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講道筆記

「新年前瞻」 倫國平牧師講 ,林日麗姊妹記( 2019年1月6日)

經文:「申命記11:12-15節」

新一年來到,大家彼此祝福新年快樂,舊的已過去,希望有新的盼望和快樂。人生是否真的快樂?「快樂」與否在於你周圍發生的事情,人生不如意的事十常八九,人生的確不易。成為基督徒後,一生之計在於上帝,一年之計在於上帝,一日之計在於上帝。哥林多後書5:17「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聖經給我們很多的教導、盼望、提醒、鼓勵和安慰,讓我們在2019年第一個主日思想如何藉著上帝的聖言成長和面對新一年的挑戰。

申命記11:12「是耶和華你上帝所眷顧的;從歲首到年終,耶和華─你上帝的眼目時常看顧那地。」這段經文讓我們看見兩件事。第一、上帝幫我們面對新一年的挑戰。第二、上帝如何幫我們面對挑戰。

「耶和華你上帝」出現兩次,「耶和華」是指立約的上帝與我們的關係,從亞伯拉罕被上帝祝福應許開始、從雅各、以色列整個民族,直至現在我們仍在昔日上帝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中,一直應驗。今天我們能與上帝建立關係,完全是因上帝「耶和華」的名,祂是立約的上帝,這約永不改變。面對今天的萬變世界,中國有句話「以不變應萬變」。「耶和華」是不變的上帝,所立的約是一生一世、永恆的。申命記11:2-3,上帝滿有大能,在埃及中行神蹟奇事,我們可以完全依靠祂。

「耶和華你上帝」與我們是有關係的,耶穌基督教我們禱告「我們在天上的父」,聖經不斷提醒我們今天上帝與祂的子民關係是很好的。人今天最大的困難是關係出了問題。不要輕看這問題,很多抑鬱症、自殺、家庭破裂等問題,是源於關係有問題。我們感到空虛,是因與上帝和其他人的關係出了問題。耶穌基督的來臨是為了重建我們與上帝的關係,讓生命重新有盼望,面對人生困難。腓立比書4:13「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上帝是我們隨時的幫助,一步一步帶領我們。新一年,我們要讓上帝的名不斷提醒我們,有任何困難要懂得禱告,並學會數算上帝的恩典。

上帝如何幫我們?申命記11:12「從歲首到年終,耶和華─你上帝的眼目時常看顧那地。」上帝的看顧永不止息、永不間斷,人生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上帝的恩典。上帝二十四小時看顧我們,詩歌「祢的信實廣大」歌詞中「春夏秋冬四季,有栽種收成,日月星辰時刻,循轉不止;宇宙萬物都為造物主見證,述說天父莫大信實仁慈。」雅各書1:16-17「我親愛的弟兄們,不要看錯了。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在祂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上帝對我們一切的需要都有祂豐盛的恩典慈愛同在,祂的眼目與我們不一樣。面對2019年,我們看不見前面的路,但上帝知道我們的需要,祂會看顧我們。不論我們經歷人生任何階段,上帝的恩典眷顧永不改變。過去,上帝與我們同在,今年2019,祂同樣「以馬內利」,在我們當中。

「有情有義・亂世師徒」 古廖玉明師母講 ( 2018年12月30日)

經文:王下2:1-14節     

以利亞在以色列國最黑暗的時期做先知。當時亞哈王縱容王后耶洗別大力推行偶像崇拜,引誘以色列人拜巴力,甚至殺害上帝的先知。

一、師徒情深,寸步不離

以利亞作先知差不多二十年,一直以獨行俠的姿態事奉,沒想過收徒弟。但上帝吩咐他去找以利沙,從那時起,以利沙就作了他的徒弟(王上19章)。有人問,今日有主日學、團契、查經班等,還需有師徒嗎?其實上主日學、團契、查經班,同時跟隨屬靈師父,兩者沒有衝突。況且,在提後2:2節使徒保羅吩咐提摩太:「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師徒訓練涉及四代傳人,是傳道人及長執牧養職責的一部分,使信徒的質和量有幾何級數的增長。屬靈師父須在言教和身教上指引我們實踐「委身於使命,降服於上帝」。在信徒一生中,師父愈多愈好,因為每一個師父都有盲點和偏見。

以利沙跟隨以利亞幾年之後,上帝差以利亞去探望先知門徒,然後要接他升天。第2、4、6節,以利亞在吉甲、伯特利和耶利哥都叫以利沙不用再服事他,可以留下做自己的工作。以利沙卻發誓不離開以利亞,要陪師父走完世上最後的路程,因為不捨得他。師徒兩代可以交心,因為人心肉造,有多少慈愛,就可以有多少公義。

二、義無反顧,承擔責任

以利亞和以利沙過了河之後,以利亞對以利沙說:「你要我為你做甚麼,只管求我。」以利沙求甚麼?以利沙知道師父的事奉非常艱苦,但清楚看到是上帝的靈感動師父;於是他求甚麼?第9節,他說:「願感動你的靈加倍地感動我。」他盼望加倍得著聖靈的感動,為上帝做更偉大的事。第12-13節,「以利沙把自己的衣服撕為兩片。」以色列人撕裂衣服通常是表達悲傷(撒下13:19節),但在這裡,以利沙撕裂衣服並拾起師父的外衣,是表示他撇棄自己的舊身份,現在正式承擔先知的任務。

我們都要有以利沙的心志,否則教會一代不如一代。面對動盪的明天,萬軍之耶和華與我們同在,我們仍然可以大發熱心。你對自己的屬靈生命滿意嗎?很多基督徒游走於兩極之間:不信與信靠上帝、不愛與愛慕上帝、不願與享受事奉之間。你是否就此甘心,抑或渴望生命得到轉化,經歷耶穌所應許的豐盛生命呢?在耶穌的時代,有成千上萬的人跟隨耶穌,耶穌只選十二門徒。今日每一個信耶穌的人都要成為耶穌的門徒,而其中有一些人要加倍受訓去承擔更重的責任,你願意嗎?

昔日上帝將一個以情相待、高質素的徒弟賜給以利亞,上帝亦會將好似以利沙那麼義無反顧、承擔責任的信徒賜給教會。

「以馬內利」 倫國平牧師講 ,吳家通弟兄記( 2018年12月23日)

經文:以賽亞書7:14節

以馬內利(EMMANUEL)是非常有意思的字眼,含意是上帝與你同在。在以賽亞書中記載一段往事指上帝委派了以賽亞在戰爭中安慰亞哈斯,要士兵謹慎安靜,不要膽怯。最終敵人攻打不成,在整個過程中有主的同在,令亞哈斯由緊張和懼怕變成了與主同在的感覺。這份同在是永不停止的,正如在每年的12月24日和25日,你到街上傳福音去卻沒有任何一人會責備你。正是如此,賽9:6所指那嬰孩有不同的名字,包括:「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首先,奇妙的策士就是認識祂是好牧人的身份。所謂的策士可以使別人聽他說的道理,也可以聽別人心聲,任何困難都告訴他,因為耶穌早就成為最厲害最懂人性脆弱的策士,這點比所有人還要奇妙。其次是全能的上帝,足以令天上地下的所有事物都拜祂。在耶穌的時代,也是鬼最為氾濫﹑數目為多的時代。鬼喜歡人脆弱的時候就入侵他們的內心,但卻最怕耶穌消滅他們,只要祂來到就連鬼也顫抖。另一方面,我們只是普通人不能解決所有事情,往往自行解決也只會得不償失,唯獨耶穌有如此大能可以解決你心中的困惑,這點足以使所有事物敬拜祂。

 

第三,永在的父即使由創世紀直到現今,也與我們同在。不但與亞當﹑夏娃同在,也與以諾﹑以色列人﹑過紅海的人同在,約櫃﹑聖殿等等也表明祂與我們同在。再進一步說,當初耶穌以主禱文與人禱告,讓他們感受到同在的那份真切,這是極感恩的事情,述說祂廿四小時陪伴我們。最後是和平的君,當中所指的和平絕不容易。耶穌為我們被鞭傷釘死使後代得著平安,祂也成為了中保使人與天父的路得以打通,平安是由寶血傾流而換來的。故此,聖誕節﹑受難節和復活節也是記念耶穌基督的救恩,也是基督徒極大的幸福和歡欣的節日。

 

早幾年我患上了憂鬱症,病徵就是凡事也想不通而最極端的結果就是自尋短見。可能你會想患上憂鬱症就應該找輔導去,但這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而關鍵是在於上帝,皆因主說過:「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 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所以,凡想不通的不是自己吞下去,亦不是等到星期天才親近上主,而是每時每刻都可以找永在的父,向無所不知的祂傾訴。然而,耶穌早就勝過了死亡,同樣我們也不怕死亡,因為祂與我們同在。

「什麼貴?什麼重?」 鄭淑儀姑娘講 ( 2018年12月16日)

經文:以弗所書1:1-14

什麼是聖經中的「貴重」? 1. 珍貴的救恩: 以弗所書 2:8,及 2. 重價的贖回: 哥林多前書 6:20。保羅寫以弗所書的時候,將最寶貴的真理和教訓寫給以弗所的聖徒。基督徒追求明白真理,才能使我們的生命更長進;只有明白主的愛,才能愛主更深,才能犧牲一切為主。

例子:父上帝揀選了我。我生長在一個多口子的上水人家庭裏,父母親迷信民間宗教,尤以天后、黃大仙及觀音的拜祭以達顛峯。我入讀一所天主教學校,我才有機會認識天上的父上帝,在校內遇到一位基督徒老師,她向我分享着在人世間有一位有慈愛的主宰,祂的救贖與恩典,並銘記她指引我認識耶穌。上帝在我小時候已經揀選了我,讓我在衪的愛裡成長。

基督的救贖,捨己犧牲的愛。例子:一套真人真事的戰爭片《鋼鋸嶺》,它講述了二戰時期的沖繩島上,在美軍和日軍爭奪鋼鋸嶺一戰中,曾因拒絕拿槍被告上軍事法庭的美國軍醫戴斯蒙德·道斯,他冒着槍林彈雨,靠着信仰和堅持,在部隊撤退後以一己之力獨自拯救了75個戰友的生命,並因此成為唯一一個未殺過一個敵人,卻獲得美國國會榮譽勳章的美國軍人。他不顧自己的生命,有一顆願意犧牲的心去為戰友及敵人作出拯救,學習主耶穌犧牲的愛,是值得我們敬佩。

聖靈的印記;保羅用「印記」來形容人受聖靈,是引用當時商人購貨的習慣來形容救恩。那時的錢幣十分重,所以買賣時通常先帶少量金錢,及至看中了所要買的貨之後,就先付少許訂金,在貨物上蓋上了印,然後回家去,日後才帶足夠金錢來贖貨。意思是上帝賜給那些得救的人聖靈,當作印鑒蓋上,以保證他們確實是屬上帝的產業。印記卻是聖靈內住在心裡,是一生的工作。

例子:小弟兄從母腹中已返教會聚會,小時候已經幼洗,小學時也決志相信,但總在人前並不想透露自己是一個信耶穌的人,怕被别人笑他,直至上了中學的某一天福音聚會中,老師問及誰人已相信耶穌,請站立起來一起祈禱;這時小弟兄感受到聖靈的提醒,要站立起來告訴所有人知道,他是堅心相信耶穌,不怕其他人的眼光及說話,聖靈要他有長進和更生,並有基督生命的流露,今天他以成為上帝的王子為驕傲。

結語:我們信基督的人,上帝賜給我們聖靈當作印鑒蓋上,以保證我們確實是屬上帝的產業,是祂的兒女。「人算什麼,祢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祢竟眷顧他?」(詩8:4),我們怎能不驚嘆上帝對我們的愛是如此浩大,藉父上帝的揀選,我們與上帝有好的關係,帶着感恩的心成為被救贖基督徒,在靈裡重生,並被接納成為上帝大家庭的一分子。在家裡要學習愛人如己,彼此包容並接納所有人,願保羅對我們的指正,成為我們的提醒和勸勉。

 

「耶穌是誰」 彭偉業傳道講 ( 2018年12月9日)

文:約翰福音五1-18

未信主的人不認識耶穌,然而信了主的也未必深入認識耶穌。今次的經文讓我們更深入地思想耶穌是誰。耶穌在畢士大池,醫治了一個癱瘓了三十八年的人,但卻被指控在安息日醫病,觸犯了安息日的誡命。明顯這段經文的焦點不是在於耶穌的神蹟大能,而是耶穌的身分。

  1. 親自憐憫、醫治人的主

在畢士大池的周圍都躺臥著好多嚴重的病人,有瞎眼的、瘸腿的、血氣枯乾的。(約5:2-3)他們抱持著對得到醫治的一絲希望,聚集在水池的周圍。根據傳說,在水在動時,誰能搶先落水,誰就能得醫治。耶穌來到一個癱瘓了三十八年的人旁邊,問這人:「你想痊癒嗎?」(約5:6)那人卻回應耶穌:「先生,多年來,當水動的時候,都沒有人把我放在池水裡面」。這麼多年來,總是有其他人比他先落水,使他沒有得到醫治。(約5:7)這個人的回答是超乎我們的想像,他不是渴求耶穌去醫治他,而是向耶穌發洩他的埋怨。這人只想向耶穌宣洩心中不忿,藐視耶穌對他的關心、慰問,他心底裡不相信耶穌會醫治他。

我認識一位信主的弟兄因工作需要對人講大話,擺脫不到這種生活,遲遲不想受洗。也有些人擺脫不到之前的心靈創傷而不肯受洗,他們同樣心底裡不相信耶穌能夠醫治他們。

今日經文的這位癱子,同樣都是不相信耶穌可以醫治他,直至他跟耶穌指示去做,即刻起來、行走,才知道自己已經完全地痊癒。(約5:8)雖然這個人不明白耶穌是那位具有生命主權,主動地憐憫、醫治人的主,但他嘗試去聽從耶穌的說話,當他行耶穌的指示之後,就知道自己已經被醫治。

  1. 直接、無條件的主

考古學家於耶路撒冷聖殿以北的聖安妮堂,發掘出相信是聖經所記載的畢士大池的遺址。水源來自雨季時下雨所造成的臨時山泉水,當山泉水流入水池,水池便有泉水冒出來,便像天使攪動一樣。原來畢士大的傳說,是由人工設計配合天然的雨水而做成,並沒有神奇力量所帶動。病患的人覺得自己需要配合神奇力量,在水動時爭先落水,覺得自己要有付出才有收獲。

但耶穌沒有要求人去做任何東西,祂醫治這個癱子時,只命令他做三個行動,「起來」、「拿起你的褥子」、「走罷」。(約5:8)每個行動都能證明耶穌已經醫治好這癱子,並給予他力量過新生活。耶穌沒有要求這個癱子做什麼,只用他的話語,就能直接地醫治人。

我們作基督徒要小心,不要以為要為神聖的力量作一點事,要討好它,才可以得到神聖力量的幫助。同樣我們敬拜、事奉上帝,不是因為要為上帝、為耶穌做一些東西,以致可以得到上帝的保守和幫助。我們敬拜、事奉上帝,是因為我們被上帝對我們的愛所感動,我們以愛去回應上帝。

  1. 叫人不要再犯罪的主

猶太人責備這人用手拿住褥子走路,他竟將責任推卸給醫治好他的耶穌。(約5:10)耶穌在聖殿裡面重遇這人,對他說:「你已經痊癒。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約5:14)耶穌似乎暗示這人過去的病痛與他所犯過的罪有關,耶穌警戒他不要再犯罪,否則將會有更大的災難。這是指他將要面對終末的審判,他最重的罪是沒有真正認識這位拯救人脫離罪的主耶穌。他沒有認罪悔改,最終要接受終極的審判,接受永遠的死亡。

對於這個人來說,耶穌對他的拯救和醫治,只是廉價的。一切來得太容易,是耶穌的主動憐憫、無條件的醫治。潘霍華指出當代教會盛行一種「廉價恩典」的教義,當人得到赦罪的應許,人就可安心繼續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照舊按著世界或自己喜歡的標準而行。這信息也提醒了今日的基督徒,我們要警惕自己的心靈,避開外顯的屬世的罪,和隱密的驕傲的罪。耶穌是叫人不要再犯罪的主。

信了主的基督徒依然會繼續犯罪,最基本的原因是因為大家未真正清楚耶穌是誰。第17節開始透露耶穌的身份,當猶太人因為耶穌在安息日行醫治而逼迫耶穌時,耶穌對他們說:「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在猶太傳統裡面,只有上帝才會不停地工作,所以耶穌所說的「我父」就是上帝,耶穌稱呼上帝為祂的父親,也因為這樣,猶太人決定要殺耶穌。

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當時的猶太人不相信,要殺耶穌。這個癱子雖然得到醫治,卻不明白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今日可能有些基督徒頭腦上知道耶穌是上帝的兒子,卻在行為上沒有真正地跟從祂,歸根究底,他們潛藏在內心的深處,未能真正順服耶穌的權能和神性,他們未真正認識耶穌是上帝的兒子。

耶穌救贖我們,我們因祂的名得生命。耶穌不單只是我們的知心友,更加是我們生命的主。祂有上帝的慈愛,祂主動地憐憫、醫治人;祂有上帝權能,祂拯救人的方式是直接、無條件的;祂有上帝的公義,祂叫我們不要再犯罪,要我們持守聖潔,順服祂的旨意,因為耶穌能給予人永生,但也會在將來審判所有人。耶穌擁有上帝的權能和本性,這些都說明了祂就是上帝的兒子。

「人的盼望」 古學賢牧師講 ( 2018年12月2日)

經文:賽96

公元前七百多年,猶大國被巴比倫侵略,上帝的子民受著亡國的威脅,先知以賽亞就預告「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這預言清楚地應驗在耶穌身上,祂是:

一、「奇妙策士」

賽9:6節,耶穌的第一個名字是「奇妙策士」。「奇妙」原文指偉大、想也沒想過、不可思議。世人被世界敗壞的風俗所綑綁,只不斷地尋找刺激,得不著生命的安慰和滿足。耶穌來要救我們脫離世上庸俗、腐敗的生活,使我們得到釋放。而耶穌最大的「奇妙」就是「道成肉身」,祂是百分之百的上帝,同時亦是百分之百的人,跟你我一樣,經歷人情冷暖。所以祂最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並祂樂意成為我們隨時的幫助。「策士」,現代稱為專業顧問或輔導。我們的世界尋找顧問,在個人層面,我們都需要智囊團建議。耶穌是奇妙策士、顧問和專業輔導,祂滿有上帝的智慧,祂能救我們脫離一個「愚昧」的人生。衪愛我們,衪是我們的救主,是我們最好的朋友。        

二、「全能的上帝」

耶穌第二個名字是「全能的上帝」。「全能」是擁有至大的權柄及創造的大能!我們心中的耶穌是怎樣的呢?我們很容易將自己投射在祂身上,自己做不到的,就覺得耶穌也做不到,將「全能的上帝」變得很弱小,正如腓力斯(J.B. Philips)所寫的書“你信的上帝太小了”(“Your God Is Too Small”)。他告訴我們,耶穌是全能的,祂絕對有能力解決我們的困難。        

各位,如果有一個你所愛的人,你認為他的壞習慣是沒得救、沒希望的了,你不要放棄,你今日開始為他禱告,耶穌的大能可以改變他。我們要堅心信靠耶穌,由這位全能的上帝帶領我們面對一切困境,得著人生的盼望。將來我們走完人生的路程,耶穌會帶領每一個信祂的人進到天上永恆的家。     

三、「永在的父」

耶穌是「永在的父」,這名字顯出耶穌的永恆性,祂是自有永有的上帝。耶穌,這位「永在的父」甘心受時間和空間所限制,在世上與人生活了三十三年,為了赦免人的罪,使人從罪的咒詛中得到釋放。所謂「人望高處」,世人總愛那些更美的事物,然而最崇高、受人稱頌的耶穌卻愛上被咒詛的罪人,這是完全降卑、犧牲的愛。耶穌甚至願意將祂永恆的生命跟我們分享,賜給我們永生!          

四、「和平的君」

耶穌第四個名字是「和平的君」。今日世界極之混亂,民攻打民,國攻打國。人渴望和平,但世界的矛盾衝突卻是愈來愈多。耶穌來到世上,以自己的身體,藉著祂在十字架代替我們受罰而死,叫我們這些得罪了天父的罪人可以與天父和好。

歷史上大部分的君王都是將敵人殺死,流人的血以致成為君王。只有耶穌是流自己的血,不用武力而藉寬恕,並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耶穌為我們完成了救恩,只要我們向上帝認罪悔改,我們就能夠與上帝和好,然後與別人和好。我們滿心感謝耶穌,因為祂已降生,成為全人類的盼望。每一個信靠耶穌的都是有盼望的人。

「開到水深之處」 褚永華牧師講 ,宗易明弟兄記( 2018年11月25日)

經文:路加福音51-11節                                                                    宗易明弟兄記

跟隨耶穌,是要付代價的,意味著你的生命要被改變。耶穌來到革尼撒勒湖,眾人擁擠他,要聽上帝的道。 今天我們為了聽上帝的道,有沒有懷著不惜與人擁擠的態度,付上代價呢?除了付上代價去聽上帝的道,也要付上代價,放棄我們的陋習,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語行為,活出我們的信仰,不要讓信仰困在教會的四幅牆內,留在安舒區。在你的家庭和工作上,你願意跟隨耶穌而付上代價嗎?你願意為下一代做好見證嗎?

的而且確,上帝的恩典是白白的賜予我們,人卻用恩典來控制別人,以恩典為名,操控為實,滿足自己的慾望。人往往要求上帝對自己慈悲,對別人卻一點慈悲也沒有,不願意付上代價,對人斤斤計較。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恩慈是甚麽意思呢?有位牧師把它譯作以上帝的眼光來看待人,唯獨放棄自己的眼光,讓上帝的道佔據我們的心思意念,這樣我們看的事物會不再一樣。

跟隨耶穌的每一步,都是生命的突破,即是要懷著跨越艱難的勇氣,好像當時彼得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一樣,不付代價又如何收成呢?

人餓不是因為沒有食物,乃是缺乏上帝的說話,可是事實上我們經常看輕上帝的說話,不願付代價。祈禱重要嗎?我們放多少時間在祈禱上?夫婦關係重要嗎?我們放多少時間在夫婦關係上?親子重要嗎?我們放多少時間在親子上?我們很容易失去焦點,失了平衡,以沒有時間成為常態。

開到水深之處,是踏出信心的一步,就像亞伯拉罕獻以撒一樣,面對不合理的情況,仍然堅信上帝的旨意及應許。緊靠基督的人,就是不論要付上任何代價都要跟隨耶穌,我們今天有否把其他事物看得比耶穌更重要?抑或只是把耶穌放在我們生命中的一部份,而不是全部?願我們每一個人都願意付上代價,為主擺上,作主忠心的僕人,向著標竿直跑,得主的賞賜。

「找回你的孩子」 張福民牧師講,吳家通弟兄記( 2018年11月18日)

經文:路加福音241-52節                                                                 

我曾見過一個國際救援組織的一張海報,海報上標示著「救救孩子」的字眼,這是呼籲香港人支持非洲或其他落後國家的孤兒,使他們能得到救援的協助。或者你會在想自己還未婚,或自己已年老又何來有孩子呢? 其實誰是你的孩子? 這個孩子的定義可以非常廣闊,正如有領養者跨越地域的界限撫養非洲的孩童,另一層面就是自己的子孫,或者你身邊教會﹑鄰舍的孩童等等……然而,當每一個基督徒遵照聖經教導,成為了世界上的光和鹽且關心身邊的孩童,使後代也一同成為光和鹽,這樣才是真正的找回你的孩子。

路2:41節所述,耶穌的父母守著主安排的節期到耶路撒冷,並且發現孩子不見了回頭用三天尋找去。如果安息日不回教會,我們那有地方可以去呢? 我們了解到世俗煩擾的事項很多,這可能局限自己回教會的狀態,但不要忘記耶穌的父母也正正守著這個本份,這是良好的榜樣是我們後代應作的,所以我們應帶著自己的兒女守節期去。其次,孩子不見了便來回去找,他們花了三天的路程是不容易的。還有一個令各人都驚訝的估計,就是耶穌還有四個兄弟,當中包括雅各和約西他們,如無意外瑪利亞和約瑟必須帶同他們一同前往耶路撒冷去,這是別具的辛勞,因為古時沒有發達的交通設備,只能徒步和騎驢子等落後的移動方式。單憑前往的行徑就是堅持的榜樣。

另一估計是返回的路也同樣辛苦,但同樣地見證一件我們應學習的事情。兄弟當中只有耶穌滿了十二歲能進入內院,而其他兄弟和瑪利亞等人只能在外院進行聚會,完了聚會後一邊要在濟滿的人群中尋回耶穌,還要一邊照顧其他孩童,不過抱著尋回的決心他們照樣的前去。據路2:44節記載,他們首先從親族和熟悉的人中找耶穌,守節期的同時也必需與弟兄姊妹,身邊的鄰舍有所結連是多麼美好的見證。現代社會提倡了個人主義,使後代一一強調了「我」,我就等於一切去作事,為了自己好而去作事,卻不聽身邊親人﹑鄰舍﹑好友的勸告。為了配合這樣的結連,有兩點方法是教會為培養後代必需要作的,一是主日學,二是團契的生活,這兩點是不可缺乏的使基督徒的生命上有所建立,使他們能互助互愛才能把個人主義的陋習消除。

直到今天,我們找到了自己的孩子了嗎? 在走回耶路撒冷的路裡,這路就是敬畏之路,也是上帝安排給你的路,你會否有決心向前行呢? 若要向前行,便必需把你身邊的親人,鄰舍和朋友一一的找來,與他們結連並且關心他們,邀請他們參與崇拜﹑主日學和團契,最後還要堅持下來共同走天國的路。阿們!

「陶造我生命」 古學賢牧師講( 2018年11月11日)

經文:耶利米書181-10節                                                                 

耶利米出生在猶大國,當時國家正處於瀕臨滅亡的階段,外界有巴比倫侵略,而領袖們寧願投靠埃及,也不尋求上帝(賽31:1節);國內人民的道德墮落,宗教上離棄了上帝(耶2:13節),為自己製造偶像來崇拜。上帝要耶利米知道祂將會怎樣對待祂的百姓,就對耶利米說:「你起來,下到窰匠的家裏去,我在那裏要使你聽我的話」(耶18:1-2節)。耶利米在窰匠家裡看見了窰匠、輪盤和泥,上帝透過這些看為平常的事物,帶給耶利米很重要的信息。

一、窰匠

窰匠拿起一塊泥,心裡定出一個意念,想像這塊泥可以造成怎樣的器皿。他雙手有技術和創意,他隨自己的意思來設計,造出各樣精美的器皿。窰匠比喻誰呢?賽64:8節說「耶和華啊,我們是泥,你是窰匠;我們都是你手的工作。」上帝就是那位專業的窰匠,祂心中有一個最好的意念,就是要把這團普通的泥,轉變成精美實用、值得珍惜的器皿。

耶18:4節,「窰匠用泥作的器皿,在他手中作壞了,他又用這泥另外作別的器皿,窰匠看怎樣好,就怎樣作。」「壞了」這句話的希伯來文是「變了形」,意思是造出來的器皿不完美,沒有達到窰匠心中所期待的樣式。這個時候,窰匠怎樣做這?出人意料之外,窰匠沒有另取一塊泥,他竟將原先那塊泥再拾起來,將它搓作一團,像剛才一樣,再將它放在輪盤上,造另一個器皿,直到造成為止。

猶大國就好比一個變了形的器皿,他們離棄上帝,投靠鄰近的國家,又拜偶像,甚至將自己的兒女做火祭獻予偶像,所以上帝就管教他們,任由他們做亡國奴、被人俘虜。

第6節,上帝對耶利米說:「我待你們豈不能照這窰匠弄泥麼?以色列家阿,泥在窰匠的手中怎樣,你們在我的手中也怎樣。」我們看到上帝何等慈愛、忍耐,當我們「壞了」,祂沒有就此把我們丟棄,另外拿一塊泥來,而是重新把我們改造,使我們愈來愈接近上帝的心意。雖然我們曾經離開過祂,曾經犯罪失敗過,上帝會管教我們,但祂不會放棄任何一個人。

二、輪盤                                                                                                                                                  輪盤

窰匠將搓好的泥放在輪盤上,隨著輪盤的轉動,將泥塑造成合乎窰匠心意的形狀。跟著將製作好、晾乾的器皿放入火窰中燒製;因為未經高溫燒製的器皿是脆弱的,無法使用。

「輪盤」使我們想到「生活」,我們每日都重複地做許多事情,例如走同一條路上班下班、到相熟的店舖購物、到了茶樓點慣常的菜式。一團泥必須藉由轉輪,歷經「轉、搓、燒」才會變成可用器皿。「轉」,感覺單調,「搓」,感受到很大的壓力,「燒」,感覺非常痛苦。當你感到重複、壓力、痛苦時要感謝上帝,上帝正在塑造你,使你成為合用的器皿。上帝不單藉著日常生活、人生際遇、環境的推動力來塑造我們,在事奉中上帝亦在陶造我們的生命。

青少年也許為考試、升學、戀愛,成年人也許為物價上升、樓價和股票上升下跌,或為貿易戰而充滿憂慮、煩惱和壓力,不知上帝究竟有甚麼計劃。我們必須相信上帝給我們經歷這一切難處,都是有目的、有原因的。雖然我們未必明白上帝對我們人生的計劃,但是假如我們願意像泥土順服在窰匠的手中一樣,上帝就會將我們塑造成合適的器皿。

三、泥                                                                                                                                                  泥土

泥是價值不高的,不起眼的,但在窰匠的手裏有無限的可能性!一個器皿的價值不在乎泥本身,乃在乎經過窰匠精心的工作。只有窰匠在器皿身上獨特的設計及細緻的加工,才使它有價值。泥土沒有經過窰匠的陶造就無價值了。

上帝滿有智慧、充滿愛心、匠心獨運要塑造每一個屬祂的人。或許窰匠要我們成為飯碗、花瓶、水壺或燈檯,能夠叫饑餓的人得到飽足、叫人得到舒暢和鼓舞、叫心靈乾渴的人得到滿足,或在這邪惡昏暗的世代裏將真光照耀。親愛的弟兄姊妹,你知否我們在這位全能的窰匠手裏有無限的可能?

義大利著名藝術家米高.安哲奴 Michaelangelo,有一日與幾個人搬一塊又醜又粗糙的大石頭到他的工作坊,鄰居覺得奇怪,他隨口對鄰居說:「有一位天使想從這塊石頭走出來!」意思是他要用這塊又醜又粗糙的石頭雕出一個天使來。弟兄姊妹啊,我們屬靈的生命同樣需要上帝精心的雕琢。

在我們當中,有誰不願意成為美好的器皿?但又有誰未曾因為堅持己意而破壞上帝在我們身上的計劃呢?窰匠的比喻給我們任何一個人都帶來安慰。不要因荒廢了過往的青春而懊惱,你仍有機會在偉大的窰匠手中成為精心的傑作。上帝說甚麼,你只管聽從祂,求祂赦免你的罪過,然後塑造一個全新的你。

第7-10節,上帝說:「我何時論到一邦或一國說,要拔出、拆毀、毀壞;我所說的那一邦,若是轉意離開他們的惡,我就必後悔,不將我想要施行的災禍降與他們。我何時論到一邦或一國說,要建立、栽植;他們若行我眼中看為惡的事,不聽從我的話,我就必後悔,不將我所說的福氣賜給他們。」任何人,甚至上帝的選民,若果不聽從上帝的話,祂會將他們拔出、拆毀、毀壞。但若果聽從上帝的話,轉離惡行,祂會將他們建立、栽植。

罪是可怕的,能夠蠶蝕我們的生命。我們要靠主對付罪,除去內心的污穢,給上帝陶造我們。今日上帝提醒我們,不要放棄自己,不要輕忽生命中任何一個小節,這些都可能成為扭轉生命的機會。在上帝的手裡沒有難成的事!

「甘心服侍人」 趙詠琴博士講,林日麗姊妹記( 2018年11月4日)

經文:馬可福音933-37節                                                                 

耶穌在這段經文教導門徒如何作僕人,很多人認為服侍人只是德行,但耶穌通過經文教導服侍人是因我們跟從主,也是祂給的使命。我們服侍人,便是作了天父和基督在地上的代表,所以不只是德行。

服侍人的榜樣

馬可福音8至10章提到他們要到的地方是耶路撒冷,耶穌要在這個地方為世人受死,成就救恩。門徒在這條路上跟著耶穌,他們先從該撒利亞腓立比出發,位於巴勒斯坦最北面,耶穌在那裡傳道,然後南下往耶路撒冷,先到加利利的迦百農,再南下往約旦河外,過河後到耶利哥城,這是最靠近耶路撒冷的城巿。作者為何刻意記載這條路?

耶穌來到世上的主要工作是服侍人,成就救恩。可10:45「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祂在路上一直帶著門徒,解釋祂要為世人負這個刑罰,預告自己受難被殺,第三天從死裡復活。耶穌服侍人的形式是被釘在十字架上,受死來拯救世人。耶穌教導門徒甘心服侍人,祂以身作則,犧牲自己,不計較權益,為別人得好處,是甘心服侍人的榜樣。

服侍人的攔阻

有時我們不願服侍人,因覺得服侍人的地位較低。當時門徒就有這個問題,他們驕傲爭大,不想服侍人。耶穌幾次預告自己將受難,門徒知道後,在路上爭大誰取代祂的位置,作眾人之首。耶穌上耶路撒冷的心態是相反的,祂上耶路撒冷是因不計較自己的權益位份,為別人益處犧牲自己,為罪人成就救恩。耶穌是上帝的兒子,卻來到世間服侍人,為何門徒還要爭大?

在教會中,不論在甚麼崗位,我們都是服侍人,服侍人在於心態,不在於崗位。弟兄姊妹彼此服侍,有講道、領詩的,好像做帶領工作,但也是服侍人。做司事、招呼弟兄姊妹的,也是服侍人。不要覺得自己在某個位份上比別人強,又或不願做某些工作。我們按著上帝的恩賜彼此服侍,不要讓競爭阻礙我們服侍人。

服侍人的原因

服侍人時,我們成為基督和上帝在地上的代表。經文下半段,耶穌教導門徒要成為大的就要服侍人,祂帶一個小孩子做實物教材。太18:4小孩子在當時的文化地位低微,就像僕人的地位低微,當時還有奴隸制度。猶太女人的地位比男人低,小孩子更低。這裡謙卑的觀念不是指品德方面,而是指社會地位的卑微。耶穌希望門徒明白有時服侍人就像一個僕人,給人瞧不起,但若有人明白我們是因基督徒的身份而服侍人,別人會欣賞和接待你,同時接待耶穌,因耶穌差我們出去服侍人,更是接待差耶穌來世上服侍人的天父。

我們是上帝、基督的代表,聽從祂的吩咐,所以甘心樂意服侍人。耶穌曾講如果做一件事在一個小子身上,就是做在祂身上。聽耶穌吩咐服侍人,也是服侍主,這個工作或是傳福音、賙濟人、照顧人等,不要覺得吃虧。我們是用尊貴的身份服侍人,服侍時身份不會改變。以耶穌基督為主人,我們是跟隨祂的門徒,學效祂的榜樣,生命反映上帝的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