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學賢牧師-「終生的奧運」(2024年8月4日)

當我們看到運動員取得優異成績時,我們感到興奮。隨著運動會的結束,一些頂尖的選手也會宣布退休。運動員的黃金時期猶如煙火般短暫,大多數參與了幾屆比賽後就要退役,轉而從事幕後工作或擔任教練。

對世人而言,人們追求的是能壞的冠冕;然而,身為基督徒,我們卻要得那不能壞的冠冕。我們的屬靈爭戰是終生的,而這不僅在家中、學校、公司,也發生在香港,甚至遠至地極。

我們與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從牠手中奪回靈魂歸向上帝,魔鬼不會輕易讓我們得勝。牠的首要策略是讓我們忙於生活,忽視禱告、讀經和靈修,不投入敬拜,失去奉獻和感恩的心。魔鬼經常利用仇恨、貪婪、憤怒、苦毒、嫉妒等詭計來攻擊基督徒,讓我們身心癱瘓,無法前進。

我們知道在天路上奔跑是困難的,這是一條與世界潮流反向的上坡路。因此,我們不靠自己,而是向天父求取力量,設定目標,「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來12:1-2)。即使基督徒偶爾處於劣勢,仍能依靠主反擊,在主裡得勝!

彭偉業傳道-「試探與謙卑」(2024年7月28日)

在撒母耳記下11章和12章所記載的大衛和拔示巴的事蹟,是我們熟悉的聖經故事。或者,一向對伴侶至死不渝的我們,認為這故事的處境離我們很遠,所以沒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其實,這故事的教訓不只於情慾試探的範疇,更涉及到人性的慾望如何影響個人的靈聖,以及與上帝的關係。

如果問為何大衛明明知道拔士巴已經有丈夫烏利亞,為何大衛還要佔據拔示巴呢?他作為以色列的大王,要尋找單身未婚女子作為妃嬪也十分容易,為何他偏偏要佔據別人的妻子呢?明顯地,大衛已經被他所擁有的權力衝昏頭腦,他認為這個國家裏所有的東西都是屬於他的,無論是烏利亞的性命,或是烏利亞的妻子拔示巴。他忘記了他所擁有的一切都是耶和華上帝賜給他的,反而他卻做了被耶和華所厭惡的惡行。

罪的問題往往都是因為與耶和華疏離而開始,並漸漸生根,認為自己的滿足和利益比順從耶和華上帝的訓示更為重要。這故事提醒了我們每一個人,無論在任何處境,不要忘記耶和華上帝才是一切的主,不要為滿足私慾、權力慾、個人利益,而作了耶和華看為惡的事。因為這些私慾其實都是試探,叫人漸漸離開耶和華。要能夠戰勝試探,就必須謙卑。尤其是作為領袖的,要更加謙卑,要懂得顧及別人的權益、感受、自由、益處,以及尊嚴,這樣才能成為受人尊重、愛戴的群眾領袖。願上帝祝福我們每一個!

古學賢牧師-「有需要斤斤計較嗎?」(2024年7月21日)

自從兒女長大,又添了外孫,我更體會到,人不是與生俱來就自動自覺尋求上帝,我們要刻意多方多次將天父介紹給他們。這似乎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但主耶穌仍用一切方法向我們表明,我們必須將人從黑暗帶進光明的國度,這是天父差遣我們去作的工。主耶穌甚至很鄭重地說,遵行上帝的旨意就是祂的食物(約4:34節)。

弗5:16節吩咐我們「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光陰」可解作 「時機」,人生的時機和際遇,錯過了就如潑出去的水一樣,不能回頭。一個領受了上帝差遣的人,對於主交託他在世上「甚有限」的時日和機會,應當斤斤計較,充分善用一切機會,認真安排每時每刻為主奉獻時間,不願虛耗生命中的一分一秒。

末日將至,世人愈來愈抗拒接受主耶穌,這就是主所預言的黑暗籠罩的日子(約9:4節)。還有一點點時候,主耶穌將要回來,並不遲延。求主憐憫我們,使我們明白上帝愛世人的心腸,好叫我們愛惜光陰,把握機會為主收取莊稼。

彭偉業傳道-「落在百般試煉中」(2024年7月14日)

基督徒經常遇到試煉,就如雅各書一章2-4節所說:「落在百般試煉中」,信徒因信仰而遭受眾多磨難,這種情況在今天的世界也不陌生,同樣地我們的事奉也會遇到波折挫敗。

雅各提出了一個奇怪的要求:在面對苦難時,信徒要有喜樂的心。他的意思不是要我們以一個超越環境的心態,喜樂地面對眼前的苦難;而是說,我們要因着苦難而喜樂,苦難是導致我們喜樂的原因。這個要求違反人情常理,事實上,雅各要求我們以一個新角度來理解苦難,苦難是上帝給我們的考驗,藉此證明了我們的信仰,也鍛鍊造就我們的信仰。

有人會覺得信心是虛無飄渺的東西,好像無法證明。但在苦難的試煉裏,就能證明是否真有信心。「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忍耐」不僅是在苦難中咬緊牙關,更加是在面對所有不利條件之下,仍然認定信仰的應許是會出現的,所以堅定持守,不疑惑,不畏懼。「忍耐」不只是在受苦中力撐到底,而是由始至終懷着盼望和期待。

雅各說,「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雅各並不認為「忍耐」是消極的,卻認定忍耐本身就是一個積極的「任務」,並且是非常有意義的事奉。我們必須繼續忍耐,以積極的心,使自己的「事奉」得以完成。

弟兄姊妹,無論在工作和事奉上遇到任何的困難,讓我們堅持下去吧!主必定讓我們毫無缺欠,只要我們忠心事奉。

古學賢牧師-「請問你是否困倦愁煩?」(2024年7月7日)

人生命的價值是創造我們的主所賦予的,故此我們在基督裡,認識上帝是最基要的,這樣我們的價值在基督裡才能得著肯定。不過大部分人一生拼搏,在世上勞苦愁煩,就是為了證明自己有存在的價值,要人另眼相看。不少信主的人也有這種心態,因此常常活在焦慮之中。

主耶穌在世上的時候,祂被人出賣,遇難時被至親的人撇棄,含冤受屈,手腳被釘,肉體和心靈傷痛的感受非筆墨所能形容。祂愛你到一個地步,願意傾出寶血為你犧牲。主耶穌完全明白甚麼是人生的憂愁和痛苦,所以祂呼喚我們,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太11:28-29)。這是我們最需要得著的應許。

弟兄姊妹,主耶穌的軛是容易的,祂的擔子是輕省的(太11:30)。我們未必能一次過將內心所有的苦毒、嫉恨、憂慮都放下,但要學習一步一步將重擔交託給主;有主耶穌恩領,我們輕輕鬆鬆與主同行,這是一生最美的祝福!

彭偉業傳道-「五餅二魚的小孩」(2024年6月30日)

五餅二魚是聖經中最重要的神蹟,在四本福音書中都有記載。《馬太福音》14:13-21,《馬可福音》6:30-44,《路加福音》9:10-17,《約翰福音》6:1-14。當我們閱讀這故事的時候,通常會立刻感到主耶穌偉大的供應,祂的恩典是何其的豐富,但我們很少留意那個提供五個餅和兩條魚的小孩,其實這小孩的角色是非常的重要。

當門徒為了如何餵飽這麼多人感到困惑,在群眾裏尋問何人帶備食物,只有那小孩將僅有的五餅二魚交給耶穌。難道在五千人群眾中,只有僅僅一個小孩帶有食物?當門徒向耶穌說只得那五餅二魚,就說明了的確只有這位小孩願意奉獻自己所有。就是因為這小孩有一顆純潔而樂於分享的心,只懂得順服上帝的旨意,即使他不會明白祂的計劃。孩子將食物交給耶穌,完全是出於對耶穌的信心,相信耶穌能夠使用這些分享來做美好的事情,他不會再想是否能夠給自己吃飽。一個孩子的分享行動,最終餵飽了五千人,這展示了分享的巨大影響力。犧牲並不意味著損失,而是成就更大的美好。

讓我們都能夠學效五餅二魚的小孩,成為祝福別人的行動者。不去計較別人做什麼,只為耶穌基督而把自己擺上,成為活祭,讓上帝藉著我們的奉獻成就更大的美事。

古學賢牧師-「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2024年6月23日)

每當君主出巡,必有先鋒走在他面前,宣告君主駕臨。本堂將於10月13日舉行佈道會,誰來為主耶穌這位天國君王作先鋒呢?現時已過六月中,佈道會的籌備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我們同來為自己及親朋禱告:

  • 願天父幫助我們的同事、親友和鄰居剛硬的心田鬆軟下來,又除去他們內心的荊棘和雜草,以便我們播種福音的種子;
  • 願弟兄姊妹在生活中把基督美善的生命彰顯出來,吸引未信者追求認識基督;
  • 願我們曉得聆聽親友的心聲,帶領他們到主施恩寶座前得蒙憐恤;
  •  願弟兄姊妹奉獻自己真誠的關愛,友善的態度和適切的幫助,好叫那些對基督教有負面感覺的親友們,一步一步感受到加略山的大愛;

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全能的天父可以在一夜之間叫眾多迷失的同事和親友來到閩南堂嗎?是的,在祂沒有難成的事。但上帝更願意我們每一個屬祂的人作主的先鋒,「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可1:3節)。

彭偉業傳道-「我也不定你的罪」(2024年6月16日)

最近在成長班有一位年青人分享了一首詩歌,名稱叫「我也不定你的罪」,這首歌令大家深受感動。詩歌創作的靈感來自聖經中耶穌對犯罪婦人的寬恕,上帝無條件地愛和赦免罪人,歌詞寫得深刻而動人,提醒我們無論我們犯了什麼錯,上帝都願意赦免。

《約翰福音》第8章1-11節,耶穌在橄欖山教導群眾時,文士和法利賽人帶來了一位被抓到犯姦淫的婦人,問耶穌是否應該按照律法吩咐把這婦人用石頭打死?耶穌沒有回答,卻彎下腰來用指頭在地上寫字。當人門不停地問耶穌時,他直起腰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聽見這話的人,從老到少一個一個地離開了,最後只剩下耶穌和那婦人,再沒有人定那婦人的罪,耶穌也不定她的罪,吩咐那婦人以後不要再犯罪,就叫她走了。

這個故事展示了耶穌的憐憫和寬恕,耶穌並沒定那婦人的罪,而是給她悔改的機會。無論我們犯了什麼罪,主必定給予我們悔改更新的機會和盼望,這叫我們作為罪人,心裏卻得安慰和平安。這故事也提醒我們,當我們看見別人有不當行為或犯了任何的罪,我們應該以什麼態度去對待他呢?是責備、藐視、定罪,定還是以愛、寬恕和憐憫的心,鼓勵他去悔改並且更新生命呢?

古學賢牧師-「身體健壯,正如靈魂興盛一樣」(2024年6月9日)

日前與神學院一班畢業同學聯合分享祈禱,說來巧合,其中四成以上的傳道同工曾遇危疾,蒙主醫治才得存活。大家一同分析箇中因素,發現皆因忽略健康管理的重要。

相信大部分基督徒忙於工作,加上教會的事奉,就缺少體能鍛鍊,沒有想到「有健康的身體才能為主獻上美好事奉的祭」。因此,作為一個愛主的兒女,當將你的身體 (聖靈的殿) 適當地管理,以致可以在我們的身子上榮耀上帝。既然上帝將身體賜給我們,我們有責任把它保養顧惜。讀經、禱告及靈修固然最重要,約翰三書2節提醒我們,身體健壯與靈魂興盛都是必須的。

過去我的身體也很軟弱,我以過來人的身份,鼓勵大家設定自己具體又可行的目標,或諮詢專業人士例如醫生、護士、營養師、健身教練或物理治療師的意見,設立一個「全人健康」的生活模式。請留意:有病不是罪,但揮霍健康、糟蹋身體是得罪上帝。祝願每一位弟兄姊妹身心靈同樣健康興盛。

彭偉業傳道-「智慧人的結局」(2024年6月2日)

張福民牧師在上主日為我們分享了「智慧人的父親」的信息,智慧人是所羅門,而智慧人的父親就是大衛。大衛一生謙卑順服於上帝,雖然生命上有瑕疵,但他向上帝認罪悔改,始終得到上的喜悅,但他的兒子卻不是。

所羅門王雖然在年輕時向上帝求得智慧,並用這智慧為國家帶來了繁榮與和平,但是他在晚年時期的行為,卻明顯違背了對上帝的敬畏與命令。所羅門的多妃之政策,尤其是娶了許多外邦公主為妻,這不僅違反了上帝對以色列君王的訓示:要避免娶外邦女子,以免她們使王的心偏向其他神。所羅門自以為自己有智慧,卻容許外邦妃嬪修建高地,讓她們可以在那裡敬拜自己的神,這樣引入了偶像崇拜的元素到以色列之中,直接導致了所羅門心中對上帝的獨一地位被侵蝕。

所羅門王豐富的財富和崇高的地位,這也使他產生了自滿和自負。隨著時間的推移,所羅門可能逐漸忘記了是上帝給予他所有的智慧和財富。他開始依靠自己的理解和力量,而不是像當初那樣依靠上帝的引導。這些行為引起了上帝的不悅,預言了國家的分裂和衰落。這提醒了我們,無論是個人還是一個國家,不論多麼智慧或強大,都應該謙卑地行在上帝的旨意中,遵守祂的命令,避免偏離信仰的正道。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 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箴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