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偉業傳道- 「承傳」(2018年6月10日)

      「承傳」是這一代教會的重要議題,在香港的教會界,能否做好「承傳」已是每一所教會所要面對的真實問題。究竟「承傳」是指什麼呢?。「承」的意思就是接受或者擔當;「傳」是把知識、技能、信息等從上一代傳給下一代,從一方交棒給另一方。那麼,當教會要做好「承傳」的時候,就先得做好「承」的預備,我們要尋找出合適的新一代,去接受和擔當「傳」的任務,就是承接教會的信仰核心價值、文化、傳統、經驗、異象和使命,並將之發揚光大,繼續建立教會。

        無怪乎教會的青年工作是重要的一環,因為他們是教會的繼承者,將來他們要承接起讓教會持續發展的使命。我們必須要培育青年信徒,成為合乎上帝心意並被祂使用的僕人。我們務必以真理作生命栽培和屬靈的指導,讓他們與上帝結連,明白上帝的心意,倚靠祂帶領教會在世界上作真理的見證。就正如保羅在《提摩太後書》二章2節提到「承傳」的重點:「你在許多證人面前從我領受了的教導,你也應該交付給你所信任而能夠教導別人的人」。

古學賢牧師- 「為甚麼注重兒童事工?」(2018年6月3日)

        兒童從小明白聖經,能使他們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提後3:15節)。高小級兒童主日學學生,將於十年後成為一批投入參與事奉的職青。這是教會傳承重要的一環。當兒童對教會產生歸屬感,他們升上中學也不容易離開教會。所以,青少年的復興當由重視兒童工作做起,盼望兒童事工為教會帶來無限的朝氣與活力。

        兒童事工絕對不是「小兒科」,感謝上帝賜給我們一班充滿愛心又有生命力的兒童導師、助教和工作人員,欣賞他們熱情地獻上每個禮拜,以真理培育每一個主所寶貝的孩子。另一方面,今年九月閩光書院幼稚園部正式開學,求主幫助我們準備充足,迎接一班活潑可愛的孩童們進入上帝的國 - 我們屬靈的家。

鄭淑儀姑娘- 「忙、忙而不亂」(2018年5月27日)

        白居易的《觀刈麥》,「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力儘不知熱,但惜夏日長」。五月麥收的農忙季節,背上烈日烘烤,已經累得筋疲力儘還不覺得炎熱,因珍惜夏天晝長能夠多幹多活。詩中描述農民辛苦勞碌的情景。在日常生活忙碌的日子中,往往會有許多的錯漏,但仍要緊記在忙碌中而不忙亂,「忙而不亂,累而不疲」。

        藉著自己每天靈修、禱告、讀聖經,幫助自己作一個「忙而不亂」、「忙而不煩」、「忙而不貪」的基督徒,是我們所當存有的心志,更是我們靈性成長過程中所關注的事,確實在香港繁忙的生活中,持守是不容易,若憑自己的意志是困難,但依靠上帝的大能大力,能勝過這一切,正如腓立比書4:13:「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讓我們一起學習做到「忙而不亂,累而不疲」。珍惜每天並享受上帝所賜的每一天。

古學賢牧師- 「你有為教會祈禱嗎?」(2018年5月20日)

        有人說:「既然上帝是全知全能的,哪需要我禱告呢?」請不要忘記使徒保羅在林後1:11節所說的:「你們以祈禱幫助我們,好叫許多人為我們謝恩,就是為我們因許多人所得的恩。」保羅明明指出他們極需要信徒們以禱告來使他們得到幫助,包括上帝的保守、帶領、傳道工作有果效等。原來上帝樂意透過許多人的禱告來成就祂的工作,以致事情成就的時候,許多人一同謝恩。

        你願意每天花十分鐘為教會中服事上帝的弟兄姊妹祈求,使他們明白上帝的心意嗎?求主感動肢體們參與事奉,人人各盡其職;也為傳道同工們禱告,求主賜我們智慧、愛心和健康,好好牧養群羊。許多弟兄姊妹正竭力向家人或親友傳福音,我們須以恆切的禱告來支持他們,與他們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 (腓1:5節)。

彭偉業傳道- 「上帝的宣教」(2018年5月13日)

        在上一次與大家分享過柬埔寨短宣隊和「大使命」,今次再和大家分享宣教的一些神學思考。宣教是耶穌基督託付給教會的大使命,我們可從三一上帝的角度(聖父、聖子、聖靈),去幫助我們理解宣教的意義。

        宣教的動力是來自上帝。上帝是那位宣教工作的發動者和成就者,教會能夠參與其中,是因為順服上帝的話語,並不只是承擔教會每年事工的目標或責任。宣教的基礎,是上帝出於對世界深厚的愛,祂差聖子來到世界 (約廿21),耶穌帶著父的使命作宣教士,宣揚天國的福音。父與子差派聖靈,並藉著聖靈的能力,使各人合而為一,成立教會,承擔起見證耶穌基督的工作,在世上作祂的使者。我們領受同一個召命,是見證上帝在耶穌裡的所言所行,一同投入宣教的活動中,實踐「大使命」 (太二十八18-20)。

        弟兄姊妹,讓我們在教會及日常生活當中,植入宣教的種子,使我們謹記無論在任何地方或任何時刻,我們都肩負了宣揚福音的使命。

古學賢牧師- 「年輕人」(2018年5月6日)

        常有一些年長的弟兄姊妹分享他們在教會的成長歷程,許多在年輕的

時候已經是詩班員、主日學老師和團契職員等等。他們亦說教會應該投放

資源去栽培年青的一代,使年青人成為教會的動力,免得出現青黃不接的

景象。上帝的心意就是要興起一代又一代屬祂的子民。

        教會經歷將近八十多年,相信大家體會到青年工作不單是教會的一項

事工,它更是上帝的旨意,要我們去傳承。把青年信徒培育得好,他們才

能成為上帝所合用的器皿,所以我們應加快步伐,藉著充足的禱告,求天

父感動我們眾人,上下一心,認同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性,並求主賜我們智

慧和愛心,曉得如何關顧和將真理培植下一代。年青人生命成長並無捷徑,唯

靠門徒訓練及美善的榜樣(提前4:12節)來感染他們。

彭偉業傳道- 「大使命」(2018年4月29日)

       感謝上帝!教會的柬埔寨短宣隊終於成團。究竟「短宣」是什麼呢?顧名思義,是短期作跨地域、跨文化,向未得之民傳福音。「短宣」是一種體驗,讓我們一班基督信徒去見證耶穌所吩咐的「大使命」,在世界各地是如何得以彰顯。馬太福音的二十八章18節至20節: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短宣隊雖然只是用短短的幾日時間去探訪當地的宣教工場,但在當中具有深遠的意義,因為我們會見到一個宣教工場是如何在上帝的帶領下發展,並將「大使命」確切地實踐在我們眼前。這種依靠上帝的大能,為「大使命」擺上生命的見證,將會使我們深刻地反思,當我們回到日常生活的時候,應如何去作一名更稱職的「基督徒」。

鄭淑儀姑娘- 「一年的回顧」(2018年4月22日)

        去年那天的早上,我首次前來閩南堂講堂,我的紅車子泊在停車場中,發現遇到意外,所以不能離開,等候修理,轉瞬間已是一年的光景,屈指一算這十二個月的教會生活,不敢說對每位會友有很多的認識,但在彼此交往的日子,不經不覺有一份的建立,多一分的瞭解;但對閩南話的溝通仍有許多學習的空間,還感謝您們對我的愛,不時收到許多凱蒂貓的禮物及美味可口的食物及鐵觀音茶葉,這樣窩心的分享,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互愛的激勵,期望踏入閩南的第二年侍奉,祈求天父賜我更多智慧、更多的悟性、更多的敏銳、更多的愛心,去體恤幫助我的小羊,「學海無涯」生命延綿不盡,我以一顆至善至真至美的心,與大家並肩共奔天家之路,您願意與我一起跟主腳縱而行嗎?

古學賢牧師- 「母校的果子」(2018年4月15日)

       在1991至1993年,逢周五放學後,我為閩光書院第一屆預科生查經及舉行團契。相隔25年後,於去年10月,學生們相約聚舊,其中一位興奮地告訴我,她和丈夫將於今年2月前往中東某國長期宣教。感謝上帝,第一屆預科生成為閩光書院第一批宣教士。她已是中年人,是母校的福音果子,榮歸上帝!

       宣教士前往充滿危機的國家(中東地區),不是一時衝動,而是經過訪宣、短宣及長期訓練的成果。現今閩南堂也舉辦訪宣體驗,甚願上帝賜福這班被聖靈感動的肢體,使他們得到充足的訓練,帶著謙卑的態度,滿有負擔去事奉上帝、關心宣教士、體驗跨文化的事奉。在此呼籲弟兄姊妹起來積極參與宣教工作,並求主賜我們屬靈的眼光,將來有一天能為主培育長期的宣教士。主耶穌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8-20節)

彭偉業傳道- 「復活、升高」(2018年4月8日)

       過去一個星期我們渡過了受苦節和復活節。受苦節是記念耶穌基督為了拯救世人,透過受苦和受死來成就救恩 — 尊貴的主甘願降卑,被世人厭棄,最後死在殘酷的十字架上。因此,教會為了記念主透過受苦所彰顯的恩情,在受苦節舉行崇拜或默想會,讓我們再一次經歷「救恩事件」,記念主所曾為我們走過的苦路,一再感受這白白和難以報答的偉大救恩。

       當然我們不能只停留在受苦節的「記念」和「感恩」,我們並不是站在苦路旁的觀眾,更不只是追憶基督的受苦,而是與基督一同受苦的「參與者」,我們也同樣要記得自己是跟隨主的門徒,我們有沒有準備隨時為主的道受苦呢?「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祂受苦。」(腓1:29)

       基督藉著十字架的受死,第三日復活。復活節主日記念耶穌從死裡復活,代表祂已戰勝死亡的毒鈎,由降卑變為升高。因為耶穌復活、升高,人類從此不再被罪惡所控制,祂已戰勝死亡,讓我們得著永恆生命的盼望 (哥林多前書15:55-57)。

      親愛的弟兄姊妹,復活節是基督信仰的重要節日,提醒我們主復活的升高,而前題是降卑,叫我們學效主的不自高、不狂傲、不炫耀,主動走進苦難與自卑,使我們也能與主一同榮耀地升高,獲得終末的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