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淑儀姑娘-「易、義的生命」(2020年02月02日)
適逢今天是二零二零年二月二日, 令我聯想起一些「二」字同音的字「易」; 「易」的意思是「輕鬆自在地;流暢地」, 若容易及輕易的生命, 誰人不想? 往往我們的生命所經歷的並「不容易」, 但在艱難過後回想所經驗過的, 是我們內心的體驗及提醒, 尤其在「不容易」的時間裡, 沒有出路可去時,便想到人的盡頭便是上帝的開始, 所以再次互相提醒, 在我們在「不容易」的時刻中不要氣餒, 坦然無懼向上帝求出路 ,上帝必看顧我們並指引我們的路。
另一個「二」字同音的字「義」;「義」的意思是「合宜的事情,正義的」, 相信每個人也想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活,怎樣是「有意義」的生活? 基督教的人生意義是獲得耶穌的救贖並得永生之福樂, 在世上能為上帝多作見證榮耀上主的名。
「易」和「義」的生命學習, 是我們一生的追求, 因着今天的二月二日的日子, 再次一起反思, 共勉!
「活道與啟示 」 黃庭得牧師講,吳家通弟兄記( 2020年01月19日)
我們要稱耶穌基督是「活道」,因為上帝把衪一貫的心意,藉著愛子向世人表達出來。我手上握著一支葡萄適,你可以清晰看見外層的包裝是橙色,但你不知內在裝著的液體是什麼,啟示也是一樣,要打開才知道是什麼來的,約翰則成功得到了一個機會,得到從活道來的一份啟示,最終啟示錄就這樣編寫出來。另一方面,若活道第二次的來臨,我們必須把握機會好好研讀啟示錄和全本聖經,才能明白上帝一貫的心意,和知道快要發生的事,成為有福的人、有信心的人、有盼望的人,去應對末世的來臨。
啟示錄第十三章談及「敵基督」﹑「假先知」和「撒旦」,俗稱為「假三位」。假三位以666作欺騙並以旦支派作為媒介引誘世人犯罪。如何不墮入偽鈔的圈套?就是要懂得真鈔的特徵!啟示錄記載了活道中啟示三位一體的真理,由啟一:4-6節中約翰實在地描述了三位一體作為啟示錄的開場白,除約翰之外還有保羅也是經常以記述三位一體在其書信當中的代表人物。其後在啟一:7-9節更描述主的特徵是今在、昔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以及約翰與主一同經歷患難被困於海島上作見證,他的心靈與目標一致就是作見證。當感到生活是沒有希望﹑沒有意義,請記著為主作見證,必然是你生命中最有意義的事情,同時提防撒旦以666 假三位來分散門徒目標。
活道(亦稱教會的主)啟示了七教會,這是有關教會的未來並記載在啟示錄二至三章中。在啟一10-16節中記述約翰被聖靈感動之際聽見了活道的聲音和看見了如人子般的打扮,祂的眼晴中好像有火焰正在焰燒,提醒我們將來要直接面對審判,也要明白主耶穌第一次來是寬恕罪孳,第二次來便是審判眾人。當然,我們要懂得敬畏上帝,要知道基督右手拿著七顆星是代表教會使者,明辨教會領袖的能力,我們盡力為教會領袖禱告,讓他們明白真理和一同跟從上帝的重要性。耶穌的口中可以吐出一把兩刃的利劍,利劍在希伯來書是象徵上帝的道,這把利劍可以刺入剖開,把人的心思意念也明辨而不得隱藏。教會的未來不應末落,而是相信活道,相信真理而延續下去。
在啟示錄四至二十二章中,活道啟示以後將發生的事。研讀啟示錄不單單要留意將來的事,而身邊的事也都留意。澳洲的山火、菲律賓的火山爆發、加上武漢的新沙士都提醒我們要積極去面對主耶穌的再臨。我們可以做些甚麼呢?至少能盼望各位以熟讀三次啟示錄作為目標,第一次讀啟示錄留意三位一體有關經文,第二次讀留意教會和上帝的選民,以及第三次讀留意發生和將發生的事。教會的將來,就是你們心中如何把活道的真理實踐出來的結果。阿們!
彭偉業傳道-「生命改變」(2020年01月26日)
曾經有一位神學教授這樣地形容基督徒:「每一個被耶穌接觸過的人,他的生命沒可能沒有改變。」就正如我們在新約看到,當門徒清楚知道耶穌是那位真正的生命之主後,他們再決不猶疑,決心終身廣傳福音,至死不渝。同樣地,使徒保羅形容自己以往是個罪人中的罪魁,這意味著自己需要福音大能的拯救。當他明白主對他的忍耐和憐憫,他決定成為信徒的榜樣。「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他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樣。」(提前一16)
我們是信了主、蒙恩的罪人,我們也可反思在信主前後的生命變化,或是在我們現在日常生活各式各樣的活動中,有哪些是為主而做呢?在新春期間,讓我們反思信主後改變了些什麼,我們可以為主做些什麼?
「恩典太美麗 」古學賢牧師講( 2020年01月12日)
前線差會 (Frontiers) 2018年統計結果,全球穆斯林 (回教徒) 超過18億,佔全球總人口24%,增長快過基督徒。十年內,全球人口將有四份之一是回教徒,我們當逼切將福音傳開。可是,很多基督徒沒有傳福音,為甚麼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假設傳福音是額外的呼召,只是傳道人或某些基督徒的使命;二,希望傳一兩次就帶人決志,一旦被拒絕,見不到即時果效就放棄。
一、報答主恩 (第13-14節)
主耶穌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可16:15節),這是主耶穌被釘十架、進入墳墓、得勝掌死權的魔鬼、從死裡復活之後所說的。我們所傳的就是這位死而復活的耶穌!
羅1:13-14節,使徒保羅說:「……無論是希臘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主耶穌呼召保羅作外邦人的使徒,福音已經交託他了,保羅說福音的債一直在他身上。無論是有智慧或缺乏領悟力的人,保羅都有責任將福音傳給他們。
林後6:1節,保羅說:「我們與上帝同工的,也勸你們不可徒受祂的恩典。」我們領受了這麼偉大的救恩,絕對不可辜負上帝。主耶穌的救恩是我們人生的至寶,傳福音是我們當盡的本分,我們要對身邊的人有一個全新的看法:每個人在上帝眼中和我們一樣寶貴!我們都是主耶穌用重價買贖、拯救的,我們巴不得一生傳揚救恩,報答主的厚愛。
試看今日社會充斥著很多問題:賭博、濫藥、自殺、離婚、濫交、同性戀等等,有些人飽讀詩書、道貌岸然,仍然是心靈空虛、放縱情慾,他們到底需要甚麼呢?惟有主耶穌可以賜他們有意義的人生,救他們脫離罪惡的捆綁。
我們本來都是這群失喪的人其中的一個,我們領受救恩之後,不應無所事事。我們確實欠了家人、親友、鄰舍、同事福音的債。欠債在電視上是怎樣說的呢?就是「欠債總要還,不要給錢中界」。在銀行做債務重整的職員,會教你還錢的目標不要定得太高,並要按你的能力。同樣,還福音的債,你需要禱告,求上帝感動你,定一兩個還債的對象。
心存感恩的人才能夠為主做大事。我們本是罪人,現在能夠幫助人得永生,是何等蒙恩!能一生多多施予的人才是真正的快樂人。正如詩歌<恩典太美麗>:終身愛上帝,傾心傾意愛別人,才覺生命沒有枉費。
因為太多人未出力實踐大使命,所以福音遲遲未傳遍天下!2017年台灣商業週刊報導,郭麗華女士在25年間,共被拒絕85萬次,平均每天被95個人拒絕。雖是這樣,郭女士仍然努力,結果成功推銷了
5萬5千張信用卡,被稱為「信用卡女王」。她說:「我不會給自己有一天沒有成交。」
弟兄姊妹,如果我們是撒種的,不可以灰心。我們被拒絕會很難過,但不要放棄,因為流淚撒種才會歡呼收割。為上帝賺取靈魂是報答主恩最好的方法。有調查發現,真正以傳福音為自己生活方式的人,佔基督徒總人數不到三分之一!請問你願否報答主恩、拓展天國呢?
二、傳揚福音 (第15節)
第15節,保羅的意思是:「盡我裏外一切所有的,我甘心情願也傳福音給你們在羅馬的人。」很多基督徒認為上帝對傳福音的人要求很高,以為自己不夠資格,於是連最小的努力都未付出過。其實上帝只是要我們甘心去傳!上帝並無定出一個很高的標準,否則幾乎沒人有資格傳福音。使徒保羅在傳福音工作上大有能力,主要原因是他甘心情願。
很多基督徒與人分享十字架的救恩,遠遠不及追電視劇那麼上心!當我們說傳福音要付代價,很多人以為只是奉獻金錢或時間,但保羅所說的代價,比我們想的更多,他指到我們要有心理準備放棄自己的權利,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為與人同得福音的好處,用諸般的智慧,盡心去傳。
三、不以福音為恥 (第16節)
第16節,保羅要說明傳福音不是一件羞恥的事,因為當時信主的人不多。保羅從前逼害基督徒,但他真正認識耶穌之後,轉變成為福音的代言人。
林前1:18節,「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上帝的大能。」上帝救贖的計劃,是叫人不再靠自己,而是單單靠那位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主耶穌是生命的源頭、生命的主,祂的死和復活是基督徒信仰的核心,也是福音的核心。
對非信徒來說,十字架是世上最愚蠢的道理。但對得救的人來說,這是上帝奇妙的大能、上帝的智慧。福音的力量足以改變最剛硬的心,使頑劣的人真心悔改。保羅經歷過這種力量,他曾經憎恨福音,殘害教會,進基督徒的家,把他們下在監裡。有其他力量可以如此改變像保羅的人嗎?沒有。福音是上帝的大能,足以拯救一切相信的人。
現實逼人,勞勞碌碌,很容易使我們對身邊的人失去愛心。社會的轉變叫我們承受更大的壓力。在這個活得不容易的年代,屬上帝的人更要把握機會實踐大使命。單單自己有使命感是不夠的,我們要將使命傳遞給身邊的弟兄姊妹,時常以主的恩典互相激勵。未來的日子,祈求上帝給我們更多傳福音的機會。
古學賢牧師-「留下七千人」(2020年01月19日)
以利亞先知「懇切禱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雅5:17節)。以利亞的禱告能使死人復活(王上17:22節),他與450個巴力先知和400個亞舍拉先知比試,他禱告,上帝就降火焚燒祭物(王上18:36-38節)。以利亞的事奉的確使人羨慕,然而,當他知道皇后耶洗別要殺他,就起來逃命,甚至向上帝求死(王上19:4節) 。
那時,以利亞得不到自己預期的事奉果效,又與列祖相比,加上他以為其他人都軟弱無能,只剩下自己一人忠於上帝,並且他長期單打獨鬥,沒有同伴,身體和心靈都極度疲累。在此時刻,以利亞偏偏沒有禱告仰望上帝,整個人信心就崩潰了。上帝憐恤他,叫他知道上帝親自保守了七千人未向巴力屈膝,並且叫他去找以利沙作他的夥伴。「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雅5:17),今天我們在事奉中亦需凡事禱告靠主,並且要尋覓屬靈夥伴,「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後2:22節)。上帝必留下眾多弟兄姊妹與我們同心愛主。
「新年新事 」 陸 輝牧師講,宗易明弟兄記( 2020年01月05日)
若你問人世上會否有新事,別人可能會以《傳道書》的「日光之下並無新事」來回應你,然而《以賽亞書》清楚指出上帝「要做一件新事」,豈不是有衝突嗎?首先,《傳道書》指的是不為時間設限的話,事情的規律、模式會不斷重複,因此作者的結論是沒有新事;而《以賽亞書》指的則是上帝在一個時代下的作為,對當代的人來說,是新的事,所以兩者沒有衝突。那我們既生於這時代,何不期待新事的發生?讓我們從《以賽亞書》,看上帝做的新事。
-
上帝的說話 (14-15節)
那時北國以色列和南國猶大都沒有遵行上帝的吩咐,因此上帝先藉其鄰國亞述滅了以色列,及後因亞述殘酷的行為,上帝又藉巴比倫分別滅了亞述和猶大,所以猶大的子民被擄到巴比倫,然後被擄的子民向上帝呼求,求祂施行拯救。14-15節是上帝的回應:祂會審判巴比倫,甚至令巴比倫出現原本用來享樂的船都變成逃難的船的景況。後來波斯滅了巴比倫,使被擄的人能歸回耶路撒冷,引證了上帝的應許。
經文也揭示了上帝的屬性,包括救贖主、聖者、創造主和君王,顯示上帝是掌管歷史及審判罪惡的主。祂滿有能力,能審判壓迫者,令子民得著安慰和盼望。我們也該對上帝有如此認識,在此認識下看個人生活、教會發展和香港發展,好讓我們懷著此信念加深對上帝的投入,而不是對上帝點到即止、避之則吉。
-
上帝歷史的作為 (16-17節)
經文所描述的是出埃及事件,那時埃及法老欺壓以色列民,要他們只有經濟貢獻,逼他們作廉價勞工,於是以色列民呼求上帝,然後上帝差遣摩西將以色列民帶離埃及,拯救了他們,也審判了埃及人。作者提起此事,是通過上帝過往的作為來引證祂的真實,好讓以色列民即使面對困難,也能存信心按著上帝的應許來生活。
-
除舊迎新 (18-20節)
上帝應許以色列民,使他們歸回耶路撒冷,又要他們不要思想古時的事,那為何又提起出埃及之事呢?事實上人往往記憶最深的,是自己的創傷,上帝要以色列民學習放下陰影,以免被其主導生命的方向。要迎接新事,就要放下創傷,不要再記念,同時以寬恕的心看待,否則就不能真正的放下。若能放下,便能騰出空間去迎接上帝的新事。
當我們騰出空間後,就要留心發現上帝為我們做的新事,那是救贖的應許。既然耶穌已救贖我們,我們如何活出新的生命呢?你有甚麽計劃?有甚麽期望?有甚麽感動?若你把這些事都祈禱交託,上帝必會指導你。所以要從過去跳出來,發現上帝的應許,那麽生命就能見證上帝的作為,也能回應及處理香港社會的問題,藉此帶來環境的更新。
-
百姓的使命 (21節)
百姓的方向是述說上帝的美德,向列國彰顯上帝的作為。我們作為上帝的子民,要用口傳揚福音,也要用生命作見證,向他人展露上帝的奇妙。
2020年,你期待上帝的新事嗎?有甚麽仍然纏累你,導致你無法迎接新事?我們對自身的使命,有足夠投入感嗎?讓我們今年帶著聖靈的感動,為自己帶來更新,為教會帶來更新,更為香港帶來更新。
鄭淑儀姑娘-「二零二零年新一頁」(2020年01月12日)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還記得小時候新學年開始,便嚷着叫媽媽買新文具及書包去迎接新的學年,隨著年紀漸長,那種對「新」的熱切減退了不少。但當每年的年初我必定買一本新的記事簿,為新的一年的每天記下重要的事項,除記下所要做的,更重要的我有沒有盡心去完成那些事情,因為已過的日子已遛走而不能追悔,未完成的是新的一頁,仍然有空間去努力,所以每一個「新一頁」是重要的。
因此面對人生「新一頁」的際遇,作為基督徒的我們有時真的不知道怎樣面對,為此便要專心仰望上帝的引導帶領,您們認同嗎?
聖經林後5:17 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我們可以有信心去面對未來的每一天。期盼新的一年,我們持守我們的崗位,在主裡繼續實踐對上帝、對人的承諾,用心去完成未來一年的生活。
「光的見證 」 彭偉業傳道講( 2019年12月29日)
約1:6-8:「有一個人,是從上帝那裡差來的,名叫約翰。這人來,為要作見證,就是為光作見證,叫眾人因他可以信。他不是那光,乃是要為光作見證。」將施洗約翰的一生描繪出來,就是「為光作見證」,這是施洗約翰一生的最終目標。然後在第19-28節,記載了約翰作見證的詳細情況,當中我們會看到三方面的學習。
-
放下自己
這段經文一開始的19至21節,記載了施洗約翰受到一班祭司和利未人的追問,要問清楚他究竟是誰人。聖經作者為施洗約翰的身份,連續用了「三」個否定。施洗約翰強調自己不是「基督」、不是「以利亞」、不是「那先知」,清楚地說明他不是任何形式的救世者、彌賽亞,也不是猶太傳統所預言的先知。施洗約翰放下對自己生命的所有要求,他不活在別人的期望當中,不介意別人怎樣看他,也不為自己擁有些什麼。他一生只有一個使命,是為那為將要來的主作見證。
-
預備主的道路
猶太宗教領袖直接要求施洗約翰自己說出自己是那一位。22節,施洗約翰表明自己就是以賽亞先知所預言的那把「聲音」,是呼召人「修直主的道路」,預備主的來臨。施洗約翰將他的一生視作為主所用的器皿,他並不堅持自己是屬於什麼身份,是什麼人,而是告訴別人自己是上帝所用的工具,那怕只是一把「聲音」,目的只是要做見證耶穌的器皿。「修直主的道路」就是要預備道路給人去歸向主基督,這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好像要將由巴比倫歸回去耶路撒冷的沙漠路填平。我們也應該學效施洗約翰,以見證主耶穌作為我們的使命,預備主的道路,讓人歸向主,無論這任務有幾困難有幾艱巨。
-
完全地指向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