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偉業傳道-「大使命教會」(2018年10月14日)
教會的柬埔寨訪宣隊已在本月的13日出發,並會在當地停留七天,體驗當地的各項的宣教和教育事工,並參與帶領當地宣教工場的聚會,有見證分享、詩歌獻唱、帶領遊戲,藉此與和我們不同文化的信徒團契相交,一起去經歷上帝的恩典。
在「宣教學」的角度來看,短宣是一項短期服事,其意義是在於與宣教工場的弟兄姊妹一起事奉,在服侍當中經歷上帝的帶領,也藉此讓參與者能進一步投入較長期的、或持續的差傳服事,使差派的教會成為一間大使命教會。宣教不是一套理論,而是要走出去,到當地的真實處境作觀察、了解及反思。當面對不同的處境,需要依靠上帝作出彈性的應變,同時也要有良好的適應能力。今次我們一行十人的訪宣隊帶著謙卑的心,期望在這體驗的過程中聆聽上帝的聲音和呼召,學習如何在宣教工場上作支援,承托他們在工場的服侍,藉此讓我們的教會成為一間大使命教會。大使命是耶穌基督的託付(太28:18-20)。請大家為此祈禱!
古學賢牧師-「罪必追上」(2018年10月7日)
東華三院某某特殊學校邱校長,被揭發26年前多次非禮一名10歲上門補習的女童。其後女童往澳洲讀書,畢業回港定居。她驚悉邱已成為校長,為免再有女童受害,她挺身向警方揭出自己的陳年傷疤。邱於法院承認非禮罪,被判坐牢。另一裝修工人17年前闖入大角嘴一個單位搜掠財物,並企圖對獨留家中的10歲女童施暴。警方多年來未能破案,直至工人今年中因非禮罪被拘捕,警方核對其DNA後,發現他與該宗陳年案件有關。
有些人以為事過情遷,所作的錯事可以用時間沖洗得一乾二淨。地上的法律尚且不容這種幻想,何況聖經說「上帝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出34:6-7節)、「要知道你們的罪必追上你們」(民32:23節)。三福提及人即使每日犯三小罪,一年已有1000多宗罪,一生所累積的罪何等多,其臭無比,觸目驚心!所以,我們怎能不快快邀請家人、親戚、同事、同學、朋友、鄰居在十月十三日禮拜六晚上七時半來教會聽福音,登上「罪得赦免」的永生列車?否則他們不單在今生不平安,將來在主的審判臺前,更要承受地獄之苦。
鄭淑儀姑娘-「匆匆匆!催催催!」(2018年9月30日)
徐志摩的《滬杭車中》「匆匆匆!催催催!一捲煙,一片山,幾點雲影,一道水,一條橋,一支櫓聲,一林松,一叢竹,紅葉紛紛:豔色的田野,豔色的秋景,夢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隱,——催催催!是車輪還是光陰?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通過“催催催”這逼人驚醒的聲音讓人正視時間。我們與時光對視、相向而行。
1日=24時=1440分=86400秒,每人每天也同樣擁有相同的時間,怎樣去善用光陰?有時候自己想著了都害怕;日子悠悠的過去內心竟可以忘懷一切,昨天的時光已飛逝,今天的日子又快過,明天復明天又如何?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似是令人唏噓,以正面的思維去面對歲月的洗禮。正如經上說:以弗所書 5:15-17;「 你們要謹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 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
「四個不變心的男人」 古學賢牧師講 ( 2018年9月9日)
經文:但1:1-13節
魔鬼試探人的方式層出不窮,是令我們不經不覺的,是暗地裏滲透的。日以繼夜地蠶食著我們的,就是這個世界的妥協主義、世俗主義,使我們忘記自己原本是一班分別為聖屬上帝的子民。
(一) 世俗化的挑戰
但1:1節,「猶大王約雅敬在位第三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來到耶路撒冷,將城圍困。」為甚麼上帝容許這麼慘痛的事臨到他們呢?是不是上帝離棄祂的子民呢?是他們離棄上帝!當他們受到巴比倫威脅的時候,他們巴結埃及,不信靠上帝。他們拜偶像,不肯專一事奉上帝,國家道德敗壞,充滿了奸詐、殘暴、姦淫等罪行。上帝差派先知勸戒他們、警告他們,他們總是不肯悔改,上帝就藉巴比倫給他們一個沉痛的教訓。
猶大全國的人都離棄上帝嗎?不,還有一些真誠愛上帝、對上帝不變心的人,就如第3、第6節所記的但以理和他的三個朋友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他們本是猶大國的王族,現在被擄,要服侍巴比倫王。
第3-4節,巴比倫王吩咐太監長,從以色列人中選出一些年少沒有殘疾、相貌俊美、通達各樣學問、知識聰明俱備、足能侍立在王宮裏的,要教他們巴比倫的文化。但以理和他三個朋友都被選上在宮中受訓。聖經稱他們「年少」,不是指兒童,至少十七至二十歲,因為在創世記都以這個希伯來字稱呼十七歲的約瑟(創37:2節)。另一方面,如果他們年紀太小,就不可能「通達各樣學問、知識聰明俱備」(第4節)。
太監長把他們四人的希伯來名字改成巴比倫的名字,不單為了工作上的方便,更為了給他們洗腦,使他們忘記自己的國家與信仰。
但以理(上帝是我的審判者) – 伯提沙撒(巴爾保護他的性命)
哈拿尼雅(耶和華施恩惠) – 沙得拉(月神的命令)
米沙利(與上帝相似) – 米煞(我屬月神)
阿撒利雅(耶和華是我的幫助) – 亞伯尼歌(尼歌的僕人)
巴爾(Bel)和尼歌(Nego)都是巴比倫偶像的稱號。但以理和他朋友們原來的名字包含上帝與耶和華的意思,現在取而代之的卻是巴比倫偶像的名字。
(二) 分別為聖的心志
太監長可以改變他們的名字,但卻不能改變他們的心。他們的身體可以被俘擄,但是他們的心靈卻屬於上帝。第8節說:「但以理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監長容他不玷污自己。」這一節聖經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動詞「立志」;但以理立志不被這些飲食玷污自己。
第10 節,太監長對但以理說:「我的頭在王那裏難保。」根據這句話,以及第二章的記載,我們知道巴比倫王是一個兇惡、霸道、蠻不講理的人。不過,當他們四人立志聽從上帝的話,上帝就為他們開出路,使他們在官員眼前蒙恩。太監長接納但以理的建議,允許他們食素菜飲白水十天。第11-12節表明他們對上帝的的信心,相信他們的健康絕對不會差過其他人。
摩西的律法說得非常清楚,豬肉不准吃,祭偶像的食物不准吃,而尼布甲尼撒王所派定的食物和酒也都是祭過偶像之物。吃了這些食物,就在偶像崇拜
的事上有份,這與他們的信仰衝突。但以理不願意得罪上帝,所以立志不以這些食物來玷污自己。
聖經說的立志,意思不是我們平時說的「決定去做甚麼」,而是決心遵行上帝的話。一個人外在的言行,百分之百受內心影響。箴4:23節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但以理他們四人雖然在異教文化的影響下,但他們始終敬拜上帝,站在上帝的一邊。請問:這四個對上帝不變心的青年人,是那個家庭教養出來的子女?他們的父母從小將上帝的話教導他們,並用自己的生命薰陶他們。今日基督徒家庭長大的子女,離開父母獨自生活的時候,仍能堅守信仰,這跟父母有否用上帝的話教導、並且以美好的屬靈生命,以身作則去感染兒女,有很大的關係。
作為青年人,我們要謹慎人生每一步,這很可能影響我們的一生。作為父母的,我們要教導兒女進入社會工作後,不因試探引誘而墮落,不受威脅而屈膝,仍然見證上帝。父母雙方都要努力訓練出這樣的子女。
但以理立志不以王的膳食玷污自己,這心志要付很大的代價。首先是朋輩的嘲笑:不單青年人怕被同輩嘲笑,甚至成年人,要做一件與其他人不同的事,亦會覺得壓力很大。很多時候就是由於這種壓力,使我們做了明知是錯的事,都不敢與其他人有分別。但這四個人為了遵行上帝的旨意,付出了這個代價。今天我們也需要這種勇氣,即使被很多人嘲笑,只要是上帝的心意,就應該放膽去做。
其次是生活享受上的損失:其他人在享受王所賜的大魚大肉,他們四人卻只食素菜,飲白水。可能祢會說,吃得清淡一點算甚麼;但對一些人來說,放棄物質享受是一個很大的代價。
再者,還有死亡的威脅:他們不吃王所賜的飲食,重則冒著失去性命的危險,輕則帶來很多麻煩。
我們須知道,對上帝忠心是一種生活方式!凡看重上帝的人必被上帝所看重,這是上帝待人的一個屬靈原則。撒上2:30,上帝說:「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如果我們重視上帝子民的身份,我們就應該曉得怎樣抉擇!
第14-15節,十日之後,但以理和朋友們比其他青年人更加俊美肥胖。掌管歷史的上帝是又真又活的,他們忠於上帝,就在困難中站立得穩。
但以理過分別為聖的生活,成功關鍵之一就是他有三位生死與共的屬靈
朋友。聖經說,朋友乃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請大家留意,使我們更加靠近上帝的人是我們最寶貴的朋友。
魔鬼的毒招是要使上帝的子民世俗化,使他們跟隨世界的風俗、潮流。但倚靠、敬畏上帝的人,必定得到上帝保守。今日社會上的衝突、壓力、競爭、甚至你虞我詐的手段,比起當日但以理和三位朋友所面對的有多無少。
我們要立志保持屬上帝子民的身份,努力去活出尊貴的生命。耶穌說:「父怎樣差遣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甚願我們帶著使命,活出分別為聖的人生!
彭偉業傳道-「患難的日子」(2018年9月23日)
剛過去颱風「山竹」的威力實在驚人,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在各地區有房屋、玻璃窗被毀,傾盆大雨、海水倒灌引發嚴重水浸,甚至淹沒整條村落。在颱風過後的第一個工作天,香港的街道到處都堆滿了廢物、樹木的殘枝,癱瘓了香港的交通,大部份的巴士路線都要停駛。
可能有人會問:為何上帝要創造颱風,容許有這麼大的破壞?事實上,要回應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在《聖經》中的智慧文學《約伯記》,約伯就曾經問上帝類似的問題。約伯被形容為義人,卻遭遇患難,所以他心裡不明白,於是向上帝發出提問。上帝向約伯顯示祂的創造和智慧,人是不能完全明白,也不能阻撓上帝的旨意。(伯42:1-6)最後約伯明白人不能依靠自己的智慧、經驗、朋友或財富,只能仰望上帝,最終上帝使他脫離苦難。同樣,在我們遇上患難的日子,或許我們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但我們仍能仰望上帝,因為在患難之中,祂依然掌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