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講道筆記

「看不見? 看見!」梁清恒博士講,林日麗姊妹記 (2023年2月5日)

經文:「馬可福音8:22-26節」                              

今天跟大家思考一個問題:為何上帝有時沒有立刻應允我們的禱告?馬可福音是使徒彼得於晚年回憶並讓徒弟馬可寫下,大量記述耶穌的神蹟,16章經文記述了22個神蹟,當中有兩個神蹟是馬可福音獨有的,就是醫治聾啞人和瞎子(即今天的經文)。

經文講一個瞎子求耶穌醫治,耶穌用唾沫和按手醫治他,用唾沫醫治是當時常見的醫治方法,耶穌以這個方式告訴在場人士祂在醫治人、行神蹟。但奇怪的是耶穌按手後,瞎子仍看不清楚,將人看為樹木,耶穌「隨後又按手在他眼睛上」(25節),最後瞎子看得清,然後耶穌讓他不要入村。馬可經常記述耶穌不讓受助者宣揚神蹟,目的是糾正當時的人對彌賽亞的錯誤觀念,耶穌不希望人只聽到祂如何行神蹟,而是親身經歷祂,知道祂是基督,來到世界的目的是捨己救人。

耶穌為何要兩次才醫好這個瞎子?有些學者認為瞎子的病情嚴重,有些認為這強調耶穌很忙碌疲累,另有傳統講法是瞎子信心不夠。馬可8章圍繞一個問題:大家是否能看見?可8:21,耶穌剛責備門徒,他們一直沒有看清楚耶穌是誰,不知耶穌是基督。可8:27-33,彼得看不見,他表面好像知道耶穌是基督,但卻阻止耶穌上十字架。經文講很多人經歷過耶穌的神蹟,但沒有人知道耶穌的真正身份,直到第二個瞎子(可10章)高呼祂是大衛的子孫。耶穌刻意要兩次才醫好瞎子,可能是用行動提醒身邊的人。耶穌不斷預告自己將受苦,不斷教導門徒,讓他們有心理準備,但他們還是看不清楚,所以用這神蹟讓門徒反思,雖已經歷,但仍未看清楚。彼得讓馬可記錄這件事讓讀者明白兩件事:一、耶穌有時不是立刻解決問題,是為教導我們。二、今天我們能看得清楚耶穌嗎?

耶穌兩次醫治那個瞎子,提醒我們耶穌沒有即時改變現狀,是為教導我們。人生有各種問題,基督徒可禱告把問題交給上帝,我們有時希望上帝即時回應,看重結果,但經文提醒我們要注意上帝的帶領,祂按著自己的時間表動工。這三、四年中,生活中出現很多突如其來的轉變,雖很多禱告,但還有很多情況仍未改變,上帝不是沒有能力,不是沒有聽我們禱告,而是想我們學習一些事情。我們要留意上帝在過程中如何帶領我們,如何慢慢扭轉情況,學習體貼上帝的心意。 為何瞎子在經歷耶穌第一次按手後仍未看得清楚?今天我們都有經歷上帝,但是否有看清楚上帝?眼睛如看不見,生活很多不便。信仰方面,如看不清楚,引來更大的問題。在這經文之前,馬可福音至少記錄耶穌行了16個神蹟,耶穌很快要上耶路撒冷,但門徒仍不知道耶穌是誰,不知祂來這世界的目的,但感恩在耶穌復活後門徒終於看清楚,今天我們才得聞福音。但我們今天能看清耶穌是基督嗎?看清楚後,我們會否回應上帝的呼召?

「按神形像重新被造」趙詠琴博士講,洪慕冰姊妹記 (2023年1月29日)

經文:「以弗所書4:17-24節」                           

新年都會有個觀念是「送舊迎新」,例如大掃除會將不用的東西清理乾淨,聖經也有這個觀念就是「去舊迎新」。今天的經文很明顯說到不是外在的去舊迎新,而是內在,是我們生命要去除舊人、穿上新人。那個舊人就是我們以前在行為上的舊人,經文中所說的舊人的行為是被私慾漸漸迷惑,貪行種種的污穢。人往往只在乎改過那些行為,而沒有想過內心的問題,如偷東西這行為,就算改了這行為,但往往內心還是想去偷東西,只是自己制止了自己。作為基督徒我們很明白,信了主以後,有很多行為我們需要改,就算我們憑自己的能力去改,其實我們的生命也沒有改變過。所以我們的信仰或聖經的真理會幫助我們明白一件事情,要改過外在的行為是從內心開始。

經文裡提到:「 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上帝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這節經文能幫助我們明白基督教的信仰怎樣改變一個人的生命。當我們想起未信主的時候,有些錯事做了自己也心知的,但又不知怎樣去改。在信主之後便不同了,我們首先要有重生的心,這個新的人是照著上帝的形象而造的,令我們想到上帝的創造,就像創世記說的,起初上帝創造人的時候人是美善的,就如上帝的形象,上帝是滿有美善的,一點污穢也沒有。但人因為魔鬼的引誘,自己選擇去犯罪,令世界被罪的勢力籠罩。我們生來便是罪人,要改過行為也很難,未信主的時候我們很多時都不公義、很自私;但當我們接受耶穌基督的救恩,使我們重新被造,穿上新人,便有福音的真理賦予我們仁義和聖潔,能引導我們憑聖潔和公義去生活。信主的道理就是希望我們都經歷過痛悔自己所做的惡事,再去改過。當我們後悔自己所做的惡事,主耶穌基督會拯救我們,祂亦是因為愛我們而為我們降生成人,為我們釘十架,為所有人背負刑罰,令我們得到上帝的原諒。所以我們看到信主後的人的行為也都有轉變,當內心更新,體會到之前作的惡事是不好的,才不會再想去犯。所以希望我們時常記得自己已悔改歸向上帝,犯罪的事情不要留地步,不要給它佔據內心留下意念。

另外經文中提到:「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並且穿上新人…」這個秘訣很重要,是學耶穌基督所教訓我們真理的知識。如果一個人信主後不去讀聖經又怎樣去改變行為?一個人的行為一定是從思維開始的,他的行為不會改得很久,因為沒有真理的知識在他的思維裡,他不明白那些道理,正如雅各書1章所說我們是給心裡的私慾萌芽、讓想法成長才會做惡事。所以經文說要學基督的道理。而耶穌基督的應許,就是當祂離去之後會差派真理的聖靈來,真理的聖靈會教我們明白一切真理及記得耶穌的教訓,所以我們信主的人很寶貴,有聖靈與我們同住,聖靈會提醒我們這些真理,所以必須要讀聖經,這是信徒畢生要做的事,整本的聖經有很多的真理,是和我們以前的行為、想法很不同的。經常聽到人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們很多時會給這些世俗觀念影響思維,但我們基督徒不會受影響,因為聖經教導我們耶穌基督捨己來拯救我們,所以我們不會再自私自利,會改變了這個想法,就算自己得不到益處,但他人得到幫助我們也很樂意去做。當我們學了聖經的真理後,便要如經文所說:「要將心志改換一新」,這也是很重要的經文,意思是我們的思維要改變。就如羅馬書12章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就是聖靈會令我們心思意念改變。我們要時常存善良的心,不要讓思想給魔鬼留地步;又要保守我們的心,不要讓惡念在裡面萌芽,我們日常的行為是見證我們的救恩是否真實。一個新生命的藍圖在聖經已經指示了,那個基礎便是必須要信耶穌,沒有悔改重生的經歷是很難在行為上改變的;還有就是認識真理,讓真理成為自己的想法。求主幫助我們在新的一年一起去改變,讓我們能夠展示這個新造的人給世人看。

「無憂的福氣」彭偉業傳道講 (2023年1月22日)

經文:「箴言10:22馬太福音6:25-34節」              

「福」,相信是中國人最喜歡的字。根據中國古籍,「福」,是完備的意思,即是一切預備妥當,一切順利,没有任何缺乏。我們渴望得到福氣,是每人基本的盼望,是人的本性,如果人對將來沒有期望,那就會缺乏生命動力。

一、無憂的福氣

箴言十章22節:「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福氣是必須由上帝賜給人,我們在地上能夠得到的祝福,必定是耶和華上帝所賜予的,別無其他。「賜福」的概念貫穿了整本聖經,上帝所賜的福是使人富足的。金錢雖然可使人生活寬裕,但真正賜予我們福份的是耶和華上帝,因為萬事由祂所掌管。

上帝所賜的福氣,是不會包含任何需要憂慮的成分。如果我們得到一些祝福,卻是經常擔心這些福氣不會長久,這些並不算是上帝所賜的福氣。例如得到升職機會或者獲得優異成績,卻擔心將來這些好結果不能維持,造成憂慮,這些好事最終可能變成壞事。在這個千變萬化的世界上,我們不能確定將來會如何!既然上帝預定我們要得福,若然我們卻懷著憂慮去接受祝福,我們根本無法真正享受福氣。

二、不要憂慮

在馬太福音6章25節,耶穌叫人不要為吃什麼,喝什麼,和穿什麼而擔心。祂反而問門徒:「難道生命不比食物重要?」「身體不比衣著重要?」耶穌一共舉出三個原因為何人可以完全依靠上帝,而不需要憂慮。第一,上帝有祂的創造秩序。上帝賦予創造物各自的生存本能,盡責地按照上帝所命定的方式去生活,天父供養牠們。人是上帝的創造秩序裏最尊貴的受造物,既然上帝會看顧天上的飛鳥,那麼上帝有什麼可能不會看顧我們呢?第二,上帝創造的美善。百合花不會勞碌,不會裁縫做衫,但是上帝通過大自然的資源,供應給在野地生長的百合花,生長得極緻美麗。上帝供應百合花給予野草作為裝飾,為野草短暫的存在加上價值。這顯示了上帝把萬事萬物配搭,至善至美。第三,憂慮是那些不相信上帝的人的表現。不相信上帝的人,行事為人不按照上帝的價值觀,也不會明白上帝如何看顧我們。於是他們會憂慮,因為內心入面缺乏一種永恆的價值和安全感。我們要認識我們作為上帝的獨特的創造物,肩負了什麼責任,把天國的生命放在首位,這樣就不會產生不恰當的憂慮。

三、生命的主權

憂慮是屬靈問題!若然,人能夠完全地信靠上帝,其實沒有必要去憂心未來的事,因為全然的信靠,上帝必定供應,沒有必要去憂慮,所以憂慮其實是對上帝信心不足。耶穌叫門徒不要憂慮,實際上就是叫門徒進入上帝的創造秩序和美善當中,相信上帝獨特的供應,以及祂給予每人獨特的生命價值。若然我們能夠按著上帝的旨意,完全將生命的主權交給主耶穌,必然最終得到豐碩的生命果實。 我們如何讓自己的生命進入上帝的主權?使徒保羅曾經說出一種實際做法,能讓我們不斷地確認自己活在上帝的主權,腓立比書4章6節:「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所要的告訴上帝。」保羅凡事感謝,將生命完全定睛在上帝身上,確定上帝確實掌權,並且確立自己對造物主的信心,感謝就是「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當我們確認了主權交託給主,我們就心安理得。凡事感恩,可以逆轉所有憂慮,轉化為祝福。我們在上帝的恩典之下,明白上帝在每個人生命裏的旨意,在上帝的帶領下,福杯滿溢。

「生命的糧」古學賢牧師講 (2023年1月8日)

經文:「約635節」                               

一、群眾尋找主耶穌的原因 (62434)

群眾要迫主耶穌作王,他們渡過加利利海,在迦百農找到主耶穌。約6:26-27,主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蹟,乃是因吃餅得飽。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主耶穌不是說人不需要食物;正因為人需要食物,所以主耶穌為他們施行五餅二魚的神蹟。第28節,群眾以為可以用功德,用行為,用工作,來換取那「那存到永生的食物」。請留意,第六章出現九次「賜」這個字,清楚表明「生命的糧」是上帝所「賜」的恩典,不是人憑著努力可以得到的。

所以,第29節,主耶穌指出,人要得著生命的供應,必須先用信心接受上帝所差來的救主。第31節,群眾要求主耶穌能夠像摩西一樣,天天給他們食物,使他們吃得飽。32-33節,主耶穌糾正他們,說嗎哪不是摩西賜給百姓的,是上帝將從天上來的糧賜給他們;群眾卻任性地一味求主耶穌繼續將那些糧食賜給他們(第34節)。

二、 主耶穌的宣告 (63538)

於是,在約6:35節,「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生命的糧不是生活的糧,也不是物質的飲食。主耶穌說自己是「生命的糧」,這樣的表達是強調祂是我們生命當中不可或缺的。唯有主耶穌能滿足生命最深處的渴求,因為祂是生命的創造者、設計者,在祂那裡,我們才能找到上帝創造我們生命原本的意義。

三、 生命的糧為何重要? (63971)

1.     在這一段短短的對話裡,第39、40、45、54節,主耶穌四次提到在末日祂要叫信祂的人復活。人是按照上帝的形像造的,所以人有永恆的本質,加上耶穌基督的救贖,才可得到復活的生命。主耶穌使人得生命,又能使人死而復活,證明祂是生命的主。主耶穌有執行審判的權柄,可以使人被定罪,也可以赦免人的罪!

2.     41-42節,「天上」這個詞彙在第六章出現了10次,由此可見,主耶穌所強調的,就是上帝的兒子甘願由「天上」降卑來到世界。

3.     第54節,主耶穌說:「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主耶穌用人所能明白的說話,將永恆生命的道講出來;人將主的說話當作食物般吃了,吸收了,這就是將祂的肉吃了。甚麼是「喝主的血」呢?在這裡主耶穌預告,祂會在十字架上為成就救恩而付出代價,祂為我們流血而死,使我們的罪得以赦免。我們接受主耶穌的救恩,這就是「喝主的血」。

4.     第63節,主耶穌將「說話」、「靈」、「生命」擺在一起,請留意,聖靈是真理的靈,聖靈的啟示就是上帝的話,而耶穌基督是「道」,祂成為肉身,用人間的話語將上帝的真理彰顯出來。所以,我們在基督的話語裏經歷聖靈的工作,藉此得著上帝所賜的新生命。

當日的群眾非常頑梗、自私和任性,他們故意不明白主耶穌所講的話。群眾不能再從主耶穌那裡得到他們想要的,於是就離開主耶穌,而主耶穌也沒有攔阻他們。第67-68節,誰能給我們豐盛的人生與永遠的生命呢?彼得為我們指出了唯一的答案:主耶穌基督,你有永生之道,除你以外,「我們還歸從誰呢?」

「順服的聽命」黃天相博士講,林日麗姊妹記 (2023年1月1日)

經文:「耶利米書13:1-17節」

今天是新一年的第一天,教會的主題是認識基督,作主忠僕。舊約清楚提到要得到上帝的拯救和蒙福,就要順服聽命,如挪亞、亞伯拉罕、摩西等人。我們回應上帝吩咐的態度,反映我們對上帝的心。說易做難,在現實生活中如何聽命呢?今天與大家分享這段經文。

上帝吩咐耶利米買一條腰帶,但不要洗,耶利米就按上帝的意思而行。面對上帝的吩咐,真正的聽命是不問原因、目的或好處。耶利米沒有問,上帝讓他做甚麼,他就去做。當耶利米完成上帝的吩咐後,上帝的話再次臨到他,讓他帶著腰帶往伯拉河,把腰帶藏在磐石中。伯拉河是幼發拉底河,耶利米從猶大地往幼發拉底河要四個月,來回八個月。我們回應上帝吩咐時的態度該如何?前幾個月神學院恢復實體教學,我擔心受感染的問題,如不幸感染,我或須以網上教學。除了與家人吃飯,或招呼學生外,我沒有與朋友來往,謝絕探訪,將這些聚會延至之後的安息年假,我前幾個月是以這種方式維持生活。有時身處的環境有很多不能控制的因素,只能做好自己的本分,這就是我們身處不能控制的環境中要聽從上帝吩咐的原因,保證上帝在自己的心中。

還記得我為何能在神學院教書?我沒有人脈等背景,根本不能入職。我本身任教的中學逢周五有教師團契,一次有位講者為神學院聘請經科老師祈禱,我認為自己有能力教授,就問校長可否批准和幫忙聯繫,最後我一直在神學院教書至今。我們預計不到下一刻發生的事,但問題在於我們是否願意去做,有時是不想做,而不是沒有能力,就如耶利米帶著腰帶往幼發拉底河是花時間的,但他沒有問原因,上帝讓他去做,他就做。很多時我們只是按評價、喜好而做,我們的信仰只是滿足自己,不是滿足上帝。上帝對人的要求不會因時間而改變,特別是道德規範。很多時因時代的發展配合或需要,我們刻意將上帝的需要及吩咐扭曲,信徒如何持守上帝的吩咐是很重要的。6-7節,過了一段時間,上帝讓耶利米再取回腰帶,他見腰帶變壞,這解釋開始時腰帶為何不能洗,到第8節上帝才跟他講目的,耶路撒冷的腐爛就如腰帶的腐爛。有時面對上帝的吩咐,我們未必知道原因,但當遵從上帝的吩咐,祂會讓我們知道祂的心意。

這些以色列民的主要問題是驕傲,不肯聽從上帝的話,隨從自己頑梗的心。11節,這腰帶反映上帝與以色列人的緊貼關係,以色列人是上帝的子民,但他們不願意聽從上帝吩咐並作惡。12-14節,上帝讓這些以色列民好像醉酒,不知懲罰臨到,祂希望透過先知讓他們回轉,但他們不願意。我們很多需要及期望,但是否有想過上帝對我們有甚麼吩咐及要求?15-16節,上帝懲罰管教我們時,我們該如何回應?先知在17節清楚講不聽從的後果就會被擄去,最後真的被擄去。昔日耶利米一直勸誡以色列人,今天我們是否有聽從?

「懼怕不安歡樂聖誕」張福民牧師講,洪慕冰姊妹記 (2022年12月25日)

經文:「路加福音2:8-14節」

路加福音 2:9節說:「有主的使者站在他們旁邊,主的榮光四面照著他們;牧羊的人就甚懼怕。」聖誕節帶給人的就是懼怕,這句很少人說,今天要說的就是有5個人懼怕聖誕。

一、祭司撒迦利亞:

路加福音 1:5-25節中有一位祭司撒迦利亞,他按班次在祭壇事奉上帝,忽然有使者站在他面前預告一個訊息,使者尚未說出訊息,撒迦利亞已經在害怕,因古時以色列民中如天使來臨即是來接人回天家。之後天使對撒迦利亞說:「撒迦利亞,不要害怕,因為你的祈禱已經被聽見了。你的妻子以利沙伯要給你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約翰。」撒迦利亞對天使說:「我憑著甚麼可知道這事呢?我已經老了,我的妻子也年紀老邁了。」天使回答說:「我是站在上帝面前的加百列,奉差而來對你說話,將這好信息報給你。到了時候,這話必然應驗;只因你不信,你必啞巴,不能說話,直到這事成就的日子。」一個事奉上帝的人,聽到天使的預告後仍不相信、不去接受,証明他信心不足,所以他受到懲罰了。事奉上帝的人有時也會軟弱、信心不足,所以我們要捉緊上帝,求主賜我們能力,去成就祂的作為。

二、童女馬利亞:

路加福音 1:26-38節中,童女馬利亞也是有天使來到身邊,馬利亞聽到天使跟她問安後也很驚慌,天使對她說她將懷孕生子,做耶穌的生母;馬利亞對天使說她還沒有出嫁,怎麼有這事呢?她感到害怕要去承擔這個苦難,因為猶太人未婚生子是會被人掉石頭的。天使便對她說:「聖靈要臨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蔭庇你。」馬利亞聽後便順服了。弟兄姊妹們,很多時當教會叫我們作事奉時,總是沒信心去做,但上帝的作為必定成就,我們要作耶穌基督的精兵,不要恐懼、畏縮,要站起來承擔教會的使命及責任。

三、 約瑟:

約瑟是上帝所悅納的人,他是一個義人,上帝藉著天使在約瑟的夢中顯現說:「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來,因她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約瑟所害怕的不只是自己被人批評,也害怕自己所愛的人受罪,但天使後來又說:「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約瑟醒了,就遵著天使的吩咐把妻子娶過來。所以有時當責任到來、不知所措的時候,我們要有信靠、順服的心。

四、牧羊人:

牧羊人夜間按著更次看守羊群,在黑暗的曠野中忽然有天使來臨,有榮光四面照著他們,牧羊人就甚懼怕。天使報給他們耶穌誕生的大喜的信息後便離開了,牧羊人便前往伯利恆,去見證天使所說的;他們看到耶穌後便將所聽見、所看到的傳開了。弟兄姊妹們,當我們聽到牧師、其他人的見證後,有否像牧羊人一樣將見證傳開去呢?

五、希律王: 馬太福音2章中希律王聽到從東方來的博士要來見新生王時就心裡不安,害怕失去權柄,失去所有。希律王的不安,正如現在不信主的人,要攻擊基督教的人,他們正是被魔鬼撒旦使用;求主幫助我們,不要中魔鬼的詭計,堅固我們的內心,給我們有好的行為、表現,能帶給別人平安、喜樂,我們要完全順服上帝的旨意。

「有福的人」陸 輝牧師講,曾卓謙弟兄記 (2022年12月18日)

經文:「詩篇1篇」

詩篇共有150篇,放在第一篇的,其內容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第一篇詩篇為人生智慧詩篇,是詩人隨著其年記增長,對人生有很多體驗而寫成的。這篇的內容能教導我們生命有更多智慧,從而變成有福之人。我們可以在內容中看到三重對比,在相反角度去睇不同事件,分別為: 1. 「不vs 惟」 1-3節, 2. 「惡人 vs 審判」 4-5節,「義人vs 惡人道路」。

在第1節,詩人用了反面角度,三個以「不」字開始,叫我們要立定心意避開、不去作和不要碰到壞的事情。首先,「不從惡人的計謀」,面對不對的事情,我們作為上帝的子民,不可以與惡人同行。「不站罪人的道路」,我們看到罪人時,不可以看到他們的行為與他們同行,或是被他們吸引而站在原地觀看。「不坐褻慢人的座位」,不可以與褻慢人一同坐。我們可以看到,三個動作是循序漸進的,而人犯罪都是一樣,不知不覺會越做越多。 從這3句中,我們可以看出是用了平衡對句,相對的程度也是越來越嚴重。有時候犯罪也是這樣,我們會耳濡目染目染以身試法。小時候我住在灣仔,看到附近柯布連道有很多街邊市場,有很多收費的象棋殘局。檔主擺放很多殘局出來吸引大家付費遊玩,多數檔主是嬴的,而我們會被他們吸引了注意力,一路看別人玩,自己也想玩,一路睇一路追,不知不覺就被吸引了。犯罪有時都是這樣,會在我們周遭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所以我們不要跟從,要懂得拒絕,那我們就是有福之人了。

第1節中提到的「惡人罪人褻慢人」,其犯罪程度就好像「細時偷針大時偷金。惡人(ungodly)是指不認識、不敬畏上帝的人。他們的人生沒有上帝,自己做了一切決定,是較容易犯罪的。 世界有認識和不認識上帝的人,後者會縱容自己,沒有上帝在自己心裡。罪人(Sinners)是指犯各種具體罪的人。羅馬書3章23-26節: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社會上有很多罪,例如昨天新聞報道有女子因為當街被捉走、也有人因為賭錢和貪心所欠下的債;;或是處理人際關係差、經常責罵人都是錯。經文說不站罪人的道路,我們就是要分清楚,不要去跟從。褻慢人(Scoffers)就是鼓勵他人犯罪的人。在使徒行傳是用過這個字的,描寫猶太人去捉保羅見官,罪名是去鼓動人不信上帝,脫離猶太教相信耶穌。鼓動,可以說就是煽動。犯罪最高明手法,就是煽動他人去獲取自身利益,好像俗語說的「精人出口,笨人出手」。所以,詩人的幾個描述,就是從不敬畏上帝,然後去犯各種不同的罪、再精明地煽動他人去犯罪而得到利益。

第1節提到的「計謀道路座位」,很多時候是心態決定姿態、習慣、性格、命運。我們經常去想壞的事,就會自然地想去做。犯罪時當我們心裡想,日思夜想就會做出來,沒有不良後果,從而重覆去做,變成個性而決定了命運。 詩篇第一篇的這3個不就是提醒犯罪的負面情況,那我們要如何拒絕呢??

在正面角度,我們可以用神的說話使我們遠離、拒絕罪惡。第2節提到「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我們要看很多聖經,從而活出生命見證,是主動的過程,不是被動的。我們要遵守上帝的說話,要喜歡當中所說的道理和上心,從而成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我們的生命若是緊張上竹的心意、晝夜思想,就可以成為有福之人,試問人生有比上帝福氣更大的事情呢?我們若得著上帝的福氣,就會生命豐富而得到滿足,而沒有懊悔。     所以,從現時開始,我們要努力地結果子。我們愛上帝,緊遵衪的說話和道理,我們就會成為有福的人,凡事順利。這個順利也是因果關係,俗語有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希望我們也可以學懂詩人所說的,喜愛上帝的話,做好這個基本功,阿們!

「是祢嗎?」彭偉業傳道講 (2022年12月11日)

經文:「馬太福音11:2-11節」

在信仰上絕對的帶領者是「主耶穌基督」,然而我們有沒有嘗試過運用打工仔的思維,去問問究竟耶穌基督是否值得跟隨的那一位?這種問題好像十分離經叛道,但其實在聖經裏一個重要的聖經人物也問過這樣的問題。當時施洗約翰被希律王囚禁在監裏面,他派兩個門徒去問耶穌,「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耶穌回答說:「你們去,把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告訴約翰。」(太11:3-4)

一、彌賽亞工作價值之廣闊

耶穌所行的一切完全可以從以賽亞書內找到根據:祂使到瞎子能夠看見,這是「瞎子的眼必睜開」(賽35:5);瘸腿的能夠走路,「瘸子必跳躍像鹿」(賽35:6);把大痲瘋的潔淨,是「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賽53:4);使聾的能夠聽見,「聾子的耳必開通」(賽35:6);將死人復活,「屍首要興起」(賽26:19);而最後窮人可以有福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賽61:1)。耶穌的工作根本毫不含糊,祂證明了彌賽亞時代已經來臨,並且宣告耶和華在末世的工作已經開始。耶穌是在重新調教約翰和他的門徒對彌賽亞工作的預期,約翰必須認識彌賽亞的工作具有更加廣闊的價值。在最後審判之前,必須有憐憫和恩典的工作,必須有醫治、拯救和祝福,得著願意悔改,歸向上帝的人,這是上帝真正的旨意。

二、耶穌肯定相信祂的人

如果我們曾經對耶穌有懷疑,是否很失敗?當然不是。主耶穌珍惜約翰誠實並且看重他。耶穌向自己門徒反問了三次:約翰是「隨風擺動的蘆葦」嗎?會左搖右擺嗎?當然不是,約翰堅持面對挑戰說真說話才導致坐監。約翰是「穿細棉感衣的人」嗎?是有錢人嗎?當然不是,約翰一直過著刻苦的生活,跟他悔改的信息相稱。你們出去是要看先知嗎?約翰比任何舊約先知都要大,因為他預言彌賽亞和天國的來臨。祂肯定我們的價值,渴望我們與祂親近,直接去到祂的跟前,告訴祂我們心中的疑團。這是我們最大的安慰。(太11:7-10)

三、天國的價值觀

主耶穌說出一句最奇妙的說話:「我實在告訴你們,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施洗約翰的。」(太11:11上)約翰在世上預備主耶穌的道路,他比所有舊約時代的先知更加偉大,也是在地上出生的人來說,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耶穌補充了一句:「然而天國裏最小的,比他還大。」(太11:11下)儘管在地上的人物再偉大,在天國裏面最微小的人的光芒,都比現在世上最偉大的人更加光亮,更加有價值。

這句說話對我們有什麼啟示?我們不要小看今天我們作為基督徒,在教會內外所做的一切。主禱文「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意思是我們是要把天國的生活模式,首先在地上實踐。當日耶穌基督在地上運用憐憫、醫治、宣講,宣告上帝的天國已經在地上開始實踐,教會的使命就是去實現「天國在人間」。

不要少看今天我們每個人來到教會所做的一切。我們參與崇拜、敬拜上帝、唱詩、每一位弟兄姊妹的事奉,無論是影音、投影片、招待、或者扶一扶長者來到禮堂崇拜,甚至打電話關心一下弟兄姊妹,這些都是為實踐「天國在人間」而做,這些為主工作的價值,在天國來說,遠遠超過地上任何一個大人物的工作價值。這也催逼我們在主再來之前,做好作為地上的天國子民。

「獻己與主」古學賢牧師講 (2022年12月4日)

經文:「羅12:1-2節」

羅馬書第一到第十一章陳述人因犯罪與上帝隔絕,但上帝憐憫與揀選我們,使我們得以成為祂的兒女。第十二章論到我們應該怎樣回應上帝拯救的大恩。

一、 我們奉獻自己作活祭

1. 何謂活祭?

羅12:1節,「弟兄們」指到所有蒙受救恩的人,「將身體獻上」,即全人奉獻,包括時間、金錢、才幹等。「當作活祭」,是每一個基督徒都應該做的。主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這是一個死的祭。所有祭牲都要死,但是上帝卻使主耶穌復活過來,成為從死裏復活的祭。因主耶穌為我們死,我們與主同死;因主耶穌為我們活,我們與主同活。我們從信主開始,活著就是一個祭,這就叫「活祭」。聖經怎樣形容活祭呢?羅12:1節,「是聖潔的」,我們已經被主耶穌的寶血所潔淨,要過聖潔的生活,將自己分別出來歸上帝所用;「是上帝所喜悅的」,奉獻的人不再照自己的意思生活,只照上帝的心意,行事為人討上帝的喜悅;「是理所當然的」,我們獻上身體來事奉上帝是應份的,即使得不到預期的掌聲,我們都不放棄事奉。活祭就是將生命的主權交給上帝,腓1:20節,無論我們做甚麼,都是為主而做。上帝要的是你,不單是你的工作;你可能為上帝做了許多事工,但從未將你自己交託給祂。

2. 作活祭是我們當有的回應

羅12:1節開始,「所以……」,是連接11:36節,上帝本來就是萬有的主,我們將自己奉獻給上帝,因為我們本來就是屬於祂的。只不過人離開了上帝,如今被拯救回到祂面前。感謝上帝,今天每個基督徒再有機會,可以獻上這曾經敗壞了的生命為活祭!我們應該抓緊每一個可以事奉主的機會,看自己為一個再生的神蹟。保羅「勸」我們,因為上帝從來不勉強人奉獻,上帝是用恩典吸引我們,使我們甘願為祂而活。全人奉獻是基督徒屬靈生命的開始,乃是一信耶穌就應該完全奉獻;完全奉獻了,才能實踐基督徒應有的生活方式。

二、我們當如何作活祭?

1.  心意更新而變化

接著,羅12:2節教導我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即是不要被世界的價值觀將我們「模」成世人的樣式。我們需要很努力、很堅決,將上帝的心意取代我們自己的心思!「心意」原文是指我們的思想與理解,包括我們的人生觀、道德觀與價值觀。一個人的生命有沒有改變,當中的關鍵就是「心意更新」。我們的心思原本是墮落的,受到罪惡、世俗的污染,充滿狡詐的思想,所以必須更新。人生命的變化,是藉著心思的更新而變化的。心思更新了多少,生命變化就有多少。世界是愈變愈壞,我們卻要愈變愈似主。我們不需要效法這個世界,因為我們有自己應該有的變化。那我們要變成怎樣呢?變得更似主耶穌,變得更親近主;心志要愈來愈純潔,愈來愈愛主愛人。就像使徒保羅所經歷的改變,他以前看為有益的,後來都看為有損的。我們要清楚知道自己是入世而不屬世,我們認真活在世上,是為了滿足上帝的心意,而不再以自己為中心。

2.  察驗上帝的心

第2節跟著說,我們要「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當我們體會到上帝的旨意是那麼美好,我們就會更愛事奉祂。凡合乎上帝旨意的事,必然會引導我們遠離罪惡與黑暗,而得著上帝的喜悅。聖經叫我們「察驗」,表示要運用上帝所給我們的各種屬靈知識去觀察驗證,來判別上帝的心意。我們必須多讀聖經,多祈禱,求聖靈藉著上帝的話向我們顯明上帝的心意。我們要認識上帝「善良」的本性,知道上帝所喜悅與憎惡的事。求主憐憫我們,願我們被上帝的慈愛所吸引,將自己獻上為活祭,做一個敬虔事奉上帝,一生為主而活的人。

「憑信堅持」禇永華牧師講,林日麗姊妹記 (2022年11月27日)

經文:「馬太福音11:2-15節」

84年前,在缺衣少食的艱難日子,仍有一班弟兄姊妹向著上帝,有信心地堅持下去。經過二十多年後,上帝預備這個地方,讓我們可以在這古典的地方敬拜仰望上帝。今天選用大家熟悉的經文,「約翰在監裡聽見基督所做的事」(太11:2),就打發兩個門徒去問耶穌,「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太11:3)。耶穌是祂的名字,基督是上帝給的名份,即彌賽亞。施洗約翰在生命的這一刻為何會問這個問題?

耶穌基督降生為要從罪惡中拯救世人,是祂一生的工作。施洗約翰為此而生,成為基督的先鋒,把基督帶到眾人面前,向所有人宣告「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1:29)、「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3:2)。很多人聽施洗約翰講道,接受祂的洗禮,並問祂是否彌賽亞,祂回答在祂後來的才是,「就是那在我以後來的,我給祂解鞋帶也不配。」(約1:27)、「祂必興旺,我必衰微。」(約3:30)、「祂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太3:11)。但施洗約翰在監獄裡,認為這位彌賽亞做的事與祂想象的有些不同,故有疑惑。約翰之前有聽過這位彌賽亞所做的這些事「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祂們。」(太11:5),但有一件所有猶太人盼望彌賽亞所做的事,耶穌沒有做,就是把以色列人從羅馬人的控制下釋放出來。接近一千年,猶太人沒有自己的國家。但耶穌基督來到這世上,是為完成和告訴世人上帝的計劃,從罪惡中拯救祂的百姓,讓世人接受這位上帝,生命得到改變。

「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太11:6),耶穌讓兩個門徒告訴施洗約翰,讓祂持下去,耶穌所做的與祂所聽到的是一樣的,上帝的心意要在約翰身上成就,同樣也在祂身上成就。信仰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我們的信仰能夠成長與成熟全靠苦難,當我們堅持相信,在經歷中磨鍊學習,以上帝的話堅固信仰,以上帝的恩典通過苦難,這就是信仰的經歷。戴德生先生是內地會的創辦人,祂祈禱求上帝差派祂到中國傳福音。那個年代,很多西方差會派宣教士往中國,大部分到沿海的大城巿,較發達,對福音開放的程度較大。但內陸的地方較窮困,人較迷信,較少人願意往那裡去,但戴德生認為這些地方需要福音。1900年在中國教會歷史裡有一場災難,有個叫義和團的組織,在清政府的縱容下,殺了很多西方人和約189位宣教士,內地會接近一百名宣教士因此離世。但戴德生仍然堅持祂的名言:我若有千磅英金,中國可以全數支取;我若有千條性命,絕對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這是用血磨鍊出來的經歷,造就祂一家五代從事中國福音的工作。

讓施洗約翰的經歷和創堂弟兄姊妹的經歷鼓勵我們,「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太11:6),讓我們在困難中堅持下去,生活中會有上帝的帶領,因上帝會恩待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