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淑儀姑娘-「詠春」(2019年1月20日)

「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春人飲春酒,春鳥弄春聲」;無名氏所作的《詠春》。重複八個“春”字,歌頌春日之美,抒發心中喜悅。也提醒我們春回大地,嚴寒已過,萬物復甦是令人異常喜悅的一段時光;溫暖和生機又來到人間。正如上帝創造宇宙奧秘的啟迪,春天帶來生氣, 給生命帶來希望,給人生帶來驚喜。上帝對人類慷慨的施予,顯示了上帝所賜的恩典。申命記十一章十三、十四節說『你們若留意聽從我今日所吩咐的誡命、愛耶和華你們的上帝、盡心、盡性、事奉祂、祂必按時降秋雨春雨、在你們的地上、使你們可以收藏五穀、新酒、和油』,在新的一年裡,我們屬上帝的人聽從上帝的吩咐,可以得到上帝的祝福。

彭偉業傳道-「效法前人的信心」(2019年1月13日)

在基督新教的發展過程中,各個宗派和每間獨立教會都會各自發展屬於自己的信仰傳統,而這些「傳統」會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來到我們現在這一代,可能當中有些新一代的肢體開始感到疑惑,教會是否需要繼續保存某些傳統的活動嗎?然而,在處理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必須明白「傳統」對一個信仰群體的重要性。

教會的傳統活動其實是前人對上帝信心的見證。每所教會的傳統都存在著獨特性,即代表了某一種信仰群體獨特的信仰經歷。那麼,「傳統」也代表了該信仰群體的本質,若果傳承不顧及傳統價值,那就失去傳承的意義。基督教會是一個很重視信仰傳統的群體,雖然在教會策略及運作上有一定程度上的彈性,能夠因應不同時空的變化而有所調整,然而在最基本的內涵上,仍然堅守以基督為中心,保存獨特群體信仰經歷的傳統價值。我們應該效法先賢的信心、生命見證,反思他們留給我們的信仰遺產,思考如何調整將來教會的運作(來十三7)。

古學賢牧師-「活出使命」(2019年1月6日)

祈願今年上帝賜我們美好的事奉機遇。因國際形勢的轉變,香港人在工作及營商上心力會消耗更大,外來環境的轉變是我們始料不及的。有見香港人常面對巨大的精神壓力,在這個活得不容易、極需求使命感的年代,屬上帝的人要成為明亮的燈臺,活出主的使命:「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參腓2:15-16節)。

使命感是內心動力的源泉,決定我們做事的態度與方式,也是成功的關鍵。因此,求主給我們看見自己的使命,並賜我們信心和力量去實踐。我們在基督裏要持守敏銳的心靈,隨時留意身邊同事、鄰居、家人及親友的景況,多關心慰問及鼓勵。單是我們有使命是不夠的,我們要將使命傳遞予身邊的弟兄姊妹,常常一起禱告,支取屬天的愛心及智慧,指引在百般困境中的人來到施恩的寶座前,使他們因認識耶穌尋著人生真正的方向。

古學賢牧師-「年終禱文」(2018年12月30日)

仁慈親愛的天父,祢滿有恩典憐憫,感謝祢使我們弟兄姊妹陸續帶領家中長幼信主,又增添兒童及青少年事工的人手。兒童和青少年是教會承先啟後的動力。聖靈啊!祢感動青年及長者事奉態度更加投入,尤其在關顧及兒童主日學的參與上,使人手不足的情況暫得紓緩。感激天父,祢恩待幼稚園的裝修及籌款順利進行,利未學院和教會各項維修蒙祢保守,祢又感動眾肢體為所需費用奉獻。感謝主,職青們的生命更趨成熟,尤其願意奉獻金錢及時間傳福音與訪宣。

主啊,祢知道我們愛祢(約21:15節),但許多時候立志為善由得我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們(羅7:18節),行事為人很多方面未能完全滿足祢的心意,求祢赦免並使我們重新得力,在未來日子紮根聖經,結出聖靈的果子。奉耶穌基督聖名祈求,阿們。

「什麼貴?什麼重?」 鄭淑儀姑娘講 ( 2018年12月16日)

經文:以弗所書1:1-14

什麼是聖經中的「貴重」? 1. 珍貴的救恩: 以弗所書 2:8,及 2. 重價的贖回: 哥林多前書 6:20。保羅寫以弗所書的時候,將最寶貴的真理和教訓寫給以弗所的聖徒。基督徒追求明白真理,才能使我們的生命更長進;只有明白主的愛,才能愛主更深,才能犧牲一切為主。

例子:父上帝揀選了我。我生長在一個多口子的上水人家庭裏,父母親迷信民間宗教,尤以天后、黃大仙及觀音的拜祭以達顛峯。我入讀一所天主教學校,我才有機會認識天上的父上帝,在校內遇到一位基督徒老師,她向我分享着在人世間有一位有慈愛的主宰,祂的救贖與恩典,並銘記她指引我認識耶穌。上帝在我小時候已經揀選了我,讓我在衪的愛裡成長。

基督的救贖,捨己犧牲的愛。例子:一套真人真事的戰爭片《鋼鋸嶺》,它講述了二戰時期的沖繩島上,在美軍和日軍爭奪鋼鋸嶺一戰中,曾因拒絕拿槍被告上軍事法庭的美國軍醫戴斯蒙德·道斯,他冒着槍林彈雨,靠着信仰和堅持,在部隊撤退後以一己之力獨自拯救了75個戰友的生命,並因此成為唯一一個未殺過一個敵人,卻獲得美國國會榮譽勳章的美國軍人。他不顧自己的生命,有一顆願意犧牲的心去為戰友及敵人作出拯救,學習主耶穌犧牲的愛,是值得我們敬佩。

聖靈的印記;保羅用「印記」來形容人受聖靈,是引用當時商人購貨的習慣來形容救恩。那時的錢幣十分重,所以買賣時通常先帶少量金錢,及至看中了所要買的貨之後,就先付少許訂金,在貨物上蓋上了印,然後回家去,日後才帶足夠金錢來贖貨。意思是上帝賜給那些得救的人聖靈,當作印鑒蓋上,以保證他們確實是屬上帝的產業。印記卻是聖靈內住在心裡,是一生的工作。

例子:小弟兄從母腹中已返教會聚會,小時候已經幼洗,小學時也決志相信,但總在人前並不想透露自己是一個信耶穌的人,怕被别人笑他,直至上了中學的某一天福音聚會中,老師問及誰人已相信耶穌,請站立起來一起祈禱;這時小弟兄感受到聖靈的提醒,要站立起來告訴所有人知道,他是堅心相信耶穌,不怕其他人的眼光及說話,聖靈要他有長進和更生,並有基督生命的流露,今天他以成為上帝的王子為驕傲。

結語:我們信基督的人,上帝賜給我們聖靈當作印鑒蓋上,以保證我們確實是屬上帝的產業,是祂的兒女。「人算什麼,祢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祢竟眷顧他?」(詩8:4),我們怎能不驚嘆上帝對我們的愛是如此浩大,藉父上帝的揀選,我們與上帝有好的關係,帶着感恩的心成為被救贖基督徒,在靈裡重生,並被接納成為上帝大家庭的一分子。在家裡要學習愛人如己,彼此包容並接納所有人,願保羅對我們的指正,成為我們的提醒和勸勉。

 

鄭淑儀姑娘-「年終的『心事』」(2018年12月23日)

每年的年终總有許多的「心事」未完成,心中記掛的事應該是重要的,我常常在年终時就想起家人未信主,我的姐姐哥哥大部分是拜偶像的,他們對基督教的認識不多,尤其是當我由老師轉做傳道人,他們也不理解我做傳道的工作,每每在年终家人聚餐時,他們也問問我的工作,告訴他們我在教會的各樣預備等等。

明白到傳福音給家人不是容易的事,但仍要抱有信心和盼望,多祈禱、多守望;最要緊做好自己,讓他們看見我的好行為,等待時間,讓上帝介入當中。

年终的「心事」仍纏繞心頭,記掛他們的得救,相信我的「心事」,也許是其他弟兄姊妹同樣的「心事」,讓我們一起交託賜恩的上帝,早日為我們解決我們的「心事」。正如詩篇 37:5「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祂,祂就必成全。」

「耶穌是誰」 彭偉業傳道講 ( 2018年12月9日)

文:約翰福音五1-18

未信主的人不認識耶穌,然而信了主的也未必深入認識耶穌。今次的經文讓我們更深入地思想耶穌是誰。耶穌在畢士大池,醫治了一個癱瘓了三十八年的人,但卻被指控在安息日醫病,觸犯了安息日的誡命。明顯這段經文的焦點不是在於耶穌的神蹟大能,而是耶穌的身分。

  1. 親自憐憫、醫治人的主

在畢士大池的周圍都躺臥著好多嚴重的病人,有瞎眼的、瘸腿的、血氣枯乾的。(約5:2-3)他們抱持著對得到醫治的一絲希望,聚集在水池的周圍。根據傳說,在水在動時,誰能搶先落水,誰就能得醫治。耶穌來到一個癱瘓了三十八年的人旁邊,問這人:「你想痊癒嗎?」(約5:6)那人卻回應耶穌:「先生,多年來,當水動的時候,都沒有人把我放在池水裡面」。這麼多年來,總是有其他人比他先落水,使他沒有得到醫治。(約5:7)這個人的回答是超乎我們的想像,他不是渴求耶穌去醫治他,而是向耶穌發洩他的埋怨。這人只想向耶穌宣洩心中不忿,藐視耶穌對他的關心、慰問,他心底裡不相信耶穌會醫治他。

我認識一位信主的弟兄因工作需要對人講大話,擺脫不到這種生活,遲遲不想受洗。也有些人擺脫不到之前的心靈創傷而不肯受洗,他們同樣心底裡不相信耶穌能夠醫治他們。

今日經文的這位癱子,同樣都是不相信耶穌可以醫治他,直至他跟耶穌指示去做,即刻起來、行走,才知道自己已經完全地痊癒。(約5:8)雖然這個人不明白耶穌是那位具有生命主權,主動地憐憫、醫治人的主,但他嘗試去聽從耶穌的說話,當他行耶穌的指示之後,就知道自己已經被醫治。

  1. 直接、無條件的主

考古學家於耶路撒冷聖殿以北的聖安妮堂,發掘出相信是聖經所記載的畢士大池的遺址。水源來自雨季時下雨所造成的臨時山泉水,當山泉水流入水池,水池便有泉水冒出來,便像天使攪動一樣。原來畢士大的傳說,是由人工設計配合天然的雨水而做成,並沒有神奇力量所帶動。病患的人覺得自己需要配合神奇力量,在水動時爭先落水,覺得自己要有付出才有收獲。

但耶穌沒有要求人去做任何東西,祂醫治這個癱子時,只命令他做三個行動,「起來」、「拿起你的褥子」、「走罷」。(約5:8)每個行動都能證明耶穌已經醫治好這癱子,並給予他力量過新生活。耶穌沒有要求這個癱子做什麼,只用他的話語,就能直接地醫治人。

我們作基督徒要小心,不要以為要為神聖的力量作一點事,要討好它,才可以得到神聖力量的幫助。同樣我們敬拜、事奉上帝,不是因為要為上帝、為耶穌做一些東西,以致可以得到上帝的保守和幫助。我們敬拜、事奉上帝,是因為我們被上帝對我們的愛所感動,我們以愛去回應上帝。

  1. 叫人不要再犯罪的主

猶太人責備這人用手拿住褥子走路,他竟將責任推卸給醫治好他的耶穌。(約5:10)耶穌在聖殿裡面重遇這人,對他說:「你已經痊癒。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約5:14)耶穌似乎暗示這人過去的病痛與他所犯過的罪有關,耶穌警戒他不要再犯罪,否則將會有更大的災難。這是指他將要面對終末的審判,他最重的罪是沒有真正認識這位拯救人脫離罪的主耶穌。他沒有認罪悔改,最終要接受終極的審判,接受永遠的死亡。

對於這個人來說,耶穌對他的拯救和醫治,只是廉價的。一切來得太容易,是耶穌的主動憐憫、無條件的醫治。潘霍華指出當代教會盛行一種「廉價恩典」的教義,當人得到赦罪的應許,人就可安心繼續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照舊按著世界或自己喜歡的標準而行。這信息也提醒了今日的基督徒,我們要警惕自己的心靈,避開外顯的屬世的罪,和隱密的驕傲的罪。耶穌是叫人不要再犯罪的主。

信了主的基督徒依然會繼續犯罪,最基本的原因是因為大家未真正清楚耶穌是誰。第17節開始透露耶穌的身份,當猶太人因為耶穌在安息日行醫治而逼迫耶穌時,耶穌對他們說:「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在猶太傳統裡面,只有上帝才會不停地工作,所以耶穌所說的「我父」就是上帝,耶穌稱呼上帝為祂的父親,也因為這樣,猶太人決定要殺耶穌。

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當時的猶太人不相信,要殺耶穌。這個癱子雖然得到醫治,卻不明白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今日可能有些基督徒頭腦上知道耶穌是上帝的兒子,卻在行為上沒有真正地跟從祂,歸根究底,他們潛藏在內心的深處,未能真正順服耶穌的權能和神性,他們未真正認識耶穌是上帝的兒子。

耶穌救贖我們,我們因祂的名得生命。耶穌不單只是我們的知心友,更加是我們生命的主。祂有上帝的慈愛,祂主動地憐憫、醫治人;祂有上帝權能,祂拯救人的方式是直接、無條件的;祂有上帝的公義,祂叫我們不要再犯罪,要我們持守聖潔,順服祂的旨意,因為耶穌能給予人永生,但也會在將來審判所有人。耶穌擁有上帝的權能和本性,這些都說明了祂就是上帝的兒子。

「人的盼望」 古學賢牧師講 ( 2018年12月2日)

經文:賽96

公元前七百多年,猶大國被巴比倫侵略,上帝的子民受著亡國的威脅,先知以賽亞就預告「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這預言清楚地應驗在耶穌身上,祂是:

一、「奇妙策士」

賽9:6節,耶穌的第一個名字是「奇妙策士」。「奇妙」原文指偉大、想也沒想過、不可思議。世人被世界敗壞的風俗所綑綁,只不斷地尋找刺激,得不著生命的安慰和滿足。耶穌來要救我們脫離世上庸俗、腐敗的生活,使我們得到釋放。而耶穌最大的「奇妙」就是「道成肉身」,祂是百分之百的上帝,同時亦是百分之百的人,跟你我一樣,經歷人情冷暖。所以祂最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並祂樂意成為我們隨時的幫助。「策士」,現代稱為專業顧問或輔導。我們的世界尋找顧問,在個人層面,我們都需要智囊團建議。耶穌是奇妙策士、顧問和專業輔導,祂滿有上帝的智慧,祂能救我們脫離一個「愚昧」的人生。衪愛我們,衪是我們的救主,是我們最好的朋友。        

二、「全能的上帝」

耶穌第二個名字是「全能的上帝」。「全能」是擁有至大的權柄及創造的大能!我們心中的耶穌是怎樣的呢?我們很容易將自己投射在祂身上,自己做不到的,就覺得耶穌也做不到,將「全能的上帝」變得很弱小,正如腓力斯(J.B. Philips)所寫的書“你信的上帝太小了”(“Your God Is Too Small”)。他告訴我們,耶穌是全能的,祂絕對有能力解決我們的困難。        

各位,如果有一個你所愛的人,你認為他的壞習慣是沒得救、沒希望的了,你不要放棄,你今日開始為他禱告,耶穌的大能可以改變他。我們要堅心信靠耶穌,由這位全能的上帝帶領我們面對一切困境,得著人生的盼望。將來我們走完人生的路程,耶穌會帶領每一個信祂的人進到天上永恆的家。     

三、「永在的父」

耶穌是「永在的父」,這名字顯出耶穌的永恆性,祂是自有永有的上帝。耶穌,這位「永在的父」甘心受時間和空間所限制,在世上與人生活了三十三年,為了赦免人的罪,使人從罪的咒詛中得到釋放。所謂「人望高處」,世人總愛那些更美的事物,然而最崇高、受人稱頌的耶穌卻愛上被咒詛的罪人,這是完全降卑、犧牲的愛。耶穌甚至願意將祂永恆的生命跟我們分享,賜給我們永生!          

四、「和平的君」

耶穌第四個名字是「和平的君」。今日世界極之混亂,民攻打民,國攻打國。人渴望和平,但世界的矛盾衝突卻是愈來愈多。耶穌來到世上,以自己的身體,藉著祂在十字架代替我們受罰而死,叫我們這些得罪了天父的罪人可以與天父和好。

歷史上大部分的君王都是將敵人殺死,流人的血以致成為君王。只有耶穌是流自己的血,不用武力而藉寬恕,並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耶穌為我們完成了救恩,只要我們向上帝認罪悔改,我們就能夠與上帝和好,然後與別人和好。我們滿心感謝耶穌,因為祂已降生,成為全人類的盼望。每一個信靠耶穌的都是有盼望的人。

鄭淑儀姑娘-「感恩的心」(2018年12月16日)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是“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的感動;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年終我們各人可有顆“感恩的心”?細數歲首到年终,上帝所賜下許多的恩典。

懂得感恩,才會懂得付出,才會懂得回報。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擁有快樂,擁有幸福。感恩是一種生活的方式,它是來自生活的愛和希望。可能未必我們全有恩典,也有經歷攔阻和困難,但我們的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破繭化蝶的勇氣和信念。我們的心靈更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滋養。帖撒羅尼 迦前書5:18「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向祢們所定的旨意。」

彭偉業傳道-「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2018年12月9日)

啟示錄一8:「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是昔在、今在、以後永生的全能者」,是具有重要意義的經文。「阿拉法」(Alpha)是希臘文字母的第一個字母。「俄梅戛」(Omega)是希臘文最後一個字母。意即「首與末」和「始與終」,表示耶穌基督是首先萬有的本源,也是末後萬有的歸結。在啟示錄結尾的部分,重述這個主題:「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我是初,我是終,那洗淨自己衣服的有福了」(啟廿二13-14),足以證明耶穌與父上帝同等,並且表明代罪羔羊基督的寶血,能洗淨人一切的罪污。

我們知道耶穌是有憐憫、了解我們,並且幫助我們解決困難,好像我們的知心朋友。然而,我們對主耶穌的認識,也應超越好朋友的階段。耶穌有與父上帝同等的神性和權能,為了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後復活,祂是我們生命的主,祂要求我們遵循祂的話語,作祂的門徒,我們依靠這位創始成終的主,讓我們得著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