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春人飲春酒,春鳥弄春聲」;無名氏所作的《詠春》。重複八個“春”字,歌頌春日之美,抒發心中喜悅。也提醒我們春回大地,嚴寒已過,萬物復甦是令人異常喜悅的一段時光;溫暖和生機又來到人間。正如上帝創造宇宙奧秘的啟迪,春天帶來生氣, 給生命帶來希望,給人生帶來驚喜。上帝對人類慷慨的施予,顯示了上帝所賜的恩典。申命記十一章十三、十四節說『你們若留意聽從我今日所吩咐的誡命、愛耶和華你們的上帝、盡心、盡性、事奉祂、祂必按時降秋雨春雨、在你們的地上、使你們可以收藏五穀、新酒、和油』,在新的一年裡,我們屬上帝的人聽從上帝的吩咐,可以得到上帝的祝福。
彭偉業傳道-「效法前人的信心」(2019年1月13日)
在基督新教的發展過程中,各個宗派和每間獨立教會都會各自發展屬於自己的信仰傳統,而這些「傳統」會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來到我們現在這一代,可能當中有些新一代的肢體開始感到疑惑,教會是否需要繼續保存某些傳統的活動嗎?然而,在處理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必須明白「傳統」對一個信仰群體的重要性。
教會的傳統活動其實是前人對上帝信心的見證。每所教會的傳統都存在著獨特性,即代表了某一種信仰群體獨特的信仰經歷。那麼,「傳統」也代表了該信仰群體的本質,若果傳承不顧及傳統價值,那就失去傳承的意義。基督教會是一個很重視信仰傳統的群體,雖然在教會策略及運作上有一定程度上的彈性,能夠因應不同時空的變化而有所調整,然而在最基本的內涵上,仍然堅守以基督為中心,保存獨特群體信仰經歷的傳統價值。我們應該效法先賢的信心、生命見證,反思他們留給我們的信仰遺產,思考如何調整將來教會的運作(來十三7)。
古學賢牧師-「活出使命」(2019年1月6日)
祈願今年上帝賜我們美好的事奉機遇。因國際形勢的轉變,香港人在工作及營商上心力會消耗更大,外來環境的轉變是我們始料不及的。有見香港人常面對巨大的精神壓力,在這個活得不容易、極需求使命感的年代,屬上帝的人要成為明亮的燈臺,活出主的使命:「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參腓2:15-16節)。
使命感是內心動力的源泉,決定我們做事的態度與方式,也是成功的關鍵。因此,求主給我們看見自己的使命,並賜我們信心和力量去實踐。我們在基督裏要持守敏銳的心靈,隨時留意身邊同事、鄰居、家人及親友的景況,多關心慰問及鼓勵。單是我們有使命是不夠的,我們要將使命傳遞予身邊的弟兄姊妹,常常一起禱告,支取屬天的愛心及智慧,指引在百般困境中的人來到施恩的寶座前,使他們因認識耶穌尋著人生真正的方向。
古學賢牧師-「年終禱文」(2018年12月30日)
仁慈親愛的天父,祢滿有恩典憐憫,感謝祢使我們弟兄姊妹陸續帶領家中長幼信主,又增添兒童及青少年事工的人手。兒童和青少年是教會承先啟後的動力。聖靈啊!祢感動青年及長者事奉態度更加投入,尤其在關顧及兒童主日學的參與上,使人手不足的情況暫得紓緩。感激天父,祢恩待幼稚園的裝修及籌款順利進行,利未學院和教會各項維修蒙祢保守,祢又感動眾肢體為所需費用奉獻。感謝主,職青們的生命更趨成熟,尤其願意奉獻金錢及時間傳福音與訪宣。
主啊,祢知道我們愛祢(約21:15節),但許多時候立志為善由得我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們(羅7:18節),行事為人很多方面未能完全滿足祢的心意,求祢赦免並使我們重新得力,在未來日子紮根聖經,結出聖靈的果子。奉耶穌基督聖名祈求,阿們。
「什麼貴?什麼重?」 鄭淑儀姑娘講 ( 2018年12月16日)
經文:以弗所書1:1-14
什麼是聖經中的「貴重」? 1. 珍貴的救恩: 以弗所書 2:8,及 2. 重價的贖回: 哥林多前書 6:20。保羅寫以弗所書的時候,將最寶貴的真理和教訓寫給以弗所的聖徒。基督徒追求明白真理,才能使我們的生命更長進;只有明白主的愛,才能愛主更深,才能犧牲一切為主。
例子:父上帝揀選了我。我生長在一個多口子的上水人家庭裏,父母親迷信民間宗教,尤以天后、黃大仙及觀音的拜祭以達顛峯。我入讀一所天主教學校,我才有機會認識天上的父上帝,在校內遇到一位基督徒老師,她向我分享着在人世間有一位有慈愛的主宰,祂的救贖與恩典,並銘記她指引我認識耶穌。上帝在我小時候已經揀選了我,讓我在衪的愛裡成長。
基督的救贖,捨己犧牲的愛。例子:一套真人真事的戰爭片《鋼鋸嶺》,它講述了二戰時期的沖繩島上,在美軍和日軍爭奪鋼鋸嶺一戰中,曾因拒絕拿槍被告上軍事法庭的美國軍醫戴斯蒙德·道斯,他冒着槍林彈雨,靠着信仰和堅持,在部隊撤退後以一己之力獨自拯救了75個戰友的生命,並因此成為唯一一個未殺過一個敵人,卻獲得美國國會榮譽勳章的美國軍人。他不顧自己的生命,有一顆願意犧牲的心去為戰友及敵人作出拯救,學習主耶穌犧牲的愛,是值得我們敬佩。
聖靈的印記;保羅用「印記」來形容人受聖靈,是引用當時商人購貨的習慣來形容救恩。那時的錢幣十分重,所以買賣時通常先帶少量金錢,及至看中了所要買的貨之後,就先付少許訂金,在貨物上蓋上了印,然後回家去,日後才帶足夠金錢來贖貨。意思是上帝賜給那些得救的人聖靈,當作印鑒蓋上,以保證他們確實是屬上帝的產業。印記卻是聖靈內住在心裡,是一生的工作。
例子:小弟兄從母腹中已返教會聚會,小時候已經幼洗,小學時也決志相信,但總在人前並不想透露自己是一個信耶穌的人,怕被别人笑他,直至上了中學的某一天福音聚會中,老師問及誰人已相信耶穌,請站立起來一起祈禱;這時小弟兄感受到聖靈的提醒,要站立起來告訴所有人知道,他是堅心相信耶穌,不怕其他人的眼光及說話,聖靈要他有長進和更生,並有基督生命的流露,今天他以成為上帝的王子為驕傲。
結語:我們信基督的人,上帝賜給我們聖靈當作印鑒蓋上,以保證我們確實是屬上帝的產業,是祂的兒女。「人算什麼,祢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祢竟眷顧他?」(詩8:4),我們怎能不驚嘆上帝對我們的愛是如此浩大,藉父上帝的揀選,我們與上帝有好的關係,帶着感恩的心成為被救贖基督徒,在靈裡重生,並被接納成為上帝大家庭的一分子。在家裡要學習愛人如己,彼此包容並接納所有人,願保羅對我們的指正,成為我們的提醒和勸勉。
鄭淑儀姑娘-「年終的『心事』」(2018年12月23日)
每年的年终總有許多的「心事」未完成,心中記掛的事應該是重要的,我常常在年终時就想起家人未信主,我的姐姐哥哥大部分是拜偶像的,他們對基督教的認識不多,尤其是當我由老師轉做傳道人,他們也不理解我做傳道的工作,每每在年终家人聚餐時,他們也問問我的工作,告訴他們我在教會的各樣預備等等。
明白到傳福音給家人不是容易的事,但仍要抱有信心和盼望,多祈禱、多守望;最要緊做好自己,讓他們看見我的好行為,等待時間,讓上帝介入當中。
年终的「心事」仍纏繞心頭,記掛他們的得救,相信我的「心事」,也許是其他弟兄姊妹同樣的「心事」,讓我們一起交託賜恩的上帝,早日為我們解決我們的「心事」。正如詩篇 37:5「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祂,祂就必成全。」
「耶穌是誰」 彭偉業傳道講 ( 2018年12月9日)
經文:約翰福音五1-18節
未信主的人不認識耶穌,然而信了主的也未必深入認識耶穌。今次的經文讓我們更深入地思想耶穌是誰。耶穌在畢士大池,醫治了一個癱瘓了三十八年的人,但卻被指控在安息日醫病,觸犯了安息日的誡命。明顯這段經文的焦點不是在於耶穌的神蹟大能,而是耶穌的身分。
-
親自憐憫、醫治人的主
在畢士大池的周圍都躺臥著好多嚴重的病人,有瞎眼的、瘸腿的、血氣枯乾的。(約5:2-3)他們抱持著對得到醫治的一絲希望,聚集在水池的周圍。根據傳說,在水在動時,誰能搶先落水,誰就能得醫治。耶穌來到一個癱瘓了三十八年的人旁邊,問這人:「你想痊癒嗎?」(約5:6)那人卻回應耶穌:「先生,多年來,當水動的時候,都沒有人把我放在池水裡面」。這麼多年來,總是有其他人比他先落水,使他沒有得到醫治。(約5:7)這個人的回答是超乎我們的想像,他不是渴求耶穌去醫治他,而是向耶穌發洩他的埋怨。這人只想向耶穌宣洩心中不忿,藐視耶穌對他的關心、慰問,他心底裡不相信耶穌會醫治他。
我認識一位信主的弟兄因工作需要對人講大話,擺脫不到這種生活,遲遲不想受洗。也有些人擺脫不到之前的心靈創傷而不肯受洗,他們同樣心底裡不相信耶穌能夠醫治他們。
今日經文的這位癱子,同樣都是不相信耶穌可以醫治他,直至他跟耶穌指示去做,即刻起來、行走,才知道自己已經完全地痊癒。(約5:8)雖然這個人不明白耶穌是那位具有生命主權,主動地憐憫、醫治人的主,但他嘗試去聽從耶穌的說話,當他行耶穌的指示之後,就知道自己已經被醫治。
-
直接、無條件的主
考古學家於耶路撒冷聖殿以北的聖安妮堂,發掘出相信是聖經所記載的畢士大池的遺址。水源來自雨季時下雨所造成的臨時山泉水,當山泉水流入水池,水池便有泉水冒出來,便像天使攪動一樣。原來畢士大的傳說,是由人工設計配合天然的雨水而做成,並沒有神奇力量所帶動。病患的人覺得自己需要配合神奇力量,在水動時爭先落水,覺得自己要有付出才有收獲。
但耶穌沒有要求人去做任何東西,祂醫治這個癱子時,只命令他做三個行動,「起來」、「拿起你的褥子」、「走罷」。(約5:8)每個行動都能證明耶穌已經醫治好這癱子,並給予他力量過新生活。耶穌沒有要求這個癱子做什麼,只用他的話語,就能直接地醫治人。
我們作基督徒要小心,不要以為要為神聖的力量作一點事,要討好它,才可以得到神聖力量的幫助。同樣我們敬拜、事奉上帝,不是因為要為上帝、為耶穌做一些東西,以致可以得到上帝的保守和幫助。我們敬拜、事奉上帝,是因為我們被上帝對我們的愛所感動,我們以愛去回應上帝。
-
叫人不要再犯罪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