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學賢牧師 - 「趁著白日」(2017年8月6日)
兒童主日學於上個月舉辦了暑期聖經班,其中兩天在突破青年村進行親子營。第一天,家長和孩子們享受了營會的活動和晚上的專題講座;第二天,
在八號烈風訊號下,我們舉行了簡短的敬拜和結業禮,剩下半天精彩活動沒法進行。
誰能預料暴風雨何時再臨?今天下午青少年夏令營(UFO Camp)開始了,我們務要為整個營會迫切禱告。耶穌說:「趁著白日,我們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作工了」(約9:4節) 。耶穌指出有機會服事上帝的時候,就當把握時機為主作工。現今世界時局動盪不安,天災人禍頻繁,人的際遇瞬息萬變,一切都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今天,當我們的身體仍然健壯、環境仍然許可的時候,這刻就是耶穌所提及的「白日」了。願我們體貼主的心意,努力多作主工,無愧見主的面。
「聖靈是誰?」陳如炳牧師講,吳家通弟兄記( 2017年7月16日)
經文:以弗所書5:15-19節
聖靈往往是神秘的化身,因為我們了解上帝的特徵是慈愛﹑公義和信實等等,或是耶穌降世為人並經歷苦難,為我們釘死成就救贖。我們比較清楚後兩者的角色,但聖靈的角色卻是陌生的。有從事屬靈工作者表示異夢與聖靈有直接的關係,這一點我不否定。我相信靈恩運動出現,以致對這較抽象層次的學習蒙上神秘的色彩。究竟祂的存在與基督徒﹑教會﹑每天生活的關連是如何呢?
第一,在探討聖靈的果子和恩賜時,我們明白到聖靈是有位格。構成位格的三大元素是有知識﹑有感情﹑有意志。有知識是指了解日常生活的常態﹑思考方面是具有邏輯和理性的。有感情是指有感動為他人所擔憂,正如聖經所說「不要叫聖靈擔憂」。有意志是指有能力作決定的。三大元素對我們的作息和未來人生鋪排都是必須和重要的基礎。若教會重視聖靈果子的培養,他們較為有禮貌的,例如想到和平就聯想到少衝突,想到溫柔就聯想到說話時聲量細點,這些都是正確的。所以,有不少信徒將屬靈果子發揮出來,成為吸引別人的正能量,建立內外均衡成長的教會。
第二,我們應以與聖靈同在作為準則,成就三種屬靈生活。弗5:18中保羅將醉酒與聖靈充滿作對比論述,其重點是人會因外在力量的介入,而造成截然不同的表現。當中醉酒使人失控,反之聖靈充滿叫生命有上帝管理,表現超乎平常的生命見證。約16:13中敍述主耶穌對門徒的提醒中提及到聖靈的工作,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要引導祢們明白一切的真理。有聖靈同在的人會看見及明白人生的前路,感受上帝的同行,安心踏上每一步,這是有指引性的生活。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容易被五光十色的事物影響,叫人看不清楚,故此我們需要有判斷力的生活。林前2:14-3:1帶出「屬血氣、屬靈、屬肉體」的概念。屬血氣是未信主、沒有聖靈的人;屬靈是能分辨及判斷事物的價值;屬肉體是一切基督裡的嬰孩。故此,盼望聖靈會幫助人建立準確的原則,頭腦的清醒,看見事物的真正價值,過喜樂、榮神益人的生活。最後是靠上帝得勝的生活,得勝的反義詞是「放蕩」。放蕩不單指道德上的缺失,也包含「內耗、浪費」,人生若處於內耗、浪費的狀態,消極與積極就一目了然,最終一定離得勝越來越遠了。
提摩太前書4:1記載末世時代有假冒的靈,這會讓人逃避現實而且不探討真相。信徒是靠聖靈得生,並要靠聖靈行事,達至三種屬靈生活。讓眾人同心努力,經歷聖靈更新與加力,完成上帝託付的使命!
「神祢真偉大」倫國平牧師講,宗易明弟兄記( 2017年7月9日)
經文:詩篇100篇
在二十一世紀,是個人主義、感受的時代,是非常強調「我」覺得如何,有人喜歡安靜的敬拜,有人喜歡活潑的敬拜,但敬拜的焦點不是我們,而是上帝,上帝喜歡怎樣的敬拜呢?讓我們看看詩篇100篇。
上帝對我們的敬拜是有要求的,不是隨隨便便,在第一節:普天下當向耶和華歡呼。「當」是「應該」的意思,是一個命令,這命令就是「歡呼」,而不是嚴肅的,就像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的時候,眾人歡呼,高唱「和散那!」
第二節指出:事奉上帝,是開心的!其實敬拜和事奉在原文是同一
個字,可指事奉,也可指到敬拜。有時候可能因為現實社會的影響,把我們弄得疲累不堪,而魔鬼撒旦就會指控我們:這就是上帝子民敬拜的樣子嗎?所以,我們應該歡喜快樂來敬拜上帝,而不是嚴肅的!
但人生不如意的事十常八九,我們應該假扮歡喜快樂敬拜上帝嗎?斷乎不能!第三節指出我們當曉得耶和華是上帝,「當曉得」不單只「知道」那麼簡單,更是「經歷」,耶穌清楚指出凡勞苦擔重擔的人要到祂那裏來,祂一定會幫。我從來未聽過有人信靠上帝但上帝是不理會的,除非是妄求的,但按著上帝的心意走,是不會走錯的。萬事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萬事不一定是好事,重點在於能否幫助我們成長,最重要是我們愛上帝與否呀!
上帝是完全、完美的,完全上帝是不會有錯誤的!祂的計劃必定是最好的,問題是我們是否願意經歷祂。有很多人說基督教不是宗教,而是關係,耶穌基督為我們釘上十字架,為要拯救我們,與上帝恢復關係,所以當我們心中有上帝的時候,就不再空虛,是歡喜快樂的!這不是指我們沒有患難,有疾病,而是當我們面對困難的時候,有上帝同在的平安,生命是豐富且精彩的!
當我們經歷上帝的時候,我們一定會感恩,正如第四節:當感謝祂、稱頌祂的名。為甚麼呢?答案就在第五節:因為耶和華本為善。祂的慈愛、存到永遠、祂的信實、直到萬代。不要到最後關頭,別無他法的時候才倚靠上帝,上帝希望我們每一件事都與我們并肩作戰,祂的愛是不會改變,是永不改變,永不失敗的!
鄭淑儀姑娘 - 「暑假鬆一鬆」(2017年7月30日)
學生們經歷了一年的學習,休息後等候進升到另一階段,開學期間父母們為子女勞心勞力協助他們學習,甚至公公婆婆、爺爺奶奶也忙於看顧孫兒的活動,正因踏入七月學期結束暑假開始,大家可以歇一歇、休一休及鬆一鬆。在繁忙的日子中,每天恆常的生活,很少停下腳步,去享受上帝給我們美善的世界,利用悠閒的日子,多休息多親近上帝外,要有親子之聚、有戶外之樂;共享天倫之樂!「祢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詩四十六:10)
鄭淑儀姑娘 - 「七月鬆一鬆」(2017年7月23日)
學生們經歷了一年的學習,休息後等候進升到另一階段,開學期間父母們為子女勞心勞力協助他們學習,甚至公公婆婆、爺爺奶奶也忙於看顧孫兒的活動,正因踏入七月學期結束暑假開始,大家可以歇一歇、休一休及鬆一鬆。在繁忙的日子中,每天恆常的生活,很少停下腳步,去享受上帝給我們美善的世界,利用悠閒的日子,多休息多親近上帝外,要有親子之聚、有戶外之樂;共享天倫之樂!「祢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詩四十六:10節)
古學賢牧師 - 「給他們讚!讚!讚!」(2017年7月16日)
最近在教會的茶水間、主日學部,以及在教會外的食肆,看見一班年青人正密鑼緊鼓地籌備本堂的青少年夏令營(UFO Camp)。這群青年籌委以信心禱告天父,並為今次營會盡心竭力,確實值得給他們加許!
得知至今已經有大約二十位新朋友報名,我們都為此事而感興奮,願榮耀歸上帝!此福音機會是天父所賜的恩典,也是整個青少年團契艱苦經營而得的成果。不僅如此,還有九位有份量的在職青年「拍心口」擔任導師,他們甘心事奉,要為主多得人(林前9:22-25節)。
讚!讚!讚!為他們擊節讚賞!
青少年在成長階段,需要導師們的接納和鼓勵,陪伴他們迎向挑戰。一個青少年被導師的愛感染,生命得以轉化,其他青少年同伴也接續被吸引過來。所以,請大家同來為導師及青少年禱告守望。
「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馮大衛牧師講,林日麗姊妹記( 2017年7月2日)
經文:詩篇103篇
經文是詩人跟自己說話,鼓勵自己去讚美上帝。人生中有負面的事物令我們不懂也不想讚美上帝,所以要鼓勵自己和自省。人生不愉快時,對自己和別人發怒,這樣對嗎?聖經記載耶穌的門徒在讚美上帝,有些人,特別是法利賽人不開心,並叫他們不要說。耶穌說即使他們不出聲,石頭也會開聲讚美上帝,上帝期待的是所有被創造物要開口讚美祂。感恩與讚美有分別:感恩是感謝上帝賜的恩典,讚美是上帝轉化我們的生命,在認同上帝的生命時,與祂相連,這就是讚美。
有甚麼妨礙我們讚美上帝?(3至4節)罪為我們帶來傷痛,我們犯罪,別人會受傷,也傷害上帝的心。有人說自己沒有作奸犯科,沒有犯罪。但人生中最大的罪是不懂愛上帝。上帝沒有追討我們的罪,還為我們預備救贖,讓我們不用付上罪的代價,就是死亡。死亡是與上帝分開的意思,是屬靈的死亡,是永遠的,沒有上帝的愛。詩人在這提醒自己,在罪裡的一切傷痛,不論是自己或是別人的罪,上帝都醫治。創造萬物永恆的上帝為我們受傷痛,不只是十架的救恩,祂時常感動我們去愛祂,離開罪惡。
很多人嘗試解釋為何有苦難,因上帝讓我們經歷祂的痛苦。如何明白上帝的愛?有時只看到聖經中講上帝用美物使我們知足,但祂有時想讓我們經歷生命苦難,藉此知道祂的愛。亞伯拉罕年老有一個兒子,但上帝叫他獻上兒子。獻給上帝不是施捨,是要獻上最好最愛的給上帝。愛是產生苦難,因愛的緣故,上帝為我們承擔痛苦,我們願意為主承擔苦難。要從心底讚美上帝,經歷上帝的苦難痛苦,聖經最偉大的讚美詩是出於苦難的讚美詩。
上帝賜我們力量,因等候耶和華的人必展翅高飛。(8至16節)詩人比較認識和不認識上帝的人。上帝與我們的關係是怎樣?祂有憐憫,有恩典。憐憫與恩典不同:憐憫是應受懲罰但上帝沒有懲罰,恩典是不應該得到的卻得到。上帝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與人相反,人經常批判人,不懂包容鼓勵人。等候耶和華的人,這等候不只是時間,是指以上帝為生命的中心。
(17至22節)如何知道自己是上帝所喜悅的人?如何知道自己愛上帝?從我們與別人的關係可知。上帝要我們憐恤得罪我們的人,因祂本是這樣憐恤我們,將福音傳給他們。我們稱頌上帝的人是蒙祂的憐憫,然後憐憫其他人,這是心裡稱頌上帝。耶穌傳福音時,經常提到撒馬利亞,因猶太人看不起撒馬利亞人。耶穌特意向一個被人看不起、道德有問題的撒馬利亞婦人傳福音,上帝憐憫她。上帝是要召罪人,不是召義人,祂要我們有憐憫之心。
詩人當時有不快的事,很難讚美上帝,但「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上帝喜歡我們對祂的讚美,認同祂的本性,學像耶穌基督,將祂的愛傳出去。在困難中,認同上帝的苦痛,學會憐憫,向周圍的人傳福音。
「得恩、感恩、報恩」林奕龍牧師講,林日麗姊妹記( 2017年6月25日)
經文:羅馬書5:8節、詩篇103:2節
詩篇116:7「我的心哪!你要仍歸安樂,因為耶和華用厚恩待你。」以前考科舉,交通住宿不便。一位好心人建一間屋,招待考生。有名考科舉的人與僕人因沒有地方落腳,想借宿一晚。屋主要求那人回答問題,若答對,就答應他們。問題是「甚麼是最多?甚麼是最少?」回答「忘恩者最多,知恩謝恩者最少」。耶穌基督醫治了十個痲瘋,只有一人返回感恩。這個回答正確的考生後來高中科舉,經過屋子時多謝屋主。
本人在靈實醫院工作時,看到上帝的大愛是無可比擬的。當時有位傅先生,為人和善,信奉佛教,四十二歲得了末期癌症。有位院牧探望他,傅先生因耶穌在釘十架說了一句話很感動「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人都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怎會像耶穌為他們向上帝祈求寬恕?一天開病室會議,有位挪威的杜醫生說傅先生過不了今晚,院牧趕去看傅先生,跟他談了很久,最後信了主。第二天院牧病了,他請我代探望傅先生。傅先生捉住我的手,說昨夜他不斷祈禱,心中平安遮蓋肉體痛苦,他又活多了一個星期。後來,我為他洗禮,他安詳過世。他的太太也信主,在安息禮拜中,他們的家人有十一個人信主,包括他們的兒子。兒子初時不信主,但後來問院牧「為甚麼我們非親非故,你要關愛我們?」院牧回答因耶穌教導我們要愛人如己,這句話打動他的心,所以信主。他到台灣升學後,也參與靈糧堂的聚會。傅先生的太太後來在靈實醫院做義工,帶領病友聚會。
詩篇103:2,若每天數算上帝恩典,便會感恩。我今天能在這裡也是恩典,因我經歷很多生命危難,但上帝都保守我。詩篇116:7-8是我的人生寫照,我們不要依靠會改變的有形事物或環境,要依靠我們看不見的主。聖經講世界只會更多罪惡,人心只會更自私。恩典是白白的,我們是不配的。我們該拿甚麼報答祂的厚恩?
詩人講我要舉起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的名。韶關有一對夫婦努力打拼,成為專業人士,但夫妻關係非常惡劣。後來他們認識主,破碎婚姻在主裡得以完全。他們生命改變,不追求世界,只追求在主裡面,希望成為討主喜悅的孩子。 很多人因這夫婦得到祝福和歸主。
有位汕頭醫院的李院長患重病,主感動一位洪牧師的心靈,向李院長傳福音,要他認罪悔改,主會救他,主是活水,到主那裡永遠不渴。洪牧師祈禱求主加力,然後跟李院長講「李院長,我奉主耶穌的名,你要悔改,奉主的名醫治你」。李院長的心靈聽到「我的水是活水」,真的好了,也信主。另一位在潮陽的鄭院長患了「三衰病」,即腎衰竭、肝衰竭和心臟衰竭。他後來死了,在送往太平間期間,信主的太太拼命地抱著他,相信耶穌會救他。李院長知道後,在鄭院長旁邊講「我奉主耶穌的名,祢怎樣將我救活,我奉主耶穌的名叫你起來」,他真的活過來了,成為傳道人,領人信主。求主幫助我們成為蒙恩的人,主一生伴隨,所以要懂得知恩、感恩、報恩。
「為耶穌多得一人」古學賢牧師講( 2017年6月18日)
經文:林後5:14-19節
保羅對哥林多信徒說:「我們若果顛狂,是為上帝﹔若果謹守,是為你們」(林後5:13節)。保羅用「顛狂」來形容自己有甚麼意思呢?保羅要指出他不怕艱辛,坦然面對猶太人的逼害,不斷前往福音未傳到的地方。當愛到一個程度時,有時會不顧一切,那就是癲狂。徒26:23-25節保羅向羅馬官員非斯都大膽宣告耶穌從死裡復活,非斯都就大聲說:「保羅,你癲狂了吧!你的學問太大,反叫你癲狂了!」保羅說:「非斯都大人,我不是癲狂,我說的乃是真實明白話。」保羅是有分寸的,知道自己在做甚麼。保羅所指的顛狂不是為任何一件屬世界的事情,而是單指為上帝而癲狂。
聖經中有些人也是為主顛狂:挪亞聽上帝的吩咐,在高山上建造一個龐大的方舟;亞伯拉罕想將兒子以撒做祭物獻給上帝;大衛倚靠上帝迎戰巨人歌利亞;哈拿將兒子撒母耳留在聖殿事奉上帝;馬利亞用極貴的香膏抹耶穌……等等。再看保羅的一生為福音的事工癲狂,他出生在富裕的家庭,接受良好教育,而他決定放下一切,四處傳揚福音給外邦人,甚至被猶太人追殺,他卻說:「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徒20:24節)」。保羅丟棄萬事看做糞土,以認識主基督耶穌為至寶。
保羅因為主的大愛而受激勵(林後5:14-15節),從此就不再為自己活,只為主而活。基督的愛激勵許多人赴湯蹈火為主效命,今天基督的愛又會激勵我們為祂做甚麼呢?真正經歷過耶穌大愛的人,內心都會被耶穌的愛火燃燒。第14節提到基督替眾人死:照常理,當人與人的關係破壞了,責任在得罪人的那一方,他應該去向被得罪的人道歉。但是這段經文告訴我們,當人得罪上帝時,上帝採取主動要與我們和好。上帝竟然主動的成全這件事,造就機會,使人可以與上帝恢復親密的關係,耶穌甚至願意在十字架上代死,解決了罪的問題,使到我們在上帝面前站立得住。弟兄姊妹,我們應該感到受寵若驚才是。
請你問下自己,你怎樣對待耶穌呢?耶穌是我們生命的主,亦都是我們的知心友。求上帝燃燒我們冷漠的心靈,叫我們時時都被基督的愛激勵。
保羅以前曾以外表來看基督(第16節),認定祂是以色列人的公敵,要剷除那些跟隨耶穌的人。「如今卻不再這樣認祂」,因為保羅認識祂是復活的主,祂真是上帝派來的救主。因為對耶穌有了正確的認識,保羅對人的看法也改變了。他不再用世俗的觀點看人。你是一個怎樣的基督徒,視乎你對人的看法怎樣。為甚麼我們對人的看法會改變呢?原因是我們對上帝的愛有了經驗,上帝的愛改變了我們人生的方向和生活的目標,當然我們對人的看法也會改變。
第17節「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人只有在基督耶穌裡面,才能夠成為新造的人。「新造的人」是甚麼意思呢?意思是上帝給我們一個全新的創造,由裡到外都充滿了耶穌的美善,耶穌的心意向我們開啟。我們成為基督徒以後,有一件非常需要學習去做的事,就是去察驗、領受上帝的心意。
第18-19節,保羅鄭重的向我們宣告:那勸人與上帝和好的職份已經賜給我們了。弟兄姊妹,「為耶穌多得一人」!我非常鼓勵你將這事作為你人生的焦點,因為再沒有一件事比這使命對永恆更有貢獻。天上的父要使用我們,祂最關心的就是世上還有許多祂的兒女未得拯救,我們一齊來將他們帶回天父的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