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3年最後一個主日,也是2023年最後的一天,大家會有什麼感想?這一年大家活得如何,得著了什麼,錯失了什麼,相信大家必定會有一定的思量。對於基督徒來說,每逢到了年終必須要做一個信仰行動,就是「感恩」。「感恩」是屬靈生命的重要素質,若然有一名基督徒沒有適當地向上帝感恩,可以說這名基督徒實際上沒有與上帝適切地連結,也沒有與上帝之間的親密關係。
「感恩」帶給我們三方面對上帝的體會:第一是「認識上帝」,我們感恩,因為看到上帝在我們身上所彰顯的恩典,上帝給予我們所需要的,若然我們不需要的上帝不會給,從而叫我們知道上帝對我們的旨意,更加認識上帝,知道祂在我們生命中的安排和使命。第二是「上帝同在」,上帝一路的供應並非巧合,而是上帝給予我們獨特的生命安排,在困難艱苦的人生階段,我們知道能夠倚靠上帝而渡過,上帝的同在叫我們的重擔變得輕省。第三是「親近上帝」,我們為上帝每一樣供應,無論大事小事都感恩,在感恩的過程中使我們更加親近上帝,從心底裏感受到上帝對我們的愛護。我們從「感恩」經歷上帝,使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更加親密。
帖撒羅尼加前書5章16至18節:「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弟兄姊妹,懇請大家在今天找一段時間安靜下來,為今年所發生的事向上帝「感恩」。上帝祝福大家!
聖誕節到了,非基督徒都會歡欣慶祝,互送禮物。我們知道聖誕節真正的意義,是紀念上帝差祂的兒子降世,為了在十架上代替罪人受罰,承擔上帝公義的審判。在基督降生的那個晚上,天使向牧羊人宣告:「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good news of
a great joy, RSV Bible),是關乎萬民的!」基督從榮耀的天家進入時空的限制,成了卑微、軟弱的嬰孩,一生經歷苦難。不過,祂所流的血使我們的罪污得以塗抹,人可以與上帝復和。所以,無論從人的角度,或從上帝與基督的角度來看,基督降生是人類歷史至大的喜訊!
時至今日,我們在平安夜報佳音,並舉行聖誕崇拜,歡度這節日。你可知道,誰得著第一份聖誕禮物?那是甚麼?不是黃金、乳香和沒藥。「基督到世上來的時候,就說:『上帝啊,祭物和禮物是祢不願意的;祢曾給我預備了身體』(希伯來書10:5節)。」第一份聖誕禮物是上帝為基督所預備的身體,以致祂能在十字架上為罪人流血受死。耶穌基督不是從父母結合而生下來的,天使告訴約瑟,馬利亞「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太1:20節)。
世界的天災人禍和戰爭從未止息過,唯有基督的降生,並祂所成就的救恩,為全人類帶來真正的平安與喜樂!基督為我們作出莫大的犧牲,我們當為基督獻上甚麼呢?
好快來到一年一度的聖誕節,下一禮拜主是聖誕主日也是平安夜,是大家共聚歡興的時刻。然而,在聖誕節歡慶的背後,我們應該為世界上還有人未曾得救而自省及反思。
聖誕節提醒我們要看見今天世界上還有太多人並未曾得救,還有很多人因為人類的罪行而遭受戰火和虐待。今年以色列和加沙的戰爭,已經導致超過一萬八千的平民死亡,受傷或者傷殘的人數更高。有人用信仰的角度去問,究竟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民族仇恨,有沒有真正完結並且和解的一天?
阿拉伯民族和猶太民族有著千年的糾結和恩怨,阿拉伯包括巴勒斯坦被認為是以實瑪利和以掃的後裔,而猶太人就認定自己為雅各的後裔,是上帝真正的選民,巴勒斯坦地是上帝賜予以色列的應許之地。我們不去評論誰是誰非,但要相信民族之間的仇殺不是上帝所喜悅和希望的事。以賽亞書9章6節:「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真正能帶來和平的,就只能指望這位以賽亞預言的和平之君,當這兩個民族能夠歸向耶穌基督,領悟新約聖經的真理和意義,真正的和平以及和解將會到來。
今年聖誕節在我們慶祝紀念耶穌降生之時,也讓我們懇切地期望,主的福音、愛和和平臨到每一個人,尤其是生活在飢荒、疾病、戰亂、徬徨、無助、受欺壓的群眾。願主祝福大家!
多年前我認識一個草根家庭,他們所居住的單位被堆積的廢物填滿了,甚至沒有一個地方可以「腳踏實地」。後來我和一隊義工為他們清理家中的堆積物,但不久他們又重新囤積廢物,很快就變回老樣子了。
許多基督徒曾為信仰有所犧牲,但若沒有追求認識基督,就很容易走回頭路。使徒保羅是希伯來人中的希伯來人,本是前途似錦的社會精英,信主後成了同胞眼中的叛徒;原是狂熱的猶太拉比,甚至手持大祭司的公文到處迫害基督徒,後來被猶太人追殺;本來極力迫害教會,卻成了帶鎖鏈的福音使者!保羅沒有走回頭路,他的秘訣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祂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3:7-8節)。保羅能夠丟棄所誇耀的家族、律法、傳統等,是因為認識了耶穌基督,他把這些世俗光環完全捨棄了。保羅能將「萬事當作有損的」,以致他丟棄的時候不覺困難。保羅不是受鞭策,而是被耶穌基督深深吸引。在保羅心目中,只要是阻礙他認識基督的,他就當作有損的。萬有的價值若與基督相比,如同糞土。
人只能活一次,聖經告訴我們,生命的至寶是認識耶穌基督,祂是我們所有的一切。
十分感恩上禮拜日我們參與了教會創會85週年聯合崇拜,以及在晚上的堂慶感恩聚餐。在晚上的聚餐裏,我們猶如一家人一同晚飯,團結互愛,共慶教會85週年的生辰。「教會是家」的概念對基督徒是十分重要,也是基督徒必須要具備的價值觀。
在聖經裏也曾經提出教會作為家的概念,以弗所書2章19節:「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上帝家裡的人了」。教會是上帝的家人相親相愛的地方,當人加入了這個家庭之後,人生就不再迷惘、混沌,好似外人和旅客那樣,到處流浪遊走,漂泊半生也不知道何處是安穩安息的地方。當人找到上帝,把自己安頓在一所教會裏,在教會裏相親相愛,互相扶持和接納,屬靈上能與上帝更加接近,經歷「聖徒同國、上帝家人」的體驗,以致在生命成長上得到完整的發展。
所以,教會對基督徒來說是十分重要,也是基督徒的家,每一位基督徒都需要有屬於自己的教會,這樣在身心靈上才能夠有真正的歸屬。曾經有人認為,信了基督的信徒,不一定需要固定參與某一所教會,可以到處體驗不同教會的崇拜經驗,豐富敬拜的生命。其實,這種說法是有問題的,因為基督徒固定參與某一所教會的崇拜,是為了回到屬靈的家裏,與自己相識相交的家人一同敬拜親近上帝,如果去到別的教會哪裏沒有自己可相交的人在一起,缺乏弟兄姊妹之間的互相支持,也難以體會「聖徒同國、上帝家人」的意義了,反而變得像到處漂泊遊走的「外人」,這又何必呢?
馬拉松長跑最艱難是中後段的路程。起步時勁力十足,將要衝刺時拼盡全力;只有中後段考驗跑手的耐力。奔走天路也是如此。主再來的日子似遠亦近,來12:1-2節提醒我們,「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過去85年來,本堂弟兄姊妹各人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甘心樂意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就如教導聖經、領人歸主、聖樂事奉、管理教會、關懷牧養、探訪代禱、影音、招待、總務等等。弟兄姊妹全然擺上,奉獻時間金錢才幹,同心建立上帝的家。
在85週年堂慶的大喜日子裡,祝願眾弟兄姊妹的生命繼續被主栽種,散發基督馨香之氣,如聖經中利巴嫩的香柏樹,到了年老仍常結果子,以致我們閩南堂更被上帝使用,在這地區成為明亮的燈臺。
我們懷著感恩的心來迎接教會創會第85週年,這85年來教會經歷上帝數之不盡的恩典。這幾十年來香港經歷無數的變幻,也為香港基督教帶來不少挑戰,然而我們教會依然能夠經歷風風雨雨而屹立之今,這必定是上帝的恩典和憐憫。在這些恩典和憐憫的背後,我們要意識到在我們生命裏,需要有一必要的生命特徵,才可以讓我們教會屹立不倒,甚至繼續將基督使命發揚光大。
這重要的元素就是「專心跟從」。感謝張福民牧師在上週日為我們證道,引用了約書亞記14章6至14節的經文。這段經文是講述當約書亞預備帶領以色列民攻入迦南地之前,他與迦勒說及分地的處理安排。迦勒闡述自己的生命歷程,他一生「專心跟從」耶和華上帝,直至他當時85歲,他仍然相信上帝會帶領他攻入迦南,奪取上帝曾經應許給予他之地。無論他當年做探子,或者在曠野生活40年,又或者將要披荊斬棘,與迦南人決戰,在任何處境他只專心做一件事,就是「專心跟從」耶和華上帝。這種順服、專注,是他能夠以上帝的視角去看見別人沒法看見的東西,那就是上帝的信實。
弟兄姊妹,教會85週年給了我們什麼提醒?在我們同心慶祝的同時,我們也需要檢視自己的生命質素,能否學效迦勒專心跟從上帝的意志和決心,要知道這種生命素才是令教會在時代變遷的同時而屹立不倒的真正原因。
有一個故事,說有基督徒被天使提到天上,看見有許多住處,其中有大豪宅,也有小房子。每個房屋門前都寫著屋主的名字,有些是他認識的信徒、傳道、牧師和長執。他來到一個榮耀輝煌的大宅門前,其上的名字是他從沒聽過的。他問天使:「請問這房子的屋主是誰?」天使說:「就是那奉獻兩個小錢的寡婦。」
窮寡婦奉獻的事記在可12:41-44節,那時主耶穌明知自己幾日後便要被釘在十字架上。祂在聖殿裡,「對銀庫坐著,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主耶穌絕對不是無事可做而打發時間,祂要藉著眾人怎樣奉獻,來教導門徒有關奉獻的真理。在那時代,聖殿銀庫有13個奉獻箱,狀如喇叭,「有好些財主往裡投了若干的錢」。當銀錢落下時,發出又大又清脆的響聲,眾人都被吸引而行注目禮。「有一個窮寡婦來,往裡投了兩個小錢」,發出的聲音極微小,卻引起主耶穌的注意。當寡婦離開以後,主耶穌召門徒來,說:「這窮寡婦投入庫裡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她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也許這婦人在離世以前,還不知道自己所奉獻的兩個小錢,竟然蒙主耶穌如此悅納,並且在這二千多年來傳頌在信徒的耳中。
弟兄姊妹,你試過在失業時、退休後、經濟拮据時,仍然樂意奉獻嗎?
馬太福音7章21至23節:「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我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
上主日岑兆麟博士引用了這段經文,提醒我們要做真正的門徒,以致將來面見主的時候,主接納我們進到天國裏。主耶穌說明:唯獨進行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當我們得到這段經文的提醒時,或也需要了解為何主耶穌當時會這樣說。
當時稱呼耶穌為「主呀!主呀!」的人,不一定了解耶穌的神聖屬性:主耶穌與上帝的大能相連,以及與上帝父子之關係。他們稱呼主耶穌為「主」,可能只因懷有尊敬之意,因為他們知道耶穌能夠行神蹟。有一些稱呼主耶穌「主呀!主呀!」的假門徒,並沒有打算真正效法耶穌,也不知道自己說這話的意思。口裏承認耶穌是主,卻可以掩飾心裏未曾真實悔改。因此耶穌說,只有哪些「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天國。
初期教會常常面對不同異端的入侵,假先知挑戰教會的基督信仰,聖經作者期望福音書讀者對福音信仰有好的掌握,在登山寶訓的最後教導中提出這要點,讓讀者好好反思。今天我們同樣要小心異端思想的入侵,什麼是異端思想?就是那些要我們「不去遵行天父旨意」的思維,例如論斷別人、排斥異己、放棄窄門、選擇性執行上帝話語等等。主耶穌的真門徒,是能夠結出好果子的。弟兄姊妹,共勉之!
徒16:12-15節記載了腓立比教會的開始:保羅宣教來到腓立比,到了河邊,知道那裡有一個禱告的地方,就坐下對那聚會的婦女講道。有一個賣紫色布疋的婦人,名叫呂底亞,素來敬拜上帝。她留心聽保羅所講的話,就信了主耶穌,又帶領她全家一起受洗。河邊那禱告的地方就成為耶穌基督福音的據點,而弟兄姊妹也常到呂底亞家中聚集(徒16:40節)。感謝上帝,腓立比教會就在這大城市的一個小角落漸漸成長。
後來,保羅寫信給腓立比教會,說:「每逢為你們眾人祈求的時候,常是歡歡喜喜的祈求。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腓1:4-5節)。「興旺」是當時行船的人常用的詞彙,意思是「乘風破浪,向著目標前進」。興旺福音不單指人數增長,更是說到在極其困難的環境下,仍堅持宣揚主的福音。
如今我們正在籌備佈道會,弟兄姊妹也為福音齊心努力。有肢體獻上時間和恩賜,在各崗位上分工合作;有不少肢體努力邀請家人、親友、同學和同事赴會;而全教會多次以禱告托著佈道會的籌備工作。保羅在林前9:16節說:「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保羅這句話值得我們深切反思!因為這是關乎我們身邊每一個未信者得享永生或受永刑。上帝吩咐我們去傳福音,我們當甘心順服,竭力討祂喜悅。有人說:「我未能邀請親友出席佈道會,我不用來了。」在此我呼籲弟兄姊妹人人出席,一同以祈禱唱詩來見證上帝奇妙的大愛!當講員呼召的時候,我們也可鼓勵身邊的新朋友起來決志。盼望大家一起同心合意興旺福音。
文章導航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