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講道筆記
「新年新事 」 陸 輝牧師講,宗易明弟兄記( 2020年01月05日)
若你問人世上會否有新事,別人可能會以《傳道書》的「日光之下並無新事」來回應你,然而《以賽亞書》清楚指出上帝「要做一件新事」,豈不是有衝突嗎?首先,《傳道書》指的是不為時間設限的話,事情的規律、模式會不斷重複,因此作者的結論是沒有新事;而《以賽亞書》指的則是上帝在一個時代下的作為,對當代的人來說,是新的事,所以兩者沒有衝突。那我們既生於這時代,何不期待新事的發生?讓我們從《以賽亞書》,看上帝做的新事。
-
上帝的說話 (14-15節)
那時北國以色列和南國猶大都沒有遵行上帝的吩咐,因此上帝先藉其鄰國亞述滅了以色列,及後因亞述殘酷的行為,上帝又藉巴比倫分別滅了亞述和猶大,所以猶大的子民被擄到巴比倫,然後被擄的子民向上帝呼求,求祂施行拯救。14-15節是上帝的回應:祂會審判巴比倫,甚至令巴比倫出現原本用來享樂的船都變成逃難的船的景況。後來波斯滅了巴比倫,使被擄的人能歸回耶路撒冷,引證了上帝的應許。
經文也揭示了上帝的屬性,包括救贖主、聖者、創造主和君王,顯示上帝是掌管歷史及審判罪惡的主。祂滿有能力,能審判壓迫者,令子民得著安慰和盼望。我們也該對上帝有如此認識,在此認識下看個人生活、教會發展和香港發展,好讓我們懷著此信念加深對上帝的投入,而不是對上帝點到即止、避之則吉。
-
上帝歷史的作為 (16-17節)
經文所描述的是出埃及事件,那時埃及法老欺壓以色列民,要他們只有經濟貢獻,逼他們作廉價勞工,於是以色列民呼求上帝,然後上帝差遣摩西將以色列民帶離埃及,拯救了他們,也審判了埃及人。作者提起此事,是通過上帝過往的作為來引證祂的真實,好讓以色列民即使面對困難,也能存信心按著上帝的應許來生活。
-
除舊迎新 (18-20節)
上帝應許以色列民,使他們歸回耶路撒冷,又要他們不要思想古時的事,那為何又提起出埃及之事呢?事實上人往往記憶最深的,是自己的創傷,上帝要以色列民學習放下陰影,以免被其主導生命的方向。要迎接新事,就要放下創傷,不要再記念,同時以寬恕的心看待,否則就不能真正的放下。若能放下,便能騰出空間去迎接上帝的新事。
當我們騰出空間後,就要留心發現上帝為我們做的新事,那是救贖的應許。既然耶穌已救贖我們,我們如何活出新的生命呢?你有甚麽計劃?有甚麽期望?有甚麽感動?若你把這些事都祈禱交託,上帝必會指導你。所以要從過去跳出來,發現上帝的應許,那麽生命就能見證上帝的作為,也能回應及處理香港社會的問題,藉此帶來環境的更新。
-
百姓的使命 (21節)
百姓的方向是述說上帝的美德,向列國彰顯上帝的作為。我們作為上帝的子民,要用口傳揚福音,也要用生命作見證,向他人展露上帝的奇妙。
2020年,你期待上帝的新事嗎?有甚麽仍然纏累你,導致你無法迎接新事?我們對自身的使命,有足夠投入感嗎?讓我們今年帶著聖靈的感動,為自己帶來更新,為教會帶來更新,更為香港帶來更新。
「光的見證 」 彭偉業傳道講( 2019年12月29日)
約1:6-8:「有一個人,是從上帝那裡差來的,名叫約翰。這人來,為要作見證,就是為光作見證,叫眾人因他可以信。他不是那光,乃是要為光作見證。」將施洗約翰的一生描繪出來,就是「為光作見證」,這是施洗約翰一生的最終目標。然後在第19-28節,記載了約翰作見證的詳細情況,當中我們會看到三方面的學習。
-
放下自己
這段經文一開始的19至21節,記載了施洗約翰受到一班祭司和利未人的追問,要問清楚他究竟是誰人。聖經作者為施洗約翰的身份,連續用了「三」個否定。施洗約翰強調自己不是「基督」、不是「以利亞」、不是「那先知」,清楚地說明他不是任何形式的救世者、彌賽亞,也不是猶太傳統所預言的先知。施洗約翰放下對自己生命的所有要求,他不活在別人的期望當中,不介意別人怎樣看他,也不為自己擁有些什麼。他一生只有一個使命,是為那為將要來的主作見證。
-
預備主的道路
猶太宗教領袖直接要求施洗約翰自己說出自己是那一位。22節,施洗約翰表明自己就是以賽亞先知所預言的那把「聲音」,是呼召人「修直主的道路」,預備主的來臨。施洗約翰將他的一生視作為主所用的器皿,他並不堅持自己是屬於什麼身份,是什麼人,而是告訴別人自己是上帝所用的工具,那怕只是一把「聲音」,目的只是要做見證耶穌的器皿。「修直主的道路」就是要預備道路給人去歸向主基督,這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好像要將由巴比倫歸回去耶路撒冷的沙漠路填平。我們也應該學效施洗約翰,以見證主耶穌作為我們的使命,預備主的道路,讓人歸向主,無論這任務有幾困難有幾艱巨。
-
完全地指向基督
我們總括施洗約翰的一生,是一個指向基督的生命,最終都是為了指引人去到耶穌那裡。29節,當他見到耶穌的時候,他就馬上叫原本跟從他的人,立刻轉去跟從耶穌。這就是他的見證,讓人透過他認識耶穌,跟隨耶穌。施洗約翰所作的見證,明確地表達他只是個開路者,為要指引人去到一個比他更重要的主的面前。
施洗約翰強調自己用水去為人施洗,是要預備人將要直接面見主耶穌。當人能夠遇見耶穌,並從此信靠主耶穌的時候,就會藉著耶穌得到聖靈的洗。施洗約翰的洗是叫人為自己的罪悔改,其實是為接受將來耶穌的洗作預備,悔改的人要得到耶穌用聖靈施洗,才能在將來末世的審判中得到真正的拯救,是真正的罪得赦免。耶穌用聖靈施洗是指什麼?神學上的解釋就是上帝通過耶穌把聖靈賜下給祂的信徒,使人獲得聖靈澆灌和充滿。我們所說的基督徒得救確據,就是基督徒被聖靈充滿,有聖靈內住。
施洗約翰為耶穌所做的見證和事工,完全是為了預備人真真正正地遇見耶穌,被耶穌用聖靈施洗,真正得到得救確據。同樣,我們傳揚福音,帶親友返教會,我們為耶穌作我們的見證,帶領人直接面見耶穌,接受聖靈的洗,得到耶穌的拯救,這是重要的使命。
「出人意外的信息 」 倫國平牧師講,林日麗姊妹記( 2019年12月22日)
在一些快樂的日子中,總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例如過去一星期發生嚴重的交通意外。去年為慶祝聖誕節,在閩南堂的操場搭一個臺預備唱詩讚美上帝,而晚上有燒烤慶祝,卻碰巧下雨。聖經中也有很多出人意外的事情發生,如耶穌基督的出生,沒有人會想到祂是這樣來到。
路加福音2:8-14,耶穌基督的出現是出人意外的信息,是大喜訊。聖誕節是慶祝耶穌基督的降生,對於在教會服事的人,每年聖誕節都很忙碌,有時甚至忘記聖誕節的意義。2002年,當時我的教會在尖東有音樂佈道,詩班有一百多人,我有些擔心是否有人來,但後來發現聖誕節跟人傳福音,很多人都不介意,反而很歡迎,原來上帝給全世界的人準備聖誕節這天的大喜信息。每年到聖誕節,我們把這信息帶給世人,我們很有福氣,能夠像天使報佳音,代表上帝把信息傳出去。
以賽亞書9:6「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祂的肩頭上;祂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耶穌基督的名字對我們有甚麼幫助?「奇妙策士」 (wonderful counsellor) 的作用是甚麼?我們心情不好會找輔導,耶穌基督來到這世上,聆聽我們的心事煩惱,最好的輔導員是我們的主,「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馬太福音11:28),心中的煩憂可以跟祂傾訴。在很多自殺個案中,很多人自殺是因找不到一個朋友傾訴。但我們有耶穌基督,祂已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一定願意聽我們說話。
「全能的上帝」是指在主裡沒有難成的事,我們喜歡跟別人說自己有實力、賣力、勞力,但基督教是講得力。「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以賽亞書30:15),安穩是在耶穌基督裡,因祂是「奇妙策士」。耶穌基督來到世上聽我們說話,引導前面的方向,在祂裡面有力量,因祂是「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是隨時隨地與我們同在,「以馬內利」就是這意思,「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馬太福音18:20)。耶穌基督只離我們一個禱告的距離,我們隨時可跟祂溝通。
人生中很多意外隨時發生,耶穌基督來到這世界都是出人意外的大喜信息,祂的名讓我們知道祂願意聆聽我們,使我們充滿力量,並隨時隨地讓我們倚靠,也是「和平的君」,是賜平安的上帝。每人都需要平安,每天的生活奮鬥都是為平安。人出生時,希望母親和子女平安,買保險也是為平安,由出世至見主都希望平安。上帝愛我們,知道我們的需要,所以賜我們平安。路加福音1:78-79,耶穌基督在我們尋找平安時,祂已來到當中,賜從天上而來的平安。約翰福音14:27「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如我們摒棄憂愁和膽怯,就不會愁眉苦臉,這平安釋放我們。保羅告訴我們他的親身經歷,腓立比書4:7「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聖經如何形容這種平安?但以理堅決跟隨上帝,每天禱告,但遭奸人所害,被扔在獅子坑中,但他很平靜和平安,信靠他的上帝。王封了獅子坑口,但上帝差遣使者把獅子的口封住,賜出人意外的平安。上帝知道我們的困難,所以願意從天堂來到地上拯救我們,讓我們靠著祂來面對人生。出人意外的事很多,但耶穌基督幫助、保守和看顧我們,讓我們有平安。今年聖誕節,耶穌基督把這平安的禮物送給大家。
「與復活主相遇同行 」 」陳宇恩博士講,吳家通弟兄記( 2019年12月15日)
這是一段記述耶穌顯現在兩名路人面前,與他們一同走路的經文。他倆是從耶路撒冷離開前往村子馬忤斯去。一名路人叫作革流巴,另外一位並沒有記名,他們正憂愁著 那位能拯救以色列民的先知,在死後的墳墓裡不見了的身體。然而,既然如此確信這是能拯救萬民的主,又為何不把眼晴明亮起來,見證主復活的可能呢?故此,在這條相遇之路上,耶穌對二人有責備、有指點,亦有論述耶穌自己又是何人。這樣步步敞開他們的心,
細說真理的一課查經班,引證 衪 也盡力讓我們堅守信仰,令 他 們心靈變得更加火熱,眼晴也要明亮起來。
信得遲鈍是我們經常出現的狀態,在日常生活上更加常常詢問主耶穌在哪裡 。 兩位路人成為廣傳福音 的門徒,不但折返耶路撤冷去,更是遇見十一位使徒與他們訴說主復活的事。門徒的轉變是因為他們親眼見到耶穌,直接的是耶穌與他們同在亦親自向他們傳道,解決困惑亦挪開蒙蔽他們雙眼的東西。此時此刻我們一同的崇拜,把敬拜的詩歌獻給上帝,上帝也必然與我們一起在這裡渡過崇拜,一樣地建立好的同行者、查經班的關係,絕不亞於革流巴兩位門徒的際遇。有時我們以為上帝會按 照我們 的想法去顯出大能,顯出奇妙,這個想法是大錯特錯,反之是上帝帶領我們朝見衪進入,衪的同在,一切是互動,互相認識相交的過程,整個崇拜是神聖的時刻,是建立親密的進程。
崇拜的意義是什麼呢?一位舊約的學者談及過:「生命中沒有任何一件事比敬拜上帝更為重要。我們被造是為敬拜衪 ,我們得贖是為敬拜衪 ,到了永恆也要敬拜 衪 。」故此地上的教會存在的目的和使命正是要榮耀上帝,上帝的榮耀在 衪 的子民當中要彰顯出來。崇拜要以上帝作為中心, 要宣認上帝的拯救作為,同時 宣告祂擁有我們 生命 的 主權。這份直認又是怎樣解釋呢?我們是上帝的子民,不歸屬在人間上的任何權勢,只認 衪 為王而敢於呈獻我們自己。
兩位門徒正式上完了耶穌的查經班,便出發到處宣揚主復活的消息。其他門徒聽到消息後便立即動身沒有遲疑,耶穌顯現呼喚了他們,呼喚他們將生命獻上。主耶穌的臨在不單只是扭轉門徒的生命,最為重要是建立一個為衪作見證的群體。我們的生命是耶穌基督的活生生的見證,延續主耶穌的工作,在聖經所描述原來耶路撒冷只是一個開始,傳遍萬里直到現在整個世界也遍佈門徒。門徒的工作就是在不同的工作和家庭崗位,也要為主而活不停的作見證。羅馬書第12章1節:「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崇拜是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崇拜是事奉。崇拜是我們全人生命向上帝回應的方式,心靈必須更加火熱,眼晴更奉。阿們!
「今日是有好信息的日子 」林錦濤牧師講,黃加蕙姊妹記( 2019年12月8日)
本月是全球慶祝聖誕節的月份,無論是否明白聖誕節的真正意義,社會上都會充滿著慶祝的氣氛;尤其有商埸的促銷活動、公司朋友間的聚餐派對、互贈禮物、公眾假期等等。但聖誕節真正值得慶祝的重點,卻又經常地被忽略。更有甚者,我曾聽到教會弟兄的幼年子女回答聖誕節的目的是慶祝聖誕老人生日的節日。信徒通常都會引用馬太福音來述說聖誕節的意義,今天我們試用舊約列王紀 下的一段經文來詮釋這個日子的訊息道理。
按列王記下六、七章記載,以色列人被亞蘭王便哈達派遣全部軍兵圍剿城池,面對被消滅的重大危機,導致饑荒、民不聊生、處處求助哀聲。就在這人以為絕境無望之際,上帝藉先知以利沙予以色列人一道曙光一個
希望。列王紀下七章 1-2 節 「以利沙說,你們要聽耶和華的話。耶和華如此說明日約到這時候 在撒瑪利亞城門口 一細亞細麵要賣銀一舍客勒二細亞大麥也要賣銀一舍客勒。有一個攙扶王的軍長 對神人說 即便耶和華使天開了窗戶也不能有這事。以利沙說 你必親眼看見 卻不得喫。」
那時,在城門有四個長大痲瘋的人,他們彼此商量反正在城內等死,倒不如就到亞蘭王那裡投降,看看有沒有生存的機會。他們進到城裡,卻發現沒有任何軍兵敵人,於是便在那裡吃喝飽足,收 蔵 衣服金銀財物,並即時回以色列王家報信。原來因為是上帝使亞蘭人的軍隊聽見大大的吶喊聲、車馬聲,以為是以色列王聯合埃及人諸王龐大軍隊來攻擊的聲音,他們就驚慌,隨即撤退逃跑。以色列人是上帝所選立的子民,聖經多處記載,當外邦人軍隊攻打以色列人時,上帝都會讓敵人在晚上聽見吶喊聲,如有大軍擁來,隨即撤退城外回去。對以色列人是一次又一次的救亡,得以存活保命的信息。
聖誕節是紀念耶穌基督誕生,祂是三位一體的真神,為世人的罪過受死。亞當、夏娃沒有遵從上帝的吩咐犯了罪 ,使我們人間世代出生便揹帶原罪。既然犯了罪,就必需將罪除掉,使生命重新與上帝接連。約翰福音三章 16 節提到「上帝愛世人」, 衪 差遣獨生子耶穌基督,流血受死在十字架上,將人的原罪洗淨。所以我們都需要相信主耶穌基督,得著拯救。
在院牧的工作上曾遇上一位出生14 個月瀕臨不 治 的嬰孩父母,請求我為嬰孩施行水禮,之後十天嬰孩離世,當時父母仍握著嬰孩的小手。這對年約三十的年青父母曾認真的問我,孩子離世後是否真的會回到主耶穌那
裡,我肯定地回答,是的。人與生俱來背負原罪,主耶穌基督已為我們洗脫除去。我們生命卻仍帶罪性,在心思意 念行為生活中,仍然是不斷犯罪,唯有不斷依靠聖靈的提醒避免,向主耶穌基督認罪悔改,祈求洗滌赦免,走手潔心清的道路。
聖誕節是記念耶穌基督出生日子,是有好信息的日子,當我們正遭遇紛亂不安危難的時候,總會給我們足夠的預備,過平安的日子。
「愛你到底」古學賢牧師講( 2019年12月01日)
經文:約翰福音13:1節、希伯來書 7:25 節
有些基督徒為著一些外在的問題,一下子就放棄多年的信仰,從此不返教會。又有一些相識十多二十年的親友,因為一些小事情就鬧反了 ,以後不再來往。當我們看見人對主耶穌、對親友是這樣無情,我們不免要問:「當我們所做的事未能滿足主耶穌的心意,祂會怎樣待我們?會否像世人一般冷酷無情呢?」
一、主耶穌有能力拯救我們到底(來 7:25節)
來7:25 節,「凡靠著祂 主耶穌 進到上帝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因為祂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拯救到底」意思是「拯救到永遠、完全的拯救」。在各種處境裡主耶穌都能夠拯救我們、保全我們,我們應該放心將自己交託給祂。有人質疑上帝赦免罪人、賜人永生會縱容基督徒繼續犯罪,事實上,犯罪對一個真正的基督徒來說是虧損 、是痛苦。一個人從罪惡的綑
綁中被釋放出來,豈會喜歡過犯罪的生活呢?
(來 4:14 節) 主耶穌本是上帝的獨生子,道成肉身來到世上,這是祂作大祭司一個很重要的本質。舊約祭司的事奉是受時間所限,但主耶穌不是,「因為祂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來 7:16節說「祂成為祭司,並不是照屬肉體的條例,乃是照無窮之生命的大能。」「無窮之生命」即是提後 1 :10 節「不能壞的生命」。主耶穌超越了任何祭司、任何受造者,亦解決了全人類因罪所要承擔永遠受刑罰的結局。「拯救到底」的重點一直是放在主耶穌身上,並與祂大祭司永遠長存的身份連接起 來,而不是我們靠自己的意志去堅持才能得救。
二、主耶穌愛我們到底(約 13 :1 節)
世間的愛都是短暫、有條件的,主耶穌的愛卻是無條件的愛,是意志的愛,無論我們怎樣,祂的愛都不改變。 (約 13 :1 節 )主耶穌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主耶穌被猶大出賣,被所有門徒離棄,被同胞猶太人憎恨到要釘祂上十字架!祂被權貴羞辱,受到不公平的審判,經歷鞭打,最後忍受十字架的苦難。面對這十二個軟弱的門徒,甚至其中一個要出賣祂,主耶穌仍然堅持付出愛。
在聖潔、尊貴的主耶穌面前,我們也不是可愛的人。我們時在聖潔、尊貴的主耶穌面前,我們也不是可愛的人。我們時常得罪主耶穌,違背常得罪主耶穌,違背祂的命令,但祂仍然以無條件的愛愛我們。祂的命令,但祂仍然以無條件的愛愛我們。耶31:3節說,「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當你以為主耶穌離開你,放棄你,懷疑祂忘記你的時候,請你記當你以為主耶穌離開你,放棄你,懷疑祂忘記你的時候,請你記得主是以永遠的愛愛你。當我們靈性低沉的時候,常會懷疑主耶得主是以永遠的愛愛你。當我們靈性低沉的時候,常會懷疑主耶穌到底還愛不愛我們。穌到底還愛不愛我們。
很多基督徒說:「我已經很久沒有返教會了,現在遇到危難才想到返教會,我覺得自己很要不得,沒顏面見主耶穌。」弟兄姊妹,我們不要被過去的包袱拖累,當坦然無懼的來親近主耶穌,(弗3:18節)祂的愛是長闊高深的:
「長」指時間,從永遠到永遠,主耶穌的愛是不改變的;
「闊」指範圍,:世上可愛的和不可愛的、好人和壞人,都是祂愛的對象;
「高」指高度:高高在上的主耶穌付出最高的生命代價來愛我們。
「深」指深度。主耶穌對我們一往情深,人世間無論任何事,即使是死亡,都不能使我們與主的愛隔絕。
這位拯救我們到底、愛我們到底的主耶穌是我們生命的主,我們應當一生跟隨祂。我們應當一生跟隨祂。
「重拾初心的教會」冼日新博士講,宗易明弟兄記( 2019年11月24日)
1. 感恩
感謝上帝的恩典,因為耶穌是教會的主,祂右手拿著七星,在七個金燈臺中間行走。七星和七個金燈臺是代表當時的七個教會,即是耶穌基督是全教會的主,是為了建立教會。以弗所教會是其中之一,當時教會面對羅馬政府的逼迫,使徒被捉拿,甚至殉道,於是耶穌基督透過使徒約翰寫信給以弗所教會,提醒信徒耶穌基督是教會的主,不單只是過去,更是現在以及將來,無論如何,耶穌基督必不離開教會。
以弗所是當時小亞細亞的首府,是一個海港,商業貿易非常興盛,同樣異教也扎根於此,製造神廟的行業比比皆是。以弗所無論在商業、經濟、文化、宗教、政治都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然而當地的人並不認識耶穌。耶穌差派使徒保羅在第三次宣教佈道時在以弗所建立教會,那時整個城哄動,因為保羅毀了異教人士的生意,因此保羅受到很大的逼迫,保羅在這樣的環境下建立教會,也有亞居拉、百基拉、提摩太、使徒約翰等人來牧養教會。
2. 回顧
耶穌基督知道以弗所教會能勞碌、忍耐,在每一個細節上一絲不苟,因為耶穌基督的名,配得弟兄姊妹奉獻他們的心血。耶穌基督要以弗所教會回顧,回顧他們曾經為耶穌基督的名擺上過,回顧他們為何覺得耶穌基督的名值得,再辛苦都值得。
以弗所教會是持守真理的教會,她不能容忍惡人,即是她願意按著上帝的心意而行,以致她配得「教會」一詞。仇敵魔鬼要破壞教會,牠用外在的壓力逼迫信徒,以捉拿使徒來威嚇他們,要他們不要再跟隨上帝;另外魔鬼也要教會離開真道,牠讓假的使徒傳講假的道理,例如當時就有尼哥拉一黨的行為,即順從舊約時代巴蘭的教訓,要以色列民行淫,更和外邦女子行淫,離棄真道,把不合符上帝心意的觀念、思想、文化、生活方式、行為等去進入教會,從而腐化教會,讓上帝的子民口裏尊崇祂,心卻遠離祂。使徒約翰要教會回顧來提醒自己,心要純淨,讓教會成為教會。
3. 展望
教會需要成長,成長需要修補破口。以弗所教會有一個破口,就是把起初的愛離棄了,即是最原初跟隨上帝的愛心。當時以弗所教會只是城市的一小撮人,當他們離開群眾要跟隨耶穌的時候,是要付上巨大的代價,可能是經濟的損失,也可能是人的壓迫。但因為他們體會到耶穌的愛,道成肉身的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耶穌是甘願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勢力能夠逼耶穌被釘十字架上,為的就是完成救恩,讓世上所有人得蒙拯救。
以弗所教會的人,幾乎拜了一生偶像,追求世界的生活、放縱的生活,如同其他以弗所人一樣,直到認識耶穌基督,耶穌基督的愛感動他們。耶穌基督要他們回想自己的初心,不要讓事奉取代了自己的初心,要不停檢視自己內心的熱誠,持續更新,也要小心,不要讓世俗的影響力進入教會、腐化教會。這個回想是包括謙卑的心,讓我們得以看見上帝的作為,也能看見自己的屬靈狀態,耶穌是否我們人生的主?耶穌是否我們教會的主?回想之後,要悔改,即是將方向重新校正在上帝身上,當中或許要面對重重壓迫,或信心軟弱。上帝能把無變有,沒有能力的祂賜能力,讓世人驚訝上帝的作為,讓上帝的名得以被高舉。
「忍耐的囑咐」鄭淑儀姑娘講( 2019年11月17日)
忍耐的和合本譯「忍耐」及「恆忍」。當人遇到苦難困難時,仍要有長久容忍的去面對,考驗一個人的隱忍和堅韌。棉花糖實驗顯示有能力等待──也就是忍耐──是可以預測日後人生成功與否的重要人格特質。雅五:7 -11 ,因着信,忍耐等候主。 5 節經文裡,“忍耐”這個字竟然出現了 6 次,雅各勉勵信徒要忍耐等候主來。他們在今世既遭遇苦難,知道世界的虛空,就當更熱切的盼望主再來,存心忍耐,走完今世路程。
1 盼望的忍耐( 5:7 下) 農夫按時撒種;然後等候時 雨。撒種是人的本分,降雨是神的作為 ,然後盼望神顯作為;我們也當先忍耐,然後才有可能盼望看見神的作為。例子:一遍雞鳴 失敗者僅僅敗在了那一點點的堅持
和忍耐上。
2信心的忍耐( 5:8 長時間的忍耐必須靠著有信心才能堅固,特別是要相信︰「主來的日子近了」。「你們也當忍耐,堅固你們的心」。例子:亞伯拉罕是因著他恒久的忍耐就得了應許。
3愛心的忍耐( 5:9 「彼此埋怨」,是在肢體生活中沒有忍耐的記號,「免得受審判」,可見彼此埋怨是要受神審判的罪。「看哪,審判的主站在門前了」,主是審判萬人的主,祂既已快來施行賞罰與報應(啟 22:12 )),那麼,我們縱然暫受試煉,也該忍耐,因為再過一點時候,那要來的就來了。例子:年輕人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個海上石油鑽井平臺工作,三次成功地完成受極限訓練,可惜最後那一次忍耐不住了就放棄了。
4效法古聖先賢的忍耐( 5:10 11 )); 雅各舉出約伯和以利亞作為榜樣,但他們二人的信心在不同的方面表現出來看見神的存在,堅持行義,不怕為道受苦,經過試煉之後,必得豐滿的賞賜和榮耀。例子:荒島上倖存
者,天天他等著有船駛過發現他的存在,並救起他好讓他回到社會中。但死神每天都帶給他絕望,每天都蠶食著他的生存意志 ; 最終他被救了。「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馬太福音 24:13
總結:屬靈的生命是一個過程,在還未走到終結的時候,不能看見『完美』的成果。常聽人說:『神在我身上仍有未完之工!』是的,正因為工作還未完成,我們需要忍耐,接受神雕琢我們的屬靈品格。正如有人說:『基督徒就好像一個茶包,若不被熱水泡過,味道就不出來。』讓我們一起用心去學習恆久忍耐的功課。
「剛強壯膽」古學賢牧師講( 2019年11月10日)
公元60~70 年間,信耶穌的猶太人對外被羅馬皇帝迫害,對內又受同
胞的攻擊。跟隨耶穌不是一帆風順的,不同時代的信徒都會遇到壓迫,我們應該怎樣面對呢?
一、重拾往日的心志(32-34 節)
(來10:32 節)希伯來書的作者提醒當日的基督徒,叫他們回想往日蒙受福音光照之後,在猶太教與信耶穌這場屬靈大爭戰中,他們曾經忍受各樣的苦難。(第33 節)他們被人毀謗,受到莫須有的定罪,成為公眾嘲弄、鬥爭的對象。有信徒被人拉入監牢,他們自願陪同一齊坐監;這班信徒就是這樣一面自己忍受苦難,一面成為其他人的安慰和鼓勵。我們不要忘記基督徒的生活是一種團契生活。面對苦難,不是靠我們自己一個人死忍。我們有沒有朋友,有沒有支援系統呢?如果沒有,你在路上是很孤單,而最危險的是被魔鬼逐一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