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是原始單純的愛」梁燕城博士講、吳家通弟兄記 ( 2018年2月25日)

經文:創世記2:23-25節                                                 

    在柏林圍牆倒塌之際,我到了波蘭這國家去,走進了十六世紀的大教堂裡面。即使有數之不盡的重要畫像,卻比不上這裡掛著的一幅名為「黑馬利亞」的畫像。畫中馬利亞眼神流露出的是悲痛和艱難,她臉上的一條淚痕使我很感觸。不過馬利亞的淚痕並不是流淚,而是軍隊用劍刺了她的臉留下的痕跡。另一方面的感觸是它讓我想起了母親,因為這個神情我母親也有,母親身兼父職,生活是十分艱苦。我到了這裡來最大的得著,是體會到女人的承擔是絕不容易的。東正教中的傳承亦確信瑪利亞的人生經歷兩大艱苦,一是因聖靈成孕而誕下聖嬰並要盡心養大耶穌,二是因基督的救贖行動而見證耶穌被釘死。同樣地,約瑟亦比較早年逝世,由此可見,她是作為寡婦養大了基督。

    我小時候也有一個自以為不錯的童年,誰知大躍進的失敗和其後三年的饑荒,加上父親是國民黨栽培的精英,但因國民黨的敗走而患上了精神病。幸好母親含辛茹苦的養大我兩兄弟,不過長大後才知道母親是不停地忍受父親的責罵,仍堅持照顧我們。 年青的我獨自追求真理,了解佛學和嘗試打坐,追求過儒、道、佛的境界等等,最後由耶穌基督教曉了我真理。後來,我成為基督徒後亦需要找尋一個合適的妻子,最終在馬灣這個地方遇見了她。在整段的關係中,我們以祈禱作為信心的來源,由開始的交往直至婚姻亦不斷的禱告。

    聖經說過那人獨居不好,所以上帝為人類做了配偶。縱使上帝創造了飛禽走獸並帶到在亞當面前,但這些都不是亞當所需要的配偶,所以上帝特別地為亞當創造了夏娃出來。「獨居的意思」是指人類在理解萬物的同時,也會反省自己;在觀察世界的同時,就會意識到自己與萬物不同而且明白自己是獨特的。這是一種自我的本性、性情,當再進階到一個層面就是互相感應和溝通,這就是俗稱的「感通」。故此,人類需要一個互相有感通的伴侶相伴。

    另一種的關係就是人與死物的關係。我比較怕乘搭地鐵,因車廂內的乘客是生物但卻展現出毫無「感通」的行為。所以我比較喜歡在地鐵內看書,因為不能理解這車廂毫無感通的氣氛。例如車廂內有人說聲早晨,但那句早晨不是對你說的,而是對著手提電話說的。第二種的關係是人與你的關係,即是象徵情感的愛,你會理解他、疼愛他、體諒他。這就是感通的效果,而夫婦就更應該以感通作為基礎。因此,人類獨居並感受孤獨,了解自我的不同後,孤單者的特性帶來了傷感,除了需要一位伴侶,更需要一位明白自我心靈的存在,祂就是上帝。

    感通的最高層次就是與上帝的結連,愛情與婚姻應倚靠上帝邁向成功。我與妻子在拍拖到婚姻,甚至於結婚後也有很多的吵架,連如何去將牙膏擠出來也要說一番。所以婚後有很多事需要重新的適應,接納對方與拍拖時的行為舉止上的不同。適應過程要以接納對方與自己的不同為重點,男和女被創造時就有相同和相異之處,包容對方相異之處是婚姻上最首要學習的事。這裡聖經所說「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這是愛情上的締造,亦是人類需要重新適應新的生活。男女之間的愛情亦如雅歌所指如死之堅強,也是眾水不能熄滅的。

    成功的婚姻更加需要用時間來歷練,克服世間的其他誘惑。有人說用七年之約去界定這段的婚姻是否穩固,或許基督徒所需的時間是十四年之約。當婚姻建立愈長久,就愈無法重拾當初那份的熱戀,只是純粹覺得多了一個人睡在自己的身邊一樣,若感覺悶熱的話就推開對方了。不過男性年紀愈大取得的成就愈大,身邊的人對自己的傾慕就愈多,這時是一種極大的引誘。如何抵抗誘惑是每個男人都需要的學習,正如我也如是。所以我的財政大權都掌權在妻子手上,這是防止自己擁有第二個女人的不二方法。然而,婚姻還需學習如何在中年時期要繼績疼愛對方。雖然雙方都很忙,無論在工作或者照顧子女上,但仍要別出心裁地炮製出熱戀時的場景,這就是維繫長時間婚姻的好幫手,我就是過了多年婚姻也嘗試入屋前抱起太太重拾當年的熱戀,也會牽著對方的手走過海邊。

    婚姻是由上帝所確立的,我們不應作羞恥之事。人類會犯罪,正如亞當和夏娃初時不覺羞恥是完美的結合,但後來當知道自己赤身露體後,馬上感覺羞恥的要把自身遮起來。羞恥原是恐懼,當對另一方沒有信任時就需要犯罪解決,犯罪亦即與上帝斷了約定的關係。因此,與其他男女有性關係就是羞恥的象徵,破壞了原始夫妻的婚姻關係。

    由婚姻到了妻子懷孕而生了小朋友,小朋友的來臨才是家庭的建立所在。聖經所記載最美麗的懷孕是馬利亞。身為丈夫看見伴侶由少女到太太,由太太到母親,女性的變化很大,同樣地家庭因為兒女出現便漸漸穩定。男人應該感恩太太為你共同建立家庭,太太應敬重自己的丈夫,這樣渡過艱苦的歲月好過穿金戴銀的世俗生活。當兩個人一起事奉,生命就變得充滿喜樂,兩個人一起走過傷痛艱苦的路,好過一人默默走過。兩個人不單愛自己的兒女,也以愛去對待他人的兒女,讓上帝的真理和大愛傳遍後代。阿們!

「突破的事奉,百倍收成」柳鎮平牧師講、霍燕冰姊妹記( 2018年2月18日)

經文:耶利米書33:2-3節、馬可福音4:8節                                                    

上帝為我們預備往天國的護照, 而預備的過程經歷了很多艱苦。祂派愛子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上, 為我們贖罪, 受盡痛苦。所以, 每一個人要得到天國的護照, 先要知道耶穌為我們贖罪, 並向上帝祈禱, 感謝耶穌赦免我們的罪。

主耶穌賜予我們新生命, 我們要祈禱求耶穌進入我們的心中, 做我們的救主。當我們這樣祈求, 主耶穌就進入我們心中, 賜我們最大的福氣。每個人都有罪, 無論你做了多少好事, 都不能彌補所犯的罪。今天就祈禱求上帝赦免, 成就我們得到最大的福氣。

突破的事奉 百倍的收成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突破, 不只是恆常返教會,更要熱心事奉。當日子來到, 我們上天家的時候, 上帝審問我們為祂作了什麼, 你會怎樣回答? 但是如果我們做得好, 上帝會給我們公義的冠冕, 豐富的獎賞。未來天家的生活是永永遠遠的, 所以大家要努力為主作工。

突破事奉, 百倍收成。但是怎樣才可得百倍收成呢? 首先要求主賜福, 種子落在泥土就會有百倍收成。凡是願意愛耶和華的人, 願意幫助別人的人, 上帝必賜福給他。 當我們祈求上帝賜福, 不是為自身私利, 而是為幫助別人。上帝必賜福給你, 讓你結出30倍60倍100倍的果子。

想要多結果子, 秘訣是讓種子落在泥土上。這種子就是- 耶穌基督。 我們常推說自己沒有能力、口才不好、沒有時間等等。試想想我們的種子是耶穌基督, 心中就沒有阻攔。 當我們心中有耶穌, 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結出果子。只要順服上帝, 奉獻予上帝, 沒口才的都可以傳福音。不只牧師可以傳福音, 人人都可以去傳福音, 為上帝結出果子。全港有1500間教會, 試想想如果全香港教會, 組織小組佈道隊去佈道, 定必會結出很多果子來。沒有經驗、沒有口才的可以祈禱, 上帝會賜你智慧口才, 當你行動的時候, 聖靈就會幫助你, 加你力量。全港1500間教會, 組成10,000隊小組佈道隊, 每隊每星期出隊一次, 就會有很多人接觸到福音。有突破的事奉, 上帝就賜予豐盛的生命。

另外, 我們每日上班8小時, 可否突破一下嘗試8小時傳福音呢? 如果我們組成佈道小隊, 去香港人流集中的地方傳福音, 2018年必定有不得了的突破。

祝願閩南基督教會成為九龍城區的祝福。以往你們好愛主耶穌, 今天你們要突破。上帝會按照你們的情況, 一步一步的帶領你們。每人都有不同的恩賜, 在你的恩賜上突破事奉, 多結果子, 榮耀上帝! 天父愛我們, 給我們祝福。我們要行動! 有行動我們的屬靈生命才會興盛! 願天父賜福我們教會今年有大突破, 靠主得力, 百倍收成。

「心靈大掃除」古學賢牧師講( 2018年2月11日)

經文:詩篇1:1-6節                                                                        

詩篇第一篇告訴我們,我們周圍有很多令我們心靈受到污染的事物,但亦有除污的方法。

(做個內外清純的人  1-3

第一節:「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誰是惡人呢?惡人是沒有樣子看的,是指藐視上帝的律法、眼中無上帝的人。不從惡人的計謀,意思是不聽從惡人的意見來決定自己要做的事。站,就是停留。停在那裏觀望,意念上同意了他們的道路,認同了他們的做法。停留,將自己暴露在試探中,是很危險的。所以,不站罪人的道路,就是不採用罪人的生活方式,在敬畏上帝的事上與他們劃清界線。坐,就是習慣了。褻慢人敵對上帝,甚至褻瀆上帝。這種惡劣的行徑一次也嫌多,要謙卑,敬畏上帝,不以自我為中心。

做個內外清純的人,除了消極的向罪說不,聖經還有積極的教導。第二節:「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一個時常想住上帝話語的人,他的思想被上帝所佔據、所充滿。箴言23:7告訴我們:「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要改變一個人的行為必先改變他的思想。羅馬書12章也告訴我們,生命的變化在於心意更新。所以第一節裡的「三不」不僅指外在的行為,更重要的是指到思想的世界。當一個人生命的根基建立在上帝的話語上,他的生命就會非常精彩,他結出的果子,不單自己享用,也使別人蒙福。

    第三節:「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栽」原文是「移植」,即是被移植到溪水旁,而栽種者是天父上帝。祂的話就像溪水一樣,成為我們生命的供應和滋潤,這樣我們的生命就不會枯乾。遇到傷心的事,上帝的話就立刻帶來安慰。遇到打擊時,上帝的話就成為我們的支持和鼓勵。受引誘時,上帝的話成為我們的指南,叫我們唔會落入試探裡面。遇失敗時,上帝的話又成為我們的力量,使我們重新站起來。

() 清純的人有福了  4-6

一個藐視上帝、不聽從上帝話語的人又會怎樣?第四至第五節:「惡人並不是這樣,乃像糠粃被風吹散。因此,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糠是穀皮,粃是未成熟的穀,比喻沒分量、沒內涵,虛有其表。惡人只顧表面風光,內心沒有定時做大掃除,堆積了邪惡污穢,轉眼之間他的一切風光都歸於無有!聖經清楚指出,人所做的一切若非根據上帝的教導,他完全不能在上帝的審判台前站立得住。

第六節:「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善與惡兩條路,如果你選擇行上帝公義的路,你並不孤單,「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知道,就是看顧,聖經也用這個詞來描寫夫妻或父子的關係;這裡表示上帝與你有很親切的關係,祂明白你的需要,給你保護和供應,與你同行。人世間的得失並不重要,天上的獎賞才是永恆的。上帝自己就是你得到福氣的保障!

尊貴的生命不是由身邊的人給你的,也不是由社會所賦予的。你願意選擇行上帝的路嗎?上帝的話在你心靈裡面每一日恆常為你大掃除,你只要學習並遵行上帝的話,你內心以至行為就被徹底的洗滌,生命煥然一新!

 

「大兒子「回家」」彭偉業傳道講( 2018年2月4日)

經文:路加福音第15:17-32節                                                                  

「浪子回頭」是一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聖經故事。當那個當初要求離開屋企,卻把全部所得的家產都耗盡的小兒子回來時,這父親不但沒有責備他,還要為這個失而復得的小兒子慶祝,把最昂貴並且是最好吃的肥牛犢宰了來招待客人。可是,當大家在吃喝快樂的時候,浪子的哥哥從田裡回來,他聽到父親為他弟弟所做的一切之後,他內心裡面的不滿也爆發了出來,不肯進入家裡面一同慶祝。結果,這位細心的父親出來安慰這個憤怒的大兒子。勸他一起入到家裡面,一起歡喜快樂。

接下來的29節,大兒子對他父親表達了深層的不滿。他抱怨他父親說:「我服事了你這麼多年,你從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我的朋友一同快樂。」但是他父親對弟弟的偏愛實在太明顯,他投訴他父親:「弟弟這種人耗盡你的家產,他一回來,你就為他宰了肥牛犢」,在當時肥牛犢比一隻羔羊的價值多出好多倍,他心想這個父親對他不公義。大兒子也不能夠接受小兒子作為他的親弟弟;在第30節大兒子向他的父親直接稱呼他弟弟為:「你這個兒子」,在語意上面反映了他視他弟弟為外人,不是他心目中家庭成員的一份子。他亦揭開弟弟的瘡疤,向父親指他弟弟「和娼妓吞盡了父親的產業」。在大兒子的眼中,小兒子是個「罪人」。大兒子不能夠明白為何父親要對小兒子這麼好,父親對大兒子說:「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這說話解釋了父親因為小兒子回來而這樣高興的原因,小兒子從罪惡的世界裡面,悔改過來,就如從死裡復活一樣。父親期望大兒子能體會這種見到罪人悔改而高興快樂的心腸,並且參與他們一起為這件事而歡喜快樂。

如果我們以公平的心去看大兒子的時候,我們發覺他並非一無是處,在29節大兒子對他父親說:「這麼多年來我一直這樣服事你。」,証明大兒子盡責,多年來為屋企在田裡工作,承擔了家庭的經濟責任。盡責、聽從是生命上的美德,但當大兒子只是專注在履行盡責和聽從的行為時候,使到他的內心所期望的,是別人因為他的好行為而認同他、稱讚他。這樣漸漸成為他的重擔,他也在盡責的當中「迷失」。他失落了父愛的真正意義,也捉不到父親的心腸。大兒子的另一問題,就是抱著雇工心態。在29節,大兒子用一隻羊羔,來等同了以往為父親做事的價值,原來他心底裡所一直盼望的,是他對父親服事能得到即時的回報,就好像一個雇工的心理。原本他一直為父親工作的目的,只是為得到工作上的報酬,將父子的關係轉換成物質的價值,這也是令到父親最傷心的地方。

不少的牧者認同,雇工的心理也影響了不少現代的基督徒,他們以為只要為上帝做一點事,就可以從上帝得到應得的回報,那麼只要計算好從上帝得到足夠的恩典,就不再需要為上帝做更多的事。另外有一種基督徒,一直參與教會多樣不同的事奉,但當他們見到教會其他的肢體未有如他們熱心去事奉的時候,他們的內心開始產生懷疑,開始計較自己為何要為教會付出這麼多,覺得不公平。

以上的兩類基督徒都陷入了計算和計較的束縛裡面,上帝拯救我們的恩典,從來不可以用價值來計算。我們要知道其實我們是「不配」去成為上帝的兒女;我們從來沒有資格成為上帝的兒女,我們沒有付出過些什麼,就得到上帝拯救的恩典,只因為上帝愛我們。我們現在手上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上帝賜給我們,白白的給予我們的。那麼,我們憑什麼去同上帝計算、同上帝計較。當我們明白其實我們是如何的「不配」,我們是如何有需要去「感恩」,我們就不會再計算,不會再計較,上帝從來沒有同我們計算,上帝看我們每一個都是至寶,我們只求為上帝獻上一切,用一生去回應上帝的愛。這樣,我們就能夠明白上帝的心腸,真正進入上帝這個充滿愛的家。

「復興的敬拜」倫國平牧師講、鍾麗詩姊妹記( 2018年1月28日)

經文:詩篇40:1-3                                  

在過去基督教的歷史裡面,敬拜總是以禱告開始。我們教會都被社會影響,使我們變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敬拜的生活也因為香港的生活方式慢慢變成表面化,缺乏屬靈的胃口,禱告生活變成一日只有三次。我們是否需要復興敬拜生活呢?

當我們提及復興及禱告時,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聖經裡上帝的話語,當中最合適我們思想敬拜的書卷便是詩篇,裡面提到上帝與人的關係。人在地面上面對困難時如何倚靠上帝,如何能夠每天過得勝的生活?我們甚至發覺自己已變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慢慢變得虛有其表,這樣的宗教生活是很危險的。儘管我們在教會內有宗教行為,或者是對上帝有尊敬及宗教性的禮儀,但如果我們沒有崇敬的心跟隨上帝,就只是虛有其表。

今天我們教會期盼復興,最好不過是看聖經的人物。詩篇第一篇提及為何上帝要我們歡喜快樂地讚美祂,聖經告知我們晝夜思想耶和華話語的人便為有福,好像一棵樹種在溪水旁。這不代表一帆風順,反而是這棵樹在倚靠上帝時經過大風雨,仍然能平穩地站在那處,這才是基督徒真正平穩的生命。詩篇說:「這人便為有福」,意思是當我們倚靠上帝時便有福了。所以我們明白在人的角度來看,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是十常八九。耶穌說:「世上是有災難,但你們可以放心,因為我已經勝過世界」。當日大衞亦明白這道理,正如詩篇四十篇1至3節所說。今天來到教會的人大部份都很痛苦,教會好像病人的醫院,然而大衞告知我們他耐性等候耶和華,他知道必須要找上帝。

當我們面對人生的困難時,需要知道該找誰。魔鬼常試探我們,要我們不用上帝的方法。大衞知道困難時要認識上帝,原來大衞很清楚知道要倚靠耶和華,並非倚靠任何狂傲虛假的意識形態。他依靠聖經的教導,也親身經歷,明白上帝一直幫助他,明白他一直經歷上帝的恩典。在我們生活中,我們同樣經歷著上帝很多的恩典,雖然我們經歷很多煩擾的事,但上帝每天與我們同在。我們每天可以在睡前思想今天經歷了上帝多少恩典,有那些地方得罪了上帝,有那些事值得感恩,與上帝相交。

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也會埋怨上帝,須知困難不是從上帝而來,上帝有能力幫助我們。人最大的敵人便是自己,使我們的內心被自己意念所捆綁,然而,原來上帝願意幫助我們。基督徒最好的福份是有上帝改變我們整個人生。原來我們倚靠上帝,除了外表之外,連內裡都會被上帝改變。今天我們心裡有甚麼罪? 酒、 色、名利?人若賺得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很多時我們都在這掙扎裡面。

原來生活的動力是不會單單停住,而是不斷地流動,只要每天倚靠上帝,不斷地信靠和等候,我們的生命將會不斷地更新。

「站穩、行動」鄭淑儀姑娘講( 2018年1月21日)

經文:哥林多後書1:1-11節                                                                       

  在苦難中站穩;當信徒面對患難,上帝的安慰都是真實;不要絕望、不要放棄。當信徒經歷患難後得著上帝的安慰,然後能夠安慰其他悲傷的人。聖靈就是安慰者;「安慰」是站在我這邊支援我,為我打氣。它的意思是從上帝來的支持力量,我們靠主得盼望能力。

    我三哥患病與離世,讓我深深明白到,困難時我看到上帝,祂在那裡牽我手走過那艱難的日子,讓我更懂得知道弟兄姊妹朋友失去至愛的家人的感受!

    我們要靠主再站起來去扶助遭患難的人;清萊阿卡族的一個信主小伙子的故事,讓我看到他忠心領受上帝所託付,以一顆單純的心信靠上帝,拯救自己的民族,為他們的生活和信仰,展開新的一頁。

   會否在苦難時我尋求主,歡樂時我忘了主!生活平靜安穩時,我們便往往倚靠自己。但當我們感到無能為力時,便會向上帝求助。依賴上帝就是承認祂才是我們力量的泉源,故我們需要恆常與上帝接觸。藉著與祂保持親密的關係,我們便能得到祂的幫助。持著這樣的態度,我們便不會因困難而遠離上帝,反倒更親近祂。讓我們學習每一日都依靠上帝吧。

    基督的苦楚,衪要忍受責備、拒絕、敵意、憎恨、被棄、被出賣、被釘死等等。因為衪在地上生活時曾受這些苦,並因為衪身體的肢體經歷這些苦楚時,祂仍要繼續忍受這些苦。在我們一切苦難中,祂也同受苦難,基督的安慰是充充足足的。。  

   『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上帝』,人的盡頭並不等於是人的絕望,只要把心裏的意念轉向上帝,不單不是絕望,並且是大有盼望。能靠著這一位活上帝,就沒有甚麼難處可以阻塞我們前面的路,祂的信實必然保守仰望祂的人,讓我們歡然的走過死蔭的幽谷,也是我們能站住的能力。

    教會與弟兄姊妹的互相扶持;牧者也是普通人,也有軟弱和低谷之時,大家以禱告彼此守望,須要上帝的兒女們在信心和愛心上的扶持,使我們的腿不至發酸,手也不至下垂。

    願上帝把像保羅那樣寬廣的心賜給我們,也叫我們愛慕神的心意,不看重個人的利害得失,要堅定信心,要勇敢、堅強,站穩再動身。因此上帝的教會在地上得以建立,叫上帝的兒女同得安慰。「耶和華說:因為困苦人的冤屈和貧窮人的歎息,我現在要起來,把他安置在他所切慕的穩妥之地。」(詩12:5)

「全新展望」吳宗文牧師講、吳家通弟兄記( 2018年1月14日)

經文:啟示錄21:1-5                                      

  世間上很多本是新的東西都是短暫的,唯有上帝應許我們的才是永久的。常新的東西一直都是常新的,是我們未曾看見,但一直我們所冀盼的。希伯來書11:16「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

    啟示錄21、22章講及所有聖徒承受榮耀的光景,這種「新景象」是世間上任何金錢都買不到和換不到的。那榮耀燦爛是我們所渴求的,無論人生、世界歷史如何變化,我們都無所畏懼,因知道人生永恆的目標在那裡,世間一切變化是過渡的。到那一天,「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21:4。啟21:5「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啟21、22章所講的天堂是金碧輝煌,以黃金階、碧玉城來描寫,但現今電影科技能讓我們想像到,電影中有些影像是從經歷瀕死的人得知天堂是怎樣的,卻非文字所能描述,令人很想留在天堂,因那是人類真正歸宿。

    啟21章,天堂是聖徒要居住的所在和承受的基業。「門」是指開關出入,有保護作用。天堂有十二道門,每道門上有一個天使看守。這道門是用珍珠造的,珍珠是有基和有生命。要進入珠門,必須要有像珍珠一樣的經歷。珍珠是因為在蚌肉裡有粒沙,牠便感到不舒服,所以要分泌一些物體包著這粒沙。能夠進入天國的人不但有生命、純淨潔白,也經過患難逼迫,才配得進入這城。

    城牆的根基是用十二種寶石修飾,有十二使徒的名字。這座城最基本的根基是耶穌基督和十二位奉差遣去作見證的使徒。今天教會根基是耶穌基督,也建立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城裡有很多我們未曾見過的瑰麗寶石,有十二種、十二塊,令人想起舊約祭司的胸牌,是尋求上帝旨意用的,表示城裡的人尋求上帝旨意。這個城沒有草木、禾稭,所有都是金、銀、寶石,能進入城的人在屬靈上的事奉工作是金、銀、寶石,經得起火的考驗。城的中心是羔羊並且坐在寶座上,全能者羔羊就是上帝,成為城的殿和燈。上帝的帳幕居住在人間,在那刻,不論是舊約或新約的人,從未有

過那種經歷,耶穌基督直接臨在,我們直接敬拜。

    啟22章進一步講城裡聖徒的生活見證。城裡有一道生命水的河,水是生命的泉源,孕育文明。這條生命河明亮如水晶,沒有污染,孕育生命樹。生命樹的葉子有醫治的作用。生命樹有點像桑樹,桑葉有藥用價值,果子是桑椹,很高營養價值,桑樹的樹皮、樹幹、樹根全都有用的。生命樹每月結果子,生命的豐盛是從它的醫治、結果子的能力表現出來,將來在天國裡的人就如生命樹。生命水的河和生命樹是來自羔羊和上帝,羔羊和上帝直接供應,令這城裡滿有生機、醫治、變化。這種新景象不知何時會來,但相信不遠了,要隨時準備好。

    啟18:21「巴比倫大城也必這樣猛力的被扔下去,決不能再見了。」巴比倫大城代表世界社會經濟的秩序是會崩潰。世界沒有一種經濟模式是絕對的好或壞,人類沒有辦法解決所有思慾、貪婪、懶惰、短缺等問題,而壟斷人類生活的經濟模式和社會秩序好像一塊大石被扔下來。影響列國的政治、經濟、宗教哲學思想的大淫婦被燒,而宗教上迷惑的魔鬼、假先知被扔在火湖裡。這些影響人類生活的東西都被丟棄,主便回來了。主回來前,有很多徵兆,馬太福音24:11-12「且有好些假先知起來,迷惑多人。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但上帝應許我們,有些人在有生之年會看見主和在主裡睡了的聖徒一起回來,與我們在空中相遇,那時候「哈利路亞!因為主─我們的上帝、全能者作王了」啟19:6。那是榮耀時刻,絕對全新的時刻。我們要期望主的快來,要爭取入城,喝生命的水,將名字寫在生命冊上,在羔羊的婚宴上有份,而且要裝扮自己,不要像五個未預備好油的童女,失去迎見主的機會。

    聖徒要有生命的聖潔,也要與別人分享信息。聖經教導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然後末期才來到。在新的一年,不只回顧過去和前瞻今年,也不要忘記有個永恆的盼望是全然新的世界,好好裝備自己,與別人分享福音。

「迎八福」羅錫為牧師講、吳家通弟兄記( 2018年1月7日)

經文:馬太福音5:1-12                                 

  馬五1-12所描述的是耶穌的山上寶訓,在這寶訓中最常出現的是

「福」字。不過我們必須警醒自己,這「福」不是用來倒貼自己的憂慮,正如箴言十22指上帝所賜人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一位英國作家切斯特頓談過,在初讀山上寶訓時,以為它把一切事情上下翻轉;要把它翻轉再讀,才能把一切事情放回正常秩序。又論印度民族領袖甘地曾說過一句:「實踐你的信仰,不要和稀泥,不要沖淡它」,他說得比起門徒更像門徒,更懂得山上寶訓的真諦。所以,寶訓不只是主耶穌的教訓,而是耶穌的一幅畫像,更是天國的畫像。這教人們獲得一把能調整被顛倒世界的鑰匙。

  論八福,也可說成九福。每個福之間的關係如齒輪一樣有連帶關係,故此缺少任何一福,九福就不再齊整。先談第一福「虛心」。心靈貧窮的人有福了,馬太說出一個舉動就是要選擇成為貧窮,能倒空自己並放下一切背起十架跟隨主,這樣就是保住身家性命財產的唯一方法。第二福是「哀慟」,不是為個人而是為世界哀慟,因為除了自己有罪,世上每一位都有。虛心的人作哀慟的事而且關懷別人,這樣的話,就不再被認為是「堅離地」的。第三福是「謙和」,向人謙虛、溫柔、放下自己的表現,而且無懼強權的力量,因為主耶穌心裏也是柔和謙卑。第四福是飢渴慕義,慕義是對人生沈溺的真正解藥,可能我們對食煙吸毒打機上了癮,但飢渴慕義是成就屬靈的飢渴,反過來的對不義的事有厭惡,形成新的飢渴。

  第五福是憐憫,沒有憐憫的義是極端的義,而極端的義是法利賽主義。憐憫和義必須互相的結連,彌迦書指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上帝同

行。若要問這世間那個義最與憐憫連結,相信是那被釘在十架上的救世主彰顯出來的義。第六福是清心,清心是最高層次的潔淨,強調的不是禮儀(形式)的潔淨而是道德(內在)的潔淨,所以愈懂得清心的人便會愈看到上帝的公義和慈愛兩種屬性合而為一。第七福是締造和平,心不清就不能締造和平,只能製造更多紛爭、是非、競爭,這點與哀慟有點相似,但必須了解不是以個人主義作主導,而是對社會性的,學懂締造和平就愈懂得怎樣去傳福音。第八福是為義受迫害,締造和平的福音會令某些人不安和被拒絶,他們往往被視為「搞亂天下」的人,如主耶穌、保羅和許多殉道者,所以為義受迫害是一個歷煉品格的過程。

  最後一福是為被迫害而歡喜快樂。「有福的」在新譯本被譯作「快樂的人」,基督徒面對困苦乃屬正常,香港更加是全球不快樂國家的第七位。讓我們轉化痛苦、苦難為服侍人(和傳福音)的力量,讓在逆境中和迫害中所散播的傳福音種子結果。因此,真正快樂的人能把天國帶到人間,我們應當為此更為努力! 阿們!

「年終要感恩,歲首要許願」張吉成牧師講、霍燕冰姊妹記( 2017年12月31日)

經文:申命記11:11-12節                                          

     「你們要過去得為業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潤之地,是耶和華你上帝所眷顧的。從歲首到年終,耶和華你上帝的眼目時常看顧那地。」歲首是一年的第一天,年終是一年的最後一天。今天是2017年的最後一天。在這特別的日子,一起敬拜讚美主,用主話互相勉勵。

(一)年終要感謝天父的看顅 

    以色列人所住的迦南地有超越3000多米的高山,也有低於海平面下300多米的底谷。這樣的環境很難生活,但父上帝賜福,使祂百姓所居住的地方雨水充足,大地滋潤,被上帝稱為「流奶與蜜之地」。

    我們的生命中也有高山、低谷的時候,有歡喜快樂也有悲哀憂傷。我們不要忘記在高山時要謙卑感謝主;在低谷時跪在主面前​​交託禱告。馬來西亞有一位億萬富翁旦斯理楊肅斌弟兄,他曾因為面臨金融風暴想要自殺,後來遇見耶穌,他跪下禱告,主降下恩雨讓他渡過乾旱。1971-1973年發生嚴重的石油危機,石油價格和建築材料也上漲兩倍,建築公司差一點破產,那時我還沒信耶穌,我跟牧師傾訴。牧師說如果你信耶穌,祂會解決你的問題。牧師就帶領我做決志禱告,我星期五到教會,星期天問題就解決了,那就是我第一次經歷上帝的大能。雖然人生有山有谷,但天父會看顧,保護,成為恩典之源。

(二)歲首要向天父許願- 願我們凡事討主喜悅。

    如何討上帝的喜悅?「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因為到上帝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上帝,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來11:6)要討上帝喜悅,我們要過一個有信心的生活。信心的生活有三方面:

  1. 敬拜事奉上帝(來11:4)亞伯因著信就獻祭給上帝,這是敬拜事奉的生活,也表達生活中以上帝為中心。信心的生活是除了星期天要到教會敬拜上帝外,平常也在教會中參與事奉。在生活中尊主為大,讓上帝作我們個人、家庭、工作的主。一位弟兄要我為他禱告,他是作廚師的,星期天都需要工作,但他星期天要敬拜事奉上帝。雖然有三家餐廳找他去,他都不願去做,一直禱告等候上帝。感謝上帝為他開路,找到一間餐廳星期天不用上班的工作,可以敬拜事奉上帝,這就是信心的生活。

  2. 與上帝同行(來11:5)以諾因著信與上帝同行三百年,沒有經過死亡就被上帝接走了,這是多麼甜美的事。信靠上帝,天天與上帝親近,明白上帝的旨意,才能與上帝同工。譬如摩西,天天與上帝親近,臉上充滿上帝的榮光,對抗法老的一切惡勢力。

  3. 完成上帝託付(來11:7)挪亞完成上帝的託付-建造一隻方舟。在不同時代,上帝對人有不同的託付使命,例如,亞伯拉罕,摩西,大衛,彼得,保羅…。同樣在今天,上帝對你我也有託付使命,就是讓你委身這個教會,同心建立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教會。例如初期教會,他們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同心合意在聖殿擘餅,愛心凡物共用(徒2:41-43),結果主把得救的人數天天加增。

    但願2018年立志討上帝的喜悦,過信心的生活。學效亞伯尊主為大,學效以諾與主同行,學效挪亞委身主的使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一年内教會樓上樓下都將坐滿人,明年是豐收的一年。

「王者可在」陳恩明牧師講、黃旭曦弟兄記( 2017年12月24日)

經文:馬太福音2:2節                                        

   聖誕節是慶祝救主降生,這個聖誕特別的感觸,大家心裡所想的都說了出來,唱了出來,就是我們慶賀的是一位君王。這個世代十分混亂,我們真是急急等待一位嚴明的君王來到。人世間的君王極其量只是某方面做得比較好,因為他們作為人類是有限制的。當人世間的君王自以為是頂天立地的王,歷史告訴了我們這都不一定是事實。

    今天的經文,這位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這一位在那裡? 這一句說話引起我兩大思想。今天的教會是否真正認識這一位王呢? 到底這一位王與我們今天的生活有何關係? 這位王是否只在教會四面牆裡,究竟祂在那裡?聖經告訴我們當耶穌基督來的時候,有一位希律王都問祂在那裡。希律王其實稱不上是一個王,祂只是一個傀儡,祂聽到耶穌來的時候就起了很大的反應。當我們聽到耶穌是王的時候,我們的反應是怎樣? 聖經其實一直說出一件事,這一個世界是失去了一個王, 這一個世界是背棄了作為王的上帝,而上主的權柄以及祂作為王的事實,是不能夠被否定,是一定會實現。

    華人教會很避忌說出這一個事實,避忌確認耶穌基督是王這一個重要信息。我們將這一個信息改為聚焦於賜平安和死後有復活的上帝。但我們忘記了背後的真理,我們就是背叛了我們的君王。上帝曾經向以色列說過不用求其他的偶像,因為祂就是祂們的王。不過以色列又想學別人,於是就有了別的王。但上帝的心意最終都是恢復自己的王權, 就是在一個最敗壞、最軟弱, 最迷信邪淫的民族裡面,賜下一個王的應許。祂要坐在大衛的寶座上一直到永遠,就是上主的王權在基督耶穌裡面實踐的時候,這個宇宙才不會失衡。我們真正重要的事是要恢復耶穌基督的王權。祂是救主也必定要是王。

    我們的耶穌,至高者的兒子,坐寶座上的君王,耶穌基督面對彼拉多的時候,在釘十字架之前,耶穌是王者的身份更加彰顯,直接對著羅馬政權承認自己是王。然後在被釘的時候,十字架上寫着的罪狀是猶太人的王。人類只有一位創造主, 這一位主自古代一直在說話, 一直用祂的方法依祂的時候來到人世間的地方。是要透過猶太這一個民族在亞伯拉罕裡面,在大衛承傳裡面,要萬國因衪得福, 猶太人的王是屬於我們。

    生而為人,必然敬拜那創造人的那一位。耶穌釘在十字架的時候,雖然衪只是在馬槽出生,但是死的時候卻成為古今全人類的路標。罪狀用了三種文字寫成的,分別是希伯來文、羅馬文和希臘文。原來這一位猶太的君王是上帝安排給我們終極的盼望,是彌賽亞將來的君王。祂顧念人的微,祂成就上主的應許,要憐憫世世代代敬畏衪的人。衪用膀臂施展大能,趕散那狂傲妄想的人、叫賤的升高、叫飢餓的得飽美食、叫富足的空手而去。衪扶助了衪的僕人以色列,為要記念亞伯拉罕和祂的後裔、 施憐憫直到永遠。我們在屬靈上因著信都成為亞伯罕的後裔,而這一位的耶穌基督,昔在今在永遠都在。耶穌基督不斷在顛覆這個墮落的世界,將它回復正常,教會都應該協助,不然就是與世界同流合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