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講道筆記

「拯救的目的」 倫國平牧師講、吳家通弟兄記 ( 2018年8月5日)

經文:「約翰福音3164:23」                                   

在八十年代因資訊不發達,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往往是靠寫信,而我想與當時的女朋友見面但沒有錢坐飛機來港,所以只好打消了念頭。後來有位以前浸會的老師寄了封信給我,內藏竟有二千元美金,這時我便非常的感恩而且能好好運用這筆金錢。在你的身邊必然有上帝給予你的恩典,這樣的恩典又如何運用呢? 至少我們必須熟讀聖經﹑學習真理才能抵抗魔鬼的引誘。

撒瑪利亞婦人與耶穌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詳,當中飲水的忘記了飲水,打水的忘記了幫祂打水。首先,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有種對抗的淵源,甚至猶太人認為他們是「狗」一樣低賤,所以婦人百思不得其解為何有位猶太人問她拿水。她懼怕的不只是祂猶太人的身份,而是婦人在中午時份打水就是為了避開眾人,突然間有人問她要水喝令她措手不及。在現今世代,我看得最多的一種懼怕是不信的人接近死亡時的那份懼怕,他們往往手抓緊物件,害怕死亡的來臨。反之,身為基督徒的各位不用怕,你們只是到天國與父與眾人相會。

接下來,耶穌告知婦人,祂所賜的是活水,喝這水的永遠不渴。婦人嫁了好幾個丈夫,嫁了後又要重嫁,心中充滿的也就是一份空虛感。其後耶穌更親自道出她嫁夫的情況,讓婦人稱呼主是先知。耶穌直言人敬拜不應是來拜山,而是在適當的時候需要拜父。故此,我們能從婦人故事區分出舊人和新人的分別來。舊人就是懼怕﹑空虛和不理解拜父的想法,只有拜山的想法。相反,新人就是不再懼怕﹑更有活水泉源和明白拜哪位才是父上帝。最終,那位婦人得到了新生命,勇敢的面對眾人傳揚福音去了。耶穌是世人的救主,來拯救世上所有罪人,不論猶太人,撒瑪利亞人,外邦人。

在這裡我要分享一個故事,我在美國時曾得知有五個年輕男人到一個島傳福音去,而島上住了一群獵頭族。因為酋長發現了五個男人和大型飛機到了自己的地盤,認為五人帶給自己有威脅,因此帶領族人斬殺了五人。後來,那五人的其中一位妻子沒有氣餒,成立了新的一支組識再次到族裡傳福音,不屈不撓的精神使那酋長成為第一位願意相信福音的人。我最初得知事情後忍不住向上主禱告,爭論為何要讓五個年輕健壯的生命犧牲呢? 然而,祂對我說:「因為你不知我的想法,我就是讓五個生命犧牲來成就更偉大的救恩」。說到這裡,我想到一句話出自使徒保羅,就是羅十二:1所指「所以弟兄們, 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 將身體獻上, 當作活祭, 是聖潔的, 是上帝所喜悅的。」但願各位明白擁有生命要受主帶領才能過得更有意義! 阿們。

「有人愛惜真係好」 鍾志明牧師講、鍾麗詩姊妹記 ( 2018年7月29日)

經文:「創世記135-18」                                      

很多夫婦不生育,覺得有否下一代不重要,而下一代也常覺得沒有人愛惜自己。神學有研究人生存的價值。你覺得自己有存在價值,很影響你對生命的看法。

人生會遇上許多危機,包括自然災害 Natural disaster、科技危機 Technological crises、爭執衝突 Confrontation、惡意破壞 Malevolence、組織惡性行為 Organizational Misdeeds、職場暴力 Workplace Violence、謠言 Rumours、恐怖主義和人為困難Terrorist attacks / man-made disasters等。

創13章記載亞伯蘭遇上的危機是爭執衝突。為著伯特利和艾中間那塊草原,亞伯蘭的牧人和他姪兒羅得的牧人爭執。亞伯蘭愛惜羅得,將羅得看作自己的兒子。他知道爭執會帶來傷害,他敬畏上帝的永能和神性,就作出仁愛的抉擇。而羅得只以眼前看為最好作決定。結果上帝替亞伯蘭選擇,凡他看見的土地都要給他和他的子孫(15節)。

今天我們在關鍵時刻該如何抉擇?林前9:19-10:33教導我們思想:

  1. 這是否幫助我見證基督?9:19-22

  2. 是否有領人認識基督?9:23

  3. 是否違反聖經某項明確的教訓,以致使我犯罪?10:12

  4. 這是否最佳最有利的抉擇?10:23

  5. 我是否只想到自己,或真正關懷別人的需要?是否自私?10:24

  6. 是否以愛心行事?10:28-31

  7. 這是否榮耀上帝?10:31

這些問題會使你整個人生改變,就像亞伯蘭蒙受上帝的呼召,其後被上帝賜名亞伯拉罕(多國的父);別人及你的家庭會因你而得福。聖經內有信心偉人榜,亞伯拉罕被列在其中,來11:8-19節描寫他如何跟隨上帝,連形容摩西的經文也不及他多。

希伯來人著重家庭教育,羅得心裡不多不少受上一代亞伯拉罕教導的影響,彼後2:7-8 也稱羅得為「義人」。所以當所多瑪城被毀滅的時候,天使來帶走羅得,免他死亡。

創13:18「亞伯蘭就搬了帳棚,來到希伯崙幔利的橡樹那裏居住,在那裏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能夠愛上帝、愛惜人真係好!在「帳棚」生命中建立「祭壇」,在「旅客」生命中建立「敬畏上帝」。人生要有愛上帝及愛惜人的品格。這段經文有很豐富的資料,有很多值得我們思想的地方,幫助我們過更美好的教會生活。

「矮俠,易!」 吳俊夫牧師講、宗易明弟兄記 ( 2018年7月22日)

經文:「路加福音1322-30節、馬太福音7:13-14」                        

基督徒仿佛是個正義的化身,當我們宣揚耶穌的時候,我們好像很有能力,但回望我們個人內裏真實的自己的生命,我們便知道我們是否真有能力。我們宣揚的耶穌肯定充滿能力,但我們宣揚耶穌的時候有沒有檢視自己是否帶有耶穌的能力呢?上帝的給予是豐盛的,我們卻喜歡偏行己路,將基督信仰矮化了,也將在高天之上的上帝矮化了。我們有沒有矮化過我們的信仰呢?

22節講述耶穌在所經過的各城各鄉教訓人,教訓不一定是指責,而是指出何謂善、何謂正路。耶穌顯明天國的路應是怎樣行,而不是純粹的道德判斷,然後在23節,有一個人問耶穌:得救的人少嗎?有趣的是,這個人看見耶穌並不是求甚麽,而是好奇這個世界上得救的人會不會很少。人的得救,不是我們做了甚麽,但往往人看不出我們已得救,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做甚麽。假若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充滿著上帝的榮耀、權柄、能力,相信「得救的人少嗎?」這個問題便很容易回答。

然而在24節,耶穌沒有對著那個人回答,而是對著眾人回答:你們要努力進窄門。「努力」在原文的意思是「爭戰」,即是要竭盡所能、用盡我們的力氣。我們要擁有生命的高度、強度,不是在於我們去了多少次教會,而是在於我們有沒有靠著耶穌基督過得勝罪惡的生活。撒旦非常知道我們每個人的軟弱,牠不斷在我們最軟弱的地方攻擊,就像撒種的比喻中的種子落在荊棘地上,被壓著便不能生長。

撒旦不停用不同的方式矮化我們的信仰:你們的生命最好不要彰顯上帝的能力;繼續享樂吧,不用這麽辛苦啦;能返教會已經很能幹了,不需要再做更好。然而聖經教導我們不能夠繼續被撒旦矮化我們的信仰,當我們宣稱我們自己是基督徒的時候,我們有否把耶穌基督放在我們生命的首位?當我們跟隨基督的時候,我們有否跟貼耶穌?抑或是跟得遠些?當有些人以為自己可以上天堂的時候,耶穌的回答是:卻是不能。如果當時的文士、法利賽人願意聽從耶穌的教訓,明白人的生命轉變,不是因為律法,乃是遵行耶和華的誡命、律例、典章、祂的愛,他們不至於慘淡收塲。

25-28節,我們可以看見這些不能進門的人的結果,若然我們不省察自己的罪、不為自己所犯的罪悔改、生命不是行在主的道當中,我們敢確定自己能夠上天堂嗎?雖然我們未必有能力,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是否竭力地爭戰,你人生最弱的地方是甚麽?你願意把它交託上帝嗎?

29節指出從東西南北將有人來在上帝的國坐席,即是外邦人,而自以為是上帝的選民的猶太人卻無份。今天我們的生命不是決了志,軟弱的時候祈禱,就完成了,而是要努力進窄門,那不是一次性的努力,而是持續性的。何時軟弱,何時便有問題出現;何時努力,何時生命便豐盛強壯。盼望我們的生命因上帝而強壯!

「得救的人少嗎?」如果是少的話求主讓我們幫助更多人進入天國,求主興起我們,因我們看見這世上太少人相信耶穌、太多人生命有問題,願我們成為上帝美好的僕人,生命彼此感染,你願意擺上給上帝嗎?

「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 鄧啟耀牧師講、林日麗姊妹記 ( 2018年7月15日)

經文:「馬太福音22:1-14節」

馬太福音22:1-8描述第一班人,而9-14描述第二班人。第一班人是被召的人,但卻是不配。耶穌基督一出來傳道,就說,講「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馬太福音3:2),心要回歸上帝的管轄。天國就像一個王,為他兒子擺設娶親的筵席,被召的第一班人用不同藉口拒絕來,有些甚至凌辱殺掉發邀請的僕人,王就除滅他們。王決定往繁忙的街道去,遇見的人都召來赴席,很多人都來赴會。王看見有一個沒有穿禮服,便非常嚴厲地懲罰那人,這是指一個人在救恩門外得到的待遇。第二班人是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

娶親的筵席

這在舊約裡是指「逾越節的筵席」,上帝為拯救在埃及為奴的以色列人,差遣滅命的天使進入沒有在門框塗上羔羊血的埃及人房屋,將長子殺掉。這也預表在新約耶穌基督要成為代罪羔羊,凡願意歸從祂的人,就像塗上羔羊血的房屋,罪會得到塗沒。第一班被召的人是上帝的選民以色列人,但按舊約歷史,以色列人輕看這個身份。他們是被召卻不肯真心赴席。第二班人是將救恩延伸至外邦人,只要肯悔改,真心赴會,可享用豐富筵席。我們真心悔改,就能享受羔羊的盛筵,在天國有份,重新成為上帝的子民。要後悔自己的過錯和犯的罪,真誠改過,讓上帝在我們生命中。要把上帝放在首位,才有機會實踐美好人生。啟示錄19:7-9,娶親的筵席在將來的意義也是代表羔羊在天上的婚筵。

被召的人

           被召的第一班人在舊約代表上帝的選民以色列人,但他們不積極回應上帝的呼喚,甚至逼迫上帝差派宣講訊息的僕人,所以是不配的。因此,在新約將這呼召延伸至凡是願意正面回應耶穌基督福音的人,就可作主的門徒,得蒙悅納。在舊約,上帝計劃福音一開始是給萬人的,只是選了以色列民族作開始,而亞伯拉罕被喚作「萬國的父」。提摩太前書2:4,6和4:10,我們應對不同社群、不同種族的人傳福音。每個基督徒都需要肩負大使命,傳福音並不是一個選項,不是有感動才做的。

沒有穿禮服

           約伯記29:14,約伯雖面對很多苦難,他看重以上帝的公義和公平待人處事,否則就如沒穿禮服。我們的信仰不只是口說,也要有生活見證,與上帝的選民身份是相對稱的。彌迦書6:8,我們要自省,「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要有美好的靈性,才能駕馭我們的熱誠,否則只是衝動,滿足自己虛假的公義,不能成就上帝國的事情。

              我們真心信主悔改的人,已有信徒的身份,但要用我們的一生活出信仰,要配稱為作主的門徒,實踐上帝的話。雅各書2:22,福音派正統的信仰,行為不能令我們得救,全靠恩典。信主後,必然有行為上的改變,聖靈幫我們從老我,自我中心變為以上帝為中心,從敵對變為與上帝和好,並求上帝同行,裝備自己和實踐信仰。真正信心是生命本質受改變,從以自己為本位,變為讓上帝掌管帶領,並且有義行。箴言3:5-7總括我們為基督徒整個人生的目標和志向,福音幫我們遠離惡事,離開罪,從心裡專心仰賴耶和華,真誠地悔改。

「愛裏相聚」 古學賢牧師講 ( 2018年7月8日)

經文:「腓立比書2:1-5節」

這段經文有很豐富的資料,有很多值得我們思想的地方,幫助我們過更美好的教會生活。

一、四方面屬靈的資源 1-2

第1節「若有」是指「既然有」,提到信徒在基督裏四方面屬靈的資源:首先是「基督裡的勸勉」- 我們自從信了耶穌基督之後,在基督裏的勉勵使我們的生命堅強起來,因為基督的救贖、接納、赦罪,使我們生命從捆綁中得釋放,軟弱的人生就堅強起來。今天,我們需要培養勸勉的文化,基督裡的愛心就是那推動我們彼此勸勉的能力。

第二方面的屬靈資源是「愛心的安慰」- 在患難、困苦中我們都曾蒙受主愛而得安慰,心靈的傷痕和苦毒在基督裏得到愛的滋潤和醫治,使心靈世界回復正常功能,不再活在憂慮和恐懼之中。今日香港人需要的不只是鼓勵,更加需要愛心的安慰。人生難免受挫折和打擊,心靈受到傷害而陷入情緒沮喪之景況下,若得別人開解鼓勵,就能減輕痛苦,心靈重振,過正常的生活,不致精神崩潰。

第三方面的資源是「聖靈的溝通」- 每一個基督徒都有聖靈內住,聖靈跟我們溝通的方式包括:藉著聖經上的話、在我們心中感動我們、藉著弟兄姊妹的提醒、在我們感到困惑的時候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並指引我們。聖靈將一個心靈契通的機制放在我們裏面,使我們與上帝及其他基督徒連結起來。在聖靈裡的溝通能超越一切文化、背景及語言的隔膜,衪在每一位信徒心中啟動聖徒相通的能力,使我們能夠彼此有美好的溝通。

還有一個屬靈資源是「心中的慈悲憐憫」- 這是因聖靈的感動而產生的慈悲憐憫。當其他人面對軟弱和痛苦,聖靈就會叫我們想起自己以前遭遇相同處境的時候,耶穌怎樣多次以慈悲憐憫來扶持我們。所以我們要有這種意識來與其他的肢體交往,以寬大的心胸,無條件地接納他人,這才是基督徒愛心的標記。人生的重點不是進修、工作、金錢。人生的重點是學習去愛,愛上帝愛人!人生減去愛等於零!

這四方面屬靈的資源為我們提供了最美好的基礎。既然我們已經領受了這

些恩典,第2節保羅就吩咐腓立比信徒,亦都是吩咐你和我,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

「意念相同」原文的意思是思想同一樣的事、向著同一個方向。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每人想法不同,但是我們可以朝著一個相同的目標努力,這目標就是去事奉上帝、傳揚耶穌的救恩。

「愛心相同」的意思是有同一的愛心,即是我們應該有耶穌基督捨己的愛。一個同心合意的教會必定充滿了主的愛。第一節已提到主愛帶來的勸勉和安慰,每位上帝的兒女都被賜下從上帝而來的愛,也自然應以那樣的愛來愛其他弟兄姊妹。約壹4:19節,「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當我們以主的愛去愛別人時,我們就因為有這樣的愛而感受到自己是屬於上帝的。當弟兄姊妹剛強為主工作時,我們在旁邊讚賞!當弟兄姊妹軟弱時,我們在旁支持他們,說鼓勵的話。

「一樣的心思」,同腓1:27節「知道你們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的「心志」一樣意思,指同有一個志向,願意在信仰上站穩,齊心傳揚福音。「一樣的意念」就是心靈相近,可以走在一起。

「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整句話的意思就是大家齊心努力,朝向同一方向,共同承擔上帝的事工。

二、衝破障礙的秘訣 3-4

我們必須注意甚麼阻礙我們同心。第3節,中文聖經的「結黨」,英文新國際譯本(NIV)根據原文翻成「自私的野心」selfish ambition。第3-4節提醒我們要排除野心、驕傲和自私。

野心帶來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令教會混亂,並可以從許多方面來影響屬靈的氣氛。有野心的人不會以教會或弟兄姊妹的需要為優先,只為保障自己同自己人既有的利益。我們要時時監察自己有否自私的野心,是否傾向排斥與我們意見不同的人。

除了野心,第3節亦都提到「貪圖虛浮的榮耀」,即是貪慕虛榮,或是貪圖自己的名聲。謙卑是針對自私野心、貪慕虛榮的良藥,也是達到合一最有效的途徑。第3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驕傲是合一最大的障礙,而謙卑是締造同心最重要的美德。一個人怎能不斷謙卑? 就是常常求上帝光照,看到自己的罪,看到自己在各方面的不足有限。

怎樣可以「看別人比自己強」呢?別人總有一些優點是我們無的,看到天父給他的恩賜我們就為他讚美主,鼓勵他發揮出來!這樣的教會才會興旺!他跟我們一樣是上帝的兒女,是聖靈賦予恩賜的人。上帝把我們擺在一起,配搭成一個美好的身體,彼此配撘,這是教會的福氣。上帝並沒有使任何一個人成為全能,相反,上帝反而容許我們各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之處,甚至最有智慧的人亦有弱點,好叫我們互相補充對方所缺乏的,令到上帝的家更加美善。在這樣美好的屬靈氣氛裡,弟兄姊妹必定同心合意地事奉了。

第4節:「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顧別人的事」。「顧」就是留心、關懷。「自己的事」RSV譯為own interests指私人利益、個人興趣。如果我們能為別人的利益著想,好似為自己著想一樣,這就是顧及別人了。「愛」的反義詞不是「恨」,而是「冷漠」。單顧自己,不顧別人,就是自私。自私的人只求自己的利益,絕對不會考慮人們的需要。「顧別人的事」不但可以使別的肢體免陷於孤立無援,大家彼此相顧,就更有力量抵抗憂傷和苦難。我們要彼此關心,互相幫助,使上帝的心滿足,祂的名得榮耀。

不過,有野心、愛慕虛榮、專顧自己是人的本性,唯一改變的方法是第5節所講的:以基督耶穌的心去取代。耶穌自己立下一個謙卑的榜樣,第6-8節就描寫耶穌是何等謙卑。衪本是人類的創造主,甘願順服上帝的旨意,放下天上的榮耀和權柄,降到卑微的人間,成為人的樣式。受人羞辱,甚至在十字架上被處死。耶穌因謙卑而放棄權利、徹底順服。求主幫助我們一生學習謙卑的功課,使我們的教會生活過得更美好。甚願基督的心意在教會彰顯,大家愛裡相聚,彼此交心,使教會成為充滿喜樂、溫馨的群體。

「與主常同在的經歷」羅錫為牧師講、吳家通弟兄記 ( 2018年7月1日)

經文:「約翰福音15:1-8

為何葡萄樹結枝子,也結了枯枝呢? 馬太福音中就用了麥田有裨子作了比喻,魔鬼會在夜間播了裨子,讓田裡的麥子間也多了裨子。僕人在糾結是否拔掉它們時,幸好主人提醒容許它們繼續生長,因為在收割時稗子必定被拔出來。這個比喻正正與十二門徒中的猶大不謀而合。所以,教會有假教師、假先知、偽信徒, 同樣牧師、執事、基督徒一樣會犯罪,只要抵受不住魔鬼的試探就會墮落,在世俗間並不出奇。我們不要說牧師和執事頭上有光圈,因答案是「沒有」。

我們很清楚猶大就是那被修剪的枝子,猶大出賣主,主早就知道。在主餐時猶大受了那點餅以後立刻出去,那時候是夜間了,別的門徒也不為意,認為猶大是管理錢財之人外出購物也不為奇,誰不知他是出賣主。離開主餐桌等同於離開門徒的團契,也從此與基督和門徒團契互不相屬。或許我們必須了解領主餐的意義,其實葡萄樹正是象徵主餐。聖餐絕不是魔術,是象徵與主同在; 而葡萄樹與枝子汁液交流,相連合也象徵 「主常在我裏,我常在主裏」。當我們領受主餐時,更必須分辨這是基督的身體,認同將自己的身體獻上當作活祭。反之,若不分辦主的身體,就是白領了聖餐了。

猶大「出賣」基督的身體就是「消費」基督的身體。貪念是魔鬼給了猶大最大的引誘,使他只聽見「這是我的身體」而聽不到「為你而捨」,最終令他「受」而不「施」。這樣的歪念,加上公家的錢包放在他手中,他便不肯賙濟,他把錢據為己有。同一情況,如果丈夫把妻子的身體視為「我的」,卻不肯像基督為教會捨身一樣,把自己的身體也交給妻子,丈夫只是「消費」妻子的身體,沒有愛,只有慾念。故此,猶大是反面教材,亦是基督身體的消費者時至今天,領主餐才是操練和實踐基督身體 —「真葡萄樹」。

千萬不要消費教會,必須恪守基督徒的本分。曾得知一位弟兄認為自己不受教會關心,所以他決定每一個月到訪一間教會去,若到訪之地沒得到關心便離開到另一教會去,這樣的他不停去了很多的教會。直至一次他到了另一所教會直到第四個星期,他切切的祈禱把事情與上主說了,這時有一位弟兄拍了他的肩膊示好,他非常興奮認為上主聽到自己的禱告,亦告訴那弟兄,自己已經到了這教會聽道有四週了。然而,那位弟兄對他說:「我是第一次到這教會的!」或者你會說這個結果有點奇怪,但同時也告訴我們當真葡萄樹結了枝子時,我們絕不成枯枝,也不接受魔鬼的引誘。真心的對待配偶﹑真心的對待教會﹑也真心的對待基督的身體,才是真基督徒。

「專心跟從」彭偉業傳道講 ( 2017年10月1日)

經文:約書亞記14:6-14節                                                                          

    對於一個專業的運動員來說,他最重要的責任,就是要專心地跟從教練的指示。運動員每日都會接受重覆同艱苦的訓練,他們知道只有專心跟從教練的指示,才是得到好成績的唯一方法。這種專心跟從的心志,在聖經內也可找得到,就是今日經文裡面所講的迦勒。

    指出迦勒「專心跟從耶和華」的經文,在這段的經文裡面一共出現了三次,第8、9、14節。因著聖經的口傳文化,好多時一些重點會在經文內重覆。因此,「專心跟從耶和華」就是這一段經文要帶出的重點。另外,在民数記十四24和申命記一36,記載了耶和華同樣地這樣讚揚迦勒。可見迦勒的「專心跟從上帝」的生命素質,在聖經內是非常受到重視。

    當一個人決心要跟從上帝的時候,就會對上帝作出了生命的回應。我們從迦勒的身上看到,因為他專心跟從上帝,他對上帝作出了兩個生命的回應:

  1. 不懼困難、艱辛地跟從

    在6-8節的描述裡面看到,當年摩西派出去窺探迦南的12位探子,其中十個,都被身材魁梧的亞衲族人和堅固的城牆所嚇怕。只有迦勒同約書亞堅持攻城,於是那班以色列人就要用石頭掟死他們兩個。當時已經40歲的迦勒,冒著被石頭掟死的危險,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仍然相信上帝必定與他們同在,上帝比任何的勢力更強大。迦勒讓我們知道,面對生死攸關的時候,他的唯一選擇,依然是專心跟從上帝。

    小朋友要贏在起跑線,做人生勝利組,而真正的人生勝利組,就是無論落入任何境況,都能夠堅持專心跟從上帝,最後帶著喜樂、無憾,回到基督為我們預備的地方。

 

  1. 以信心去等待上帝的應許

    在第9-10節的經文裡面,迦勒指出,當完成窺探迦南的任務之後,因著他對神的忠心,摩西曾經應承過迦勒,會分給他一份產業。當摩西宣告誓言之後,迦勒並不是即時得到土地。事實上,當時以色列未曾攻入迦南,根本就無地可分。至於這應許幾時實現,根本無人會知道。所以,迦勒唯有將這份盼望轉化成信心的等待,這一等就等了45年。迦勒在這45年並不好過,他同一班以色列人繼續在曠野,過著一些漂泊流離的生活。迦勒對上帝無發過一句怨言,他甘心降服在上帝主權之下,默默地等待應許實現的日子來臨。對他來說,曠野是一種磨鍊,更加堅固他對上帝的信心,並且最終看到應許的實現。

    我們發現迦勒專心跟從上帝的心志,令他能夠克服任何困難,最終得到應許的實現。這種心志,一生不變,這種心志也帶來了生命的祝福。當日上帝藉着摩西賜下應許,祝福了迦勒,今日上帝藉著耶穌基督,賜與我們新的生命,應許我們在基督裡面有豐盛的生命,叫我們一生都要跟從基督,跟從上帝。就讓我們今天立志,讓這一生專心去跟從上帝!

「渡河,有何難?」古廖玉明師母講 ( 2018年6月24日)

經文:「31-614-17」                                              

約書亞帶領以色列眾人來到約但河,就在那裏等候過河,進入迦南。上帝已經指示約書亞過河的方法,只要以色列人準備好自己,與上帝配合就可以了。他們在河邊等了三日之後,約書亞和官長向百姓交代了一些要注意的事。

一、自潔  

第一件事,第5節,約書亞吩咐百姓自潔,意思是主動叫自己慎防沾染污穢。具體行動是甚麼呢?約書亞毋須多講,百姓都知道怎樣做,因為他們過去已經有自潔的經驗。例如當摩西和上一代以色列人來到西乃曠野,上帝要降臨西乃山與以色列人立約,就吩咐摩西叫百姓自潔。出19:14-15節,「摩西下山往百姓那裏去,叫他們自潔,他們就洗衣服。他對百姓說:『到第三天要預備好了。不可親近女人。』」這樣看來,自潔就是潔淨自己的外面和裡面,整個人準備好迎接上帝的臨在。

二、注視上帝的引導  

以色列人要注意的第二件事:注視上帝的引導。(第2 – 4節)約櫃象徵上帝的同在,是上帝吩咐摩西造的。約櫃有多大?二千肘(900米)之外怎看得清楚?必須定睛注視才跟得上。

在過約但河這事上,約書亞、官長、祭司,這些以色列領袖的角色很突出,也很重要。不過,正如足球不是一個人踢的,入迦南也不是一小撮人的事。大家有沒有留意,由官長、祭司,以至百姓,沒有一個人問怎樣過河,他們都很清楚自己該怎樣行。

如何達致這樣呢?留心看約書亞記第三章,整章經文主要記載約書亞怎樣將上帝的指示告訴官長、祭司和百姓,而官長走遍營中,將約書亞的吩咐向百姓交代清楚。當時會眾約有二百萬人,約書亞和官長要向這麼多人解釋過河的安排,是多麼辛苦的事!溝通從來不容易,要付代價,但是必須做的。透過溝通和分享,一齊確認上帝的帶領。

三、以信心踏上

以色列人要注意的第三件事:以信心踏上。(第14-15節)百姓離開帳棚要過河的時候,抬約櫃的祭司走在百姓的前頭。他們來到河邊,無懼河水急速湍流,勇敢地踏進河水。即時有甚麼事發生?第16-17節:「那從上往下流的水便在極遠之地、撒拉但旁的亞當城那裏停住,立起成壘;那往亞拉巴的海,就是鹽海,下流的水全然斷絕。於是百姓在耶利哥的對面過去了。」

抬約櫃的祭司站定,以色列全會眾才能安然無恙的從乾地上走過去,沒有留下一個人被遺棄在後面。不錯,是耶和華的約櫃為他們開路,帶他們過河。但我們也不可忽略,是祭司們把約櫃抬著,也是他們堅定地站在那裏。在河水復流的威脅下,他們與主一同站住,這信心的舉動叫全部國民得以平安過河。

領袖有信心,跟隨者就有信心。有些基督徒很悲觀,看一切都是負面的,也懶得走出自己的舒適區;總是等上帝先替他們開路,除去一切攔阻,然後才肯試著向前!我們當信得過全能的上帝,並以信心作別人的榜樣。

「為父的心」陳恩明牧師講、林日麗姊妹記 ( 2018年6月17日)

經文:「箴言2326節」

在這父親節主日,我們需要來到主的恩典裡,彼此勸勉鼓勵,繼續在生命中可以有突破和進步,並且在這裡思考如何學習被主改變。箴23:22和26,我們可以放下一些經歷、限制,在人生的歷程學習怎樣為父,怎樣為兒女。我們可能經歷到父親的不知所謂,要去聽從他是不可能的。有時候,作兒女的會自愧不如人,因父母將我們與別人的兒女比較。又或者,我們作兒女的喜歡言語頂撞父母,令父母生氣。

使徒保羅問候教會時,他習慣地說「願恩惠、平安從我們的天父並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他在基督裡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以弗所書1:2-3。教會在上主的啟示裡,是有耶穌基督和祂的父親,這位父親也成為你我的父親。信仰中有個特別的地方,就是耶穌來到人間,祂將我們與創天造地的主帶入一個全新的關係。耶穌教我們除了敬畏和認識上帝,還可以親近祂,我們與祂的關係是比人世間的父子關係更深、更高,耶穌教我們禱告「我們在天上的父」,祂稱這位創天造地的上帝為「阿爸天父」,像小孩叫父親「爸爸」這般自然親切。

我們的天父確實有資格做我們的父親,因祂賜我們生命。馬太6:25-26,未有認識上帝的人朝夕追求外在東西,但你們所需的一切,天上的爸爸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祂的管治,追求祂所喜悅的,一切有價值的東西:公義、正直、聖潔、慈愛。我們要先求這一切,其他的祂會加給我們。

我們有為成為上帝兒女感到幸福嗎?有時候,有些基督徒好像做了奴隸,經常非常憂愁,但要知道我們天上有個爸爸,祂會在乎我們,令我們振作起來,變得快樂。馬太7:7-11,耶穌將人世間的父親與天上的父作對照,雖然我們作為人有限制和軟弱,但為父的都懂得給子女好的東西,「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祂的人嗎?」路加11:13。這位天上的父不但照顧我們物質方面,更照顧靈命方面,靠著聖靈,我們能更新突破。我們是需要豁出去,親近天上的父,「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馬太6:33。很多時候,做基督徒不開心是因為顛倒次序,要豁出去,承認自己貧窮、污穢、瞎眼。我們軟弱跌倒,求上帝憐憫我們,用聖靈來充滿我們,直到我們的生命更像天上的父。

耶穌基督將祂的父帶給我們,成為我們的父。有一位父親站在門口,等了很久,後來看見衣衫襤褸、不似人形的兒子,他跑上去擁抱兒子,連連親嘴,並吩咐人將最好的衣服給他,將戒指戴在他手上,將鞋穿在他腳上。雖然我們那麼不堪和醜陋,回轉的時候,天上慈愛的父會擁抱我們,滿有恩典。主同時也啟發我們要怎樣為人父,要仁慈、有智慧、良善、負責、關懷、樂於寬恕和等候。我們盼望天父如何憐憫我們,也如何憐憫我們的孩子。

耶穌基督也示範做兒子的模樣,聖經講祂在肉身時曾說:「我的日子記在祢面前,祢為我預備這個身體,我這個身體是為了聽命於祢,是一個全然的奉獻,一個全然的交託,一個全然的信奉」。「我在父裡面,父在我裡面」約翰14:10,祂聽見父所講的,就講給我們聽,「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約翰5:17。耶穌這個兒子將心歸給父,一直聽從父親的訓誡。今天我們作上帝的兒女,作人的兒女,我們有聽從天父和肉身父母親的話嗎?願主賜福我們,使作兒女的令父母有尊榮,而作上帝的兒女是一個更蒙福的人。

「憐憫之家」古學賢牧師講 ( 2018年6月10日)

經文:「約51-9節」                                                            

約翰福音第五章提到一個水池,希伯來話叫「畢士大」,意思是「憐憫之家」。雖然有個這麼美的名字,但實際上畢士大池是一個令人看見就心酸的地方,因為水池旁邊有很多瞎眼的、瘸腿的、血氣枯乾的病人(第3節)。當時有一個傳說,有天使按時下來攪動池水,水動之後,第一個下到水池的人,不論患了甚麼病都可以痊癒。其實在水池底下有水泉,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泉水噴出,令到池水郁動。

許多病人來這裡等天使攪動池水,不過無人知道天使何時下來,他們只有日日活在渴望、緊張、患得患失的心情裏面,內心一點平安也沒有。另一方面,即使池水動了,只有一個捷足先登的人得到醫治,這樣說來,這「憐憫之家」簡直是言過其實。到底是否真的有人因水動而得到醫治,我們不知道,但見病人數目有增無減。

畢士大池就在耶路撒冷聖殿羊門的旁邊,而聖殿是敬拜上帝、向上帝祈禱的地方,每日都有許多用來獻祭的羊羔或祭牲從羊門經過。有些人寧願望天打卦,坐在畢士大池邊等候天使與傳說中的神蹟,也不願付代價、跨過一門之隔而進入聖殿,來到聖潔的上帝面前,透過悔改、獻祭、贖罪來直接向上帝祈求,尋求祂的憐憫。他們只低頭凝望池水,而沒有抬頭仰望能夠醫治他們的主。

每一個病人都渴望得醫治,各位,你又渴望得到甚麼呢?畢士大池是否今日社會的寫照呢?有誰不痛苦呢?而痛苦的人聚在一起,大家都不會手下留情,仍然互相鬥爭、自私自利、不顧他人死活。

一、耶穌主動尋見他

耶穌走過池邊的走廊,來到一個病人身邊。他是個怎樣的人呢?

他長期患病,(第5節)他病了38年,長時間在病痛的折磨中渡過。他是完全無助,長久的疾病可能使家人將他遺棄,讓他在那裏自生自滅。那些幫助他的人不是離開世界,便是愛心冷淡,不再關心他了。所以他的希望幻滅了,誰能體會他的痛苦有多深呢?

就在這天,他遇見耶穌。(第6節)耶穌看見他躺著,知道他是何等無助,就刻意問他:「你要痊癒嗎?」耶穌的問題一下子觸及了他最痛楚的心靈!我相信最初他被帶到池邊時,一定迫不及待想得痊癒;如今卻因絕望而打消了當初的念頭。耶穌是要藉此問題喚醒他沉睡的心志,將他舊日那一團希望之火,重新燃點起來。

他怎樣回答耶穌呢?(第7節)他說:「先生,水動的時候,沒有人把我放在池子裏;我正去的時候,就有別人比我先下去。」他的意思是:「我是想痊癒,但是無人將我放進池子裏,我根本就無機會!」他早已絕望了。

各位,無論今天你人生的光景如何,千萬不要有錯誤的期望,你需要的不是天使或畢士大池,你需要的是耶穌。今日耶穌會問我們:「你是真的想重拾希望嗎?」即使我們返了教會一段時間,如果我們的盼望不是放在耶穌身上,

耶穌所問的問題對於我們來說完全沒有意思!可能有些人已經迷失方向,頭腦固然相信耶穌的存在,但實踐上卻是一個無神論者!

二、耶穌主動醫治他

(第8節)耶穌對這個病人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吧!」這話對這病人是非常出奇的,他完全無想過在畢士大池之外還有其他醫治的方法。

耶穌為甚麼會向人發出這樣的命令呢?首先,祂要逼使我們看到自己無能為力的光景,使我們不得不完全倚靠祂。其次,耶穌的命令有一個特性,每一次耶穌要求我們做的事,我們照著做的話,生命必因祂奇妙的大能改變。

耶穌不會丟棄我們,正如祂主動接觸這個病人一樣,其實這病人對主一無所知,但是全能、慈愛的耶穌卻是要醫治他。就在這個病人已經失去盼望的時候,耶穌來了,給他帶來了大能的醫治。我們看這病人的反應。第9節:「那人立刻痊癒,就拿起褥子來走了。」他是怎樣得到這能力的呢?當他嘗試接受耶穌這個似乎不可能的指示之後,他突然之間發現耶穌的命令本身就是有力量的!這個軟弱的人靠著所領受的能力起來行走。

耶穌沒有叫天使來攪動池水,也沒有扶他下水池,但是耶穌直接醫好了他。這個人遇到耶穌,他的人生就得到了改變。耶穌不單叫他起來,還吩咐他拿他的墊褥走。為甚麼呢?拿墊褥走表示過去的苦難完全結束了!耶穌要他清清楚楚知道,他已經可以正常行動,不需要再一直躺在這張墊褥上面了。

弟兄姊妹,今日我們的生活有好多不同的事打擊我們、挫敗我們,假如我們願意聽從耶穌的吩咐,雖然有很多事情看來無法解決,但這位愛我們的耶穌總是能夠給予我們能力和出路。

第14節,「後來耶穌在殿裏遇見他,對他說:『你已經痊癒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耶穌提醒他,不要再過以前那種犯罪的生活。比身體更重要的是心靈的健康,耶穌不想他下半生繼續受到罪的折磨和懲罰。

「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厲害」,這是耶穌對他,也是對我們的忠告。同樣保羅在(加5:1節)告訴我們:「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我們未信主之前是不自由的,現在已經靠著耶穌的寶血得到潔淨,耶穌釋放了我們,我們要站立得穩,不要再過以前那種犯罪的生活。

各位,畢士大池的神蹟不單是一個醫病的事蹟;整件事的焦點不在於神蹟,而在於盼望。耶穌醫好的,不只是一個使人行動不便的病,而是把一個孤立無援的人拯救過來,叫他知道有人關心他,有人愛他。耶穌醫治了這個人之後,更加關心他的生命。聖經好清楚叫我們知道,耶穌不單關心我們生活上的需要、醫治我們身體的疾病,他更重視的是我們生命的改變。

今日我們有責任告訴身邊的親友,耶穌才是他們真實的希望。我們必須謹記,有耶穌同在的地方才能夠成為真正的「憐憫之家」。耶穌的憐憫帶來醫治和安慰,使人有個新的開始。甚願每一個人心裡面都有耶穌,在自己得到耶穌的憐憫醫治之後,亦引領別人遇見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