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馬可福音書12:30-31節」
經文提及律法之中最重要的是愛上帝, 其次是愛人。愛上帝就是要同上帝心連心, 愛人就是要同人心連心。 耶穌基督為我們犧牲, 釘在十字架上, 使我們可以同上帝和好, 可以再一次同上帝心連心。 耶穌來到這世界上最重要是使我們與上帝和好。
「所以,在基督裏若有甚麼勸勉,愛心有甚麼安慰,聖靈有甚麼交通,心中有甚麼慈悲憐憫,(與上帝心連心—作上帝的兒女)」(腓2:1);「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 (與人心連心—作神成熟的兒女)」(腓2:2) 保羅盼望教會的弟兄姊妹心連心, 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我們作為神的兒女,大家互相尊重, 彼此接納, 互相欣賞, 在教會事務上尋求上帝的意思, 興旺主的福音。而不是跟世界一樣互相指駡, 各不相讓。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2:4)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2:5) 要作上帝成熟的兒女。 不成熟的兒女會結黨,貪圖虛浮的榮耀; 成熟的兒女就是存心謙卑,看別人比自己強; 不成熟的會單顧自己的事,成熟的會顧別人的事。我們要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同心為上帝作工。
與三一真神心連心
「要親近上帝,上帝就必親近你們」(雅4:8) 「要自卑(自我謙卑)、禱告、尋求上帝的面,轉離惡行」(代下7:14)「我們要專注於祈禱(與神心連心)和傳道(與人心連心)的事奉」(徒6:4)
要以祈禱去親近上帝, 有些教會舉辦不同的門訓班, 如靈修與祈禱學(私禱-親近上帝的路與公禱-代禱)、月禱會、晨禱會、禁食祈禱會、靈修祈禱營會、小組祈禱會、家庭祭壇與禱告會等等。親近上帝有時是需要較長時間, 要安靜謙卑等候在主面前, 徹底認罪, 才能聽見上帝的聲音, 才能感受到經歷有上帝便足夠。
與人心連心—教會肢體
「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腓2:2) 門訓小組與團契就是要有四個原素: 1) Welcome 迎新破冰(如心連心數字遊戲), 2) Worship 敬拜真神, 3) Word 領受活道、學習聖經, 4) Work 遵主吩咐、彼此相愛、互相服侍。
與人心連心—與世上的人
要愛鄰里, 教會以外的人,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有時候我們作很少很微的事, 上帝都可以使用作為祝福別人的事。如把物資送予有需要的人, 助養小孩, 關心老人, 幫助受傷痛的人。 很多人會因為你們的愛心就信主。教會是醫治的群體, 關心人的需要, 你的關心可帶給別人很大的安慰和治療。我們作這些事不是看收益, 而是聖靈感動去做關顧人的工作。學生和家長方面的基督教事工是很重要的。願上帝祝福帶領你們每一位, 讓你們都用心去服侍, 帶領人與耶穌基督心連心。
經文:「哥林多前書11:17-34節」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太遠,關係很疏離,正如與上帝的距離。如果拉近與上帝的距離,能夠觸摸到祂,生命開始轉變。不是上帝離我們遠,是我們自己走開。若盼望生命不再迷惘,要開始拉近距離,距離近了,生命便會改變。
經文是聖餐之前經常用到的經文,保羅講耶穌基督設立聖餐後,他就非常嚴厲教導一班哥林多教會的人,但嚴厲中多了一份感慨。保羅經歷主耶穌直接對他的呼召,他明白那時與上帝的關係有多麼近,因曾經歷與祂有多遠。他以為自己是熱心盡忠的信徒,一直逼害基督徒,他以為自己很近上帝,其實很遠。主耶穌向他顯現有強光時,他們的關係很近,上帝臨在的榮光照出他心裡黑暗。他跌倒,看不見東西。上帝的聖潔與人的不聖潔走近時,讓不聖潔的人感到他們的有限,並重新檢視自己,發現生命有很多扭曲,只是自己未曾發現生命的污穢。
保羅看見自己生命的污穢後,亞拿尼亞找他,上帝的愛通過祂差遣的僕人接觸他,他得以經歷上帝,生命得以轉變。當時哥林多教會的人彷彿熟悉上帝,清楚聖餐是怎樣,但保羅罵他們,你們以為自己在守主餐嗎?不是!經文22節中的「我不稱讚!」顯示保羅的痛心疾首,因他們只顧自己吃喝。他們都是信徒,同心合意領受分享基督的愛,但保羅嚴厲講他不稱讚,這成為信徒中很重要的迴響。一班愛主的人領受主餐,但卻混亂了聖餐,只顧自己吃喝,還醉酒,這與我們的生命是否有相似的地方?保羅沒有趕他們出教會,因想挽回他們。每個信徒都有自己的問題,指責別人時,自己是否也有被指責的地方?我們可有嘗試規勸?人生有上帝的同在,所表現的生命是不同。應規勸時規勸,應督責時督責。耶穌督責那些自以為是、不懂反思生命的人。但那些陷在罪裡感無奈痛苦想回轉的人,耶穌會規勸他們。教會群體若不能發揮真誠守望,彼此勸勉,剩下的是正面衝突或背裡暗箭,帶來的結果只會愈來愈差。生命開始被扭曲,因不懂欣賞,少了禱告,少了仰望那位赦罪的主。上帝的同在令生命轉變,人的生命被看重,不是被拆毀。
經文17節與22節相似,保羅開始就說不是稱讚大家,因他們領受的聖餐「不是受益,乃是招損」。我們再次思想主耶穌設立聖餐與我們的關係是甚麼,我們會否像哥林多教會的人一樣?經文18節中的「分門別類」,若是正向的還好,否則會出現很多問題。人若只看見自己,看不見眼前的十字架,便迷失了。生命中有不少迷失:工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上帝的關係、事奉等。重要的是迷失中要看見那道光,走回正路。保羅寫這封書信說不稱讚這些門徒,目的是要他們按真理行,走近那道光。親近上帝的人有主的生命在裡面,離開上帝的人只會慢慢進入魔鬼的國度。生命是要靠近上帝,人是靠祂在鼻孔吹一口氣成為有靈的活人。
這班哥林多教會的人看似對聖餐清晰,其實不是。經文21節講他們領受聖餐時,先吃自己的飯。耶穌在逾越節設立聖餐,逾越節紀念以色列人出埃及,經歷一個重要印記。當晚上帝派使者將所有埃及首生的殺了,以色列人在他們的門楣上塗上羔羊的血免除此災,使者便跨越他們的門,不將此災降在他們身上,這便是逾越。以色列人每年會守這逾越節,一群人一起吃飯紀念,數算恩典,這是逾越節的意義。聖餐除了平時的餅和杯,是當晚大家一起紀念上帝的愛和恩典。這班人在守聖餐前,不顧他人,只顧自己吃喝、醉酒,是不合規矩。聖餐中若對上帝缺乏尊崇,聖餐就變質;生命若沒有上帝,生命就變質。聖餐再次提醒我們回想上帝在生命中恩典的工程,靠著祂的寶血讓我們得著新生命,由為奴之家被釋放進入迦南美地。聖餐也提醒我們上帝的同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在曠野得到上帝的同在。上帝在我們生命做了更多大事,有時經歷一些小事,要懂得感恩;當疲乏無力,要呼求上帝,上帝會賜出人意外的平安。
我們是同一團隊,屬乎上帝。迷惘時,有時看不見自己,看不到對方也是屬乎上帝,但所有人包括未認識主耶穌的都屬乎上帝。不要再迷惘,再次走回上帝那裡,有上帝同在所見到的也會不同,生命會更精彩燦爛的。盼望能好好愛上帝,在上帝中彼此接納。不要混亂聖餐,要有愛,不要為自己吃喝醉酒,要在主的愛裡領受聖餐。若想生命有改變,要尋求上帝同在,生命就不一樣。
上主日教會動員了很多弟兄姊妹,搬遷書檯及座椅,將課室騰出來作主日學之用。由於人手充足,大家身手敏捷又主動,很快就完成了這項龐大的工程。對比上一次幼稚園開放日整理課室的情況,真有天淵之別。開放日前後兩天,只有少數弟兄姊妹協助,使人感到在孤軍作戰!感謝天父,在今次活動中,會眾參與的情況令人鼓舞。
短短兩三個月間,弟兄姊妹體會到家裡的事需要大家同心合意,將各人最好的心意盡獻給主。深信日後教會面對各項挑戰之時,我們會有更大的動員能力。求主加添我們的愛心和力量,使我們「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羅12:11節)。
經文:希伯來書11:1-2節 鍾麗詩姊妹記
弟兄姊妹,我們所遇到的很多時有逆境困難,真不容易過,或會有軟弱及疲乏,甚至乎身體有病痛或限制,如何可以讓我們有力向前行及行得有意思?
困難、限制、障礙、喪親及其他的損失,都是信心的滋養品。
當我們面對乾涸疲乏無水之地,人會軟弱無力,上帝卻在看顧我們。上帝給我們的安排是最好的。甚麼讓我們有力向前行呢? 我們只需要靠著上帝的話語的應許相信祂便可。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及未見之事的確據」,這確據可透過例子解釋: 假設銀行發出100萬本票,必定可以兌現,未得到我們已相信可以得到。確據是放在上帝本身,信心是我們信在聖經上上帝的話語,亦相信上帝會按著話語成就。詩篇55篇22節: 「你要把你的重擔缷給耶和華,祂必撫養你,祂永不叫義人動搖」。
感謝主的恩典我們有主的話語,有這位信實及有大能的主,我們信得過祂必會成就,祂是信實慈愛及有大能的,即使患難臨到身上也有上帝的美意在背後,祝福在前面;即使遇到逆景、困難、喪親之痛、患難,逼使我們倚靠主,不再靠自己。我們信得過天父給我們源源不絶的動力,這就是信心及盼望。
有主真的好,我們的信心不要放在上帝的話語及上帝以外的事物,如果我們將信心放在有形的東西上會很危險,如樓宇、股票、黃金,這些東西都會變及不可靠的。求主將我們的信心放在對的地方,環境不會更好,但在主內必定有更好的明天。主勝過世界環境。有時想為何上帝要讓我們有患難的經歷,後來我領悟到患難讓我們倚靠上帝,上帝會用祂的能力充滿我們。
單單仰望上帝,上帝是可信的,不要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認定主,主必指引你的路,上帝的話語這樣說便這樣成就。上帝說:「我總不掉棄你也不撇下你,我大小事都會保守你,疲乏的我會加你力量,困倦的也會給你力量。」上帝的話語是我們生命的糧。當我們行信心的路便會經歷主的實在及美好,神是一切美善的根源,讓我們一起學習,按著上帝心意生活。我們很不足但上帝卻很愛我們,也會寬恕我們一切的罪,我們透過上帝的話語認識祂,按著上帝的心意行便有力量。當遇到困難時求主讓我們有智慧處理,看到美好的事包括很基本的藍天白雲或有愛我們的父母也可以感恩。完全倚靠主相信我們生活會很不一樣。
入秋以來,天氣總算真的轉涼了。在手機的群組中,不時收到一些溫馨提示,有這樣細心的弟兄姊妹,怎會不暖呢?天起了涼風,除了讓人醒覺多添件外衣,或興緻勃勃準備享用大閘蟹、蛇宴外……聖經中首次描述「天起了涼風」(創3:8)時的情景,總提醒我們不要掉以輕心!天起了涼風之時,正是亞當、夏娃吃禁果後把自己隱藏,不敢見上帝之時;同時,亦是上帝尋找人,並為祂著緊的兒女以皮做衣服給他們穿上之時。每次天起涼風,願我們不單好好照顧我們的身子,更提醒我們要務要聽從上帝的命令,並常常回想祂無微不至的呵護及祂親手為我們所作的一切!
經文:代下34:1-8,14-21節
約西亞是猶大國最後一個好王,但他祖父瑪拿西是猶大國最壞的王,父親亞們也作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代下34:1-2節總結了約西亞一生的事蹟:他不選擇跟從他祖父和父親,卻行上帝眼中看為正的事。他作王第八年,即16歲時,就追求他自己個人與上帝的關係。到了20歲,他開始潔淨猶大和耶路撒冷,領導百姓進行全國大規模的除偶像行動。
約西亞作王第十八年,26歲時,下令修葺聖殿。他並非第一個推動宗教復興的猶大君王,代下24章記載他的先祖約阿施收集百姓所奉獻的銀子,用來修理聖殿;代下29-31章記載他的曾祖父希西家潔淨聖殿,當時民眾也剷除國內所有的偶像和邱壇。可見約西亞推動宗教復興,是效法前人的榜樣。
二.研讀聖經 認識上帝 (代下34:14-21節)
在重修聖殿的過程中,大祭司希勒家偶然找到摩西的律法書。他慎重其事的將這事告知書記,顯示他們已經很久沒有看過律法書。由於這卷書宣告對選民的懲治,它應是申命記,即上帝與以色列人立約的條款。約西亞一聽到書上所寫的,就大感震驚;他才明白原來上帝的子民經歷這麼多外邦的欺壓、很多的苦難,是因為背約,沒有遵守上帝的話。為國家,為人民,為自己,他深深懺悔,撕裂衣服,立刻吩咐大祭司和一班親信,以書上的話求問上帝。
(代下34:24-28節) 上帝叫女先知戶勒大回覆他們說,因著猶大的罪,上帝的審判必定臨到;但由於約西亞認真看待上帝的話,真誠的謙卑和懺悔,在他有生之年必不至親眼看見。(代下34:29-33節) 他把律法書讀給百姓聽,帶領百姓與上帝立約。可惜百姓「心太硬」,改變只是表面的、應酬式的,約西亞一死,他們又拜偶像,向上帝背約。與此同時,他們的國家失去主權,受埃及控制,最後被巴比倫所滅。
應用:這「尋著聖經事件」對你和我有甚麼提醒?
無論到了甚麼年紀,識字或不識字,我們對上帝都要保持一顆柔軟的心。要留心講台的信息,實踐每日靈修,上主日學,參與讀經計劃等。昨日的嗎哪不能作今日的糧食,我們要持續聽從聖經,否則我們隨著自己的喜好行事,並非真正服事上帝。我們毋須與人比較,卻要跟聖經對照,因為上帝是根據聖經來判斷我們。彼前4:17提醒我們,「時候到了,審判要從上帝的家開始。」
一個基督徒由重生至返天家,生活每一個層面,都需要上帝的話。提後3:16-17節,「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上帝賜下聖經,是要塑造我們的生命,帶領我們過美善的人生。一個不追求真理的人,會順應世界的潮流,會迷信命運,根本未真正活過。所以,教會必須照耶穌的吩咐,以「使萬民作主門徒」為最優先的考慮,這樣祂就常與我們同在,保守我們經過一切的困難,供應我們一切的需要。
每個主日,我們一起來崇拜天父上帝,這是集體崇拜。詩42:8節「白晝,耶和華必向我施慈愛;黑夜,我要歌頌、禱告賜我生命的上帝。」信徒每天都要個別地向主崇拜(「靈修」),原意純為回應上帝的慈愛;但當我們每天用心靈親近上帝,生命得到更新,不知不覺就變得豐富和成熟了。
靈修時我們先禱告,求主賜我們敏銳、受教的心去閱讀聖經,聆聽祂的話。我們也可以將心事向祂傾訴,真誠地與祂相交。耶穌愛你,愛我,我們知道;祂想和我們建立一個親密的關係,並幫助我們與肢體連繫 (參約15:12-15) 。所以,實踐每天靈修,久而久之,聖靈就感動我們從心而發地愛主愛人。
經文: 「歌羅西書1:6-14節」
倘若我們希望生命能彼此感染, 內在素質是非常重要。 信徒生命就是我們有上帝在心內, 然後彼此感染。
聖經中並無提及耶穌笑, 但在福音書中耶穌讚賞人的時候相信是帶著笑意的。祂讚賞清心仰望上帝的人和信心堅固的人。 真正令耶穌笑是一班跟隨著耶穌心意而行的人, 他們生命有著轉變, 悔改進入天國, 這樣耶穌見了這些人就感到開心。
歌羅西書 1:6-14, 描述以巴弗建立歌羅西教會, 但受到外邦 文化影響, 他們敬拜天使, 走向異端。以巴弗請教保羅並要將保羅書信帶回教會, 為要將純正的道帶回他所牧養的教會。以巴弗要修正教會, 雖然遇到很多挑戰, 但他堅決持守真道。 反觀今日當我們遇到問題, 我們是按著上帝的真理去持守或是隨世俗所影響? 相信耶穌只會為持守真道, 不妥協的人而笑。 堅持將真道行出來, 耶穌就喜悅。當有人說「同性戀是可以的, 教會應為同性戀舉辦婚禮。」 我們反對就好像站在道德高牆上。 但我們要堅持真道, 要分辨同性戀是上帝所憎惡的, 不應任隨世俗所影響。同性戀者不是上帝所憎惡的, 但不悔改就是上帝所憎惡的。
那什麼是上帝喜悅的事呢? 施洗約翰說: 「天國近了, 你們應當悔改」要跟過去不好的事情割蓆 , 進入上帝的國度。 耶穌是愛我們的, 但我們所作的是否討上帝喜悅呢 ? 哥羅西書 1:6 「這福音傳到你們那裡, 傳到普天之下, 並且結果增長, 如同在你們中間, 自從你們聽見福音, 真知道神恩惠的日子一樣。 」信徒們首先要結果增長, 然後傳開給別人, 而結果不是一次的, 是持續不斷的。 討主喜悅是不斷結果, 不斷增長, 不斷認識上帝。 我們當回想剛信主的時候熱心追求, 但後來討上帝喜悅的心思就停下來, 要知道結果、增長是一生的事情, 要從內心增長起來。
除了愛上帝、愛人、傳福音, 我們可時刻與上帝結連, 把服事上帝的心態融入生活中。 在日常生活上我們可多記念上帝, 多與人分享上帝。心裡記掛著上帝, 口裡就會時常提及。讓行為配合, 生命就與上帝結連, 讓世俗的事進入屬靈的國度, 不是讓屬靈的國度進入世界裡面。 今天我們思想上有沒有與上帝結連, 感受上的同在, 想起上帝都會笑? 因為時常想起上帝的人生命會有所改變, 盼望我們時常與上帝結連, 從日常生活中討上帝喜悅, 從與上帝的相處而得到喜樂。
萬聖節 (Halloween) 是在每年10月31日,當天晚上人們喜歡打扮成「鬼」樣來嚇人。萬聖節的來源自天主教教會,每年的11月1日,是天主教慶祝諸聖的節日。在萬聖節前夕,也是二千多年前的塞爾特族人慶祝每年的豐收祭典,象徵一年的結束,及新一年的開始。同時,他們相信「死亡之神」會在當晚帶著鬼魂重返人間,像我們農曆七月開鬼門的傳說。在那一天,他們會燃點火炬,獻上動物為祭,各人會用動物的頭或皮作服飾,發出古怪的聲音來嚇走鬼魂。
我們相信耶穌的人,不用這樣來慶祝,因為我們所信的是獨一的真神,在十誡中第一誡:「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上帝。」(出二十3)。利未記十九31也提醒我們「不可偏向那些交鬼的和行巫術的,不可求問他們,以致被他們玷污。」
「我行得正,企得正,怕乜嘢俾人話呀?」這或許是不時會聽到的說話。但當我認真再「唸唸」,此話並不好說呢!要行得正、企得正,這當然是應有的態度,在某一方面,我們或可自豪地疾呼;然而當認真地檢視自己,我們便不得不把音量收細,「行得正,企得正!」又真是「談何容易」?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這是聖經的斷言!腦中響起了另一句,我們都是蒙恩的罪人!不錯,我們只是蒙了恩而矣,而不是我們的本質。不要自誇,不要只懂數算別人的惡及不足,努力朝著上帝的訓言而行,以祂的真道成為指標。緊記「行得正,企得正」是行事為人的追求態度,而非作為自義或指責的工具。求主垂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