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牧者的話

古學賢牧師 - 「上帝應接不暇?」(2023年3月12日)

有人說:「世上人口已達八十億,上帝那有時間聽我這小人物的禱告!」最近有朋友介紹我瀏覽一個網站,當中提到超級電腦《神威‧太湖之光》,使我大開眼界。此部超級電腦內置超過一千萬顆核心處理器,運算速度每秒可達12.54億億次!專家形容,《神威》運算一分鐘,相當於全球八十億人,同時用電腦不間斷運算三十多年,那麼,上帝的接收能力和回應能力難道不是遠遠超過人手所造的電腦嗎?

弟兄姊妹,關懷是從代禱開始的,今天,每一個願意關懷別人的弟兄姊妹,上帝一早已經揀選你成為堵塞破口的人,因為只有你自己最熟悉你身邊之人的難處和需要。雅5:16節說,上帝要我們互相代求;弗6:18節,「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警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

主耶穌說:「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禱告是帶動教會復興的原動力。上帝的兒女都應該將為教會-上帝的家-禱告看為自己的責任。禱告才能得勝,連主耶穌也要在客西馬尼園迫切禱告。在這末世,撒但盡其所能的俘虜人,我們必須跪下禱告,才能站立面對這世代的挑戰。

今天上帝尋找一些體貼祂心意的人成為代禱者(結 22:30節),在破口中堵塞,但祂可找到嗎?你是否聽到上帝在呼喚你:「堵塞破口的人,你在那裡?」你願否回應說:「主啊,我在這裡」呢?此呼召已經向我們每個人發出了。

彭偉業傳道 - 「獻祭表達感謝」(2023年3月5日)

最近香港發生了一宗驚天命案,一位名媛被人謀殺並且肢解,根據現時有關的資訊,這案件應該與金錢糾紛有關,導致懷疑有人謀財害命。今天的社會,「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做人的座右銘,金錢至上、忘恩負義的觀念充斥著當今社會。然而,我們的信仰就是要向這種觀念說「不」,要向這社會見證應該如何懂得向上帝感恩,並且與人真誠分享所有。

舊約裏有一種獻祭叫平安祭,乃是透過人獻供物于上帝,向上帝表達感謝、還願或者酬恩。獻祭者把獻祭物「獻在耶和華面前」,承認上帝在獻祭者當中的主權及作為,獻祭者要按手在祭牲頭上親自宰殺,以實際行動表示感謝。(利三1-17)

今天我們的社會,需要更多信徒實踐平安祭的精神。上帝藉著平安祭的條例鼓勵我們凡事謝恩,並把我們所得的恩典回報給上帝,並與別人分享。今天實踐平安祭的方式,可以是我們向上帝作感恩奉獻,無論是以金錢或其他方式,或者在適當的時機分享感恩見證,甚至放開家庭邀請肢體或有需要的人回家晚膳並分享感恩。平安祭的意義,不但回應上帝給我們的恩惠,也在這冷漠的世代,讓人看見上帝。當人醒覺人生的主權在上帝手裏,那麼那些「金錢至上」的生存規則,必然在上帝的公義和憐憫之下土崩瓦解。

古學賢牧師 - 「發光如星」(2023年2月26日)

有位弟兄和我分享,他很想向一位同事傳福音,當時我就在心裏讚美上帝。我鼓勵弟兄先為該同事禱告2至3個月以上,即數十次禱告,並邀約同事一起共膳或享用下午茶,多聆聽對方的日常生活,成為他的好友,然後與他分享自己信主得救的見證。

愛主的人心裏必然有福音的火!有一首歌名叫《點燈的老人The Old Lamplighter》,描述在那還用煤油燈的時代,每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到街上來,將一盞一盞的路燈點燃。原本黑暗的街道上,在他經過之後,留下長長的一列明燈。弟兄姊妹,這豈不是我們基督徒在這世代當有的寫照嗎?

網上留意到一則見證:澳洲有一位姊妹(Higgins),在18歲的時候意外失去雙臂雙腳。在她極絕望的時候,有人和她分享福音,她信了主就得著平安和喜樂。於是她想到別人也需要福音,但自己卻無能為力。有一天,上帝感動她想出一個方法:藉著一些裝備,用肩頭寫信。自此她發出無數的「福音信」,竟有超過1500人回信,表示願意信主!

弟兄姊妹,當你蒙恩得救的時候,天父已經賜你一顆愛人靈魂的心。人生是短暫的,幾十年後大家都會走完人生的路程,但「那使多人歸義的,必發光如星,直到永永遠遠」(但12:3節下)。主耶穌說:「趁著白日,我們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作工了。」(約9:4節)

彭偉業傳道 - 「屬靈危機感」(2023年2月19日)

曾經從傳播媒體聽到一位風水命理師說話,她聲稱什麼宗教都可以「膜拜」,無論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禪宗……,若然這些宗教能夠令人心安理得,就可以拜祭它們的神明。不怪得普羅大眾認為基督教是眾多宗教種類當中其中的選擇,並不是唯一。這現象也反映了大多數香港群眾的心理,若然某一宗教的神明使到自己得益,就應該拜祭哪個,並不需要理會哪個才是「真神」。

這種宗教混雜的現象,在以色列的歷史裏也曾經發生過。當時以色列北國已經被亞述滅亡,亞述王撒縵把大部分以色列人擄到其他地方去,又把其他佔領過的國家人民僭移到撒瑪利亞的城鎮居住。這些外邦人攜同各地的風俗,在撒瑪利亞的城鎮開始敬拜各自的偶像,於是耶和華使獅子進入他們中間咬死了一些人。亞述王得知消息後,猜想因為移居者不知道當地神明的規矩,以致遭到懲罰,於是差派一個被擄的以色列祭司去到伯特利,教導那裏的居民認識耶和華的規矩。然而,這些居民縱使獻祭給予耶和華,卻另一方面繼續敬拜自己的神明,務求兩邊討好。結果,撒瑪利亞成為一個宗教混濁的地方。(王下十七24-34)

今天我們的社會提倡多元文化,在這樣的影響和薰陶之下,我們對敬拜偶像的危機感漸漸減低。電視媒體把邪靈有關的活動包裝成探靈旅行;商家、主題公園、商場把萬聖節變成普天同慶的重點消費季節;旅遊達人網紅KOL把日本神道教神社禦守推介為到日本旅遊的手信。當我們決定參與一個新興活動時,或者我們需要了解這些行動背後的理念,有沒有與聖經教導違背呢?

古學賢牧師 - 「一個肢體受苦」(2023年2月12日)

「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這段看似戲劇裏的獨白,原來是出自哥林多前書12章21至23節。話說去年11月尾,我的小腿上五寸下五寸撞傷了,有一個1.5厘米的傷口。初時我不以為意,過了兩星期後,它形成一個類似火山口的創傷,並且有發炎的現象。我就請教有醫護經驗的弟兄姊妹,聽從他們的意見,用碘消毒傷口,每晚小心料理。直到今年1月中,小腿患處才完全復原。感謝主使我體會到,要使一個軟弱的肢體痊癒,所用的功夫不少,卻是十分重要。

是的,耶穌基督所要的,乃是整個教會成為祂的身體。上帝不是揀選幾個熱心事奉的人來為祂作工,祂要整個基督的身體來成就祂的目的與計劃。不過,教會裏面各人都不一樣,要成為一個身體的確是不容易,唯有每一個肢體都順服我們的頭耶穌基督,互相體恤、接納。

上帝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免得身體不協調,總要肢體彼此照顧。假如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假如一個肢體得光榮,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 (參林前12:24-26)。相信最關鍵的就是愛,而愛只存在於溫柔和謙卑中。我們存謙卑的心,才能實踐聖經的教導:「總要肢體彼此相顧」。

彭偉業傳道 - 「不能報答的恩典」(2023年2月5日)

其實在我們的信仰生命裏有一些誤區,其中一個就是以為上帝需要我們回報祂所賜下的恩典,其實不然。在以色列的歷史上,有不少人物犯過類似的錯誤,其中一位就是阿蘭王哈達二世。當時亞蘭王哈達戰敗回國,先知以利沙按照耶和華的引導來到阿蘭的大馬士革。當時亞蘭王病臥在床,他曾見證自己的元帥乃縵被以利沙醫治,又知道之前企圖捉拿以利沙的行動完全失敗,明白到這些都是耶和華的作為。因此,他派遣親信哈薛將軍,攜帶厚禮作回報,求問以利沙,期望耶和華醫治他。結果,以利沙宣告亞蘭王哈達的病必定會痊癒,但他卻必定會死,因為他的親信哈薛將會篡奪他的王位。(王下八7-15)

雅蘭王哈達從不同途徑認識了上帝的大能,為何他獻上厚禮,轉向祈求耶和華的時候,上帝沒有幫助他?這是因為哈達王沒有清楚自己與上帝的關係,他把上帝當作一般神明看待,妄想用禮物換取祂給予好處,卻沒有如乃縵那樣尊崇上帝為至高獨一的主。今天我們侍奉主的態度會否如哈達王一樣呢?我們是否用事奉來「報答」上帝的恩典?上帝無條件的愛可以有條件地「被報答」嗎?人有機會事奉上帝其實全是祂的恩典,就算我們不參與事奉也不會阻礙上帝國度的擴展。我們參與事奉其實是要使我們經歷與上帝同工的喜樂,堅固我們的信心。事奉乃是對上帝的愛作出恰如其分的「回應」。我們每人深受上帝所愛,每人也應當「回應」上帝。

古學賢牧師 - 「可以單純些嗎?」(2023年1月29日)

有些人遵行上帝的旨意,只想得到祝福和賞賜;有些人怕受審判;有些人想趨吉避凶;有些人想得到尊榮。請問,討上帝喜悅,就一定是要得到些好處嗎?可否單純地出自愛主的心呢?難道不能只是為了回應祂的愛嗎?主耶穌說:「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上帝」(太5:8節)。

人總把燈塔安置在暗礁附近,為的是使船隻可以避過災難。上帝把我們安放在最合適的地方,必有祂特定的美意,我們只管在自己的崗位上忠主所託,倚靠聖靈的扶持,盡心竭力事奉主。王明道、鮑會園、滕近輝、葛培理、史托德等牧師傳道,他們被上帝重用,不單是因為他們本身的才幹,而是因為順服上帝的帶領。我們當知每一個上帝的兒女都可以同樣討主喜悅!

 林後5:9節下,「我們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悅。」有人問:「既然上帝的愛是沒有條件的,我們做任何事都不會增加或減少祂對我們的愛,我們為何還需討主喜悅呢?」不錯,上帝的愛是意志的愛,是堅定不移的,但我們願意愛祂、順服祂,才能使祂歡喜快樂。正如主耶穌遵行上帝的旨意到世間來,上帝就當眾宣告:「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太3:17節)。祝願我們每一個弟兄姊妹都以清潔單純的心立志,要得主的喜悅!

彭偉業傳道 - 「不可忘恩」(2023年1月22日)

每年中國人的農曆新年是大家歡慶相聚,互相祝賀的時候。對於基督徒來說,是再一次數算主恩的日子。新的一年代表新的開始,同時也是回顧過去一年如何經歷上帝的恩典、保守、供應,以致一無所缺,得享平安。儘管過去一年或者遇上或多或少的困難和不幸,但靠著上帝一路的帶領,問題總會一步一步的過去,並且發現有主的同在和扶持,更加看見主的信實。

詩篇103篇2節:「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他的一切恩惠!」詩人大衛要求自己的「心」去稱頌耶和華。大衛深深體會到他個人和整個民族都經歷過上帝莫大的恩典,大衛要求他自己的「心」,乃是個人所有的意識、思想和感情,要全心全意地稱頌耶和華,甚至提醒他自己的「心」不要忘記上帝一切的恩惠。

「忘記」上帝的恩惠,是人在罪性中反叛上帝的表現,例如以色列人經歷過上帝帶領出埃及過紅海的恩典,但在曠野走了三天,就因為沒有水喝向上帝發怨言。人在順境豐裕的時候也會容易忘記上帝,因為人在罪性中有驕傲和叛逆的傾向。大衛知道人有這樣的本性,所以提醒自己的「心」不可忘記上帝的恩典,乃要全心全意稱頌耶和華。

我們在這新的一年,記住「不可忘恩」,藉著數算主過去一路的恩典,作為一個不可或缺的屬靈操練。在讚美敬拜裏面,宣告我們自己是獨一真神耶和華上帝的子民,永永遠遠忠心於祂。

古學賢牧師 - 「將新的一年交託主恩手」(2023年1月15日)

新的一年開始了,相信弟兄姊妹心裡面一定有很多的期待。弗3:20節,「上帝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願主幫助我們憑信心將新一年的事奉與生活交託給祂:

1.     弟兄姊妹增進主內情誼 (羅12:9-10,「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

2.     肢體彼此包容饒恕 (西3:12-13,「……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

3.     操練恩賜,榮耀上帝 (彼前4:10節,「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4.     全體動員,宣揚福音 (腓1:27節,「……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

5.     勤讀聖經,陶造生命 (詩1:2-3,「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凡他所作的盡都順利。」)

6.     過聖潔生活 (提後1:21-22,「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

7.     遵行主旨意 (約14:15節,「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 弟兄姊妹,我們靠著上帝的愛與能力,教會得以復興!

彭偉業傳道 - 「恐懼的纏繞」(2023年1月8日)

每當想到大衛挑戰歌利亞的故事,我們津津樂道,大衛靠著上帝的同在,運用擊石器一次過把歌利亞擊倒,這真是上帝多麼奇妙的作為!然而,我們有沒有發覺,這段故事其實有一個細節,在大衛未曾出現之前,「那非利士人早晚都站出來,共四十日。」(撒上十七6)這即是說,巨人歌利亞在戰場上對以色列人罵戰了四十天,掃羅和以色列人當中沒有一個人能勇敢地接受歌利亞的挑戰,因為頭戴頭盔、身穿鎧甲、背負銅戟的巨人歌利亞實在叫人懼怕,迎接挑戰只有死路一條。掃羅的軍營就是在這種惶恐之下過了四十天,相信他們當時沒有想像過大衛將會出現,面對生死存亡的戰役,他們沒有勝算也無法解決,只好不斷拖延,不斷讓恐懼貫穿整個軍營,悲傷地預期將要來臨的滅亡。

        若我們只顧把眼目專注在所遇到的困難上,不去仰望上帝奇妙的幫助,我們只能生活在惶恐之中。化身成恐懼的惡魔深明這道理,每天在我們生命裏疲勞轟炸,叫我們屈服,牠會竭盡所能使我們只留心眼前的困難。我們該如何做?把我們的眼目單單地指向上帝吧,越是被恐懼所纏繞,越是要把生命的焦點專注在上帝上,我們必能遇見慈愛的天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