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 鄧啟耀牧師講、林日麗姊妹記 ( 2018年7月15日)

經文:「馬太福音22:1-14節」

馬太福音22:1-8描述第一班人,而9-14描述第二班人。第一班人是被召的人,但卻是不配。耶穌基督一出來傳道,就說,講「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馬太福音3:2),心要回歸上帝的管轄。天國就像一個王,為他兒子擺設娶親的筵席,被召的第一班人用不同藉口拒絕來,有些甚至凌辱殺掉發邀請的僕人,王就除滅他們。王決定往繁忙的街道去,遇見的人都召來赴席,很多人都來赴會。王看見有一個沒有穿禮服,便非常嚴厲地懲罰那人,這是指一個人在救恩門外得到的待遇。第二班人是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

娶親的筵席

這在舊約裡是指「逾越節的筵席」,上帝為拯救在埃及為奴的以色列人,差遣滅命的天使進入沒有在門框塗上羔羊血的埃及人房屋,將長子殺掉。這也預表在新約耶穌基督要成為代罪羔羊,凡願意歸從祂的人,就像塗上羔羊血的房屋,罪會得到塗沒。第一班被召的人是上帝的選民以色列人,但按舊約歷史,以色列人輕看這個身份。他們是被召卻不肯真心赴席。第二班人是將救恩延伸至外邦人,只要肯悔改,真心赴會,可享用豐富筵席。我們真心悔改,就能享受羔羊的盛筵,在天國有份,重新成為上帝的子民。要後悔自己的過錯和犯的罪,真誠改過,讓上帝在我們生命中。要把上帝放在首位,才有機會實踐美好人生。啟示錄19:7-9,娶親的筵席在將來的意義也是代表羔羊在天上的婚筵。

被召的人

           被召的第一班人在舊約代表上帝的選民以色列人,但他們不積極回應上帝的呼喚,甚至逼迫上帝差派宣講訊息的僕人,所以是不配的。因此,在新約將這呼召延伸至凡是願意正面回應耶穌基督福音的人,就可作主的門徒,得蒙悅納。在舊約,上帝計劃福音一開始是給萬人的,只是選了以色列民族作開始,而亞伯拉罕被喚作「萬國的父」。提摩太前書2:4,6和4:10,我們應對不同社群、不同種族的人傳福音。每個基督徒都需要肩負大使命,傳福音並不是一個選項,不是有感動才做的。

沒有穿禮服

           約伯記29:14,約伯雖面對很多苦難,他看重以上帝的公義和公平待人處事,否則就如沒穿禮服。我們的信仰不只是口說,也要有生活見證,與上帝的選民身份是相對稱的。彌迦書6:8,我們要自省,「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要有美好的靈性,才能駕馭我們的熱誠,否則只是衝動,滿足自己虛假的公義,不能成就上帝國的事情。

              我們真心信主悔改的人,已有信徒的身份,但要用我們的一生活出信仰,要配稱為作主的門徒,實踐上帝的話。雅各書2:22,福音派正統的信仰,行為不能令我們得救,全靠恩典。信主後,必然有行為上的改變,聖靈幫我們從老我,自我中心變為以上帝為中心,從敵對變為與上帝和好,並求上帝同行,裝備自己和實踐信仰。真正信心是生命本質受改變,從以自己為本位,變為讓上帝掌管帶領,並且有義行。箴言3:5-7總括我們為基督徒整個人生的目標和志向,福音幫我們遠離惡事,離開罪,從心裡專心仰賴耶和華,真誠地悔改。

「愛裏相聚」 古學賢牧師講 ( 2018年7月8日)

經文:「腓立比書2:1-5節」

這段經文有很豐富的資料,有很多值得我們思想的地方,幫助我們過更美好的教會生活。

一、四方面屬靈的資源 1-2

第1節「若有」是指「既然有」,提到信徒在基督裏四方面屬靈的資源:首先是「基督裡的勸勉」- 我們自從信了耶穌基督之後,在基督裏的勉勵使我們的生命堅強起來,因為基督的救贖、接納、赦罪,使我們生命從捆綁中得釋放,軟弱的人生就堅強起來。今天,我們需要培養勸勉的文化,基督裡的愛心就是那推動我們彼此勸勉的能力。

第二方面的屬靈資源是「愛心的安慰」- 在患難、困苦中我們都曾蒙受主愛而得安慰,心靈的傷痕和苦毒在基督裏得到愛的滋潤和醫治,使心靈世界回復正常功能,不再活在憂慮和恐懼之中。今日香港人需要的不只是鼓勵,更加需要愛心的安慰。人生難免受挫折和打擊,心靈受到傷害而陷入情緒沮喪之景況下,若得別人開解鼓勵,就能減輕痛苦,心靈重振,過正常的生活,不致精神崩潰。

第三方面的資源是「聖靈的溝通」- 每一個基督徒都有聖靈內住,聖靈跟我們溝通的方式包括:藉著聖經上的話、在我們心中感動我們、藉著弟兄姊妹的提醒、在我們感到困惑的時候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並指引我們。聖靈將一個心靈契通的機制放在我們裏面,使我們與上帝及其他基督徒連結起來。在聖靈裡的溝通能超越一切文化、背景及語言的隔膜,衪在每一位信徒心中啟動聖徒相通的能力,使我們能夠彼此有美好的溝通。

還有一個屬靈資源是「心中的慈悲憐憫」- 這是因聖靈的感動而產生的慈悲憐憫。當其他人面對軟弱和痛苦,聖靈就會叫我們想起自己以前遭遇相同處境的時候,耶穌怎樣多次以慈悲憐憫來扶持我們。所以我們要有這種意識來與其他的肢體交往,以寬大的心胸,無條件地接納他人,這才是基督徒愛心的標記。人生的重點不是進修、工作、金錢。人生的重點是學習去愛,愛上帝愛人!人生減去愛等於零!

這四方面屬靈的資源為我們提供了最美好的基礎。既然我們已經領受了這

些恩典,第2節保羅就吩咐腓立比信徒,亦都是吩咐你和我,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

「意念相同」原文的意思是思想同一樣的事、向著同一個方向。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每人想法不同,但是我們可以朝著一個相同的目標努力,這目標就是去事奉上帝、傳揚耶穌的救恩。

「愛心相同」的意思是有同一的愛心,即是我們應該有耶穌基督捨己的愛。一個同心合意的教會必定充滿了主的愛。第一節已提到主愛帶來的勸勉和安慰,每位上帝的兒女都被賜下從上帝而來的愛,也自然應以那樣的愛來愛其他弟兄姊妹。約壹4:19節,「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當我們以主的愛去愛別人時,我們就因為有這樣的愛而感受到自己是屬於上帝的。當弟兄姊妹剛強為主工作時,我們在旁邊讚賞!當弟兄姊妹軟弱時,我們在旁支持他們,說鼓勵的話。

「一樣的心思」,同腓1:27節「知道你們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的「心志」一樣意思,指同有一個志向,願意在信仰上站穩,齊心傳揚福音。「一樣的意念」就是心靈相近,可以走在一起。

「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整句話的意思就是大家齊心努力,朝向同一方向,共同承擔上帝的事工。

二、衝破障礙的秘訣 3-4

我們必須注意甚麼阻礙我們同心。第3節,中文聖經的「結黨」,英文新國際譯本(NIV)根據原文翻成「自私的野心」selfish ambition。第3-4節提醒我們要排除野心、驕傲和自私。

野心帶來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令教會混亂,並可以從許多方面來影響屬靈的氣氛。有野心的人不會以教會或弟兄姊妹的需要為優先,只為保障自己同自己人既有的利益。我們要時時監察自己有否自私的野心,是否傾向排斥與我們意見不同的人。

除了野心,第3節亦都提到「貪圖虛浮的榮耀」,即是貪慕虛榮,或是貪圖自己的名聲。謙卑是針對自私野心、貪慕虛榮的良藥,也是達到合一最有效的途徑。第3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驕傲是合一最大的障礙,而謙卑是締造同心最重要的美德。一個人怎能不斷謙卑? 就是常常求上帝光照,看到自己的罪,看到自己在各方面的不足有限。

怎樣可以「看別人比自己強」呢?別人總有一些優點是我們無的,看到天父給他的恩賜我們就為他讚美主,鼓勵他發揮出來!這樣的教會才會興旺!他跟我們一樣是上帝的兒女,是聖靈賦予恩賜的人。上帝把我們擺在一起,配搭成一個美好的身體,彼此配撘,這是教會的福氣。上帝並沒有使任何一個人成為全能,相反,上帝反而容許我們各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之處,甚至最有智慧的人亦有弱點,好叫我們互相補充對方所缺乏的,令到上帝的家更加美善。在這樣美好的屬靈氣氛裡,弟兄姊妹必定同心合意地事奉了。

第4節:「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顧別人的事」。「顧」就是留心、關懷。「自己的事」RSV譯為own interests指私人利益、個人興趣。如果我們能為別人的利益著想,好似為自己著想一樣,這就是顧及別人了。「愛」的反義詞不是「恨」,而是「冷漠」。單顧自己,不顧別人,就是自私。自私的人只求自己的利益,絕對不會考慮人們的需要。「顧別人的事」不但可以使別的肢體免陷於孤立無援,大家彼此相顧,就更有力量抵抗憂傷和苦難。我們要彼此關心,互相幫助,使上帝的心滿足,祂的名得榮耀。

不過,有野心、愛慕虛榮、專顧自己是人的本性,唯一改變的方法是第5節所講的:以基督耶穌的心去取代。耶穌自己立下一個謙卑的榜樣,第6-8節就描寫耶穌是何等謙卑。衪本是人類的創造主,甘願順服上帝的旨意,放下天上的榮耀和權柄,降到卑微的人間,成為人的樣式。受人羞辱,甚至在十字架上被處死。耶穌因謙卑而放棄權利、徹底順服。求主幫助我們一生學習謙卑的功課,使我們的教會生活過得更美好。甚願基督的心意在教會彰顯,大家愛裡相聚,彼此交心,使教會成為充滿喜樂、溫馨的群體。

鄭淑儀姑娘-「七月營會多,共聚同樂趣」(2018年7月22日)

踏入七月的日子,莘莘學子可以暫且放下繁重的書包,換上一身輕便的裝束,走出大自然去吸吸新鮮的空氣。教會在七月內也有預備兩個的營會,先有兒童的親子營及UFO的生活營,無獨有偶我們同是到粉嶺的浸會園宿營,藉着離開繁囂的鬧市,走入靜靜的營舍中,享受上帝所造的大地美景,並放下平日忙碌的工作,與家人和朋友细談共聚,有遊戲活動、詩歌分享,専題學習、、、等等,增進親子關係及主內弟兄姊妹情誼,確實是一件美事。正如聖經詩篇133篇;「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這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又好比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因為在那裏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

古學賢牧師- 不可沒「友」(2018年7月15日)

「朋友乃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箴17:17節)」。弟兄姊妹在教會嘻嘻哈哈相伴成長的日子眨眼間已經多年了,深深體會團契生活有非常多意想不到的收獲,可以建立同路良友,一起敬拜、查經、午間小敍、旅行、上主日學、聽講座、玩乒乓球、打籃球……一齊追求理想,並肩作戰,不論經歷幾許風雨、遇過心靈受創,或流過多少眼淚,直到今天團友們仍是付出而不求回報。相信你和我都會常懷念那段青葱歲月。

「向前走呀勇往不退後,福音禾田待你收,忠心僕人當不怕死,肩膀血汗要為主流。放眼看,那生命多短暫;回頭望,好朋友離去了。趁著你今天命還存,擺上自己往前跑!」昔日我和弟兄姊妹常在不同屋村傳福音,這首《向前走》是我們出隊前必唱的詩歌,今以此歌祝願團友們繼續在耶穌裏凝聚力量,同奔天路。

彭偉業傳道- 「信仰不只講感覺」(2018年7月8日)

        不少朋友信主之後,在屬靈生命上停滯不前,不明白為何要在信仰上持續地追求,也不太明白返教會參與崇拜、團契的目的和意義。出現這個現象,有很大的可能是這些信徒的「信仰」,還是停留在感覺的階段,仍然受個人感覺主宰,暫時未能與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

        要真正地明白信仰的核心,我們必須跨越「感覺信仰」的階段,在聖經和神學上扎根,在我們對上帝感性認知的基礎上,加入理性的思考,用理性去強化我們對三一上帝的認知。那麼,我們就會明白具有信仰的生命,對我們來說是實在太重要了,我們就不會再願意放棄每次到教會聚會的機會,每一次的崇拜,每一次在上帝話語上的學習,每一次願意敞開心靈去讚美主,這些對我們來說都是生命的首要。新一季成青、大專主日學課程「信仰不只講感覺」,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加明白信仰,讓我們一同學習,彼此激勵,萬勿錯過!

「與主常同在的經歷」羅錫為牧師講、吳家通弟兄記 ( 2018年7月1日)

經文:「約翰福音15:1-8

為何葡萄樹結枝子,也結了枯枝呢? 馬太福音中就用了麥田有裨子作了比喻,魔鬼會在夜間播了裨子,讓田裡的麥子間也多了裨子。僕人在糾結是否拔掉它們時,幸好主人提醒容許它們繼續生長,因為在收割時稗子必定被拔出來。這個比喻正正與十二門徒中的猶大不謀而合。所以,教會有假教師、假先知、偽信徒, 同樣牧師、執事、基督徒一樣會犯罪,只要抵受不住魔鬼的試探就會墮落,在世俗間並不出奇。我們不要說牧師和執事頭上有光圈,因答案是「沒有」。

我們很清楚猶大就是那被修剪的枝子,猶大出賣主,主早就知道。在主餐時猶大受了那點餅以後立刻出去,那時候是夜間了,別的門徒也不為意,認為猶大是管理錢財之人外出購物也不為奇,誰不知他是出賣主。離開主餐桌等同於離開門徒的團契,也從此與基督和門徒團契互不相屬。或許我們必須了解領主餐的意義,其實葡萄樹正是象徵主餐。聖餐絕不是魔術,是象徵與主同在; 而葡萄樹與枝子汁液交流,相連合也象徵 「主常在我裏,我常在主裏」。當我們領受主餐時,更必須分辨這是基督的身體,認同將自己的身體獻上當作活祭。反之,若不分辦主的身體,就是白領了聖餐了。

猶大「出賣」基督的身體就是「消費」基督的身體。貪念是魔鬼給了猶大最大的引誘,使他只聽見「這是我的身體」而聽不到「為你而捨」,最終令他「受」而不「施」。這樣的歪念,加上公家的錢包放在他手中,他便不肯賙濟,他把錢據為己有。同一情況,如果丈夫把妻子的身體視為「我的」,卻不肯像基督為教會捨身一樣,把自己的身體也交給妻子,丈夫只是「消費」妻子的身體,沒有愛,只有慾念。故此,猶大是反面教材,亦是基督身體的消費者時至今天,領主餐才是操練和實踐基督身體 —「真葡萄樹」。

千萬不要消費教會,必須恪守基督徒的本分。曾得知一位弟兄認為自己不受教會關心,所以他決定每一個月到訪一間教會去,若到訪之地沒得到關心便離開到另一教會去,這樣的他不停去了很多的教會。直至一次他到了另一所教會直到第四個星期,他切切的祈禱把事情與上主說了,這時有一位弟兄拍了他的肩膊示好,他非常興奮認為上主聽到自己的禱告,亦告訴那弟兄,自己已經到了這教會聽道有四週了。然而,那位弟兄對他說:「我是第一次到這教會的!」或者你會說這個結果有點奇怪,但同時也告訴我們當真葡萄樹結了枝子時,我們絕不成枯枝,也不接受魔鬼的引誘。真心的對待配偶﹑真心的對待教會﹑也真心的對待基督的身體,才是真基督徒。

「專心跟從」彭偉業傳道講 ( 2017年10月1日)

經文:約書亞記14:6-14節                                                                          

    對於一個專業的運動員來說,他最重要的責任,就是要專心地跟從教練的指示。運動員每日都會接受重覆同艱苦的訓練,他們知道只有專心跟從教練的指示,才是得到好成績的唯一方法。這種專心跟從的心志,在聖經內也可找得到,就是今日經文裡面所講的迦勒。

    指出迦勒「專心跟從耶和華」的經文,在這段的經文裡面一共出現了三次,第8、9、14節。因著聖經的口傳文化,好多時一些重點會在經文內重覆。因此,「專心跟從耶和華」就是這一段經文要帶出的重點。另外,在民数記十四24和申命記一36,記載了耶和華同樣地這樣讚揚迦勒。可見迦勒的「專心跟從上帝」的生命素質,在聖經內是非常受到重視。

    當一個人決心要跟從上帝的時候,就會對上帝作出了生命的回應。我們從迦勒的身上看到,因為他專心跟從上帝,他對上帝作出了兩個生命的回應:

  1. 不懼困難、艱辛地跟從

    在6-8節的描述裡面看到,當年摩西派出去窺探迦南的12位探子,其中十個,都被身材魁梧的亞衲族人和堅固的城牆所嚇怕。只有迦勒同約書亞堅持攻城,於是那班以色列人就要用石頭掟死他們兩個。當時已經40歲的迦勒,冒著被石頭掟死的危險,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仍然相信上帝必定與他們同在,上帝比任何的勢力更強大。迦勒讓我們知道,面對生死攸關的時候,他的唯一選擇,依然是專心跟從上帝。

    小朋友要贏在起跑線,做人生勝利組,而真正的人生勝利組,就是無論落入任何境況,都能夠堅持專心跟從上帝,最後帶著喜樂、無憾,回到基督為我們預備的地方。

 

  1. 以信心去等待上帝的應許

    在第9-10節的經文裡面,迦勒指出,當完成窺探迦南的任務之後,因著他對神的忠心,摩西曾經應承過迦勒,會分給他一份產業。當摩西宣告誓言之後,迦勒並不是即時得到土地。事實上,當時以色列未曾攻入迦南,根本就無地可分。至於這應許幾時實現,根本無人會知道。所以,迦勒唯有將這份盼望轉化成信心的等待,這一等就等了45年。迦勒在這45年並不好過,他同一班以色列人繼續在曠野,過著一些漂泊流離的生活。迦勒對上帝無發過一句怨言,他甘心降服在上帝主權之下,默默地等待應許實現的日子來臨。對他來說,曠野是一種磨鍊,更加堅固他對上帝的信心,並且最終看到應許的實現。

    我們發現迦勒專心跟從上帝的心志,令他能夠克服任何困難,最終得到應許的實現。這種心志,一生不變,這種心志也帶來了生命的祝福。當日上帝藉着摩西賜下應許,祝福了迦勒,今日上帝藉著耶穌基督,賜與我們新的生命,應許我們在基督裡面有豐盛的生命,叫我們一生都要跟從基督,跟從上帝。就讓我們今天立志,讓這一生專心去跟從上帝!

古學賢牧師- 「生命工程」(2018年7月1日)

      「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靈憂傷,誰能承當呢?(箴18:14) 」環顧四週,若細心聆聽,就能聽出悲哀心靈的嘆息。我們鄰舍中充滿了負傷的人,連那些滿有抱負的事奉者也擔著自己挑不起的重擔。我們都是耶穌的跟隨者,若果孤身作戰,則不能體會肢體互相扶持的意義,甚至會重創離場。可知我們不單要倚靠那加給我們力量的,並且要邀請同路人齊心並肩,又要恆切禱告,才能作成主的工。(參約4:34)

        7月8日(下主日)12時30分於副堂舉行三三三生命工程啟動禮,就是三個人在三個月內關懷三個對象,例如心靈受困、患病、迷失在漆黑中的朋友或尋道的家人親友。誠邀大家一同攜手參與建造生命的工程,使他們得蒙上帝所賜的能力和扶助。

陳如炳牧師- 「可以做得更好!」(2018年6月24日)

        各位肢體平安。感謝神的恩領,自1978年開始参與閩南堂的事奉,轉眼已是40年,昔日的少年團友,已經成為教會及社會的領袖,看到神的臨在與同工。

        在事奉過程中一直得到董事、執事、領袖及肢體的愛戴,從未間斷,大家對我的尊重及信任,是未曾想過及不配獲得的,往往成為疲乏中重新得力的源頭之一,是合作愉快及難忘的經歷。

        去年開始思考規劃退休後的服事路向,神給我與太太的方向是在中國與台灣義務的福音及培育事工。目前沒有移居外地的計劃,然而取得台灣的身份証對停留增加彈性,相關手續有台灣律師弟兄協助進行。為避免因申請程序臨時需要赴台及居住影響教會事奉的編排,決定暫停在閩南堂的服事,感謝董事及執事的體諒與接納。

      主耶穌說: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約14:12),

        在暫別閩南堂服事的知會令人感到突然,我絕對應該及可以做得更好,祈請包容。

        期盼神鼓勵及提示你我立志為主成就更大的事,決心做得更好,領人認識神及得到救恩,叫神得榮耀。

        渴望及等待未來參與閩南堂事奉的機會。

與你同事一主的

陳如炳牧師

古學賢牧師- 「百合團契歡迎你」(2018年6月17日)

        你可知教會有個充滿朝氣、喜樂和愛心的成人團契?雅歌2:1節「我是沙崙的玫瑰花,是谷中的百合花」,百合團契的名稱是從這節金句而來。聚會平均有二十五位弟兄姊妹參加,他們均有豐富的人生經驗,是後輩學習的榜樣。他們都是精壯成年,也有銀髮一族;他們互相扶持,發展人生精彩下半場。

        團友們在上帝眼中的價值遠超過世人所給予的,因為上帝要繼續大大使用他們,在傳福音上結許多果子。此外他們仍然熱心追求上帝的話,作主精兵,成就主的美意。他們藉著查經、見證分享、專題講座、詩歌、遊戲及旅行等聚會建立團友們的靈命。各位愛慕認識上帝及樂意與弟兄姊妹分享的肢體或慕道者,現在誠邀你參加百合團契,我們歡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