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dmin 的所有文章

古學賢牧師-「在黑暗中仍可站立得穩」(2024年3月17日)

羅5:12節說:「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因著亞當在伊甸園中對上帝的悖逆,死亡臨到全人類。許多年後,在一個壓榨橄欖的花園裏,又發生了一件大事:主耶穌將救恩帶到人間!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順服,正是對亞當叛逆的回應。

在逾越節晚餐後,主耶穌知道自己將要被抓、受苦、受死,祂認定自己必須和門徒迫切禱告,來迎接那快將臨到的苦杯。主耶穌在園中禱告的時候極度憂傷,祂用盡身心靈來面對這場肉體和屬靈的爭戰。這是全人類生死存亡的關鍵,若有差錯,人類得拯救的盼望就落空了。這個悲壯的情景從來沒有在人類歷史中出現過!

路22:43-44節,「有一位天使從天上顯現,加添祂的力量。耶穌極其傷痛,禱告更加懇切,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天父知道主耶穌當前最需要的,不是除去十字架的苦難;所以天父倍加力量給主耶穌去承擔。主耶穌知道苦難不是偶然臨到自己的,祂原是為此而來(約12:27節)。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中,主耶穌跪在天父面前,使他得以在黑暗中站立得穩!

彭偉業傳道-「坦然無懼」(2024年3月10日)

馬可福音15章37至38節:「耶穌又大叫一聲,就斷氣了。聖殿聖所的幔幕從上到下裂成了兩半。」(漢語新譯本)在耶穌斷氣的一剎那,在聖殿至聖所的幔幕斷開了,代表人與上帝之間的阻隔,從此消失,人可以藉著主耶穌去到上帝哪裏。

古代猶太教最神聖的地方,就是「至聖所」;那是偉大聖殿的內室,上帝在哪裏以特別的方式「臨在」。然而,「至聖所」的入口處,有一幅巨大的幔幕,把聖殿的其他部分分隔開來。只有大祭司才能夠進入去,並且必須經過繁複謹慎的潔淨過程,還要獻上牲畜為祭,每年只能有一人可以進入一次。所以,人從來不能直接與上帝親近,建立關係,但這一切限制在耶穌死去的一剎那,全然消失殆盡,把人類救恩的歷史和方向引入一個新時代。如今,人可以通過耶穌的寶血親近上帝。

弟兄姊妹,大家有沒有想過,其實我們是可以直接與上帝親近,建立關係。這完全是恩典。如果你真的相信靠著耶穌的血,可以坦然無懼地與上帝親近,進入在天上的至聖所,我們禱告的力量會有怎樣的改變呢?

古學賢牧師-「祂忍受絕情的傷害」(2024年3月3日)

主耶穌啊,你為我們擔當一切的罪惡過犯!

你被藐視,被人嫌棄。

你甘願背負痛苦,為我們將生命傾倒。

罪使我們屬靈的生命毫無動力,全然墮落,也破壞了我們屬靈的觸覺和分辨善惡的能力。

罪使人們沉溺在無法自拔的光景中,遠離了豐盛的人生。

主耶穌啊,你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你受的鞭傷,我們便得了醫治(參彼前2:24節)。

在鞭打的刑台上,那些鞭子綁上釘子和碎骨,每次落在你身上時,使骨肉分離,畫出一道一道的傷痕,流出如玫瑰般鮮紅的寶血。

你為我們擔當奇恥大辱,忍受絕情的傷害。你甘願走上十架,把我們從罪惡和死亡的牢籠裏釋放出來。

感謝主,願將一切的尊貴、頌讚、榮耀都歸給三一上帝,直到永遠!阿們。

彭偉業傳道-「逆境中的生命」(2024年2月25日)

有人話香港教會正在面臨逆境,移民潮令到香港教會損失了很多中堅分子。有些教會流失了三分一的聚會人數,有些教會有一半執事已移民他去,並且近幾年神學院收生數目急速下降。這些狀況使人覺得教會凋零,每當懷念過去興旺的日子,都感嘆萬分。事實上,我們無需感嘆,無論在什麼處境,我們的使命依然沒有改變。

保羅在腓立比書一章12至14節:「弟兄們,我願意你們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以致我受的捆鎖在御營全軍和其餘的人中,已經顯明是為基督的緣故。並且那在主裡的弟兄多半因我受的捆鎖就篤信不疑,越發放膽傳上帝的道,無所懼怕。」保羅認為雖然他正在坐牢,但因為他有堅定的信念,使他能夠看見福音不斷被興旺。他向看守他的禦林軍傳福音,因此使不少人甚至是皇族身份的人都能聽到福音,甚至信主。他還看到自己坐牢反而使羅馬信徒受到激勵,更大膽地全福音。

保羅就算在困境,也堅持找緊任何機會傳揚福音。他不會懷緬過去的福音工作如何成功,只求就算在當下的惡劣環境,堅持將福音廣傳,這樣的信心使人「篤信不疑」。今天我們也活在當下,無論大環境如何變化,我們也當盡力尋找機會將福音傳播開去,這也是我們今天作為基督徒的意義。

古學賢牧師-「是愛不是夢」(2024年2月18日)

有人說:「全家歸主,談何容易,只是一個夢想。」但請注意,舊約到新約

一貫的啓示表明,整家人與上帝和好是祂的心願。

箴14:26節,「敬畏耶和華的,大有倚靠;他的兒女也有避難所。」箴20:7節也說:「行為純正的義人,他的子孫是有福的!」上帝賜福我們常以家庭為單位,例如:

  • 百夫長哥尼流是個虔誠人,他和全家都敬畏上帝,多多賙濟百姓,常常

禱告上帝。他的禱告和賙濟達到上帝面前蒙記念,上帝差派彼得向他和他的親屬密友見證基督,他們全都信主並受了洗。(徒:1-48)

  • 挪亞因著信,既蒙上帝指示他未見的事,動了敬畏的心,預備了一隻方

舟,使他全家得救。(來11:7節)

  • 在出埃及的成年人中,只有迦勒和約書亞可以進入迦南得地為業。約書

亞一生經歷上帝的神蹟奇事,他把自己的家全然獻給上帝(書24:15節,「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他也鼓勵以色列全民事奉上帝,活在主的恩典和應許之中。

「全家歸主」是愛不是夢,願大家恆切禱告,關心家人,帶領全個家族歸向上帝!

彭偉業傳道-「國泰民安的智慧」(2024年2月11日)

今天是農曆新年的大年初二,我們都期待農曆新年,與家人親友相聚,互相慰問,也渴望經歷農曆新年所代表的新開始、新希望。我們期望國泰民安、世界和平,人人生活安定富足。

在聖經歷史上以色列國曾經也處於盛世,國家強大,人民生活安定喜樂。列王紀上四章20至21節,記載了所羅門王開始執政的年代,國泰民安,甚至可以認定為已經達到上帝所應許的福氣。在20節提及「以色列人如同海邊的沙那樣多」,這滿足了上帝對亞伯拉罕在創世記22章17節的應許。還有,這些好像沙那麼多的人,「都吃喝快樂」,根據箴言的智慧(參箴19),當領導者能夠行義,關心民生,百姓就能夠喜樂地生活。在21節,「從大河到非利士地,直到埃及的邊界」,說明所羅門的王國邊界廣闊,國力強大,週邊的國家都向她進貢。這些美好的生活日子,是來自所羅門初期的執政,基本上是根據上帝的典章和教導,以上帝的智慧來治國,以致人民生活幸福,國泰民安。

今天是農曆新年年初二,也是渴望新開始的日子,讓我們祈求人人生活幸福安定,上帝的智慧能夠為惠及我們每人和執政者,也讓世界各樣的紛爭和戰爭得到止息。

古學賢牧師-「靈命進深,愛主更多」(2024年2月4日)

農曆新年將到,祝願眾肢體靈命進深,愛主更多!弗3:20節,「上帝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求上帝幫助我們將自己屬靈生命的成長交託給祂:

  •  用心關愛弟兄姊妹 (羅12:9-10,「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
  •  對肢體多包容饒恕 (西3:12-13,「……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

忍耐的心。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

  •  作主忠僕,善用恩賜 (彼前4:10節,「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  同心宣揚福音 (腓1:27節,「……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
  •  愛慕真理,建立生命 (詩1:2-3,「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

這人便為有福!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凡他所作的盡都順利。」)

  •  獻上自己為聖潔的活祭 (羅12:1節,「……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

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  善於管理錢財,忠心奉獻 (瑪3:10節,「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

願天父悅納我們的心志,衆弟兄姊妹靈命更新,教會得以復興!

彭偉業傳道-「我去是對你們有益」(2024年1月28日)

有次與年青人查考聖經,讀到約翰福音十六章第七節:「然而,我將真情告訴你們,我去是與你們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師就不到你們這裡來;我若去,就差他來。」我們開始問:耶穌走了之後,就會有保惠師來到,那麼保惠師是什麼?聰明的年青人好快就答到:是「聖靈」。

「聖靈」是三位一體真神的其中一個位格,當耶穌離開門徒之後,聖靈就來到引導門徒進入真理。換句話說,聖靈引導基督信徒不斷靈命長進,帶領信徒邁進成聖的生命。聖靈會引導門徒對真理有更深入的認識,就如我們在讀經當中,有時會深有體會,叫我們更加認識上帝,這是聖靈的作為。

有時有些基督徒說:「我好像沒有感受到聖靈!」其實不然,有時我們會感到內心裏有一種微細的聲音,引導我們做合符聖經教導的事,這可能就是聖靈的工作。就正如我們願意每禮拜日回到教會敬拜上帝,這必然是經過聖靈在我們內心裏不斷塑造我們的屬靈生命,讓我們感受到返教會崇拜是必要的,因為返崇拜是我們與上帝建立的重要過程。 作為基督徒應該明白,聖靈會不斷在我們生命上工作,引導我們,這也是上帝與我們同行的一種方式。弟兄姊妹,我們應該時常留意聖靈如何引導我們日常的生活,如何行善,愛上帝,愛讀聖經,渴望時常得到聖靈的提醒,聖靈也催促我們能夠「認識基督、作主忠僕」。

古學賢牧師-「誰配得上帝的愛?」(2024年1月21日)

上帝按我們的本相接納我們,但祂的愛不僅止於此,祂還要重新塑造我們。相對而言,一般人所使用的「無條件」這個形容詞,並未完全表達上帝愛的真正意義。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上帝可以無條件地寬恕和接納罪人,那麼祂為甚麼還需要差派耶穌基督到世上為罪人捨命,以滿足上帝公義的要求,讓我們可以成為「義」呢?耶穌基督以生命所做的代贖工作,都是基於上帝的愛。請留意,上帝決不會溺愛我們,祂拯救我們得永生之後,祂要求祂的眾兒女遠離罪惡。林前6:20節說:「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上帝。」

我們要知道,上帝的愛是有原則的,祂要徹底地重塑我們的生命,把我們模造成主耶穌基督的樣式。羅6:19節,聖經吩咐我們,「要將身體獻給義作奴僕,以至於成聖。」當你和我接受救恩之後,我們必須不斷追求聖潔,直到我們真正體會到「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來12:14節)。「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既有這等應許,就當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上帝,得以成聖」(林後7:1節)。

彭偉業傳道-「卑微必高升」(2024年1月14日)

若然我們返了教會一段時間,對聖經有一定的認識,對大衛王的故事應該不會感到陌生,同樣也會知道他的繼承人是所羅門王。今天讓我們思想所羅門繼承大衛王位的經過,會給予我們什麼啟發?

在大衛臨終前,他的王位繼承權一直未作決定,當時的第四王子亞多尼雅見父親年紀老邁,直接自立為王。大衛垂危時聽到拔示巴和拿單報告這事,就立刻下達命令,由所羅門登上王位。列王記上一章33至34節:「王對他們說:「要帶領你們主的僕人,使我兒子所羅門騎我的騾子,送他下到基訓;在那裡,祭司撒督和先知拿單要膏他作以色列的王;你們也要吹角,說:『願所羅門王萬歲!』」 然而,所羅門作王的方式和亞多尼雅的很不同。大衛要所羅門「騎我的驢子」(33),而亞多尼雅卻預備馬匹、車輛和士兵。前者代表和平、卑微,後者代表權力、戰爭,從他們兩者作王的方式不同,就決定了誰是最終由上帝所揀選的全以色列的君王。最初所羅門本來饒恕了亞多尼雅,但最終他覬覦王位的心不滅而被殺。(二13-25)耶穌說:「自卑的、必升為高」(太二三12),弟兄姊妹,這段列王記的故事給我們什麼啟發? 「卑微」是否我們的生命質素,我們能做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