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dmin 的所有文章

「相處之道」陸幸泉牧師講 、曾卓謙弟兄記 (2023年12月17日)

經文:羅馬書14:1-6

香港不時都會有野豬出沒的新聞,牠們穿插在車路上和在垃圾桶尋找食物,往往都有可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危險和意外。野豬在香港是受保護的動物,但是在內地可以食用。在2000年前的巴勒斯坦和地中海地區則認為豬是恥辱的象徵。當時的凱撒大帝曾經說過,寧願做隻安份守己的豬都不要做希律王的兒子,避免被殺。在猶太人眼中,豬是不潔淨的動物。聖經中有以下兩處主要記載有關豬的記載和比喻,一個是耶穌趕鬼入豬群,鬼附上2000隻豬後全部豬隻衝下加利利海溺斃,引致當地人央求耶穌盡快離開,因為沒有豬隻影響了他們的生計;另一個記載是浪子回頭的故事,二兒子要求分父親的財產給他,最後一貧如洗,到了養豬的地方做餵豬的工作,後來知道自己的錯後悔改。

今天講道的經文是羅馬書14章1-6節。第一節提到有關信心軟弱的信徒,是指當時在哥林多的地方中,外邦和帶猶太背景的信徒發生一些爭端。當時外邦和希臘文化在拜祭其他神時,都會用到豬肉。外邦人對於豬是沒有不潔的象徵,他們會照吃豬肉。相反,帶猶太背景的信徒則認為豬肉是不可吃的,所以導致不吃豬肉的信徒會被認為信心不夠的表現。不吃豬肉的信徒就覺得吃豬肉的人是沒底線的,會指責吃豬肉的信徒,對他們很反感,從而產生紛爭。

         保羅則認為,我們對食物不要有太大的執著,吃和不吃豬肉都不可以互相指罵和論斷對方,要彼此接納。在第三節中,他提到無論是吃甚麼的人,上帝都是會接納的,被認為信心少的人上帝是會支持他們的。今天,我們不會說甚麼應該/不應該吃,我們會小心應對某些說話/行為是可做/不可做的,避免違反上帝的真理。幾年前我在神學院聽到一對夫婦分享,講述他們在美國生活時是不可以看電影,原因是聖經說不准看電影。他們引用了詩篇第一篇的經文: 「…不坐褻慢人的座位…」。原來,他們是根據60年代牧師的教導,指出電影座位由褻慢人坐過,所以自己不可以坐。另一個例子是我之前在另一家教會講道時,當中有人決志信主,我聽到消息後為他拍掌。事後有執事來找我,說教會不可以拍掌,因為掌聲是給我們的上帝,不是給信徒的,原來他引用了詩篇47篇第一節的經文: 萬民哪,你們都要拍掌!要用誇勝的聲音向神呼喊!所以我們要看清和好好思想如何運用上帝的說話在我們的生活上。

        有在電影行業工作和家人未信的弟兄姊妹上,有時他們需要吃拜祭完的食物,信徒會被問起為什麼不吃。其實,我們在禱告食物結淨後,凡物都是潔淨的,而且所有食物都是上帝所賜的,所以是可以吃的。但是,如果吃的行為會使人趺倒,令軟弱的人趺倒,就不可以吃了。

         第五至六節則提到有關守日的經文。守日是指當時猶太人在不同的日子節期有不同的規則,例如守逾越節、住棚節、五旬節等等,在這些節期外還要守不同的主日。保羅指出有人會著重這些日子,有人會覺得每天都是一樣。其實,最重要的是每天我們都可以敬拜神,沒有分哪一天才可以敬拜上帝。之前在我教會中,我看到參與主日祟拜的人數眾多,所以打算開一個非主日崇拜,結果遭到很多人反對,說聖經有提到不可以開非主日崇拜。其實,敬拜上帝並不是以日子來衡量的,是以心靈和誠實去敬拜我們的主。所以我們要凡事感謝上帝,不可指責和用愛心去接納所有人。

在今天的世代,我們往往都會喜歡用自己所理解的聖經知識,去批評/論斷其他信徒的行為是否正確,符合上帝的教義。其實,保羅在經文中已經好好帶出,我們凡事都可行,但是如果在行為上會令他人趺倒,則是不可做的。我們都是罪人,但是上帝也接納了我們,衪希望我們彼此相愛,不要指責對方,要以愛心包容,互相造就。希望透過經文的提醒,使我們好好感謝上帝,好好建立自己和主的群體,阿們!

彭偉業傳道-「我的心哪,祢為何憂悶?」(2024年8月11日)

詩篇四十二篇第一節:「上帝啊,我的心切慕祢,如鹿切慕溪水。」,這景像給予我們一幅美麗的圖畫。我們對上帝的渴慕,就如鹿切慕溪水,表達詩人對上帝的渴求,愛慕,盼望終有一天可以朝見上帝,進入上的殿裡,享受與上帝的同在。

然而,這首詩篇後來重複了一個疑問句,第五節和第11節:「我的心哪,祢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詩人正在和自己的心靈對話,似乎在詩人渴慕尋求上帝的背後,他進入了靈魂深處的深淵,對抗著一種巨大的壓迫感,這使他窒息,難以招架。在第九節,他經常面對仇敵的「欺壓」,第十節,他被人「辱罵」,不斷的嘲諷說:「祢的上帝在哪裏?」儘管詩人明白上帝是他生命的磐石,但他也不禁地問上帝:「祢為何忘記我呢?」(9節下)

他不斷的自我對話,他的內心正在辯論,一方面正在質問:「我的心哪,祢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另一方面卻回答:「應當仰望上帝,因他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他。」無論面對任何困難與挑戰,無論內心如何地掙扎懷疑,詩人始終將他的意志和目光轉向上帝:「祂是我臉上的光榮,是我的上帝。」(5,11節)

弟兄姊妹,我們有沒有曾經處於好像詩人的光景,心靈憂悶,質問為何上帝始終沒有應允我們的祈求!也沒有處理難搞的人!然而,我們應該效法詩人,始終將生命聚焦於上帝,因為祂是我們的幫助,是我們的上帝,我們只求自己如鹿切慕溪水。

古學賢牧師-「終生的奧運」(2024年8月4日)

當我們看到運動員取得優異成績時,我們感到興奮。隨著運動會的結束,一些頂尖的選手也會宣布退休。運動員的黃金時期猶如煙火般短暫,大多數參與了幾屆比賽後就要退役,轉而從事幕後工作或擔任教練。

對世人而言,人們追求的是能壞的冠冕;然而,身為基督徒,我們卻要得那不能壞的冠冕。我們的屬靈爭戰是終生的,而這不僅在家中、學校、公司,也發生在香港,甚至遠至地極。

我們與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從牠手中奪回靈魂歸向上帝,魔鬼不會輕易讓我們得勝。牠的首要策略是讓我們忙於生活,忽視禱告、讀經和靈修,不投入敬拜,失去奉獻和感恩的心。魔鬼經常利用仇恨、貪婪、憤怒、苦毒、嫉妒等詭計來攻擊基督徒,讓我們身心癱瘓,無法前進。

我們知道在天路上奔跑是困難的,這是一條與世界潮流反向的上坡路。因此,我們不靠自己,而是向天父求取力量,設定目標,「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來12:1-2)。即使基督徒偶爾處於劣勢,仍能依靠主反擊,在主裡得勝!

彭偉業傳道-「試探與謙卑」(2024年7月28日)

在撒母耳記下11章和12章所記載的大衛和拔示巴的事蹟,是我們熟悉的聖經故事。或者,一向對伴侶至死不渝的我們,認為這故事的處境離我們很遠,所以沒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其實,這故事的教訓不只於情慾試探的範疇,更涉及到人性的慾望如何影響個人的靈聖,以及與上帝的關係。

如果問為何大衛明明知道拔士巴已經有丈夫烏利亞,為何大衛還要佔據拔示巴呢?他作為以色列的大王,要尋找單身未婚女子作為妃嬪也十分容易,為何他偏偏要佔據別人的妻子呢?明顯地,大衛已經被他所擁有的權力衝昏頭腦,他認為這個國家裏所有的東西都是屬於他的,無論是烏利亞的性命,或是烏利亞的妻子拔示巴。他忘記了他所擁有的一切都是耶和華上帝賜給他的,反而他卻做了被耶和華所厭惡的惡行。

罪的問題往往都是因為與耶和華疏離而開始,並漸漸生根,認為自己的滿足和利益比順從耶和華上帝的訓示更為重要。這故事提醒了我們每一個人,無論在任何處境,不要忘記耶和華上帝才是一切的主,不要為滿足私慾、權力慾、個人利益,而作了耶和華看為惡的事。因為這些私慾其實都是試探,叫人漸漸離開耶和華。要能夠戰勝試探,就必須謙卑。尤其是作為領袖的,要更加謙卑,要懂得顧及別人的權益、感受、自由、益處,以及尊嚴,這樣才能成為受人尊重、愛戴的群眾領袖。願上帝祝福我們每一個!

古學賢牧師-「有需要斤斤計較嗎?」(2024年7月21日)

自從兒女長大,又添了外孫,我更體會到,人不是與生俱來就自動自覺尋求上帝,我們要刻意多方多次將天父介紹給他們。這似乎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但主耶穌仍用一切方法向我們表明,我們必須將人從黑暗帶進光明的國度,這是天父差遣我們去作的工。主耶穌甚至很鄭重地說,遵行上帝的旨意就是祂的食物(約4:34節)。

弗5:16節吩咐我們「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光陰」可解作 「時機」,人生的時機和際遇,錯過了就如潑出去的水一樣,不能回頭。一個領受了上帝差遣的人,對於主交託他在世上「甚有限」的時日和機會,應當斤斤計較,充分善用一切機會,認真安排每時每刻為主奉獻時間,不願虛耗生命中的一分一秒。

末日將至,世人愈來愈抗拒接受主耶穌,這就是主所預言的黑暗籠罩的日子(約9:4節)。還有一點點時候,主耶穌將要回來,並不遲延。求主憐憫我們,使我們明白上帝愛世人的心腸,好叫我們愛惜光陰,把握機會為主收取莊稼。

彭偉業傳道-「落在百般試煉中」(2024年7月14日)

基督徒經常遇到試煉,就如雅各書一章2-4節所說:「落在百般試煉中」,信徒因信仰而遭受眾多磨難,這種情況在今天的世界也不陌生,同樣地我們的事奉也會遇到波折挫敗。

雅各提出了一個奇怪的要求:在面對苦難時,信徒要有喜樂的心。他的意思不是要我們以一個超越環境的心態,喜樂地面對眼前的苦難;而是說,我們要因着苦難而喜樂,苦難是導致我們喜樂的原因。這個要求違反人情常理,事實上,雅各要求我們以一個新角度來理解苦難,苦難是上帝給我們的考驗,藉此證明了我們的信仰,也鍛鍊造就我們的信仰。

有人會覺得信心是虛無飄渺的東西,好像無法證明。但在苦難的試煉裏,就能證明是否真有信心。「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忍耐」不僅是在苦難中咬緊牙關,更加是在面對所有不利條件之下,仍然認定信仰的應許是會出現的,所以堅定持守,不疑惑,不畏懼。「忍耐」不只是在受苦中力撐到底,而是由始至終懷着盼望和期待。

雅各說,「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雅各並不認為「忍耐」是消極的,卻認定忍耐本身就是一個積極的「任務」,並且是非常有意義的事奉。我們必須繼續忍耐,以積極的心,使自己的「事奉」得以完成。

弟兄姊妹,無論在工作和事奉上遇到任何的困難,讓我們堅持下去吧!主必定讓我們毫無缺欠,只要我們忠心事奉。

古學賢牧師-「請問你是否困倦愁煩?」(2024年7月7日)

人生命的價值是創造我們的主所賦予的,故此我們在基督裡,認識上帝是最基要的,這樣我們的價值在基督裡才能得著肯定。不過大部分人一生拼搏,在世上勞苦愁煩,就是為了證明自己有存在的價值,要人另眼相看。不少信主的人也有這種心態,因此常常活在焦慮之中。

主耶穌在世上的時候,祂被人出賣,遇難時被至親的人撇棄,含冤受屈,手腳被釘,肉體和心靈傷痛的感受非筆墨所能形容。祂愛你到一個地步,願意傾出寶血為你犧牲。主耶穌完全明白甚麼是人生的憂愁和痛苦,所以祂呼喚我們,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太11:28-29)。這是我們最需要得著的應許。

弟兄姊妹,主耶穌的軛是容易的,祂的擔子是輕省的(太11:30)。我們未必能一次過將內心所有的苦毒、嫉恨、憂慮都放下,但要學習一步一步將重擔交託給主;有主耶穌恩領,我們輕輕鬆鬆與主同行,這是一生最美的祝福!

彭偉業傳道-「五餅二魚的小孩」(2024年6月30日)

五餅二魚是聖經中最重要的神蹟,在四本福音書中都有記載。《馬太福音》14:13-21,《馬可福音》6:30-44,《路加福音》9:10-17,《約翰福音》6:1-14。當我們閱讀這故事的時候,通常會立刻感到主耶穌偉大的供應,祂的恩典是何其的豐富,但我們很少留意那個提供五個餅和兩條魚的小孩,其實這小孩的角色是非常的重要。

當門徒為了如何餵飽這麼多人感到困惑,在群眾裏尋問何人帶備食物,只有那小孩將僅有的五餅二魚交給耶穌。難道在五千人群眾中,只有僅僅一個小孩帶有食物?當門徒向耶穌說只得那五餅二魚,就說明了的確只有這位小孩願意奉獻自己所有。就是因為這小孩有一顆純潔而樂於分享的心,只懂得順服上帝的旨意,即使他不會明白祂的計劃。孩子將食物交給耶穌,完全是出於對耶穌的信心,相信耶穌能夠使用這些分享來做美好的事情,他不會再想是否能夠給自己吃飽。一個孩子的分享行動,最終餵飽了五千人,這展示了分享的巨大影響力。犧牲並不意味著損失,而是成就更大的美好。

讓我們都能夠學效五餅二魚的小孩,成為祝福別人的行動者。不去計較別人做什麼,只為耶穌基督而把自己擺上,成為活祭,讓上帝藉著我們的奉獻成就更大的美事。

古學賢牧師-「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2024年6月23日)

每當君主出巡,必有先鋒走在他面前,宣告君主駕臨。本堂將於10月13日舉行佈道會,誰來為主耶穌這位天國君王作先鋒呢?現時已過六月中,佈道會的籌備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我們同來為自己及親朋禱告:

  • 願天父幫助我們的同事、親友和鄰居剛硬的心田鬆軟下來,又除去他們內心的荊棘和雜草,以便我們播種福音的種子;
  • 願弟兄姊妹在生活中把基督美善的生命彰顯出來,吸引未信者追求認識基督;
  • 願我們曉得聆聽親友的心聲,帶領他們到主施恩寶座前得蒙憐恤;
  •  願弟兄姊妹奉獻自己真誠的關愛,友善的態度和適切的幫助,好叫那些對基督教有負面感覺的親友們,一步一步感受到加略山的大愛;

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全能的天父可以在一夜之間叫眾多迷失的同事和親友來到閩南堂嗎?是的,在祂沒有難成的事。但上帝更願意我們每一個屬祂的人作主的先鋒,「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可1:3節)。

彭偉業傳道-「我也不定你的罪」(2024年6月16日)

最近在成長班有一位年青人分享了一首詩歌,名稱叫「我也不定你的罪」,這首歌令大家深受感動。詩歌創作的靈感來自聖經中耶穌對犯罪婦人的寬恕,上帝無條件地愛和赦免罪人,歌詞寫得深刻而動人,提醒我們無論我們犯了什麼錯,上帝都願意赦免。

《約翰福音》第8章1-11節,耶穌在橄欖山教導群眾時,文士和法利賽人帶來了一位被抓到犯姦淫的婦人,問耶穌是否應該按照律法吩咐把這婦人用石頭打死?耶穌沒有回答,卻彎下腰來用指頭在地上寫字。當人門不停地問耶穌時,他直起腰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聽見這話的人,從老到少一個一個地離開了,最後只剩下耶穌和那婦人,再沒有人定那婦人的罪,耶穌也不定她的罪,吩咐那婦人以後不要再犯罪,就叫她走了。

這個故事展示了耶穌的憐憫和寬恕,耶穌並沒定那婦人的罪,而是給她悔改的機會。無論我們犯了什麼罪,主必定給予我們悔改更新的機會和盼望,這叫我們作為罪人,心裏卻得安慰和平安。這故事也提醒我們,當我們看見別人有不當行為或犯了任何的罪,我們應該以什麼態度去對待他呢?是責備、藐視、定罪,定還是以愛、寬恕和憐憫的心,鼓勵他去悔改並且更新生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