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講道筆記

「恃強扶弱」梁永善牧師講 ,鍾麗詩姊妹記( 2019年5月26日)

經文:「羅馬書15:1-7節」

當教會人多的時候,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會越來越大,對某些人的不滿會增加,若長此下去只會做成更多的阻隔,甚至分裂,故我們從聖經的教導重新思想肢體之間應如何相處。

  1. 恃強扶弱(羅15:1

當時的教會內常有一些背後批評的說話而造成分化,有些人認為任何東西都可以吃,有些人則只吃素菜。保羅指出各人的領受不同,各人均認為自己的看法是對的,衝突便由此起。今天的教會最大的傷害是批評、論斷,很多時我們會用自己角度去判斷他人的行為,特別自以為堅強者更容易犯上這錯謬。我們除了消極地不隨意論斷外,保羅更要求我們積極地——「恃強扶弱」而非「恃強凌弱」——「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羅15:1上),指信心較堅固的人,有責任去關心、扶持那些較軟弱的人。我們很難改變、放下自己的看法去遷就別人,但信仰將我們的生命改變、扭轉過來,故此要扶助軟弱者,看成這是自己的責任,這樣的教會生活才得上帝所喜悅與祝福。

  1. 與眾同樂(羅15:1-2

第二個重要的教導是「不求自己的喜悅」並是「務要叫鄰舍喜悅」,一些自覺堅強的人,常理直氣壯地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是對的,絕不願意改變自己的作法遷就別人,自覺不需理會他人;但真正有信心、按上帝心意而活的人是願意放下自我,不求自己的喜悅,乃是扶助他人,討他們的喜悅。基督一生從沒有做一件事單為自己開心、求自己的喜悅,祂一生所作的乃是完成上帝的心意,主不單只求上帝喜悅,更是擔當了上帝受的辱罵。不信者、罪人拒絕上帝,會出言侮辱,而上帝的信徒自然也會受到針對,基督為了上帝的緣故,讓那些辱罵均落在自己身上,我們是祂的信徒,教會是祂的身體,那麼我們願意擔當這些擔子嗎?

  1. 彼此接納(羅15:7

信心軟弱和信心剛強的人同屬一團契,雖有許多不同但卻有同一的主,故要齊心效忠於祂,毫無軒輊。保羅是猶太人,行過割禮,為律法所支配,但外邦人信主卻不需受割禮,也不需要遵行他們所守的部份律法——如食物的條例,故此便需彼此接納。可惜的是教會常出現的問題,是我們容忍未信者犯錯但卻不容易寬恕、接納主裡肢體的一些錯——甚至是無心之失。很多時我們自己犯錯必有很多原因為所犯的事開脫,但別人犯錯則不會想他是甚麼原因會如此。求上帝賜我們勇氣去承認別人也擁有犯錯誤的權利,並接納別人!

  1. 美善能源(羅15:4

「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羅15:4)。上帝的話語不是文字而是能源,若我們讀了,在適當時間聖靈藉此提醒我們,我們若順服於聖靈的提點,我們生命便更成熟。我們盼望別人成長不是基於人的良善、人的成就,乃是基於上帝的能力,這樣我們便能產生忍耐和安慰,而我們不單讀經吸取能力,亦同時呼求上帝給我們能力、忍耐、盼望去接納自己和別人,「但願賜忍耐安慰的上帝叫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羅15:5)

小結

但願我們能成為聖潔、成熟的人,去扶助、接納別人,不以自我為中心,所作的乃願上帝、人得喜悅。

「基督身體」 彭偉業傳道講 ( 2019年5月19日)

經文:「哥林多前書12:12-26節」      

交響樂團樂手之間的配搭和合奏,講求「一體」為目的。我們的基督信仰同樣形容教會為基督的身體,每位基督徒都結合起來,成為「一體」。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保羅正在處理哥林多教會結黨分派的問題,所以他特別闡述了基督身體的意義。

  1. 基督的身體是多元而合一

十二節:「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身體有好多不同部分,但仍然都是只有一個身體。十三節:「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臘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代表了當時不同種族、階層的人,成為同一個基督身體。不同種族、階層、背景的人,雖然存在好多差異,但在差異之中仍然合一。這種「多元而合一」的核心價值,也是現代教會的共有價值。基督教信仰不是個人的信仰,而是群體的信仰。我們要接受各人的不同,並且要擁抱、支持這種的不同。我們的身體是血肉相連的,牽一髮動全身,被同一位的聖靈澆灌。

  1. 肢體是互相依賴

在十五至十六節,保羅用擬人化的比喻,腳會說:「我不是手,所以不屬乎身子」,耳朵就說:「我不是眼,所以不屬乎身子,」腳覺得自己不及手那麼有用,可以做複雜的操作;耳仔覺得自己不似眼睛可以看見這麼有用,腳與耳仔都說自己不屬於身體。第十七節,保羅反問:「若全身是眼,從哪裡聽聲呢?若全身是耳,從哪裡聞味呢?」第十八節:「但如今,上帝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了。」上帝的意思是要教會裡面有各式各樣的人,同心合力事奉,互相關顧,互相依賴,相交相知,去除了人與人之間天然的屏障和隔膜,這是上帝設立基督身體、教會的心意。今日的教會裡面,每位肢體都有其自己的功能,每個人都需要其他肢體的事奉,使教會發揮在地上的使命。

  1. 肢體是互相補足

21、22節,眼不可以對手講:我用不著你;頭亦不可以對腳講:我用不著你。23節,我們要為那些不體面、不俊美的肢體,更加要為它們加上體面,加上俊美。24節,這個身體是由上帝所配搭,目的是要讓那些不體面、不俊美的肢體得到補足,得到關顧。保羅卻提醒當時的信徒,較為有優勢的信徒,要以正確的態度看待較為弱勢、看似缺乏恩賜的信徒,給予他們相當的尊重、欣賞、支持、和關顧,為對方確立他們應得的價值,而較有優勢的信徒也會在這服事中成長。

這「一體」的觀念貫穿了整段經文(12、14、20),也指示我們以「一體」的概念看自己的教會。教會每年籌辦的事工,都是為了建立整個教會。我們可否放下自己私人的智趣、時間、利益的考量,而是以「基督身體」的角度去考慮參與,我們大家都是身體裡面不可分割的肢體,其他肢體所做的任何事,和我們都有血肉相連、不可分離的關係。就如26節:「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

「顯明基督」 古學賢牧師講 ( 2019年5月12日)

經文:「腓立比書1:12-21節

今日是母親節,祝願每一位父母都身體健壯,兒女更加孝順。有父母在身邊是福氣,兒女當孝敬父母,這個上帝給我們的命令。

現今世界上有不少基督徒為主受苦。有個機構名為「敞開的門」,宣布2018年跟從耶穌最艱險的國家,頭三名是北韓、阿富汗、索馬里。在這些國家信耶穌很危險,一旦被人發現,不單自己要被送去做苦工甚至處死,家人亦難逃一劫。但是,由第一世紀至今,教會愈受逼迫,福音愈廣傳。第二世紀教父特土良說:「福音種子往往是用殉道者的血來澆灌的!」這話一點沒有誇大!當使徒保羅寫信給腓立比教會的時候,他亦是為福音受逼害,在羅馬被軟禁。

  1. . 努力見證耶穌

(腓1:12-13節) 保羅坐監,在人看來是福音事工一個大的損失,但後來保羅看到,他所遭遇的事反而使福音更加興旺。保羅沒有受惡劣環境限制,仍然大發熱心在監獄中傳福音。「御營全軍」即該撒大帝的侍衛部隊,歷史文獻記載御營全軍有九千人。他們輪流監視保羅。當保羅這樣被嚴密監視的時候,他便有機會逐一與輪班的御營軍傳福音,有些甚至可能因此信了耶穌!

原本保羅是可以被釋放回去耶路撒冷的,但他放棄了,理由是猶太人計劃在路上暗殺他。保羅選擇直接上訴去羅馬,不但會受到保護,還可以得到機會向那些審問他的官員講到耶穌復活的事。只要有傳福音的機會,保羅從不放棄 (徒21至28章 )。每次他被審問,他就會從自己怎樣遇到復活的耶穌說起。相信每當有人來探望,保羅他就告訴他們,在大馬色路上,復活的耶穌怎樣向他顯現。在御營全軍和其餘的人中,基督已經被傳開。

德國諺語:「弱者困於環境,智者利用環境。」我們應該懂得利用環境,激發勇氣為耶穌做見證。你知否傳福音最令我們得到鼓舞的是甚麼?就是當你願意去傳,就會有人相信!保羅並沒有因坐監而停頓下來,他更不會因為身為囚犯而感羞恥或氣餒,反而因福音深入人心而大得鼓勵和喜樂。

  1. . 以信心堅固別人

(第14節) 保羅為主受苦,其他信徒就因而大受感動,對所信的道深信不疑,亦勇敢地努力傳福音。(第15-17節) 在傳福音的路上,保羅遇到很多人對他不滿,批評他、攻擊他。保羅受傷害自然感到不舒服,但他沒有讓負面的感受繼續醞釀,反從積極方面去思想。

(第18節) 是甚麼令保羅雖失去自由仍歡喜呢?一般來說,人能否開心往往是看環境,這是人之常情。但保羅的喜樂原來不是跟環境掛鉤的,他的著眼點是福音被傳開,而不是自己的榮辱得失。保羅說:「基督究竟被傳開了,為此我就歡喜。」無論別人本著甚麼動機,只要能將基督傳開,保羅就非常開心。保羅關心的是福音要被廣傳,怪不得保羅為耶穌受苦仍然能夠喜樂。

(第20節) 保羅既不以福音為恥,重重逆境亦沒有叫他放棄。弟兄姊妹,如果受到攔阻,你會不會仍然把握機會去見證耶穌呢?保羅在逆境中毫不退縮,也沒有氣餒!保羅說:「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這是甚麼意思呢?保羅是要在各種遭遇裡,叫基督在他身上很清晰地彰顯出來。

我們都想眼睛看得清楚,年紀大了有白內障,我們都會去看醫生,希望醫生快些為我們做手術。同樣,我們都要將耶穌的美善很清晰地活現出來。怎樣才能顯明基督呢?約3:30節:「祂必興旺,我必衰微」,我們要放下「自己」,耶穌才會顯大!當我們只顧自己、作事總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耶穌的形象就會變得模糊。

「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這是保羅的人生宣言,表明他一生的目標。弟兄姊妹,你的人生目標又是甚麼呢?你現在可不可以將它寫出來呢?保羅從前追求名望、權勢,逼害基督徒,如今成為奉獻一生給耶穌基督的人。第21節保羅說:「我活着就是基督」,這可說是整個基督徒生活的核心!加2:20節「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上帝的兒子而活;祂是愛我,為我捨己。」保羅的意思是:他的生命完全屬於基督,他願意遵行基督的旨意,使基督在他的生命中掌權。今日我們都應朝向「活着就是基督」這個目標而生活,我們的人生應該以耶穌基督為焦點。

保羅是一個真正活著為耶穌的人,所以他沒有遺憾,他不會怕死。請問你的人生有沒有遺憾呢?是否覺得有些很要緊的事未做完,或者有些很想做的事未做呢?若像保羅那樣,日常生活都清清楚楚使人看出自己以基督為中心,我們的人生就不會有遺憾了。

從古到今,一般人都是為自己做這事、做那事,所得到的只是今生短暫的利益,結果並不能使他們從其中得到滿足和快樂。各位,我們只能活一次,你願不願意用你一生去顯明基督呢?每一個被基督的愛所激勵的人,我們一齊來為耶穌而活,一生顯明基督!

「摩西的母親所展現的屬靈果子」 黃葉仲萍博士講 ,宗易明弟兄記( 2019年5月12日)

經文:「出埃及記2:1-10節」

摩西的母親是約基別,在生摩西之前,她生了二個孩子。大家姐是米利暗,是一名勇敢的人物,然而她名字有苦和反叛的意思,苦並不是問題,聖經有許多人物都有苦的經歷,這都能塑造他們成為一個有深度的人物;米利暗同時是個反叛的人,她曾得罪上帝,導致上帝使她生大麻瘋。

約基別另一個孩子是亞倫,是摩西的哥哥,在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他在背後支持摩西,同時間他也是眾人的領袖。

由此可見約基別的三個孩子都是出色的人。最近有些研究指出,一代的生理印記是會一代傳一代,而且是可以改變的,有科學家以老鼠做實驗,發現會舔其子女的老鼠媽媽,其子女長大當老鼠媽媽後,也會舔其子女,然後科學家把不會舔其子女的老鼠媽媽的子女移往會舔子女的老鼠媽媽那裡,發現這些子女長大後也會舔其子女。

摩西除了有其親母約基別之外,也有一個養母,是法老的女兒。聖經記載她當時在河邊洗澡,法老的女兒會在河邊洗澡嗎?這是一個不解的謎題,可是當時她就遇見了嬰孩時期的摩西,動了憐憫的心,把他救了上來,可見法老的女兒是一個有愛心的人,摩西在她的撫養下,也成為了出色的人物。

在我們的生命中也有一些人在撫養我們、提拔我們、栽培我們,雖然他們不是我們的親生媽媽,卻因著愛的生命,改變了我們的生命,就像法老的女兒改變了摩西的生命一樣。

聖靈九個果子: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 溫柔、節制,是源於一個主體,因此果子之間是沒有衝突的,那個主體就是愛。在摩西的成長中,他經歷了愛的生命,我們亦然,在教會中我們被提攜、被教導、被改變,都是主的恩典和愛。

因著愛,我們可以照顧別人,但除了照顧別人,更要照顧自己、愛自己、包容自己和接納自己。母親節,要照顧年老的媽媽,不只是外在的慶祝,更是一種內在的生命。

「結出愛果」 古廖玉明師母講 ( 2019年5月5日)

經文:「加拉太書5:16-26節」        

(一) 由聖靈主導

加5:16-26節清楚指出基督徒會有兩種完全相反的生活方式:放縱肉體的情慾,或順從聖靈的引導。「情慾」是甚麼?上帝造我們的身體有天然的慾望,但人犯罪之後,肉體之中有刻意違背上帝心意的傾向,就是「情慾」。放縱情慾的基督徒跟不信主的人一樣繼續不斷犯罪。這段經文一針見血地指出,一個信徒或是整個教會出現問題往往是因為漠視聖靈在主導。對個人來說,是金錢主導,抑或享樂主導?對教會來說,是行政主導,抑或傳統主導?第25節是怎樣說的?「我們若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是聖靈主導!祂以真理在生活和事奉上引導我們(約14:16、26節),我們要順從祂。

第19-21節列出四類情慾的罪:婚姻方面—姦淫、污穢、邪蕩;宗教方面—拜偶像、邪術;人際方面—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異端、嫉妒;娛樂方面—醉酒、荒宴等類。第21節說:「行這樣事的人必不能承受上帝的國。」信徒若選擇活在情慾裡,雖然得救,卻在今生自絕於天國真正的自由和福氣。第22、23節,保羅以「聖靈所結的果子」來描繪基督徒生命的質素,包括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等。聖靈工作最大的彰顯不是神蹟奇事,而是改造我們這些已經完全敗壞的生命,使我們內在的品格與上帝相似。然而,建造一個「熱心基督徒」的外殼不太難,品格的成長卻非容易,於是有些基督徒捨難取易,寧做雙面人。但上帝要我們裡外一致;聖靈藉著上帝的話幫助我們,叫我們內心和外表的距離拉近。我們要將「聖靈果子」這一份清單牢牢記住,時常用來檢視自己的生命。

(二) 結出愛的果子

聖靈果子第一個特質是「仁愛」,原文是「愛」,是主動犧牲、出於意志的愛。為甚麼將「愛」放在第一位?林前13:1節,「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鑼和鈸可以發出很大的聲音,但用得不恰當就很吵耳,令聽的人很辛苦。第2節:「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甚麼。」恩賜愈多,對信仰愈熟練的人,若不是本著愛心去服侍,殺傷力就愈強。第3節:「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我們所做的一切可以祝福別人,但若果不追求愛心,我們自己的生命完全不會成長。

除了因為愛是重要之外,保羅將愛放在聖靈果子的第一位,亦是為了針對加拉太教會的狀況。有些律法主義者攪擾弟兄姊妹,聲稱外邦信徒須行割禮才能得救。他們連上帝的僕人也攻擊,說保羅不是使徒,令保羅要為自己使徒的身份抗辯(1:11-2:10節)。他們的行為既可怕又可惡,正如有人說的:「有些人高舉愛上帝的旗幟,拿起公義的寶劍,傷害上帝所愛的人。」以遵守律法來攻擊人,其實都是情慾的罪。第13節說:「弟兄們,你們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將你們的自由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事。」有太多人等著你和我去關愛,真的不值得將上帝給我們的精神體力在內部消耗。我們要用雙手去看顧那些生病或受傷的人,用我們雙腳去探訪那些心靈哀傷的人,用我們的口去向人宣講主的愛,用我們全心去愛我們的配偶和家人。愛,從來不容易;我們順從聖靈的引導,祂就賜我們足夠的力量和智慧去愛。

「不枉此生」 許亞光牧師講 ,林日麗姊妹記( 2019年4月28日)

經文:「提摩太後書4:7-8節」

生於富有家庭的William Borden,年少時已決定跟隨主,預備往埃及做宣教士時生命終結,終年25歲。他有句名言「不保留、不退縮、不後悔」,既是他人生的寫照,也是鼓勵了我們。提後1:1-2下,保羅與提摩太的關係亦師亦友,好像屬靈的兒子。保羅清楚知道自己快要離世,面對生離死別,有很多話跟所愛的人講。這段經文表示保羅一生所相信、秉行和堅持,同時鼓勵同工提摩太,以言行身教助提摩太認識這個信仰。今天我們有在乎的人,我們願意花時間關心他們,與其同行嗎?信仰是生活,生活是信仰的演繹。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保羅用三個關於競賽的比喻總結他一生的事奉,委身上帝。「美好的仗」、「當跑的路」、「所信的道」這三個比喻的結構相同,先寫賓語,再用三個動詞「打」、「跑」、「守」,用完成式強調已完成這三件事,這是靠上帝恩典才能完成的。

保羅用「美好」形容一場仗,他認為自己所付的努力、面對的艱苦,過程的本身是美好。面對這些困境挑戰時,以美好的心態去完成。「仗」的原文可翻譯為搏鬥、搏擊,搏擊講求心理、力量、技巧和應變。這個「仗」是自己去打,要面對真實的敵人,有畏懼、退縮、否定自己能力,高估對方等心理歷程,保羅認為這挑戰本身是美好的。

我們有勇氣面對這個信仰嗎?以上帝的原則生活在這世界,經歷人在罪性中的拒絕和否定,我們所講的便是我們所信的。勇氣就是勇於改變自我,最大最難的仗不是外面,而是改變自己。「美好」在於保羅在人生選擇和不同處境中活出所相信的。「勇氣」不是加諸在別人,而是面對上帝時,是否願意為祂實踐和犧牲?求主幫助我們學習捨己的勇氣將注意力放在主上,用行動演繹信仰:捨己、背起主的十架、願意為主擺上、跟從主。

「當跑的路」可翻譯為一場賽跑、跑程,保羅強調的是全程。跑得全程需要堅持,比賽到終點,不是要贏,而是盡力去跑。保羅就是一個例子,在傳福音的危險過程中堅持,在獄中仍然堅持。信耶穌後,有時感到快樂,但總有孤單困難的時候,是否想過放棄?多年的事奉有開心和難過時刻,是否繼續堅持?要愛慕上帝的話,才能得到承托、滋潤和供應。要正視屬靈生命的學習,以上帝的話為基礎,自己能得到幫助,自然可影響其他人。

「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是已經完成履行所持的信仰,即我們要打美好的仗,跑盡當跑的路,守當守的道,這需要承諾的心。除以上的勇氣和堅持,也要有忠貞。我們對工作、婚姻、友情是否忠誠?對教會是否有委身?對上帝是否忠心?這是生命的質素,是種鍛鍊、立志。在跟隨上帝時,生命要更新變化。今天我們服事是否受世界影響?別人反應和對自己的看法是否真的重要?求主幫助我們要忠貞,在主面前站立得住,審判的主必定會賜公義的冠冕,賜給愛慕主的人。

「活潑的盼望」 古學賢牧師講 ( 2019年4月14日)

經文:「羅4:25節,彼前1:3-4節」

自古以來死亡一直在踐踏和欺壓人類,唯有上帝對生命有絕對的話事權。

() 上帝叫耶穌復活 (425)

復活節對基督徒來說是最重要的日子,因為耶穌若沒有復活,基督教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任何人只要證明耶穌沒有復活,就可以完全推翻基督教。只不過耶穌真是復活了,我們在祂身上看見比死亡更大的能力。耶穌降世就是要將勝過死亡的生命帶給世界上的人。

耶穌死在十字架上,對當時跟隨耶穌的人來說,是極度的絕望和羞辱,他們心中的希望完全破滅。這個時候他們猶如驚弓之鳥,要逃避那些殺死耶穌的人。但當他們親眼看見耶穌復活之後,他們就重拾信心。耶穌不單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並且第三天從死裡復活,叫所有跟隨祂的人重燃希望。弗1:19-20節說,上帝怎樣使耶穌從死裡復活,使祂不受死的轄制,同樣上帝向我們這些信的人所顯的能力也是這樣浩大。

羅4:25節說「耶穌被交給人,是為我們的過犯;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試想世上有沒有一個宗教的神會為祂的信徒受死?但耶穌為拯救人類,替我們承受了最痛苦最羞辱的刑罰,祂的血洗淨我們的罪,成就了救贖。另一方面,上帝賜予我們稱義的地位,是特別連於耶穌的復活。因為羅10:9-10節說:「你若口裏認耶穌為主,心裏信上帝叫他從死裏復活,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裏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裏承認就可以得救。」在十字架上,上帝彰顯了祂的公義,又施予無限的憐憫。我們的罪之所以被赦免,唯一的基礎在於上帝自己兒子的死亡,十字架是上帝公義與慈愛的交匯點!

另外,羅1:4節亦告訴我們,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以大能顯明是上帝的兒子」。大家都知道,死亡是多麼可怕和殘酷的事,令到無數的人美夢幻滅。然而耶穌帶給我們盼望,只要在祂裏面,死亡就不是人生的終點。啟1:17-18節,主耶穌說:「不要懼怕!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過,現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遠遠;並且拿著死亡和陰間的鑰匙。」

() 上帝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 (彼前13-4)

彼前1:3-4節說,「祂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著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可以得著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為你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我們能夠有活潑的盼望,是因上帝的大憐憫。上帝看見我們困苦流離就憐憫我們,祂愛我們,藉著耶穌從死裡復活,開啟了我們與天父之間的關係。

在第一世紀,人若信耶穌就要面對其他人的逼害,有可能連性命都保不住。彼得寫信給信徒,堅固他們的信心,提醒祂們有「活潑的盼望」。「活潑」是現在式,是一開始就有的盼望,一直持續到實現的日子。這活潑的盼望是甚麼?就是為我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每個人在世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產業,可惜世上的產業都是會朽壞,會玷污,也會衰殘的。但感謝主,因著主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我們可以得著天上的基業,是一切信耶穌的人都有份的。

生活的各種壓力會使我們的信心軟弱,甚至離棄主。活潑的盼望卻會堅固我們的信心。我們盼望在於那位手中握有死亡和陰間權柄的復活主。復活的生命不是在肉體死亡之後才開始,今日耶穌復活的爆炸力可以充滿我們的生命,每一個靠著祂的人都可以勝過沉溺多年的壞習慣,經歷得勝、有盼望的人生。

「生根建造」 陳榮超牧師講 ,鍾麗詩姊妹記( 2019年4月7日)

經文:「歌羅西書2:6-7節」

今年教會的主題是札根聖經、結出聖靈的果子。根(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如我們沒有花時間將根扎好,把其他事情做得好也沒有用處。相信大家都會同感,不單只扎根,也要熟讀聖經,回應上帝的話語。根讓我們聯想到歌羅西書,既然我們接受了主耶穌基督為救主,便需要回應,尊重祂,聽祂的說話教導及吩咐,以致生根建造,信心堅固。

大樹理念之根建造:

要成為一顆大樹便需要附合以下條件:(一)需要時間札根向上增長,沒有時間便長不起來;(二)不可以動;(三)有根向下生,如樹下面沒有根便不可以向上生,根的作用是吸收水份,將水份往上供應;(四)要有方向感,樹要向上成長;(五)向有陽光的地方生長。歌羅西書提到我們既然今天成為跟隨主耶穌基督的人,成了另一身份的人,便需要遵祂而行,以感謝的心去領受教訓,在靈裡增長。

基督徒的生命成長是「歷時性」(Diachronicity)而非「共時性」(Synchronicity)。即信主後不會馬上成為偉大的基督徒或有名的宣教事,甚至像牧師立刻可以上台講道,而是生命的轉捩點,新生命的起點,需要時間培養。生命的成長,不是停在某一點的上面,而是不斷前進。保羅曾提及我們需要戰戰兢兢去完成救恩的工作,在地上過信徒的生活,需要小心謹慎,因為我們正在過渡期/進度期,整個生命的成熟過程是需要時間的。

生命的成長需要穩定的環境,如果我今天來這間教會,明天去另一間教會,生命就得不到好的生長。例如把樹種在一處地方,過了三天將樹拔出來再種在另一處地方,樹不會生得很好。我們要在耶穌裡生根,沒有根便不能建造,根是看不到,但根基不穩定便不能建造任何的建築物。我們要扎根聖經才能生出聖靈果子,果子是能看到的,但如果沒有根,屬靈果子也不能結出來。耶穌在我們的心動了善功,這不是表面的功課,我們要認同教會的主題「扎根聖經,結出聖靈果子」,上主日學,研讀聖經,這樣我們才會有根。

我們的思想不要專注著地上的事情,卻要思想上面的事情及上頭來的智慧。今天的手機族都低著頭看手機,這代表我們都看重地上的事,如果我們看的想的都是上面的事情,那麼我們感恩的心便會不斷增長。如沒有上頭來的智慧領導我們,我們的人生便會沒有陽光,由上頭來的智慧能讓我們的心充滿陽光。讓我們札經聖經、結出聖靈的果子。

「蒙神喜悅的獻呈」 陳少蘭姑娘講 ,宗易明弟兄記( 2019年3月31日)

經文:「彌迦書6:1-8節」

彌迦書第六章是上帝藉先知彌迦向以色列全會眾進行審判,指出他們敬拜流於表面化。我們都希望獻上上帝喜悅的祭,要從以下三方面提醒自己:

  1. 一. 要數算主恩

彌迦先知用一個類似法庭形式來開審,人是被告,上帝是審判官,大山小山是陪審團。在近東地區,山有「永恆」的意思,因此上帝要大山小山來見證祂的訟詞,目的是要人回轉悔改歸向上帝。面對百姓的埋怨,上帝反而問他們祂做了甚麼令他們厭煩,可向祂證明,然而百姓沈默不語。接著上帝要百姓回想,祂是如何從埃及地把以色列百姓拯救出來,要百姓數算祂在他們身上的恩典及作為。在百姓作惡;要離棄上帝的時候,上帝沒有放棄他們,祂仍然守約施慈愛,仍然等待他們回轉歸向祂。數算主恩是一種操練,我們要記住上帝奇妙的作為,雖然環境並沒有改變,但這改變了我們的心態,讓我們知道上帝是奇妙的,不要為不如意的遭遇垂頭喪氣。

  1. 二. 要獻上自己

應該獻上甚麼才得上帝喜悅?彌迦先知用一個諷刺的方式提醒百姓:你們以為獻上貴重的禮物,就得上帝喜悅嗎?當百姓犯罪,他們自然就會獻上更貴重的,去換取上帝的赦罪,然而若不從心底裡認罪悔改,上帝豈會喜悅?即使獻上千千的公羊,或是萬萬的油河,也只是百姓自以為是罷了。我們也可能會陷入自以為是的心態,以為獻得越多,禮物越貴重,就得上帝喜悅。上帝所要的不是虛有其表的祭禮,乃是奉獻者的見證。把自己獻上,在上帝面前認罪悔改,走上帝所指引的路,那便是上帝喜悅的祭。

  1. 三. 要誠實無偽

所有人都知道何為善,是從生命中流露出有公義,有憐憫,且要謙卑與上帝同行。因我們都經歷過上帝的美善,所以我們都要效法上帝,憐恤有需要的人。這當中也流露出我們敬拜上帝的意義,是要實踐上帝吩咐,走進人群當中,讓其他人也能看見上帝的美善。因此一名真實的敬拜者,他的生活必然會讓人看見上帝的公義以及憐憫。我們要敏銳於世上的事,不應只獨善其身,應看重社會上的議題,關心社會需要。

結語

昔日彌迦先知提醒百姓,今日亦在提醒我們,上帝不單看重外在的行為,更看重內在的靈性,外在的行為只是內在生命的流露,因此我們要靠主塑造由內而外的生命,常常感恩,為上帝作美好見證,並在社會中實踐上帝的公義及憐憫。願我們在信仰生活中專心聆聽上帝的話語,並讓上帝的話語在我們生活中發揮作用。

「真理與靈命」 趙詠琴博士講 ,林日麗姊妹記( 2019年3月24日)

經文:「提摩太後書2:14-26節」

提多書、提摩太前後書是教牧書信,對於上帝的僕人和信徒在生命的訓練方面是很重要的提醒,也牽涉教會整體的情況。提後2:14、16-17、23,當時在教會中有些假道理,保羅提醒弟兄姊妹不要花太多時間與人爭辯無謂的言論。提後2:18中的「信心」可理解為信仰,經文指當時有人認為「復活的事已過」,人不需再理會將來身體復活這個盼望,保羅認為這敗壞人對上帝的信仰。我們相信的是罪得赦免,耶穌基督為我們負上罪的刑罰,有永生盼望,這就是救恩,不只得到兌現屬靈生命的復生,還有身體復活的部分,才是完整享受永生,這是要等待基督回來,期間仍要堅守信仰,直到見主面。基督如何復活,我們將來也這樣復活。

若有人講不用等待,會「敗壞好些人的信心」。人生有很多苦難和信仰患難,唯有盼望基督回來便沒有這些問題,並有永生。要等候兌現,才會明白為何要承受這些苦難,並不再害怕死亡。因死亡不是終結,有天我們會復活,這樣才會一直堅持信仰。錯誤道理、假道理、異端的話會敗壞人對上帝的信心,甚至令人「進到更不敬虔的地步」。如無盼望,我們不明白為何要堅守真理、受苦行義,與世人般認為沒有終極審判,吃喝享樂過一生無異。

如何真正抗衡這些假道理?不花時間與他們討論,以免令自己也「進到更不敬虔的地步」,但這不是唯一對策。講正確的道理、傳揚福音的真道才是抗衡假道理的重要策略。身為牧者,提摩太要花更多時間講真理,人才會辨別何為錯的道理,不會讓假道理牽引。我們懂得辨別錯的道理嗎?曾聽過有人講因愛稱義,有些人認為因信稱義不合理,為何要信耶穌才能稱義、得永生和得救?這唯一的方法似乎太狹窄,因而想出很多其他可能性,才會出現因愛稱義的講法。只有一個救恩,就是無罪的耶穌成為人,代受刑罰,才能救我們,因我們是罪人,不能夠救自己。由舊約至新約,很清楚的說要因信稱義,若另有方法,這完全否定整本聖經所啟示的救恩道理。保羅在羅馬書4章引述亞伯拉罕這個舊約重要人物作例證,說明他也是因信稱義,不是因行律法、愛上帝或行割禮稱義。雖然他當時不認識基督,但他相信上帝的應許,某程度上亞伯拉罕明白上帝的救恩,從他的後裔會有使世人得救的道理。

如不讀聖經,不明白真理,如何辨別錯誤?牧者要教導真理,但教會整體要重視真理學習。信徒要認識上帝,就要多讀聖經,理解上帝對我們的心意,否則只是自己構思的信仰。多讀聖經,幫我們認識親近上帝,按著上帝的心意而行,這才是行義,脫離罪的捆綁。

保羅提醒提摩太要「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除抗衡假道理,同時裝備信徒,讓他們明白真理,辨別假道理。即使敵擋真理的,聽到真理後或會醒悟。牧者最重要的職事是教導真理,不論聽的人態度如何,只要按著上帝的教導教訓人,一定對人有幫助,讓人歸向上帝。提後2:21,保羅同時強調牧者屬靈品格的重要,要脫離「愚拙無學問」的言論,過聖潔的生活。牧者要按真理而生活,教導才能相得益彰。同時,不要獨自一人面對,要「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這些是屬靈的品格。與持守真理的人一同禱告,彼此守望,抗衡假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