼、神蹟醫治、給五千人餵飽,又在各處傳揚天國的道,祂的名聲已傳遍整個猶大地,群眾知道耶穌要進入聖城耶路撒冷,就熱烈地出來迎接。今天這段經文可分為三個小段,第一段 1至7節,耶穌騎著小驢駒進入耶路撒冷城,耶穌受難週的第一天;第二段是8至10節,群眾前呼後擁,熱烈地歡迎耶穌,高聲頌讚大衛的國度要來臨了;第三段是第11節,耶穌進聖殿視察了一會,這也結束了耶穌被群眾擁戴進入耶路撒冷的這一幕。

耶穌指示門徒去牽一頭小驢駒來,他們一進入村,就必然看見一匹沒有人騎過的小驢駒。他又提醒門徒,當他們要帶走小驢駒的時候,會必遭人質問,這時他們就要回答:「主要用牠」,那些人就讓他們帶走驢駒。耶穌徵用小驢駒猶如君王一般,君王需要什麼就有權用什麼;但耶穌有別於侵奪財物的君王,祂是會立刻物歸原主的(11:3下)。經文所指的小驢駒是從來沒有人騎過,這符合了猶太傳統對君王所騎的馬匹之要求。 耶穌騎著驢駒進城應驗了舊約聖經的預言,撒迦利亞書 9:9,早已清楚記載這位君王進城的情景,耶穌藉著坐在驢駒上入城,向群眾宣示自己的彌賽亞身份。

百姓對耶穌的歡迎程度,簡直是超越了我們的想像。他們排在耶路撒冷城門口的兩邊,夾道歡迎耶穌,有人將自己的衣服鋪在路面上,有人將樹枝砍劈下來,鋪在路上,這些舉動,是群眾迎接君王,對君王朝拜的模式,象徵朝聖者對君王來臨的崇敬及敬拜。對百姓來說,耶穌能夠叫死人復活,唯有擁有特殊身份、特殊能力的人才能做到。耶穌分別餵飽五千人和四千人,耶穌擁有供應糧食及物質的能力。可見耶穌是上帝真正差派來的拯救者。所以,百姓對耶穌有如此高昂的情緒是可以理解的,他們異口同聲地呼喊著「和撒那」,「和撒那」的意思,就是「拯救我們!」。他們說耶穌是王倒是千真萬確,但耶穌並不是他們所期盼的那一種君王。他們所期盼的,是一個典型的君主,進入耶路撒冷是要肅清外邦勢力,復興以色列古時的榮耀。

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引發了群眾的興奮情緒,之後卻有點像個反高潮:祂進入聖殿,只周圍看了一下便離開了。馬可使讀者產生一種期待的心情,好像有什麼大事將要發生似的,結果卻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只告訴讀者「天色已晚」(11:11)。之前群眾的興高采烈,歡呼若狂地迎接耶穌,最後只得來耶穌平靜的離開了。這種場景氣氛突然的轉換,結果與群眾的期望產生了明顯的落差,同時為我們預告將更重要的事要發生,為第二天將要發生的事情建構一個舞台。耶穌進入聖殿後,雖然沒有四處參觀,也沒有獻上禱告或祭物,但卻實際上應驗了瑪拉基書三章1-2節的預言。往後第二天所發生的一切事情,是耶穌另外一個經典的故事,祂咀咒無花果樹和潔淨聖殿,這都顯示耶穌來不是要復興聖殿,而是要宣告上帝對充滿罪的聖殿之審判。

這一段的故事帶給我們今天的信徒有什麼啟示呢?

一、耶穌的擁戴者

我們都留意到在不同年代的社會,都有追星族的社會現象。他們為了見到自己的偶像而歡呼、興高采烈,迎接偶像到訪,有時對偶像熱愛的程度,會令人驚訝。對偶像的熱愛,是反映了個人期望的投射,期望藉著自己所喜愛的偶像,在心理上能實現內心的期盼和渴求。另外因為羊群效應,當其他人都興高采烈地為一個偶像而癲狂時,人亦都往往被這種熱情而感染,幻想自己同樣地享受著個人理想實現的境地。這使我們聯想到我們對主耶穌的熱愛,本質上是否如追星族那樣的呢?是否我們抱著對耶穌能夠為我們實現理想的憧憬,跟著別人一齊地追隨耶穌?無可否認,我們每人的內心一定有某種的追求和渴望,也會祈求耶穌幫助我們去達成?若然,如果我們只是為了耶穌能夠達成我們心裡的願望,跟著別人一起而高歌讚美擁戴耶穌,那麼我們與純粹的追星族無疑。若然我們或多或少有這種想法,就應該謙卑下來,多些思想我們能夠為主耶穌作些什麼,而不是耶穌為我們做些什麼。

二、 耶穌真正君王的身份

耶穌進入耶路撒冷,仰慕祂的人興高采烈地列隊歡呼,但群眾歡呼錯了。大概一星期之後,耶穌將會毫不反抗地樣別人逮捕,耶穌並不是凱旋進城,反而祂要像戰俘被俘虜一樣,被羅馬衛兵押出城外。耶穌並沒世俗榮耀的幻想,祂不是要建立一個對抗羅馬皇帝的國度,而是要將人類從罪的捆綁裏面拯救出來。祂這個王將要頭戴荊棘冠冕,在十字架上登上皇位的「寶座」。我們必須要弄清楚一件事:歡天喜地去迎接彌賽亞是合宜和應該的,但我們卻不可以忘記耶穌來不是要建立一個偉大的地上國度。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是另一種的勝利,這勝利有別於群眾心裏所想的,卻比任何一代以色列王朝更有權能,影響所及的甚至超越整個羅馬帝國廣闊的版圖,深深地改變了全人類的拯救歷史。耶穌犧牲的愛跨越所有的國界,伸延至所有種族。 現代的信徒要明白耶穌的真正君王之身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只有不斷地追求認識主耶穌,親身與耶穌建立關係,才能明白罪得赦免的解脫和自由,才明白耶穌君王的國度,不是地上互相鬥爭、追逐利益的世界,而是「只有愛和見證」的天國。

三、屬靈的波折

一個星期後,群眾見到耶穌毫無反抗地被捉拿和被審問,就立刻背棄耶穌,甚至要聲稱將祂釘上十字架。但是跟從耶穌的門徒也不比群眾的屬靈表現優勝,門徒也在面對患難的時候捨棄了耶穌。從門徒的屬靈經歷,明白跟隨耶穌注定遇上大大小小的屬靈波折,當形勢及環境不如我們心目中所想像的,就會懷疑跟隨耶穌是否一個好的選擇。但每當我們能夠看見上帝的大能在十字架上彰顯,我們的生命就能再被更新。耶穌復活之後向門徒顯現,讓彼得說三次:「主!我愛你」,在耶穌升天之前, 把福音傳遍整個世界的使命交託給祂的門徒,讓門徒的屬靈生命由破碎的狀態,轉化為重生紮根、重生得力,以至將來就算為福音付上生命,也毫不畏懼。從門徒的生命見證裏面,我們明白到就算我們的屬靈生命受到幾多波折,只要我們繼續跟從耶穌,放棄成全自己慾望的幻想,堅持被主耶穌所使用,耶穌也必定讓我們重新得力,繼續忠心事奉。這樣我們所呼喊的「和撒那!和撒那」,才會真正地拯救我們。

「互相激發」黃庭得牧師講, 尤長明執事記 (2021年03月14日)

激發愛心與行善–原本今天的講題是「主耶穌犧牲的愛激發(激勵)我們要設法激發彼此相愛與行善」。《和合本》希伯來書10章24節:「我們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新漢語譯本》翻譯為:「我們要彼此相顧,好激發大家相愛、行善。」《新普及譯本》翻譯為:「我們要設法激勵大家彼此相愛、行善」。多看譯本讓我們明白更多。我們要被基督的愛激發我們。

    主耶穌犧牲的愛激發我們–《新普及譯本》希伯來書10章19節:「所以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靠著耶穌的血,可以坦然無懼地進入天上的至聖所。耶穌藉著自己的死,打通了一條嶄新的、賜生命的路,可以讓人穿越幔子進入至聖所。」主耶穌用祂的血及藉著祂的死,打通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耶穌就是幔子,祂為我們裂開,祂的寶血為我們流出,讓我們可以進入至聖所。希望弟兄姊妹能感受到耶穌犧牲的愛。既然我們有一位偉大的大祭司管理著上帝的家,就讓我們帶著真誠的心,完全信賴祂,直接來到上帝面前。因為我們充滿罪疚的良心已經灑上了基督的血,得到了潔淨。人被罪疚控制著,但感謝主的血洗去我們的罪疚,因著耶穌的愛,我們可以坦然無懼來到施恩寶座前。我們要珍惜來親近主、敬拜主,有充足的信心完全的信賴祂。

主耶穌犧牲的愛和父上帝的信實激發我們–讓我們堅定不移地持守自己所認定的盼望,就是天家的盼望。因為上帝是可信賴的,上帝必定信守祂的應許。因此我們要設法激勵大家彼此相愛、行善。讓基督犧牲的愛首先激勵我們,然後我們互相激勵、激發。

要設法激勵大家彼相愛、行善–設法是設法、相顧、關顧,有三層的意思:(1). 仔細地注意、觀察(太7:3;路6:41;徒27:39)。(2). 以沉思的方式察看,細想、默想(路12:24, 27;徒7:31-32;11:6)並簡單地指看、盯著(創3:6女人「盯著看」那棵樹;雅1:23-24)。(3). 仔細地思索設想、考慮、注意,(1) 和(2) 的引申義(來3:1,10:24),看穿詭計(路20:23);考慮、默想(賽57:1,參太23:23)。激勵、激發,有三層意思:(1). 行動的激發和鼓勵,激勵、激發;為了在愛裡的鼓勵。即以愛心鼓勵某人(來10:24)。(2). 在辯論中生氣的狀態,強烈的意見分歧(「憤怒、惱怒」:申29:27;耶39:37),起了強烈的意見分歧(徒15:39)。我們要有熱誠去激發,因著主耶穌基督的愛,要互相激勵,看見周遭的需要,互相禱告。(3). 病的劇烈發作,熱病的發作,尤其是指最嚴重的情況:痙攣。「激發」原文是一個字,做兩件事:激勵大家彼此相愛、按神的標準行善。

黃牧師分享他的母會在新春時會鼓勵教友寫揮春,祝福教會附近的商鋪。讓我們在疫情中去祝福別人,讓教會成為更多人的祝福。今天要到醫院或老人探訪實在不容易,求主的愛激勵我們,不是按本子辦事,而是出於上帝的愛;上帝愛我們,讓我們去關心有需要的人:要關心長者、陪伴同行;互相扶持,由親人開始;由教會開始,要常常聚會與關心,敬愛長者,尊敬師長;關心親戚、關心家傭;關心教會年輕人,關心未信主的年輕人;要守住以往先賢留下的信仰和價值觀,珍惜眼前人。使徒行傳20章35節說「施被受更為有福」,助人為快樂之本。當幫助別人之時,上帝會賜你服侍人滿足的喜樂。願意我們彼此激勵,內心充滿火熱,同心為教會前面的路思想。

「馬利亞與馬利亞」張福民牧師講, 林日麗姊妹記 (2021年03月07日)

1857年,世界有些婦女遊行及示威,要求政府提高女性地位。1921年,美國經國務院通過每年3月8日為國際婦女節,今年剛好一百年。國家主席習近平今早也提到此事,婦女在社會及教會受到重視。婦女節與教會有甚麼關係?香港教會到50年代,由協進會提倡在最接近三八婦女節的主日定為婦女主日,讓弟兄姊妹回想婦女對教會、社會、家庭的供獻。婦女在教會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與弟兄不相伯仲。今天思想馬利亞與我們有甚麼關係?對弟兄有甚麼提醒?對姊妹有甚麼激勵?

第一位馬利亞是大家最熟悉的主母馬利亞,她有很大的犧牲。馬利亞有天聽到天使報訊她要懷孕生子,並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將百性從罪惡中拯救出來。她雖感到非常驚奇,但依然順服,尊主為大。這順服的犧牲很大,按猶太人規矩,未婚懷孕的可能要被石頭打死、趕出家門和受鄙視,但馬利亞沒有想過後果及以後的處境。上帝把重任交給馬利亞,另一方面感動她的未婚夫約瑟,他在夢中受到上帝啟示,並順服上帝的安排,娶了馬利亞,只是沒有與她同房,保持她的貞潔,顯出上帝的神蹟,協助完成救贖使命。耶穌是童貞女馬利亞所生,不是憑人的血氣而生。馬利亞不顧一切,完成上帝托付,上帝的恩典及能力在她身上彰顯。

此外,馬利亞在生活上也面對不同的考驗。聖經記載有天耶穌在會堂裡,有人告訴耶穌祂的母親姊妹來找祂,耶穌回答「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太12:48、50) 馬利亞如聽到這句話會怎樣想?耶穌受難時,她心如刀割,跟一位姊妹守在十架旁,支持鼓勵耶穌。耶穌埋在墳墓裡,她跟幾位姊妹在耶穌死後三日復活當天,預備到墳墓膏抹耶穌屍首,可見馬利亞的信心、犧牲和事奉,值得我們學習和尊敬,我們能為主做甚麼?

第二位是伯大尼的馬利亞。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組成一個伯大尼之家,是女宣教士、女牧師退休後的場地,紀念伯大尼馬利亞。伯大尼馬利亞的大姊是馬大,弟弟是拉撒路,她排在中間。她經常在耶穌經過時接待祂到家裡,跟耶穌是好朋友。有次馬大忙碌準備招待耶穌,馬利亞陪在耶穌身旁,馬大跟耶穌講為甚麼不讓馬利亞來幫忙?耶穌回答馬大為很多事思慮煩擾,但不可缺少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安靜在主面前,與主相交,馬利亞已選擇這上好的福份。每個主日崇拜,我認為最重要的不是講員、詩班,而是弟兄姊妹。報道會不是為長老、牧師、富有的人、贊助商等,而是為未信的人,因他們的出現帶來激勵。我們的敬拜要學習馬利亞親近主,領受上好福份。

第三位是革羅罷的妻馬利亞,在使徒行傳他的名字叫革流巴,在四福音叫亞勒腓,是耶穌十二門徒之一。這次講道經文提及三個馬利亞,革羅罷的妻馬利亞經常跟主母馬利亞和抹大拉馬利亞在一起,常在婦女群體中事奉,並將兩位孩子約翰和雅各奉獻給主。革羅罷的妻馬利亞與丈夫在家庭建立美好祭壇,全家歸主。我們信主已久,是否有關心家人及後代一起事奉主?讓家庭變成基督化的家庭,帶領全家到主面前,蒙主賜福,同心合意在教會事奉。

第四位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她曾被七隻鬼附著,生活不正常,沒有自制能力,非常痛苦。這被鬼附的抹大拉馬利亞就如現今犯罪作案的人,被不同的鬼附著,如飲酒、吸煙、賭博、吸毒、驕傲等,不受控制。耶穌趕走她身上的七隻鬼,讓她的生活回復正常,並跟隨主,成為蒙恩的兒女,帶領婦女群體事奉見證主。耶穌以生命的寶血把我們從罪裡拯救,還保守我們,賜恩典,我們是否懂得感恩?忘恩的人多,感恩的人少。抹大拉馬利亞是第一個見證主復活的人,第一個受使命把基督復活的消息告訴門徒,這是生命的改變。

第五位是馬可的母親馬利亞,是巴拿巴姑母,她關心主的工作,獻出她的一切為主所用。她有很大的房間,耶穌死後門徒很害怕,不知在何處下腳,最後聚在馬可樓,這馬可樓成為新約第一間教會,聖靈降臨也是在馬可樓。馬可母親馬利亞用她的地方來事奉見證主,讓家庭與自己的一切為主所用。

第六位是羅馬的馬利亞,聖經只提及她一次,她獻出所有來事奉主。她在羅馬事奉主,讓她的家庭成為主的家庭,讓我們向這六位馬利亞學習。

路8:1-3,婦女和很多人都能夠成為主的門徒,聖經曾記載耶穌差遣幾千個門徒傳道,很多隱性埋名的人默默事奉主。這段經文特別提到抹大拉的馬利亞和其他婦女「希律的家宰苦撒的妻子約亞拿,並蘇撒拿,和好些別的婦女」,這些婦女有富有的、有學識的、有貧窮的、有普通等不同身份,她們團結起來事奉上帝,用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及門徒。要學習這些婦女,無論是否有記名,奉獻自己的才幹、時間等,在家庭建立美好見證,全家蒙福。

「你情“我”願」倫國平牧師講, 古兆如姊妹記 (2021年02月28日)

新的一年理應令人聯想盼望和興奮的事情, 然而此刻世人或許心存懼怕,因為前路不明朗,加上世界的疫情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有甚麼經文勵我們?我想起以色列人出了埃及,未到迦南美地之先,上帝藉摩西對他們說,只要他們願意跟隨上帝,便可得著上帝的賜福。這是個「你情“我”願」的合約。

一. 記念上帝的作為  (申11:1-7節)

第2-7節,摩西對以色列人說:「我本不是和你們的兒女說話;因為他們不知道,也沒有看見耶和華-你們上帝的管教、威嚴、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惟有你們親眼看見耶和華所做的一切大事。」他們看見上帝向埃及和法老所行的十災、保守他們過紅海、帶領他們在曠野行走,並以大能的手管教他們。

大家往後想一想,在我們的人生當中,經歷過多少上帝的神蹟奇事。我回想自己過往的人生,有九次幾乎喪命的經歷,上帝都憐憫我,拯救了我。弟兄姊妹,上帝所作的真是奇妙,祂是這麼的好,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祂行了許多神蹟奇事,我們一定要清清楚楚地記念上帝在我們身上的作為。

二. 謹守上帝的誡命 (申11:8-12節)

有人曾經這樣說:「你想學習生命,你要往後看;如果你要繼續活下去,你就要向前望。」怎樣向前望呢?第8節,摩西對以色列人說:「你們要守我今日所吩咐的一切誡命,使你們膽壯,能以進去,得你們所要得的那地。」

弟兄姊妹,原來上帝將誡命賜給我們,是要幫助我們放膽往前走。當我們遵守上帝的誡命,祂就與我們同行,我們就不會害怕。有上帝同行,處變不驚;沒有上帝同行,草木皆兵。詩119:11節,「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裏,免得我得罪你。」上帝就是這麼好,祂的話指引我們,幫助我們與祂同行。

三、忠心的行道 (申11:13-22節)

有上帝的話幫助我們前行是美事,最重要的是將上帝的話行出來。弟兄姊妹,今天我們可能很用心讀聖經,卻沒有遵行上帝的話。雅1:22-25節,「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申11:13-22節,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要留意聽從上帝的誡命,並且要愛耶和華-他們的上帝,行祂的道,專心靠他。怎樣遵行上帝的話呢?

經文提到就是「盡心盡性事奉上帝,並且專一敬拜祂」,這樣便可得著上帝的眷顧和看顧。

第16-17節,摩西提醒以色列人:「你們要謹慎,免得心中受迷惑,就偏離正路,去事奉敬拜別神。耶和華的怒氣向你們發作,就使天閉塞不下雨,地也不出產,使你們在耶和華所賜給你們的美地上速速滅亡。」弟兄姊妹,當我們行道的時候,魔鬼不會放過我們,牠在我們身邊用旁門左道來影響我們。我們怎樣面對?第18-20節:「你們要將我這話存在心內,留在意中,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也要教訓你們的兒女,無論坐在家裏,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又要寫在房屋的門框上,並城門上。」

上帝知道我們軟弱,所以三番四次提醒我們,應該怎樣面對每日的衝擊:記念上帝的作為、謹守上帝的誡命、忠心的行道。原來環境怎樣並不重要,上帝的眷顧和看顧才是最重要。但是上帝有條件,我們要簽「你情“我”願」的合約,答應上帝繼續的跟從祂。願今天上帝的話鼓勵我們,在新的一年重新得力,力上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