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講道筆記

「天國又好比(魚)網」 岑紹麟博士講,林日麗姊妹記 (2023年10月29日)

經文:馬太福音13:47-50

太13:24-30,耶穌以麥子與稗子作比喻,和修版用麥子與雜草。主人讓僕人在田裡撒種,晚上時主人的仇敵也在田裡撒種。過了一段時間,僕人告訴主人田裡有很多雜草。耶穌為這個雜草的比喻作了解釋,當中的內容與今天經文有一部分是相同,但背後有很大的分別。雜草的比喻提到主人的敵人當晚到他的田裡撒雜草的種子,與麥子爭養分,有外來力量破壞主人所做的事。就如上帝的國臨到這世界,像那主人的僕人在撒種,但有外來的勢力讓天國臨到這世界不能正常運作,發揮其影響力。外來的勢力指惡者,要催毀上帝在地上所做的事。

太13:47,天國又好比撒在海裡的網。耶穌的門徒在加利利長大,當中有四個自小在加利利湖成長,耶穌用門徒日常生活所接觸的事物類比天國臨到這世界。猶太人打撈魚後會慢慢挑選魚,有些魚會被丟棄,因有些活物是猶太人不會吃或觸摸,如鱔,利未記曾提及無鰭無鱗的東西是不潔的。天國臨到這世界是通過耶穌運作,祂的責任是邀請人進入天國,成為天國的子民。這比喻所講的是審判,講人在世代的終結要面臨上帝的篩選和審判。太13:50,惡人的命運像雜草被丟在火爐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這比喻與雜草比喻不同之處在於雜草有外來勢力,這比喻不只有外來勢力,而是上帝邀請進入天國裡面的人,並在當中再篩選一次,標準是好的(義人)留下,不好的(惡人)丟下。

馬太福音筆下的耶穌看人有兩種:義人與惡人。馬太福音也提到罪人,有些被視為不潔的人,如外邦人等,或從人的職業界定,如妓女、稅吏等。但在耶穌眼中,所謂罪人、外邦人,妓女、稅吏等這些人不是惡人,只是無知的人。耶穌在馬太福音用比喻、隱喻區分義人和惡人,例如:披著羊皮的狼進入羊群 (太7:15)、結好果子與結壞果子的兩種樹 (太7:16-18)、稱呼耶穌為主、奉他名作工的,不都進天國(太7:21)、蓋在磐石與蓋在沙土上的兩類房子(太7:24-27)、麥子與雜草的比喻(太13:24-30)、愚拙的童女與聰明的童女(太25:1-13)、綿羊與山羊的比喻(太子25:31-46)。惡人是甚麼?太7:21,「不是每一個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都能進天國;惟有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太7:22,「在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太7:23,「我要向他們宣告:『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給我走開!』」

在跟隨耶穌的人當中,十二個門徒裡至少有一個,耶穌知道他不是真心跟隨祂。耶穌通過這比喻提醒門徒,要經常檢視自己生命,將來要面對上帝的篩選審判。耶穌講這個比喻的另一目的是將來我們和身邊的人也會被篩選,跟從耶穌的人有幾多稱得上義人?在主的眼中,我們是被召的罪人,但耶穌也有恩典和包容,給予機會。希望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篩選,也要留意身邊的人,彼此相顧。    

「賜各樣安慰的神」 趙詠琴博士講,曾卓謙弟兄記 (2023年10月22日)

經文:哥林多後書1:3-11

我們在生活上會遇到不少困難和不如意的事,往往覺得失意和感到無能為力,過往的三年疫情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信仰方面我們同樣會遭遇不同的困難,例如信主後自己的家人會不喜歡,事奉上也會遇到不同的困難和挫折。我們的上帝不單單是高高在上,衪是會憐憫人的。上帝是有能力和偉大的神,我們是會覺得跟衪有很遠的距離。實際上,衪是有愛和憐憫的神,我們犯罪時衪會原諒我們,會安慰人和我們的內心,而且也知道我們的問題。今次的講道經文提到有很多苦難和安慰,重點就是人生必定有很多苦難,但三一神會安慰我們。

    在第三節中,保羅提到上帝賜各種安慰給我們。保羅知道,他到不同的地方傳道會遭受逼迫,被不同人士和政權逼迫。他知道面對這些苦難是不容易的,但他會繼續和經歷。因為他知道,上帝會幫助他和與他說話。上帝會跟人說話,好像舊約中跟摩西、亞伯拉罕說話。保羅到哥林多傳道時,有人去捉拿他,但他繼續宣教旅程,因為他深知有上帝恩惠給予他。 有次傳教時有人打算捉拿他時,他的外甥救了他,使他脫離惡人之手。上帝透過不同人和方法幫助我們,所以在經文中提到保羅始終堅定都要到羅馬傳福音。所以他說,上帝是慈悲憐憫和安慰人的神,無論如何上帝都會安慰我們。

    上帝會安慰我們,同樣地基督耶穌也會安慰我們。雖然我們不像耶穌基督被釘在十架上受苦,但是我們會在傳福音時受到苦難。 身處這個世界當中,我們遵守上帝的教誨作處事時,往往都會被人取笑。而且,世界有不同的基督徒都受到不同程度逼迫,所以我們都會與基督同受苦難。上帝會藉著耶穌基督安排我們,在經文第8-10節提到,保羅就是在亞細亞和腓立比經歷患難。他被人捉拿要下監,而天使就拯救保羅,然而經歷地震後,獄卒害怕保羅會逃走,但是保羅沒有,反而向獄卒傳福音,並且一家歸主。我們雖然多受苦楚,而受的苦楚多同時也會多得安慰。上帝拯救是我們親身的經歷,是很偉大和有大能的神。  

    在聖經中,勸是有安慰的意思,而傳福音其中的含意就是帶出安慰人的信息。我們會犯罪和害怕神,而且不喜歡自己有很多過犯,但耶穌基督為我們的罪受死。我們知道得罪上帝是很絕望,但聽到耶穌基督為我們的過犯受死,無條件地拯救我們,脫離罪的捆綁,讓我們重生並且過有意義的人生,與神同行。我們可以和身邊的人講,我們並不是絕望的,是有盼望的,也可以倚靠神。在經文中,保羅堅定在傳教過程會面對死亡,但是生是死都是屬基督的。福音給我們盼望,並且在我們肉身死後有最大的保障。

    聖靈同樣地會安慰人,在原文中有帶安慰的意思。我們在信主後有聖靈住在我心,會安慰我們。今天我們會遇到很多挑戰,但心情要堅定。記得我剛剛出來傳道時,我很用心準備講章但是感覺弟兄姊妹並沒有專心聆聽和作出改變。但有次靈修看到經文後,只要溫和和存心教導就可以了。上帝會透過經文安慰我們,故此我們要多讀聖經。

    我們在教會中的弟兄姊妹也是會安慰人。保羅在第4節提到我們受人安慰,也要去安慰其他人。他親自見證自己如何受逼迫和恩惠而去安慰哥林多教會的信徒。我們有親身的經歷後,可以分享給身邊的人,所以我們要相信上帝會安慰每一個人。記得之前有一對夫婦分享到外地傳教的經歷,他們到埗後遭到偷竊,被逼轉換地方居住。但是他們轉換了居住地方後,他們居住的地方距離他們傳教的目的群體是非常近,他們非常開心。所以我們不需要看到有哪些困難,相反地,我們更要看到上帝如何幫助我們。

    今天,我們在信仰群體要彼此安慰和互相代求感恩,好似經文第11節所講的要謝恩。保羅體會到我們為別人代求時,上帝會幫助我們。我們聽到上帝的幫助後,會互相感恩,是非常好的事,盼望我們信徒之間會彼此幫助和感受上帝的恩惠,阿們!  

「愛之深、責之切」 彭偉業傳道講 (2023年10月15日)

經文:啟示錄3:14-22

    香港人常常被人形容為「冷漠」!在2019年一則網上新聞報導:一位老人家在快餐店內失平衡跌倒,導致頭部嚴重出血,但餐廳內的人都視若無睹,有位好心人報警並且協助警方調查,但這位好心人因此遲到上班,卻被上司責怪好管閒事,這事引起網上熱烈討論。其實這在現代社會是正常現象,因為人總是將自己的事放在第一位,不想被別人打亂自己腳步。我們要小心的是,冷漠的社會現象可能存在於教會。

老底嘉教會是在啟示錄中耶穌藉著約翰寫信給七間教會的最後一間。在主後61年,土耳其一帶地區遭受到嚴重地震的破壞,但老底嘉城拒絕羅馬中央的救濟,憑藉自己的財政和能力重建城市,因為老底嘉是當時相當富有的城市。這城市是當時的交通交匯處,是這區的金融中心;他們的醫學院最擅長眼科和出名的眼藥;當地培養出優質柔軟的黑羊毛,成為當時時尚的衣著材料。所以,他們無論在金融、醫藥、物質都不缺,他們所缺乏的是好的水源。相比起其他六間教會,主耶穌形容老底嘉具有一種「特殊功能」,就是把熱水降溫,又把冰水升溫,變成「不冷不熱」。這種特異功能引來主耶穌的怒氣和斥責,究竟為何?

一、失去原本的功用

耶穌說祂知道老底嘉教會的行為表現,他們的行為是不冷也不熱,耶穌反而希望他們直接是「冷」,抑或直接是「熱」,卻不應該是不冷不熱,變成溫水那樣。(三15-16)因為由北方希拉波立來的溫泉水,到了老地嘉之後變成暖水,失去醫治功效,又不能飲用;由東南方歌羅西來的雪山水,到了老地嘉又變成暖水,失去飲用冷泉水的好處。總括來說,所有原本有用的水到了老底嘉,都失去原本的功用。老底嘉成為了「不冷不熱」的代名詞,即是「漠不關心」、「愛理不理」。老底嘉教會失去了原本上帝設立教會的功能,老底嘉是一間「失效的教會」。老底嘉教會對耶穌來說是反胃的,祂要將這教會嘔吐出去,耶穌受不住了。

耶穌知道老底嘉教會的基督徒已經習染了當地的土豪味道。他們獲得所有屬世的成功,但耶穌看他們卻是嗤之以鼻,耶穌斬釘截鐵地認為他們實際上是「貧窮、瞎眼、赤身」。(三17)自以為富足的老底嘉,在耶穌看來是極之「貧窮、可憐」。雖然他們在世界上是富足的,但在屬靈上是「極其貧窮」。

今天的我們需要對這種「屬世的追求」十分警惕。人在追求屬世的幸福而忙碌,卻把教會的屬靈聚會看作為最後日程選項,最後我們看似得到事業、物質上的收穫,但屬靈上實際上是「極度的貧乏」,因為耶穌知道我們的心不在祂裏面。很多方式表現出我們的心思意念不在於上帝,就是當要同上帝計較可以付出幾多的時候,我們的屬靈就開始變得貧窮。人生太計較自己和重視自己,反而冷漠地對待上帝的事。這樣落去,主耶穌的教會必然將要崩塌,因此慈悲憐憫的主耶穌也迫不得已發怒並且指責。

二、主提供解救屬靈貧乏之方法

老底嘉作為金融中心,自以為有豐富的黃金,耶穌卻說他們實際上是可憐和困苦,他們必須向主耶穌買「火煉的金子」。「金子」在詩篇內的傳統比喻為「上帝的話語」,在詩篇19篇9至10節將耶和華的典章比喻為「可羨慕的金子」。「火煉的金子」代表經歷過上帝話語潔淨的屬靈生命,在靈性上的富足。耶穌知道老底嘉盛產黑山羊的羊毛衣服,耶穌卻說他們是赤裸的、是可恥的,他們必須向耶穌買「白衣」來更換時尚的黑色毛衣,「白衣」標誌著對重新獲得更新的潔淨生命,並且為聖潔委身。耶穌也知道老底嘉以眼科醫院和眼藥而名聞當代,耶穌卻說他們是轄眼的,他們只看見和重視有形的世界,卻無法看見上帝的天國。耶穌叫他們向主買眼藥擦眼,才能解決屬靈的失明。(三18)

耶穌完全明白老底嘉的文化特色和他們獨特的問題,耶穌每一樣的解藥都是針對他們自己所自豪的成就;同樣,今天耶穌明白我們的問題和滿足於什麼,自豪於什麼,緊張些什麼?主耶穌卻是會叫我們向祂買為我們特製造的「屬靈的解藥」。

三、愛之心、責之切

當我們看到第十九節,我們的內心可以獲得從主而來的安慰。「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耶穌愛得我們越深,對我們的責備就越強烈,所謂「愛之心、責之切」因為主耶穌的愛,就應該悔改,重拾對基督的熱心。把一間「失效的教會」演變成一間「熱心的教會」。

最後,耶穌給予老底嘉教會兩個應許,在20節主耶穌說:「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人知道耶穌,卻心底裏拒絕耶穌,但耶穌依然敲門期望我們能夠親密接觸。若然我們能夠開門接待耶穌,主就同我們一同坐席於彌賽亞筵席,享受得勝者終極的圓滿。第二個應許在21節,賜予我們與祂同享寶座,同享王位,我們獲得了得勝者的終極榮耀。這些都是我們作為基督徒的終極盼望,主的應許永遠不落空。就算是一間冷漠的教會如老底嘉,主耶穌依然堅固他們的信心,無論他們如何不濟,主應許仍然信實。更何況是今天的我們呢!

一直以來坊間有一種對教會事奉的統計,就是80/20。意思是說一間教會大概只會有20%的人願意參與事奉,其餘80%的人是享受別人的事奉。但實際上這種狀態是不健康的,這樣落去,那20%的人必然身心疲累。弟兄姊妹,我們每人最終都需要問上帝如何評價自己,對主耶穌來說,我們是哪一種的跟隨者?讓我們今天找一個機會,安靜地與耶穌對話吧!

「毋懼波折」 古學賢牧師講 (2023年10月8日)

經文:羅5:1 – 5

很多人認為信耶穌只不過是為著得永生,這些事情和現實的生活沒有直接關係。保羅在羅馬書第五章指出,信耶穌不單祇有將來應許的福氣,亦有今日可支取的恩典。

一、 毋懼波折 - 因與上帝相和

羅5:1節,當我們悔改、信靠主耶穌的時候,上帝就赦免我們一切的罪,我們在上帝面前被算為一個無罪的「義人」。罪人「因為信靠主耶穌而被上帝稱為義人」,這就是「因信稱義」。我們是白白的稱義,沒有任何功勞;只因著信,;不論裡面的、外面的,一切的罪全部得到潔淨,而且是永遠的稱義,耶穌基督拯救我們到底。我們開始時因信稱義,信主之後絕非靠守律法維持救恩,否則就是變相的靠行為得救!其實沒有人可以遵守全部律法(雅2:10節)。你別以為免費就等於兒戲、簡單;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的耶穌基督,為我們付上最高的代價,我們靠著祂流血捨命,才能與上帝和好(弗2:13節)。

二、 毋懼波折 - 因有榮耀的盼望

羅5:2節,「歡歡喜喜盼望上帝的榮耀」,恰恰與「憂憂愁愁恐懼上帝的審判」相反。我們所盼望的是甚麼榮耀呢?就是當耶穌基督再來,祂榮耀顯現的時候,我們要與主一同作王,一同得榮耀;上帝要將我們一切因罪而產生的羞辱抹得一乾二淨。羅5:3-4節,在痛苦的時候仍要歡喜快樂,似乎非常違反人性!這種喜樂肯定不是來自環境或我們身邊的人,而是一種超自然的力量,是上帝額外所賜的生命力。

「忍耐」原文直譯是「承受得起壓力的能力」,即是在壓力底下仍然堅持。基督徒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患難磨練,這「承受得起壓力的能力」就會生出老練。「老練」原文意思是「經過試驗,被證明是可靠的品質」,表示有師傅級的優良質素,合資格取「師傅牌」。老練包含著我們全然的成熟和成長,就是我們的品格能像耶穌基督。老練生盼望,「盼望」是指對上帝應許的確信。有人說:「盼望是心靈的氧氣,沒有它,我們的心靈是死的;有了盼望,我們才能克服重重的障礙。」有盼望的基督徒會注視著天上的榮耀,這樣他們就會輕看眼前所受到的苦楚。請問,這盼望是否指引著你的人生呢?

三、 毋懼波折 -因有上帝的愛

羅5:5節,「羞恥」指到盼望落空而產生的羞愧。我們不至於羞恥,我們正要向世人展現,我們的盼望不同於他們的。每一個基督徒都有聖靈內住,生活上遇到任何困難,聖靈叫我們想起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對我們的大愛,使我們得著鼓勵。弟兄姊妹,只要你敞開心懷,與主親近,主耶穌的大愛就必充滿你的心。我們還在世上的時候,要不斷被上帝的愛澆灌,好叫我們持守盼望。猶大書第21節提醒我們,要「保守自己常在上帝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上帝的愛不是一次過的,而是不斷在我們心裡面激勵我們、改變我們,使我們的生命滿有上帝的性情。祝願弟兄姊妹每日領受上帝的愛。

「捆不住的末世盼望與喜樂」陳明海牧師講,洪慕冰姊妹記 (2023年10月1日)

經文:腓立比書1:1-11 節

腓立比書是保羅為感謝上帝而寫的,亦是保羅所寫的十三封書信中最甜蜜的,因為信裡滿有歡喜、喜樂的字眼。腓立比書只有4章,但「歡喜」兩字便出現了17次之多。之後我還發現保羅在寫腓立比書時是在監獄裏,保羅究竟有什麼秘訣能在坐牢時寫這腓立比書呢?

在使徒行傳第16章寫道,當保羅到土耳其傳福音的時候,他原本想向北發展,但聖靈不同意,之後想向南發展,聖靈也不同意;有一天晚上保羅夢到有一個馬其頓人站著求他說:「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於是保羅便到馬其頓去傳福音。保羅去到腓立比時建立了一間教會,當時有一位被鬼附身的使女一直跟著保羅身邊,保羅不耐煩便將那鬼趕出使女的身體,使女的主人見財路被斷便將保羅等人拉去坐牢,而坐牢期間,他令一位獄卒信了基督。在這裡可以看到保羅從頭一天來到腓立比時已為傳福音而坐牢,後來再次坐牢時,就寫了這篇腓立比書。

全篇腓立比書重點不只是歡歡喜喜,而是在基督耶穌裏,原來保羅真正喜樂的秘訣就是在耶穌基督裏,在腓立比書中「耶穌」、「基督」總共出現70次之多。弟兄姊妹,我們今天能在地上有喜樂和平安是耶穌基督的緣故。在這末世的時候不要忘記一件事,就是保羅在腓立比書中提醒我們的「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保羅認為在監獄裏的苦楚只是短暫的,是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

耶穌在馬太福音24章3-9節裡說過一件有關末世的事蹟:「耶穌在橄欖山上坐著,門徒暗暗地來說:「請告訴我們,甚麼時候有這些事?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有甚麼預兆呢?」耶穌回答說:「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迷惑你們。因為將來有好些人冒我的名來,說:『我是基督』,並且要迷惑許多人。你們也要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總不要驚慌;因為這些事是必須有的,只是末期還沒有到。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饑荒、地震。這都是災難(災難:原文是生產之難)的起頭。那時,人要把你們陷在患難裏,也要殺害你們;你們又要為我的名被萬民恨惡。」當時門徒跟隨耶穌約三年多,問了兩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甚麼時候有這些事?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有甚麼預兆呢?」其實當耶穌降臨地上為我們罪人贖罪的時候,已是末世的開始,到現在處於末世的末期,現在很多徵兆也出現了,如俄烏戰爭、中東地震、新冠病毒、全球氣溫上升等;經文中提及這些災難只是末世的開端。保羅提及的「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是給我們很好的提醒,讓我們在這末世當中,仍然有屬天的喜樂,以及能擁有盼望,盼望主耶穌再回來。

「持守與堅立在信心的道路上」黃庭得牧師講,林日麗姊妹記 (2023年9月24日)

經文:詩篇119:25-32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這段經文中的幾個字詞:持守、堅立和信心。

呂振中譯本的詩119:25「我的性命緊貼著塵土,照你的話使我活過來哦!」這似乎關於肉體的事,但我研究原文時,發現作者的意思不只是肉體的生命,也指屬靈的生命。31節「持守」的原文希伯來文跟25節「歸於」的原文是同一個詞,「持守」即黏住 (cling to),我們的心當歸向甚麼?不能愛錢又愛主,當我們的心遠離上帝,黏住塵土和世界,我們便會經歷死的感覺,這不只是肉體的死,也是心靈的死。呂振中譯本119:25「活過來」,有原文的翻譯是復興過來,這不是指肉體,是指心靈。我們不要黏住塵土,而是黏住上帝和祂的話語,這是「持守」給我們的提醒,人有時會黏住一些不該黏的東西或人。

28節「我的心因愁苦而消化;求你照你的話使我堅立!」「堅立」(strengthen/ establish) 即使我剛強,上帝鼓勵和堅立我們,使我們重新有力量。原文指好像一株垂下來的植物,需要澆水後才能挺直。人有時缺乏信心和軟弱,但上帝很愛我們,讓我們剛強壯膽,扶持我們。 我們要持守、黏住、捉住上帝的信實和話語,祂會用愛、話語和身邊的天使堅立和支持我們。如何堅立起來?我們需要好好禱告。

最近我把詩篇1、19及119篇放在一起讀,看三篇詩篇的關連。詩1:1-2「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人的責任是不黏住世界和惡人,要畫夜默想上帝的話語。詩19:1「諸天述說上帝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我們眼目要觀看上帝的榮耀,祂榮耀彰顯在天。

從原文的角度研讀詩119:25-32,出現最多次數的詞是道路,有時翻譯沒有翻出來。人生就像一條路,要弄清方向。第三個要解釋的字詞是信心,詩119:30「我揀選了忠信的道,將你的典章擺在我面前。」上帝給人自由意志去選擇,信心是一種選擇,我們選擇黏住捉緊上帝,上帝是信實可靠的,不要放手,這就是信心。肉體終有一天會過去,但我們要有信心上帝接我們回去一定是最適合的時候,那就不用擔心。讓我們用意志去捉緊上帝的信實,上帝不會撇下我們,會堅立我們,引我們走在信心的道路上,屬祂的兒女,祂會保守到底。

「讚祂榮耀的恩典」古學賢牧師講 (2023年9月17日)

經文:以弗所書1:3-8

使徒保羅為傳福音而受監禁,他寫信給以弗所教會,一開始不是祈求自己得自由,而是不斷向上帝頌讚和感恩。弗1:3至14節提到許多屬靈的福氣,今天我只講其中三方面。

一、 第一方面屬靈的福氣:得蒙揀選 (第4節)

原來上帝早在創造世界以前,就立定心意揀選了我們,這事根本就超越了人類的科學和理性。上帝要恩待誰,就恩待誰;要憐憫誰,就憐憫誰,這是上帝的主權。上帝的揀選是無條件的,完全出於上帝的恩典。「無有瑕疵」就是沒有缺點,像上帝一樣完美。人怎能在上帝面前成為聖潔呢?那就只有「在基督裡」!人一旦在耶穌基督裡面,上帝就不再看他的本相,而是看見主耶穌的聖潔。

新約聖經多處經文告訴我們,上帝揀選所有「相信」耶穌基督的人,叫他們得救(弗1:13節、弗2:8節、約3:16節、約20:31節、提前2:4節、彼後3:9節等)。人自己選擇犯罪,選擇違背上帝的命令,後果就要自己承擔。雖然上帝明知人會誤用自由,但是祂仍賜人真正的自由意志。請大家留意,上帝愛每一個人,祂沒有預定任何人滅亡。

二、 第二方面屬靈的福氣:得兒子的名分 (第5 – 6節)

人算甚麼,至尊至榮的上帝竟然愛我們!我們像沙塵一樣渺小,怎配作上帝的兒女呢?約1:12節,人能夠成為上帝的兒女,完全是因著上帝的恩典。所謂恩典就不是人的功勞,也不是人所配得的。罪人根本無資格成為上帝的兒女,但在基督裡,上帝看我們的時候,就像看見耶穌基督一樣。上帝收納我們,是按著祂自己的意旨,祂喜悅我們作祂的兒女,並在我們身上以聖靈為印記(弗1:14節)。若上帝以公義審判我們,我們早已滅亡;上帝沒有這樣待我們,相反上帝將我們敗壞的生命扭轉過來,使我們可以彰顯上帝榮耀的恩典。

三、第三方面屬靈的福氣:過犯得以赦免 (第7 – 8節)

上帝赦罪的恩典臨到那些已經犯罪應當滅亡的人身上,這是最好不過的消息!我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弗2:1節),然而我們得蒙救贖,是藉著主耶穌的血,過犯得以赦免。主耶穌成為代罪羔羊,被釘十字架,流血洗淨世人的罪。在基督之外沒有赦罪;在基督的寶血之外,沒有其他洗滌罪污的方法;在基督的救恩之外,沒有任何方案可以解除罪的咒詛。

救贖的計劃需要智慧,因為關係到公義與慈愛。上帝本可以用祂的大能和權柄,使人無罪釋放;但若是這樣,上帝就不公義了。如果上帝執行公義,所有人都要受罰而死,那麼上帝的慈愛又怎樣落實在罪人身上呢?公義與慈愛怎樣調和呢?結果上帝差遣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上,尋找拯救失喪的人,彰顯了上帝慈愛的心腸。主耶穌為人贖罪,代替罪人受死,滿足了上帝公義審判的要求。上帝用各種使人能夠明白的方法,叫人知道這個救贖計劃是何等完備與美善。

主耶穌所流的血使你的罪得到赦免,救贖的恩典已經臨到你,這福氣不可單 單停在你身上,你要傳開去。願上帝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

「榮神、益人、盡己」吳宗文牧師講,曾卓謙弟兄記 (2023年9月10日)

經文:馬可福音12:29-31節、馬太福音25:14-30

在過去的兩週內,我們經歷了十號風球和黑色暴雨,這些極端天氣的背後是因為全球暖化,加上全球人口非常多,災難也變得非常多。大自然的變化非常快,變得難以掌握,我們作為人類也不能好好管理著大自然的多變。在世界各國互相猜忌,戰雲密佈下,世界將會迎來更多不穩定的因素。在這個變幻莫測的世代裡,作為基督徒的我們應該如何做呢?我們的人生目標是甚麼呢? 我們是因為甚麼原因生存在這個世界呢?

    基督教的不同宗派對於基督徒的人生目標都有著不同廣義的解答。改革宗認為,信徒是要榮耀神並永遠享受祂;信義宗認為,信徒是要榮耀神以及常與祂同在不分離;東正教則認為,信徒是以敬畏、順服、親近祂及仰望天上家鄉來榮耀神;而天主教則認為,信徒的目標是要得著豐盛生命和愛神愛人。每個宗派都有著不同的解釋,那麼聖經是怎樣說的呢?

    在新約中,主耶穌總結了舊約時的律法,得出「愛」的結論。主耶穌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路10:27)。祂提出要愛神且愛人如己,並且要愛和善待自己。而使徒保羅進一步說:「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甚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林前10:31) ,他指出我們要以上帝為目標和中心去愛人,可以看出我們在信主前後的目標都有所改變。我們生活在這個不由自主的世界中,經常會受到很多東西影響我們價值觀。在弗2:1-3節中,提到我們以前是活在罪中作罪的奴僕;然而,信主後我們是作主的奴僕,靠主耶穌作活的新人。我們要有新的價值觀和對信仰有追求。作為基督徒,我們有三大目標,就是榮神、益人、盡己。

    榮神——就是榮耀上帝。我們經常會聽到WWJD(What will Jesus do?) ,要在事情處理上學習主耶穌處理事情的手法一樣,從而達至榮神益人。在面對不同情況和框架中,我們要學習透過自己的行為去榮耀神、見證祂、行祂想我們行的道路。上帝賜生命給我們,祂創造、救贖和帶了平安給我們。如果沒有靠著祂,我們可能只看到屬世而不是永恆。我們更要把握機會在生命榮耀神,好像以色列國一樣。上帝要以色列人作萬邦之首,雖然在滅亡了長時間後復國,而且他們有很多偉大的名人和領袖改變了世界,例如愛因斯坦、奧本海默等等。

    益人——就是要造就別人,而且所作所為是對自己和別人有好處。聖經教導我們要造就別人,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引導國家的人歸主。在舊約中,我們可以看到先知耶利米、尼希米、以斯帖他們都是很好的例子引導國民歸主。為甚麼要益人?因為上帝和主耶穌都為我們作了很好的示範,主耶穌為我們犧牲拯救我們,使我們從罪惡中拯救出來和得勝。另外,我們也要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例如在金錢和物資上幫助受苦的人,從而當中向他們傳福音,也是將榮耀歸給神。我們在社會上也要在工作上忠心,為主多做一步和工作,從而讓社會更加好。

    盡己—好好運用自己和上帝給予的恩賜,這個是講道一開始講的教義中是很少提到的。在所讀經文中,那個得到1000元的僕人不使用主人給予的1000個錢去做生意買賣,結果主人把他的1000元拿給賺了5000的人。作為基督徒,我們不可以埋沒自己。我們要把自己所得的恩賜去建立教會,作出不同的奉獻,正如聖經中窮寡婦、五餅二魚、真哪噠香膏故事的主角一樣。我們要在恰當時間奉上自己去幫助別人和教會,是非常重要的。

    總結來說,我們在任何時間都要披戴基督徒的樣式,要發揮自己和榮耀上帝,並且思想自己的行為會否影響別人信心或趺倒。正如猶大書1章20-21節很好的提醒: 至於你們蒙愛的人哪,要在你們至聖的信仰上造就自己,藉著聖靈禱告,保守自己在上帝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進入永恆的生命。在這個彎曲悖謬的世界中,我們要堅守信仰,並以榮神、益人、盡己作為座右銘,最後可以豐盛的向主交帳,阿們!

「偏差與管教」梁清恒博士講, 洪慕冰姊妹記 (2023年9月3日)

講經文:約拿書4:1-11

約拿書有四個很特別的地方,一是傳統將約拿書歸類為十二小先知書,但約拿書另一個故事式記述的風格和其他十一卷先知書很不同,是透過先知去教導讀者。二是全書只記錄約拿一句宣講:「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3:4節)。三是在新約通常我們看到上帝很慈愛,而在舊約則看到祂很嚴厲,但在約拿書裡我們能看到上帝很愛世人的心。第四是約拿書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局,經文裡沒有記載約拿最後怎樣去回應上帝,這能讓我們有個反思的空間。今天就和大家透過約拿書思考兩個問題。

一、為何約拿知道上帝是慈愛,卻仍然投訴和發怒?

約拿是很熟悉上帝的作為的,當約拿出海逃避上帝,在遇到風浪時已知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自己掉進海中,約拿在魚腹裡向上帝禱告,當時還未被拯救,但他已宣告上帝必然拯救他。在約拿書4:2節說上帝是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的神。(「後悔」是轉念的意思) 既然約拿這麼清楚上帝的性情,為何還要發怒呢?約拿以為自己很清楚上帝的性情,其實只是一知半解。約拿認為上帝是慈愛的,但不應將慈愛用在自己的敵人身上,但其實任何人也能得到上帝的慈愛,這正正就是上帝的本質。約拿對上帝的慈愛有誤差,而這個誤差讓他一錯再錯。其實約拿書裡最叛逆的正是約拿,他不但拒絕上帝的呼召,還向上帝發怒,但上帝依然拯救他、憐憫他。一個一直經歷上帝的慈愛和寬恕的約拿,卻因為上帝寬恕其他人而發怒,這說得通嗎?在我的概念中,約拿對上帝只是一知半解。約拿書第一個給我們重要的提醒就是一知半解的信仰是很危險的。約拿對上帝的誤解令他發怒,他有機會被懲罰,也有可能失去先知的位份,他其實很危險。有些基督徒因為遇到不如意的事而離開上帝,但其實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都不應遷怒上帝,當約拿向上帝發怒時,忘記了自己一路以來領受了多少恩典。如果我們不是受到上帝保守的話,情況可能更差。其實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上帝已想盡辦法令情況不至於更壞。我們只有更明白自己的信仰才能在風浪、困難中更加捉緊上帝,嘗試更加明白上帝的心意,要令自己的信仰一日比一日更加進步。

二、為何上帝清楚約拿的缺陷,卻仍然呼召和使用他?

上帝心知約拿有多憎恨尼尼微,亦知道約拿的缺陷和偏差,世上應該有比約拿更忠心的先知,為何約拿仍然被呼召呢?經文裡沒有解釋,但我相信上帝是希望重造約拿、希望去教導他。申命記8:5說:「你當心裡思想,耶和華你上帝管教你,好像人管教兒子一樣。」啟示錄3:19說:「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上帝因為愛我們每一個所以管教我們,上帝因為愛約拿所以管教他。

其實上帝用風浪、用蓖麻去教導約拿是希望他有一個正確的回應,經文最終沒有記載約拿怎樣回應上帝,大家認為最終約拿有沒有信服上帝呢?約拿對敵人很執著,他亦對上帝的慈愛有誤解,但當我看到上帝在約拿的生命裡用盡不同的方法去教導他時,我很希望約拿最終能正確回應上帝。今天我們也和約拿一樣,上帝每天也用不同的事情、方法去提醒我們、去教導我們,我們又有否重視這些教導呢?知道後又怎樣去回應上帝呢?我們希望自己信仰的結局會是怎樣呢?最近有句流行語句:「結局是如何,由我們決定。」其實信仰上也是相近的,我們信仰的結局視乎自己怎樣回應上帝的每一個教導。我們要立志當遇到困境,也要學習敏察並正確回應上帝。

「活出敬虔成長路」陳佩恩姑娘講, 林日麗姊妹記 (2023年8月27日)

講經文:希伯來書6:1

如何活出敬虔路?「我們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來6:1),第一是離開開端,第二是進到完全。基督道理的開端是從耶穌基督得來的新生命,靈命成長的第一步是成為上帝的兒女。開端是指聖經的好消息,「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約1:12),接待即接受。信耶穌指的是耶穌送我們一份永生禮物,我們伸手接受,就可以得到永生,成為上帝的兒女,成為耶穌家裡的一份子。

我們如何知道自己有生命?這可從生物的七個特徵得知,即活動能力、排泄能力、呼吸能力、繁殖能力、反應能力、吸收營養和成長。真正的基督徒也是如此,擁有七個特徵:禱告(屬靈呼吸)、讀經裝備(吸收營養)、受感(對上帝的道的反應)、行道(活動)、更新(排泄、除去老我)、長大(成長)、結果(繁殖、傳福音)。如何活出這七個特徵,並愈來愈強?

靈命成長的第二步是離開開端。不是只停留在得救,信耶穌後如沒有好好結果子,進入天國後也得不到稱讚和賞賜。彼前2:1-2「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如嬰孩一樣,「因此漸長、以致得救」。有基督徒稱昨天讀了聖經,今天就忘記;上星期聽了道,今星期就忘記,但這些道也會化作生命影響我們,有需要時聖經的話會幫助我們。我們每天讀經和祈禱,就會天天成長,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

靈命成長的第三步是進到完全。要達到成熟的地步,包括決志信耶穌、接受水禮、追求成長、參與事奉和多結聖靈果子、領人歸主。有次夏令會講道後,有位基督徒老師送我去乘車。那位老師告訴我三十多年前的一個福音營,我為他/她決志信主祈禱,後來老師讀完大學後來到這所學校教書,並負責這個福音營,領學生歸主。我聽後感到很輕鬆和開心,三十多年前領人歸主是我所結的福音果子,現在那位老師長大成人,也在結福音果子,這事奉的果效是多麼的大。

靈命成長有三大方向:個人追求,包括讀聖經祈禱、閱讀屬靈書籍;參加小組,包括查經、禱告、靈修、佈道等小組;參與教會聚會。教會聚會幫助我們達成基督徒六個生命的特質:敬拜、禱告、傳福音的使命、相交、裝備和事奉。但今天教會面對很大的挑戰,自從有網絡後,有人認為不需回教會聽道,在家崇拜也可獲取知識,但教會不是知識傳遞的地方,而是基督徒聚集得牧養的地方。上帝整個救贖的中心是設立教會,神學院等機構都是輔助教會完成使命,所以教會的牧者是按時候餵養基督徒屬靈的需要。基督徒在這裡學習相愛、接納、支援和代禱,在家聽道不會學習到接納、包容和饒恕人,沒有辦法實踐並活出信仰,沒有機會與人建立關係和事奉。讓「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成為我們的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