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約翰福音8:12節」
單有自然的光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生命的源頭所畀我們的光。當人不知道前面的道路會點樣。約8:12節,「主耶穌就向眾人宣告:『我是世界的光。』」在主耶穌呢個宣告之前,有一段插曲。
一、主耶穌宣告自己是世界的光
約7:19 – 23節記載,主耶穌曾以摩西律法挑戰法利賽人,到了第八章,法利賽人就用摩西律法還擊,設陷阱去謀害主耶穌。可見人心是何等黑暗,不省察自己的錯失,反陷害那些指正自己的人。約8:3 – 6節,「文士和法利賽人帶著一個行淫時被拿的婦人來,叫她站在當中……」他們的目的不單只要審判這個女人,並且要趁機會打跨耶穌。
如果主耶穌釋放這婦人,祂就違反摩西的律法;如果主耶穌按摩西律法打死呢個婦人,就觸犯了羅馬律法,因為羅馬人不許猶太人私自用刑(猶太人說:「我們沒有殺人的權柄。」約18:31節)。8:6下 – 7上,「耶穌卻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他們還是不住的問祂。」主耶穌卻不慌不忙,一句說話就難倒他們。
8:7 – 8節,群眾原以為主耶穌會不顧律法的要求去寬恕這個婦人,主耶穌的回答卻出奇地依循律法的規定,甚至超越了律法的要求。主耶穌解答他們的問題,既沒有違背律法,也沒有放棄救拔這個婦人。主耶穌的回答是:用石頭打死這婦人是可以的,但必須是「沒有罪的」人帶頭擲第一塊石。主耶穌向群眾講完這句令人震驚的說話之後,祂又彎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
舊約聖經有兩次提到上帝用指頭寫字:出31:18節,但5:1-5。兩次上帝用指頭寫字,聖經好清楚記載,上帝所寫的是律法和審判。但今次主耶穌用手指在地上畫字,使徒約翰刻意不記載衪寫的是甚麼,我們也無謂猜測。當時,在場的人當中,只要有一個人說自己是無罪的,他就可以先落手,然後其他人也可以拿石頭打那婦人。但是,沒有一個人敢說自己是無罪的!另一方面,他們知道必須要有見證人,但又不能夠提供!主耶穌是藉著祂滿有權柄的說話,又藉著聖靈做光照的工作,他們一個一個良心發現,想起自己的罪來。
8:9節,年長的人最知道自己有罪,或是因為他們首先意識到,這是個會令他們蒙羞的場景。年輕的就陸續跟隨他們走了。透過主的話,聖靈的光照在他們心版裡面,顯出他們的心是何等黑暗和可悲。「那婦人仍然站在當中」,即使她有逃跑的機會,她沒有這樣做。這位自知有罪的人留在原地,決心服從主耶穌的判決。8:10節,婦人承認呢位充滿憐憫心腸的耶穌是她的主。
8:11節,主耶穌對婦人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主耶穌這句話,是向每一個願意在祂面前認罪的人作出的宣告。主耶穌用赦罪勝過定罪,這就是福音的本質!這個婦人完全不敢想像,她能夠脫離這個如此大的死罪,是因爲面前這位主耶穌,不久的將來就要在十字架上赤身露體、被衆人唾棄、恥笑,替佢嘗盡罪的羞辱;她又怎會知道,面前這個叫她以後不要再犯罪的主耶穌,祂降生來到世界,就是爲了引導罪人走義路!這個就是主耶穌的愛!在
赦免婦人之後,主耶穌向眾人發表一個偉大的宣告:「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8:12節)。
二、主耶穌的宣告引起甚麼反應?
A. 猶太人怎樣理解主耶穌的宣告?
主耶穌聲稱祂是世界的光,無異是公開宣佈祂是彌賽亞。猶太人一聽到「光」這個字,立刻會聯想到上帝 (參詩27:1節,賽60:19節,伯29:3節,彌7:8節)。所以,猶太人的拉比說,彌賽亞的名字就是「光」。約1:5節,「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文士和法利賽人情願繼續活在黑暗裡。他們不單想殺這個婦人,更加要利用她來陷害主耶穌;他們懷著殺主耶穌這惡念已很久了!
B. 猶太人怎樣質疑主耶穌的宣告?
猶太人質疑主耶穌,他們感覺到這宣告太誇大,不是「人」應該講的。8:13節,「法利賽人對祂說:『你是為自己作見證,你的見證不真。』」猶太人認為主耶穌的身份同祂的言論是不相稱的。約 7:52 節,法利賽人說:「加利利沒有出過先知。」他們輕視主耶穌。
三、世界的光對人有甚麼影響?
古今中外,無數人都受主耶穌的影響被改變過來;試想像,如果耶穌沒有來過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會變成怎樣?凡歸向主耶穌的人,就在心裡面看見主的榮光,認識到上帝是何等榮耀尊貴。8:12節,主耶穌講的不單單是以色列人的光,更是世界的光!祂打破民族界限,要照亮世上一切的人。換句話說,全世界都需要主耶穌。
我們跟隨耶穌,是要整個的身、心、靈都順服祂。我們若果沒有跟隨祂的光,必然會經常跌倒,因為人生當中有好多的問題,不是我們本身有限的能力所能解決的。人類的問題與困境,縱有再大的學問、再高的智慧,也無法解決,只有被真光照耀,世人才能出黑暗入光明。我們接受耶穌作救主,讓祂進入我們的心裡面,由主耶穌作王,居首位。主耶穌進入我們的心裡面,不停的光照我們,引導我們走人生的路程。我們在祂的光裡,會喜歡祈禱、讀聖經,親近主、關懷他人,做祂喜悅的事,過聖潔的生活。
世界黑暗,你和我都有責任,因為在太5:14節,主耶穌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弗5:8節,「從前你們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裡面是光明的,行事為人就當像光明的子女。」主耶穌是光的源頭,我們基督徒是發光的燈,我們自己本身沒有光,但因有主的生命在我們裡頭,就能將生命的光反映出來。我們的生命愈豐盛,我們的光亦愈明亮。無論在任何一個角落,每一個信徒都要為主發光,照亮一切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將人引到耶穌基督的面前。
請大家仰望上帝:此時此刻主耶穌正在呼喚你!在人世間,你雖然處於黑暗的世界中,但人類的救主已經從天而降,世人終於可以從罪的污泥中被拉出來,用主耶穌的寶血潔淨一新。這一切不是人的工作,而完全是上帝的恩典,正如路1:78 – 79,「因我們上帝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
經文:「詩篇100篇」
大家知道感恩節從何而來嗎?根據歷史記載是從美國傳過來的。我在網上看到一幅圖,是記載美國第一個感恩節,歷史記載古時有些英國的清教徒,這些教徒因為不跟從英國政府政治上的宗教合一,所以離開了國教去了荷蘭,他們以為可以尋找到新的生活,後來又發覺不適合,最後決定乘船到美國東岸,他們到達時剛剛是冬天的季節,但他們沒有預備禦寒衣物,且沒有食物,在饑寒交迫之下還發生了疫症,他們開始祈禱呼求上帝,很神奇,上帝派了懂得英語的印第安人來教他們種植粟米和飼養火雞,因而渡過了嚴寒的冬天,所以定了1623年11月29日這天為感恩節。中國人的習俗過冬是完成了收成,再全家一起吃飯感恩。而美國人的習俗是感謝他們所相信創造萬物,主宰宇宙的耶和華上帝,所以教會依照舊約詩篇的教導,時常提醒會眾,今天就來分享這篇詩篇。
100篇開頭便是寫「稱謝詩」,就是提醒會眾敬拜上帝時,要帶著感恩的心。大家有否留意這篇經文有很多命令語「當」字,意思是我們需要做的。我們要學習去歡呼、樂意地去事奉上帝,樂意是開心而願意的,還有要我們歌頌祂。另外我們需要知道怎樣去感謝上帝,因為是祂造我們的,我們是祂的民。第三節說的是祂所作的,而第五節是說上帝的本性,祂本為善,是滿有慈愛的,而且是一位信實的上帝。這篇有足夠的理由叫我們在祂面前感恩稱頌祂。所以弟兄姊妹們每次來到聖殿,進入祂的門時要帶著感恩的心,這個心是最得上帝的喜悅的。
有一人發夢夢到天使長,天使長帶他到天堂上參觀各個天使的工作。第一站看到一批忙碌的天使,他們正在收集地上的人的祈禱,有些祈求救命、有些祈求事物。到第二站,又看到另一批忙碌的天使,這批天使是忙於將上帝所賜的禮物分派給誠心祈求祂的人。到了第三站,他發現這裡的天使很空閒,天使等了又等還是沒有工作做,原來這裡的天使是負責將地上的人收到上帝賜的禮物後,將誠實感恩的心歸給上帝。當這人看到這情景時即時得著提醒,因為他經常認為自己所擁有的事物是應有的。很多人認為自己遇到很多艱難,有什麼能夠感恩的呢?有一位親友患了癌症,在接受化療時很辛苦,經常吃了又吐,親友便對我說他從來沒想過能吃到面前的一碗飯也是上帝的恩典,聽了後深受感動。
另外想分享一個見證,我是全家人第一個信耶穌的,由此開始我每天也在家人面前謝飯,媽媽看到後便說我應該謝的是媽媽而不是上帝,因為飯是她煮的;我聽後希望媽媽要知道,我告訴了她其實是天父賜她有能力去煮一頓飯,所以我們要學懂感謝上帝。
弟兄姊妹們,在這裡我們學到一件事,學懂不要埋怨,而是要養成一個常常感謝天父的心。有人說快樂是一個選擇,聖經清楚告訴我們感謝不只是一個選擇,是一個命令,不只舊約這樣說,腓立比書4:6節說:「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祢們所要的告訴上帝。」另外帖撒羅尼迦前書5:16-18節更清楚說到:「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向祢們所定的旨意。」原來上帝的旨意是要我們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
經文:馬太福音13:33節」
今次的講道經文是馬太福音13章33節,是耶穌對門徒講述有關麵酵的比喻。我們通常會對之前有關麥子和稗子的比喻較為熟悉,而對麵酵的比喻則沒有甚麼印象。而比喻之間都是不能抽離的,當中是有關連的。
經文中有關麵酵的比喻,是當時門徒在日常生活上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做餅和麵包。經文中提到的三 斗麵,在今時今日的容量單位上,大概為40公升的麵粉。那這個比喻是不是說有關多與少的問題? 當然不是。相信有製作過麵包的弟兄姊妹都知道,製作麵包時是以麵包和酵粉的量決定麵包的大與小。而門徒是不會不明白這個事情,因為是每天都會做,不過在當時社會中,製作麵包都是由女性負責,男性則比較少參與。
耶穌用到生活上的事情來作比喻,那我們又會不會明白他想帶出甚麼? 而熟悉聖經的弟兄姊妹又會不會明白?當中所提到的酵粉,在今時今日的理解,酵是會令製作出來的麵包更加鬆軟和好吃,但是當時的以色列人不是這樣理解的。對他們來說,如果把酵粉和宗教的教導兩者相提並論的話,他們會有種特別的感覺,會覺得這是不好的道理。為什麼這樣說? 這是跟他們的歷史和事跡有關,我們先看看有關麵酵在聖經的記載。
首先提到有關麵酵的舊約經文是出埃及記12章15、19節,是有關第一個逾越節的經文。經文提到「…任何吃有酵之物的,必從以色列中剪除…」 上帝吩咐摩西準備出埃及之前,預備有關首個逾越節的事情,當中提到吃了有酵之物要會被剪除,剪除也可以翻譯成刪除。上帝吩咐以色列人要準備首生的羔羊,把血沾在門上,等到上帝的使者來到時,不會擊殺當中首生的,以色列人也要吃那隻羊和無酵餅。除了吃無酵餅外,也要幫家中有酵之物都要刪除,而吃無酵餅是在七日內都要繼續吃。
我們再看看利未記6章16-17節、23章17節,6章17節提到「…要在聖處吃這無酵餅…烤餅不可加酵,這是從獻給我的火祭中歸給他們的一份…」。這裡說到的是祭司要吃無酵餅,因為這餅是獻給耶和華的,是至聖的。在23章17節提到「…要從你們的住處取十分之二伊法細麵,加酵烤成兩個搖祭的餅,作床初熟之物獻給耶和華」很奇怪,這裡說的做餅是可以加酵,好像是很好的,為什麼之前說的可以,這裡的不能?之前說的是素祭,這裡說的是搖祭,而加酵好像是很中性的東西。其實,有酵的餅是不能燒在祭壇上獻給上帝,只能給祭司(參考利2章11節,7章13-14節)
我們也看看新約有關麵酵的經文,首先是馬太福音16章6節「你們要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這樣耶穌是想提醒門徒,他們所講和做的事情都是不對,門徒不要學他們,如果學了就等同接受,會令自己的生命受侵蝕。而加拉太書5章7-9節說「…誰使你們不順從真理呢?這樣的勸導不是出於那召你們的。一點麵酵能使全團都發起來。」保羅在這裡提醒當時加拉太信徒,不可以接受外邦的律法和教導,因為這些都是錯的。另外,在林前5章6-8節也有提到有關麵酵的經文,當時哥林多教會有人娶了他的繼母並且向眾人自誇。保羅用麵酵作比喻,提醒不要效法這些人的惡習,效法的話生命會被侵蝕。
我們信徒是無酵的,需要好好記念每一個主日,要獻上最純潔和真實的東西獻給上帝。我們也從上帝中改變,如酵一樣,就像逾越節時上帝讓以色列人學無酵,遠離埃及人的惡習。回到耶穌的比喻中,其實天國就好似酵來到這個世界,是要令世界變質。天國的來臨是要摧毀、改變世人的價值觀,上帝要臨到世界上。上帝要透過衪的子民來改變,希望凡與他們接觸的人都有所改變。我們作為衪的子民,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嗎?我們有機會被世人排斥、拒絕、攻擊,所以我們要好好預備自己的心,準備要把天國的福音傳出去,好像酵一樣改變世界,阿們!
經文:「約伯記42:1-17節」
約伯從受到極大的祝福變得一無所有,連同殘缺潰爛的身體,走到城外的一處代表被撇棄、被隔離的爐灰當中。他的朋友以利法、比勒達,以及瑣法來陪伴他,卻斷定約伯一定是因為犯了罪,才受到上帝的懲罰。以利法認為約伯並不「正直」;比勒達暗示約伯行了「惡事」;瑣法認為約伯不「敬畏上帝」。約伯發誓自己絕對正直,並且要求上帝回應他。
上帝從旋風中出現,反問約伯:「我問你,你可只指示我」。上帝兩次對約伯說話,問了五十三個問題,第一次對話,質問約伯大自然的秩序規律:天地、海洋、日光、生死、星晨、雷雨、雲彩、冰雹,又問自然動物界的規律:獅子、烏鴉、山羊、母鹿、野牛、野驢、鴕鳥、馬、鷹,這些都是由誰的智慧掌控?約伯自卑不能回答,只好用手揞口。耶和華開始第二輪質問:在陸地上和在海洋上最頂尖的受造物,「河怪」(Behemoth)和「海怪」(Leviathan)擁有自然界最恐怖的力量,是誰在掌管牠們?耶和華說:「天下萬物都是我的」(四十一11),上帝問約伯有何資格去質疑上帝的安排,有何資格去挑戰上帝對世界萬物的管治。約伯啞口無聲,只能夠卑微地回應上帝:「我知道,祢萬事都能作;祢的旨意不能攔阻。」約伯終於明白,他是沒有可能明白上帝的作為。在全能、全知的上帝面前,約伯懊悔自己說了不該說的話,懊悔自己僭越去控訴上帝不公義。
一、屬靈的覺醒
經歷苦難的人可能需要像約伯那樣完全放低自己,用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坦誠地面見上帝。這樣,屬靈生命從此甦醒,對上帝有更深度的認識,更懂得謙卑、順服。生命最大的智慧,是在人世間雖然有不幸,但只有上帝就足夠。苦難給人的意義:讓人看清楚過去所追求、羨慕世上的一切,其實只不過是塵土和爐灰。人最重要以及應該做的就是敬畏上帝,「敬畏上帝」不是為了任何好處或者祝福,而只是因為上帝是全能者上帝。
二、上帝一直同行
在約伯與上帝的相交互動中,其實上帝一直與約伯同行。儘管表面上帝失蹤,但上帝從來沒有離開約伯。上帝根本沒有解釋或者解決約伯的苦難,但約伯因為有上帝的同行而心滿意足,有上帝同行的恩典,縱使有苦難再不是一回事。這提醒了我們,真正的苦難,是我們沒有上帝同行的日子。若然有上帝同行、眷顧,所有困苦的處境都能夠欣然渡過。遇到困難的狀況,人最大的倚靠依然是有上帝同在。
三、與人復和
約伯記的結尾描述了約伯周圍事物的改變。上帝判決約伯三位朋友的觀點是錯誤的,吩咐他們到約伯面前為自己獻上燔祭,並由約伯為他們祈禱。昔日遠離約伯的親朋好友,與約伯再次團聚,在他的家裏一同吃飯,並為他悲傷安慰他。在上帝的主導下,約伯與他的朋友及鄰舍和好,恢復了社交活動,回復團契關係、重拾別人的安慰,以及實質上的支援。接著約伯的困苦景況迴轉,重拾上帝的祝福。
這個結局表面上是一個老套的大團圓結局,實際上建構了一套「人與上帝和好」,以及「人與人和好」的一副畫面。這幅畫面讓我們驚訝地發現,當人在困境裏,最重要的並不是要去想盡辦法解決問題,而是要堅持抓緊人與上帝的關係,並且珍惜維護人與人之間的團契關係。當人面對困難及失敗時,要看見上帝的同行同在和與人團契關係的重要,接納別人的安慰和鼓勵。在上帝恩典之下,重新開啟生命的道路。人能夠與上帝和好,並且與人和好,是上帝最大的恩典和祝福。當人生明白這點,才可算是真實的智慧。
經文:「哥林多前書1:4-9節」
保羅寫信給當時的哥林多教會,林前1-4章記載這教會有結黨紛爭,自以為了不起、5章提到當中有淫亂的事、6章記載很多要告上法庭的爭執、12-14章提到人運用恩賜時很驕傲。上帝沒有因教會的不好而不給恩典,保羅為他們得到上帝的恩惠感謝,但他們的生命與所領受的恩典很不相符。今天思想這段經文,讓當時的哥林多教會成為我們的鑑戒。
保羅提到當時哥林多教會得到上帝恩典,就是富足的口才和全備的知識,這裡指的是屬靈的恩賜。按12章所講,這口才是指教導聖經的恩賜,使人明白聖經的真理,但哥林多教會因有教導聖經的恩賜就驕傲。上帝向人的啟示寫成了聖經,祂昔日在舊約至新約的時代,親自講這些話給那些人聽,想人認識祂。若不是上帝啟示我們,我們有很多道理不明白,不知如何才能使罪得赦免。感謝主我們今天能讀聖經,可以認識上帝,相信上帝今天也會把教導聖經的恩賜賜給教會。教會有很多不同的屬靈恩賜,如傳福音、教導、憐憫人、施捨、管理、服事人,不要像哥林多教會驕傲,因都是從主而來。不同的恩賜就如基督身上的不同部位,或是手,或是腳等,就是小指頭也有功效。作為聖經教師,將昔日上帝啟示的經文講給大家聽,提醒或提議大家如何應用經文的教訓,我們是上帝的一個用人,不是誰比誰厲害,因上帝給予不同人不同恩賜。教會經常提醒讀聖經是非常重要的事,如不讀聖經,我們所信的上帝是自己構思的上帝,不一定跟聖經所啟示的上帝一樣。讀聖經才知道上帝希望我們如何生活,否則依然故我,與未信主前無分別。我們彼此勉勵,讓讀經成為生活一部分,認識並親近上帝。
另一方面,哥林多教會得的屬靈恩賜是全備的知識。上帝幫助人明白聖經的真理,這能力也是上帝的恩賜,使他們能夠領悟真理,這與保羅其他的教導脗合,也是跟耶穌所講的相同。耶穌將離世時,跟門徒講祂離開後會差派保惠師,這保惠師稱為真理的聖靈,教導他們明白一切的真理,讓他們記起耶穌的教導。屬靈的恩賜是上帝透過聖靈賜給教會,聖靈明白一切奧秘的事情,幫助我們明白聖經道理。決志時,上帝應許賜聖靈給我們,聖靈不只在決志悔改時感化我們的心,以後生活也會跟我們在一起。羅馬書8章,如我們生活很多困苦,不知如何禱告,聖靈會陪伴我們一起祈禱。聖靈也會提點我們,使我們記起上帝的教訓。
當時哥林多教會的問題在於領受上帝的恩賜,有人教導他們聖經的真理,聖靈幫助他們明白聖經真理,但他們的生活與所領受的不相符,哥林多教會是我們的鑑戒。今天有機會認識聖經的真理,我們記在心中,並在生活中找機會實踐。我們盡力做聖經所教導的,看重上帝的吩咐,重視與上帝的關係及信仰,抓緊救恩,生命便得以成長。我們一起努力讀聖經,遵行聖經教訓,運用不同恩賜彼此服事,使上帝的家興旺。
經文:「詩篇119:49-56節」
在這經濟越來越差、氣候也轉差、疫情又反覆的時候,人們都在問現在應該做什麼呢?我們可以以今天的講題回答人們,最重要是記念神和珍藏祂的話語。這段經文出現三次「記念」,吸引我查考它的意義,英文是Remember,與「記憶」(理性)有關係。當我背詩篇119篇時,深深感受記念(掛住-感性)神與珍藏上帝話語的重要!願在這末日審判快臨的時候,因記念上帝得著真正的盼望與安慰。
一、求父神記念(記得)祂給兒女們的應許
以前跟弟兄姊妹說過,祢們看一個聖經譯本,就像看黑白電視一樣,還能明白,但就不太精彩;多看幾個譯本就像看彩色電視一樣,能看到豐富一點;如懂得看原文,就像看高清電視一樣,看到更精彩的。耶利米書31:3節的新普及版翻譯是:「很久以前上主對以色列說:「我的子民啊,我以永恆的愛愛祢,且以永遠的慈愛吸引祢歸向我。」而和合本則用以色列,兩者聽到也感覺很親切,因為我們是屬於上帝的,上帝是用永遠的愛愛我們,用祂的慈愛吸引我們。詩篇119篇很長,因它用了22個希伯來文字母來排列,每一個字母排8句,我們今天讀的是第七段,共有8句,在49、52和55節中出現同一個字就是「記念」,聖經裡重複的說話都是很重要的。所以當我們看這段經文的時候,我們便要去思想這個「記念」。
49節:「求祢記念祢向僕人所說的話,這話使我有盼望。」
原來上帝的話語就是充滿寶貴的應許,上帝是信實可靠的。這詩人禱告求天父記念(記得)祢給僕人的應許,因為祢的應許是我唯一的盼望。弟兄姊妹們,無論世界變成如何,我們最重要是找著上帝寶貴的應許。
50 節:「祢的話將我救活了;這是我在患難中的安慰。」
在希伯來文中「安慰」這字是代表對祢的心講話,當十字架是我們的榮耀時,我們不再懼怕死亡,死只是返天家,我們將生命交托給主,當在困難時找著上帝的應許,就能有盼望及得著安慰,上帝的話語便對祢的心說叫祢們放心,因為我已勝過這個世界。只要我們找著天父的應許,天父記念我們,我們便能在患難中得著拯救。
51 節:「驕傲的人極度地侮慢我,我卻未曾偏離祢的律法。」
詩人說我絕不偏離祢的訓言,我們要常常將上帝的話語珍藏在心裏,我們便不會偏離上帝的律法。就如105節說:「祢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
二、記念主耶穌(從古以來)的應許,就得了安慰(對心說話)
希伯來書1:1-4節:「很久以前,上帝多次用多種方式藉着先知向我們的先祖說話。在這末後的日子,祂又藉着祂兒子向我們說話;這兒子,上帝已立祂為承受萬有的,上帝又藉着祂創造了世界。祂是上帝榮耀的光輝,是上帝本質的真像,祂用自己有能力的話語托住萬有。祂完成了潔淨罪惡的工作,就坐在高天威榮者的右邊。祂所承受的名既然比天使尊貴,祂就比天使更崇高。」我們要記念主耶穌,從古以來,上帝藉著耶穌啓示我們,給我們救恩的盼望、救恩的應許。舊約時猶太人盼望基督的來臨,所以基督的開始是由約翰福音1:1節開始的:「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我們基督徒要記念耶穌基督,因為祂從古以來給我們的應許是何等寶貴,祂潔淨我們的罪,祂坐在父上帝的右邊,為我們禱告、記念我們。
52節:「 耶和華啊,我記念祢從古以來的典章,就得了安慰。」
記念有時翻譯為默念,是比較理性的,當我們記念耶穌基督,我們整個人也不同了,魔鬼最怕我們記念耶穌,因我們靠著耶穌的寶血,魔鬼也得逃跑。
53 節:「我因惡人離棄祢的律法,怒火中燒。」
為何這個詩人這麼憤怒呢?可能他跟上帝一樣公義,又可能是替自己為中心,當人們得罪了他,他便咀咒人們。其實我們要明白主耶穌來到這世界的目的,祂道成肉身,是充滿恩典和真理的。在出埃及記中上帝介紹自己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不輕易發怒、願意赦免罪惡的,所以上帝是充滿慈愛的。之後另一句說話:「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代表上帝是有慈愛又有公義的,我們不要只領受公義那邊,忽略了耶穌來世上的目的,祂要拯救罪人,清洗人們的罪,我們也要為得罪我們的人禱告,求主憐憫他們。
三、以不同方法、不同時間記念真理聖靈帶來的安慰
54 節:「我在世寄居,以祢的律例為詩歌。」
無論我們身居何處,我們要珍藏上帝的話語,如詩篇119:11節:「我將祢的話(珍)藏在心裏,免得我得罪祢。」所以我們要記念上帝,和珍藏祂的話語,也可以藉著詩歌去歌咏記念上帝,記念真理的聖靈引導我們。
55 節:「耶和華啊,我夜間記念祢的名,我也要遵守祢的律法。」
當我們睡不著的時候也可記念主的名,我們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我們的主,還要愛人如己,這樣我們就能消除憂慮,便能入睡。
56 節:「這臨到我,是因我謹守祢的訓詞。」
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是上帝的帶領,祂要我們學習倚靠祂,求主幫助我們,給我們智慧,藉著上帝的話語得盼望得安慰。詩篇119:16節:「我要以祢的律例為樂,我不忘記祢的話。」我們要喜愛上帝的話語,以上帝的話語為樂,要記著上帝的話不要忘記。詩篇119章最後一節說:「我走迷了路如同失喪的羊,求祢尋找祢的僕人,因我不忘記祢的命令。」我們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中也許會走迷路,只要我們不放棄,珍藏上帝的話語及記念上帝,上帝便會記念祢、尋找祢。
總結:
記念是雙方面的。(我們記念上帝,上帝也會記念我們。記住(不忘記)是看重(理性);掛住是喜愛(感性)。記念可以理性開始,感性結束,或相反也可以!但必須兩者都有!
經文:「約翰福音10:7-10節」
在耶穌時代,猶太人熱切期待救世主來使他們復國,但不是渴求一個將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的彌賽亞。他們的盼望不是在真理、信仰和生命上。主耶穌要糾正猶太人對彌賽亞的期望,所以,當猶太人因五餅二魚強迫祂做王,主耶穌就隨即宣告:「我是生命的糧」(6:35節)。過了不久,祂又當眾宣告:「我是世界的光」(8:12節)。而當法利賽人攻擊祂的時候,祂就宣告:「我是羊的門」(10:7節),「我是好牧人」(10:11節)。
約翰福音第10章是從第9章發展下來的,與第九章是同一個場景。在安息日,主耶穌和門徒見到一個生來瞎眼的人。這個人素來坐在聖殿門口附近討飯,他不認識主耶穌,主耶穌卻主動醫好了他。法利賽人知道了這件事,就有人說,主耶穌不是從上帝而來的,因為祂不守安息日(9:16節)。於是法利賽人盤問那從前盲眼的人,對他說:「你該將榮耀歸給上帝,我們知道這人是個罪人」(9:24節)。但那人相信,醫好他的人是從上帝而來的,法利賽人就罵他,說:「你全然生在罪孽中」,跟著他們將他趕出聖殿(9:34節)。
10:7-8節,主耶穌表明祂是進入上帝羊圈唯一「得救之門」。主耶穌說:「凡在我以先來的都是賊,是強盜」,祂是指到當時的「假先知」和「假教師」。第10節,主耶穌說:「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主耶穌用這比喻來責備法利賽人,到底法利賽人有否真的偷竊、殺害、毀壞生命呢?的確是,主耶穌在太23:13-36節講論文士同法利賽人的七禍時提及了。第10節,主耶穌宣告:「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這就形成一個相當不同的對比 — 一個是偷竊、殺害、毀壞生命,一個是賜下豐盛的生命。主賜豐盛的生命,這是基督教信仰一個很重要的核心。一個豐盛的生命有以下特質:
一. 認識主、跟隨主
第4節,羊「跟著」牧人,比喻我們跟隨主耶穌,作祂的門徒。第14節,「認識」原文可以指到夫妻之間的親密關係。雅4:8節,「你們親近上帝,上帝就必親近你們。」甚願我們渴慕主耶穌,盼望與祂建立更親密的關係,更明白祂的心意。要認識主耶穌,就必須實踐祂的吩咐。約14:21節,主耶穌說:「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其實,主耶穌用羊和牧羊人的比喻,要傳達的就是「關係」。我們期望享有豐盛的生命,就要培養與主耶穌有良朋密友那種關係。我們要學習主耶穌、親近祂、更多認識祂。
二. 不致缺乏
約10:9節,主耶穌再次強調祂是唯一的「得救之門」。今日這門對罪人或對任何人來說,都是白白打開的,但有一日,這門就要永遠關閉。千萬不要在模棱兩可之間猶豫不定,站在門外徘徊。主耶穌是好牧人,我們出入羊圈有祂的保護,祂又會帶領我們去到青草地、溪水旁。在我們每日的生活中,上帝的話亦滋養我們的靈性,祂的道使我們重生,進一步亦使我們的生命成長起來。
三. 有捨己的愛 約10:11節,主耶穌在這裡預告祂會為我們被釘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捨棄生命。賽53:5節說,「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主耶穌無條件的付出,祂的愛是犧牲捨己的愛。我們應時常檢討自己:無論在家庭、在職場、或在學校,有沒有效法主耶穌這樣捨己為人?聖經說,我們在短暫人生所做的一切,是為永恆做準備。我們赤身出於母腹,今日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主所賜的。我們只是管家,我們肯不肯放下自己的主權,連自己的生命也完全交託給主,被主使用?與你生活在一起的人,是否都得到福音的好處?信主以前我們攔阻上帝的工作,現在當順服聖靈,被聖靈充滿,多多結出聖靈的果子,活出豐盛的生命。
經文:希伯來書10:19-25節」
在疫情下,今天能來到教會實在是不容易的事。大家想想,在疫情當中如果我們未能回到教會,在自己的地方中各自崇拜,怎能彼此相愛,是非常困惑。我相信今次的疫情能喚醒我們應該如何作基督徒。
今次選的經文是希伯來書10章19-25節,希伯來書主要是想講述耶穌是誰。在25節中提到,「…不可停止聚會…既知道那日子臨近…」根據解經家所說,經文中的「那日子」是指耶穌回來審判的日子,在馬太福音24章2-9節有記載。當中所提到回來的日子的描述,跟今天周遭環境所發生的事情十分相似。耶穌回來的日子近了,而在和不同同工了解到今天教會的情況時,很多信徒都麻木了,也選擇不上教會,寧願在家聽道、敬拜上帝。上帝、聖經是這樣教導我們嗎?
希伯來書教導我們怎樣面對苦難周遭所發生的事,在19-21節說耶穌基督是大祭司,衪用身體擺上,使我們不用像舊約中要獻祭給上帝。今天我們要清楚自己的身份,我們不止單單信,要學習約翰福音14章耶穌所說的有關道路、真理、生命的事情。若沒有了耶穌,我們甚麼都做不到。在我們的信仰中,救恩確據並不是閒事,不可以只有頭腦知識,不是看生前做些甚麼,而是知道我們是有權柄,有上帝給我們的祝福,知道可以向上帝祈求。在今天的世代,我們心靈會很空虛,想做甚麼都不能。人最大的問題是,犯罪後是與上帝隔絕,不知道自己的問題,所以我們更要清楚,我們要回到上帝當中,就是要靠耶穌與上帝重新結連。
22節提到我們要有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而「信」是甚麼呢? 在11章第1節中,信是指「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前的確據」。 在眾多宗教之中,基督教是最有力的宗教,就是因為這點。在其他宗教中,他們所提倡的,不是肯定,只是在理論的層面。而在聖經中,上帝就是那位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在,是聖潔的。我們有時會問很多為什麼,為什麼上帝會使苦難、不開心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是哪裡錯了?其實,很多事情都是人為上的錯誤,不關上帝的事情,所以我們更認識上帝,知道衪的大能大力能夠幫助我們。
我們要對上帝有認識,知道衪如何幫助我們面對世界。我們可以透過聖經去了解,明白上帝的應許。在我讀神學的第一堂時,講師問聖經是不是會有錯誤的地方? 其實,上帝的話語是完全的,不會有錯誤 。我們要認定上帝、以聖經所說的話作為我們人生的最高標準和教導。今天世界有很多事情把我們困住,所以我們要把問題帶到耶穌面前,耶穌會幫助我們,因為衪已經勝過了死亡,勝過了世界。
當我們有信心跟隨和倚靠上帝後,我們也要付諸行動。疫症期間我們不能回到教會,講台上只有講員講道,會眾席沒有會眾,我們是非常難受的。環境差會影響我們的信心,使我們冷淡下來。魔鬼會藉著環境攻擊、阻礙我們對上帝的信心,使我們有離開教會的心。離開教會是一件悲慘的事,但要記住,教會是上帝的家,所以我們要像經文24節所講,要激發自己的愛心。我們要將愛化作實際行動,要彼此相愛、提醒。今天我們不能懶散,要不停學習,一起禱告,不可以自己顧自己。所以,可以回教會聚會是需要的,我們也會透過弟兄姊妹的相交,彼此感染大家。
在今天的世代中,我們要忍耐到底,以上帝的話語提醒自己。我們要清楚上帝的位份,知道自己所擁有的權柄,懂得跟隨上帝。我們要好好為自己擺上,無論人生如何,我們要記著自己是客旅。我們也要回到教會和弟兄姊妹彼此相交,因為愛心是非常重要的。而未能回到教會的弟兄姊妹,我們要為他們擺上禱告,免得他們愛心冷卻,希望上帝會醫治和鼓勵他們,阿們!
經文:「約伯記42:1-6節」
約伯是很虔誠的人,上帝曾讓撒旦看祂的僕人約伯忠心愛祂,但撒旦回答上帝賜福給約伯,但如果收回他的一切會怎樣?上帝同意讓撒旦一試,約伯在一日內傾家蕩產,十個兒女死去,但約伯沒有埋怨上帝,反而認為賞賜的和收取的是耶和華,祂是可稱頌的。我們是否有約伯的信心?撒旦認為如約伯的肉身有毛病,又會怎樣?上帝同意讓撒旦再試,結果約伯全身生瘡,又癢又痛,但心靈更痛苦。因妻子咒駡他,幾個朋友指駡他犯罪,所以受到上帝的刑罰,但他與他們辯論,回應上帝這樣對待他是有旨意的。上帝更賜福約伯,不但讓他身體平安,再次富足,並賜他兒女。
約伯對上帝說「我從前風聞有你」(伯42:5),從前知道敬畏上帝,「現在親眼看見你」(伯42:5),現在經歷苦難和上帝的同在。今天很多人只停留「風聞」的狀態,內心知道有上帝,但未曾深深知道上帝是怎樣。今天在疫情中,我們是否像約伯信心堅定,還是埋怨祂?要珍惜上帝給我們的機會,在主裡面好好追求,得到主的恩典。從未知到深知,知道上帝是怎樣。我會舉三個例子。
一、撒該─看是誰。撒該是不受百姓歡迎的稅吏。他每天聽人講有位能醫病趕鬼,叫死人復活。他「風聞」有耶穌,很想看耶穌是誰,每天在等待。耶穌有天經過,但撒該較矮小,加上人群中的阻攔,所以他爬上桑樹看耶穌是誰。耶穌經過後叫他下來,講今天救恩臨到他的家。撒該內心感動,耶穌竟然認識他,他跟耶穌說將自己的一半財產分給窮人,並四倍償還曾欺詐的人,他看見耶穌生命就改變。
二、保羅─聽是誰。保羅原名掃羅,是宗教狂熱者,信奉律法和舊約的條例,相信先知的預言,但不肯接受耶穌就是彌賽亞,所以逼迫基督徒。有天,他在大馬色的路上遇到強烈的光,俯倒在地上,聽見有聲音,是屬於他所逼迫的耶穌。上帝藉著亞拿尼亞和當時的使徒栽培保羅,保羅立刻悔改,在三、四個月完全改變,成為傳道人。今天我們聽了很多道,是否有尋求更深的認識主,知道主的心意?
三、盲人─不知誰。約翰福音9章記載有個生來瞎眼的人,耶穌的門徒問這人生來是瞎眼,是父母或是他自己的罪?耶穌回答都不是,是上帝想在這人身上行奇妙的神蹟。其後耶穌醫治這人,他可以看見了,但不知道醫治他的人是誰。後來遇見耶穌,得知是耶穌醫治他,他立刻跪在地上感謝上帝。我們不知上帝的恩典和大愛,或救恩為何臨到我們身上,但我們今天看見了。
很多事情我們不知,但要追求。學習撒該,不怕攔阻,一心一意尋求看見主;學習保羅,不明白的要問,主會教導我們。從不知到深知,多祈禱、求問上帝;多讀經,更深入認識主;見證主,向其他人傳福音。
經文:「希伯來書10:32-39節」
希伯來書的作者寫這封信的時候,基督徒當中已經有好多人漸漸信心搖動,冷淡退後,在真道上疲倦灰心。所以在10:32節,作者勸勉他們,要追念昔日信了主耶穌之後,他們那些美好的見證。
一. 追念往日為主忍受苦難(10:32-34)
10:32節,回顧的目的是要想起過去為主耶穌忍受苦難的時候,他們所經歷到的喜樂,對比現今的軟弱與冷淡。這樣會使他們謙卑下來,重新挑旺昔日愛主的心。過去這些猶太基督徒沒有放棄信仰,反而是堅定的面對逼害,保持對主的忠誠。他們沒有動搖,為福音受了很多苦難,他們都沒有喪志。第33節提到他們「被毀謗,遭患難,成了戲景叫眾人觀看」。
1. 被毀謗:毀謗就是你沒有犯錯,別人將罪名加在你身上;毀謗就是將你所有的好處抹殺,而將你的壞處周圍宣揚出去。基督徒因為愛主而受毀謗,他心裡一定是很痛苦,受不公義的對待是最難受的事。被人冤屈、受辱,你每次想起那件事,你內心都會傷痛到無法形容。
2. 遭患難,成了戲景叫眾人觀看:世人見基督徒因信耶穌而受苦,覺得簡直是愚蠢。他們參與逼害基督徒,或者袖手旁觀,總之不是同情反是嘲笑。基督徒為了信仰變成一台戲,讓人看著自己當眾被羞辱,真是很難受的。倘若你落在這樣的景況中,你又會如何?你要思念主耶穌,要記得主所受的苦難比你更大。第33節說,當日猶太基督徒還陪伴那些受同樣苦難的人。陪伴就是分擔他人的痛苦。人在受苦時多半只望得到別人的同情,有誰願意受人牽累而惹麻煩呢?
弟兄姊妹,甚願我們能肩負並持守這種滿載信心與勇氣的愛心行動。
有人話,如果聰明的人多,偉大的人少,教會就沒有辦法脫離冷漠的悲劇。所以我們需要更多懂得與人同行那種偉大的心靈。第34節又講到,當時猶太基督徒「體恤了那些被捆鎖的人」。有些人比他們更慘,不單只產業被搶奪,還被監禁起來。他們既然自己都是受逼害,卻仍然沒有懼怕,體恤、扶助另外一些受苦更多的人,可見那時他們愛主的心何等熱切,只顧體恤別人的困難,不體恤自己的痛苦。
3. 家業被人搶去:第34節下,羅馬政府有一條法例,就是全國都要效忠凱撒,只可稱他為「主」。他們迫害凡稱耶穌為主的人,要求他們背棄耶穌,並且發誓以後只稱凱撒為主。基督徒當然不會這樣做,於是就受到種種的刑罰,後來連家產都被沒收。他們沒有埋怨主耶穌不賜福他們,可見他們信主完全不是為物質的好處,反而願意捨棄世上的財富。
他們「知道自己有更美長存的家業」。對真理的認識,對上帝應許的肯定,對上帝絕對信實的了解,是在苦難中得到力量最重要的秘訣。對真理認識所產生的力量大到一個地步,你可以將生死置諸度外,可以將個人的利害關係完全不放在眼內。
「更美」這個詞彙是整卷希伯來書其中一個鑰匙;基督徒有一個「更美」的盼望,才會看輕現今所擁有的。他們有這樣的認知,所以在困境裡不會灰心喪膽。世界給我們受苦,不是因為我們不好,而是因為我們再不屬於這個世界。
弟兄姊妹,你要花些時間,將你在天上的產業整理出一個清單,寫下你已經有的和你所期望的。這樣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所能提供的一切,都不再有任何的吸引力!
二. 現今當有的心志(10:35-39)
對所知的真理,整個生命投放入去,這才叫「信仰」。第35節,信仰產生出來的是勇敢,而不是懼怕。當基督信仰成為你生命的一部份,成為你一生最寶貴的經驗,你才有把握去告訴人怎樣信耶穌,你才有內涵去分享生命。我們應有擇善固執的智慧,大難當前,仍然活出真正勇敢的生命。基督徒的勇敢是不怕受傷、受害、受壓逼;這種堅忍的勇氣,才是基督徒的勇敢。
請留意,我們不是主張受苦主義,也不會自討苦吃。詩119:71節,「我受苦是與我有益」,苦難有正面的意義,使我們更長進、更成熟,更曉得安慰他人。
10:36-37,「忍耐」是指到在長久的困苦中仍堅持不退縮!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但聖靈所賜的忍耐能使人面對前面崎嶇的道路,心中仍有盼望。要行完上帝的旨意,「忍耐」是必須的條件。這一節所講的「應許」,乃是指37節:「還有一點點時候,那要來的就來,並不遲延」。這應許是信徒最大的盼望,又是他們能忍耐最大的力量,使他們不會覺得苦難的日子太長。
10:38-39,「義人必因信得生」,這一節聖經是從哈巴谷書來的。先知哈巴谷活在一個困難的時代裡,他所看見不公義的事情,繼續不斷顯露在他四圍。所以上帝要懲治猶大國,祂興起巴比倫人,容許這些外邦人來擄掠祂的子民。哈2:4節,「惟義人因信得生。」哈巴谷面對國破家亡、最難熬的逆境,他的信心沒有退後。
上帝清楚地說:「他若退後,我心裏就不喜歡他。」「退後」原文的意思是因恐懼而退縮;這種退縮的心態,正是「丟棄了勇敢的心」。當人倚靠上帝,勇於迎見困難,上帝就必幫助他,加添他的力量,使他能夠繼續向前。
希伯來書的作者在這裡還這些猶太基督徒一個肯定,雖然他們在信仰上已經顯得停滯不前、心靈疲倦乏力,但是他們沒有背棄真理!他們不是那些屬於「退後入沉淪」的人,而是「有信心以致靈魂得救」的人。這些希伯來信徒雖然現今靈性有點軟弱,卻遠勝過那些走向滅亡的人。
李保羅牧師在他所寫的釋經書裡,叫我們留意第十一章,當中列出很多舊約信心人物來勉勵信徒。這樣我們就要問:如果亞伯拉罕信不過上帝,不肯將以撒來獻祭,他是否會沉淪滅亡呢?如果摩西的父母不是憑著信心將摩西收藏起來,他們是否因此滅亡呢?當然不是。所以很明顯,希伯來書第十章不是討論得救與否的神學問題,而是勉勵基督徒要憑信心過生活。
作者在第十一章舉出很多因信得生、憑信而活的實例,上帝的子民面對各樣的壓力和考驗,他們忍耐到底,不屈不撓。因為他們將目光定睛在那位永不改變的上帝身上,他們就變得堅定不移,沒有任何事物能夠搖動他們,令他們分心。
弟兄姊妹,請將你勇敢的心全然獻上,務要堅持到底,謹記主的應許。求上帝幫助我們,面對不可知的明天,我們在跟隨主的路上堅忍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