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一位105歲老年人,他常跟孫兒路加說:「路加,你要記著,主耶穌同在就是天堂。」你們試想這位老年人在內地生活,面對很多風浪,風浪是看得到的,也有很多暗湧,暗湧是看不到的。她亦經過環境無數的變遷,無論在政治上、社會動盪上、在人生個人的經歷上。感謝主她得出一句說話:「主耶穌同在就是天堂。」保羅有一句非常好的說話:「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上帝,不是出於我們。(哥林多後書 4:7節)」相信大家今日經歷過人生是很有壓力的,只是一個病毒已經令到我們整個生活、整個世界都反轉了。我們在人生裡會遇到突如其來的風暴,但是感謝主我們有這寶貝在我們的瓦器裡面,這個寶貝就是耶穌,主耶穌是我們至寶。主耶穌祂是完全的慈愛、大能,祂更加是一個施恩的主,祂會將一切的好處都給我們。
我想起吳俊夫牧師的媽媽,她死去2個小時,上帝救起了她,今天她已經過80歲了。所以在她身上我看到上帝的大能,祂造了我們,掌管我們的生命,祂可以叫死人復活。主耶穌說要有光便有光、要有宇宙萬物便有宇宙萬物。你想想這能力是多麼大呢,祂能夠使無變為有。我相信在人生的經歷裡面,這都是我和你們的經歷,主是寶貝,主是至寶,是因為祂是全能、慈愛、及等待施恩給我們的。為了基督,為了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這顯明上帝莫大的慈愛。另外有一位黑社會大哥,因著主的愛變成基督徒,他洗禮歸入主的名下,他的兄弟們看到他要走的時候是微笑著返天家的。跟著他的得力助手走過來跟我說:「有朝一日我也會和大哥一樣信耶穌,但我要先整頓一班兄弟,現在我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一天我一定會信耶穌的。」他的兄弟也受感動。所以主耶穌的大愛不但感動昔日的強盜,亦感動到今天活在黑暗裡面的人。
在剛剛的經訓內「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祂在我右邊,我便不致搖動。因此,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詩篇16: 8-9節)」「我的心哪,你曾對耶和華說:你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詩篇16: 2節)」一切的好處都在主的裡面,保羅經歷主是至寶,大衛經歷主是一切,因為一切的好都在主的裡面,所以得到主便得到一切。我將主常擺在我面前,因祂在我的右邊,有力量的我便不致搖動了。所以大家要帶出心、身、靈的快樂,主看顧我們是完全的看顧。第10節內說:「因為你必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也不叫你的聖者見朽壞。(詩篇16: 10節)」感謝主的恩典,基督徒的人生是先死而後生的生命。我們能夠活著真正的自己,這就是主創造我們時,有著主的形象的那個生命。我們會不斷地更生,回復到像主的形象,這個是新生命的誕生。主的看顧是永永遠遠的,而這個生命自始開始是永不滅亡的。這裡說祂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當我們信主的時候,便得到永遠的生命。
我的父母在2016年的時候,在兩個半月裡都先後離開這個世界,他們移民去了天堂,和主在一起了,那裡是更美的家鄉,我哪天也會跟他們相聚。感謝主,上帝的看顧是永遠的看顧,還有我們在今生的路程當中,在第11節內說:「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詩篇16: 11節)」大家要記著這是大衛所說的他對人生作出一個總結。大衛經過上帝的大能,上帝帶領他經過一切危難,所以他的經歷是不簡單的,他說到上帝必看顧我們,在上帝的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上帝的右手當中有永遠的福樂。
我懷念一位林伯伯,他在80歲時患了肝癌,他的兒子很想爸爸信主,想我們到他爸爸醫院去傳福音。記得當天駕車去醫院的路上,我們一邊唱詩歌:「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上帝。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以賽亞書41:10節)」 因醫院只有幾個拍車位置,當去到時剛剛有車子駛出來,我便駛進去了,早5秒或遲5秒也拍不進去,上帝是安排給你就是給你的。在下車的時候又在路邊牆身看到一張寫著「主賜平安」的海報。這句說話令我們覺得林伯伯會信主。感謝主,林伯伯真的信主了。其實當時的手術沒有完全成功,但很奇妙,上帝留存了林伯伯的生命。林伯伯活多了5年,他經常跟我們說可惜信主太遲了,80歲才信主,不能為主做什麼事,他很追求、堅持研究聖經,雖然他只信主5年,但就像信主信了幾十年一樣。有一次收到林伯伯的電話,想我們一起去探他的襯家。去到他們家林伯伯叫他們要信主,也說了自身的經歷,看見一位80歲的老人家向一位90歲的老人家分享福音,分享他怎樣經歷這位主的慈愛及大能,我覺得這是一幅很美的圖畫,有主真的非常美好,得到主便得到一切,耶穌是我們的至寶。
我想起1996年那時弄傷了腰,椎間盤突出要扶著腰行路,那種神經痛是非常痛的。記得有一天,我痛得流眼淚,我說主耶穌我真的很痛,之後去睡了。睡了幾個小時起床,腰竟然能伸直了,痛楚少了8成,之後再去看醫生,原本醫生是要我做手術的,醫生一看,很奇妙好了很多,不用做手術了,感謝主。在我們面對突如其來的病患,很奇妙,日子如何,力量也必如何,上帝會帶領我經過這個危難。有時候遇到很多艱難,主祢知道、祢幫助我去解決這個困難。有次遇到一個很大的難處,當時住在元朗要去中大見一個教授。一出門口遇到水浸,時間差不多了,怎樣去才好?突然有一輛小型貨車打開了後蓋一路向這邊駛來,一個我不認識的司機問道:「先生你是否要出去,你跳上車來吧!」之後我便跳上了車尾,載我離開水浸的地方,我便能去到中大了。我那天靈修的經文剛剛是:「你趟過江河,水必不漫過你。(以賽亞書43:2節) 」我真的不用澗水便離開水浸的地方。所以上帝真的很奇妙,很無微不至地看顧人。所以我們要追求主的裡面,得到主便得到一切。求主幫助我們,不斷去放下自己,以主的心成為我們的心,按著主的心意去行,愛主所愛,護主所護,行主要我們所行的,我們就能得到這位寶貴的主。亦都盼望我們得到這位寶貴的主之後也能和人分享。
所以各位弟兄姊妹,就像沈祖堯醫生所說,他很鼓勵年青人,隨了追求自己的理想,還要留著一些空間去幫助有需要的人。無論是年青的,年長的人,我們得到這位寶貴的主,我們追求在主的裡面,我們繼續的向前,繼續將主的愛、主的福音與人共享,特別是在現時香港及全世界面對疫情的這個時候,或者我們面對的環境明天可能未必更加好,但我們在主耶穌的裡面一定會有更好的明天。因為我們所信的主是勝過這世界的主。所以各位弟兄姊妹我們要住在地上,以主的信實為糧,靠著主去行善,又要以主為樂,將我們的事,交托給耶和華,並倚靠祂,祂必成就。剛剛讀過的經文,這個脆弱的瓦器,成為一個不倒翁,你右邊打過來,我便左邊彈出去,四面受敵我也不被困住。主耶穌真的寶貴,我們得到這位至寶,就是得到一切。
一首可愛的詩歌;「野地的花,穿著美麗的衣裳,天空的鳥兒,從來不為生活忙。一切需要,天父已經都知道,若心中煩惱,讓祂為你除掉。慈愛的天父,天天都看顧,祂更愛世上人,為他們預備永生的路。」歌詞卻是充滿著深深的啟發,人的煩惱,儘管可以交託天父,但我們要加上對上帝的信心,沒有「信心」就會有害怕、憂慮,耶穌清楚害怕及憂慮是世人普遍的通病!每一天,世人不是都在煩惱要吃什麼、穿什麼………嗎?!耶穌就是要我們人類單純地信靠衪。
正如(馬太6:26):「天空的鳥兒,從來不爲生活忙;一切需要,天父已經都知道。」及(路加12:7):「慈愛的天父,天天都看顧。」為什麼耶穌要人們去看看飛鳥、花草,並從它們身上去學習呢?飛鳥花草的生命如此短暫、隨即消逝它們都如此地信靠上帝,我們人類豈不應更加信靠上帝去過活嗎?讓我們用心去體會到上帝對人類的關心、眷顧及恩典!
我們對主耶穌的認知有幾多?能否完全地信靠耶穌?其實這個不單是現代基督徒的問題,更是當時親身與主耶穌相處和生活的門徒的問題。今日的經文講及耶穌提醒門徒祂職事的含意,和祂真正的身份,但是門徒因為各樣的原因,始終未能在心底裡面明白,他們對耶穌的認識,只是停留在頭腦上的認知,但深心處未能清楚耶穌的身份,也未能完全信靠耶穌。
這段經文的前面,在六章尾段起,講述耶穌做了很多奇妙的事,好像一套精彩的連續小說劇集。在六章30節,「用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在45節,耶穌在水面行走,跟著在53節,在革尼撒勒行神蹟醫治,在七章24節,耶穌為外邦婦人的女兒趕出惡鬼,在七章31節。耶穌治好了耳聾舌結的人,在八章1節開始,又用了七個餅和幾條小魚,餵飽了四千人。耶穌在一路上的工作,顯出祂就是那位大能大力的救世者,猶太人一直期望的彌賽亞。可惜,祂神性的身份一直被質疑。儘管祂如何去彰顯奇妙的大能,他仍然受到法利賽人的質疑。在八章11節,法利賽人要求耶穌從天上顯個神蹟,目的是要試探耶穌。今日的經文,是耶穌向門徒回應法利賽人的試探,今日讓我們思想在當中有什麼反思:
1. 法利賽人的心硬
12節,大瑪努他的法利賽人要求耶穌從「天上」顯個神蹟。從法利賽人的質詢可以看出,他們雖然有眼睛,但不能看見、也不相信。他們要求耶穌從「天上」顯個神蹟給他們看,就是不相信耶穌就是上帝,是救主。其實法利賽人是借這句說話,來否定耶穌的能力是來自上帝的。無論耶穌顯現甚麼神蹟,他們都不信那是來自「天上的」。耶穌心裹深深地歎息,這是個不信的世代,還有甚麼神蹟可見?這個不信的世代是敵擋耶穌的世代。
耶穌更加用了強烈的修辭來責備法利賽人,15節:耶穌叫門徒防備「法利賽人的酵」。酵母對一世紀猶太人來說有負面意義,古代世界使用的酵母是較為有危險的,做法是留起一塊上儲存一星期的生麫粉團,需要貯藏在適當的地方,但這種自製的膨脹劑很容易變壞,變壞後會危害健康,若是變壞就有毒物質播散,所以耶穌叫門徒防備「法利賽人的酵」,說明法利賽人的心硬和不信,是會傳染,影響更多人。法利賽人是當時的宗教領袖,耶穌的出現挑戰了法利賽人在民眾心入面的地位。法利賽人雖然見到耶穌所行的一切神蹟奇事,但心底裡他們依然不接受,不信。在自身利益面前變成頑耿,成為「有耳不聽,有眼不看」的人。
當天耶穌叫門徒要小心「法利賽人」的酵,今天耶穌都會叫我們小心被世人的不信和心硬所傳染。這個世代是敵擋耶穌基督的世代,我們平時會接觸到社會上不同的人,大部份的人都不認識耶穌,甚至是藐視耶穌。有些人甚至將基督徒冠上花名,恥笑基督徒的信仰,鄙視基督徒所遵守信仰原則和行為。面對不信和心硬的人的挑戰,基督徒能否站穩自己的立場,不被世人的意識形態所影響,堅持遵行主道呢?
2. 門徒的不明白
門徒聽取了耶穌叫他們小心法利賽人的酵之後,17節,耶穌責備他們:「有眼睛看不見,有耳朵聽不到」。他們和耶穌在加利利各處的傳道過程中,經歷上帝在耶穌的身上所彰顯的大能。耶穌曾經用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同樣之後用七個餅和幾條小魚餵飽四千人,但今天門徒竟然為了沒有帶足夠的食物而議論爭吵。他們似乎已經忘記了耶穌之前所行的神蹟奇事,依然為食物而焦慮。儘管他們能夠兩次近距離目擊神蹟奇事的發生,現在卻像是忘記得一乾二淨。好像傻瓜一般為十三個人的飲食擔憂。縱使耶穌讓他們重新記起這些事情,他們卻仍然不能完全領會當中意義,因為他們的內心依然剛硬。
耶穌是在在暗示,這兩件事可以叫他們認識到,耶穌是藉著上帝的能力工作,他就是拯救主彌賽亞,耶穌本身就是上帝。但是他們被困於自己狹小的世界,為瑣碎的事情憂慮,看不見上帝的國度已臨到他們中間。耶穌卻沒有放棄他們,仍然希望他們領悟過來。門徒的問題與法利賽人不同,門徒不是拒絕看見,而是未能看見,直至耶穌從死裡復活,他們才開始明白。信徒需要的是一個信仰生命成長的過程,無論跟隨耶穌的人不管有多愚昧和不忠誠,耶穌都耐心地教導。倘若他們一直能夠遵循耶穌的帶領,他們的信仰生命,最終會由純粹「收集資訊」,轉變為「領會意義,並且實踐信仰」,只要他們能夠堅持跟隨耶穌。
3. 信心的歷程
馬可緊接著耶穌對門徒的提點,記載了耶穌為伯賽大的瞎子兩次的醫治(可8:23-25),顯示醫治內心的盲目是非常困難,但也表示耶穌並沒有放棄這群仍然願意追隨祂的門徒。門徒是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被醫治,才能看得見,聽得到,明白耶穌是誰。我們信主歸入基督,在信仰歷程的初期,其實好多時我們和當時的門徒狀況好相似,我們都未必能明白真正的耶穌。有些人可能為著自己的意願而相耶穌,期望耶穌會保佑自己的將來,得一份好職業,找到一個好伴侶,事業一帆風順。但當維持著教會生活之後,不停參與崇拜、團契,基督徒開始會明白基督教不是一個保佑人成功的宗教,而是一個叫人放下生命主權給主,學習相愛和犧牲的宗教。學習認識這位生命的主,經歷對主的信心。只要基督徒沒有放棄追隨耶穌,必定會被主的信息所教導,以致明白。有些初信者最初會當耶穌是好朋友,是個心靈良伴。但當遇到不順境的遭遇,就覺得耶穌這位朋友不可靠,最後選擇捨棄耶穌。但是我們當初決志將生命的主權交給主,主耶穌成為我們的主人,是主人和僕人的關係。「捨棄耶穌」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因為無論在任何情況之下,我們根本沒有捨棄耶穌的選擇,耶穌也不會捨棄我們。
信仰不是保證我們在世上不會與上患難,而是信仰確保我們在患難中必定能夠渡過,因為主耶穌基督,必定與我們同在,必然給我們能力去渡過。將信心交給主耶穌,信仰的經歷越多,越對主有更多的信心,越能夠將生命的主權給主。今日邀請大家弟兄姊妹,試下問問自己,究竟自己對耶穌認識有幾多?
每年一度的港九培靈研經大會已經結束,感謝主!讓主辦機構每年都堅持舉辦這種大型的培靈會,祝福了不少香港的基督徒。其中今年奮興會的主題,是關於教會的本質,今天與大家分享以共勉之。
根據弗1:1「奉上帝旨意,作基督耶穌使徒的保羅,寫信給在以弗所的聖徒,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有忠心的人。」保羅寫信給當時的以弗所教會信徒時,用上的稱呼是「在基督耶穌裡有忠心的人」。保羅看以弗所教會的信徒有兩個要點:1. 在基督裡;2. 忠心於主。原來初期教會的形成,就是由一班在主耶穌裡而又忠心於主的信徒所組成。在神學上,教會被視為上帝的基業,是基於教會裡的信徒都是在主耶穌裡,並且忠心於主,否則上帝的教會就不能成立,我們也不配得成為上帝的基業。所以我們應該審視一下自己的生命,能夠做到在基督裡,即能夠凡事都以基督為首,同時我們也能夠忠心於主呢!
使徒約翰時代的教會及信徒面對羅馬政權的迫害,及從同胞而來的排斥。
一、七印封嚴的書卷 (啓5:1 – 5 節)
啓5:1節,約翰被聖靈感動,看見坐寶座的右手中有書卷。它的內容是上帝在末世對世界的審判,被七個印封住,不是一般人「配」揭開的。第2至4節,約翰大哭,因為教會受到嚴峻的逼迫,如果書卷不被揭開,上帝的審判就不能執行。第5節,長老對約翰說:「不要哭!看哪,猶大支派中的獅子,大衛的根,祂已得勝,能以展開那書卷,揭開那七印。」「猶大支派的獅子」(創49:9節) 與「大衛的根」(賽11:1節)都是指到彌賽亞。
二、曾被殺的羔羊 (啓5:6 – 8 節)
第6節,在寶座同四活物,並長老之間,有羔羊出現,成為全場的焦點。祂身上有被殺過的傷痕,但不同的是,他有七角七眼,就是上帝的七靈。「角」象徵能力,有七角表示完全的能力;「眼」用來觀察,七眼表示全知;上帝的七靈往普天下去,表示無所不在。
整個人類歷史從創世記(創22:8節)開始,羔羊佔了重要的地位,祂成全上帝救贖的工作。第7至8節,眾聖徒晝夜向上帝祈求呼籲。就在天上一片敬拜頌揚之中,竟然加上地上眾聖徒的禱告聲,因為上帝樂意聆聽。約翰這個異象為當時的信徒帶來很大的激勵!信徒的禱告用金爐盛載,是何等的寶貴。
三、普天頌讚 (啓5:9 – 14 節)
第9至10節,他們唱新歌頌讚羔羊。「新歌」意思是出於最新、最優質的內容;對坐寶的和羔羊的恩典、慈愛、上帝各樣的屬性與工作,每有新的領受、新的感動,他們就用另一首新歌來讚美。第11至12節,約翰看見一個不斷擴大的敬拜模式,先是四活物與二十四長老,然後是千千萬萬的天使發出天使頌,加入這個宏大而莊嚴的崇拜。
這位曾被殺的羔羊領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代上29:11—13節)表達絕對完美、至高境界的讚美。第13至14節,最後出現更大的一個讚美群體,就是一切被造之物發出宇宙頌,普天頌讚!羔羊使萬物都被贖回,所有事情得以恢復正常,萬物都被更新,公義得到彰顯……一切全因為這位曾被殺的羔羊。
四、現代意義
今日天災人禍愈來愈頻密,殺傷力又愈來愈大,上帝仍然掌管一切。我們的掛慮、我們的禱告,上帝一點不輕看,全部都呈獻到祂面前。我們若將整個教會歷史的工作加起來,就可以體會上帝的能力和智慧何等偉大。你有否被上帝的恩典震撼,被祂的能力與榮耀吸引?上帝要聽基督徒唱的一首新歌,不是單用口唱的,而是我們人生各方面優美的表現,用生命的見證唱出來的。弟兄姊妹,請你將自己的生命作一首優美的詩歌來獻呈給上帝。
我們被造為要讚美上帝、榮耀上帝。我們的生命屬於上帝。我們完全一無可誇,只有謙卑順服,將「頌讚、尊貴、榮耀、權勢」都歸給上帝。我們要把握機會事奉主,預備好自己為上帝永恆的國度而活。
大衛作以色列王,在晚年被背叛的兒子押沙龍追殺。這場仗無論勝敗,也使大衛悲痛欲絕。他逃亡到乾旱無水的曠野,卻沒有怨天尤人,只表現出對上帝的渴慕,願能在上帝的聖所與祂親近。大衛說:「上帝啊,你是我的上帝,我要切切地尋求你。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 (詩63:1節)。」大衛所處的環境非常險惡,但不影響他對上帝的渴慕,因為他深知道上帝的慈愛比生命更好 (詩63:3節)。當時大衛正在生命的最低谷裏,他認定唯有上帝使他仍得滿足和喜樂。
在過去的半年,我們大部分弟兄姊妹不能到教會參加集體敬拜,大家心裡必定切切期盼能早日回到上帝的聖所。如詩人對上帝說:「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 (詩73:25節)。」願我們在「疫」境中學習大衛抓緊上帝。
謙卑與溫柔兩者是互有關繫的,是聖靈所賜的果子。有人會覺得溫柔的人是容易被欺負和儒弱。但相信聖經不是這觀念,溫柔是聖靈幫助人所結的果子。溫柔這字本就有謙卑這觀念,可譯作為人設想,有慈悲的態度。民數記說摩西的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謙和這字與聖靈所結的果子溫柔這字是相同的。在主前兩個世紀文士把舊約譯作希臘文時,提到摩西就是用謙和這字,也是溫柔這字。聖經作者及譯者同有這觀念:就是謙和、謙卑和溫柔三者是有關連的。
撒加利亞書提及王謙謙和和地騎著驢;這個謙謙和和也是溫柔這字。同樣新約作者說當耶穌騎著驢進入耶路撒冷,祂是謙和的。您可想像一個君王同是謙和溫柔,是一個很大的反差。一個君王是應有威嚴的,但說這君王同是謙和,就是溫柔。耶穌說我是柔和謙卑的,很明顯祂有這個概念。
腓立比書中大家很熟識的經文說祂本有上帝的形象;意思說耶穌是神,應被世人所尊崇,地位超然。經文說祂本有上帝的形象,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意思說祂沒有堅持不放,那又是什麼?就是上帝應得人的尊崇。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絕對是被尊崇的,但祂卻沒有堅持。我們明白祂降生為人,仍然滿有神性,卻放棄了被人所尊重。當人見到耶穌的樣子,忘記祂是上帝,沒有把祂作上帝的敬重。耶穌就是這樣謙卑自己,願意從上帝的位份降卑為人,放棄得到人的尊崇,成為人去服侍人,這就是腓立比書中所講的耶穌的謙卑,且捨身在十字架上。
當時大罪犯才釘死在十字架上,但耶穌不是因為祂犯罪,而是為了你我的罪負代價,這就說明為何祂願意從上帝的位份降卑為人,甚至釘死在十字架上,是因為祂愛和顧及我們。當然祂也順服父上帝,因知道救恩是為罪人的好處,所以祂寧願犧牲自己、犧牲作為上帝所得的權益,只顧及別人、為別人設想,這就是祂謙卑的表現。在這裡我們會明白,謙卑的人不等於他的地位低微,他的地位仍很高尚,但謙卑的態度就是顧及別人,如腓立比書二章提及不要單顧自己的事;意思即不要只顧自己的利益,也要顧別人的。
謙卑的相對就是驕傲。驕傲的人是很自我自私的。為什麼謙卑的人是顧及別人呢?因為他知道自己和別人的權益是同樣重要及被尊重的。如插隊的人,他覺得自己的時間是很重要的,這是很驕傲自我的人;相反謙卑的人就會顧及別人,他不比別人有更高的位份。所以耶穌的謙卑就是包含不驕傲,這樣顧及他人的人就是溫柔。
溫柔和謙卑是很有關係的:溫柔的人背後有一種謙卑的心態。溫柔是一種態度、處人處事的做法。溫柔的人時常會遷就別人,因他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在教會中時有開會商討事工,總要互相遷就。與人相處總要為人設想。若耶穌不降卑成人我們就沒有救恩。所以耶穌是柔和謙卑的君王。
謙卑不是儒弱,反是放棄自己的權益,是寧願別人得好處,是生命的力量。聖靈所結果子其中一樣是溫柔,聖經中我們以聖靈和能力是相關的,使徒行傳中說聖靈是大有能力的;保羅書信中多提及聖靈的大能。聖靈可幫助人結出溫柔的果子,也幫助人結出和平的果子。信徒是和平之子,不是那種威嚴的姿態。所以我們是很難把能力和溫柔聯繫起來。
從經文中整合對溫柔的觀念:溫柔的人是顧及別人的,當有需要時可放棄自己的利益。肢體商討事工,各有想法,怎能達到共識?如果自我的人覺得一己想法是很完美而別人也要聽從,這就是自大堅持了。認識及確認別人的想法有長處,這就是謙卑的態度。腓立比書二章說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這就是謙卑的態度,顯出溫柔的相處。不強求、甚至顧及遷就別人,這就是溫柔。相信我們樂意和這樣的人相處,因為他不是單顧自己,也會遷就他人。聖靈幫助我們結出是一個美善的、生命的果子。看來溫柔不單是一種性格、一種順服聖靈而有的生命、一種靈命的表現,也是屬靈生命成熟的態度。相反,若一個人若很驕傲自我不遷就人,某程度上他也是不順服聖靈了。
信徒要學習耶穌基督柔和謙卑。如教會中有肢體犯錯,加拉太書說當用溫柔的心將他挽回過來;用溫柔的態度絕對不是指責,以謙卑的態度,用愛心勸導將他們挽回,為他們設想。經文提醒因為肢體犯的錯,我們也會犯同樣的錯。所以當我們挽回他們的時候,也得小心免被引誘。這就是謹慎和謙卑的態度。溫柔的人不是沒有立場,但不是堅持要被人認同。這點對今日基督徒是有很大的提醒。只是真理才要堅持!讓大家學習被聖靈管理,順服聖靈,以致我們的生命結出溫柔的果子,背後有謙卑的態度。
《美麗天堂》是我個人看過令我印象深刻的一部紀錄片,影片劇情感動我的是在於它對恨與愛的寫實。《美麗天堂》描述以色列小孩與巴勒斯坦小孩彼此之間的接納與相處,以至於化解了憤恨,轉恨為愛。
「轉恨為愛」是一個高深的學問,建立在愛裡的關係令人印象深刻!人是這樣的,愈沒有關係,愈容易動真性情,因為沒有利害,沒有故事,沒有糾纏; 相反有了聯係,情況就不一樣。所以『原諒』和『忘記』是必須的,過去的就過去了,開放溝通,找出雙方都舒服的去相處共融。大家學習在主內的「轉恨為愛」。
馬太5:43-45:「祢們聽見有話說:『當愛祢的鄰舍,恨祢的仇敵。』只是我告訴祢們,要愛祢們的仇敵,為那逼迫祢們的禱告。這樣就可以作祢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
上次與大家分享了教內的兄姊,與教外的朋友之間的分別,今次我們再思想一下團契在信仰上的意義。團契是弟兄姊妹在相聚裡有基督的同在,即一同效法耶穌的榜樣,學習踐行天國的價值,所以團契弟兄姊妹有別於教會外的朋友。至於教會外朋友之間的相處,則沒有基督的同在,皆因在未信者的生命中,還沒有與基督結連。
怎能在團契中具體活現有基督的同在?當我們聯於元首基督時就是與主結連了。聯於元首基督即是以基督作頭,讓基督作頭則是聽命於基督。當基督在我們心裡作王的時候,信徒就能夠活出基督的生命,像基督被罵不還口,安靜順服天父一切的安排,也能夠心存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不再用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了。換言之,教會以基督為首,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二5)。
新冠狀病毒來勢洶洶,震動全球,不但奪去數十萬人的生命,也重創列國經濟。全球人都活在「新常態」中,比如在家工作、每天戴口罩、視像聚會等,有些地方更實行「禁足令」。我們不斷祈求上帝使疫情快快過去,早日回復往時的生活形態,然而,我們有沒有反思:過往的生活方式有甚麼一直消耗我們的心力和體力,使我們與上帝疏遠?
香港人不習慣停下來,基督徒也不例外,常在忙碌的生活中忘卻自己真正的使命。可1:35節記載「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裏禱告。」主耶穌的事奉非常繁忙,祂卻沒有順應人們的要求而活,反倒刻意安排曠野時間。現今與其我們期盼疫情過去,不如省察自己的價值觀,操練敬虔與知足的心。當疫情過去後,我們再恢復忙碌的生活,也不忘刻意安排與主共聚的時刻。這樣,我們才沒有忽視這次疫情帶給我們的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