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會的主題是「認識基督、作主忠僕」,教會帶領大家查考馬可福音,揀選其中幾段重點段落,以「神子」和「權能」的涵義去理解耶穌。事實上,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用「大祭司」的意義去理解耶穌。
希伯來書二章17至18節:「所以,他凡事該與他的弟兄相同,為要在上帝的事上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為百姓的罪獻上挽回祭。他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在舊約時代,祭司的設立是為了代表人向上帝獻上祭物,尤其是贖罪祭,是人祈求上帝赦罪的唯一途徑,所以,祭司是人面向上帝的代表。「祭司」的觀念也用在「耶穌基督」,因著祂為我們的犧牲,把自己作為祭物獻上帝,成為我們的贖罪祭。
這兩節經文指出這位祭司「耶穌基督」是「慈悲」和「忠信」的,慈悲,是指祂對人有仁慈和憐憫,而忠信,是指祂忠於父上帝。因基督對人慈悲,對天父忠信,成為人與上帝之間的中保「大祭司」。這位大祭司成為血肉之軀,與人一樣受苦、受試探,因為祂同人一樣經歷過苦難和試探,所以能夠拯救被試探的人。 耶穌基督救贖我們的方式,是把自己成為祭物,親自獻祭給上帝,完成贖罪挽回祭的要求。我們每人都必經歷試探,偶然被過犯所勝,而基督也像我們曾在肉身受過試探,祂的救恩足以拯救我們。當我們了解這些,我們就會發覺這救恩何其偉大,我們應該如何回應基督的救恩呢?
有位年輕母親正幫孩子穿衣服準備到教會上主日學,孩子跑進父母的房間,對還穿著睡衣、懶洋洋地躺在床上的父親說:「爸爸,我要多大才可以像你一樣不用上主日學?」父親被驚嚇就跳起來,說:「我現在就和你一起去教會!」另外有個小女孩很喜歡上主日學,但父母在禮拜日要多睡幾小時,或約親友遊玩,很少帶小女孩上主日學。多年後女孩子長大了,父母也老了。有一天,父母想女兒在主日陪他們回教會,女兒說:「不,我要多睡幾小時,然後和朋友約會。」這句話好像一盆冷水潑在年長的父母身上,他們心中有無限的懊悔。
親愛的弟兄姊妹,你知道嗎?聖經只有幾次記載主耶穌發怒,其中一次在可10:13-16節,「有人帶著小孩子來見耶穌,要耶穌摸他們,門徒便責備那些人。耶穌看見就惱怒,對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於是抱著小孩子,給他們按手,為他們祝福。」
本堂期待已久的幼兒工作在主的恩典下即將展開,閩光幼稚園羅曉茗老師兼任本堂部分時間事工助理,她將於6月開始任教3至6歲幼兒主日學(提摩太班),每月第二個和第四個主日上課,現時有十多名幼稚園學生及其家長報名參加!感謝主,本堂已有幾位肢體協助幼兒及家長事工,求主繼續感動弟兄姊妹擔任助教,參與這討主喜悅之事奉。
今年教會的主題是「認識基督、作主忠僕」,或者今天是時候叫我們去問問自己對主耶穌的認識有幾多,有沒有對祂的理解更深入呢?有些人把耶穌視為「朋友」,若然只是朋友,就可以因應客觀需要,選擇繼續交往或者不再來往。當然,這種想法是有問題並不可取。相信我們大部分信徒都尊崇耶穌為生命的主,這當然是正確,然而我們對生命的主的理解有幾多?應該尊崇祂到什麼地步?
希伯來書一章1至2節:「上帝既在古時藉著眾先知多次多方地曉諭列祖,就在這末世藉著他兒子曉諭我們;又早已立他為承受萬有的,也曾藉著他創造諸世界。」希伯來書一開始就帶出,古時父神透過眾先知來啟示,到了末世就以祂的一位兒子來啟示,這就是耶穌基督。耶穌基督是上帝話語的啟示者和實踐者,是獨特的,唯一的。主耶穌有七個作為上帝兒子的獨特之處:承受萬有、藉著祂創造一切、上帝榮耀之光輝和本體之真像、用權能命令托住萬有、洗淨人的罪、坐在高天至大者右邊、遠超過天使。(來一2b-4)
這七個獨特之處之中,我們最為熟悉的就是祂洗淨人的罪,然而主耶穌其他的特質和本相,說明祂是絕對超越的存在,權能遍佈宇宙,是一切的主宰。人作為地上渺小的微塵,我們只能盡心盡性盡意地愛我們的主。讓我們問問自己,我們可以為主付出多些嗎?主耶穌對我們的呼召應該獲得更多回應嗎?
經文:「馬太福音13:44-46節」
今天的經文記載耶穌所講的兩個比喻。
《和修版》:「天國好比寶貝藏在地裏,人發現了就把它藏起來,歡歡喜喜地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太13:44
《新漢語》:「天國好像埋藏在田裏的寶物,有人發現 ……」太13:44
《和修版》中「天國好比寶貝」,非常貴重。《新漢語》中耶穌用「寶物」比喻天國,藏在地裡,沒有人知道。天國怎樣和何時臨到世界?隨著耶穌出現,祂在地上拓展擴張天國,邀請人成為天國的子民。耶穌臨到世界就像寶物埋在地裡,無人知道。但有人發現了,再把寶物埋在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這人很開心,不惜一切,傾盡和變賣所有買這寶貝。耶穌想表達的是天國臨在這個世界,重點在於人的反應是否不惜一切去追求、甘心情願傾盡自己的一切?
《和修版》:「天國又好比商人尋找好的珍珠,發現一顆貴重的珍珠,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下這顆珍珠。」太13:45-46
《新漢語》:「天國又好像一個商人搜尋瑰麗的珍珠。他發現了一顆貴重的珍珠 ……」太13:45-46
這個比喻與上一個比喻在語文上的表達很相似,而商人跟44節那個人做的事很相似,而不相同的是沒有明確表達商人遇到貴重的珍珠後「歡歡喜喜」,可能用了省略的手法,但商人一定很開心,才會變賣自己的一切去買這顆珍珠。
講員按原文直譯:「天國又好比一個人──一個不停搜尋瑰麗珍珠(複數)的商人。一旦找到一顆價值連城的珍珠,他就去變賣他擁有的一切,把它買下來。
太13:45-46原文的寫法很累贅,但非常清晰,讓人明白耶穌的意思。講員的直譯中表達這個商人不停搜尋珍珠,他的目標不只是一顆,而是愈多愈好。我們以為這個比喻是講天國好比珍珠,但耶穌講這個比喻的重點不在於珍珠,而是用人比喻天國。天國臨到世界好像一個做買賣珍珠的商人,四處搜尋貴重的珍珠,找到後就傾盡所有買回來。耶穌的出現,表示天國的降臨,祂在地上拓展天國,主動接觸人,邀請人跟隨祂,成為天國的子民。「珍珠」是指你與我,即聽到耶穌的邀請,願意下決心承諾跟隨耶穌到底的人。在上帝的眼中,這些人就是價值連城的珍珠,是上帝用耶穌基督的生命傾盡所有買回來,我們是很寶貴的。我們很幸運能遇上寶貝,即耶穌基督,我們的反應和態度是否像那個人歡喜,傾盡所有而獲得,還是會否跟上帝斤斤計較?這兩個比喻告訴我們遇見寶物前,這寶物已在等待我們,因上帝已傾盡所有,把我們買回來。
有人高薪聘請私人司機,多人應徵,其中有三位最令他滿意,於是他以一個問題個別考問他們:「若你沿著山路駕駛,你能靠近崖邊多近而不會發生意外呢?」第一位司機回答:「以我的駕駛技術,離開山崖半米就足夠了。」第二位說:「我駕駛了這麼多年從未發生意外,相信一米距離已經十分安全。」第三位回答:「我盡量不靠近崖邊,離開愈遠愈好。」結果最後的這一位司機受聘。
弟兄姊妹,得勝的基督徒生活不是隨隨便便得來的,我們必須像一個優秀的駕駛者,不單慣於遵守交通規則,更要避免意外。對基督徒來說,就是要時常默想上帝的話語,並要遠離試探。現實中很多過犯都是從鬆懈的態度開始,漸漸地心靈的惡念被合理化,最後得出令人歎息的悲劇!太15:19節及加5:19-20節提到,從心裏發出來的,有惡念、凶殺、姦淫、偷盜、妄證、拜偶像、仇恨、爭競、惱怒、結黨、紛爭、異端、嫉妒等等;這些都是人內心的垃圾。唯有上帝的話語、聖靈的光照和基督的寶血,可以洗滌我們心靈的污穢。我們必須作一個有責任感的生命駕駛者,為人為己遠離罪惡的道路,一心尋求上帝的喜悅。
我們經常提及以上帝的角度去看事物,儘管經常把這原則掛在唇邊,其實要實踐是相當困難。若然我們搞不清上帝是如何看事物,我們或許會用自己的觀念和想法去判斷。很多時候,我們或許不清楚什麼是上帝的角度和視野,這樣我們需要注重這方面的思考了。
在聖經故事裏,撒母耳尋找大衛並且膏立他為王的經歷,可以讓我們看到人看事物的角度和上帝看事物的角度之分別。(撒上十六1-13)當掃羅王幹了上帝不喜悅的事之後,上帝嫌棄他並且要撒母耳膏立他人取替掃羅。上帝帶領撒母耳來到大衛父親耶西的家,當撒母耳和耶西以及他的眾兒子一同獻祭之後,撒母耳首先看到了以利押,看見他外在的條件優越,心裏想以利押一定是耶和華所揀選的受膏者。然而,上帝提醒撒母耳:「不要只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的。」(撒上十六8)結果撒母耳從留在家裡的耶西眾子當中揀選不到適合的受膏者,耶西最後派人叫在放羊的小兒子大衛回來見撒母耳,大衛最終被揀選了。
耶和華上帝監察人的一大原則,就是「內心」,祂不揀選外在條件良好能力強的人;祂看重一個人內心所具備的質素,當一個人的內心合乎他的心意,才會被揀選來履行上帝的心意。這樣看來,「上帝的視野」就是在於我們能否監察內心,能否對上帝保持崇敬,能否處理個人的陰暗面,以至在上帝面前可以無可指責。
弟兄姊妹,你願意為主作見證,但是否常覺乏力,甚至疲累不堪?主前537年波斯王古列被上帝的靈激動,他容許第一批以色列人回歸耶路撒冷,於是省長所羅巴伯帶領以色列人回去。他們立了聖殿的根基,開始重建聖殿。後來遭到困難和敵人的攻擊,建殿的工程整整停頓了17年。所以上帝興起先知撒迦利亞,他鼓勵所羅巴伯說:「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撒4:6節)。於是所羅巴伯率領以色列人恢復建殿;不久,那被巴比倫摧毀的聖殿,重新被建立起來!
我們也是平凡的人,但我們所跟隨的是一位超越的基督。常言道:「人的盡頭是上帝的開始。」當我們感到力有不逮的時候,我們必須肯定,上帝要作的事,祂自己一定有方法完成。即使我們集合眾人的力量和才幹,都不能成就上帝的工作。在事奉主的路上必定會遇到重重荊棘,我們靠甚麼跨過呢?整卷撒迦利亞書提醒我們,要轉向上帝!因為上帝的工作只有祂自己才能完成,我們只是與上帝同工。今天我們生命中所倚靠的是甚麼呢?是知識,是經驗,是財富,是健康嗎?許多時候,這些事物攔阻我們轉向上帝。在賽40:29-31節,上帝應許我們:「疲乏的,祂賜能力;軟弱的,祂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
曾經有人話人到了中年,身體必定有一樣或多樣的問題,人再不可以像以往年青的時候,精力充沛,具備無限的活力。人在年輕的時候,不斷追尋自己的理想,尋求自己的夢想生活,為事業成就、為財富累積而奮鬥,有些為家庭貢獻一切,為下一代有更好的生活而付出一生的努力。然而,傳道書卻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提醒:若然我們沒有記念創造我們的主,並且每天過著敬畏祂的生活,我們這生所做的一切都會是「虛空」。
讓我們嘗試回顧過去的人生,所走過的道路和際遇,有多少是自己能夠控制的呢?「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詩一二七1)除非我們認識創造天地萬物的主,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會徒然無功。傳道書提醒我們,不要等到烏雲蓋頂,日月星辰無光,在年老、體力衰退的歲月來臨之時,才尋求上帝。我們要趁著還有活力,記念、承認那位尊貴的,以及創造我們的主,並且每天過著敬畏祂的生活,每天僅受祂的誡命,以至將來在天家可以無愧地面對主。(傳十二1、13、14)
我們會知道將來會如何嗎?當然不能。在我們面前的,是未知的將來,但我們能夠有一件事是確定的:敬畏我們的創造主,我們必能超越未來的不確定,渡過任何的挑戰和時勢變遷。
保羅為信徒祈禱,他祈求上帝使他們知道,祂向信主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這浩大的能力,就是那在基督耶穌身上所運行,使祂從死裡復活的大能大力(弗1:19-20)。上帝在信徒身上施展一種可以改變生命的大能,一種爆炸性的能力!基督耶穌的復活與整個人類歷史息息相關。在這二千多年來,凡對人類影響深遠的改革,大多數與基督的福音有關。例如反種族歧視、釋放奴隸、提高婦女地位、設立醫院和高級學府、開辦麻瘋病院等。
今天是復活節,基督復活是我們信仰的核心;但紀念主復活不是只在今天,我們要追求認識主耶穌並不斷經歷祂復活的大能。我們既然領受了主耶穌的教導,就要脫去從前行為上的舊人,又要將我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上帝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4:21-24)。我們的軟弱和失敗,以及各樣大小的罪污,都被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寶血潔淨了。基督復活的大能帶給我們生命的更新,使我們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上帝無瑕疵的兒女,以主廣闊的胸襟接納他人,活出喜樂、關愛和聖潔的生命。
快將到每年一度的「受苦節」和「復活節」,教會每逢到了這節期,都會舉辦聚會,讓眾弟兄姊妹再思想耶穌基督對我們的救恩,加深我們對耶穌基督的認識。事實上,如果我們對耶穌基督的認識不夠深入,就會容易受到假教師的影響,甚至做出不堪設想的事。最近新聞流傳一名男星的女友人,曾經被韓國攝理教教主侵犯的報道。女事主其實本為香港一般的年青人,受到其教派在香港宣教的薰陶,為主大發熱心,其後移居到韓國並參與該教會的聚會及事奉。那教派的所謂教主藉著謊言及假教導,多次侵犯受害人。
假教師的問題其實在基督教的歷史裏不斷發生,直至今天。猶大書警惕教會內的肢體,要在真理裏站立得穩,不要失腳,直到見主面。猶大責備「這些人」的不道德行為,是將「上帝的恩典變為放縱情慾的機會」,實際上他們不承認主耶穌基督是「獨一的主宰」。(猶4)在猶太傳統中,該隱教導假教訓,巴蘭與可拉引誘以色列人離開上帝,他們都是猶太傳統中的假教師。這些假教師只是牧養自己,就如無雨的浮雲,沒有果子的樹。(猶12)事實上,當我們以為自由無限制,凡事都可行的時候,我們就要警惕自己會否成為假教師那樣,使自己失腳,成為別人的絆腳石。
要避免接受假教導,或避免自己有傾向成為假教師,我們還是需要竭力地認識基督,認識祂對我們的要求,辨識真理和假教導的分別,辨識自己的心思意念,會否放縱自己,時常警惕自己:耶穌在我們生命裏,我們是為主而活,不再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