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天福」林錦濤牧師講,黃旭曦弟兄記(2015年12月20日)

經文:約翰福音1:1-14節

聖誕節是為了紀念主耶穌基督的降世,這一件事是上帝給世人的一個福份,問題卻在於我們是否能夠準備好自己去承受這一個天福。雖然,聖誕節裹頭有新生命的出生,另一邊廂或有未接受主耶穌生命的人離開。好讓我們快樂的時候要感恩,憂傷的時候更加需要尋求和仰望主。

  約翰福音「1:1-5」- 在這裡聖經講到一樣東西,就是神送了一份很大的禮物給我們。這禮物是從上帝而來,太初有道中的“道”介紹了這份禮物是指耶穌基督、真理、與上帝同在,萬物都是藉著祂造的。上帝創造人是十分複雜,我們與動物有所不同的地方是人類腦部附近的顳葉讓我們懂得去尋找和接收靈界的信息。這是可等奇妙,上帝給了我們這個最寶貴的東西。所以今天我們的存在是這道(上帝)所造。 

  約翰福音「1:10」- 約翰好清楚地講出,上帝送給大家這份如此貴重的禮物,卻沒有人願意接受祂。上帝給我們的恩典從來不需要包裝,沒有俊美的外貌。所以有些人就把上帝這份禮物放在一邊沒有拆開,上帝會感到可惜,因為我們沒有好好去享用。這份禮物的好處就是生命的延續,人類與世界上其他物種在比較下,人類的貢獻相對不大。人類最值得存在的意義就是能夠傳宗接代,離開了世界之後,留下基因,這是十分寶貴的。

  這份禮物雖然好,但不是人人會接受。耶穌基督降生於猶太的地方,是純正的猶太人。 但猶太人卻沒有接受耶穌為他們的上帝,反而覺得耶穌是背叛了猶太教的人,還要釘祂上十字架。今天我們應該要感謝神,在我們人生過程中遇上耶穌,並得著祂的生命,使我們的生命連結到耶穌那裡去。

  約翰福音「1:14」- 有人拆開了這份禮物,這滿有恩典和真理的禮物就住在我們裡面。當耶穌基督進駐在我們生命裡,我們就會擁有上帝的樣式,這是真基督徒應該去渴想的事情。約翰福音「1:12」- 如果我們接受了這份禮物,就可以成為上帝的兒女,天父就必看顧我們

「以祢為榮,以你為榮」吳俊夫牧師講,霍燕冰姊妹記(2015年12月13日)

經文:約翰福音7:14-18節 

  今天讓我們一同去思想受洗的意義。受洗的其中一個重要意義就是以上帝為榮。受洗的日子是榮耀上帝的日子。每一個準備受洗的人都應該有此心態。我們不單是為有人見證我們受洗而高興,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去榮耀上帝,因為上帝將我們的生命改變。試想像若我們信主後生命沒有改變,在洗禮這大日子我們就沒有喜樂。經上記述「到了節期,耶穌上殿裡去教訓人。猶太人就稀奇說: 這個人沒有學過, 怎麼明白書呢? 」(約翰7:14-15) 因為耶穌只是木匠的兒子沒什麼學識,猶太人就奇怪為什麼耶穌能說出很多的道理。「耶穌說我的教訓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來者的」(約翰7:16) 也就是說耶穌所說的話是從上帝而來。我們傳福音時,是將上帝的福音傳給別人,還是傳自己的福音呢? 聖經說我們應該行那差我來者的事情,我們要學習耶穌去行、去講上帝的事,而不是自己的事。

  約翰7章初段記載五餅二魚的神蹟,當中吃飽的男性有五千,若包括婦孺和小孩估計人數約有二萬。但這神蹟之後沒有很多人去跟隨耶穌。耶穌說我的肉是可以吃的,血是可以喝的,你該來吃我的肉喝我的血。這言論後很多人就不跟蹤耶穌,經上記述「門徒多有退去的」,因為聽到的人心裡驚慌懷疑這是邪教。耶穌又說若不是藉著我沒有人能到天父那裡去,當時的人不明白,只認為耶穌自誇自大。

  中國諺語「人不為己,天株地滅」但人不應為自己。人生命的原意是享受上帝賜與,管理上帝交給我們的世界,榮耀上帝。我們要以上帝為榮! 在難處時我們會呼求上帝的幫助,當經歷上帝經過苦難,我們會說: 「哈利路亞 ! 」,「路亞」是讚美上帝的意思。因為祂是值得讚美的上帝,唯有祂才能帶領我們經歷一切艱難,所以我們內心就忍不住說「哈利路亞 ! 讚美主! 」,我們的生命就是要讚美上帝,榮耀祂的名! 禮堂上的十字架都放在高位,因為我們要高舉基督,祂是世界上的唯一。 

  在生命中我們也要高舉基督,以我們的生命去彰顯耶穌基督的生命。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正高舉自己的金錢、能力和地位? 或是在生命中不斷表彰耶穌基督的榮耀呢? 講題「以祢為榮、以你為榮」,前者的「祢」是指上帝, 後者的「你」是指我們。我們要以教會中的長者為榮,他們積極服侍,事事主動幫忙,看見上帝就願意付出從不計較,他們盡力服侍比較其他信徒習慣了「留力」更讓我們看到長者們在事奉上的耗盡。相信上帝會悅納他們的熱誠服侍,以他們為榮。另一「以你為榮」的群體是敬拜隊,他們為將讚美上帝的心帶給會眾,花上很多時間努力練習。盼望每位會眾都能做到以上帝為榮,以上帝為尊。

  「人憑著自說:是求自己的榮耀,惟有求那差他來者的榮耀,這人是真的,在他心裡沒有不義。」(約翰7:18)  經上所記「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所以我們不要自誇,若我們自覺有好生命,就更要時常感謝上帝改變我們的生命,要將榮耀歸於上帝。當人看到上帝的榮耀,就不會計較付出什麼得到什麼。若昔日耶穌計較付出,我們沒有一人能得著拯救。因為祂的無私付出,我們才能得著救犢。願每一位弟兄姊妹都以上帝為榮,盼望上帝認為我們能夠榮耀祂。

吳俊夫牧師 「由不安到平安」(2015年12月27日)

12月24日──當天耶穌降生的「不安夜」!

12月24日──傳統報佳音的「平安夜」!

12月24日──今天我們所渡的節日「平安夜」!

12月24日──可以發生不安事件的平安夜!

12月24日──即使面對不安,卻極需耶穌基督所賜的平安夜!

平安夜──不是12月24日,而是有否耶穌基督的同在!

「我看見你了」朱淑芬傳道(2015年12月6日)

經文:約翰福音1:43-51節                          

引言:

    兒時大家都玩過捉迷藏,參加者要快速找藏身之處,務求不被捉人者看見及捉拿,否則,他就會輸。新約其中一個人物「拿但業」,當他被耶穌看見了,他不單沒有輸,更被耶穌所稱讚,四福音中,拿但業的名字只有約翰福音出現2次,有聖經學者認為拿但業就是十二門徒中的巴多羅買(路六:14–16)。

1.不信耶穌是彌賽亞(v43-46)

    耶穌在加利利遇見了腓力,就呼召他來跟從。之後,腓力找他朋友拿但業,想跟他分享成為門徒的經過,及告訴他彌賽亞就是拿撒勒人耶穌,可是拿但業聽了後,心直口快說出「拿撒勒還可以出甚麼好東西?」。因他不能接受「彌賽亞」(救世主)是出自貧窮小鎮,而耶穌的父親是木匠,拿撒勒治安又不太好,以致拿但業瞧不起「拿撒勒」這個地方。腓力只說:「你來看!」領他到耶穌跟前。今天,我們已嚐過主恩的滋味,別忘記與人分享耶穌,及帶領他們來見耶穌,給他們認識祂就是救主的機會。

2.被耶穌看見而相信(v47-49)

    當耶穌見到拿但業,說:「你們來看,他是個真以色列人,因為在他心裡沒有詭詐的」。我們如何分辨誰是真以色列人?只有上帝才能看穿人的內心,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隱瞞祂。拿但業問耶穌在哪裡看見他?耶穌回答他,早在腓力未領他到這裡來,耶穌已在無花果樹底下看見了他。因著耶穌看透他心靈的深處,他就放下了成見,且稱呼耶穌為拉比(老師),更承認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是以色列的王。今天,我們活在罪惡的世界,基督徒也不例外,為了個人利益而不擇手段,求主常「鑒察我們,引導我們走永生的道路。」(詩139:23-24)。

3.將要看見更大的事(v50-51)

    耶穌更應許他將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這更大的事」是指上帝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這裡指出「上帝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人子身體是耶穌道成了肉身,成為上帝與世人之間的中保。在提前二5「因為只有一位上帝,在上帝與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

總結:

  昔日,拿但業在無花果樹下被耶穌看見,他由不信到全然的相信,更看見耶穌成為上帝與人之間的中保,拿但業被耶穌稱讚是真以色列人,因他心裡沒有詭詐。今日,我們已被耶穌所看見了,你是否真以色列人,只有上帝知道。因祂能看透你的內心,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隱瞞祂,除非你仍活在罪中,需要用無花果樹的葉子編成裙子穿著,因此,挑戰大家,要做一個真以色列人,這是上帝所喜悅的!

吳俊夫牧師 「洗底!」(2015年12月13日)

每個人都會有不為人知的一面,壞人如是,好人亦如是,就如羅馬書3:10所明言:「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

  我們不都是黑社會份子,但我們都有潛藏著黑暗的份子,可別忘了,我們本是「抵死有餘」、「死不足惜」卻因耶穌基督而「出死入生」!就如以弗所書2:1所講:「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祂叫你們活過來。」

  「洗禮」──從另一角度來看,或可稱為「洗底」!羅馬書6:4已清楚表明:「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

  既然要洗底,就要重新做人,像彼得前書2:24中描述:「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互勉之!

古學賢牧師 「動員能力」(2015年12月6日)

上主日堂慶聚餐有四百三十多人出席,喜見弟兄姊妹邀約親朋赴會,見證了我們的動員能力不弱。故此我們可以多走一步,設法使不常到教會的親友有機會接觸信仰,並真心關懷他們心靈的需要。

   「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林前9:22)環看這末世的景況,很多未信主的家人和朋友正活在困惑不安、沒有保障的生活中。試問誰可把真正美善的生命展示給他們、向他們見證主耶穌的愛呢?我相信我們可以做得到!

「信仰的危機」黃天相博士講,林日麗姊妹記(2015年11月29日)

王紀上19:1-18

    面對生活,我們想做好,希望經歷上帝,但期望與結果往往是兩回事。今天講的人物以利亞,他的出現是針對巴力的問題,外邦人相信巴力是降雨的神,由亞哈和耶洗別引入以色列。列王紀上18章,以利亞在迦密山贏了450個巴力先知。列王紀上19章,亞哈將以利亞在迦密山所作的告訴妻子耶洗別,她便要追殺他。以利亞是有經歷的先知,贏了巴力先知,一生對抗偶像崇拜,但受到一個女人的恐嚇便逃跑,還要求死。以利亞為甚麼會變成這樣?

    以利亞與上帝的關係是有事時,上帝直接吩咐他。他清楚明白上帝的指示,所以起初他不祈禱,不降雨,他也是沒水喝,沒食物。上帝便叫他去基立溪旁,鳥鴉供養他。溪水沒了,上帝直接吩咐他往西頓的撒勒法,有寡婦供養他。上帝是直接通知他,他跟著做便可以。信徒有沒有聆聽、行動,與上帝建立良好關係?面對生活,有些人可以過一些難關,有些則不行。這不關乎環境好壞的問題,是自己價值的感受。

    第二是以利亞的經歷是甚麼。有事時上帝不通知他怎樣做,但他一祈禱,上帝立刻回應。那個寡婦的兒子死了,以利亞祈禱,上帝立刻答應讓他復生。對抗巴力先知時,他祈禱,上帝立刻降火。第一是上帝事前通知他如何做,第二是上帝沒有告訴他,但他一祈禱,上帝便回應他。第三是以利亞沒有祈禱,也不是處於危難,對抗巴力先知後,上帝給他出人意料的經驗。上帝的手捉住他,帶他到耶斯列的城門前,快過亞哈的馬車。這是以利亞事奉上帝、經歷上帝的方法。以利亞有全部信徒與上帝建立關係的方法,但他今次遇到麻煩,被人追殺。上帝沒告訴他該如何做,沒回應或有特別的經驗。

    以利亞不怕死,因為他求死,他講「我不勝於我的列祖」,他沒有經歷上帝昔日帶領列祖那樣。上帝安靜下來,是給人的考驗,看我們如何面對,這就是真正的信仰。信仰不是因環境而改變,是需要經歷上帝,經歷上帝是需要勇氣,因為上帝有些情況是不回應,讓我們自己面對。以利亞的問題不是在於逃跑,而是走時的表現。他在羅騰樹下求死,躺在地上,一蹶不振。他昔日教導人,因不關己事,說得很輕鬆。但自己遇到時,能否做到自己所教的?他肚餓時,叫寡婦給他餅吃,給他水喝。寡婦剩下很少麵粉,他說不要懼怕,因他不是處於寡婦的境況,覺得沒有問題。他自己經歷過生死,小孩死了,他令小孩復生,但現在他卻沒有經驗。教導人要先自己做到。尼希米時代有個叫以斯拉,熟悉律法。他去耶路撒冷教導時,做了三部分:第一、專心考究;第二、自己遵行;第三、做了後才叫人去做。

    信仰不是我們如何得,而是因上帝的緣故放下一些東西。上帝今次通過天使供養以利亞,之前是鳥鴉和寡婦,上帝有不斷進深的要求。上帝讓我們的屬靈生命在不同處境有進深,不是亳無改變,問題是我們如何回應。王上19:10講以利亞面對危難的焦點,他不甘心,自己做得那麼好,為甚麼上帝會這樣?上帝的回應不是解釋原因,而是要做一些事:首先叫他出來站在山上,在上帝面前,然後回去做一些事。上帝不理會原因,而是著重我們在做甚麼。我們可以為上帝去到多遠、付代價?

    上帝吩咐以利亞去「膏哈薛作亞蘭王,又膏寧示的孫子耶戶作以色列王,並膏亞伯米何拉人沙法的兒子以利沙作先知接續你」。祂有自己的計劃,找人接替他。以利亞以為自己做得好,其實身邊有很多人做得很好,有七千人「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的」。不要讓難處阻擋一切,我們應該要做得好。上帝讓我們在世上是有祂的目的,我們能否掌握目的是甚麼?

「起來與行動」 張福民牧師(2015年11月22日)

經文:路加福音15:11-32節

引言:

      一 )國歌的起來

      二 )聖歌的起來

      三 )你的起來

浪子的起來

      一 )起來離家出走 (路15:12-13)

      二 )起來回到父家 (路15:14-19)

      三 )起來重投父懷 (路15:20-21)

      四 )起來全家歡樂 (路15:22-24)

起來的事例

      一        )天使拍醒以利亞起來。 (王上19-5:8)

      二        )四人抬癱子,主吩咐癱子起來拿褥子走吧。 (可2:11)

      三        )主叫病了38年病人起來拿褥子走吧。 (約5:8)

      四        )彼得奉拿撒勒人耶穌的名拉瘸腿起來行走。 (徒3:1-10)

      五        )主叫掃羅起來進城去,你所當行的事必有人告訴你。 (徒9:6)

      六        )主醫好彼得岳母起來服事主。 (太8:14-17)

結論:

    上帝的僕人使女,主所用的長執義工,上帝要你起來,領受祂的恩典,加能賜力,奔向前程。

    關懷人群,幫助別人的,把軟弱的人抬到主的面前,主要使他起來,拿起自己的褥子,負起自己的責任。

    多年期待,得主憐憫的人,有心無力的信徒,主要叫你起來,不再埋怨無奈,立刻起來盡上本份,主要改變你的生命,成為上帝大能的子民。生來瘸腿人生的不幸,天天得幫助,到聖殿美門口得賙濟,彼得約翰的關心,叫他拉他起來。盲目追求,糊塗行動,令主傷痛的掃羅,受主光照,得主教導重新起步忠心事奉,起來進城去,受主重新建立。主要救你,弟兄姊妹要幫助你,上帝重新建立使用你,改變你無奈的生命,使你重奔前路,大大被主使用。

朱淑芬傳道 「感恩節」(2015年11月29日)

每年十一月第四個星期四是美國的感恩節,美國人過感恩節像中國人過春節差不多,居住在不同省份的家人會趕回來與大家相聚一起享受豐富的晚餐。

我們常在主恩裡面的人也不要忘記感恩,因祂有說不盡的恩典,我們不限在何時或何地,只要我們心裡想向主感恩就可以藉著禱告感謝祂。

「無論作甚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著祂感謝父上帝。」(西3:17)

吳俊夫牧師 「創堂要有祢、建堂要有理、獻堂要有你!」(2015年11月22日)

教會之所以成為教會,因有基督成為頭,我們作為肢體

創堂──全因有祢,我們才知道存在的目的,不為己建功立業,單單只為祢

建堂──建基於理,信仰的根基在於真理,若不在真道上扎根,必站立不住

獻堂──怎能沒你,我們都是上帝的殿,沒有獻呈,展現的就是空洞貧乏

因有祢、有理,有你──這堂就必歡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