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講道筆記

「真知道祂」古學賢牧師講( 2017年11月12日)

經文:以弗所書1:15-23節                                                                        

如果一個信徒只求得到上帝的幫助和保守,而無興趣認識上帝,那麼他跟拜偶像的人有甚麼分別?上帝的心意是要我們真知道祂,真認識祂。真知道上帝的最大障礙是什麼呢?就是甘於停滯不前。

一、真知道祂的途徑                                                                                                                                                 真知道祂的途徑︰我們透過甚麼途徑認識上帝呢?一章17 節說出「聖靈」就是我們能夠「真知道祂」的關鍵!我們要「真知道祂」的首要條件就是藉著「智慧和啟示的靈」!如果上帝不啟示自己,沒有一個人能夠

知識層面對我們的信仰是極其要緊的事。「真知道」在原文是「充分的認識」,包括頭腦的知識、經驗的知識、啟示的知識。不過,受造之物怎能靠自己認識創造主呢?

  1. 智慧的靈(17節)︰保羅求上帝將智慧的靈賜給信徒,即是使他們從聖靈得到認識上帝的智慧。箴9︰10節「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敬畏上帝就會遠離惡事和遵行祂的道,尊主為大。每一個基督徒都有聖靈內住,但只有這些謙卑、敬畏上帝的人,聖靈才將智慧賜給他們。

你會發現有些人與上帝很親密,他們能知曉上帝的心意,能在禱告裡面知道上帝的要求,他們按照上帝的心意祈求,按照上帝的心意回應,上帝能透過他們成就各樣的事情。這就是從上帝而來的智慧,使他們真認識上帝。你會發現愈驕傲的人愈無法認識上帝,除非他願意謙卑下來,聖靈才會賜他智慧去認識上帝。

  1. 啟示的靈(17節)︰啟示原文是「揭開」,譬如將面紗拿走或將蓋打開來、揭露先前隱藏的秘密、把隱藏的事顯露出來、將真理解開等。聖靈是啓示真理的靈,祂將真理揭開,使我們可以從聖經中認識上帝。

約16:13節告訴我們,聖靈引導我們明白真理。我們必須開放自己,藉查經、背誦、研經等方法,多方面接觸上帝的話。今天我們如果要真認識上帝,很需要上帝把真理的光照進我們裏面,讓我們真認識我們所信的是怎樣的一位上帝。

  1. 照明心中的眼睛(18節)︰聖經說到「心中的眼睛」能夠被照明,這是一個非常生動、活潑的描寫。林後4:4節講到人的心眼被世界的偶像 - 撒旦- 弄瞎了。今日許多人只關心肉眼可以看得見的東西,心眼好似盲了一樣,忽略肉眼看不見的事物。

眼藥只能醫治肉體的眼睛,心靈的眼睛需要聖靈來醫治。肉眼盲了會使到一個人生活不方便,但心眼盲了就破壞整個人的生命。我們要來到耶穌面前承認自己心眼有問題,求耶穌開我們的眼睛,藉著聖靈叫我們能夠看得見。

 

二、真知道祂在信徒身上榮耀的恩典︰保羅在這裡題及三件事,是我們必須用明亮的心眼才看得見的;這三件事都跟耶穌基督有關。是那三件事呢?

  1. 上帝的恩召充滿盼望(18節)︰保羅為信徒祈禱,求上帝使他們知道上帝的呼召是充滿盼望的。人知道自己有盼望才能活得有方向,有目標,有動力。林前15章、羅8:23節都說到,當耶穌再來的時候,在那日,我們信徒的身體要改變,同耶穌復活以後一樣,已經死了的信徒都要復活;這就是我們基督徒的盼望,而這個盼望是來自上帝的呼召。祂呼召我們成為聖潔,沒有瑕疪(1︰4),得兒子的名分(1︰5),罪得赦免(1︰7),以及從死裏活過來(2︰4-5)。

 

上帝呼召我們去得著這個奇妙的新生命之後,這個生命不斷被智慧和啟示的聖靈在我們裡面更新建造,直到我們滿有基督的形像。

  1. 上帝的基業何等榮耀(18節)︰基業是指甚麼?基業就是產業,唯有兒子才能承受產業,上帝要我們承受衪的國,一個不朽壞、不變、永恆的國度。

請大家留意,前面第11節是一句相關語,第一方面是講到信徒在基督裡得了上帝的基業,第二方面是指到我們眾聖徒成為上帝的基業。我們希奇這位創造的主沒有把宇宙中的一切奇珍異寶作祂的基業,上帝卻是將信耶穌的人看為祂的產業。

我們這些卑微、污穢的人成為屬上帝的子民,所以蒙恩得救的信徒本身是上帝榮耀的傑作,是上帝豐盛榮耀的基業。上帝藉著耶穌所成就「不可能的任務」有何等奇妙的功效,竟能夠使我們這些不堪的罪人成為上帝有豐盛榮耀的基業。

上帝把我們分別出來,使我們作聖徒,不只要我們承受上帝的賞賜,並要我們作上帝的基業。原來上帝以我們為祂永遠的產業,因我們是祂的精心傑作(2︰10)所以我們不可輕看自己,應在生活上反映上帝豐盛的榮耀!

人既然是上帝的產業,祂必然愛惜保護。人有這種認知,需要聖靈去啟示。人要知道自己是上帝何等榮耀的產業,才會好好珍惜自己、保守自己、使自己與上帝榮耀的產業相稱。

  1. 上帝的能力何等浩大(19節)︰上帝在基督身上運行大能大力,使基督從死裡復活。使人死亡的原因有許多,叫人復活卻只有上帝的能力才做得到。這個浩大的能力有多大呢?第21節:「遠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連來世的也都超過了。」意思是說:上帝的能力遠超過靈界和人間一切的勢力,而且不單在這個世代,連將來的世代,上帝的能力也都超越一切的權能,遠比你能想像的更大!第22節題到這個能力運行在萬有中,使萬有服在基督的腳下。

上帝的大能遠超過世上所有的能力,沒有任何勢力可以擋得住上帝的大能。一信主,上帝的大能使我們脫離罪和死的權勢,脫離一切事物的捆綁。換句話說,復活的大能在我們身上,令到我們的生命改變過來!上帝使基督從死裏復活的大能,是扭轉我們腐敗生命的大能!我們只要順服上帝、倚靠祂,也能經歷這浩大的能力。

每一個基督徒要對上帝的大能有充分的認識,才有足夠的力量去事奉祂。各位弟兄姊妹,信了耶穌之後,應該存感恩的心,並要努力追求認識上帝,不可停滯不前。求主幫助我們,順服聖靈的帶領。

 

 

 

「多言多語、難免有過」吳宗文牧師講、吳家通弟兄記( 2017年11月5日)

經文:雅各書3:1-2節                                           

    以往說閒言閒語是以嘴巴來傳開,但基於科技進步,這些言語通常改以用手機傳開。我曾看過網絡上的謠言被當作事實傳開,過了一會兒發帖文的人卻要大家傳開剛才的消息是假的,含糊不清的訊息正是我們需警醒的,當中包括言語上的節制。即使我們生於彎曲悖謬的世界受盡試探,特別在言談網絡方面,箴言10章記述了:「多言多語難免有過」,今天我也要加句話說:「多手多腳難免有錯」。

 

    不知什麼行業的人說過最多假話呢? 或者放眼香港來說是從事地產業吧。不過令人震驚的事,美國時代雜誌調查所得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因工作而持續地說謊,方式上就是將全部的真相告知客人一半,卻隱藏了另一半。不單指社會的風氣是如何,就連信徒在網絡上的表現也受到影響。因為教會的領袖﹑牧者﹑神學院教授等等無一避免時代風氣的衝擊,在基督教的網絡上發現一些說話與這些傳道人的身份是不相稱的。所以我們要與以賽亞先知一樣,求上帝以火炭放在嘴唇上達至口出的言語是能建立造就人的。

 

    雅3:1記述說不要多人作師傅,因為曉得我們要受更重的判斷,意指我們要為自己所發的言語負責任。作師傅意思是告訴別人要作當行的事,指引別人走當行的路,但若是其身不正或根本沒有領受過,那豈能指引別人走正路呢? 他只是指引別人走自我毀滅的路。耶穌基督說過凡有人絆倒信衪小子的一個,那人必受到很重的刑罰。就讓我們求主幫助我們除了事奉上,日常生活上也應有適當的言語。潔淨我們使言語可以建立造就人。否則將來我們所講的,在群組所打的一字一句都需要向上主供出來。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代表說出口的話難以收回來,尤其是對親人所說的更可能造成傷痛。曾有父母生有一對姊妹,妹妹的學習水平比姐姐好一些,然而姐姐自懂事後出國留學工作就沒有再與家人聯繫,後來才發現父母從來沒有說過讚許她的話,甚至姐姐考到九十九分,父母都會說,那剩餘的一分去了那裡呢! 有時言語比起行動上影響會更大,生命雖有很多的缺失,就算基督徒面對試煉的時候,都可以從言語上的自制和節約,同樣地學習行為和思想上的自制和節約,

 

    我們所說的話就當如雅3:18所指:「並且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種的義果。」因為這些都是帶來美好的效果,並由上主催迫你所感動發出的。這是基督徒應當學習和操練的事情,在言詞上有自制使我們造就別人,樣式上更像主基督。箴10:11:「義人的口是生命的泉源.強暴蒙蔽惡人的口」,應當學習上帝的真理,多說美好的事情和造就別人的言語。

 

 

「生命事件簿」鄭淑儀姑娘講( 2017年10月29日)

經文:詩篇30篇                                                                                

    引言:人一生有許多的經歷,把難忘的事記下,成為自己的生命事件簿,默默回望那些歲月,全在上帝的手中。大衛的事件簿,可分為少年,青年,中年及老年的描繪。
    詩篇30是大衛為「獻殿」所寫的讚美詩。背景是『歷代志上』21:1至22:15。大衛為建造聖殿預備材料,紀念上帝救以色列人脫離災禍。

 

「提拔、醫治、拯救」的生命 (詩篇301-5)

    凡是蒙恩得救的人都有同樣的經歷;從憂愁悲傷出來,進入喜樂的生命從罪被赦進入永生。我們的一切皆是上帝所賜,當我們向祂祈求,上帝必按祂的旨意成就我們的需要。例:在我年幼的時候,媽媽說我患了一種怪病,要打一種針藥達一年之久,每天放學媽媽就接我去打針持續365天,若沒有上帝的醫治,感謝父上帝存留我的生命。

 

有「保障」的生命  (詩篇306-10)

    大衛中年安逸無憂,凡事順利,心想現在江山穩固及事業成功,便沾沾自喜。當遭受到仇敵和疾病攻擊,這才發現自己的生命原來十分脆弱。驚惶害怕的他就悔改流淚禱告求告耶和華,大衛知道上帝必看顧他。  例:我於某年的澳洲旅行,因風浪翻舟掉下水中,被旋渦困在水底之中,就疾息的時候,向上帝的呼求:求祢救活我的生命,我願意一生事奉祢,感謝祂讓我存活。

 

被「祝福」的生命 (詩篇3011-12)

    當禱告蒙上帝垂聽,我們歡欣喜樂,被「祝福」是何等的榮耀及恩惠。上帝怎樣使大衛經歷安穩,也必同樣能使我們安穩。例:在我讀上帝學的第一年初,媽媽因心臟病入了醫院,醫生說媽媽年紀大,不宜做手術,靠藥物來維持生命,但可能只能活多半載至一年,我向上帝祈求,因母親尚未信主,可否給她多幾年的壽歲,感恩天父賜媽媽多活了四年,在這些日子,我更珍惜與媽媽的相處並向她傳福音,感謝上帝最終讓她相信。

詩篇30篇告訴我們:敬畏上帝,上帝賜給我們有豐盛的生命。

當我們有許多懷疑和害怕,求告上帝,我們就經歷與上帝的同在,願意沿著主耶穌的道路繼續走下去。人都是這樣,經歷生離死別及大災難,我們肯定有很多的情緒掙扎在心頭;要緊記當轉眼仰望耶穌,祂必指引我們路。

 

    弟兄姊妹,我們生命中有無數的經歷,無論是疾病,難面對的問題等等,我們要學習大衛,放下自己的掙扎,讚美上帝,耐心向上帝禱告。生命事件簿是苦難與福樂的交錯編寫, 大衛經歷苦難,他害怕及流淚並抱怨,縱然上帝並不是事事都提拔他及醫治他,他仍舊懂得要向上帝禱告及呼求,向上帝感謝,因為他敬畏上帝。所以我們也要學效大衛“凡事謝恩,凡事禱告” 。

「敬拜者的生命」倫國平牧師講、霍燕冰姊妹記( 2017年10月22日)

經文:詩篇1:1-6節                                                     

    詩篇放在整本聖經的中間, 讓我們看出它的重要性。詩篇教導我們怎樣去依靠上帝。希伯來民族經常以詩歌去感恩。詩歌敬拜就是我們對上帝感謝並以音樂表達出來, 去讚美上帝, 讓上帝得到當得的榮耀。 箴言教導我們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箴言緊隨詩篇其後, 當我們學懂人與上帝的關係, 就去學習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我們應該怎樣以愛相處。

    詩篇1:1 -2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經文道出怎樣成為上帝所喜悅的讚美者。「惡人」是指離開真道的人;「罪人」是指背道而行、明知故犯的人;「褻慢」是指霸道的人。「福」是指平穩的生活。

    香港是個非常功利的社會, 人人為求達到目的不擇手段。 現實世界有很多陷阱, 惟聖經記載「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耶和華的律法(律法英文譯作point out)有指出的意思。律法第十條「不可貪婪」。聖經中記載財主不能捨棄自己財寶去跟隨上帝, 就憂憂愁愁的離開了。上帝指出人的軟弱。現代人很容易犯上貪婪的罪, 原來貪婪很危險, 貪婪的人不能愛上帝。又說不可殺人, 因為上帝是愛人的, 所以不能殺人。當有人對自己不公, 上帝叫我們忍耐, 因為祂說: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然而上帝是公義的, 上帝會以公義審判萬民。 我們要在上帝的話裏面反思, 內心要像平靜的池塘, 在安息安靜的時候默想上帝的話。

    詩篇1:3「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 凡他所作的盡都順利。」「栽在溪水旁」有滔滔不盡,生生不息的意思。「盡都順利」是困難中仍有平安的意思。當以上帝的話語做人生指標, 就能得到上帝的祝福。在世上雖有苦難, 但上帝已勝過世界。以馬內利! 上帝與我們同在 ! 遇到問題時靠著耶穌基督就得平安。在苦難時, 我們學懂忍耐; 試練時, 我們學懂信心; 面對死亡時, 我們有盼望。 但凡不跟隨主的, 結果就不一樣。詩篇1:4「惡人並不是這樣,乃像糠秕,被風吹散。」若追求世界的歪理, 當審判來到的時候, 必站立不住, 就像煙花, 一吹即散, 什麼都沒有了。 唯有在上帝裏面晝夜思想上帝的話語, 才能得著豐盛的生命。

 

「常在主裡面」李錦定牧師講、黃旭曦弟兄記( 2017年10月8日)

經文:約翰福音15:7-8節                            黃旭曦弟兄記                                               

    今天在家庭層面上,我們會否擁有一種常在家裡面的感覺? 會否與家人或配偶坐在沙發上看數小時電視,卻完全沒有溝通呢? 同樣,我們有沒有經歷過一些時刻是讓自己全情投入在基督裡面呢?

Robert Munger曾經寫了一本名為 My Heart- God’s Home的書。裏面講到初信耶穌的時候,他心情興奮,並邀請耶穌到他家裏參觀。第一個帶耶穌去的地方是書房,書架只放着古典書籍和牆上掛有名畫。耶穌好奇問他為什麼沒有一本聖經和詩歌書籍。他曉得這房間應當清潔一番,重新安排。耶穌也樂意幫助,先拿掉他所閲讀和欣賞的東西中所有沒有益處、不潔、邪惡和虛假的部分,把它全部丟棄。然後在書架的空間放上關於聖經的書籍,指出這些才對他生命有益處和應該去誇耀的,讓基督成為他的榮耀。

從書房走進餐廳,他確定耶穌將會喜歡擺出來的食物。當食物擺在耶穌面前,祂沒有喜歡這些食物,因為這些只是Robert單方面認為好的東西。反之,應該要問耶穌想要他奉獻什麼,先尋求祂的心意。他們從餐廳走進客廳,那裡有一張舒適的沙發,耶穌提出每天早上可在此團契。Robert十分興奮,沒有其他事情比與基督親近片刻更加寶貴。於是每天早上,他都下樓到客廳,耶穌會從書架取下一冊聖經一起閱讀。這些真理不斷成為生活上的提醒和成為他生命的左右銘。

不久Robert慢慢忘記與耶穌相聚,不過耶穌每天同樣坐着等待他。當接受耶穌成為個人救主和生命的主宰時,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使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因為上帝必與我們同在,我的家就是上帝看顧的家,工作的場所就是上帝與我們同行的地方。之後,Robert帶耶穌參觀他的工作室,看著他丟在旁邊的一兩件製成品,耶穌沒有特別欣賞這些。Robert 抱怨耶穌沒有誇讚他,因為耶穌知道他還有進步的空間,不想他變得驕傲,好像聖經上提醒我們要時常謙卑。認清自己生命有進步空間的時候,生命就有轉化。從此Robert 覺得自己每次行事時,放鬆自己和完全投入在基督裡面,上帝帶動的每一步伐都是美好的。有時我們會在依靠上帝的同時另加一些人的智慧,但是聖經說:「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依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衪,衪必指引你的路。」我們應該全然順服,因為所有的事不論好或壞一定有上帝的美意在當中,要知道上帝與我們同在。

有一天,Robert放工回家後看見耶穌帶着行李準備離開,因為耶穌感覺到家裏仍有臭味,因此感到不適。Robert願意向耶穌交出自己的所有,希望耶穌再為他檢查。原來屋頂上幾尺位置,在那裏,Robert鎖著一些不願意任何人知道的個人物品。當然他知道在過去的生命有些死去、腐敗的東西,他十分在乎,卻很怕承認它們的存在。起初,Robert不願意去清理,耶穌就提到聖經上說:「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Robert明白後把裏面的腐朽拿出來丟掉,然後耶穌清理櫃子,重新油漆。Robert感覺到當這些死去的東西從他生命中消失,那是何等釋放和輕鬆的感覺。Robert更向耶穌提出,耶穌一直是客人,Robert向來作主。但從今起Robert願成為僕人,請耶穌來做主人。Robert快速地跑到保險櫃邊,取出所有票據,上面寫著他所有的財產、他的地位和眼前的一切。他迫不急待地把這一切簽字讓給耶穌,從今直到永遠。自從耶穌基督長久住下來,使他的心成為祂的家,日子果然日益甘甜。

 

「我有復興的條件嗎?」陳黔開牧師講、吳家通弟兄記( 2017年9月3日)

經文:尼希米記8:1-35-10節                                            

   一個八號風球讓人們談及澳門需要復興,相反香港則沒有人說過,因為這裡沒有受太大的傷害並且繼續的繁榮。「復興」這二字不少牧者講員也時常說過,在此我也必須讚許閩南堂把今年的教會主題定為「復興教會,由家做起」。尼希米記述說了以色列人曾被波斯國俘虜,但得上主施恩讓他們到原本的地方重新建造。當時有兩位領導者,一位是以斯拉,另一位便是尼希米。

 

  領導者帶領他們在七月初一日到水門集合,這集合與閩南堂的崇拜相同之處是有男有女,但不同之處是當時只有摩西五經,尼八:3節所言眾民都側耳而聽,而且他們苦等了這個聚會已有十三年了。在經文上我們看見復興的現象,新約的使徒行傳第二章也看見復興的降臨,就是聖靈來到世上﹑來到我們的心中。當然閩南堂也是具備復興的條件,不但聖靈來到而且耶穌已經完成了救贖,我們應當把美好的生活見證感動家人,家人信耶穌就都得救了,最後使得整個家得到靈性上的復興。

 

  領詩要讓會眾也站起來唱詩,是要精神之餘也要表示對上帝的尊敬。尼八:5-6節所述民眾展開書後都站起來,不但稱頌耶和華並且舉手應聲說、阿們、阿們、就低頭、面伏於地、敬拜耶和華。他們從早堂至午堂長時間地都以心靈面伏於地,單單的朝住上帝。以斯拉和尼希米以至所有民眾有復興的條件,我們也理當如此。當一號風球時就關心何時是三號風球,當三號風球時自然想八號風球來到,我們平均用了多少時間接觸時事,但又用了多少時間來看聖經呢? 所以每天應把聖經擺在你面前,更將這一切放在你的心中,因為復興由自己先作再帶到家庭當中。

 

  代下七:14節提及到要作上主名下的子民就須自卑﹑禱告﹑尋求祂的面,轉離自己惡行就蒙上主垂聽,赦免自身的罪醫治他們的地。我們需要復興就不能避免認罪,沒有認罪沒有謙卑又怎可以得到復興呢? 我曾想起二零零七年舉辦的葛福臨佈道會,因為籌備而弄得手忙腳亂,十年之後我即使是退休了也自覺要醒悟了,我現在也要持續的敬拜上帝﹑持續的佈道,需要求主復興自己。所以,感謝上帝接下來九月份有祈禱大會,十一月份起有七場的佈道會。我們巴不得要讓全港的信徒有齊來祈禱﹑齊來敬拜﹑齊來復興的機會。故此,帶家人來教會的福音聚會,若他們不來就帶他們來到大球場參與佈道會,有這樣的心志即有復興的條件了! 阿們!

 

「至親與主僕相處之道:愛與順服(二)」陳如炳牧師講、鍾麗詩姊妹記( 2017年9月24日)

沈約翰 (John  Sammis) 的「信靠與順服」寫於1887年,指出 「 順服與信靠像孿生兄弟一 樣密切 , 缺乏對上帝全然的信靠,一定不能全心順服」。他清楚說明順服不是單獨存在的,保羅在論及丈夫、父母、主人的領導角色,同時提及真愛在其中的角色。現世是一個不願委身的年代,人人期望最少付出收穫最多,「金錢、利益、觀感覺」已取代了「忠誠」的位置。我仍然相信「 愛 」與「 順服 」能化解人際的矛盾,建立 和諧的人倫、人際關係,有能力迎向人生的挑戰.。

 

    1.順服是說明角色與次序: 太太順服丈夫、兒女順服父母、下屬服從上司是角色與次序,不必與地位高低混為一談。國家、團體、公司、家庭都需要有人負責領導,為團隊的最大好處做最終的決定,並為決定負責任,是必須而正常的。丈夫與太太在上帝眼中是同等的,然而在家庭崗位分配,上帝分派丈夫擔當領導的任務,領導者須要預備付出代價。

    順服並不表示不容許表達意見、分享、反映,主耶穌在釘十架前的禱告(路22:42)表明人子的意願是不想釘十字架。順服的實踐是在表達意願之後,仍然全心全意按上帝最終決定行事。我對普世發展了數十年的民主體制毫不樂觀,當社會每個人都在宣示自己的理想而排擠其他見解,只容許用自己獨一的程序與方式做事,全力找對方錯失,未來還有希望嗎?若教會、家庭也被這模式支配,前景肯定暗淡。

 

    2.犧牲的愛是這樣的(v.25): 「愛」(Agapao)常用在上帝對世人的愛,是情理兼顧神聖之愛,是高尚的、沒有個人偏見的愛。這種愛包括願意為對方付上一切,像主耶穌為教會捨己 v.25) , 日常具體的表現是照顧、保護。(v.29)「保養」(滋養feeds / nourishes) 及「顧惜」 ( 照料  care for) ,政府立法保護兒童、婦女,擁有真愛的丈夫、父母往往不會留意法例的期望,而是傾盡所有遠超法例的要求。全心全意的愛擁有神奇的力量,推動人甘心樂意做到最好。

 

    3.領袖當自強: 發號施令看來是不錯的角色,然而在欠缺丈夫、父母、主人榜樣的時代,失去培養優秀領袖的氛圍,擁有領袖位置的人,必須努力急起直追,重拾領導的使命,並使之發揮功效。有人成為領袖的原因是團體沒有人願意擔任,領袖的任務是帶領團隊登陸諾曼第,打一場漂亮的勝仗,贏取信任及團結隊友,其他的成員有無可取代的角色,就是培育團隊的領袖,協助他們成為優秀的領袖,祢願意嗎?

「信靠的人生」黃庭得牧師講( 2017年9月17日)

約翰福音 二十: 31 「但記這些事, 要叫你們(相)信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信靠)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信心就是「相信」和「信靠」。

    信心又有很多內涵意義,「信」之意義/包括:

(動詞)﹕相信/ 接受、信靠

    我們對上帝有沒有信心? 對魔鬼有沒有信心? 我們對上帝的信心是我們相信有上帝, 並且信靠上帝。我們對魔鬼的信心是我們相信有魔鬼, 但不信靠魔鬼。

(名詞)﹕信心(感受)、信心(意志行動) 、信實(對像)、信實(品格) 、信仰(內容)、信仰(真道)

    信心是一種感受, 感受會隨環境轉變。但我們要捉住上帝的信實。所信的對像的信實可靠和信仰的內容, 有時比我們的信心更重要。

(形容詞)﹕忠心(信實)、可靠(信實)

    信心是對真實可靠的事物的一種回應的本能。我們所信的對象是否信實, 可靠? 所以我們先要先認識信仰內容, 了解聖經, 成為一個對主忠心, 有信實可靠品格的人。 

    信心與見證有很大的關聯, 真實的見證可引導人來到耶穌面前, 對耶穌產生信心。而信心是需要成長的。約翰福音記述大臣對上帝的信心成長。

    約翰福音 4: 46-54「耶穌又到了加利利的迦拿,就是祂從前變水為酒的地方。有一個大臣,他的兒子在迦百農患病。他聽見耶穌從猶太到了加利利,就來見祂,求祂下去醫治他的兒子,因為他兒子快要死了。」文中看見大臣由懷疑到嘗試尋求並相信上帝。

    約翰福音 4: 48-49耶穌就對他說:「若不看見上帝蹟奇事,你們總是不信。」那大臣說:「先生,求你趁我的孩子還沒有死就下去。」大臣從懷疑到嘗試, 再由嘗試到相信接受。

    約翰福音 4: 50耶穌對他說:「回去吧,你的兒活了!」那人信(靠)耶穌所說的話就回去了。可見大臣從相信接受到信靠上帝(trust), 不需要拿憑據, 乖乖地回去了。

    約翰福音 4: 51-54「正下去的時候,他的僕人迎見他,說他的兒子活了。他就問甚麼時候見好的。他們說:「昨日未時熱就退了。」他便知道這正是耶穌對他說「你兒子活了」的時候;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信靠)。這是耶穌在加利利行的第二件上帝蹟,是祂從猶太回去以後行的。」大臣及其家人由信靠到深信上帝(confidence)。

    信心就是相信和信靠。 我們對上帝的信心是我們相信有上帝並且信靠上帝。上帝保守並叫大臣的信心成長。耶穌對他說:「回去吧,你的兒活了!」那人信耶穌所說的話就回去了。大臣心裡從相信到信靠上帝, 經歷上帝的醫治, 全家都信主了。信心是需要成長的。盼望信心成熟的信徒, 去幫助信心未成熟的弟兄姊妹禱告, 他們的信心需要成長, 需要看見你生命的見證。特別是對年輕人多作見證, 成為他們的導師, 堅固他們的信心, 讓他們建立良好根基。

    信靠的人生是「信靠」父上帝與祂的應許, 「信靠」主耶穌的救恩、成為上帝的兒女, 「信靠」聖靈的引導與感動、成為上帝成熟的兒女。

    希伯來書 十一﹕6「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因為到上帝面前來的人必須(相)信有上帝,且信(靠)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 。」若你尋求上帝就一定尋到, 愈是尋求, 信心就愈是堅定。 盼望各位用信心走前面的路。

「祂使人夜間歌唱」古學賢牧師講( 2017年9月10日)

經文:詩篇63:1-11節                                                                              

     詩63篇的作者是大衛,他貴為以色列的王,卻要面對一件慘痛的事,就是他所愛的兒子押沙龍要殺他。大衛進入了人生最低潮的時候,他就作了這首詩歌,唱出他的心聲。

() 身處乾旱疲乏無水之地

撒下十五至十八章記載押沙龍充滿傲慢、自私和野心,追殺大衛,謀朝篡位。大衛逃離京城耶路撒冷,流落猶大曠野,他和追隨的人都疲乏和饑渴。他現在打的這場仗,無論是贏或輸都是慘痛的,因為對象是自己的兒子,他所愛的押沙龍!第1節他對上帝說:「祢是我的上帝,我要切切地尋求祢,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我渴想祢;我的心切慕祢。」大衛怎樣形容自己的處境呢?他說自己「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因為他的處境是疲累和缺乏。落到這種田地,他能做些甚麼、說些甚麼呢?他還可以靠誰呢?只有這位主持公道的上帝是大衛的出路,是他唯一的倚靠。他在受痛苦、遭患難、四面楚歌的困境中,仍能從內心發出讚美的歌聲,實在是震撼人心!

有時候上帝會刻意帶我們去到曠野,為著要我們反省我們的人生。可能

因為我們在意氣風發、成功穩妥的時候,便不再以上帝的慈愛為滿足,開始倚靠自己,倚靠環境,心靈與上帝疏遠。在「乾旱疲乏無水」的曠野裡面,上帝再用祂的慈繩愛索,把我們帶到祂的面前。只要我們轉向上帝,把憂慮化為禱告,上帝就會使我們的歎息變為歌唱。

() 心靈渴慕上帝

大衛的身體雖然疲乏飢渴,但他心靈渴想的卻是上帝,他的心切慕的是

得見上帝。他內心得到力量的秘訣在於肯定上帝是他的上帝,他與上帝之間有親密的關係。大衛以渴慕上帝的心取代苦澀和憂傷。在他一生之中,他留給世界最多的是甚麼呢?就是他對上帝的稱頌。大概有73篇詩篇是大衛的作品。

第4、第5節:「我還活的時候要這樣稱頌祢;我要奉祢的名舉手。我在

床上記念祢,在夜更的時候思想祢;我的心就像飽足了骨髓肥油,我也要以歡樂的嘴唇讚美祢。」大衛一息尚存,都把握機會去讚美上帝。他在猶大曠野逃難,也有很難入睡的時候。一般人在日間所面對的困難,晚上就會愈想愈大。有人說得對,人最大的自由,就是可以決定自己去想甚麼。大衛選擇去默想上帝,思想由苦惱轉為感恩,他的心「就像飽足了骨髓肥油」。大衛所面對的處境非常淒涼和嚴峻,但他仍對上帝說:「我要以歡樂的嘴唇讚美祢。」「嘴唇」代表整個人,大衛不叫難堪的事困擾他的心,而以歡樂取代苦惱和嗟怨。

第7、第8節:「因為祢曾幫助我,我就在祢翅膀的蔭下歡呼。我心緊緊

地跟隨祢;祢的右手扶持我。」「右手」象徵上帝的扶持是堅穩、牢靠的。他默想上帝曾經多次幫助他,例如以前他牧羊的時候,上帝幫他連獅子和熊都打死;上帝幫他打敗非利士巨人歌利亞;上帝救他脫離掃羅的手;作以色列王以後,上帝使他打敗四圍的列國。大衛很明白這些事情全都是因為上帝的幫助。

你現時彷徨終日身處黑夜嗎?不要嗟歎,請數算上帝的恩典,並對祂說:「我的上帝啊!我在苦難中等候祢,因我知道祢必幫助我,祢必賜我智慧和力量,使我克服困難。」

 

() 上帝的慈愛比生命更好

第3節:「因祢的慈愛比生命更好,我的嘴唇要頌讚祢。」大衛在死亡的

威脅之下,他沒有怨天尤人,反而發出一個偉大的宣告,他對上帝說:「祢的慈愛比生命更好」,他深深感覺到上帝的慈愛,比生命更寶貴、更可愛,如果沒有上帝的慈愛,真是生不如死。

不錯,尋求理想可能會給我們一些動力,但我們在世上所得的往往好似

過眼雲煙,很快消失,例如:相戀的人見異思遷;恩愛夫妻有了外遇;勞碌一生事業受挫折、生意失敗、親友疏離……世上惟有上帝的慈愛是永恆不變的,是我們生命中最需要和最重要的,能滿足我們心靈的饑渴。我們可以從別人得到鼓勵、安慰和教導,卻無法永遠得著內心的平安和滿足!

台灣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寫了一段寶貴的禱告:「在這個充滿疏離感的時

代,多少人寂寞地活著,寂寞地死去。主啊!在這個有月光、有清風的夜晚,求祢做他們生命的救主。憂傷的求祢安慰,軟弱的求祢填補。巴不得我們每一個人都明白,一生一世,只要有祢同在,我們永不孤單。」

弟兄姊妹,我們是否要等苦難過去,然後我們才會讚美上帝呢?為甚麼

不像大衛那樣,在獲得勝利之前就讚美上帝呢?上帝的愛使我們的生命得滋潤,叫我們活得有方向。從今日起,我們以追求上帝的慈愛為生命的方向,每天盡情地讚美祂!

「至親及主僕相處之道」陳如炳牧師講,鍾麗詩姊妹記( 2017年8月20日)

經文:以弗所書5:22-6:9節                                                                        

弗5:22–6:9當兩個或以上的意願、見解相遇,若必須融合成為一個, 任何一方都要預備進行協商、調整或讓步,才有可能完成任務,無論是 世界大事到家庭瑣事,原理都是一樣。保羅在此以夫婦、子女與主僕相處為題分享愛與順服,除了是人倫相處之道,更包含信徒如何向上帝實踐愛與順服在現世生活中。

  1. 順服的真義

慕安德烈 (A.Murray)曾說:「順服是將自己的意志,降服在另一意志下。」保羅在(弗五章)的順服是hupotasso(希腊文),新約共出現40次,主流英文譯本都翻譯submit/順服 , 而不是用obey/服從。與(西 2:20)「要服從那不可拿、不可嚐、不可摸等類的規條」的「服從」(希臘文dogmatizo / obey),不服從會受罸、得禍,順服與無奈的服從明顯是不同的。

  1. 不同意仍然聽從當夫婦、子女、主僕以至上帝與人的意願不能協調時,

。美國西點軍校創立於1802 年,是舉世有名 的軍事訓練學院,所有畢業生必須學會的格言是 :「是的,長官」/Yes, sir. 「沒有任何藉口,長官」/ No excuse, sir.那怕接受極不合理的任務只會說「是的,長官」,即使因為其他人的錯失,在接受責罰時的回應是「沒有任何藉口,長官」。世上的士兵對長官尚且如此,信徒在愛世人的大元帥面前,豈不應在即使不同意情況之下,願意全然接受領導嗎?再者,只做自己完全同意的事,與順服根本沒有任何關連。

  1. 不明白仍然聽從近年一首廣受歡迎的詩歌「除祢以外」,是取材自詩

篇 73 篇。詩人亞薩在開始時說(v.1) 「上帝實在恩待以色列那些清心的人,至於我…」 , 充份表明心中對上帝強烈的不滿。他看見惡人道路亨通( v.7 )生活富足(v.12 ),善人卻受災打擊(v.14 ) , 故(v.16 )「我思索怎能明白這事,眼看實係為難」。「等我進入上帝的聖所,思想他們的結局」( v.17 )是認識上帝作為的轉捩點,明白世上的成敗榮辱只是一場夢, 進入永恆才是人生的正確目標。以至亞薩能以「除祢以外,在天上我有誰 呢? … 在地上也沒有所愛慕的」(v.25) , 成為探討順服之旅的總結。

  1. 角色與地位

要將對上帝全然的順服 ,去順服丈夫、父母,會讓人有低一級、次一等的感受。一個團體、公司、家庭需要有人負責領導,上帝分派丈夫擔任領導,妻子、子女的角色是跟從、支持,如果信徒都能明白領導者是以至死犧 牲的基礎帶領家人,順服理應變得容易了。戴德生先生說:「一個不肯降服的意志,會產生一種不滿意的生活」。你是否享受與至親的共處嗎? 你對上帝的安排滿意嗎?在順服的功課有再進步的空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