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講道筆記

「使眾人看出你的長進來」古廖玉明師母講(2015年12月27日)

經文:提前413-16節、提後16-7節                            

    公元64年以前,使徒保羅寫了兩封信給提摩太,一再叮囑他,說:

(提前4:14)「你不要輕忽所得的恩賜 (gift, 單數),就是從前藉著預言、在眾長老按手的時候賜給你的。」

(提後1:6)「為此我提醒你,使你將上帝藉我按手所給你的恩賜 (gift, 單數) 再如火挑旺起來。」

  提摩太要重視他在被按立的時候所得的恩賜;留意這個恩賜是他在按牧的時候即時得到的,而且是以單數來表達的。恩賜是甚麼?恩賜第一個層面是上帝對人一生的培育,第二個層面是基督所賜的職份,第三個層面是職份所需具備的才能。這是一個套裝,所以用單數來表達。要注意,職份是立刻得到的,但是才幹是日後實踐這職份的時候不斷發展的,所以保羅吩咐提摩太:「使眾人看出你的長進來。」又說:「將上帝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

  利6:8-13,耶和華對摩西說:「燔祭要放在壇的柴上,從晚上到天亮,壇上的火要常常燒著。祭司要把壇上所燒的燔祭灰收起來……壇上的火要在其上常常燒著,不可熄滅。」透過提摩太前後書,我們就知道當日基督教傳道人的處境很危險,教會裡面有人事問題,又有異端邪說攪擾,種種不利因素都令提摩太事奉的心蒙上了一層灰,失落了那一團火,沒有熱情,沒有馨香的氣味。保羅對他說,你不能這樣,要「將上帝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因為上帝賜給我們的,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

  提摩太要將恩賜挑旺,但人很難中肯地評論自己的狀況,所以聖經說要「使眾人看出你的長進來」。身邊的弟兄姊妹一方面好像鏡子照出事奉者的本相,另一方面可以欣賞他們的成長而使他們得到鼓勵。至於長進的秘訣,離不開「殷勤、專心」四個字。

  提摩太在教會的工作包括宣讀、勸勉、教導;雖然這些都是傳道人在教會的基本職責,是慣常的工作,但是他要殷勤,要專心。恩賜已經給了他,只要甘心去做,不能因懶惰而埋沒自己已得的恩賜。長進固然是出於上帝的栽培,但是正如田裏的農作物,需要事奉的人持之以恆去耕種,才能得到收成。

應用:

  1. 順服上帝對我們生命的培育。

  2. 確認上帝給我們的職份,並且信得過祂將所需的才能賜給我們。

  3. 除去我們祭壇上的灰。

  4. 在事奉的心志和技巧上追求進步。

  5.  要有別人為我們守望。

「承蒙天福」林錦濤牧師講,黃旭曦弟兄記(2015年12月20日)

經文:約翰福音1:1-14節

聖誕節是為了紀念主耶穌基督的降世,這一件事是上帝給世人的一個福份,問題卻在於我們是否能夠準備好自己去承受這一個天福。雖然,聖誕節裹頭有新生命的出生,另一邊廂或有未接受主耶穌生命的人離開。好讓我們快樂的時候要感恩,憂傷的時候更加需要尋求和仰望主。

  約翰福音「1:1-5」- 在這裡聖經講到一樣東西,就是神送了一份很大的禮物給我們。這禮物是從上帝而來,太初有道中的“道”介紹了這份禮物是指耶穌基督、真理、與上帝同在,萬物都是藉著祂造的。上帝創造人是十分複雜,我們與動物有所不同的地方是人類腦部附近的顳葉讓我們懂得去尋找和接收靈界的信息。這是可等奇妙,上帝給了我們這個最寶貴的東西。所以今天我們的存在是這道(上帝)所造。 

  約翰福音「1:10」- 約翰好清楚地講出,上帝送給大家這份如此貴重的禮物,卻沒有人願意接受祂。上帝給我們的恩典從來不需要包裝,沒有俊美的外貌。所以有些人就把上帝這份禮物放在一邊沒有拆開,上帝會感到可惜,因為我們沒有好好去享用。這份禮物的好處就是生命的延續,人類與世界上其他物種在比較下,人類的貢獻相對不大。人類最值得存在的意義就是能夠傳宗接代,離開了世界之後,留下基因,這是十分寶貴的。

  這份禮物雖然好,但不是人人會接受。耶穌基督降生於猶太的地方,是純正的猶太人。 但猶太人卻沒有接受耶穌為他們的上帝,反而覺得耶穌是背叛了猶太教的人,還要釘祂上十字架。今天我們應該要感謝神,在我們人生過程中遇上耶穌,並得著祂的生命,使我們的生命連結到耶穌那裡去。

  約翰福音「1:14」- 有人拆開了這份禮物,這滿有恩典和真理的禮物就住在我們裡面。當耶穌基督進駐在我們生命裡,我們就會擁有上帝的樣式,這是真基督徒應該去渴想的事情。約翰福音「1:12」- 如果我們接受了這份禮物,就可以成為上帝的兒女,天父就必看顧我們

「以祢為榮,以你為榮」吳俊夫牧師講,霍燕冰姊妹記(2015年12月13日)

經文:約翰福音7:14-18節 

  今天讓我們一同去思想受洗的意義。受洗的其中一個重要意義就是以上帝為榮。受洗的日子是榮耀上帝的日子。每一個準備受洗的人都應該有此心態。我們不單是為有人見證我們受洗而高興,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去榮耀上帝,因為上帝將我們的生命改變。試想像若我們信主後生命沒有改變,在洗禮這大日子我們就沒有喜樂。經上記述「到了節期,耶穌上殿裡去教訓人。猶太人就稀奇說: 這個人沒有學過, 怎麼明白書呢? 」(約翰7:14-15) 因為耶穌只是木匠的兒子沒什麼學識,猶太人就奇怪為什麼耶穌能說出很多的道理。「耶穌說我的教訓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來者的」(約翰7:16) 也就是說耶穌所說的話是從上帝而來。我們傳福音時,是將上帝的福音傳給別人,還是傳自己的福音呢? 聖經說我們應該行那差我來者的事情,我們要學習耶穌去行、去講上帝的事,而不是自己的事。

  約翰7章初段記載五餅二魚的神蹟,當中吃飽的男性有五千,若包括婦孺和小孩估計人數約有二萬。但這神蹟之後沒有很多人去跟隨耶穌。耶穌說我的肉是可以吃的,血是可以喝的,你該來吃我的肉喝我的血。這言論後很多人就不跟蹤耶穌,經上記述「門徒多有退去的」,因為聽到的人心裡驚慌懷疑這是邪教。耶穌又說若不是藉著我沒有人能到天父那裡去,當時的人不明白,只認為耶穌自誇自大。

  中國諺語「人不為己,天株地滅」但人不應為自己。人生命的原意是享受上帝賜與,管理上帝交給我們的世界,榮耀上帝。我們要以上帝為榮! 在難處時我們會呼求上帝的幫助,當經歷上帝經過苦難,我們會說: 「哈利路亞 ! 」,「路亞」是讚美上帝的意思。因為祂是值得讚美的上帝,唯有祂才能帶領我們經歷一切艱難,所以我們內心就忍不住說「哈利路亞 ! 讚美主! 」,我們的生命就是要讚美上帝,榮耀祂的名! 禮堂上的十字架都放在高位,因為我們要高舉基督,祂是世界上的唯一。 

  在生命中我們也要高舉基督,以我們的生命去彰顯耶穌基督的生命。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正高舉自己的金錢、能力和地位? 或是在生命中不斷表彰耶穌基督的榮耀呢? 講題「以祢為榮、以你為榮」,前者的「祢」是指上帝, 後者的「你」是指我們。我們要以教會中的長者為榮,他們積極服侍,事事主動幫忙,看見上帝就願意付出從不計較,他們盡力服侍比較其他信徒習慣了「留力」更讓我們看到長者們在事奉上的耗盡。相信上帝會悅納他們的熱誠服侍,以他們為榮。另一「以你為榮」的群體是敬拜隊,他們為將讚美上帝的心帶給會眾,花上很多時間努力練習。盼望每位會眾都能做到以上帝為榮,以上帝為尊。

  「人憑著自說:是求自己的榮耀,惟有求那差他來者的榮耀,這人是真的,在他心裡沒有不義。」(約翰7:18)  經上所記「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所以我們不要自誇,若我們自覺有好生命,就更要時常感謝上帝改變我們的生命,要將榮耀歸於上帝。當人看到上帝的榮耀,就不會計較付出什麼得到什麼。若昔日耶穌計較付出,我們沒有一人能得著拯救。因為祂的無私付出,我們才能得著救犢。願每一位弟兄姊妹都以上帝為榮,盼望上帝認為我們能夠榮耀祂。

「我看見你了」朱淑芬傳道(2015年12月6日)

經文:約翰福音1:43-51節                          

引言:

    兒時大家都玩過捉迷藏,參加者要快速找藏身之處,務求不被捉人者看見及捉拿,否則,他就會輸。新約其中一個人物「拿但業」,當他被耶穌看見了,他不單沒有輸,更被耶穌所稱讚,四福音中,拿但業的名字只有約翰福音出現2次,有聖經學者認為拿但業就是十二門徒中的巴多羅買(路六:14–16)。

1.不信耶穌是彌賽亞(v43-46)

    耶穌在加利利遇見了腓力,就呼召他來跟從。之後,腓力找他朋友拿但業,想跟他分享成為門徒的經過,及告訴他彌賽亞就是拿撒勒人耶穌,可是拿但業聽了後,心直口快說出「拿撒勒還可以出甚麼好東西?」。因他不能接受「彌賽亞」(救世主)是出自貧窮小鎮,而耶穌的父親是木匠,拿撒勒治安又不太好,以致拿但業瞧不起「拿撒勒」這個地方。腓力只說:「你來看!」領他到耶穌跟前。今天,我們已嚐過主恩的滋味,別忘記與人分享耶穌,及帶領他們來見耶穌,給他們認識祂就是救主的機會。

2.被耶穌看見而相信(v47-49)

    當耶穌見到拿但業,說:「你們來看,他是個真以色列人,因為在他心裡沒有詭詐的」。我們如何分辨誰是真以色列人?只有上帝才能看穿人的內心,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隱瞞祂。拿但業問耶穌在哪裡看見他?耶穌回答他,早在腓力未領他到這裡來,耶穌已在無花果樹底下看見了他。因著耶穌看透他心靈的深處,他就放下了成見,且稱呼耶穌為拉比(老師),更承認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是以色列的王。今天,我們活在罪惡的世界,基督徒也不例外,為了個人利益而不擇手段,求主常「鑒察我們,引導我們走永生的道路。」(詩139:23-24)。

3.將要看見更大的事(v50-51)

    耶穌更應許他將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這更大的事」是指上帝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這裡指出「上帝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人子身體是耶穌道成了肉身,成為上帝與世人之間的中保。在提前二5「因為只有一位上帝,在上帝與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

總結:

  昔日,拿但業在無花果樹下被耶穌看見,他由不信到全然的相信,更看見耶穌成為上帝與人之間的中保,拿但業被耶穌稱讚是真以色列人,因他心裡沒有詭詐。今日,我們已被耶穌所看見了,你是否真以色列人,只有上帝知道。因祂能看透你的內心,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隱瞞祂,除非你仍活在罪中,需要用無花果樹的葉子編成裙子穿著,因此,挑戰大家,要做一個真以色列人,這是上帝所喜悅的!

「信仰的危機」黃天相博士講,林日麗姊妹記(2015年11月29日)

王紀上19:1-18

    面對生活,我們想做好,希望經歷上帝,但期望與結果往往是兩回事。今天講的人物以利亞,他的出現是針對巴力的問題,外邦人相信巴力是降雨的神,由亞哈和耶洗別引入以色列。列王紀上18章,以利亞在迦密山贏了450個巴力先知。列王紀上19章,亞哈將以利亞在迦密山所作的告訴妻子耶洗別,她便要追殺他。以利亞是有經歷的先知,贏了巴力先知,一生對抗偶像崇拜,但受到一個女人的恐嚇便逃跑,還要求死。以利亞為甚麼會變成這樣?

    以利亞與上帝的關係是有事時,上帝直接吩咐他。他清楚明白上帝的指示,所以起初他不祈禱,不降雨,他也是沒水喝,沒食物。上帝便叫他去基立溪旁,鳥鴉供養他。溪水沒了,上帝直接吩咐他往西頓的撒勒法,有寡婦供養他。上帝是直接通知他,他跟著做便可以。信徒有沒有聆聽、行動,與上帝建立良好關係?面對生活,有些人可以過一些難關,有些則不行。這不關乎環境好壞的問題,是自己價值的感受。

    第二是以利亞的經歷是甚麼。有事時上帝不通知他怎樣做,但他一祈禱,上帝立刻回應。那個寡婦的兒子死了,以利亞祈禱,上帝立刻答應讓他復生。對抗巴力先知時,他祈禱,上帝立刻降火。第一是上帝事前通知他如何做,第二是上帝沒有告訴他,但他一祈禱,上帝便回應他。第三是以利亞沒有祈禱,也不是處於危難,對抗巴力先知後,上帝給他出人意料的經驗。上帝的手捉住他,帶他到耶斯列的城門前,快過亞哈的馬車。這是以利亞事奉上帝、經歷上帝的方法。以利亞有全部信徒與上帝建立關係的方法,但他今次遇到麻煩,被人追殺。上帝沒告訴他該如何做,沒回應或有特別的經驗。

    以利亞不怕死,因為他求死,他講「我不勝於我的列祖」,他沒有經歷上帝昔日帶領列祖那樣。上帝安靜下來,是給人的考驗,看我們如何面對,這就是真正的信仰。信仰不是因環境而改變,是需要經歷上帝,經歷上帝是需要勇氣,因為上帝有些情況是不回應,讓我們自己面對。以利亞的問題不是在於逃跑,而是走時的表現。他在羅騰樹下求死,躺在地上,一蹶不振。他昔日教導人,因不關己事,說得很輕鬆。但自己遇到時,能否做到自己所教的?他肚餓時,叫寡婦給他餅吃,給他水喝。寡婦剩下很少麵粉,他說不要懼怕,因他不是處於寡婦的境況,覺得沒有問題。他自己經歷過生死,小孩死了,他令小孩復生,但現在他卻沒有經驗。教導人要先自己做到。尼希米時代有個叫以斯拉,熟悉律法。他去耶路撒冷教導時,做了三部分:第一、專心考究;第二、自己遵行;第三、做了後才叫人去做。

    信仰不是我們如何得,而是因上帝的緣故放下一些東西。上帝今次通過天使供養以利亞,之前是鳥鴉和寡婦,上帝有不斷進深的要求。上帝讓我們的屬靈生命在不同處境有進深,不是亳無改變,問題是我們如何回應。王上19:10講以利亞面對危難的焦點,他不甘心,自己做得那麼好,為甚麼上帝會這樣?上帝的回應不是解釋原因,而是要做一些事:首先叫他出來站在山上,在上帝面前,然後回去做一些事。上帝不理會原因,而是著重我們在做甚麼。我們可以為上帝去到多遠、付代價?

    上帝吩咐以利亞去「膏哈薛作亞蘭王,又膏寧示的孫子耶戶作以色列王,並膏亞伯米何拉人沙法的兒子以利沙作先知接續你」。祂有自己的計劃,找人接替他。以利亞以為自己做得好,其實身邊有很多人做得很好,有七千人「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的」。不要讓難處阻擋一切,我們應該要做得好。上帝讓我們在世上是有祂的目的,我們能否掌握目的是甚麼?

「起來與行動」 張福民牧師(2015年11月22日)

經文:路加福音15:11-32節

引言:

      一 )國歌的起來

      二 )聖歌的起來

      三 )你的起來

浪子的起來

      一 )起來離家出走 (路15:12-13)

      二 )起來回到父家 (路15:14-19)

      三 )起來重投父懷 (路15:20-21)

      四 )起來全家歡樂 (路15:22-24)

起來的事例

      一        )天使拍醒以利亞起來。 (王上19-5:8)

      二        )四人抬癱子,主吩咐癱子起來拿褥子走吧。 (可2:11)

      三        )主叫病了38年病人起來拿褥子走吧。 (約5:8)

      四        )彼得奉拿撒勒人耶穌的名拉瘸腿起來行走。 (徒3:1-10)

      五        )主叫掃羅起來進城去,你所當行的事必有人告訴你。 (徒9:6)

      六        )主醫好彼得岳母起來服事主。 (太8:14-17)

結論:

    上帝的僕人使女,主所用的長執義工,上帝要你起來,領受祂的恩典,加能賜力,奔向前程。

    關懷人群,幫助別人的,把軟弱的人抬到主的面前,主要使他起來,拿起自己的褥子,負起自己的責任。

    多年期待,得主憐憫的人,有心無力的信徒,主要叫你起來,不再埋怨無奈,立刻起來盡上本份,主要改變你的生命,成為上帝大能的子民。生來瘸腿人生的不幸,天天得幫助,到聖殿美門口得賙濟,彼得約翰的關心,叫他拉他起來。盲目追求,糊塗行動,令主傷痛的掃羅,受主光照,得主教導重新起步忠心事奉,起來進城去,受主重新建立。主要救你,弟兄姊妹要幫助你,上帝重新建立使用你,改變你無奈的生命,使你重奔前路,大大被主使用。

「退而不休,再次啟航」 吳宗文牧師講,孫學榮弟兄記(2015年11月15日)

經文:傳道書3:1,5-6,11民數記8:23-26彼得後書1:10 

    今日世界各地均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每一個人不論是已退休、行將退休、想退休和待退休的人士,須及早運用上帝給我們的智慧安排未來。如何善用餘下光陰是值得深思的課題,這階段是一位基督徒人生經驗最豐富、學歷和工作最充分、對聖經和教會運作最熟識,在經濟和身體條件還可以的情況下,應思考服事主的方式,讓愛遺留教會和人間,若這群退休人士用得上在教會、宣教和社會上,相關的效績定必翻兩翻。

  雖然聖經沒有“退休”這詞彙,傳道書3章述及人生有不同的階段和處境,現代人未必在晚年才退休,經文的精神是工作有時,退休有時。意思是每個階段均有其獨特的貢獻、學習和付出,所以須為每一階段做好準備,把握時機去服事上帝。民數記8章記載有“退”的動詞,利未人的事奉是由二十五歲開始,到了五十歲停工退任,不再辦事,“只要在會幕裡,和他們的弟兄一同伺候,謹守所吩咐的”(26節上),經文帶出退任的觀念,但這退不是全退,已退的利未人需指導年青人,將經驗傳承。

  退休有幾種因素,傳道書12章指出有人年老時因生理變化和器官退化,體力衰退,心態上會較保守;社會、商業機構和教會均會出現退休的需要,人達到某年紀時須將工作交予第二梯隊,基督徒的身分是沒有退休;年老要及早規劃,可將餘下的日子為上帝工作,在各種事奉崗位上盡忠。

  退休的真正意義是價值、重點和角色轉移。人在不同年齡有不同的角色,退休的英文是由re 及tire兩個字組成,有重新整理輪胎的意思,可以繼續前行,若你的人生輪胎已洩氣,需重新整理以便再次行走;退休階段的貢獻是在經濟獨立、時間較自由,學歷、經驗和屬靈經歷最豐富的時候,為上帝和教會工作。   

  退休前須準備:1) 經濟準備,在沒有收入時要節儉;2) 醫療安排;3)居住安排,退休時要安排好住宿地方;4) 關係安排,退休前可能未有時間向親友傳福音和建立關係,退休後需爭取時間及把握機會;5)心態安排,需有心理準備隨時離開,在世每一天都是恩典,每事都是上帝恩賜。

  退休後人生有三個焦點:1) 活著就是基督,“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 (腓1:20-21)退休後是得榮耀和堅持的日子,不是放鬆自己,要謹守年青時的信仰,繼續作鹽作光,不要在人生最後的時段失足、跌倒,輸在終點前;2) 追求認識基督,“所以弟兄們,應當更加殷勤,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你們若行這幾樣,就永不失腳。”(彼後1:10),需重新閱讀整卷聖經及閱讀先賢的屬靈書籍,更深地認識上帝;3) 把握時機服侍,“ 趁著白日,我們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 (約9:4),教會有大量事工等待信徒參與,金齡人士可以發揮更大力量。立志去服事上帝、服侍人,在生命還有氣息時仍要結果子,為主燒盡。

「愛你不理?」 梁永善牧師講(2015年11月8日)

經文:約翰福音1:44

    耶穌叫死了四天的拉撒路復活。在這件事上,我們將焦點放在主對拉撒路病訊的回應,藉此給我們面對現今教會處境的一些啟迪。

  「主啊,祢所愛的人病了。」(約11:3下):馬大、馬利亞一家與主的關係密切──也得到主的疼愛。但出人意表,祂竟在那地多住兩天。她們定會焦急等候,最後看到拉撒路氣絕身亡。很自然會埋怨,為何主不聽她們的呼求?不早些出現,更會質疑主對她們的愛?甚或懷疑過往做在主身上的事枉費了!她們受傷了!當我們遇到逆境,會有她們兩姊妹般的心境是可以體諒、接受的。

  「乃是為上帝的榮耀」(約11:4中)主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上帝的榮耀,叫上帝的兒子因此得榮耀。』」(約11:4)驚訝的答案:「為了榮耀上帝」才使人陷在困難中,我們豈不成為棋子由祂擺佈嗎?主一開始便有具體目標,是要拉撒路從死裡復活,使人知道主是彌賽亞,能勝過死亡。請不要以為我們是棋子對我們不公平。主沒有犯罪卻為我們付上生命的贖價,這是公平嗎?祂說得榮耀是甚麼事呢?是指祂的死亡,祂絕不免去十架的苦楚,同樣不能減輕祂對門徒的要求,要背十架跟隨主,要付代價,但因此我們也會得榮耀。「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約12:26)所以「No pain. No gain」──「沒有痛苦,沒有收獲。」苦難、逆境若處理得好會為我們帶來榮耀與尊貴,我們所受的苦只是暫時,再沒有甚麼比一個聖徒在苦難中顯出榮耀更能吸引未信者注意,更具說服力。結果是:「那些來看馬利亞的猶太人見了耶穌所做的事,就多有信祂的」(約11:45)

  「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時嗎?」(約11:9中)耶穌刻意地延遲,知道拉撒路已死才動身,門徒指出這時候去是犯險的,耶穌回答說:「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時嗎?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致跌倒,因為看見這世上的光。」(約11:9)白天過去便是黑夜,那時才工作會更艱難,光陰很寶貴,不能浪費。主知道被釘十架的時間越來越近,祂更要把握機會,或許是有凶險,但我們願否付上呢!

  「耶穌哭了」(約11:35)主心裡很難過,奇怪嗎?主清楚知道拉撒路必定復活,為甚麼還會悲歎、憂愁?主雖然知自己能叫拉撒路復活,但祂看到週遭的人的疑惑,馬大和馬利亞傷痛,祂也難過而哭了!祂也會心痛,祂絕不會將感情抽離。你很痛,祂同樣痛,甚至比我們更痛,祂對我們的感受是敏感的。

  「主啊,他現在必是臭了」(約11:39中)拉撒路死了四天主才到,吩咐將墳前石頭挪開,馬大即時阻止,按正常情況屍體必定發臭,雖然主曾向她宣告:「你兄弟必然復活。」但此刻她的信心與行動並不相符,她阻止主將石頭挪開,但感恩及後她終順服──不太願意下順服,而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神蹟。不少人最大的悲劇是得不到即時的安慰、援手,因外在環境甚惡劣下而不肯「挪去移石頭」,結果終不能經歷主的大能。祂會在適當時間帶我們出險境呢!在困難、挑戰中帶給我新的機會,讓我更經歷上帝,以致我成長。

  以色列人的歷史,從沒有一個死去四天的人能復活,他們一家也得著榮耀,不少人信了主。今天我們更要用信心──依靠上帝、仰望祂,必會更深經歷祂的奇妙帶領與能力,若懷著不信的惡心必會自絕於主。神蹟是上帝與人配合,我們能力可以承擔的我們一定要盡力作。主吩咐人挪開石碩,解開裹屍布(約11:41,44),但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卻非人可以作,故主才作。深信我們群策群力定會經歷到上帝奇妙的帶領,而這樣我們定能榮耀上帝,祂也使我們得榮耀。

「從心開始」 龐建新牧師講,霍燕冰姊妹記(2015年11月1日)

經文:箴言4:23節           

    主說: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4:23) 。為何要保守你心呢? 因為「心」是人的感情、意志、能力的最深處。聖經說「心」是人欲望的源頭,愛恨的中樞,心所發出的意念影響人一生的成敗。所以,聖經教導我們要每時每刻保守著自己的心,因為一生的成敗是由心發出。    

    很多的事情都是因為沒有好好保守著「心」而有深遠及嚴重的後果。沒有保守著「心」就像有污水流出污染了整個海洋一樣。新聞報導中,有年青人為了一點點的金錢,裝成情侶帶毒品過關,當場被捕,影響一生前途。最近內地政府打貪,近一百個貪腐的官員被引導回國懲治。地溝油事件滿城風雨,最後主犯落網被判二十年的有期徒刑。所以「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不要讓心流出「污水」,並要時刻竭力保守,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我們是因信稱義,不是因行為而得救。主說: 「我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的靈放在你們裹面, 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赐給你們肉心」(以西結書36:26) 。上帝給我們新的心,由以往的石心、死亡的心變成肉心,是光明、有永生的,因主賜下永恆的生命。這不是我們的功勞,是耶穌基督用重價贖回來,以致我們有永生的福份。但在死後見主面之前,人的心就像鐘擺,一方面屬地,會對人不好或會害人。另一方是面屬天的,有上帝的善良和憐憫。所以在未見主面之前,基督徒仍會受世俗的欲望、魔鬼的試探而犯罪,所以我們要保守著心,特別是我們因信稱義的心。

   我們要保守著一個怎麼樣的心呢? 主耶穌要我們學習的其中一樣功課是信靠順服。即使遇到不如意的事都要有信靠順服的心。因為每件事背後都有上帝的旨意,當下我們未必會明白,但往後總會明白。我們要信靠順服,就像小猴子抱著猴媽媽在樹上蕩來蕩去,完全信靠一樣。

   耶穌說: 「父阿,你若願意,就把這苦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22:42) 當問題出現時我們要處變不驚忠心事主,就像耶穌基督一樣,信靠順服緊握著主的愛。

   此外,我們要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主說: 「從今以後,我不在世上,他們卻在世上,我往你那裡去。聖父阿,你因你所賜給我的名保守他們,叫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一樣。」(約11:17) 。就像在禮賢會擴堂一事中,雖然弟兄姊妹有不同意見,但在討論中都有著合而為一的心,令擴堂得以完成。聖經說「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羅12:17) 眾人以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整個教會就有合一的心去敬拜事奉。  

   最後,眾所周知泉源對我們十分重要,如意大利便有從山上引水到山下,解決食水問題。中國南水北調,使北方人有水用。然而生命的泉源在屬靈上更為重要。生命的泉源要從弟兄姊妹的口裡傳揚,配合行為,信行合一的傳揚主的福音,使眾人得著福音的好處,但願眾弟兄姊妹都有傳福音的心志。

「主心我心」 林奕龍牧師講(2015年10月25日)

經文:腓立比書2:5-8

    如何在信主之後可以活在得勝、喜樂和充滿主的同在裏面呢 ? 答案只有一個 ! 主說: 「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然而怎麼樣的心是最好的呢 ? 就是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我有一位朋友,他名叫林伯,八十歲,患有癌症。我應他兒子的邀請去探望並向他傳福音。當第二次探望時,林伯於醫院內真誠信主。信主後林伯對聖經十分追求,積極傳福音,捐獻幫忙興建教會,以主的心為心。他信主只有五年作了很多見證,就連他未信的兒子也說他父親經驗人一生最精彩的五年。

    「凡求告耶和華的,就是誠心求告祂的,耶和華便與他們相近,敬畏祂的,祂必成就他們的心願,必聽他們的呼求。」(詩124:18-20)其中「誠心」和「敬畏」尤其重要。「誠心」是指用心靈誠實去祈求。「敬畏」是指按上帝的心意而行。愛主所愛,惡主所惡,行主所行,憂主所憂。上帝就會聽他的呼求成就他的心願。上帝的話是信實的,一出就不會收回,如創世時祂說要有光便有了光,所以我們要有敬畏上帝的心。就如林伯誠心為已失業一年的女婿代求,希望他能找到工作,在大既一個月後,他的女婿就找到一份十分理想的工作。

    在上帝內沒有難成的事。林伯在購堂興建教會一事中經歷上帝的恩典,以一個不可能的價錢購入物業作為教會。上帝能成就人所不能的事。我們經常用市場學統計學去分析事情,準確度只有某個百份比,是有限的。但主卻是無限的,是全知全能的,一切好處不在主以外。

    我們要以主的心為心,因為一切的果效是由心而發。主說: 「我心裏柔和謙卑,尊貴的主降生於馬槽內,在世上受苦,手腳被釘穿死在十字架上。聖經說: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必承受地土。」然而柔和謙卑的人是怎麼樣的呢? 是會先考慮別人,有捨己的心,不只顧自己,胸襟廣闊能接納別人意見,與人關係和諧,與主關係良好,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只是塵土。

    主的心充滿愛和憐憫,主說: 「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人只會以牙還牙, 而上帝的心就充滿寬恕,主教導我們「赦免別人的過犯如同天父赦免我們的過犯。」惱怒人的就如以刀鋒對著自己,受苦的只有自己。

    主的心柔和、寬恕、有愛還有公義。主說: 「世人阿,耶和華要指示你何謂善,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上帝同行。」「公」是指公平公正,對人有平等的愛。「義」是指做對的事。行公義有可能會吃虧,但最終會得到從主而來公義的賞賜。我們的盼望不要放在有形的物質上,因為這些都是有限期的。如環境、身體將來都不會更好。身體會因年月過去而衰退,環境不會更好如伊斯蘭國殺害基督徒和教會受逼迫。雖然如此,但在主內必有更好的明天,因為主勝過世界,以主的心為心就能平安、喜樂、得勝。

    最後, 主的心是聖潔的心,「聖潔」是分別出來的意思。就像金礦內有黃金成份,我們就像黃金分別出來一樣。所以我們要入世而超世,不要隨波逐流,要認識神的心意。祝福就在前頭,我們不要將眼目放在世上,要以主的心為心,靠主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