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路加福音第15:17-32節
「浪子回頭」是一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聖經故事。當那個當初要求離開屋企,卻把全部所得的家產都耗盡的小兒子回來時,這父親不但沒有責備他,還要為這個失而復得的小兒子慶祝,把最昂貴並且是最好吃的肥牛犢宰了來招待客人。可是,當大家在吃喝快樂的時候,浪子的哥哥從田裡回來,他聽到父親為他弟弟所做的一切之後,他內心裡面的不滿也爆發了出來,不肯進入家裡面一同慶祝。結果,這位細心的父親出來安慰這個憤怒的大兒子。勸他一起入到家裡面,一起歡喜快樂。
接下來的29節,大兒子對他父親表達了深層的不滿。他抱怨他父親說:「我服事了你這麼多年,你從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我的朋友一同快樂。」但是他父親對弟弟的偏愛實在太明顯,他投訴他父親:「弟弟這種人耗盡你的家產,他一回來,你就為他宰了肥牛犢」,在當時肥牛犢比一隻羔羊的價值多出好多倍,他心想這個父親對他不公義。大兒子也不能夠接受小兒子作為他的親弟弟;在第30節大兒子向他的父親直接稱呼他弟弟為:「你這個兒子」,在語意上面反映了他視他弟弟為外人,不是他心目中家庭成員的一份子。他亦揭開弟弟的瘡疤,向父親指他弟弟「和娼妓吞盡了父親的產業」。在大兒子的眼中,小兒子是個「罪人」。大兒子不能夠明白為何父親要對小兒子這麼好,父親對大兒子說:「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這說話解釋了父親因為小兒子回來而這樣高興的原因,小兒子從罪惡的世界裡面,悔改過來,就如從死裡復活一樣。父親期望大兒子能體會這種見到罪人悔改而高興快樂的心腸,並且參與他們一起為這件事而歡喜快樂。
如果我們以公平的心去看大兒子的時候,我們發覺他並非一無是處,在29節大兒子對他父親說:「這麼多年來我一直這樣服事你。」,証明大兒子盡責,多年來為屋企在田裡工作,承擔了家庭的經濟責任。盡責、聽從是生命上的美德,但當大兒子只是專注在履行盡責和聽從的行為時候,使到他的內心所期望的,是別人因為他的好行為而認同他、稱讚他。這樣漸漸成為他的重擔,他也在盡責的當中「迷失」。他失落了父愛的真正意義,也捉不到父親的心腸。大兒子的另一問題,就是抱著雇工心態。在29節,大兒子用一隻羊羔,來等同了以往為父親做事的價值,原來他心底裡所一直盼望的,是他對父親服事能得到即時的回報,就好像一個雇工的心理。原本他一直為父親工作的目的,只是為得到工作上的報酬,將父子的關係轉換成物質的價值,這也是令到父親最傷心的地方。
不少的牧者認同,雇工的心理也影響了不少現代的基督徒,他們以為只要為上帝做一點事,就可以從上帝得到應得的回報,那麼只要計算好從上帝得到足夠的恩典,就不再需要為上帝做更多的事。另外有一種基督徒,一直參與教會多樣不同的事奉,但當他們見到教會其他的肢體未有如他們熱心去事奉的時候,他們的內心開始產生懷疑,開始計較自己為何要為教會付出這麼多,覺得不公平。
以上的兩類基督徒都陷入了計算和計較的束縛裡面,上帝拯救我們的恩典,從來不可以用價值來計算。我們要知道其實我們是「不配」去成為上帝的兒女;我們從來沒有資格成為上帝的兒女,我們沒有付出過些什麼,就得到上帝拯救的恩典,只因為上帝愛我們。我們現在手上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上帝賜給我們,白白的給予我們的。那麼,我們憑什麼去同上帝計算、同上帝計較。當我們明白其實我們是如何的「不配」,我們是如何有需要去「感恩」,我們就不會再計算,不會再計較,上帝從來沒有同我們計算,上帝看我們每一個都是至寶,我們只求為上帝獻上一切,用一生去回應上帝的愛。這樣,我們就能夠明白上帝的心腸,真正進入上帝這個充滿愛的家。
經文:詩篇40:1-3節
在過去基督教的歷史裡面,敬拜總是以禱告開始。我們教會都被社會影響,使我們變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敬拜的生活也因為香港的生活方式慢慢變成表面化,缺乏屬靈的胃口,禱告生活變成一日只有三次。我們是否需要復興敬拜生活呢?
當我們提及復興及禱告時,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聖經裡上帝的話語,當中最合適我們思想敬拜的書卷便是詩篇,裡面提到上帝與人的關係。人在地面上面對困難時如何倚靠上帝,如何能夠每天過得勝的生活?我們甚至發覺自己已變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慢慢變得虛有其表,這樣的宗教生活是很危險的。儘管我們在教會內有宗教行為,或者是對上帝有尊敬及宗教性的禮儀,但如果我們沒有崇敬的心跟隨上帝,就只是虛有其表。
今天我們教會期盼復興,最好不過是看聖經的人物。詩篇第一篇提及為何上帝要我們歡喜快樂地讚美祂,聖經告知我們晝夜思想耶和華話語的人便為有福,好像一棵樹種在溪水旁。這不代表一帆風順,反而是這棵樹在倚靠上帝時經過大風雨,仍然能平穩地站在那處,這才是基督徒真正平穩的生命。詩篇說:「這人便為有福」,意思是當我們倚靠上帝時便有福了。所以我們明白在人的角度來看,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是十常八九。耶穌說:「世上是有災難,但你們可以放心,因為我已經勝過世界」。當日大衞亦明白這道理,正如詩篇四十篇1至3節所說。今天來到教會的人大部份都很痛苦,教會好像病人的醫院,然而大衞告知我們他耐性等候耶和華,他知道必須要找上帝。
當我們面對人生的困難時,需要知道該找誰。魔鬼常試探我們,要我們不用上帝的方法。大衞知道困難時要認識上帝,原來大衞很清楚知道要倚靠耶和華,並非倚靠任何狂傲虛假的意識形態。他依靠聖經的教導,也親身經歷,明白上帝一直幫助他,明白他一直經歷上帝的恩典。在我們生活中,我們同樣經歷著上帝很多的恩典,雖然我們經歷很多煩擾的事,但上帝每天與我們同在。我們每天可以在睡前思想今天經歷了上帝多少恩典,有那些地方得罪了上帝,有那些事值得感恩,與上帝相交。
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也會埋怨上帝,須知困難不是從上帝而來,上帝有能力幫助我們。人最大的敵人便是自己,使我們的內心被自己意念所捆綁,然而,原來上帝願意幫助我們。基督徒最好的福份是有上帝改變我們整個人生。原來我們倚靠上帝,除了外表之外,連內裡都會被上帝改變。今天我們心裡有甚麼罪? 酒、 色、名利?人若賺得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很多時我們都在這掙扎裡面。
原來生活的動力是不會單單停住,而是不斷地流動,只要每天倚靠上帝,不斷地信靠和等候,我們的生命將會不斷地更新。
經文:哥林多後書1:1-11節
在苦難中站穩;當信徒面對患難,上帝的安慰都是真實;不要絕望、不要放棄。當信徒經歷患難後得著上帝的安慰,然後能夠安慰其他悲傷的人。聖靈就是安慰者;「安慰」是站在我這邊支援我,為我打氣。它的意思是從上帝來的支持力量,我們靠主得盼望能力。
我三哥患病與離世,讓我深深明白到,困難時我看到上帝,祂在那裡牽我手走過那艱難的日子,讓我更懂得知道弟兄姊妹朋友失去至愛的家人的感受!
我們要靠主再站起來去扶助遭患難的人;清萊阿卡族的一個信主小伙子的故事,讓我看到他忠心領受上帝所託付,以一顆單純的心信靠上帝,拯救自己的民族,為他們的生活和信仰,展開新的一頁。
會否在苦難時我尋求主,歡樂時我忘了主!生活平靜安穩時,我們便往往倚靠自己。但當我們感到無能為力時,便會向上帝求助。依賴上帝就是承認祂才是我們力量的泉源,故我們需要恆常與上帝接觸。藉著與祂保持親密的關係,我們便能得到祂的幫助。持著這樣的態度,我們便不會因困難而遠離上帝,反倒更親近祂。讓我們學習每一日都依靠上帝吧。
基督的苦楚,衪要忍受責備、拒絕、敵意、憎恨、被棄、被出賣、被釘死等等。因為衪在地上生活時曾受這些苦,並因為衪身體的肢體經歷這些苦楚時,祂仍要繼續忍受這些苦。在我們一切苦難中,祂也同受苦難,基督的安慰是充充足足的。。
『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上帝』,人的盡頭並不等於是人的絕望,只要把心裏的意念轉向上帝,不單不是絕望,並且是大有盼望。能靠著這一位活上帝,就沒有甚麼難處可以阻塞我們前面的路,祂的信實必然保守仰望祂的人,讓我們歡然的走過死蔭的幽谷,也是我們能站住的能力。
教會與弟兄姊妹的互相扶持;牧者也是普通人,也有軟弱和低谷之時,大家以禱告彼此守望,須要上帝的兒女們在信心和愛心上的扶持,使我們的腿不至發酸,手也不至下垂。
願上帝把像保羅那樣寬廣的心賜給我們,也叫我們愛慕神的心意,不看重個人的利害得失,要堅定信心,要勇敢、堅強,站穩再動身。因此上帝的教會在地上得以建立,叫上帝的兒女同得安慰。「耶和華說:因為困苦人的冤屈和貧窮人的歎息,我現在要起來,把他安置在他所切慕的穩妥之地。」(詩12:5)
經文:啟示錄21:1-5節
世間上很多本是新的東西都是短暫的,唯有上帝應許我們的才是永久的。常新的東西一直都是常新的,是我們未曾看見,但一直我們所冀盼的。希伯來書11:16「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
啟示錄21、22章講及所有聖徒承受榮耀的光景,這種「新景象」是世間上任何金錢都買不到和換不到的。那榮耀燦爛是我們所渴求的,無論人生、世界歷史如何變化,我們都無所畏懼,因知道人生永恆的目標在那裡,世間一切變化是過渡的。到那一天,「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21:4。啟21:5「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啟21、22章所講的天堂是金碧輝煌,以黃金階、碧玉城來描寫,但現今電影科技能讓我們想像到,電影中有些影像是從經歷瀕死的人得知天堂是怎樣的,卻非文字所能描述,令人很想留在天堂,因那是人類真正歸宿。
啟21章,天堂是聖徒要居住的所在和承受的基業。「門」是指開關出入,有保護作用。天堂有十二道門,每道門上有一個天使看守。這道門是用珍珠造的,珍珠是有基和有生命。要進入珠門,必須要有像珍珠一樣的經歷。珍珠是因為在蚌肉裡有粒沙,牠便感到不舒服,所以要分泌一些物體包著這粒沙。能夠進入天國的人不但有生命、純淨潔白,也經過患難逼迫,才配得進入這城。
城牆的根基是用十二種寶石修飾,有十二使徒的名字。這座城最基本的根基是耶穌基督和十二位奉差遣去作見證的使徒。今天教會根基是耶穌基督,也建立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城裡有很多我們未曾見過的瑰麗寶石,有十二種、十二塊,令人想起舊約祭司的胸牌,是尋求上帝旨意用的,表示城裡的人尋求上帝旨意。這個城沒有草木、禾稭,所有都是金、銀、寶石,能進入城的人在屬靈上的事奉工作是金、銀、寶石,經得起火的考驗。城的中心是羔羊並且坐在寶座上,全能者羔羊就是上帝,成為城的殿和燈。上帝的帳幕居住在人間,在那刻,不論是舊約或新約的人,從未有
過那種經歷,耶穌基督直接臨在,我們直接敬拜。
啟22章進一步講城裡聖徒的生活見證。城裡有一道生命水的河,水是生命的泉源,孕育文明。這條生命河明亮如水晶,沒有污染,孕育生命樹。生命樹的葉子有醫治的作用。生命樹有點像桑樹,桑葉有藥用價值,果子是桑椹,很高營養價值,桑樹的樹皮、樹幹、樹根全都有用的。生命樹每月結果子,生命的豐盛是從它的醫治、結果子的能力表現出來,將來在天國裡的人就如生命樹。生命水的河和生命樹是來自羔羊和上帝,羔羊和上帝直接供應,令這城裡滿有生機、醫治、變化。這種新景象不知何時會來,但相信不遠了,要隨時準備好。
啟18:21「巴比倫大城也必這樣猛力的被扔下去,決不能再見了。」巴比倫大城代表世界社會經濟的秩序是會崩潰。世界沒有一種經濟模式是絕對的好或壞,人類沒有辦法解決所有思慾、貪婪、懶惰、短缺等問題,而壟斷人類生活的經濟模式和社會秩序好像一塊大石被扔下來。影響列國的政治、經濟、宗教哲學思想的大淫婦被燒,而宗教上迷惑的魔鬼、假先知被扔在火湖裡。這些影響人類生活的東西都被丟棄,主便回來了。主回來前,有很多徵兆,馬太福音24:11-12「且有好些假先知起來,迷惑多人。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但上帝應許我們,有些人在有生之年會看見主和在主裡睡了的聖徒一起回來,與我們在空中相遇,那時候「哈利路亞!因為主─我們的上帝、全能者作王了」啟19:6。那是榮耀時刻,絕對全新的時刻。我們要期望主的快來,要爭取入城,喝生命的水,將名字寫在生命冊上,在羔羊的婚宴上有份,而且要裝扮自己,不要像五個未預備好油的童女,失去迎見主的機會。
聖徒要有生命的聖潔,也要與別人分享信息。聖經教導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然後末期才來到。在新的一年,不只回顧過去和前瞻今年,也不要忘記有個永恆的盼望是全然新的世界,好好裝備自己,與別人分享福音。
經文:馬太福音5:1-12節
馬五1-12所描述的是耶穌的山上寶訓,在這寶訓中最常出現的是
「福」字。不過我們必須警醒自己,這「福」不是用來倒貼自己的憂慮,正如箴言十22指上帝所賜人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一位英國作家切斯特頓談過,在初讀山上寶訓時,以為它把一切事情上下翻轉;要把它翻轉再讀,才能把一切事情放回正常秩序。又論印度民族領袖甘地曾說過一句:「實踐你的信仰,不要和稀泥,不要沖淡它」,他說得比起門徒更像門徒,更懂得山上寶訓的真諦。所以,寶訓不只是主耶穌的教訓,而是耶穌的一幅畫像,更是天國的畫像。這教人們獲得一把能調整被顛倒世界的鑰匙。
論八福,也可說成九福。每個福之間的關係如齒輪一樣有連帶關係,故此缺少任何一福,九福就不再齊整。先談第一福「虛心」。心靈貧窮的人有福了,馬太說出一個舉動就是要選擇成為貧窮,能倒空自己並放下一切背起十架跟隨主,這樣就是保住身家性命財產的唯一方法。第二福是「哀慟」,不是為個人而是為世界哀慟,因為除了自己有罪,世上每一位都有。虛心的人作哀慟的事而且關懷別人,這樣的話,就不再被認為是「堅離地」的。第三福是「謙和」,向人謙虛、溫柔、放下自己的表現,而且無懼強權的力量,因為主耶穌心裏也是柔和謙卑。第四福是飢渴慕義,慕義是對人生沈溺的真正解藥,可能我們對食煙吸毒打機上了癮,但飢渴慕義是成就屬靈的飢渴,反過來的對不義的事有厭惡,形成新的飢渴。
第五福是憐憫,沒有憐憫的義是極端的義,而極端的義是法利賽主義。憐憫和義必須互相的結連,彌迦書指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上帝同
行。若要問這世間那個義最與憐憫連結,相信是那被釘在十架上的救世主彰顯出來的義。第六福是清心,清心是最高層次的潔淨,強調的不是禮儀(形式)的潔淨而是道德(內在)的潔淨,所以愈懂得清心的人便會愈看到上帝的公義和慈愛兩種屬性合而為一。第七福是締造和平,心不清就不能締造和平,只能製造更多紛爭、是非、競爭,這點與哀慟有點相似,但必須了解不是以個人主義作主導,而是對社會性的,學懂締造和平就愈懂得怎樣去傳福音。第八福是為義受迫害,締造和平的福音會令某些人不安和被拒絶,他們往往被視為「搞亂天下」的人,如主耶穌、保羅和許多殉道者,所以為義受迫害是一個歷煉品格的過程。
最後一福是為被迫害而歡喜快樂。「有福的」在新譯本被譯作「快樂的人」,基督徒面對困苦乃屬正常,香港更加是全球不快樂國家的第七位。讓我們轉化痛苦、苦難為服侍人(和傳福音)的力量,讓在逆境中和迫害中所散播的傳福音種子結果。因此,真正快樂的人能把天國帶到人間,我們應當為此更為努力! 阿們!
經文:申命記11:11-12節
「你們要過去得為業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潤之地,是耶和華你上帝所眷顧的。從歲首到年終,耶和華你上帝的眼目時常看顧那地。」歲首是一年的第一天,年終是一年的最後一天。今天是2017年的最後一天。在這特別的日子,一起敬拜讚美主,用主話互相勉勵。
(一)年終要感謝天父的看顅
以色列人所住的迦南地有超越3000多米的高山,也有低於海平面下300多米的底谷。這樣的環境很難生活,但父上帝賜福,使祂百姓所居住的地方雨水充足,大地滋潤,被上帝稱為「流奶與蜜之地」。
我們的生命中也有高山、低谷的時候,有歡喜快樂也有悲哀憂傷。我們不要忘記在高山時要謙卑感謝主;在低谷時跪在主面前交託禱告。馬來西亞有一位億萬富翁旦斯理楊肅斌弟兄,他曾因為面臨金融風暴想要自殺,後來遇見耶穌,他跪下禱告,主降下恩雨讓他渡過乾旱。1971-1973年發生嚴重的石油危機,石油價格和建築材料也上漲兩倍,建築公司差一點破產,那時我還沒信耶穌,我跟牧師傾訴。牧師說如果你信耶穌,祂會解決你的問題。牧師就帶領我做決志禱告,我星期五到教會,星期天問題就解決了,那就是我第一次經歷上帝的大能。雖然人生有山有谷,但天父會看顧,保護,成為恩典之源。
(二)歲首要向天父許願- 願我們凡事討主喜悅。
如何討上帝的喜悅?「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因為到上帝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上帝,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來11:6)要討上帝喜悅,我們要過一個有信心的生活。信心的生活有三方面:
-
敬拜事奉上帝(來11:4)亞伯因著信就獻祭給上帝,這是敬拜事奉的生活,也表達生活中以上帝為中心。信心的生活是除了星期天要到教會敬拜上帝外,平常也在教會中參與事奉。在生活中尊主為大,讓上帝作我們個人、家庭、工作的主。一位弟兄要我為他禱告,他是作廚師的,星期天都需要工作,但他星期天要敬拜事奉上帝。雖然有三家餐廳找他去,他都不願去做,一直禱告等候上帝。感謝上帝為他開路,找到一間餐廳星期天不用上班的工作,可以敬拜事奉上帝,這就是信心的生活。
-
與上帝同行(來11:5)以諾因著信與上帝同行三百年,沒有經過死亡就被上帝接走了,這是多麼甜美的事。信靠上帝,天天與上帝親近,明白上帝的旨意,才能與上帝同工。譬如摩西,天天與上帝親近,臉上充滿上帝的榮光,對抗法老的一切惡勢力。
-
完成上帝託付(來11:7)挪亞完成上帝的託付-建造一隻方舟。在不同時代,上帝對人有不同的託付使命,例如,亞伯拉罕,摩西,大衛,彼得,保羅…。同樣在今天,上帝對你我也有託付使命,就是讓你委身這個教會,同心建立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教會。例如初期教會,他們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同心合意在聖殿擘餅,愛心凡物共用(徒2:41-43),結果主把得救的人數天天加增。
但願2018年立志討上帝的喜悦,過信心的生活。學效亞伯尊主為大,學效以諾與主同行,學效挪亞委身主的使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一年内教會樓上樓下都將坐滿人,明年是豐收的一年。
經文:馬太福音2:2節
聖誕節是慶祝救主降生,這個聖誕特別的感觸,大家心裡所想的都說了出來,唱了出來,就是我們慶賀的是一位君王。這個世代十分混亂,我們真是急急等待一位嚴明的君王來到。人世間的君王極其量只是某方面做得比較好,因為他們作為人類是有限制的。當人世間的君王自以為是頂天立地的王,歷史告訴了我們這都不一定是事實。
今天的經文,這位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這一位在那裡? 這一句說話引起我兩大思想。今天的教會是否真正認識這一位王呢? 到底這一位王與我們今天的生活有何關係? 這位王是否只在教會四面牆裡,究竟祂在那裡?聖經告訴我們當耶穌基督來的時候,有一位希律王都問祂在那裡。希律王其實稱不上是一個王,祂只是一個傀儡,祂聽到耶穌來的時候就起了很大的反應。當我們聽到耶穌是王的時候,我們的反應是怎樣? 聖經其實一直說出一件事,這一個世界是失去了一個王, 這一個世界是背棄了作為王的上帝,而上主的權柄以及祂作為王的事實,是不能夠被否定,是一定會實現。
華人教會很避忌說出這一個事實,避忌確認耶穌基督是王這一個重要信息。我們將這一個信息改為聚焦於賜平安和死後有復活的上帝。但我們忘記了背後的真理,我們就是背叛了我們的君王。上帝曾經向以色列說過不用求其他的偶像,因為祂就是祂們的王。不過以色列又想學別人,於是就有了別的王。但上帝的心意最終都是恢復自己的王權, 就是在一個最敗壞、最軟弱, 最迷信邪淫的民族裡面,賜下一個王的應許。祂要坐在大衛的寶座上一直到永遠,就是上主的王權在基督耶穌裡面實踐的時候,這個宇宙才不會失衡。我們真正重要的事是要恢復耶穌基督的王權。祂是救主也必定要是王。
我們的耶穌,至高者的兒子,坐寶座上的君王,耶穌基督面對彼拉多的時候,在釘十字架之前,耶穌是王者的身份更加彰顯,直接對著羅馬政權承認自己是王。然後在被釘的時候,十字架上寫着的罪狀是猶太人的王。人類只有一位創造主, 這一位主自古代一直在說話, 一直用祂的方法依祂的時候來到人世間的地方。是要透過猶太這一個民族在亞伯拉罕裡面,在大衛承傳裡面,要萬國因衪得福, 猶太人的王是屬於我們。
生而為人,必然敬拜那創造人的那一位。耶穌釘在十字架的時候,雖然衪只是在馬槽出生,但是死的時候卻成為古今全人類的路標。罪狀用了三種文字寫成的,分別是希伯來文、羅馬文和希臘文。原來這一位猶太的君王是上帝安排給我們終極的盼望,是彌賽亞將來的君王。祂顧念人的卑微,祂成就上主的應許,要憐憫世世代代敬畏衪的人。衪用膀臂施展大能,趕散那狂傲妄想的人、叫卑賤的升高、叫飢餓的得飽美食、叫富足的空手而去。衪扶助了衪的僕人以色列,為要記念亞伯拉罕和祂的後裔、 施憐憫直到永遠。我們在屬靈上因著信都成為亞伯罕的後裔,而這一位的耶穌基督,昔在今在永遠都在。耶穌基督不斷在顛覆這個墮落的世界,將它回復正常,教會都應該協助,不然就是與世界同流合污。
經文:馬可福音5:6-17節
兩年前一套電影叫做《斗室》,講述一位少女被禁錮後生了一個兒子,這小孩子長大後反已習慣了在斗室內的生活,對外面的世界沒有任何的興趣。其實人有時候都會變得像這位小孩那樣,習慣了眼前的世界,並且猶豫於為主去改變。今日的經文就是講述一班不肯為耶穌而改變的格拉森人,讓我們一同思想這一段的經文要帶給我們什麼教導!這段關於格拉森的經文帶出了兩件重要的事實:
第一,是耶穌是擁有至高的權柄,能夠解救人走出世上所有壓迫和控制的勢力。在六至十三節見到魔鬼和耶穌之間的衝突,這個有着強大能力的被附者,遠遠見到耶穌就跑過去拜祂,可見魔鬼表現出臣服於更大力量的姿態。魔鬼回答耶穌:「我的名叫『群』,因為我們多的緣故」。這個「群」字原意是一營的羅馬步兵,包含了軍事力量。當中的意思好廣闊,不單指當時的羅馬軍壓迫猶太人的強暴勢力,更是指向那掌控了整個世界的魔鬼勢力,就是與耶穌所傳的天國國度對立的魔鬼國度。看到這個人被數量眾多的魔鬼兵團所操縱,耶穌決定為這人解除魔鬼的轄制。耶穌驅鬼入豬群,並且溺斃海中,這段故事的含意,說明耶穌是那位權能者,能夠終止所有的邪惡勢力,將污穢的屬魔鬼的力量潔淨,並且宣告屬上帝天國的國度已經來臨。
第二,就是雖然耶穌擁有解救魔鬼壓迫的權柄,但不是所有人也願意接受這拯救,寧願留在被壓迫、被控制的世界裡面。在十四至十七節的描述,指出了當格拉森的居民知道耶穌為被鬼附的人驅除了魔鬼,卻沒因此而高興、也沒有感謝耶穌,反而「害怕」,接着央求耶穌離開他們的境地。他們丟棄這個被鬼附的人,任由他在山邊和墳墓那裡發狂和自殘,讓他自生自滅,表示他們其實已經習慣了與魔鬼兵團「群」共存的生活,就是在屬魔鬼國度內的生存方式。在屬魔鬼的國度內,人的心靈受黑暗力量的支配、迷惑,人類自私的本性發揮到極點。人貪戀物質、權勢和利益,以追求最大的利益和成就為生存的目標,並利用踐踏、剝削別人的生命,來達成為自己獲取好處。人本身是沒有辦法離開屬魔鬼的黑暗國度,只有靠著那位在宇宙間擁有最高權柄的耶穌基督,才能夠離開黑暗的國度,進入光明的天國。基督就是「光」(約 8:12),願這「光」進入我們的生命,使我們為上帝的國度作出改變。
雖然格拉森的居民不接受耶穌,但故事的結尾卻是帶出一個出人意表的局面。那個被耶穌拯救、被鬼附的人,被耶穌差遣;第19節:「回家去,到你的親人那裡,向他們講述主為你做了多麼大的事」。這帶出了格拉森故事的一個要的結論:就是真正被耶穌拯救過的人,生命必然有重大改變。
格拉森的故事亦挑戰了我們,我們又會如何選擇去回應耶穌呢?是否還是被屬世的價值觀所綑綁,不想去放棄世界的遊戲規則,依然愛錢財、權力、利益,多於愛主耶穌?定還是因為主耶穌親身拯救了我們,觸動了我們的生命,使到我們願意為主耶穌去改變,獻上自己的生命,在這個歪曲悖謬的世代,為主作見證,付出愛,作鹽作光。願我們在教會的內外,能給出的愛更多,對別人的關心更多,讓上帝的國度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經文:馬太福音2:1-12節
聖誕節快到,每一個愛主的人都渴望敬拜基督。
(一)朝見基督的隊伍
二千年前,天文學還沒有成為一門科學,太2:1-12節裡的「博士」是有學識、有智慧、觀測天象的人。所謂「東方」,大概指當時的波斯,今天的伊朗一帶的地方。這些東方的學者竟然對「猶太人的王」有濃厚的興趣。
向不同的人,上帝用不同的方法賜啟示。東方博士朝拜新生王,上帝至少用星及夢 (太2:12) 等方式向東方博士顯明祂的啟示。他們查考天文,研究歷史,發現有一個猶太的王出生。按著上帝的全智,祂知道那一種方式最合適祂所要啟示的人。
基督降生前586年,猶大國被巴比倫所滅,上帝的子民許多被擄到巴比倫所統治的區域。有些聖經學者認為東方博士就是這樣接觸到聖經,他們很可能擁有舊約聖經中的部分經卷,特別是摩西五經。民24:16-19節:「有星要出於雅各,有杖要興於以色列……有一位出於雅各的必掌大權。」當然,他們也會研究聖經中其他有關基督降生的預言,他們也一直等候、仰望著這一位全人類救主的降生。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夜間,上帝使他們看見在猶大地的上空出現一顆明亮的星(太2:2),是過去從來沒有看到過的。他們想,這一顆星莫非就是全人類的救主,猶太人的王彌賽亞(即基督)降生的記號嗎?於是他們心中大為振奮,深受感動,並熱切盼望能夠親眼看到這位猶太人的新生王基督的降生。於是在上帝的指引之下,這些東方的博士同心合意地要去尋找,要求敬拜這一位新生的王基督。即使要付上很大的代價,歷盡艱辛,翻山越嶺,他們也要找到祂,認識祂。他們擁有的資料一定不太多,但是他們有一顆熱切追求的心。
他們如果從巴比倫地區向西行,最少為時一年多的漫長旅行,才能到達猶大地。他們為了能夠看到星光的指引,有時也要夜間行路,白日休息,這也增加了他們旅途的困難。為了朝見基督,他們花費很多時日;奔跑很多路程;經歷很多辛苦,付上很多金錢。所以即使只有幾個博士到耶路撒冷去,同行的人馬也必是一大隊,十至幾十人,浩浩蕩蕩前進。因此,博士們不一定是三位,也許有廿多人。當時交通是不方便的,路途的艱苦可以想像得到。他們需要承擔身體、精神、物質、時間等方面的付出,來朝見新生王。
那在旅途上一直指引著他們的星光忽然間消失了。他們想到猶太地那麼大,他們到那裏可以找到這個嬰孩基督呢?他們聯想到,在聖城耶路撒冷的皇宮裡面必能打聽到基督降生的消息,尤其是希律王,或許能指引他們到基督面前。於是他們滿懷希望,一路進入耶路撒冷。到處詢問,並且拜訪希律王,說:『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那裏,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星,特來拜他。』(太2:2)
希律王自己是當時事實上的「猶太人的王」,他極為「心裡不安」,甚至動了殺機──要及早將這個「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置諸死地。他是個乖僻、猜疑的人。當他聽說耶穌將要成為猶太人的王時,對他來說這是極大的威脅。(太2:4節)「他就召齊了祭司長和民間的文士,問他們說:『基督當生在何處?』」從這話我們可知希律王很快就理解到,「猶太人之王」即是猶太人所等待的彌賽亞救世主基督,所以他心裡不安,怕自己的王位不保。
當時這一班熟讀聖經的猶太祭司長和文士馬上用彌迦書5:2節答希律:「伯利恆、以法他啊,你在猶大諸城中為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裡出來,在以色列中為我作掌權的;祂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他們應知道這預言有機會已經應驗,卻沒有跟隨博士到伯利恒去朝見這位猶太人的王。他們漠不關心,跟博士熱切尋找基督的態度成了一個非常大的對比。
博士往伯利恒去,只憑星光的指引去尋找新生王,十分不容易!當博士對於基督的所在地,以及誰是基督茫無頭緒之際,上帝再一次藉著星引領他們,到達新生王的地方,他們所渴望的,終於尋見,他們就大大歡喜。凡尋找主的人,都充滿著喜樂。
當博士尋到耶穌時,大約是一年多之後的事了,祂已經不在馬槽裡。他們獻上所準備好的禮物,就是黃金、乳香、沒藥。黃金是耶穌將來作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的象徵。乳香主要用在敬拜,讓獻祭的過程更馨香,象徵耶穌為大祭司。沒藥,猶太人都有用沒藥來膏抹屍體的習慣,博士獻上沒藥,代表新生王耶穌基督的犧牲與埋葬。
敬拜不是要從主而得,而是要向主獻上。博士帶著珍貴的禮物來朝見基督,呈獻給祂,就是他們最大的喜樂和最大的得著。
今天我們不單要獻上金錢、時間、精神、才幹,讓我們更揭開心靈的「寶盒」,獻上一顆「純一」的心!那是給主的最好禮物。
(二)配受敬拜的基督
到底是什麼力量使上帝的兒子從尊貴的天家來到卑微的人間?俗語說:「人望高處」,我們愛甚麼?有人彈琴造詣精湛或歌聲悅耳,我們就欣賞他,因為人總愛美好的事物。美麗的、精彩的、優秀的,人便愛慕。說話有說服力的、比一般人有見識的,人會對他心悅誠服。人是喜歡向善的、向上的、向更高的、更美的、更有價值的、更永恆的。但是,說來說去,這個愛就是為了享受,這個愛是一種讚賞,這個愛是一種滿足自己渴望的追求,講得世俗些,只不過是高攀和仰慕。
當人人憎恨罪人的時候,耶穌卻到罪人的家,接納和寬恕他們;當人人怕見病人,驚被他們傳染時,耶穌卻走近他們,醫好他們;當人人看輕小孩時,耶穌卻責備那些阻止小孩親近衪的人。
尊貴的基督愛上卑微的世人,榮耀的愛上羞辱的,配受讚美的耶穌愛上那應當被咒詛的罪人。哥林多後書8:9 節告訴我們,上帝的兒子本來是富足的,為了我們的緣故祂成為貧窮。這個愛是從上到下的,這個愛是自我降低,這個愛是自我犧牲。
耶穌不單是上帝的兒子,祂也是天國的君王!耶穌是王,但是祂不是暴君,祂是平安的王、和平的君。祂從天上來,祂把天上的平安帶到了地上。
我們敬拜、事奉的耶穌是永恆天國的君王;在聖誕節快到的時候,期望大家在心裡面多記念這位親臨世間來尋找我們的耶穌。
經文:詩119:164節、但6:10節、詩96:2節
詩篇119:164「我因你公義的典章一天七次讚美你。」這裡的「七次」是指要常常讚美上帝。上帝十分偉大,創造宇宙萬物,更偉大的是上帝為我們預備極大的救恩。上帝是聖潔的,每個人在祂面前是有罪的,是要滅亡的,罪的結果是要下地獄,上帝不以有罪為無罪。如何解決罪?上帝愛我們,為我們預備極大的救恩,將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白白賜給我們,為我們的罪釘在十字架上,赦免我們一切的罪。我們要讓耶穌基督赦免我們的罪,或是自己背負自己的罪?我們打開心門,讓主耶穌進入心中,做我們的救主。感謝天父愛我們,全能的上帝,我們要天天敬拜讚美祂,數算主恩,與上帝更親近。上帝要我們每個人成為基督精兵,事奉主,有耶穌基督豐盛的生命。約翰福音10:10「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但6:10節「但以理知道這禁令蓋了玉璽,就到自己家裡(他樓上的窗戶開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雙膝跪在他上帝面前,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三是指但以理一天三次的祈禱,他是波斯帝國總管,一日三次面向耶路撒冷,跪下祈禱,為國家禱告。祈禱不要自私,不應只為自己,也要為國家、全世界、教會、上帝的國度祈禱。要放下自己的眼光,看到宇宙萬物的真上帝,祂有永恆的計劃,要為上帝的國度禱告。要多讀聖經,將上帝的話存在心中,成為基督精兵。一日三次為國家、全世界、上帝的國度祈禱,愈祈禱就愈有力量。
詩篇96:2「要向耶和華歌唱,稱頌祂的名!天天傳揚祂的救恩!」若認為事情重要,一定會每天都做,如吃飯。但我們傳福音傳多少次?傳福音是很重要,一定要學會傳福音,學講見證。求主幫助我們成為基督精兵,天天傳福音,傳揚祂的救恩,領人信主。上帝滿有力量,祂的靈在我們裡面,要敬拜和親近祂,就有力量傳福音。學會傳福音和講見證,愈傳就愈進步。已開始的人要繼續努力,未開始的要開始學習。將來到上帝面前交帳,祂稱讚我們是又忠心又良善的僕人,一起享受上帝為我們預備的宴席。
由今天開始,求天父使用我們,成為基督精兵。一天七次讚美上帝,一天至少三次祈禱,天天傳揚祂的救恩。好好善用每天二十四小時,好好學習,追求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