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以弗所書4:11-16節
在古代已經出現了管家這種角色,並在家庭裏面擔任著重要任務。保羅在「加4:2」提到「在師傅和管家手下」,這是承傳了希臘及羅馬人的習慣。一般法例規定孩子到14歲才由管家手下交還父母,孩子大部分時間與管家一起生活,起居飲食都跟隨管家。漸演變至管理其他僕人,家庭大小事務以至主人的生活作息。希臘文新約聖經「管家」一詞共出現10次,這詞是由房屋與管理組成。例如,(路12:42)記述要成為忠心有見識的管家及按時分糧。並體測別人的需要和給予供應。還有,(彼前4:10)提到要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上帝將眾多的恩賜給予基督身體裏的成員,所以我們需要成為忠心的管家,有效地運用這些恩賜。
屬靈恩賜的項目
韋拿博士宣教數十年,他對屬靈恩賜的理解給予我們很多的啟發,他將屬靈恩賜總結成為27項。如預言、執事、教導、施惠、治理、憐憫、智慧言語、獨身、自願清貧等等。另外,顏德活主教也提倡了屬靈恩賜的研究一共20項。我們應用正確的態度和方法去理解屬靈恩賜,這樣可以避免了與教會需求性上的衝突和誤會。
屬靈恩賜的分類
主要分為事工性質的恩賜和彰顯性質的恩賜。前者是教會在每一日事工運作上必需要擁有的恩賜。這五種恩賜相關的事工為使徒、先知、傳福音、牧師和教師,他們都是教會被建立起來的主幹。後者彰顯性質的恩賜,存在的目的是彰顯上帝的大能,如智慧言語、醫病、異能、辨別諸靈、說方言。
屬靈恩賜與個人的關係
屬靈恩賜擁有的基礎
我們如果能夠清楚認為自己是重生得救的基督徒,神就已經將屬靈恩賜放在我們中間。另外,確認屬靈恩賜是必要的,因為要打勝一場仗,不可能單靠個人的勇氣和努力,應該善用恩賜,才能事半功倍。如果我們能夠確認自己擁有屬靈恩賜,就可以祈求神給我們擁有一個樂意事奉主的心境,渴求身邊的人得益處和看見教會的增長。最後我們需要認真為自己恆切禱告,祈求和發掘出自己的屬靈恩賜。
進行的步驟
我們可以先了解屬靈恩賜的內容,再從屬靈書籍上為自己進行評估。了解自己的感覺和參考過去事奉的過程和效果。我們還可以詢問牧者肢體的建議,借此印証自己的屬靈恩賜。最後要清楚教會事奉的現況及需要,從而發揮相對的屬靈恩賜。
對屬靈恩賜的無知,極可能就是今天教會增長遲滯的主要原因,也是無數灰心、 缺乏安全感、 焦慮和犯罪感的來源,攔阻信徒活潑事奉上帝。求主鼓勵我們立志前行, 甘心承擔,勇闖高峰。
『有始不有終,能受百樣痛……愛是永恆當所愛是你!』是張學友〈愛是永恆〉中的歌詞;愛:確實要有始不有終,這份愛特別適用於對上帝!世上任何事物總是會變,唯上帝的信實總不變更,願我們對祂的愛──有始不有終!
「有始畢有終!」──對目標、持守使命而言,這是我們作為基督的門徒所要持守及一生奔跑的路。路途或有中轉站,卻是憑藉恩典為主再踏上之旅程。目標及所要持守的使命,必須清晰並不是為個人,而是為那「創始」、「成終」的上帝去奔跑!目標、使命,仍要堅定地持守──有始畢有終!
曾聽說:「牧師,你放棄閩南堂嘞?」我也曾反問自己:「是否放棄了閩南堂?放棄了弟兄姊妹?」然而現在我卻能坦然地分享:「我沒有放棄閩南堂與弟兄姊妹」,上帝給我的領受是勿忘初心,按著祂的帶領進入祂要我進入的下一階段,作為牧者──就是要按祂而行。祂讓我清晰求問,更讓我清晰看見,現在要清晰踏上!重要的是:唯有祂才是閩南堂的上帝、牧者;而閩南堂──仍是我的家,你們──仍是我的兄弟姊妹。──這份愛,永遠都存在 Amen!
人生總有悲歡離合,我在閩南堂將近十年,也經歷不少弟兄姊妹的離開,他們的離開總有原因,有的是蟬過別枝或是移居天國。
6-8/2我去了退修,在這裡與神相遇,祂透過我蒙召的經文再一次肯定我,我本是一個小信的人,常憂慮明天,神卻藉著馬太福音六章24-34提醒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一切所求的東西祂會賜給我。
在此,衷心感謝閩南堂的執董們對我的包容、愛護;弟兄姊妹對我的接納、寬容,尤其是一班長者對我的疼愛,仿如天父對我的大愛,我實在不配,願主大大賜福給閩南堂及弟兄姊妹,成為神所喜悅的教會,無論在人數及弟兄姊妹的靈命上都不斷倍增。
經文:詩篇65篇
當我們面向前路時,要有感恩的心,才可以有力向前。要有感恩的心,就要明白所經歷的恩典;要有感恩的心,就可以有力活出神恩。經文是詩篇第65篇,我們可以從這篇體會詩人對神的信靠,為神所賜的恩典而感謝。
一、神赦罪的恩典 (1-4節)
這首詩的開頭有個「靜默」的詞,而和合本的翻譯就用「等候」,這翻譯是恰當的,但「靜默」有更深層的意義,即「敬畏、懼怕」的意思。第1節的意思是神在錫安之中,人都肅靜等候讚美祂。接著詩人讚美神是「聽禱告的」,神是會聽赦罪的禱告。而那些蒙揀選的人得以親近神,並且可住在神的院中,這是何等的福氣。
神賜給我們赦罪的恩典。「罪孽勝了我」(3節),人活在血氣中,以致罪在我們身上特別顯得強大,使我們得罪神。「至於我們的過犯,祢都要赦免。」(3節),神卻不跟我們計較,完全饒恕我們一切過犯。經文4節,神收納人和聽罪人的禱告,完全赦免罪人。神使人親近祂和住在祂的院中,這是接納,這就是證據。正如耶穌講浪子的比喻,浪子的父親並不是因小兒子回來或乞求才肯接納,而是早早就等著他回轉。早已饒恕小兒子,而且沒有處罰他,仍然滿有恩典。蒙神這樣恩待,得赦免的人豈不應該到神面前,向祂歡呼歌頌!
二、神拯救的大能 (5-8節)
經文5節,「拯救」與「公義」有關聯,「倚靠」這詞有「盼望」的意思,「拯救」、「公義」和「盼望」這三方面也關聯起來。經文6-7節,詩人提到神的大能平靜了三方面的事物:安定諸山、海的響聲和波浪的響聲以及萬民的喧嘩。經文8節,這一節是個對比。地極的人因神蹟而懼怕,而日出日落人都呼喊。當神作出大能的拯救時,周圍的人都會感到震驚。今日我們所經歷的又如何呢?
三、神豐富的供應 (9-13節)
這幾節所描述的是一個五穀豐收的景象,神眷顧大地,降甘霖,大地肥沃,農作物生長茂盛。滿山翠綠,羊群遍佈出嶺,一切都是十分美好。經文11節更表明神的恩典並不中斷,從歲首到年終都看顧。這篇詩篇所表達的是一個十分美好的情境,但我們現實生活中所經驗的又如何呢?那這首詩是否純屬自我陶醉,自我催眠?不是!其實,這也是一首信心仰望的詩篇。我們的信仰,正是讓我們在困境中心存盼望的力量。
結論: 之前所提的浪子比喻,父親擁抱回轉的小兒子,但大兒子不願意接納,其實大兒子活在恩典中,但不知道恩典,更不活出恩典,他沒有像父親一樣給予弟弟恩典。恩典是要分享出去,這才是恩典。大兒子的心使父親擔憂,所以父親勸導他,盼望他明白接納。今天我們身在恩典,要知道是恩典,也要感恩,更要活出恩典!活出神恩,要知恩、感恩!
早前KCG(青年團契)中被笑話我仍是「光棍」一名(即仍是單身),連我自己也忍不住笑了出來,但講真,我都幾樂得自在!有伴在旁也好,仍是單身也好,相信更重要的都是要做有「情」人!如果過情人節只是「例行公事」,情若欠奉,那麼寧願不過也罷!對嗎?在此鼓勵那些與我同是單身的弟兄姊妹,我們都要過「情人節」,讓我們都作有「情」之人;至於已有伴侶的肢體,也請以「情」珍惜您的另一半。過情人節,盼不只專注於情「人」,更要「愛」那賜人有「愛」的上帝!我們都心知肚明,若不是上帝,人的愛就有限,因為──「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約翰壹書4:19)
情人節將至,願有「情」人繼續有情,對上帝──繼續有愛!
祝願弟兄姊妹新年蒙福,力上加力,主恩滿載!
有些人對我說,他們向天父許願,期盼在新一年蒙祂賜予新的動力,使生命更具感染力;無奈發現自己有諸多限制,先天條件又不足。
這也是你的疑慮嗎?天父卻指示我們當完全接納自己,因祂已賜新心新靈給我們(結36:26節) ,又使我們在基督裡成為新造的人(林後5:17節)。所以,更新的力量已蘊藏在我們裡面,需知道一條毫不起眼的毛蟲,經過一段艱辛的蛻變過程,終成為一隻人見人愛的蝴蝶。故此勉勵大家專注操練,顯出耶穌美善的生命。
今日是年初二,祝願大家新年蒙福!再過一個月我就要離開閩南堂,我在這裡事奉將近10年,當中有歡笑也有眼淚!抬頭望向遼闊的天空是那麼大,我都想放眼世界,縱然是捨不得,但我仍要上路。
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我們如何活得有價值及有意義?若然你是為主而活或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你的人生就不會枉過!
禱告的生活,正是表達出我們與上帝關係的真實反映。當我們熱切地呼求,並不一定是大聲疾呼,而是具誠懇的態度去求,這樣的禱告,是充滿了迫切性、充滿著從深處的渴望的禱求,是出自真誠且滿具動力的禱告,甚至是滿有感染力的禱求。祈禱:是期盼、是祈求,而不單是祈福!我們是要向上帝訴說,傾訴,甚至是對話。若是馬馬虎虎地說,求求其其地講;禱告就算再長、用詞再華麗,這樣的祈,或可說──不祈也罷!甚或是對上帝的一種「輕蔑」!求、祈卻不「求其」!我們才經歷禱告中的關係,才經歷禱告中的轉化,我們才經歷禱告充滿上帝的大能,我們才更明白禱告是「必須」的求、「必須」的祈!
上個禮拜五早上與朱姑娘及幾位年長的姊妹,到瑪麗醫院探望一位患重病的姊妹。由小巴轉巴士,一個多小時才到達。在病房內,各人滿有用不盡的關愛,慰問患病的姊妹,讀經、唱詩及禱告,絮絮不休,多方關懷,祝福與勉勵;我身處其中,看見彷彿主耶穌也在旁。
下午繼續探訪港島區另一對夫婦,丈夫因病在家,多時沒有參與聚會。某些探訪員雖與他們不大熟悉,卻無礙向他們獻出真摯的慰問;相信他們都感受到主耶穌的臨在。
整天探訪以後,深深地體會這班探訪和受訪的弟兄姊妹都是上帝的寶貝、祂手裡的工作(弗2:10)。
經文:創世記45:1-8節
現今家庭衝突是很普遍,基督徒家庭也不例外。創世記題到一個破裂的家庭,兄弟之間充滿嫉妒和仇恨,最後卻能大團圓結局。
一、運用智慧
雅各有兩個妻子和兩個妾侍,她們一共為雅各生了十二個兒子。雅各一生只愛拉結,約瑟和便雅憫是拉結所生,在雅各眼中只有這兩個兒子。創37章,約瑟十七歲的時候與哥哥們一齊牧羊,他見到他們的壞行為,就報給父親聽。雅各偏愛約瑟,為他造了件彩色的外衣。哥哥們就妒忌他,排斥他,與他說話也不客氣。約瑟告訴哥哥們,他造了一個夢,夢見他們在田裡捆禾稼,他的捆站著,哥哥們的捆來圍著他的捆下拜。他們聽見就越發憎恨他。
然而約瑟很愛哥哥們。他們去了示劍放羊,爸爸打發約瑟去探望他們,約瑟從希伯崙起程去示劍,但迷了路,也找不到哥哥們。他其實可以回頭,但有人告訴他,哥哥們去了多坍,他就趕快追著去。從希伯崙到多坍,超過100公里的路程(年青人行路每小時約5公里) ,可見約瑟真的關心他們。
哥哥們遠遠望見約瑟,不但沒有因他的關懷而歡喜,反而因他穿著的那件彩色外衣,一團妒忌的火在他們心頭焚燒,他們商量想殺他。約瑟來到,他們就剝了他的外衣,把他丟在一個坑裡。不久有一班去埃及的商人經過,哥哥們接受四哥猶大的意見,不殺約瑟而將他賣給商人。
十個哥哥因妒成恨,甚至要殺約瑟,絕對肯定是錯的;但細心想,在他們所犯的罪行裡面,其他人有沒有責任呢?有,約瑟當年只有十七歲,思想單純,待人處事不夠成熟;雅各的責任更大,他偏愛約瑟做到出面,不理會其他人的感受。羅12:17節「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意思是,不要「任我行」,要留心群眾的感受和看法。總括來說,雅各和約瑟的做法有甚麼問題呢?就是「唔識做」。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關係是要建立的,怨恨是會累積的;今日我們待人處事的作風和習慣,到底是建立關係還是累積怨恨呢?
時至今日,「嫉妒」仍然是令到家人或群體不和的主要原因。有許多人,包括基督徒,見自己有財富,有恩賜,有兒女,有事奉的崗位,好過別人就驕傲,但一見別人好過自己就妒忌。我們待人處事要有智慧,一方面提防被人傷害,但另一方面又不要受他們牽制而甚麼都不敢做。
無論在家庭,在公司,在教會,我們需要檢視一下自己待人夠不夠智慧,有沒有主動去建立可以交心的友誼;處事方面是不是有足夠的彈性,照顧到各方面的需要,實踐「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
二.選擇饒恕
約瑟被帶到埃及做奴隸,後來被誣告而被拉去坐監。在監裡他為一個酒政 (服侍法老飲酒的內官) 解夢,說:「三天之內,法老必提你出監。」後來酒政果然官復原職。創41章,過了兩年,法老造了兩個夢,酒政就想起約瑟。他得到上帝的指示,向法老解釋他的夢,就是將有七年的豐收,但是隨後有七年的大旱災。約瑟建議法老積蓄五穀來應付將來的災難,法老就派他做宰相,治理全個埃及。
迦南地也有旱災。約瑟開倉賣糧,創42章,約瑟的十個哥哥也來到埃及。約瑟和哥哥們相遇,約瑟認得他們,他們卻不認得他。約瑟身為埃及的宰相,而他們只是寄居在迦南地的外族人,約瑟完全可以任意待他們。但他選擇饒恕,放棄報復。
當年約瑟向爸爸打小報告,其實是想哥哥們改好,不想他們繼續壞下去。饒恕是最美麗的選擇,只要將仇恨拋開,內心的愛就釋放出來。現在約瑟仍然關心哥哥們,想知道他們有沒有改變,就用計試驗他們。約瑟說他們是來做奸細的,他們為了表示清白,就説出自己的家庭背景。約瑟扣留二哥西緬,要他們回家將十二弟帶來,證明他們沒有說謊。
後來他們將便雅憫帶來見約瑟,贖回西緬。約瑟吩咐管家把一隻銀杯藏在便雅憫的袋子裏,當他們起程回迦南地時,管家說他們偷了銀杯,然後在便雅憫的袋裏搜出來。管家要便雅憫留下做奴隸,哥哥們不肯,他們一齊去見約瑟。四哥猶大情願代替便雅憫,求約瑟放他回家。現在約瑟看見了他們的改變。仇恨產生偏見,惟有拋開仇恨,心境變得平和,才會看見對方的好處。
不但如此,約瑟還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就是解開心結。在荒年未到以前,他結婚生子,他給兒子起名瑪拿西,意思是「忘記」;他說上帝使他忘記一切的困苦和他父的全家。這個名字有感謝上帝的意思,但是同時亦帶有對父家的怨氣。
當約瑟用計為難哥哥們的時候,創42:21節,他們就彼此說:「我們在兄弟身上實在有罪,他哀求我們的時候,我們見他心裡的愁苦,卻不肯聽,所以這場苦難臨到我們身上。」約瑟十七歲被賣,現在已經卅九歲;在這廿二年裡面,罪疚感和受報應的恐懼一直藏在哥哥們的心裡。約瑟選擇饒恕,他才機會聽到哥哥們講這番心底話。約瑟轉身退去,哭了一場,將壓抑在內心多年的情緒抒發了出來。
約瑟還有第二個心結:為甚麼父親從來沒有派人來找他呢?原來當他被賣之後,哥哥們宰了一隻羊,將他那件彩衣染了血,打發人送到父親那裡,說是他們撿的。現在當約瑟假裝要將便雅憫留下做奴隸,四哥猶大就對約瑟說,爸爸本來就不肯讓便雅憫跟他們來,爸爸說:「我已經有一個兒子離開了我,直到今日我也沒有見他,我知道他一定是被野獸吃了。」聽到爸爸這句話,約瑟一切都明白了,心結都解開了。
創45章,約瑟大哭起來,與哥哥們相認。第3節,「他弟兄不能回答,因為在他面前都驚惶。」反是約瑟安慰他們。第7-8節,「上帝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給你們存留餘種在世上,又要大施拯救,保全你們的生命。這樣看來,差我到這裏來的不是你們,乃是上帝。」當心結解開,約瑟對上帝就有深一層的認識,他明白到只要上帝許可,蓄意的傷害亦可變為幫助。弟兄姊妹,你是否覺得很難寬恕那些傷害你的人?是很不容易,上帝知道,祂要醫治你的傷痛。不過你必須將仇恨拋開,才能夠解開心結,然後去成就上帝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