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出二十8-9,詩四十六10
香港人經常承受精神壓力,那種疲累,有時候是心靈比肉體更甚。
一、為甚麼有些基督徒享受不到安息?
有一個故事說:撒但對牠的手下說:「基督徒若果愛慕靠近耶穌,我們就失 去權勢了!」於是設計叫他們忙碌、失去方向,就如使他們胡亂地花錢、因花錢而不停地借錢、被各種娛樂佔據了內心;使學生們單顧著做兼職、談戀愛、上網、參與社會運動;用異性朋友的出現使各夫妻關係變得慘淡;使他們犧牲自己的家庭、健康,只為滿足自己!
事實上,就算沒有撒但的詭計,我們的心都被很多事物吸引住,疲於奔命,沒辦法安靜下來。沒有時間敬拜神、沒有時間關心弟兄姊妹或陪伴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更沒有時間傳福音或關心人了。詩人說:「主啊,你創造了我們。除非我們在祢裡面找到安息,否則,我們的心靈無法得到滿足。」我們絕對不會因有學位、有工作、有錢、有樓、有家庭,就能使心靈得安息的。
你是否渴望在耶穌裡可以重新得力?你相信即使世界動盪,上帝仍然記得你嗎?神仍然坐著為王嗎?。(詩四十六10)「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
二、上帝為甚麼吩咐我們休息?
「十誡」中的前四條誡命是要我們在(1)人生取向上尊重神 (不可有別的神)、在(2)思想上尊重神 (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在(3)言語上尊重神 (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在(4)時間的運用和生活作息上尊重神 (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申五12-15摩西覆述十誡時進一步指出,因為以色列人的祖宗在埃及四百年,從來沒有一日休息過,他們不被當作人,而是奴隸,所以他們要回復上帝照著自己形像所創造的人性。上帝說六日要工作,第七日要安息,因為人的身體和心靈都是上帝所創造的,上帝同時亦都設計了人身體和心靈運作的原則。勞碌工作要適當的休息調節,所以我們要「遵照祂的指示作息」。
在音樂裡,休止符是音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每周繁忙的人生交響樂裡,給自己一個休止符,才是更美的人生。
三、怎樣享受休息?
很多人認為休息是一件奢侈的事。但休息是上帝所重視的,我們「要竭力進入那安息(make every effort to enter that rest)」(來4:11),意思就是要求我們排除萬難親近主,用盡一切力量朝見上帝。連上帝都在六天創造世界之後休息,你為甚麼不也試試呢?
賽三十15很清楚告訴我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但我們卻往往忽略這重新得力的秘訣。每七天便有一天停止工作,身體得到足夠休息後,會感到精神振奮。上帝命令我們守安息日,祂要我們知道,原來毋須「賠上性命」去工作,我們存在的價值依然可以得到肯定,因為生命的價值是創造主所賦予的!聖經告訴我們,一個愛慕親近上帝的人,已經是上帝的寶貝兒女。
現在,我們是自動的回應上帝的愛而來親近上帝,不是勉強,是心甘情願的,是因為我們知道耶穌基督怎樣愛我們,捨身流血,為了叫我們可以親近神。只有這樣,我們的靈魂才能甦醒。
除了敬拜之外,可以和弟兄姊妹放開懷抱,參與輕鬆的活動;又可以和弟兄姊妹額外多些感恩、禱告和祈求,享受神的同在。你就會發現你恢復了活力,接著的一星期更有能力工作,貢獻自己給社會,為主作見證!
經文:「詩篇90篇」
一)願您的人生活得充充實實:詩九十12:「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人生苦短,摩西所求的第一件事就是「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智慧的心就是「敬
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九10)
人如果不敬畏上帝,就如一張支票上面有許多個「0」,但最前面卻沒有「1」
一樣,都是空的,沒有價值的。數算是一種認真的態度,好像守財奴在數算
自己所賺每一分錢一般。為什麼要數算自己的日子呢?1) 好好規劃自己有限
的人生。2) 多作有永恆價值的事。3) 知道人的渺小有限,好謹慎度日。4) 最
重要的是得著智慧的心,去敬畏上帝,沒有人曾量度過上帝憤怒的程度及威力,以致忽略了人生短暫與罪的密切關係。重要的是應該知道人生也有崖,
要好好的數算自己的日子,別像愚頑人,忘記了有一天必歸回塵土,要向上
帝交帳。因為來九27:「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傳
十二1:「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
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傳十二14:「因為人所做
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上帝都必審問。」
二)願您的人生活得歡歡喜喜:詩九十14:「求你使我們早早飽得你的慈愛、
好叫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詩人祈求上帝:「請用你永不止息的慈愛滿
足我們,好叫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即使發生任何事,我們都毋須恐懼
死亡。因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詩六三3),比死亡更堅強(歌八6)
摩西祈求飽得永不止息的慈愛。他祈求上帝對我們終生之愛不是遲遲得到, 而是早早得到;不是光要得到,還要飽飽得到;不是一次得到,還要不斷地
得到;不是半生半世,而是一生一世。2001年911事件中那些死難者,若他們早知會如此死亡的話,必定早早求告主名,以致可以得永生。摩西就勸我們要趁早歸向上帝。這樣一生一世才能飽受上帝永不止息的慈愛,過喜樂的人生,因我們不知明日將如何,也不知死亡何時臨到。(雅四13-16)
三)願您的人生活得精精彩彩:九十17a:「願主我們上帝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榮美」有「恩祐」的意思。上帝所作的事皆盡善盡美,讓上帝在我
們身上所施行的救恩,都在彰顯上帝的榮美和恩祐。耶穌作工遇到挫折時也
說:「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太十一26)彼前二9:「惟
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
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弟兄姊妹們!不論我們人生境遇如何,都叫我們照常彰顯上帝的榮美。不要
被苦難給嚇壞了,打跨了,甚至放棄了。我們人生最大的見證在乎彰顯上帝的作為,傳揚祂的作為和祂的美德。
經文:「馬可福音1:17,6:34-44節」
我們要「作一個得人如得魚的基督徒」。可1:17耶穌對門徒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這裡讓我們知道耶穌要我們做有使命的基督徒。
基督徒有四種:
-
一. 教徒 – 在基督教中某些宗派,稱呼他們的信徒為「教友」,什麼是教友,這種基督徒很多是被動的,他們作基督徒是為了利益,為了得好處。
二.信徒 – 他們對基督敎的認識是頭腦的知識,有理性而不是生命的經歷,也沒有行為但又很多意見,是危險的。很多教會有問題及分裂都因為這班信徒而起。
-
三. 門徒 – 他們在教會有事奉,他們有事奉的恩賜,知道真理,事奉的技巧及方法,但心態出問題,耶穌曾經責備門徒要完成大使命,最重要是跟上帝、與人的關係,耶穌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上帝,及要愛人如己。很重要是生命的培訓,希望我們能忠於教會事工。
-
四. 有使命的信徒 – 大部份教會很少這樣的基督徒,就是西2:6所提到的「你們既然接受了主基督耶穌、就當遵他而行」。信耶穌、就當遵他而行,或完成主耶穌的使命。 有使命基督徒有四個條件:
1.要有憐憫的心 – 於別人身上見到自己的責任,見到別人的需要「耶穌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在臺灣有一個機構,每年他們都舉辦一個送炭運動。炭就是熱,熱就是溫暖。換句話說,將你溫暖和關懷送到有需要的地方。他們把所籌到的金錢來幫助福利機構,如老人院、孤兒院、戒毒所、落後的宣教區。這一個運動有一個口號:在別人的身上看見自己的責任。主耶穌對門徒說:「你們給他們吃吧!」。主耶穌教導我們:在憐憫中看見自己的責任。今天在我們周圍有許多有需要的人,這是主給我們機會,我們有在這些人的身上看見自己的責任,願我們有憐憫的心。
2.要有付出的心 – 早期的基督徒為了持守教會信仰,他們付出多大的代價。早期的基督徒為了主,為了信仰及傳福音,他們犧牲,使徒保羅為了主、福音、信仰,他作了「三流」的使徒「流淚,流汗,流血」(徒20:23-31),我不知道你為主,福音事工,為信仰,流了多少的涙、汗、血?有人說:「早期教會的基督徒犠性他們的享受,後期教會的基督徒享受他們的犧牲」。請問我們是否也願意為我們的信仰,為著福音工作肯犧牲時間,財力,物力?無名的傳道人一書邊雲波弟兄有這樣描述:什麼是無名的傅道人?「是自己的手甘心放下世上的享受;是自己的腳甘心到苦難的道路上奔走」。
3.要有奉獻的心 – 撒勒法寡婦的見證就是一個例子,一點麵和一點油,但因聽從先知的話,那一點麵和一點油吃了三年還吃不完(王上 17:8-16)。
4.要有禱告交托的心 – 耶穌要我們學習另一功課,要作一個有使命的基督徒必須要靠禱告,必須要有上帝的祝福。 保羅在弗6:14-20有提到屬靈的軍裝有七項;1. 真理的腰帶,2. 公義的䕶心鏡,3. 平安福音的鞋,4. 信德的籐牌,5. 救恩的頭盔,6. 聖靈的寶劍,7. 多方禱告,這七項屬靈軍裝最重要的是禱告,禱告是屬靈軍裝的「萬能武器」。 它不但有防守和進攻的效用,而且能使一切其他的屬靈軍裝發生效用。缺乏禱告,一切屬靈軍裝都會變成軟弱,遲鈍,不能發揮完全的功能。禱告是主給我們屬靈的權柄, 在太16:19「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今天很多人被罪惡,被惡習慣,被負面的情緒轄制和捆綁,我們要靠禱告,釋放,更新,醫治,搶救這些可憐的人, Christopher Yuan是一個同性戀,吸毒,販毒的青年,沒有昐望的人,因著母親晝夜流涙、禁食禱告,他得著釋放,自由和更新,現在是慕迪聖經學院的講師。
您是那一種基督徒?若是有使命的基督徒,就當存憐憫,付出,奉獻,感恩的心。阿們!
經文:「傳道書4:9 – 12節」
世上應沒有人喜愛孤獨,總希望有人同行,二人同行可以有伴,互相鼓勵支持,若對事物持不同見解時亦有益處,可以有多方面及不同角度分析,彼此交流,是值得高興。今日經文分享同行者是誰和怎樣同行。
傳道書第4章的前部份述及一個沒有同伴的人,他勞碌不息,但不享福樂,那麼是為誰忙呢?所以傳道者說:「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一起勞碌可以彼此分享由合作而得到的成功喜悅,但須留意屬美好的分享使人開心,不好的分享令人憂愁;分享不單單侷限於夫婦,主內肢體也可以經歷,有人說:「窮得只剩下錢。」意思是一個人除錢財外,甚麼也沒有,連朋友也沒有,相信沒有人希望淪落至這景況,寧願經濟上貧乏,生命要豐盛,因為孤單的日子是不好過,生命是需要互同行相扶持和互相建立,所以要與身傍的人建立關係,這樣才會有幸福。
“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第10節),在傳道者那個年代,有些客旅需要在晚上趕路,山路崎嶇不平,沿路沒有照明,若不慎跌倒,隨時會喪命;當人生有危及生命的跌倒或遇患難時,若沒有人提醒及扶他一把,這肯定苦不堪言。成為一位扶持者要關心別人,知道對方所需,願意付出,亦需經常自我反省,樂意接觸不同群體,切勿落井下石。有些人的性格有缺憾,可能較孤癖、不善溝通,相信他已孤單了一段很長的時間,主耶穌說:「有病的人才需要醫生。」,衪親自作了很多好的示範,接觸患病、被人捨棄、被排斥的人,弟兄姊妹須以主基督為榜樣,去關心弱勢社群、性格上有問題的人,將愛帶給他們,讓他們經歷和感受上帝的愛,使他的生命有所改變,可以去感染別人。 假如在座有120人,每人都願意去接觸一位性格有問題的朋友,這世界不單會減少120位性格有問題的人,同時會出現120位有感染力的人,“不計算”會產生巨大的能量,上帝盼望我們去建立更多人,使更多人可以進入上帝的國度,基督徒須成為這種扶持者,成為有感染力的人。
經文第11節: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獨睡怎能暖和呢?古代以色列商旅需經常穿越過曠野地,日夜溫差大,晚上會颳起大風,他們的外衣有毛毯的保暖作用,但外衣的長度不足夠遮蓋整個人,若有兩個人同行時,可以將兩件外衣合併取暖,經文所指的兩人是指同行者,可以彼此感染。人生在不同的階段可能遇上大大小小挫折、困擾,或許會引致掛慮,感謝主,因為周邊有肢體同行。團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聚會,能建立弟兄姊妹一起同行,所以要參予適合自己的團契,透過團契生活互相建立同行關係。
“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12節上),商旅在路上有機會遇盜賊,除財產損失亦有機會危及性命,一個人面對強盜往往不能制勝,但有同伴就可以抵擋,其實屬靈生命亦是如此,撒旦總是找機會攻擊每一位基督徒,逐個擊破容易,如屬靈的人聯合一起,就難得逞,故此,需要有屬靈的伙伴,互相扶持和幫助,同心合力,才有力量,生命才會剛強。“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12節下),三股合成的繩子一定比一股合成的繩子有強度和持久力,不會太快折斷,人結集的力量亦相似,生命才可以強壯,教會需要更多的肢體成為同行者。
有人認為:快樂的分享會成為兩倍,痛苦的分擔的會減少一半。分享的成果是兩倍,而憂傷時有人可以分擔,苦痛會減半。人與人同行有時間極限,當上帝與你同行,生命會整個改變,願我們都能渴慕與主同行。阿們!
經文:「以弗所書5:18節」 林日麗姊妹記
今天分享聖靈與你我的關係,教會必須講聖靈的真理,活在聖靈裡面。可惜在教會的歷史,一是不提聖靈,一是提聖靈便會吵架,兩樣皆不對。對聖靈無知的人,其生命是貧乏的;講聖靈太過火的人,生命會出軌。有些人曾對牧師說,只要經歷聖靈充滿,從此便大大不同。基督徒的生命是要靠某些特別經驗才能起飛? 今天要注重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不要逃避、忽略聖靈,要依靠聖靈。
從來都沒有人有聖靈的代理權,沒有人能將靈恩運動等同聖靈的工作。我們不能否定聖靈在靈恩運動中有工作,正如聖靈在其他教會活動中有工作。但活動歸活動,運動歸運動,要辨別那些真正是聖靈的工作。要返樸歸真,回到聖經,聖靈和信徒的關係是甚麼?就算沒有特殊的靈恩經歷,不用自卑,要知道我們在基督裡有寶貴的應許,就是得著聖靈。只要信耶穌,便會有聖靈,被聖靈得著。 聖靈與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以下分享三點:
第一、不要叫聖靈擔憂。以弗所書4:30節:「你們原是受了祂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受了祂的印記,聖靈已經擁有我們,住在我們裡面,所以我們有聖靈。 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上帝的兒女,聖靈住在我們裡面,成為我們將來得基業的憑據,受了印記。因此,不要叫聖靈擔憂。 如果與聖靈的關係很好,與人的關係也會很好。 要培養對聖靈敏銳的心,聖靈知道甚麼是對我們好。
以弗所書4:1-3節指出,今天教會最需要的是要竭力保守大家的關係,要寬容,聆聽別人說話。聖靈不只與我們說話,要看大家在上帝的家裡是否合作。我們並不否定弟兄姊妹愛教會的心,但教會不只是堂會,而是與你一起合作的人。關係破損,整個堂會也會受損。聖靈結的果子是彼此相愛,以弗所書4:8-12節的提醒,如果教會不重視聖靈所賜的職份及恩賜,教會一定會混亂;如果在聖靈裡互相配合,教會沒有一個閒人,每個聖徒都被裝備,教會中的教牧領導、牧養的職份得以發揮。一個蒙召的教牧,若忠心正直地事奉,得到長執的支持,信徒領袖的互相配合,這樣的堂會一定興盛。
第二、被聖靈充滿的事,這可能是以弗所書全卷最被誤解的經文。聖經所講的是請不要阻礙,請你每天都被充滿。不被充滿是不正常的,持續時刻被充滿才是正常的。不要阻礙上帝、聖靈在你生命中的工作,應該順服祂,時刻讓祂主宰,時常被聖靈充滿。意思即不用追求,不用講特殊經歷如講方言,每天都要聽聖靈的話。聖靈充滿是甚麼?在聖靈裡的經歷是永無止境的,生命的更新變化是永遠可以向前的。我們像活在空氣中,不能在真空中生活,不能不呼吸,被聖靈充滿便是不斷要呼吸。順服聖靈,生命便會更新服事上帝,結出祂所喜悅的果子。不用特別的聚會、按手、進步,而是每天的順服。
我們不能憑著做甚麼來換取聖靈充滿我們,我們信了耶穌,有聖靈,聖靈每天都要我們聽祂的話。人被聖靈充滿,和生活會開始轉變,喜樂會增加,謙卑、信心等各樣都會改變。因為聖靈充滿是必然的事:不是經驗,而是順服、節制和管理自己。不只是個人修為,而是在群體的生活;不只是宗教方面,而是整體的生活。聖靈在生命中叫我們以基督為中心:顯揚主基督、被塑造成基督、像基督。在婚姻、職業的生活,在屬靈的爭戰,一切都是本著基督。
第三、在今天教會提及聖靈時,會講屬靈爭戰。我們要穿起上帝的全副軍裝,拿起聖靈的寶劍,就能夠有進攻的機會。屬靈爭戰其實是打我們自己的心,主耶穌用聖靈的寶劍撃退撒旦,是上帝的道在我們心中,作主作王。最重要的屬靈爭戰,是真理將我們的心奪去,不放縱自己生命中的情慾。尊主為大,不叫聖靈擔憂,時時學習悔改順服、依靠。願主憐憫我們,被聖靈充滿!
經文:民數記32:1-24節
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四十年,終於來到摩押,可以過約旦河去領受應許之迦南地。流便支派和迦得支派來見摩西、以利亞撒和會眾的首領,他們請求將約但河東這一片土地給他們作產業,他們不想過河。這要求明顯跟原定的安排有很大分岐,完全在摩西的意料之外,化解當中的矛盾是他當前首要的任務。
(6-15節)摩西很嚴厲地責備他們。奇怪,這豈不會令彼此之間的矛盾有增無減?箴25:15說「恆常忍耐可以勸動君王;柔和的舌頭能折斷骨頭」,雅1:19-20:「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我們要注意,摩西可以用責備來面對這次的矛盾,並不在乎他有江湖地位,而在於他的生命質素。在民27章,上帝告訴摩西,他會死在摩押平原的山上,過不了約旦河。摩西將這事向全會眾宣告,又照著上帝的吩咐,當眾按立約書亞作他的接班人。所以,日後他們的際遇是生是死,是禍是福,都影響不到他了。但摩西真是大公無私,他不是維護自己既得的利益,而是對他們愛之深、責之切,他們是感受得到的。
要化解矛盾,不單要動之以情,還要說之以理。摩西以對等的成年人模式和這班人說話,以歷史為鑑為他們分析,提到上帝對他們上一代很嚴厲的懲罰。摩西直率的指出,他們只為自己人的利益著想,沒有顧及全體以色列人。結果怎樣?(16節)「兩支派的人挨近摩西」,他們沒有不歡而散,而是以友善、溫柔的態度回應摩西,進一步化解了這次矛盾。無論那一方理由較充分,只要態度謙和,問題就容易解決。他們提出折衷的方案,(16-18節)他們仍然選擇約旦河東的土地,但他們的男丁願意過河,並且帶頭打仗,直到其他支派定居迦南。現時他們希望摩西給他們一些時日,他們好重建河東的城鎮及羊圈,使婦孺牲畜有安身的地方。摩西見到他們的態度,又聽到他們的承諾,就對他們說:「如今你們口中所出的,只管去行」(24節)。摩西沒有堅持己見,他尊重他們的選擇,矛盾就化解了。當然,他們要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付出代價:在迦南地南征北討,一去就是十幾年。
應用:
內部的矛盾不化解,只求表面的和諧,就好像將炸彈埋在地裡。(太5:23-24)主耶穌說:「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我們所傳講、所唱頌的福音,宣稱人可以跟上帝和好,然後人與人之間可以和平共處;但如果信靠上帝的人都不能化解彼此之間的矛盾,我們是否還有資格去傳揚福音?教會對現今這個撕裂的世代還可以作出甚麼貢獻?
一些弟兄姊妹為了化解我們當中的矛盾,付出了不少心力和時間;無論有沒有成果,你們的勞苦是值得讚賞的,(太5:9)主耶穌說:「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無論是資深的長輩、作領導的,或是成長的一代、作跟隨的,各有優勢,是上帝給我們的恩典。我們要認真地化解彼此之間的矛盾,不要令上帝給我們的恩賜內部消耗。當我們的力量凝聚起來,就足以成就上帝的工作,彰顯上帝的榮耀。
經文:歌羅西書1:28-29節
「我們傳揚祂,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裏完完全全地引到上帝面前。我也為此勞苦,照著祂在我裏面運用的大能盡心竭力。」(歌羅西書1:28-29節)
基督徒應該要包裝嗎?基督信仰可以包裝嗎?這問題也許並不易答,仿彿包裝總易被認為被世俗影響,這實在是難以過於簡化地回答「應否」、「可否」!然而若從另一角度去思考,基督徒應否或可否偽裝呢?答案則能斷然地答──「不」!因我們既稱為基督徒,就不能貨不對辦,名不符實。要理解包裝,便得從其目的去思考,包裝的目的是吸引,然而吸引的目的不是欺騙,若從這個角度去看,相信我們便能釋然。
保羅寫信予歌羅西教會,是因為知道此教會的假師父為患,錯誤帶領信徒走錯了路,就如他們認為要得上帝的拯救,便不能單單敬拜上帝,更要敬拜其它靈界的掌權者。假師父正是那偽裝者,誤導著人信以為真。有說:「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無論如何,偽裝總不能成為真。正因如此,雖然歌羅西教會並不是保羅所建立的,然而保羅卻對此教會滿有負擔,故此亦派同工前往教導、牧養。
雅歌曾記載:「主啊!願祢吸引我,我就快跑跟隨祢。」當被主吸引時,便叫我們跟隨著上帝而行。包裝就是要吸引,吸引人去看,去得著。我們的生命吸引人嗎?我們懂得讓生命吸引人嗎?
-
用諸般的智慧(28節上):我們既想將上帝的愛與人分享,便當用諸般智慧,包裝豈不是諸般智慧中其中的「一種」?為要使人得着勸戒、教導。然而我們要緊記,包裝是方法,而不能成為最終的目的。
-
盡心竭力(29節下):保羅為著福音事工,用了不同的方法向不同地方的人傳揚上帝的福音與大能,為的是叫更多人得著福音。但是他更是盡心竭力的去作,而不是純以方法吸引、欺騙別人。他更是盡力地運用上帝給他的能力去事奉,去傳揚。有說台上3分鐘,台下10年功。這在一班事奉者身上看到了這樣不計較的生命,這就是值得。就如別看輕一隻手錶,外面看來只是美麗的外型,然而內裡卻複雜非常,是要仔細花心機去研究、調校,裝配而成,信徒成熟的生命豈不也是如此嗎?
引到上帝面前(28節下):一切的事奉,目的是叫上帝得榮耀,將人帶到上帝的面前,而不是自己的面前,這正是基督徒偽裝者與包裝者的分別。信徒是需要包裝的,但不是偽裝。傳福音的手法經過好的包裝能事半功倍,但不能讓包裝成為本質,包裝的背後最終仍然是要將一切歸於上帝。信徒應當盡心竭力於基督,不應自滿,才蒙上帝喜悅,亦應常常自我反省,努力打好信仰的根基,有好的榜樣,才將人帶到上帝的面前。榮神益人。
經文:腓立比書1:9-11節
在這個世代裹面我們需要對主有一種深度的委身。冰山一角是指出我們看到的只是整件事的一少部分,就像冰山露出水面的部份,只有水底下面隱藏部份的十分之一,好像作為基督徒的我們有時候被別人看到的都是表面那一層。
牧者Richard Foster提及在這個時代的禍因是淺薄。事事要求立時的滿足乃是一個基本的屬靈問題。今天最迫切的需要,不是要大量聰明能幹的人或者大有恩賜的人,乃是有深度的人,深深與主結連和同行。Chunk Colson指教會有如三千里長的冰海,但深度只有一吋厚。雖然教會的數目和人數迅速增長值得高興,但是在屬靈方面的增長卻是缺乏。 在聽道資歷很深的信徒,不代表他們能夠在生活上實踐出來。相反,如能將屬靈知識化為身體力行,將會成為一個很有力量的領袖和牧者。Elton Trueblood 也提出今天基督教最大的問題是數以百萬計的基督徒並沒有參與、委身,更糟糕的是他們並不覺得這樣有什麽問題。反映出大約百分之九十的基督徒都自我隱藏和逃避委身工作。
“冰山的比喻”可用來理解五個階段的屬靈生命:
-
聖經知識:基督徒很容易從講道和分享中接觸到 ,聖經中的文士和法利賽人,他們的聖經知識很強,但卻被指假冒為善,生命完全沒有委身和實踐。
-
心靈感動:聽了教導和真理後心裹會有觸動或和應。但如果單靠這點,就好像聖經中提到土淺石頭地的人,雖然一開始生長得不錯,但受到挫敗和挑戰時就容易枯萎。
-
具體回應:當受感動後,就要給予適當的回應。就如門徒受感動後撇下一切跟蹤祂,活出生命的見證。
-
全然奉獻:這是一個有要求的信仰,一個立定心志跟從上帝的人,才有資格進入天國。沒有其他藉口能阻攔我們獻上當作活祭。
-
生命轉化:當全然奉獻時,生命就會變化。得上帝稱讚、成為滿結生命果子的忠心僕人。
基督徒絕對不要隨波逐流,要分別為聖。我們同樣會經歷世人所經歷的事情,但不要過份追求,才能瀟灑走一回。擁有祟高的目標,利用有限的生命活出無限的價值。
如何作「作有深度的基督徒」
-
全面認識聖經真理
-
耶穌教訓門徒許多「需要」知道的道理。 我們不應該取易捨難,必需全面認識聖經真理,不可以單單只查閱或研討自己喜歡的經文。
-
對聖經要有全盤掌握, 對信徒培育要全面和平行。在傳福音的使命上要完整傳遞。
-
我們需要離開道理的開端,遠離信仰表面的層次,學習進入更深層次和完全的地步。
-
知識和見證多而又多
對信仰知識有全面的追求和盡心。作一個有深度和委身的基督徒,這些知識必須能夠轉化我們,好讓我們活出屬靈生命的見證。
經文:「徒2:1-13節」
使徒行傳二章1-13節記載兩件事。(一)第1-4節:那時是五旬節,門徒遵照耶穌吩咐在那裡等聖靈降臨。門徒當時聽到好像風聲,看見舌頭像火焰,他們被聖靈充滿,然後說起別國的話。(二)第5節:各處有虔誠的猶太人回來,看見這班門徒用他們的鄉談說話,覺得莫名奇妙,最後譏誚門徒「他們無非是新酒灌滿了」。各處回來的人都感到納悶、驚訝、混亂。這些回來的人有從東邊伊朗,橫跨中東,到土耳其的北邊,然後沿著愛琴海南下,下至非洲北邊的埃及。當亞述滅了以色列時,直到波斯年代,以色列人分散在各地,這是主前五百年的事。他們仍是猶太人,但因在那裡長大,所以習慣當地的鄉談。
「譏誚」不只是指嘲笑,還包括歧視、批評。那時是五旬節,農作物剛收成。以色列人在五旬節獻上感恩,葡萄剛收成時,需時間釀製,所以不會有新酒。若要喝醉,要喝陳年佳釀,或在飲宴時喝主人奉上的好酒。「新酒」是指平價酒,意思指喝水也可以喝醉,還沒有喝便醉了。因此「他們無非是新酒灌滿了」含有批評、看不起的意思。
在整本聖經裡,被聖靈充滿會說起別國的話,只有使徒行傳這一章有記載。在保羅書信,或福音書裡,我們明白聖靈的工作,如在羅馬書8:16,聖靈證明我們是上帝的兒女,給我們有印記。約翰福音14:26講聖靈給我們有提醒,想起耶穌基督的話。約翰福音16:8指出聖靈使我們有警惕,自我反省。在約翰福音16:13中,有時不明白神的話的意思,但聖靈幫助我們明白真理。每人都有軟弱,但羅馬書8:26講「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
使徒行傳二章7節說:他們「不都是加利利人嗎」這句話有貶低的意思,聖經學者講加利利人語言不清,發音有困難,別人一聽便可知他們是加利利人,這些加利利人像是鄉下人,說話不清楚,為甚麼可以說標準鄉談?對於21世紀的信徒,若被人講「這班不是基督徒嗎」,這是甚麼意思?原來基督徒應有基督徒的標準。上個月美國政府通過同性婚姻條例,有人說這是一個新的國際標準。但我們是天國子民,不是跟從這個新的國際標準,是跟從天國標準。
為甚麼在創世記十一章中人的語言會變亂?因他們驕傲,要傳揚名聲,怕被分散,如不能溝通,事情便不能完成。在使徒行傳中,也是語言變亂,但他們可以溝通。徒1:8提到聖靈降臨的目的為要得著能力,為主人作見証,今天我們也要為主作見證,做好福音工作,要向全港作福音遍傳,接著要往中國內地做福音工作,然後思想派宣教士往海外作福音工作。使福音可以傳道遍各處。
最後,那些聽見門徒說別國的話的人覺得納悶、混亂、莫名奇妙。我們向上帝求一個更大的事情,能否令周遭的人嚇一跳、驚訝?聖靈給教會有這樣的能力,是要讓其他人對我們教會感到興趣,印象深刻。我們是一個屬靈群體,如果能發揮集體力量,那果效是遠超越一個人,我們思想巴別塔事件時,當年是叫人分散,不能作工。但現在我們靠主可以逆轉,只要我們同感一靈,便可以為主作工作見証。但願我們努力為主,榮耀上帝,啊們!
經文:列王記上19:1-18節
經文記載一個進深的生命經歷,以利亞是外向形為主爭戰的先知,其服事的高峯是與450位巴力先知對壘,叫主大得榮耀。然而,從王下19章看見這位曾在強敵面前毫不退縮的勇士,在完成任務却變成疑似抑鬱的人,明顯有放棄和自毀傾向的事奉者。今日基督徒若要承擔任務需要裝備自己,被培育後要在日常生活中為主作鹽作光,承擔服事及完任務已經不容易,更大的考驗是在服事之後的自處時刻,生命的全面成長叫人能歷久常新,滿有事奉的心志與能量。
A. 先知面臨的考驗
-
生命的考驗:在打敗巴力先知之後,王后耶洗別向他發出死亡通牒,先知害怕是正常反應,因為以色列王亞哈和耶洗別心中無神,做事殘忍,決定逃亡也無可厚非;當時以利亞應在耶斯列(以色列的北部),南逃至猶大中部的別是巴,這是一趟約180公里旅程。基督徒有一個老生常談的題目是為何上帝不保護屬衪的人及消滅邪惡勢力?人人期望一帆風順,然而困難會帶來深度的反思及生命的整固。完成上帝交付的任務不侷限於教會內,亦需在個人生活圈子裏。
-
信仰的考驗:耶洗別要殺害以利亞大可立刻下手,她的宣告明顯是信仰的挑戰,令以利亞陷入掙扎裏,今日基督徒可能每日在生活和職場上面對不同的信仰考驗,就像但以理三位朋友拒絶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造金像而面對滅命壓力一樣,選擇事奉上帝,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3.自我的破碎:以利亞認為自己是唯一對上帝忠心的人,先不談論上帝保留7,000個忠僕,亞哈王的家宰俄巴底也保護了100位先知 (王上18:13)。以我為心中的人不能有效成就屬靈的工作,以利亞逃亡時留下僕人,或許不想僕人受牽連,也可能不想將失敗的一面呈現在別人面前。為主作工不是倚靠個人才智、勇氣、努力,而是放下自我和驕傲,按上帝心意工作。
B. 先知的回轉
-
上帝的供應:逃兵理應受罰,上帝卻是按僕人的需要供應所需,並且以愛心和耐性等候守望。當人身處在失敗、絕境中,常覺得天崩地裂、眾叛親離,求主讓人看見慈愛的供應者從沒有離棄。
-
神的臨在和差遣:上帝親自臨在與先知交談,繼續差遣以利亞為衪辦事。失敗的經驗常將人困在自絕的旋渦,上帝卻分派任務叫先知重新振作,再戰征途。
總結:「你在這裡作什麼」(14節) 是上帝向每個信徒發出的呼籲,讓每一位基督徒可以從以利亞生活歷程找出成長的焦點。求主幫助我們不斷進深,在教會、家庭、職場上成為真實「為神大發熱心的門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