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講道筆記
「愛得更精彩」 古學賢牧師講 ( 2020年03月08日)
近來許多人花了不少金錢買防疫用品,增加了很重的財政負擔。有些朋
友就業不足,甚至無工開。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還能說得出「精彩」兩個字嗎?請大家同看使徒彼得的經歷。
- 主耶穌無限的接納
約21:1節,「耶穌在提比哩亞海邊又向門徒顯現。」當時彼得正帶同幾
個門徒去打魚。(路5:1-11節)在三年幾之前,彼得已經決意離開打魚的行業,全心跟從耶穌,現在為甚麼走回頭路呢?是因為彼得的心靈受到很大的打擊,他心灰意冷,事奉的路途看來十分暗淡,彼得就重操故業。約21:3節,彼得努力想得到收穫,但是徒勞無功,他很沮喪。主耶穌知道這些跟隨祂的人落在軟弱的光景中,就向他們顯現。弟兄姊妹,別以為耶穌只會在我們事奉得好、生活見證好的時候才顯現,相反祂就離開我們;不是的!請你緊記:即使在你軟弱、跌倒、以為主已經離開你的時候,耶穌一直在你身邊,祂要扶持你,堅固你。
約21:15節,他們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原來主耶穌不計較我們有多軟弱、做過多少不光彩
的事,主耶穌最看重的是我們愛祂的心。祂會問我們:「你愛我比愛你身邊的人和事更多嗎?」你是否真的寧願有耶穌?
啟示錄第二章的以弗所教會是一間非常好的教會,但主耶穌說:「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裏,把你的燈臺從原處挪去。(啟2:4-5節) 」由此可知,主耶穌非常看重我們對祂的態度。
(約21:15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主耶穌第一次問彼得的時候,彼得回答:「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就說:「你餵養我的小羊。」小羊靈命的成長需要得到餵養。為甚麼很多教會不興旺呢?初信的人入了教會卻得不到屬靈的栽培,心靈枯乾、靈命軟弱,教會就不興旺。
在第16、17節,耶穌又問:「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主耶穌足足問了三次,彼得就憂愁起來。因為彼得曾經三次否認耶穌,所以現在問他三次,要彼得鄭重表明對主的心志,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記住這是主耶穌對他最大的期望。
我們又應該如何滿足主耶穌對我們的要求呢?首先我們要知道,上帝是輕慢不得的,別以為祂滿有憐憫恩典就隨便得罪祂。羅2:4節,「還是你藐視祂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祂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我們一次又一次叫主傷心,祂仍寬容忍耐。為甚麼?上帝不輕易發怒,為了等候我們悔改,我們不要將上帝的忍耐當做平常。上帝寬容我們,期待我們有更堅強、成熟的生命。(詩90:11節)誰明白上帝的怒氣有多大呢?有多少人因敬畏上帝而曉得祂的忿怒呢?
主耶穌問彼得的問題,同樣是要問我們每一位弟兄姊妹。主耶穌實在看重我們對祂的愛,為甚麼?因為愛主的人才真正知道人的靈魂是何等寶貴!另一方面,無人能夠憑自己的血氣來討耶穌歡喜!聖經告訴我們,人能夠滿足耶穌的心,實在是聖靈的工作。彼得曾誇口永不離開主,但完全做不到,還三次不認主!不過,在他經歷迷失與沮喪之後,他更深體會到主耶穌無限的接納。無錯,「愛」使我們有力量勇往直前,能夠勝過各樣難處。
(二) 主耶穌交託我們餵養祂的羊
彼得三次回答耶穌說:「你知道我愛你。」主耶穌就託付彼得牧養祂的 羊。這一點非常重要。愛主的人,要愛主耶穌所愛的,而這些羊是主的寶貝。今日我們要用主耶穌的眼光,視其他人如珍寶,需要愛惜與保護。只要你有耶穌的心腸,當你看見一隻小羊,你就會像耶穌一樣關心和栽培他。他的困難你願意分擔,並帶他一同來到上帝面前領受恩典。餵養主的小羊,不單是牧者或信徒領袖的責任,而是教會整體的責任。
當日主耶穌願意託付失落了的、退後了的彼得去餵養群羊,今日主耶穌亦將祂的羊託付我們,我們要盡心盡力去牧養。教會裡總有初信或軟弱的肢體,需要心靈和物質上的支援。要趁小羊受教、可塑造的時候,將他們帶到主面前,使他們到老也不偏離!你為耶穌去關心小羊,我告訴你,這是你自己最喜樂最滿足的時候。盡心去牧養他們,上帝要看到你怎樣藉著耶穌改變人的心!主耶穌所要求的,就是每一個屬祂的人都得到栽培,好好的過聖潔的生活!
第18節,主耶穌對彼得說:「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主耶穌的意思是,真正愛祂的人,仍可能會愈來愈多困難!不要以為事奉主是一帆風順。相反來說,很多時候事奉未必有預期的果效,甚至遇上估不到的困難。有時候,上帝是藉著困難來顯出事奉者真實的信仰。
第19節:「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上帝。」這是耶穌對彼得的預言,祂再加上一句:「你跟從我吧!」彼得完全接受,忠心跟從耶穌,直到見主的面。在尼祿王時代,許多基督徒因受到宗教迫害而逃離羅馬城,相傳彼得亦在逃難的人中,主耶穌向他顯現。彼得想起主耶穌對他的預言,心裡覺得慚愧,就走回羅馬城,其後他被捉拿,受十字架的死刑。彼得感到自己不配像耶穌般釘十字架,就要求被倒釘在十字架上。彼得這樣榮耀上帝,他的殉道堅固了很多人的信心。
事奉主一定要付出代價,主耶穌為了成就救恩,犧牲自己的生命,我們為主捨棄甚麼呢?主耶穌今日仍然在呼喚,祂一直尋找那些愛慕祂、願意將自己完全奉獻給祂的人。你怎樣回應主耶穌呢?你願意選擇愛主嗎?
魔鬼最常用的病毒就是沮喪、灰心,要將每一個人的雄心壯志打沉,目的就是使我們不再活得精彩!魔鬼的病毒令人防不勝防,就算做足防疫措施也沒有用,但「愛慕耶穌」是我們生命最強的保障。請你記住,呼召你的主從來沒有忘記你,祂仍然在呼喚你:「跟隨我吧!」無論你今日的狀況如何,主耶穌愛你!
「召命」 古廖玉明師母講 ( 2020年03月01日)
「上帝的呼召不只限於聖工、事奉或職業,也包括整個人的生命。
上帝向人發出呼召,人以生命來回應,這就是召命。」~楊錫鏘牧師
(一) 上帝給以西結的異象 (結1:1 – 3 節)
結1:1-2節,「三十年」指甚麼?是指以西結當時三十歲,正是他和約雅斤王一同被擄到巴比倫後的第五年。以西結看見四活物,他們是天使(結10:20節),各有人、獅、牛、鷹四張臉。這象徵甚麼呢?人:智慧、上帝的形像、體恤;獅:勇猛、剛強、得勝;牛:謙卑、服事、勤奮;鷹:屬天、敏銳、視野廣闊。這個異象要使以西結知道,服事上帝的使者,要擁有人、獅、牛、鷹這四種特質。另一方面,上帝叫以西結看見,祂仍然坐在寶座上作王,不單治理迦南地,也統治全地。
(二) 上帝給以西結的召命 (結2:1 – 5節)
因猶大國子民的悖逆(結22:7-9 節),上帝藉巴比倫王懲罰他們。被擄後他們依然有著那種劣性,不反省自己的惡行,不聽上帝的話,情願受假先知愚弄,幻想很快可以返去耶路撒冷(結13:16節)。猶大人又將假神接到心裏(結 14:1-5節)。上帝呼召以西結作先知,去向自己的同胞宣告,要他們知道耶路撒冷必定淪陷,聖殿被毀,猶大國滅亡。他們要悔改歸向上帝,在巴比倫好好生活,生兒育女。以西結的召命是要重建他們的信仰,在歸回耶路撒冷之前,他們必須先歸向上帝。
(三) 上帝給我們的召命 (彼前2:9節)
「信徒皆祭司」,每一個基督徒都是蒙召的,我們都有基本的、共通的召命:上帝呼召我們離開黑暗進入光明,我們是獨特的一群,服事萬王之王,過分別為聖的生活,被上帝所照管,好叫我們宣揚祂的美德。此外,對某些基督徒,上帝再給他們個人獨特的任務,例如做傳道人、關顧基層、做文字工作、聖樂事奉、兒童事工等。有很多人說:「令人樂此不疲,又配合自己的興趣和能力,並且心中有感動的,才是上帝的呼召。」聽來很合理,但事實不盡如此。試看以西結,他的工作非常艱苦,並不討好;他蒙召的先決條件並不在於他的興趣、能力或感動。不過,有一個因素的確是重要的,就是他雖被擄五年,他沒有放棄自己生為祭司的召命。
若果基督徒沒有召命感,很自然便追隨一般人的想法,被世俗洪流污染了也不自覺。我們不要視上帝的呼召為一件苦差,相反地,我們會看見自己的生命被上帝建立,能被上帝使用。明日如何我們不知道,但今天,我們可以在上帝面前立志:「主啊,求你用我一生!」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關於解釋聖經、專題講座多到聽不完,教會還需要甚麼?是人辦。求上帝幫助我們,能踏實地回應上帝的召命,作眾人的榜樣。
「小動物大智慧 」 鄭淑儀姑娘講 ( 2020年02月23日)
上帝藉著四樣小動物,啟示教導人學習聰明與智慧。
1. 辛勤的螞蟻
螞蟻過社會性群體生活, 是小小的爬蟲,卻懂得為將來作準備。在陽光燦爛,日長晝短的炎夏,螞蟻們並非無所適事,而是盡其所能地收集糧食,儲藏在洞穴裡。當嚴冬霜雪來臨時,便有足夠的食物得飽足。有趣的是,有些懶螞蟻效應的啟示,原來“懶螞蟻”們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偵察”和“研究”上。它們能觀察到組織的薄弱之處,同時保持對新的食物的探索狀態,從而保證群體不斷得到新的食物來源。勤勞螞蟻和“懶螞蟻”相互支持、相互依托、和諧共處,貢獻其最大智慧和能量,攜手確保企業安全、穩定、發展,深入推進和諧發展。
我們要像螞蟻,當趁今日,多做主工,又知切割的分量。現在,為你靈魂儲藏食物吧!將來的日子早作準備。
2. 建造的沙番
沙番雖是軟弱,卻有挽救自己的智慧;它為自己預備安全的地方,好在瀕臨危險之際,有逃脫躲避之處,看似軟弱卻懂得在磐石中挖洞造房,預備一安全的藏身之處。
要學習聰明的小沙番,為靈魂尋找一個安全的藏身之處。有智慧的人應該把家建造在磐石上,應該要有受教的心、傾聽的耳來學習智慧,每天都有很多決定會影響我們的生活,我們應當早早的向上帝尋求智慧,和智慧人做朋友。
3. 合群和有秩序的蝗蟲
蝗蟲的聰明在集體運動時,沒有一隻是領袖。牠們不需要有下令者,就能井然有序的一批批飛出。蝗蟲侵害性大,古今中外均視之為災禍及毀滅象徵,蝗蟲團結互助,有分工合群的智慧。蝗蟲分隊而出,看似無一君王帶隊領導,卻能彼此相和。(珥2:1-11)
蝗蟲能教導我們合作、有秩序;要學習蝗蟲分隊而出,同心隨從聖靈的差派,竭力多作主工。我們可以向蝗蟲學習,與人相處不要一次精銳全出,可以分批而行。我們對上帝的認識,不需君王指揮,而是相互為肢體,在生命的供需裡得調節。
4. 聰明和堅強的守宮
守宮有建造房屋的智慧,是巧妙的建築師。它雖是又小又軟弱的爬蟲,卻能爬進王宮,爬到最漂亮的天花板上,在那裡織網。有時單單牽引一條絲線,需來回十幾趟的工夫,絲網終至完成。守宮並不容易被捉到,就算被捉到,牠的尾巴便會和牠的身體「分家」,而牠就是藉著這種分散敵人注意的方法來逃走。
上帝藉著守宮教導我們,在最困難、惡劣的環境,英勇無畏;單單依靠主;不管在何處,緊繋抓著主;不管誰作王,基督耶穌是我們一生的主。
總結:
四種小動物,雖然四面受敵,生活在充滿困難和危機中,但牠們卻能戰勝逆境,永不言棄,以致不會屈服在強勢下,以不屈不撓的精神面對逆境,要與我們的上帝同行。所以我們必須視逆境為上帝給與我們得勝的機會,而機會就在困難中獲得。今天人不能為神成就大事,是因為我們只懂得靠自己,不懂得依靠神。
上帝並不輕視那些微小的生物,但上帝甚至看重它們。而我們人類是大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優秀,我們的智慧是如何?上帝所賜予的,我們要珍惜運用,才不辜負上帝的期望。
「難得支持 」梁永善牧師講,林安治姊妹記 ( 2020年02月16日)
苦難是必然 – 帖前3:3–-4,保羅清楚指出他受苦難是「命定」、是必然的事。他為主傳福音卻引來不少人的不滿、不斷逼迫他,並遭遇挑戰。當他們在帖撒羅尼迦傳道時,有不少虔敬的希臘人、尊貴的婦女信主,卻引來猶太人對付他們(徒17:4-5)。他們聳動其他人對付保羅。那些人是被誤導、被聳動下對付保羅,並誣告保羅是「攪亂天下的人來到這裡」,結果保羅被迫離開往庇哩亞去了。
基督從來沒有應許我們信主後會一帆風順、逢凶化吉、花香常漫、平坦大道任意驅馳,反之主清楚告訴我們要背十架跟從祂。我們行真理、指責罪惡會引來他人不滿、憎恨我們(約壹3:13)。我們遇到苦難是必然的事,基督徒並沒有「免苦金牌」。
困難中捨棄 – 在困難中人一定會自保,將重要的東西留在自己身邊,但有基督豐盛生命的人卻會超越人的本性。
保羅本身在困境中,但他竟然打發提摩太往帖撒羅尼迦關心信徒(帖前3:1-3)。保羅年事已高此時應更需提摩太在他身邊給他協助,特別在歐洲,精通希臘文化、言語的提摩太一定能給他有好的幫助,但他愛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為了他們的好處他竟然不顧自己的處境讓提摩太離開他。
提摩太往帖撒羅尼迦教會的目的乃是要堅固他們的信心,因帖撒羅尼迦信徒也在困境中。有些人因為在諸般患難中有所動搖(帖前3:3),這也是信徒之常情,在困難中會懷疑上帝的慈愛、公義、眷顧。若見到一些行事乖僻者反得豐富便會信心動搖、質疑自己是否仍應持守公義。現實是很實際的,誘惑性很大,故保羅擔心他們,就打發人去,堅固他們信心(帖前3:5)。要在苦難中有所堅持是關乎我們對上帝的信心如何!所以保羅提到要「曉得你們的信心如何!」若對上帝有信心、相信祂必保守眷顧便不易失腳。故此保羅希望提摩太用生命、用上帝的道去勸慰、激勵他們。保羅這份心志、行動正是我們在困難中需學習的。他願意將自己所愛、所需的給予更有需要的人。
苦難中信愛 – 帖撒羅尼迦教會是我們值得欣賞與學習的教會,他們在信、愛、望上均有好的見證(帖前1:3)。保羅怕他們在患難中失落而差派提摩太去了解、關心、鼓勵他們,當提摩太探訪後向保羅滙報,告之他們仍持守信與愛,使保羅老懷安慰(帖前3:6)。
在苦難中能有所堅持的要素是信心與愛心,兩者是不能分割的,信心是以愛的行動表現出來的。當我們對上帝有信心便用行動表彰出來,這行動背後亦隱含著愛。基督徒生命的成熟度亦可由其行為中反映出來,誠如馬其頓教會,他們本身在極困難、極窮乏中知道耶路撒冷信徒在饑荒中有所缺乏仍作出愛心捐輸。這行動便是信心、愛心的表現。
苦難得支持 – 生命是互動的,保羅關心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同樣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亦很愛保羅,這是愛的互動。保羅得悉他們愛的關心而使他在苦難中得到支持(帖前3:6-8)。保羅並不是收到物質上的餽送而是精神上的支持,這是愛的鼓勵及支持。這份情使保羅在苦難中得力,也知道他們有穩固的信心。
若知道有人愛我們、關心我們、支持我們這便成為我們在苦難中得支持的能源。因此我們需多些關心在苦難中的人,因為愛使我們在苦難中得支持,當然「愛」並沒有足夠的,所以保羅為他們的愛心禱告(帖前3:12)。保羅很渴望能和他們見面,這也是愛的表現,他想見面的目的乃是「補滿他們信心的不足」(帖前3:10)。保羅很想去到他們那裡,只是客觀因素使他未能成行而使他心急如焚。
小結 – 活在世上必會有苦難,但如何面對苦難很在乎我們的屬靈程度及與上帝的關係如何!若我們對上帝有信心便不致作出不合乎上帝心意的事;反之因有信心而作出一些似乎違反自然、不合理的行動——如捨棄自己的必需品並給予有需要的人——更能因為愛的緣故而作出令人敬佩的行動。
在苦難中有愛的關懷、互相守望及禱告紀念能使我們輕易熬過去,故此不要吝嗇我們愛的表達與行動,記著「生命是互動的」,不論善與惡也是互動,願我們以善勝惡。
「向上帝傾心」 古學賢牧師講 ( 2020年02月09日)
以色列人定居迦南後,不遵守上帝的命令,跟從迦南人拜偶像,道德日漸敗壞,上帝就容許非利士人轄制他們。撒上4:1節,「以色列人出去與非利士人打仗,安營在以便以謝。」他們敗於非利士人,祭司以利的兩個兒子將約櫃抬出去,以為有約櫃就有上帝同在,一定打贏。他們只把上帝當作護身符!
結果這場仗以色列人完全潰敗,單是步兵死了三萬人。以色列人做了許多違背上帝心意的事,又拜偶像,上帝就離開他們,甚至連約櫃都由得非利士人奪去!
一、以色列全家傾向耶和華
上帝大大懲罰非利士人,他們就很驚慌,快快將約櫃送回以色列地。(撒上7:1-2節)基列耶琳人就下來,將耶和華的約櫃接上去;約櫃在基列耶琳許久,以色列人似乎忘記了約櫃。這樣,過了二十年,這是百姓生活在愚昧當中的日子,但亦都是上帝裝備和訓練撒母耳的二十年。撒母耳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撒上3:21節;7:3節和12:20-24節顯示撒母耳是一個順服、敬畏上帝,並深知上帝心意的人。廿年來他馬不停蹄,周游四方為百姓守望祈禱、教導人敬畏上帝、遵行上帝的話。撒母耳帶領這個四分五裂的以色列國重新向上帝傾心,建立他們與上帝同行。不錯,敬畏上帝、警醒祈禱、遵行上帝的話,比做任何的事情更重要。
撒上7:2節,「傾向」原文是「哀號」。復興的發生,只有在人的心破碎、眼流淚,和良心受責備時才會出現。另外,「傾向」亦都指到心裡渴慕、喜歡親近敬拜上帝。以色列人流出熱淚,他們用雙手和膝頭專心親近敬拜上帝。上帝的子民,男女老幼,全部來到上帝面前敬拜、認罪、祈禱、親近上帝。屬靈復興的責任不會單單歸於一個人,一對夫婦,或一個家庭,而是所有人都有責任,所以撒母耳召集百姓。
二、以色列人除掉偶像
第3至4節,撒母耳經過二十年努力的事奉,以色列人終於願意悔改。他們將外邦的偶像全部除掉。請大家留意,魔鬼出盡狡滑欺哄的本領,牠未必會攔阻我們事奉上帝,但魔鬼會對我們說:「不用掛心,上帝不是那麼小器的。」錯了,若我們存有私心,不是單單事奉上帝,就不能夠完全擺脫黑暗的權勢。
現代的無形偶像比木頭石頭的偶像更複雜,更危險。凡是在我們生命中佔重要席位、控制著我們的事物,都成為我們的偶像。惟有耶和華配受我們敬拜事奉,上帝不容許祂的子民有第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