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dmin 的所有文章

「共享主妙愛」陳佩恩姑娘講、林日麗姊妹記(2024年5月12日)

經文:約翰壹書1:3、以弗所書3:17-19

弗3:14-16,保羅屈膝禱告,這鄭重的態度顯示內容當被重視,他心裡有渴求。保羅為以弗所教會的信徒禱告,求按主的豐盛和藉著主的靈,使我們可以剛強。求信徒對主有信心,讓基督住在我們心內。保羅書信的特色是前部份是真理、教義;後部份是實踐、行道。保羅希望信徒經歷主的妙愛才有能力活出豐盛的生命,實踐真理。他希望能與信徒一同明白基督那長闊高深的愛,知道這愛是超過人所能測度,且被主的豐盛充滿。

共享主

保羅講「天上地上的各家都從祂得名」,自信主後,大家便稱為一家人,成為上帝家的一份子,得到名份,可以承繼耶穌給我們的豐盛。弗2章,當時猶太人非常驕傲,看不起外邦人,認為外邦人六樣沒有:割禮、國藉、諸約、指望、上帝、基督。但在主裡,猶太人與外邦人六個合一:合成一房(沒有牆阻隔)、一個新人、歸為一體、與聖徒同國、同是上帝家裡的人、同為主的聖殿。耶穌基督藉十字架把猶太人與外邦人的關係拉近,歸為一體。祂的救恩已化解上帝與人、猶太人與外邦人的怨仇,我們不應讓仇恨留在心中,在耶穌裡我們是一家人。

同靠主剛強

以弗所書屬獄中書信,「我保羅為你們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穌被囚的」(弗3:1) 當時以弗所教會内有信徒因保羅被囚而不安,所以寫信鼓勵他們。弗3:12-13,「我們因信耶穌、就在祂裡面放膽無懼、篤信不疑的來到上帝面前。所以我求你們、不要因我為你們所受的患難喪膽.這原是你們的榮耀。」許多事情會使基督徒恐懼驚慌,如身體不適、公司裁員、股巿波動等。不要因外在的事情而影響心裡的平靜,在主內不用懼怕,因上帝是全能的主。

同被愛充滿

上帝是愛,聖靈和基督住在我們心內,基督徒團體是以「愛」字為旗號,這樣教會中不分門別類,任何人都蒙主愛,彼此相愛。不同團契、學歷、職業、年齡的人,只要願意信主,都能相愛。傳4:12「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

同明白主愛

保羅最後的勸告,希望能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即一同分享經歷。每次與信徒真實相交生命的經歷,這是增加我們對主的愛的認識。與其他人分享你在基督裡的信心,向他人作見證,述説主成就何事,述説耶穌也愛他,他就能認識主。

「忠僕的禱告」古學賢牧師講(2024年4月28日)

經文:出32:1-14

上帝說:「我的僕人摩西……是在我全家盡忠的」(民12:7節)。以色列人出埃及三個月後,到了西乃山。上帝召摩西上山,要將律例典章交給他。

一、 以色列民觸怒上帝

出32:1節,百姓見摩西遲延不下山,就叫亞倫為他們作神像,在他們前面引路。但十誡的第二誡明說:「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甚麼形像……因為我耶和華你的上帝是忌邪的神」(出20:4-5節)。以色列人得罪了上帝,他們明知道拜偶像必定帶來刑罰;上帝要培育出一個敬畏祂的民族。出32:7-8節,耶和華吩咐摩西說:「下去吧,因為你的百姓……為自己鑄了一隻牛犢,向它下拜獻祭,說:『以色列啊,這就是領你出埃及地的上帝。』」摩西下山,看見百姓所犯的罪,就非常震怒。他做了三件事:

  1. 摔碎手裏拿著的那兩塊法版(出32:15-19) ,因百姓已經公然向上帝毀約了。
  2. 將他們所鑄的牛犢用火焚燒,磨得粉碎,撒在水面上,叫以色列人喝」(出

32:20節,作為一種懲罰;同時要百姓明白,偶像根本無力自救。

  • 吩咐利未的子孫,將大約三千個不願悔改的人擊殺了(出32:25-28)。

二、 摩西捨命代求

出32:10節,上帝對摩西說:「你且由著我,我要向他們發烈怒,將他們滅絕,使你的後裔成為大國。」上帝毫不隱瞞地向摩西傾訴祂的忿怒,並且給摩西有機會代求。出32:11-13節,摩西說:「……這百姓是你用大力和大能的手從埃及地領出來的。為甚麼使埃及人議論說:『祂領他們出去,是要……將他們從地上除滅』?」摩西提出最關鍵的一點:「求你記念你的僕人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你曾指著自己起誓,說:『……我所應許的這全地,必給你們的後裔,他們要永遠承受為業。』」摩西並沒有「由著上帝」,而是照著上帝的心意苦苦哀求。第二天,摩西上山,再一次為以色列民求情。「倘或你肯赦免他們的罪……」摩西在禱告中沉寂下來,是因為他內心無比的傷痛!「倘或你肯赦免他們的罪……不然,求你從你所寫的冊上塗抹我的名」(出32:32節)。出32:14節,「於是耶和華後悔,不把所說的禍降與祂的百姓。」上帝的「後悔」,一方面是指詩106:23節所說的「忿怒轉消」;另一方面,這是情感上的描寫,表示上帝非常憂傷,十分不情願滅絕以色列人。

三、 關懷從代禱開始

親愛的弟兄姊妹,今天你又願否每日奉獻些少時間為別人代禱?只有你最熟悉你身邊人的難處和需要,上帝揀選你成為他們的代禱者;你和我也要付出關懷禱告,為教會的復興禱告。祈禱本身就是一場世紀的爭戰,當我們禱告,就是容讓上帝介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結22:30節,上帝說:「我在他們中間尋找一人重修牆垣,在我面前為這國站在破口防堵,使我不滅絕這國,卻找不著一個。」甚願你和我都像摩西一樣,作上帝忠心的僕人,以禱告來服侍上帝的子民。

「那有福的僕人」陳榮超牧師講、林日麗姊妹記(2024年4月21日)

經文:路加福音12:42-43節

路12:1「這時,有幾萬人聚集,甚至彼此踐踏。耶穌開講,先對門徒說:你們要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就是假冒為善。」這形容一個爭先恐後的場景。這些聚集的人是耶穌的支持者,還是來看熱鬧的?路12:35-37、42-44中重覆了三次「那僕人就有福了」,這些僕人如何有福?如何在主的引導下,成為有福的僕人?

路12:36,耶穌認為他們的態度應該「像僕人等候主人從婚姻的筵席上回來」,主人延遲回來有很多原因,但經文提到延遲的原因在於婚筵。現給大家一個參考,耶穌在新約提到婚筵時,這婚筵的意思指天國的降臨,如啟示錄19:7「羔羊婚娶的時候到了;新婦也自己預備好了」。婚筵與上帝的救贖、耶穌的降臨是有關的,最後完成所有工作後就如天上的婚禮,啟示錄21:2「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上帝那裡從天而降,預備好了,就如新婦妝飾整齊,等候丈夫。」耶穌以婚筵比喻祂來到世界的救贖即將結束,祂的榮耀臨近了。耶穌去了一個婚筵,預備全人類的救恩,準備過程中需時,未必立即回來,但我們願意等待嗎?

僕人的態度是願意等候主人從婚筵回來,主人回來時就是喜樂的時候,僕人因而得到祝福,因他們不介意等候,認為是值得的。甚麼是忠心的僕人?要懂得等候。如何成為忠心的僕人,要有一個恆久忍耐、守望主的心。耶穌稱「那僕人就有福了」,因僕人警醒並精明。路12:35-37,僕人裝束整齊,預備做工,點著燈,雖不知主人甚麼時候回來,但隨時準備。路12:42,忠心又精明的僕人得到主人的信任,獲派管理家裡的人,按時分糧給他們。

人沒有耐性,不喜歡等候,但有時有些東西是值得等待的。施洗約翰在等候彌賽亞,在監獄時讓自己的門徒去問耶穌是否他們所等候的彌賽亞,他雖是上帝的僕人,但也缺乏耐心。路12:1,很多人爭先恐後看彌賽亞是否來了,因他們等候以色列復國幾百年,這反映我們都在等候一個盼望。跟從耶穌的人開始時有很多,但在耶穌被釘十字架後可能剩下很少,因他們不想等候。

主人甚麼時候回來?可能是半夜或天亮前,是人最沉睡的時候,故在不清醒時要警醒。聖經經常提到忠心用在小的事情上,善良的僕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沒有太多人留意的事情,或認為浪費時間的事情上,或沒有收獲的事。精明並非指狡滑,而是指善解人意,有親和力,不會令人討厭的。

主人最後回來時,他把自己變成僕人的身份,路12:37「主人必叫他們坐席,自己束上帶,進前伺候他們。」僕人本來是很緊張等候主人回來,但主人從婚筵回來後很高興,讓僕人一起坐席,而他自己作僕人。這表示天上的筵席你我都有份參與,因主認為我們是警醒、忠心、精明的僕人,將天上、地下的權柄交託給我們。忠心的僕人有福了,因為有信心,認為值得等待,故不怕等候。上帝的救贖完成時,我們得以與上帝坐席,參與天上的筵席。

「為主而活」陸幸泉牧師講、曾卓謙弟兄記(2024年4月14日)

經文:羅馬書14:7-11

今天的講道經文為羅馬書14章7-11節,保羅提醒信徒們不是為自己活,也沒有人為自己死。第8節提到:我們是為主而活,死是為主而死。因此,我們無論生死都是屬主的人。在14章1-6節時提到當時的背景和教會問題,有信徒論斷其他信徒的情況。信徒論斷其他信徒有兩方面,第一就是有關守舊約律法的規定。當時猶太人遵守舊約律法,例如選擇食物時不會選擇豬肉等不潔的食物,他們的飲食非常小心,寧願吃素菜也不違反律法,而外邦基督徒則沒有這個觀念,他們會吃豬肉和拜祭過的食物。第二就是守日子的概念,猶太人著重守日,例如月朔等等的節期,反而外邦基督徒沒有這個觀念,他們認為有參與崇拜,每天敬拜上帝就可以,但猶太人不贊成這個觀點。

    我們是屬乎上帝的,是不應該受繁文縟節的規範的和不應該受到限制。如果我們的生命是為自己而活,就是為罪而活。路加福音12章16-20節提到有關財主的比喻。他打算建造一個大倉庫儲藏自己所耕作的糧食,但上帝對他說今夜要取他的生命,他所預備的一切沒能留給誰享用,藉此帶出財主的無知。作為基督徒,我們的生活是為主而活,不應該貪心和只專注自己的事情。美國有一間鄉下教會,由於受到天雨影響,禮堂的天花板需要瓦片作修補,需要弟兄姊妹的奉獻。在崇拜的收奉獻程序中,信徒都低頭祈禱,祈求有天花墜在一名財主身上,因為只要財主受傷,理應他就會奉獻去修補天花板。這樣的行為是不合上帝的心意的,我們應該做的,是要為他禱告。

    作為信徒,我們的行為要符合上帝的心意外,也不可以曲解上帝的說話。70年代中,有牧師教導信徒不可以到戲院看電影,原因是詩篇第一篇所講「不坐褻慢人的座位」。如果這樣說的話,我們不可以看演唱會或者乘搭交通工具,因為都是罪人曾經坐過的。其實這個觀點是錯的,但大家信以為真,以為是真理,好像當時保羅所面對的情況一樣。之前我在堂會擔任主任牧師時,由於太多會友,我便提議設立星期六崇拜。有人提出反對的意見,原因是我們要守主日,而主日是星期日,所以不可以在非星期日的日子舉行崇拜。這個好像有點道理,但不是真理,原因是我們敬拜上帝是不分日子的,我們每天都要敬拜上帝。

    昨天我們看到有關伊朗部署在星期六攻擊以色列的新聞,他選擇這個日子是因為猶太人的安息日是在星期六,他們打算趁以色列守安息日而疏忽防禦,其實這個是錯的。首先,準確是說以色列人的安息日是在星期五至星期六的傍晚,其次就是以前以色列人也遭遇相似的情況,後來他們修憲立法,指軍人可以豁免守安息日。所以,我們不可以執著字眼,墨守成規,也不要去論斷人。

    在羅馬書14章10節提到,我們要站在上帝的臺前,意思是上帝會審判我們,把我們所得的獎賞賜給我們。我們每個信徒都需要向上帝交帳,隱藏的事情祂都知道。有一個地主正準備退休,他召來兩位得力助手吩咐他們各自建造一座房子給他退休。第一位助手很忠誠,準備最好的材料並完成,反觀第二位助手則偷工減料,沒準備最好的材料但是向地主申報已用上最好的材料。兩座房子完成後,地主把兩位助手建造好的房子送給他們作禮物,第一位助手很高興,相反第二位助手低下頭來,知道要住回自己偷工減料的房子。因此,地主便知道哪位助手偷工減料。我們都是一樣的,我們所作的要為上帝負責和交帳。

    今天,我們需要活出上帝的教導,活出主的樣式。我們不應該錯誤地理解聖經的說話,更不應該論斷其他信徒或被其他信徒的論斷所影響。我們應該專注上帝的教導和遵行祂的旨意,在未來審判的日子到來時,我們就可以坦然無懼地接受上帝的審判和得到祂的獎賞,阿們!

「葡萄樹的比喻」黃天相博士講、洪慕冰姊妹記(2024年4月7日)

經文:以西結書15:1-8

當大家面對每個時刻,大家的感覺會如何,有時會很平順的經過,有時會面對很多不同的考驗。當我們面對考驗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去處理呢?有時我們盡了應盡的本份,但不代表我們就不用受考驗,今天就來看看葡萄樹的比喻。

以西結書記載以色列人第一次被擄走到巴比倫,被擄的人覺得自己是作惡了才被上帝懲罰的,而留在耶路撒冷的人則覺得自己是受上帝保護的,結果他們繼續在聖殿內作惡、拜偶像。上帝便託付一個葡萄樹的比喻要他們知道,這個比喻在新約相信大家也很熟悉,而新約的葡萄樹的比喻就是回應舊約這段比喻。

開始時耶和華問道: 「人子啊,葡萄樹比別樣樹有甚麼強處?葡萄枝比眾樹枝有甚麼好處?」 其實本來是沒比較的,葡萄樹與其他樹木一樣都是植物的一種,但葡萄枝與森林裏的眾枝子便有分別了。葡萄樹像我們信徒與其他人是沒分別的,但我們信主之後其實應該要與其他人有分別。葡萄樹的比喻如看詩篇80:8節便會很易明白,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的時候,上帝將他們像葡萄樹一樣搬到迦南地栽種,他們以葡萄樹代表自己,昔日上帝拯救他們並賜給他們應許之地,他們應該要有什麼表現?他們要與其他人不同才對。焦點放在葡萄枝是沒用的,葡萄枝原本沒什麼作用,它不能像香柏木一樣用來建房子,又不能用來作釘子掛甚麼器皿,而葡萄樹唯一的用處就是結果子。在以賽亞書 5 章葡萄園之歌說上帝將以色列人像葡萄樹一樣栽種,希望能結出好的果子,但最後結出野葡萄,結果上帝將它們摧毀了。其實我們和上帝的關係也是一樣,如果我們焦點只在從信仰裡得到好處,能解決一切人生的問題,於是乎焦點便放錯了,其實我們信仰是要和上帝建立關係,在不同的環境下我們要怎樣持守與上帝的關係才最重要。我們經常會和他人比較,為何他人事事順景,自己就困難重重,當我們面對環境時不是環境要改變,而是我們怎樣去改變自己。 上帝可以是賜福、也可以是降禍的上帝,我們不能改變上帝,唯一能改變的是和上帝建立關係。不要以為作惡沒人知道,上帝是知道的,當人們作惡時上帝可以變臉,所以到最後耶路撒冷被毀,因他們行事干犯了上帝。在不同處境裡,我們怎樣去應對、所表現的是顯示與上帝的關係的素質。最後在約翰福音15:1-6節說耶穌是真葡萄樹,上帝是栽培的人,我們則是枝子。凡結果子的,祂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如不結果子的,祂就剪去丟在外面枯乾,扔在火裏燒了。所以上帝是希望我們結果子,祂在不同環境裡考驗我們生命的素質。

「復活大能」倫國平牧師講、林日麗姊妹記(2024年3月31日)

經文:羅馬書10:9

今天是值得開心的日子,星期五的受難節是最悲痛的日子,耶穌基督願意犧牲自己,踏上苦路,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當時門徒很難過,所相信的耶穌基督已死,他們感到絕望。但到了星期日,馬利亞告知門徒耶穌基督已復活,直到耶穌基督在他們面前出現,門徒才相信,並把這福音傳開去,讓我們今天能經歷這復活大能的福音。面對死亡並不容易,所以死亡對門徒來說是痛苦的。與耶穌基督相處了三年,門徒把所有希望放在祂身上,在經歷三天的低谷後,耶穌基督復活,他們非常開心。當知道自己服事的主是復活的主,他們不再懼怕。復活大能對我們有甚麼重要?

復活大能讓我們看見有福的信仰。舊約聖經很詳細記述耶穌基督復活的事,以賽亞書53章提到耶穌基督來到世上,為我們的罪被釘在十字架上,是上帝的計劃讓耶穌基督行這受苦的路,流出的寶血是我們的贖罪祭。馬可福音8-10章,耶穌基督把自己將要受苦、受死的事實告訴門徒,提醒門徒祂死後三天復活。這應驗舊約聖經所講的,這是十分重要,使徒保羅講如果沒有復活,我們所相信的是徒然的。耶穌基督親自應驗聖經的事實,聖經所講的是真實的。

路加福音24:44-46「44耶穌對他們說:這就是我從前與你們同在之時所告訴你們的話說: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著我的話都必須應驗。45於是耶穌開他們的心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46又對他們說:照經上所寫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從死裡復活」,耶穌清楚自己所做的一切,正是以賽亞先知在舊約的預言。今天我們的信仰是從聖經而來,詩篇第1篇提醒不要跟從世界,要喜愛耶和華的話語,畫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復活的大能讓我們看見祝福的盼望。屬上帝的子民離開這世界時,在上帝眼中我們只是睡了,不是死了,將來會醒過來。我們既得到安慰,也得到永生的盼望。當我們知道耶穌基督勝過死亡,便有這個盼望。聖經講耶穌基督再來時,我們可以得見上帝的面、與過世的親戚朋友見面,我們是蒙福的。 復活的大能讓我們得著有福的生命。約翰福音16:33「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馬太福音11:28「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在耶穌基督裡,我們沒有寄託,只有交託。在主裡有喜樂,有出人意外的平安。喜樂跟快樂不一樣,喜樂是不受環境影響,靠著上帝面對。羅馬書10:9「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在生活中,我們依照聖經的教導,以耶穌基督為學習榜樣,就有平安喜樂,復活的大能在生命中湧流。

「以便以謝的神」杜其彪牧師講、曾卓謙弟兄記(2024年3月24日)

經文:撒母耳記上7:5-13

今天的講道經文是撒母耳記上7章5-13節,講述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爭戰,最後倚靠耶和華的幫助後擊敗以色列人。在之前的4-5章中,以色列人戰敗於非利士人,非利士人把約櫃擄走。他們非常難過,因為他們抬了約櫃出來,便認為上帝在他們當中可以打勝仗。在今天,教會都有可能有倒閉的可能,作上帝的工未見果效,教會的名字也未必能保住。回到經文當中,撒母耳向上帝禱告,以色列民對上帝有信心,並且禁食禱告呼求上帝。最後,上帝施恩擊敗非利士人,他們立了石碑—名為以便以謝來記念上帝,意思就是「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我們可以在此看到三個重點。

第一個重點是我們要心之所繫:獨一的上帝 (5-6節)。我們的心思意念到底是甚麼?是否比被其他東西所控制?每星期回到教會時,是否有人在心不在的情況?經文當中提到以色列人打敗仗後,他們沒有放棄,並召集和禱告。今年是閩南堂建堂65週年,回顧當中的歷史有很多不同挑戰和困難,但上帝沒有使我們放棄,因為我們對祂有信心和禱告。我們要集中自己的意念,要稱頌上帝的名。另外,以色列人他們聚集一起澆水和禁食禱告,就是表達一個清心的意思,也在上帝面前承認自己的過犯。

在撒上4-5章提到,以色列人打敗仗和死了很多人,他們士氣低落和對自己沒有信心。當初他們以為抬了約櫃出來,就有耶和華與他們同在,他們可以跨過所有困難,但其實不是。在今天,我們不要利用上帝,不要以為抬上帝出來就可以作任何事,上帝希望我們作祂所喜悅的事情。經文當中提到以色列人澆水,代表他們倚靠耶和華,並在祂面傾心吐意。我們有向上帝傾心吐意嗎?不是只有星期日回到教會,是在平日當中每天親近祂。我們要上帝面前好好傾訴,將擔心的事情和困難告訴祂,而不是有需要才找上帝幫忙。

在耶利米書24章6-7節提到,我們要將心歸給上帝。我們要認識上帝和祂的心,就是在祂的話語當中了解祂。我們要認識上帝的話語,並全然歸給祂。當我們把心交托給上帝後,就不可以要回。舉個例子,馬拉松選手需要每天去訓練自己,他們要訓練自己的力量和持久力。他們需要好好練習肌肉,使自己能夠跑完整段路程。他們所練習的腳力是要超過他們所要跑的距離,同時不要導致自己受傷。如果我們沒有好的屬靈操練,就不能跟上和跑好上帝安排給我們的道路。

    在撒上7-11中,上帝擊敗非利士人,是唯一保障和大能的上帝。今天我們面對多番挑戰和困難的事情時,有否願意擺上和獻祭?撒母耳禱告後,以色列人沒有出去和非利士人爭戰,上帝就敗了非利士人。我們不可以靠自己打仗,要靠上帝和我們一起打仗才可得勝。在撒上5章19-23節提到掃羅沒有完全聽從上帝的話,把亞瑪力人全部消滅,並且從當滅之物中挑選最好的獻給上帝。有時候我們也是如此,我們有時聽一半做一半,所以未能得勝。我們信靠上帝後,就是祂的百姓,在世上代表祂。我們要作好行為,做好上帝交付給我們的使命。上帝想我們用祂的方法和心意完成祂的工作,當我們遵從祂的訓誨後,祂會好好供應我們。     以色列人立了一塊石頭:以便‧以謝來記念上帝幫助他們。今天我們有好好記住上帝給我們的恩典嗎?當我們面對困難時,我們會懼怕,但當我們倚靠上帝後,我們一無所懼。我們要捉住上帝的恩典和應許,並且把恩典作為記號留給下一代。我們要立石為記,在我們的教會、家庭,社會和國家作好榜樣。只有一位獨一的救贖主—耶穌基督,祂因著愛來拯救並幫助我們,我們要把祂傳給下一代的人。上帝是以便以謝的上帝,必會使我們得勝,並能保守我們直到祂回來的日子,阿們!

「忠僕的愛與痛」(二)」古學賢牧師講(2024年3月17日)

經文:路23:33-43

賽53:11節,上帝啓示先知以賽亞,祂的義僕要擔當世人的罪孽。

一.  忠僕的痛

十字架苦杯令主耶穌忍受的,不單是肉體的痛苦,更有心靈的痛苦。首先,主耶穌要忍受「眾叛親離」的痛苦;另一方面,全人類污穢的罪都傾倒在祂身上!而主耶穌心靈最大的傷痛是被父上帝棄絕。主耶穌因為身上所背負的罪污,聖潔、公義的天父掩面不看祂。

二.  忠僕的愛

甲. 愛仇敵

路23:34節,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第一句話:「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主耶穌從祂完美的人性向上帝呼喊,將上帝心裡最深刻的旨意顯露無遺,令全人類在黑暗中得到曙光。

乙. 愛罪人

1.    被列在罪犯之中

路23:33節記載,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另外又有兩個強盜,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有關十字架上的兩個犯人,先知以賽亞早已經有預言,在賽53:12節,「祂也被列在罪犯之中」。這兩個強盜代表了世人對救恩的反應。今日十字架被視為神聖、尊貴的記號,但在主耶穌的時代,十字架是羞辱、殘忍的刑罰,死囚受盡折磨,在陽光的曝曬下、口渴、動彈不得,窒息而死。

太27:27-43節記載,在那一天,羅馬兵戲弄主耶穌,猶太人譏笑祂,祭司長和文士並長老也戲弄祂,甚至「那和祂同釘的強盜(眾數,robbers) 也是這樣的譏誚」(太27:44節)。請留意,馬太福音的意思,是主耶穌左右兩個強盜,原初都一齊譏誚祂,因為祂連自己都救不到。在十字架這痛苦的酷刑中,路23:34節,主耶穌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祂祈求上帝赦免那些釘他十字架的仇敵。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愛呢?

主耶穌身邊那死囚的態度開始轉變。主耶穌公開傳道三年多,祂的神蹟與教訓由加利利直到耶路撒冷都家傳戶曉,這強盜以前也不多不少聽過主耶穌所做

過的事以及祂的教訓。現在他見這位被釘在自己旁邊的主耶穌,在極度痛苦裡面毫無怨言,好像羔羊被牽到宰殺之地。後來,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禱告,好像一道天上的光突然照亮這強盜的心,使他醒悟到主耶穌真是救主,彌賽亞。

路23:40-41節,他就應聲責備另一個強盜,說:「你既是一樣受刑的,還不怕上帝麼?我們是應該的,因我們所受的與我們所作的相稱,但這個人沒有作過一件不好的事。」這兩個強盜對主的態度愈來愈不同,最初他們兩個一齊嘲笑主耶穌,後來這強盜沒有再參與,他還責備另外那一個。

這個醒悟過來的強盜,我們可以想像,他在十字架上做了幾個鐘頭的反省,他沒有為自己的罪辯護,而是承認自己的過犯,並深深意識到自己是罪有應得。這兩個強盜雖然都在主身邊,但一個視主耶穌為天國君王,而另一個死囚沒有任何悔意。

2.    強盜向主懇求

接著,路23:42節,這強盜對主說:「耶穌啊,你得國降臨的時候,求你記念我!」他已經接受主耶穌就是彌賽亞,就是基督。當所有人都認為主耶穌「救不到自己」,這強盜卻向快將死亡的主求救。當時,主的門徒已經失去信心,他們心裡驚惶,腦子裡一片空白。反而這強盜看到耶穌基督奇妙救贖的榮耀,深信祂會「得國降臨」,拯救天國的子民!

為甚麼他會相信這自身難保、軟弱無力的主耶穌,可以救他脫離永遠的死亡呢?我們看到他的信心不是建立在別人的意見上,而是聖靈感動他,得救的道路就是主耶穌。否則,誰會相信一個奄奄一息的人就是基督呢?這確是不可能的,除非他有一個謙卑痛悔的心,願意接受聖靈在他心裡的啟示。這強盜沒有因自己當時的痛苦呼天搶地,反為被釘的主感到不值,指出主耶穌是清白無罪的。他最後並沒有求主救他脫離十字架的刑罰,只求主耶穌不要忘記他。約12:32節,主耶穌曾對門徒說:「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這位強盜何等有幸,他成為首先被十字架上的主耶穌所吸引的人。

3.    在極痛的時候施行拯救

主耶穌不肯救自己,是因為祂決心要拯救我們。在十字架上,祂突然之間聽到一個令祂振奮的聲音:有一個人承認祂是彌賽亞,天國的君王!這強盜已經完全被社會撇棄,但主耶穌並沒有放棄他。在這裡,我們看見主耶穌的確愛罪人,愛到底。祂不理會人的譏笑戲弄,卻立刻回應這強盜的懇求。路23:43節,主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這強盜此時此地就在十字架上得著救恩!「你要同我在……」,與主同在,是上帝對屬祂的人寶貴的應許。主耶穌從地獄邊緣拯救了這強盜,正如祂自己所說的:「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19:10)。 有些基督徒都會對「壞人及惡人」充滿仇恨,會覺得主耶穌對這一類人的寬恕是太便宜他們了!在這罪惡日益泛濫的世代,我們要仰望主耶穌,領受祂對罪人的愛和寬恕;否則我們心裡面積存對壞人或惡人的忿恨,甚至遮蓋了主耶穌對我們自己的憐憫。約壹1:9節,「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不管人多敗壞,主耶穌的大愛不會放棄任何一個人;所以,就算去到最後一刻,我們都不可放棄任何關心和領人歸主的機會。

「忠僕的愛與痛」(一)」古學賢牧師講(2024年3月10日)

經文:路23:33-43

賽53:11節,上帝啓示先知以賽亞,祂的義僕要擔當世人的罪孽。

一.   忠僕的痛

路23:33節,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十字架這苦杯令主耶穌忍受的,不單是肉體的痛苦,更有心靈的痛苦。太26:38節,主耶穌親口對門徒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到底主耶穌要承受甚麼心靈的痛苦呢?首先,主耶穌要忍受「眾叛親離」的痛苦:猶大出賣祂、彼得三次不認主耶穌、門徒怕被連累,遠遠地離開祂!另一方面,聖潔、公義的主耶穌從未犯過罪,在十字架上,全人類污穢的罪都傾倒在祂身上,這是何等大的屈辱,何等恐怖不堪的事!而主耶穌心靈最大的傷痛是被父上帝棄絕:在十字架上,親愛的天父成為審判官,主耶穌變成污穢不堪、悖逆的大罪人!在那個時候,主耶穌因為身上所背負的罪污,聖潔、公義的天父掩面不看祂,以致主耶穌大聲呼喊:「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甚麼離棄我?」(太27:46節)

二.   忠僕的愛

路23:34節,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第一句話:「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主耶穌從祂完美的人性向上帝呼喊,將上帝心裡最深刻的旨意顯露無遺。「父啊!赦免他們」,這是一個慈愛的代求,主耶穌這個禱告令全人類重新得到曙光。不是仇恨與嫉妒的力量可以將主耶穌擺在十字架上,而是愛的力量催使主耶穌甘願被釘在十字架上。約10:18節,主耶穌對門徒說:「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有一首詩歌名「最痛的時候」,其中有些歌詞是:「祂在最痛的時候,沒有咒詛和怨恨;祂在最痛的時候,打開赦罪的門。祂為愛來到世上,祂為愛走上十架,祂用愛戰勝死亡。」

三.   忠僕的寬恕

太5:43-44節,主耶穌在登山寶訓所講過的教訓,祂完全實踐了。那些殺害主耶穌的人,原是罪無可恕的,但主耶穌卻為他們求情,說「他們不曉得」。人只會不斷數算仇敵的錯處,來證明自己的忿怒是合理的。然而,當這些人的心還是剛硬、沒有一點悔意的時候,主耶穌願意寬恕他們;這深深顯出主耶穌對罪人徹底、無條件的愛。你想想,你有甚麼事需要求天父憐憫赦免?你又要去寬恕誰?當聖靈打開我們的心眼,我們就會看見自己是何等得罪上帝;相比之下,人們對我們的傷害又算得了甚麼!聖經告訴我們,寬恕人並不是一個選擇,而是一個命令。西3:13節,「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一個人如果被關在仇恨的牢籠裡,他的生命就會扭曲,人生失去色彩。「寬恕」就是這個監牢的鎖匙,可以令裡面的囚犯得到釋放。

主耶穌好像一座屹立的燈塔,即使受到狂風巨浪衝擊,依然發放光芒!祂一生到處分享寬恕和使人得著赦罪的平安,每一個倚靠主耶穌的人,都同樣可以有寬恕、精彩、豁達的人生。

「五餅二魚神蹟–三句說話,三個難度」梁國強博士講 、洪慕冰姊妹記(2024年3月3日)

經文:約翰福音6:1-15

今天揀選了這段經文是一段很特別的記載,相信大家對五餅二魚的神蹟都很熟悉,今天想重點講解耶穌的三句說話,和大家做一個生命的反思。

一、耶穌看到一大群人來了便問腓力說:「我們到哪裏去買餅給這些人吃呢?」(約 6:5節) 耶穌說這話是要考驗腓力,腓力是應該懂得回答的。腓力回答「就是兩百個銀幣的餅也不夠給他們每人吃一點點。」你們認為腓力的回答,他有甚麼特長?他一眼便看出兩百個銀幣不能餵飽聚集的人,証明他觀察力很強,但他考試不合格,明明他是應該合格的,因為在第1:45節腓力說:「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和第2章記載了看到耶穌第1個神蹟後 (將水變酒)「祂的門徒就信祂了。」所以腓力是應該要懂得回答的。另一個門徒安得烈又對耶穌說:「這裏有一個孩子,帶著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但是分給這麼多人還算甚麼呢?」安得烈的回答,他有甚麼特長?他連計算也不算便直接回答耶穌,他是一個務實的人,但他也不合格,但明明他是應該合格的,因為在第1章安得烈已經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所以他也看過耶穌所行的神蹟,也已是耶穌的門徒,他是應該要懂得回答的,但還是不合格。你們認為答案是什麼?其實只要回答讓耶穌來解決便成了,因為耶穌是行過許多神蹟的人,要解決這一萬人算得什麼?

二、耶穌在6:10節說:「你們叫大家坐下。」你們認為叫一萬人坐下容易嗎?馬可福音形容耶穌吩咐門徒安排人們一幫一幫地坐在青草地上、是一百一排、五十一排的坐下。對我們來說很難,但事情就這樣發生了。

三、耶穌對門徒說:「把剩下的吃飽碎屑收拾起來,免得糟蹋了。」這是耶穌在這段裡的最後一句說話。後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籃子」是大到可以裝得下一個人,把剩下的碎屑收拾起來放滿十二個籃子容易嗎?但事情又這樣發生了。 耶穌的三句說話,每一句說話要跟著做都不容易。當耶穌說第一句說話,其實我們也會像腓力和安得烈一樣,就是用自己的專長去理解這個問題,腓力去觀察和計算,之後答出一個適合他專長的答案,但他沒想過要餵飽一萬人,其實倚靠耶穌便可。第二句說話作為門徒願意去這樣做嗎?作為群眾,又願意接受門徒的指令嗎?其實這個命令要實行是很難的,要看我們是否有勇氣去做。第三句說話要將碎屑收拾滿十二個籃子,我們有耐性去做嗎?這是要提醒我們做上帝的事情、做生命的培育也需要很長的時間和耐性。耶穌的三句說話是要教導我們要對上帝有信心、順服上帝的話語、要有恆久忍耐的心去做上帝的事,將上帝交托我們的人與他們一起有生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