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世上人口已達八十億,上帝那有時間聽我這小人物的禱告!」最近有朋友介紹我瀏覽一個網站,當中提到超級電腦《神威‧太湖之光》,使我大開眼界。此部超級電腦內置超過一千萬顆核心處理器,運算速度每秒可達12.54億億次!專家形容,《神威》運算一分鐘,相當於全球八十億人,同時用電腦不間斷運算三十多年,那麼,上帝的接收能力和回應能力難道不是遠遠超過人手所造的電腦嗎?
弟兄姊妹,關懷是從代禱開始的,今天,每一個願意關懷別人的弟兄姊妹,上帝一早已經揀選你成為堵塞破口的人,因為只有你自己最熟悉你身邊之人的難處和需要。雅5:16節說,上帝要我們互相代求;弗6:18節,「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警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
主耶穌說:「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禱告是帶動教會復興的原動力。上帝的兒女都應該將為教會-上帝的家-禱告看為自己的責任。禱告才能得勝,連主耶穌也要在客西馬尼園迫切禱告。在這末世,撒但盡其所能的俘虜人,我們必須跪下禱告,才能站立面對這世代的挑戰。
今天上帝尋找一些體貼祂心意的人成為代禱者(結 22:30節),在破口中堵塞,但祂可找到嗎?你是否聽到上帝在呼喚你:「堵塞破口的人,你在那裡?」你願否回應說:「主啊,我在這裡」呢?此呼召已經向我們每個人發出了。
最近香港發生了一宗驚天命案,一位名媛被人謀殺並且肢解,根據現時有關的資訊,這案件應該與金錢糾紛有關,導致懷疑有人謀財害命。今天的社會,「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做人的座右銘,金錢至上、忘恩負義的觀念充斥著當今社會。然而,我們的信仰就是要向這種觀念說「不」,要向這社會見證應該如何懂得向上帝感恩,並且與人真誠分享所有。
舊約裏有一種獻祭叫平安祭,乃是透過人獻供物于上帝,向上帝表達感謝、還願或者酬恩。獻祭者把獻祭物「獻在耶和華面前」,承認上帝在獻祭者當中的主權及作為,獻祭者要按手在祭牲頭上親自宰殺,以實際行動表示感謝。(利三1-17)
今天我們的社會,需要更多信徒實踐平安祭的精神。上帝藉著平安祭的條例鼓勵我們凡事謝恩,並把我們所得的恩典回報給上帝,並與別人分享。今天實踐平安祭的方式,可以是我們向上帝作感恩奉獻,無論是以金錢或其他方式,或者在適當的時機分享感恩見證,甚至放開家庭邀請肢體或有需要的人回家晚膳並分享感恩。平安祭的意義,不但回應上帝給我們的恩惠,也在這冷漠的世代,讓人看見上帝。當人醒覺人生的主權在上帝手裏,那麼那些「金錢至上」的生存規則,必然在上帝的公義和憐憫之下土崩瓦解。
有位弟兄和我分享,他很想向一位同事傳福音,當時我就在心裏讚美上帝。我鼓勵弟兄先為該同事禱告2至3個月以上,即數十次禱告,並邀約同事一起共膳或享用下午茶,多聆聽對方的日常生活,成為他的好友,然後與他分享自己信主得救的見證。
愛主的人心裏必然有福音的火!有一首歌名叫《點燈的老人The Old Lamplighter》,描述在那還用煤油燈的時代,每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到街上來,將一盞一盞的路燈點燃。原本黑暗的街道上,在他經過之後,留下長長的一列明燈。弟兄姊妹,這豈不是我們基督徒在這世代當有的寫照嗎?
網上留意到一則見證:澳洲有一位姊妹(Higgins),在18歲的時候意外失去雙臂雙腳。在她極絕望的時候,有人和她分享福音,她信了主就得著平安和喜樂。於是她想到別人也需要福音,但自己卻無能為力。有一天,上帝感動她想出一個方法:藉著一些裝備,用肩頭寫信。自此她發出無數的「福音信」,竟有超過1500人回信,表示願意信主!
弟兄姊妹,當你蒙恩得救的時候,天父已經賜你一顆愛人靈魂的心。人生是短暫的,幾十年後大家都會走完人生的路程,但「那使多人歸義的,必發光如星,直到永永遠遠」(但12:3節下)。主耶穌說:「趁著白日,我們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作工了。」(約9:4節)
曾經從傳播媒體聽到一位風水命理師說話,她聲稱什麼宗教都可以「膜拜」,無論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禪宗……,若然這些宗教能夠令人心安理得,就可以拜祭它們的神明。不怪得普羅大眾認為基督教是眾多宗教種類當中其中的選擇,並不是唯一。這現象也反映了大多數香港群眾的心理,若然某一宗教的神明使到自己得益,就應該拜祭哪個,並不需要理會哪個才是「真神」。
這種宗教混雜的現象,在以色列的歷史裏也曾經發生過。當時以色列北國已經被亞述滅亡,亞述王撒縵把大部分以色列人擄到其他地方去,又把其他佔領過的國家人民僭移到撒瑪利亞的城鎮居住。這些外邦人攜同各地的風俗,在撒瑪利亞的城鎮開始敬拜各自的偶像,於是耶和華使獅子進入他們中間咬死了一些人。亞述王得知消息後,猜想因為移居者不知道當地神明的規矩,以致遭到懲罰,於是差派一個被擄的以色列祭司去到伯特利,教導那裏的居民認識耶和華的規矩。然而,這些居民縱使獻祭給予耶和華,卻另一方面繼續敬拜自己的神明,務求兩邊討好。結果,撒瑪利亞成為一個宗教混濁的地方。(王下十七24-34)
今天我們的社會提倡多元文化,在這樣的影響和薰陶之下,我們對敬拜偶像的危機感漸漸減低。電視媒體把邪靈有關的活動包裝成探靈旅行;商家、主題公園、商場把萬聖節變成普天同慶的重點消費季節;旅遊達人網紅KOL把日本神道教神社禦守推介為到日本旅遊的手信。當我們決定參與一個新興活動時,或者我們需要了解這些行動背後的理念,有沒有與聖經教導違背呢?
「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這段看似戲劇裏的獨白,原來是出自哥林多前書12章21至23節。話說去年11月尾,我的小腿上五寸下五寸撞傷了,有一個1.5厘米的傷口。初時我不以為意,過了兩星期後,它形成一個類似火山口的創傷,並且有發炎的現象。我就請教有醫護經驗的弟兄姊妹,聽從他們的意見,用碘消毒傷口,每晚小心料理。直到今年1月中,小腿患處才完全復原。感謝主使我體會到,要使一個軟弱的肢體痊癒,所用的功夫不少,卻是十分重要。
是的,耶穌基督所要的,乃是整個教會成為祂的身體。上帝不是揀選幾個熱心事奉的人來為祂作工,祂要整個基督的身體來成就祂的目的與計劃。不過,教會裏面各人都不一樣,要成為一個身體的確是不容易,唯有每一個肢體都順服我們的頭耶穌基督,互相體恤、接納。
上帝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免得身體不協調,總要肢體彼此照顧。假如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假如一個肢體得光榮,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 (參林前12:24-26)。相信最關鍵的就是愛,而愛只存在於溫柔和謙卑中。我們存謙卑的心,才能實踐聖經的教導:「總要肢體彼此相顧」。
其實在我們的信仰生命裏有一些誤區,其中一個就是以為上帝需要我們回報祂所賜下的恩典,其實不然。在以色列的歷史上,有不少人物犯過類似的錯誤,其中一位就是阿蘭王哈達二世。當時亞蘭王哈達戰敗回國,先知以利沙按照耶和華的引導來到阿蘭的大馬士革。當時亞蘭王病臥在床,他曾見證自己的元帥乃縵被以利沙醫治,又知道之前企圖捉拿以利沙的行動完全失敗,明白到這些都是耶和華的作為。因此,他派遣親信哈薛將軍,攜帶厚禮作回報,求問以利沙,期望耶和華醫治他。結果,以利沙宣告亞蘭王哈達的病必定會痊癒,但他卻必定會死,因為他的親信哈薛將會篡奪他的王位。(王下八7-15)
雅蘭王哈達從不同途徑認識了上帝的大能,為何他獻上厚禮,轉向祈求耶和華的時候,上帝沒有幫助他?這是因為哈達王沒有清楚自己與上帝的關係,他把上帝當作一般神明看待,妄想用禮物換取祂給予好處,卻沒有如乃縵那樣尊崇上帝為至高獨一的主。今天我們侍奉主的態度會否如哈達王一樣呢?我們是否用事奉來「報答」上帝的恩典?上帝無條件的愛可以有條件地「被報答」嗎?人有機會事奉上帝其實全是祂的恩典,就算我們不參與事奉也不會阻礙上帝國度的擴展。我們參與事奉其實是要使我們經歷與上帝同工的喜樂,堅固我們的信心。事奉乃是對上帝的愛作出恰如其分的「回應」。我們每人深受上帝所愛,每人也應當「回應」上帝。
有些人遵行上帝的旨意,只想得到祝福和賞賜;有些人怕受審判;有些人想趨吉避凶;有些人想得到尊榮。請問,討上帝喜悅,就一定是要得到些好處嗎?可否單純地出自愛主的心呢?難道不能只是為了回應祂的愛嗎?主耶穌說:「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上帝」(太5:8節)。
人總把燈塔安置在暗礁附近,為的是使船隻可以避過災難。上帝把我們安放在最合適的地方,必有祂特定的美意,我們只管在自己的崗位上忠主所託,倚靠聖靈的扶持,盡心竭力事奉主。王明道、鮑會園、滕近輝、葛培理、史托德等牧師傳道,他們被上帝重用,不單是因為他們本身的才幹,而是因為順服上帝的帶領。我們當知每一個上帝的兒女都可以同樣討主喜悅!
林後5:9節下,「我們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悅。」有人問:「既然上帝的愛是沒有條件的,我們做任何事都不會增加或減少祂對我們的愛,我們為何還需討主喜悅呢?」不錯,上帝的愛是意志的愛,是堅定不移的,但我們願意愛祂、順服祂,才能使祂歡喜快樂。正如主耶穌遵行上帝的旨意到世間來,上帝就當眾宣告:「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太3:17節)。祝願我們每一個弟兄姊妹都以清潔單純的心立志,要得主的喜悅!
每年中國人的農曆新年是大家歡慶相聚,互相祝賀的時候。對於基督徒來說,是再一次數算主恩的日子。新的一年代表新的開始,同時也是回顧過去一年如何經歷上帝的恩典、保守、供應,以致一無所缺,得享平安。儘管過去一年或者遇上或多或少的困難和不幸,但靠著上帝一路的帶領,問題總會一步一步的過去,並且發現有主的同在和扶持,更加看見主的信實。
詩篇103篇2節:「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他的一切恩惠!」詩人大衛要求自己的「心」去稱頌耶和華。大衛深深體會到他個人和整個民族都經歷過上帝莫大的恩典,大衛要求他自己的「心」,乃是個人所有的意識、思想和感情,要全心全意地稱頌耶和華,甚至提醒他自己的「心」不要忘記上帝一切的恩惠。
「忘記」上帝的恩惠,是人在罪性中反叛上帝的表現,例如以色列人經歷過上帝帶領出埃及過紅海的恩典,但在曠野走了三天,就因為沒有水喝向上帝發怨言。人在順境豐裕的時候也會容易忘記上帝,因為人在罪性中有驕傲和叛逆的傾向。大衛知道人有這樣的本性,所以提醒自己的「心」不可忘記上帝的恩典,乃要全心全意稱頌耶和華。
我們在這新的一年,記住「不可忘恩」,藉著數算主過去一路的恩典,作為一個不可或缺的屬靈操練。在讚美敬拜裏面,宣告我們自己是獨一真神耶和華上帝的子民,永永遠遠忠心於祂。
經文:「利未記11:6;申命記14:7;曾卓謙弟兄記箴言30:26;詩篇104:18」
我以生肖動物作為講道的主題和內容,是因為很多動物的故事對人類有很多提醒。 上一年是虎年,我用了生肖「虎」來帶出不同的屬靈教訓,透過聖經和不同成語去學習良好的待人處事方式,今年我也會以生肖「兔」來帶出聖經中有提及「兔」和相關的比喻,予我們好好學習。上次我用了「虎尾春冰」來形容上年的情況,這個成語是形容極端危險的處境。上一年疫情持續,世界各地經濟陷入衰退,各地有不同各式各樣的戰爭,更有不同國家的名人相繼去世。今年之下,我們需要「兔」氣揚眉,面對上年不如意的事情,我們要好好撐過去,新一年我們的身心靈都要煥然一新。
在利未記11章6節和申命記14章7節都有提到有關兔的經文。「兔子」 因為倒嚼不分蹄,就與你們不潔淨(利11:6)/但那些倒嚼或是分蹄之中不同吃的乃是駱駝、兔子、沙番—因為是倒嚼不分蹄,就與你們不潔淨(申14:7)。這是舊約的有關聖潔觀念,叫以色列人分辨潔淨或不潔淨的動物。世上有很多食物是很美味,而我們都未必選擇會吃,例如發菜、魚翅等等。當中的原因就是採集這些食材時,往往都是成本和收成不對稱的,或是以不人道的,使我們卻步。經上說::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林前10:23)。雖說我們有自由去選擇做任何事情,但是我們不應該放縱自己,相反我們應該每天去思想上帝的話語和誡命,例如我之前每個月都會讀詩篇。在讀詩篇的時候,我會一路研讀一路做撮要,研究當中的句法,會以不同語言版本作參考,當中獲益良多,這是我之前未曾嘗試過的。所以,我們在選擇食物上要檢點,在言語思想上也是。
詩篇和箴言都有經文提到一款兔子名叫沙番(詩104:18/箴30:24-26)。 沙番的學名為岩蹄兔,他們與一般兔子不同,腳趾呈蹄狀,在岩石中間生存。經文中提到沙番是軟弱之類,但會在磐石中造房。沙番非常聰明,它知道自己的弱小。我們也會知道自己的弱小嗎?有時我們想壯膽,會自大,但是我們做人更應該合乎中道,好似沙番在岩石上躲避獵物的追擊。我們的岩石就是上帝,要隱藏在上帝的大能之下,清楚明白自己的定位。我們遇到挫折,就是因為不清楚上帝給我們的定位。我們會想在世界中做大事,攀升上更高的位置,但更應該要清楚主給我們的地方,然後盡責完成當中的工作。
在文化上,兔子的心理質素也有我們可以借鏡的地方。第一,兔子是陰柔的代表,聖經的八福中有提到溫柔的人必承受地土;溫柔是聖靈果子的其中一種特質。與人相處時,我們要以溫柔相待來贏取人心,相反地,言語暴戾會得失很多人。第二是學習兔子的敏慧。成語:狡兔三窟,是形容兔子的藏身方法有很多。在和上帝的關係中,我們有把上帝作為我們的家和避難所嗎? 我們靠上帝可以有智慧,是勝過世上所有得金銀財寶,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
第三就是要有中庸之道,要動靜旨宜。羅馬書12章3節提到::「…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上帝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我們要動靜皆宜,不要把自己只側重於某一方面。第四就是有關驕傲的提醒,龜兔賽跑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很清楚當中的內容。很多人會看重人生的輸贏,是否在出生的起跑線。但是,要達至成功,我們需要堅持,也要鍥而不捨去完成工作。我們基督徒的成功是要在上帝給予我們的託付上做好,那就是真正的成功。
總結來說,今年也是一個充滿挑戰的一年,無論是疫情、國際形勢和經濟等等。我們希望疫情盡快過去;面對紛爭,我們希望各方是以雙贏的局面邁進。兔子其中的特徵對我們是有很好的提醒:兔子的長耳朵—我們要聆聽上帝的說話,不要執迷不悟;兔子的大門牙—我們是要吃乾糧,不能只看靈奶,要研讀些有關神學、基督教倫理的硬知識;兔子的紅眼絲—像啟示錄形容耶穌回來之時,祂的眼睛像火一樣,可以明辨真理。在這個彎曲悖謬的世界中,我們需要明辨真理,照亮黑暗。上帝是作主權的,祈求今年我們繼續在祂當中不斷進步,靠著祂來渡過今年,阿們!
經文:「約翰福音11:1-5節」
在這幾年中,不知道我們有否收到很多求助信息和惡耗? 有健全的家庭中,有成員在做完手術康復中突然離世;有正準備考DSE的考生,他的雙親自殺身亡。在這幾年疫情的日子,我們經常會收到很多衝擊。我們的信仰不像其他民間宗教確保我們信後順風順水,耶穌說過我們在世上有苦難(約16:33)。苦難之源是罪從一人入了世界,亞當吃了禁果後,他不肯見上帝,身體沒有死,但是靈魂已經死了。 耶穌和保羅都曾講過,末日是危險的日子,我們活在地上會面對很多苦難和黑暗,我們有否去選擇把苦難、憂愁告訴上帝呢?
今次講道經文中提到馬大吩咐人用去見耶穌,告訴拉撒路病了。僕人用了2日的日子找到耶穌,告訴拉撒路的情況。當時沒有高鐵,但馬大都要吩咐人去把這個不好的消息告訴耶穌,我們也有否把自身的困難告訴主?今天,我們的人心很矛盾,裡外不一致。我們期待別人關心我們,但當別人關心我們時,我們就選擇不去傾訴。但當身邊的人沒有關心我們時,我們就會說這個世界、人與人之間沒有愛。人其實自我很脆弱,認為受人關心就是弱者的表現。有時候,我們有困擾的時候,會在危難中躲藏自己,用盡方法不願意和別人接觸。其實這可以說是人想製造機會讓別人關心自己。上帝創造了我們,我們可以透過不同方法讓人關心,以行為、言語關心其他人。其實,向上帝求助從來不是弱者。
在出埃及記3章7節中,提到上帝知道以色列人在埃及的困苦日子。其實上帝是無所不知的,祂知道我們的困苦和難處,就算我們不說祂知道。有些基督徒的想法很奇怪,認為小小的事情都不需要告訴上帝,但上帝最想我們向祂求助,倚靠祂。我們信主後最大的福氣是可以向上帝祈禱,而且我們可以上教會。教會有牧者牧養我們,認識不同的弟兄姊妹、給我們實踐信仰的機會、學做人的道理、接納不喜歡的人等等,所以我們勇敢向上帝傾訴。之前我的女兒在美國患病,她在紐約不是認識很多人。然而,我在社交平台分享有關事情後,有幾十年前的同學說他認識有關的醫生可以幫忙;也有我不認識的人提供暫時住宿給我們,實在非常感恩。所以,我們有事情真的要跟上帝說,上帝會安排不同的人來幫助我們。
在經文11章18-19、31節中,提到猶太人來探望馬大和陪伴她。遇到困難時我們需要人陪伴和安慰。有一次我會翻開會友名冊,致電給一位教友關心他,恰巧他原來是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想別人關心他。在33-36節中,提到主耶穌看到人為拉撒路的心而哭,祂也哭了,祂也吩咐我們要與哀哭的人同哭。之前人氣組合MIRROR演唱會的一名伴舞員阿MO遇意外後,他的爸爸李盛林牧師發了多次代禱信出來。由於我和李牧師是同學,我總是較早收到代禱信。我看到初初有很多人、媒體關心他們,到現在越來越少人關心他。最近一次我禱文和詩歌回覆李牧師,他們感受到我對他們家庭的關心,十分欣慰。所以我們要善用科技關心身邊的人。
我們亦要跨越自己的性格和障礙去關心別人。在約11:40節提到:… 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我們要做關愛人的綿羊,不要因為自身的限制選擇不去關心人。無論生活忙碌、性格孤僻,都不要停止關心。我們要有為上帝服侍的使命感,讓我們去主動關心人。我們也可以看到有時候關心人和向上帝告訴難處後,期望和實際的反應和事情結果都是強差人意,會像馬大對耶穌沒有信心。其實上帝做事情有祂的計劃,祂容許每一件事情發生都有祂的目的和意思。在這次中,祂想藉神蹟去建立人,讓門徒們看到耶穌復活的大能和經歷主恩的滋味。天父容許我們有困難,但更想我們藉著倚靠祂和經歷祂。
總結來說,主所愛的人都會有病的時候,有病並不表示上帝不愛他,病苦是因為撒但想要得著你!作為信徒,我們應對自己說:苦難我不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耶穌的復活和昐望使我們堅固對主的信心,經上記著說:…那殺身體以後、不能再作甚麼的、不要怕他們。(路12:4)我們要不要害怕地上的苦難,因為上帝是看顧我們的,沒有甚麼能阻礙我們和基督的愛隔絕,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