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學賢牧師 -「何時可回聖所?」(2020年08月16日)
大衛作以色列王,在晚年被背叛的兒子押沙龍追殺。這場仗無論勝敗,也使大衛悲痛欲絕。他逃亡到乾旱無水的曠野,卻沒有怨天尤人,只表現出對上帝的渴慕,願能在上帝的聖所與祂親近。大衛說:「上帝啊,你是我的上帝,我要切切地尋求你。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 (詩63:1節)。」大衛所處的環境非常險惡,但不影響他對上帝的渴慕,因為他深知道上帝的慈愛比生命更好 (詩63:3節)。當時大衛正在生命的最低谷裏,他認定唯有上帝使他仍得滿足和喜樂。
在過去的半年,我們大部分弟兄姊妹不能到教會參加集體敬拜,大家心裡必定切切期盼能早日回到上帝的聖所。如詩人對上帝說:「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 (詩73:25節)。」願我們在「疫」境中學習大衛抓緊上帝。
「溫柔與謙卑互相聯繫」 趙詠琴博士講,尤長明弟兄記 (2020年08月02日)
謙卑與溫柔兩者是互有關繫的,是聖靈所賜的果子。有人會覺得溫柔的人是容易被欺負和儒弱。但相信聖經不是這觀念,溫柔是聖靈幫助人所結的果子。溫柔這字本就有謙卑這觀念,可譯作為人設想,有慈悲的態度。民數記說摩西的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謙和這字與聖靈所結的果子溫柔這字是相同的。在主前兩個世紀文士把舊約譯作希臘文時,提到摩西就是用謙和這字,也是溫柔這字。聖經作者及譯者同有這觀念:就是謙和、謙卑和溫柔三者是有關連的。
撒加利亞書提及王謙謙和和地騎著驢;這個謙謙和和也是溫柔這字。同樣新約作者說當耶穌騎著驢進入耶路撒冷,祂是謙和的。您可想像一個君王同是謙和溫柔,是一個很大的反差。一個君王是應有威嚴的,但說這君王同是謙和,就是溫柔。耶穌說我是柔和謙卑的,很明顯祂有這個概念。
腓立比書中大家很熟識的經文說祂本有上帝的形象;意思說耶穌是神,應被世人所尊崇,地位超然。經文說祂本有上帝的形象,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意思說祂沒有堅持不放,那又是什麼?就是上帝應得人的尊崇。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絕對是被尊崇的,但祂卻沒有堅持。我們明白祂降生為人,仍然滿有神性,卻放棄了被人所尊重。當人見到耶穌的樣子,忘記祂是上帝,沒有把祂作上帝的敬重。耶穌就是這樣謙卑自己,願意從上帝的位份降卑為人,放棄得到人的尊崇,成為人去服侍人,這就是腓立比書中所講的耶穌的謙卑,且捨身在十字架上。
當時大罪犯才釘死在十字架上,但耶穌不是因為祂犯罪,而是為了你我的罪負代價,這就說明為何祂願意從上帝的位份降卑為人,甚至釘死在十字架上,是因為祂愛和顧及我們。當然祂也順服父上帝,因知道救恩是為罪人的好處,所以祂寧願犧牲自己、犧牲作為上帝所得的權益,只顧及別人、為別人設想,這就是祂謙卑的表現。在這裡我們會明白,謙卑的人不等於他的地位低微,他的地位仍很高尚,但謙卑的態度就是顧及別人,如腓立比書二章提及不要單顧自己的事;意思即不要只顧自己的利益,也要顧別人的。
謙卑的相對就是驕傲。驕傲的人是很自我自私的。為什麼謙卑的人是顧及別人呢?因為他知道自己和別人的權益是同樣重要及被尊重的。如插隊的人,他覺得自己的時間是很重要的,這是很驕傲自我的人;相反謙卑的人就會顧及別人,他不比別人有更高的位份。所以耶穌的謙卑就是包含不驕傲,這樣顧及他人的人就是溫柔。
溫柔和謙卑是很有關係的:溫柔的人背後有一種謙卑的心態。溫柔是一種態度、處人處事的做法。溫柔的人時常會遷就別人,因他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在教會中時有開會商討事工,總要互相遷就。與人相處總要為人設想。若耶穌不降卑成人我們就沒有救恩。所以耶穌是柔和謙卑的君王。
謙卑不是儒弱,反是放棄自己的權益,是寧願別人得好處,是生命的力量。聖靈所結果子其中一樣是溫柔,聖經中我們以聖靈和能力是相關的,使徒行傳中說聖靈是大有能力的;保羅書信中多提及聖靈的大能。聖靈可幫助人結出溫柔的果子,也幫助人結出和平的果子。信徒是和平之子,不是那種威嚴的姿態。所以我們是很難把能力和溫柔聯繫起來。
從經文中整合對溫柔的觀念:溫柔的人是顧及別人的,當有需要時可放棄自己的利益。肢體商討事工,各有想法,怎能達到共識?如果自我的人覺得一己想法是很完美而別人也要聽從,這就是自大堅持了。認識及確認別人的想法有長處,這就是謙卑的態度。腓立比書二章說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這就是謙卑的態度,顯出溫柔的相處。不強求、甚至顧及遷就別人,這就是溫柔。相信我們樂意和這樣的人相處,因為他不是單顧自己,也會遷就他人。聖靈幫助我們結出是一個美善的、生命的果子。看來溫柔不單是一種性格、一種順服聖靈而有的生命、一種靈命的表現,也是屬靈生命成熟的態度。相反,若一個人若很驕傲自我不遷就人,某程度上他也是不順服聖靈了。
信徒要學習耶穌基督柔和謙卑。如教會中有肢體犯錯,加拉太書說當用溫柔的心將他挽回過來;用溫柔的態度絕對不是指責,以謙卑的態度,用愛心勸導將他們挽回,為他們設想。經文提醒因為肢體犯的錯,我們也會犯同樣的錯。所以當我們挽回他們的時候,也得小心免被引誘。這就是謹慎和謙卑的態度。溫柔的人不是沒有立場,但不是堅持要被人認同。這點對今日基督徒是有很大的提醒。只是真理才要堅持!讓大家學習被聖靈管理,順服聖靈,以致我們的生命結出溫柔的果子,背後有謙卑的態度。
鄭淑儀姑娘 -「轉恨為愛」(2020年08月09日)
《美麗天堂》是我個人看過令我印象深刻的一部紀錄片,影片劇情感動我的是在於它對恨與愛的寫實。《美麗天堂》描述以色列小孩與巴勒斯坦小孩彼此之間的接納與相處,以至於化解了憤恨,轉恨為愛。
「轉恨為愛」是一個高深的學問,建立在愛裡的關係令人印象深刻!人是這樣的,愈沒有關係,愈容易動真性情,因為沒有利害,沒有故事,沒有糾纏; 相反有了聯係,情況就不一樣。所以『原諒』和『忘記』是必須的,過去的就過去了,開放溝通,找出雙方都舒服的去相處共融。大家學習在主內的「轉恨為愛」。
馬太5:43-45:「祢們聽見有話說:『當愛祢的鄰舍,恨祢的仇敵。』只是我告訴祢們,要愛祢們的仇敵,為那逼迫祢們的禱告。這樣就可以作祢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
彭偉業傳道 -「基督的團契」(2020年08月02日)
上次與大家分享了教內的兄姊,與教外的朋友之間的分別,今次我們再思想一下團契在信仰上的意義。團契是弟兄姊妹在相聚裡有基督的同在,即一同效法耶穌的榜樣,學習踐行天國的價值,所以團契弟兄姊妹有別於教會外的朋友。至於教會外朋友之間的相處,則沒有基督的同在,皆因在未信者的生命中,還沒有與基督結連。
怎能在團契中具體活現有基督的同在?當我們聯於元首基督時就是與主結連了。聯於元首基督即是以基督作頭,讓基督作頭則是聽命於基督。當基督在我們心裡作王的時候,信徒就能夠活出基督的生命,像基督被罵不還口,安靜順服天父一切的安排,也能夠心存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不再用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了。換言之,教會以基督為首,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二5)。
古學賢牧師 -「疫情的反思」(2020年07月26日)
新冠狀病毒來勢洶洶,震動全球,不但奪去數十萬人的生命,也重創列國經濟。全球人都活在「新常態」中,比如在家工作、每天戴口罩、視像聚會等,有些地方更實行「禁足令」。我們不斷祈求上帝使疫情快快過去,早日回復往時的生活形態,然而,我們有沒有反思:過往的生活方式有甚麼一直消耗我們的心力和體力,使我們與上帝疏遠?
香港人不習慣停下來,基督徒也不例外,常在忙碌的生活中忘卻自己真正的使命。可1:35節記載「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裏禱告。」主耶穌的事奉非常繁忙,祂卻沒有順應人們的要求而活,反倒刻意安排曠野時間。現今與其我們期盼疫情過去,不如省察自己的價值觀,操練敬虔與知足的心。當疫情過去後,我們再恢復忙碌的生活,也不忘刻意安排與主共聚的時刻。這樣,我們才沒有忽視這次疫情帶給我們的啓迪。
「教導的使命」 彭偉業傳道講 (2020年07月26日)
聖經重視教育下一代,不少篇章都有涉及教育這個範疇,尤其是關乎信仰群體的傳承。箴言在猶太傳統教育裡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學者認同大部份箴言的內容是由所羅門王所寫,他寫下智慧的訓示,後來被輯錄成箴言,成為了猶太人的智慧傳統。學術上箴言被叫做智慧文學,是關於人如何獲得生命的智慧。箴言處理了我們生活中的靈性、倫理、心理、理智、身體、婚姻、社會的問題,在這些方面提供意見。箴言是人生指導的寶藏。
簡單地說,箴言基本上將人分為兩類人,一種是智慧人,就是認識和敬畏耶和華,並且會遵行上帝的訓誨和指示的人;另一種是愚昧人,是不認識和不敬畏耶和華,並且藐視上帝和祂的訓誨的人。整卷箴言的目的,就是要使人成為「智慧人」,以免變成藐視智慧的「愚昧人」。今日的經文講述一個傳統猶太家庭對下一代衷心的勸喻和訓示,期望他們的下一代成為「智慧人」。今日我們從這訓示當中,思想我們可以如何栽培我們的下一代。
讓下一代分辨智慧的道路與跌倒的道路。
傳統猶太家庭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是要讓他們的下一代能夠走上一條智慧的道路,成為一個「智慧人」。只有掌握生命的智慧,才能夠保證人生可以行一條豐盛的路。作者針對下一代的教育作出重要的訓示,用「我兒」的稱呼,叫少年人聽上一代智慧的教導,因為只有能夠掌握上一代承傳下來的人生智慧,作一敬畏上帝的人,聽從上帝的指示,才可以在人生的路途上行一條正直的路。(箴 4:10-12)
猶太家庭的長輩經常提醒下一代人,叫他們要獲得智慧,箴言重要的教導是,沒有智慧的人就必定會在人生路上跌倒。我們經常所說的「跌倒」的意思,是一個人不能夠做出智慧的選擇和決定。用我們現代人的語言去理解,「智慧」就是聖經所教導的真理和行為原則,「跌倒」就是沒有「智慧」的選擇,不能夠按照聖經教導的原則去行事,於是往往讓人生行入一條黑暗的道路。
平時我們基督徒所說的「跌倒」,一般都認為是只信徒犯了罪,可能是一些道德上的罪,但聖經箴言裡面所指的「跌倒」,並不單指犯了道德罪疚的問題,而是辨別真理是非的問題。現代人在新自由主義的紛圍之下,對傳統價值的觀念變得模糊和輕視,例如現代常見影響年青人思維的問題是同性戀合法化,和婚前性行為的普及。社會上越來越多的意見認為這兩者是沒有問題,或者甚至將這些看成是個人自由的選擇,個人的權利。這些想法漸漸變成主流的意見,如果年青人不去接受,就是落後和守舊。
基督徒,尤其是基督徒的年青人,是否應跟大隊順應潮流?青少年人能不能夠以聖經真理教導去思考?能否認識到同性戀如何違反上帝設定一男一女婚姻制度的原意,以及能否認識到婚前性行為如何破壞基督徒聖潔的靈命,婚約盟誓的神
性?同樣箴言提出一個少年人需要面對的境況,作者叫少年人不要走上壞人的路,要躲避,這指出其實社會上,周圍都佈滿著使人陷入歧途的陷阱,青少年人是身陷險境,見到不對的地方,是要立刻轉身而去。
事實上,現代社會上各種各樣的思想、意識形態,影響著我們今日的青少年,他們如何可以分辨到那一條光明的道路,那一條是跌倒的道路呢?唯一的方法,是要他們自己能夠獲得生命的智慧,否則他們就會不知不覺走入跌倒的道路。
注重對下一代的心靈的培育
在第20-22節,「眼目」是人解釋世界時所持有的觀點、視野和假設。猶太父母懇求未成熟的孩子,通過聽取智慧的教導,要他們的思想態度要被智慧所開啟。以致他們能夠將智慧的教導內化在心入面,讓整個人都充滿生命力。
23節,「保守你的心」的「心」是指些什麼?「心」這字詞在箴言裡面出現了97次,意思包含了人的理智、情感、信靠、意志等等,「心」是人信仰的中心,決定思想、意志和情感的方向。保守少年人的心,就是守護著他們思想、意志和情感,從而堅立屬靈生命,行事為人都以上帝為中心,因為這樣是決定他一生的果效。
注重教導的使命
我們基督徒的責任是要我們的下一代獲得聖經的智慧,好讓他們有足夠的裝備去面對將來的試探,學會了透過智慧而不是愚昧來看世界。我們教會有一個教導的使命。教會作為一個信仰群體,本身就是一個教育者,即是說「教會就是教導」。對我們的下一代來說,我們教會的主日學扮演著好重要的教導功能,將聖經的知識、智慧、和神學上對世界的了解方式,傳遞給我們的下一代。讓他們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中,能避開愚昧、和試探。主日學對一間教會來說是相當的重要,事實上一間教會能夠興旺,是反映在她幾重事教會的主日學,尤其是為孩童和少年人而設的主日學。
現代的教會是以崇拜和主日學的方式,將信仰生活和聖經智慧傳給我們的下一代。可惜不少現代的基督信徒未能看見給下一代信仰生活實踐的重要性。好多時基督徒的父母未能夠給教會所安排的主日學有適當的重視。現在社會給孩童和少年的學業要求太高,有時孩子為了各式各樣的學習或補課,選擇在主日不返教會的主日學學習。這些外面的補習,對他們將來要成為「智慧人」沒有任何幫助。
要改善這現象,我們應該由我們如何看教會做起。我們要看教會為教導,讓人獲得生命智慧的最終站。基督徒的父母不應該放棄任何樣他們的孩子返主日學學習、讓生命成長的機會。我們期望教會復興,就由重視主日學的事奉開始。
「恩上加恩」 陸 輝牧師講,黃加蕙姊妹記 ( 2020年07月05日)
帖撒羅尼迦教會是保羅成立的第二個教會,為著教會感謝上帝,以第一章2至8節,描述了各樣恩典,並以「提到你們」、「記念你們」及「知道你們」來對這些恩典作出感謝。
「提到你們」,就是保羅在禱告中提到教會,即使離開了仍關心教會,為教會禱告,而因為上帝的恩典是建立在祈禱的基礎上。
「記念你們」,就是「信、望、愛」-基督教的核心,亦值得我們以禱告求上帝賜下。一章3節提到「信心所作的工夫」,指我們對上帝要有信心,並以行動表達,即使面對挑戰時亦一樣。「愛心所受的勞苦」,表示愛是要付代價的,就如我們關心弟兄姊妹,便要付上時間。而「盼望我們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道出盼望產生的忍耐。我們盼望主耶穌再來,在此之前要忍耐,而這份忍耐能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讓我們不至灰心、放棄和發怨言。帖撒羅尼迦教會將「信、望、愛」表達出來,是個標準的教會供我們參考。當中第5節以「不獨在乎言語」、「也在乎權能」、「和聖靈」和「並充足的信心」描述教會是蒙揀選的。
「知道你們」指帖撒羅尼迦教會是蒙神揀選的。我們傳福音不單單以言語傳揚,還要有能力。所以傳福音時不可忘記禱告,因為能力是由禱告發出。我們需透過聖靈才能感動人信耶穌,靠著聖靈給予我們的能力去宣講,也讓每天的生活依靠聖靈,感受聖靈在我們內心 的感動,實行出來,使生命改變。最後,我們要有充足的信心,相信我們傳福音,主耶穌與我們同在,有權柄將人從罪裡帶出來。
保羅向人傳福音,以生命活出福音就是效法主的榜樣。一章6至8節,道出「效法」的層次和重要性。保羅及他的同工效法主耶穌,並傳福音給帖撒羅尼迦教會,同時這教會效法主,又效法保羅及他的同工,將福音傳給其他地方,就成為了榜樣。盼望我們能將聽的道活出來;成為榜樣影響其他人,在未來的日子建立和經歷這恩典,將上帝的恩典活出來,活出真理。
帖撒羅尼迦前書一章6節:「並且你們在大難之中、蒙了聖靈所賜的喜樂、領受真道、就效法我們、也效法了主」,帖撒羅尼迦教會經歷的「大難」是羅馬政府的迫逼,卻仍然有聖靈所賜的喜樂,並持守真道,將真理傳揚出來。
我們應把握機會傳揚福音,建立生命,讓上帝的道在我們的生命裡,成為榜樣。我們相信真理會在我們心中帶來改變,讓道在我們的生命扎根,在上帝面前立志,繼續建立教會,將福音傳到更遠。
「溫柔的人有福了」 倫國平牧師講,林日麗姊妹記 ( 2020年07月19日)
在疫情中如何學習溫柔?很多人因買或戴口罩而爭執,甚至打架,疫情的影響廣泛,大家的生活備受壓力,這時候需要溫柔品格的人,把疫情的影響降低。耶穌基督在登山寶訓的八福中,第三福是溫柔的教導,這證明溫柔的品格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以耶穌為榜樣。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太5:5)一般認為溫柔體現在軟弱、較被動、易受欺的人身上。在耶穌時代,溫柔是指一匹野馬給主人馴服後,就會自制服事主人。有位著名釋經學家曾講溫柔不是軟弱,而是有自制的實力。耶穌基督是溫柔最好的例子,腓2:6-8,耶穌很謙卑。奧古斯丁曾講,如果有人問宗教最重要的是甚麼,他認為第一、二、三都是謙卑。溫柔的第一件事要學習謙卑,柔和與謙卑是彼此聯合。中國佈道家宋尚節為基督從美國返回國內時,把一切學歷文憑丟進海裡。腓2:8,耶穌不但讓我們看見祂的謙卑,還有順服。學習溫柔,除謙卑外,也要順服上帝,順服不是與上帝爭論,而是在上帝的話裡降服。
詩1:1「不從」、「不站」、「不坐」,不要學習世界的方法。詩1:2,要有安穩的生活,唯有依靠上帝,才能心安理得,且心靈安康。在這混亂、充滿壓力的世界,我們跟隨上帝,就能有溫柔的品格。有次駕車向右轉彎時,雖沒妨礙其他司機,但有位貨車司機響號,並大罵我。當時感到氣憤,但聖靈讓我學習溫柔,我跟司機道歉,事情就結束,我心中感恩。當願意跟隨上帝帶領時,在聖靈的感動下我們可以改變,事情是出乎意料之外。
腓2:8-11,有人講海洋是地球最低的地方,但面積最大,因所有江河都會流到海。謙卑是最低的位置,但是上帝所喜悅。太5:5,基督徒靠著基督,學習溫柔的品格,上帝就讓我們承受地土。當我們在基督裡,就是在上帝的國度裡。可10:28-30,當願意學習耶穌,上帝給我們祝福、地土、應允,在基督裡是如此的豐富。在基督裡有甚麼好處?林後5:17,回望過去,看到上帝改變我的生命,如無基督,我沒有勇氣在這裡講道,不會學懂甚麼是溫柔。依靠基督,一定能成功,活出一個上帝所喜悅的心。使徒保羅在腓立比書講「…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3:8)。在耶穌基督裡,人生可如此改變,上帝賜予國度,我們就在國度裡。
在這艱難時候,我們可為世界祈禱,學習戴口罩,不要與人爭論,有溫柔的心,要順服榮耀上帝。社會壓力大,人與人之間關係緊張,活出一個溫柔品格是最合適的。上帝教導在適當時候表現溫柔品格,感謝有上帝的話語,有耶穌基督的榜樣,有教會牧師傳道的教誨,「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太5:5)
鄭淑儀姑娘 -「愛是甚麼?」(2020年07月19日)
《愛、生活與學習》一書的作者利奧‧巴斯卡力為著定義“愛”而做了一項試驗,看看人們對於“愛”的接受度如何?於是他買了好幾打的玫瑰花,站在街口,一支支地分送給過路人。果然,就如同他所預料的,多數人不敢從陌生人的手中接受玫瑰花,意思是不但不敢付出愛,連接受愛也不容易!
「愛」是要用心去接受,是互動相對的; 尤以聖經所描述的愛,Phileo(珍惜之愛):這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深刻友誼,是一種同舟共濟、分享、溝通的友愛。而Agape(犧牲之愛):為人代罪的無價之愛,完全無私無我,不斷付出的大愛,上帝的愛和對人類的愛的表達。 所以「天父的愛」是最高層的愛,是何等的長闊高深,弗三:17∼19「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願上帝的愛充充滿滿在我們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