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牧者的話

古學賢牧師-「夢中的足印」(2021年07月04日)

有一個人夢見自己和主耶穌在沙灘上走,他看見沙灘上留下兩行足印 ── 主耶穌一直與他同走人生之旅。但他發現,在他人生最艱難、最痛苦的時刻,沙上只留下一雙足跡。他不禁問主耶穌:「主阿,為甚麼在我最艱難痛苦的歲月裡,你竟離我而去?」主耶穌回答說:「親愛的孩子,你看見的那一行足印是我的。因為在你最痛苦軟弱的時候,是我揹起你走。」

我們與未信主的人生活在同一個世界裏,他們遇到的困擾、難處,我們也會遇上。主耶穌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約16:33節);天父為何容許我們遇見苦難呢?弟兄姊妹,你記得上一次嗎?在困苦中,你更靠近上帝,更倚靠祂,更發現祂是信實可靠的。一切臨到我們的事,不管大小事情,原來都是要陶造我們,使我們靈命更成熟。所以人生中的擔子是操練我們的工具,也催逼我們來到上帝面前尋求祂的幫助。感謝讚美上帝!祂不會離開信靠祂的人,祂願伴我們同行,「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就是拯救我們的上帝,是應當稱頌的!」(詩68:19節)。

彭偉業傳道-「事奉是恩典」(2021年06月27日)

在6月13日的主日下午,我們舉辦了事奉人員退修會,當日看到一班忠心的事奉人員參與,我心裏感到十分感恩。回想過去兩年,香港發生了不少大事,影響了整個香港教會的生態:因為某些原因,有信主多年的信徒離開了自己所屬的教會,甚至停止了聚會,也有不少主內兄姊將會離開香港,去到另外一個地方重新發展。然而,那日看到我們教會還有一班忠心的事奉人員,依然堅持事奉,在屬靈上繼續追求,這確是上帝的恩典。

最近和神學院的老師和同學聚會,為將要離開香港的老師和同學送別,心情總是依依不捨,懷緬當年共同事奉的日子。有些同學儘管未曾有明確的前路,也都毅然離去,仰望上帝的帶領,也不知還有沒有事奉的機會,使我更加感到能夠事奉主也未必是必然的,我們要珍惜可以事奉的日子。保羅在林後四1說:「我們既然蒙憐憫,受了這個職份」。保羅的意思是因為上帝憐憫他,竟然給他此事奉的機會。事奉不是為了一位牧師或者一間教會去工作,而是經歷更多上帝恩典的機會,在事奉中經歷祂,認識祂,叫我們的生命得以成長。

古學賢牧師-「就算見艱難……」(2021年06月20日)

「魔鬼知道自己的時候不多,就氣忿忿地下到你們那裏去了」(啓12:12節下)。常留意世界新聞,你才會知道黑暗的力量愈來愈猖獗,「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約壹5:19節)。人心剛硬,不容易接受福音。主耶穌曾說:「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約9:4節)。祂吩咐我們抓緊機會作主的工,因為人生黑暗的狀況太多了:一場重病、一次錯失、一個交通意外、一場新冠肺炎疫症……都足以令我們進入黑夜,甚至死亡。

世界上有何工作,比將人從地獄邊緣救出來更有價值呢?趁我們自己及未信的親人、鄰居、朋友和同事還有機會的時候,我們要向他們傳福音,使他們因主耶穌的救恩進入永生。另外,作主工的先決條件,是我們自己要更深認識主,生命不斷更新改變,切勿停留在某一個階段,因為前面有更艱難的日子,有更崎嶇的路。

彭偉業傳道-「寬恕仇敵」(2021年06月13日)

基督教是愛心的群體,「以愛心去服侍人」是不少基督教會的信仰宣言其中一部分。然而,當我們人生閱歷多了,有不少信主多年的基督徒甚至我們自己都感覺到:寬恕仇敵是最難的愛心要求。哥林多前書二章12至14節:「我們所領受的,並不是世上的靈,乃是從上帝來的靈,叫我們能知道上帝開恩賜給我們的事。並且我們講說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語,乃是用聖靈所指教的言語,將屬靈的話解釋屬靈的事。然而,屬血氣的人不領會上帝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

要做到「寬恕仇敵」並非憑著人的血氣,而必定是藉著來自聖靈的感動,使我們剛硬的心軟化,聖靈將我們的心思意念改變,變得更像基督的心,這樣才能做到「寬恕仇敵」。那麼,如果我們不能夠「寬恕仇敵」,是否就代表我們心裏沒有聖靈呢?當然不是,只是我們作基督徒的一生中,內心裏常面對肉體的意念和聖靈的意念對峙,聖靈督責警醒我們的心思,使我們效法基督,邁向成聖的天路。成聖是基督徒在地上一生追求的旅程,不能一蹴而就,但若我們堅持追求真理的心,終會領受聖靈的作工,去除心裏的怨恨和仇敵。

古學賢牧師-「要人心轉向上帝」(2021年06月06日)

昔日上帝差派施洗約翰作主耶穌的先鋒,傳悔改的道,預備人心接受福音;今天我們又怎樣預備人的心呢?我們不可以動輒指責人有罪,我們需要大量作福音預工,首先我們要多與未信主的人接觸,付出時間和耐心;自己要有正直的品格,生活中帶著真誠和謙虛的態度與人相處。我們常向別人伸出友誼之手,是因為我們尊重人和看重人生命的價值。但有一件事不可忘記,我們要迫切禱告,因為沒有聖靈動工,就沒有人聽得下「認罪悔改歸主」的福音。

我們需要常在上帝面前省察和悔改,預備自己為主所用。太13:44 – 46節,「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裏,人遇見了就把它藏起來,歡歡喜喜地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天國這麼寶貴,天國的福音值得我們一生去傳揚。求聖靈感動我們以上帝憐憫之心去接觸未信者,叫人的心歸向上帝。

彭偉業傳道-「被遺忘了的信」(2021年05月30日)

我們有否試過面對無法解決的問題?馬太福音九章27至30節:耶穌從那裏往前走,有兩個瞎子跟著他,喊叫說:「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們吧!」耶穌進了房子,瞎子就來到他跟前。耶穌說:「你們信我能做這事嗎?」他們說:「主啊,我們信。」耶穌就摸他們的眼睛,說:「照著你們的信給你們成全了吧。」他們的眼睛就開了。

在我們有限的認知世界裏面,我們已經習慣了看有些事物是不能改變,如惡劣的環境、破碎的人際關係、陷入僵局的經濟,甚至普遍香港教會所面對的內部矛盾。面對這些困局,大部分人都已經習以為常,並且不會期望將會有什麼改變。為何我們感到絕望,是因為我們一直以自己的角度去看上帝的國度,認定困局就是困局,沒有改善的可能。

瞎子沒有用他們的角度去看耶穌,沒有把他們天生的缺憾視為絕路,他們對主的信改變了他們命運。我們有沒有像瞎子那樣的信,就決定了我們能否打破一直以來看不見出路的困局。

古學賢牧師-「你我都有份」(2021年05月23日)

現今的世界動盪不安,人與人之間關係疏離,人心充滿爭競、苦毒與仇恨。感謝上帝,因著耶穌的血,人與上帝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得以解除。我們由上帝而生,成了祂的家人。我們很期望每一位回到教會的人,都知道自己有一個安穩的家 — 這是上帝的家,是祂揀選了我們。弗2:19節,「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上帝家裏的人了。」我們被上帝接納為祂家裏的人,千萬不要像路過的人,存著消費者的心態,來看一看、笑一笑、保持距離,有好東西就取,沒好東西就「閃」!不,我們是家人,應該同心經營,盡家人的責任;這樣,你會感受到「我有份」的喜樂和滿足。

我們當知道,弟兄姊妹的親密關係不是取決於外在的條件,而是在主裏生命的一致性,我們源自同一位永恆的天父。我們當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4:3節),這是一項上帝所賜神聖的任務。最要緊的是,我們在上帝家裡享受了豐盛的慈愛,這愛要在你我身上流露出來,叫人羨慕上帝的家。

彭偉業傳道-「事奉的心」(2021年05月16日)

在教會內經常有不同的弟兄姊妹事奉,負責各樣的事工。教會的日常運作,以及各部門事工計劃,都需要弟兄姊妹願意奉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為上帝作工。但久而久之,當弟兄姊妹互相配搭事奉後,可能因為大家的原則見解不同,引起爭執,結果導致互相內心存在芥蒂,這卻違反了事奉的原意。

羅馬書12章1節:「所以,弟兄們,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事奉的唯一動機,是「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事奉不是商業社會的僱傭關係,沒有上司下屬,沒有尊卑。事奉是獻祭,講求犧牲精神,放下自己的堅持及原則,只求上帝的喜悅。事奉不求表現,不求別人讚賞,只求盡忠,在能力範圍內為上帝獻上最好。事奉也帶給弟兄姊妹成長經歷,尤其是在團隊中有不同意見時,更加是學習和突破自己盲點的機會,這是上帝給事奉者的恩典,藉此成就謙卑的僕人。

古學賢牧師-「敬老獻愛心」(2021年05月09日)

年長的人活得快樂與否,顯示家庭是否有真幸福。尊重長者亦是一個民族道德水準的量尺。1989年國內將重陽定為老人節,提倡社會建立敬老愛老的風氣。然而,有些人平時很少向長者獻愛心,到老人節才進行大量的愛心活動。幾年前,一間老人院的長者被七批敬老者前來服侍,一天之內替他們洗腳七次,甚為騷擾,也成為笑柄。其實真正敬老就得體察他們的內心世界,明白長者需要怎樣的尊重和關懷。

利19:32節,「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上帝。我是耶和華。」可見敬畏上帝與尊敬長者有著極大關連,敬畏上帝的人必要敬愛年長的人。求聖靈提醒我們,恆常顯揚敬老的美德,使我們身邊的長者領受到上帝所賜予的尊榮。

在家中我們更要孝敬父母。箴23:25節,「你要使父母歡喜,使生你的快樂。」弗6:2-3節,「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你願否培育一顆敬老的心,持續關顧兩三位家中或教會的長者,活出敬畏上帝的人生?

彭偉業傳道-「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2021年05月02日)

提摩太後書二章2節:「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教會的興衰,涉及如何將正統的基督教信仰傳承到下一代,並且一代一代的傳下去。當年保羅將主的教導完全交託了提摩太,當提摩太教導了一班忠心的跟隨者後,保羅提醒提摩太,要把傳承的責任交託給那些能夠教導別人的跟隨者。那麼,初期教會就是這樣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並且不斷成長。

教會將要推行的「友師計劃」,也代表了我們成為了受委託去教導別人的人。我們領受主話語的教導和亮光,在人生歷程當中經歷過印證,主的話語是我們一生的祝福和引導,我們應當將寶貴的生命經驗,與下一代分享。需要讓新一代明白信仰不是空談,而是實實在在的見證和人生的指引,並且需要自己親身去經歷和體驗。讓新一代在人生路上,有上一代的過來人結伴並肩,在追尋信仰的路上並不孤單,以生命影響生命。各位經歷過信仰如何真實的弟兄姊妹,請不要吝嗇我們的生命見證,讓新一代從我們身上看見到上帝的作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