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上加恩」 陸 輝牧師講,黃加蕙姊妹記 ( 2020年07月05日)
帖撒羅尼迦教會是保羅成立的第二個教會,為著教會感謝上帝,以第一章2至8節,描述了各樣恩典,並以「提到你們」、「記念你們」及「知道你們」來對這些恩典作出感謝。
「提到你們」,就是保羅在禱告中提到教會,即使離開了仍關心教會,為教會禱告,而因為上帝的恩典是建立在祈禱的基礎上。
「記念你們」,就是「信、望、愛」-基督教的核心,亦值得我們以禱告求上帝賜下。一章3節提到「信心所作的工夫」,指我們對上帝要有信心,並以行動表達,即使面對挑戰時亦一樣。「愛心所受的勞苦」,表示愛是要付代價的,就如我們關心弟兄姊妹,便要付上時間。而「盼望我們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道出盼望產生的忍耐。我們盼望主耶穌再來,在此之前要忍耐,而這份忍耐能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讓我們不至灰心、放棄和發怨言。帖撒羅尼迦教會將「信、望、愛」表達出來,是個標準的教會供我們參考。當中第5節以「不獨在乎言語」、「也在乎權能」、「和聖靈」和「並充足的信心」描述教會是蒙揀選的。
「知道你們」指帖撒羅尼迦教會是蒙神揀選的。我們傳福音不單單以言語傳揚,還要有能力。所以傳福音時不可忘記禱告,因為能力是由禱告發出。我們需透過聖靈才能感動人信耶穌,靠著聖靈給予我們的能力去宣講,也讓每天的生活依靠聖靈,感受聖靈在我們內心 的感動,實行出來,使生命改變。最後,我們要有充足的信心,相信我們傳福音,主耶穌與我們同在,有權柄將人從罪裡帶出來。
保羅向人傳福音,以生命活出福音就是效法主的榜樣。一章6至8節,道出「效法」的層次和重要性。保羅及他的同工效法主耶穌,並傳福音給帖撒羅尼迦教會,同時這教會效法主,又效法保羅及他的同工,將福音傳給其他地方,就成為了榜樣。盼望我們能將聽的道活出來;成為榜樣影響其他人,在未來的日子建立和經歷這恩典,將上帝的恩典活出來,活出真理。
帖撒羅尼迦前書一章6節:「並且你們在大難之中、蒙了聖靈所賜的喜樂、領受真道、就效法我們、也效法了主」,帖撒羅尼迦教會經歷的「大難」是羅馬政府的迫逼,卻仍然有聖靈所賜的喜樂,並持守真道,將真理傳揚出來。
我們應把握機會傳揚福音,建立生命,讓上帝的道在我們的生命裡,成為榜樣。我們相信真理會在我們心中帶來改變,讓道在我們的生命扎根,在上帝面前立志,繼續建立教會,將福音傳到更遠。
「溫柔的人有福了」 倫國平牧師講,林日麗姊妹記 ( 2020年07月19日)
在疫情中如何學習溫柔?很多人因買或戴口罩而爭執,甚至打架,疫情的影響廣泛,大家的生活備受壓力,這時候需要溫柔品格的人,把疫情的影響降低。耶穌基督在登山寶訓的八福中,第三福是溫柔的教導,這證明溫柔的品格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以耶穌為榜樣。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太5:5)一般認為溫柔體現在軟弱、較被動、易受欺的人身上。在耶穌時代,溫柔是指一匹野馬給主人馴服後,就會自制服事主人。有位著名釋經學家曾講溫柔不是軟弱,而是有自制的實力。耶穌基督是溫柔最好的例子,腓2:6-8,耶穌很謙卑。奧古斯丁曾講,如果有人問宗教最重要的是甚麼,他認為第一、二、三都是謙卑。溫柔的第一件事要學習謙卑,柔和與謙卑是彼此聯合。中國佈道家宋尚節為基督從美國返回國內時,把一切學歷文憑丟進海裡。腓2:8,耶穌不但讓我們看見祂的謙卑,還有順服。學習溫柔,除謙卑外,也要順服上帝,順服不是與上帝爭論,而是在上帝的話裡降服。
詩1:1「不從」、「不站」、「不坐」,不要學習世界的方法。詩1:2,要有安穩的生活,唯有依靠上帝,才能心安理得,且心靈安康。在這混亂、充滿壓力的世界,我們跟隨上帝,就能有溫柔的品格。有次駕車向右轉彎時,雖沒妨礙其他司機,但有位貨車司機響號,並大罵我。當時感到氣憤,但聖靈讓我學習溫柔,我跟司機道歉,事情就結束,我心中感恩。當願意跟隨上帝帶領時,在聖靈的感動下我們可以改變,事情是出乎意料之外。
腓2:8-11,有人講海洋是地球最低的地方,但面積最大,因所有江河都會流到海。謙卑是最低的位置,但是上帝所喜悅。太5:5,基督徒靠著基督,學習溫柔的品格,上帝就讓我們承受地土。當我們在基督裡,就是在上帝的國度裡。可10:28-30,當願意學習耶穌,上帝給我們祝福、地土、應允,在基督裡是如此的豐富。在基督裡有甚麼好處?林後5:17,回望過去,看到上帝改變我的生命,如無基督,我沒有勇氣在這裡講道,不會學懂甚麼是溫柔。依靠基督,一定能成功,活出一個上帝所喜悅的心。使徒保羅在腓立比書講「…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3:8)。在耶穌基督裡,人生可如此改變,上帝賜予國度,我們就在國度裡。
在這艱難時候,我們可為世界祈禱,學習戴口罩,不要與人爭論,有溫柔的心,要順服榮耀上帝。社會壓力大,人與人之間關係緊張,活出一個溫柔品格是最合適的。上帝教導在適當時候表現溫柔品格,感謝有上帝的話語,有耶穌基督的榜樣,有教會牧師傳道的教誨,「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太5:5)
鄭淑儀姑娘 -「愛是甚麼?」(2020年07月19日)
《愛、生活與學習》一書的作者利奧‧巴斯卡力為著定義“愛”而做了一項試驗,看看人們對於“愛”的接受度如何?於是他買了好幾打的玫瑰花,站在街口,一支支地分送給過路人。果然,就如同他所預料的,多數人不敢從陌生人的手中接受玫瑰花,意思是不但不敢付出愛,連接受愛也不容易!
「愛」是要用心去接受,是互動相對的; 尤以聖經所描述的愛,Phileo(珍惜之愛):這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深刻友誼,是一種同舟共濟、分享、溝通的友愛。而Agape(犧牲之愛):為人代罪的無價之愛,完全無私無我,不斷付出的大愛,上帝的愛和對人類的愛的表達。 所以「天父的愛」是最高層的愛,是何等的長闊高深,弗三:17∼19「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願上帝的愛充充滿滿在我們心裡。
「尋主得生」 古學賢牧師講 (2020年07月12日)
經文:「阿摩司書5:1-15節」
阿摩司是南國猶大人,職業是牧羊及種植桑樹,但上帝差派他到北國以色列作先知。當時是以色列國最強盛的時候,商貿興盛,但社會上有許多不公義和罪惡。
以色列的罪
(1)以偶像取代上帝:
(摩5:4-5節)當時以色列人不再效忠上帝,他們維持宗教儀式,卻無心順 服上帝。阿摩司叫他們不要去伯特利、吉甲或別是巴,因為這些地方已經變成拜偶像的中心。以色列人到這些宗教聖地獻祭,他們不是敬拜上帝,而是拜偶像。他們用偶像來代替耶和華,令上帝非常憎惡,所以上帝說這些一切拜偶像的地方都要被毀壞。
(2)恨惡公義:
(第7、10、12節)上帝將律法賜給以色列人,教他們以公平待人,他們就可
以過著甜美快樂的生活。但如今以色列人不守上帝的律法,他們將公平的生活變成好似茵蔯般苦澀,將上帝的公義當垃圾般丟棄。他們憎恨那些講真話責備他們的人,他們又苦待義人,收受賄賂,並且勾結貪污的法官,屈枉窮人。
(3)欺壓窮人
第11節:「你們踐踏貧民,向他們勒索麥子;你們用鑿過的石頭建造房 屋……栽種美好的葡萄園……」他們有美好的居所,又有豐盛的農產,仍然要欺壓貧民,連窮人最基本糊口的糧食都要搶奪。
二、 上帝公義的審判
阿摩司八次提到「耶和華如此說……我必不免去他的刑罰」(1:3、6、9、11、13;2:1、4、6) ,表明上帝一定會施行公義的審判。(5:1節)上帝感動阿摩司作一首短短的哀歌,宣告上帝的審判,表明以色列已無法被挽回,上帝的審判必然臨到他們。第2節:「以色列民跌倒,不得再起;躺在地上,無人攙扶。」以色列人「躺在地上」,是指屍體橫陳遍地,無人拯救,因為上帝丟棄了他們。
第3節,「主耶和華如此說:『以色列家的城,發出一千兵的,只剩一百;發出一百的,只剩十個。』」以色列的壯丁只剩十分之一,形容死亡極其嚴重,上帝對他們的懲罰非常嚴厲。上帝給阿摩司看見以色列的結局,就是以色列人將要被擄到大馬色以外的地方,即是亞述 (第27節)。
第11節:「你們用鑿過的石頭建造房屋,卻不得住在其內;栽種美好的葡萄園,卻不得喝所出的酒。」這表示他們的生活很安定繁榮,有堅實的房屋與農產,但很快就不能再享用,因為他們的罪惡極多和極大。
三、以色列的出路
第6節:「要尋求耶和華,就必存活。免得祂在約瑟家像火發出;在伯特利焚燒,無人撲滅。」伯特利是北國當時拜偶像的地方。阿摩司常以火象徵上帝的審判(1:4、7節),他呼籲以色列人尋求耶和華,就可免除刑罰。(第14-15節)阿摩司勸他們要追求善,不要再作不義與邪惡的事,就會得到上帝的憐憫。以色列的敗亡是必然的,但仍有少數的餘民存留,就是個別對上帝忠心、蒙上帝保守的人。
怎樣尋求上帝呢?代下7:14節,上帝說:「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
A. 自卑
雅4:6節,「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自卑,即是自我謙卑。(代下34章)約西亞王修葺聖殿的時候,祭司希勒家偶然得到耶和華的律法書。約西亞聽見律法書上的話,知道猶大國的光景與上帝在律法書上所要求的有一大段距離,就「撕裂衣服」表示悲傷。他在上帝面前自卑,並招聚所有的領袖與百姓,一齊立約要遵守上帝的律法,劈除所有可憎的偶像,專一事奉上帝。上帝應允約西亞,使他平安離世,也不將災禍降予猶大。
B. 禱告
祈禱是尋求上帝的一個重要方法。(代下20章)約沙法作猶大王的時候,摩押人、亞捫人與米烏尼人聚集要攻擊猶大。當大軍壓境的時候,約沙法很懼怕,就定意尋求上帝,在猶大全境內宣告禁食大會,並在眾民面前向上帝祈禱。其後他們給唱詩讚美上帝的人走在軍隊前頭,於是上帝與他們一同爭戰,擊敗敵軍。這事令到敵對的列國驚怕,國中得享太平。
C. 尋求上帝的面
民6:26節,「願耶和華向你仰臉,賜你平安。」「尋求上帝的面」是以上帝的喜悅為依歸,以上帝的旨意為行事的標準。當上帝向人仰臉,表示上帝喜悅他,要賜恩給他。太5:6節,主耶穌說:「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D. 轉離惡行
我們要離開罪惡、歸向上帝,好叫上帝的心也轉向我們,赦免我們的過犯。葛培理牧師曾說:「屬靈的復興應該包括兩件事:一是對上帝的聖潔有一種新的體驗,二是對人的罪惡有新的厭惡。」 阿摩司今日仍然向我們挑戰,要我們將我們與上帝的關係,落實在與人、與社會、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上,將上帝的愛、聖潔與公義彰顯出來。
彭偉業傳道 -「信徒合一」(2020年07月12日)
曾經有人問:「教會團契的弟兄姊妹之間的關係,與教會外的朋友之間的關係,兩者有什麼分別?」。這兩者中間最重要的分別,是教會團契弟兄之間有基督的同在,而教會外的朋友之間沒有基督同在,這分別就是在於「各人關係中間有沒有基督的結連」。這好像很抽象,其實是真實。
例如教會的弟兄姊妹之間會互相祈禱守望,教外的朋友沒有。教會的弟兄姊妹會以共同學習聖經為生命的指引和目標,教外的朋友沒有。教會內的弟兄姊妹若發生衝突,大家最後能以基督的愛去接納對方,教外的朋友通常一言不合,就終生不相往來。教會內的弟兄姊妹見到對方與自己不同,卻能當大家是一家人互相明白,互相接受,因為基督在我們當中結連,教外的朋友通常會尋找與自己類似的人相伴,不太接納於不同「同溫層」的人。因為教會以基督為首,所以信徒可以合一,外面的人就認出我們是耶穌基督的門徒了。(腓二1-5)
「全人獻上心意更新」 陸幸泉牧師講,林日麗姊妹記 ( 2020年06月28日)
我們在教會敬拜事奉上帝是否甘心樂意?羅馬書1-11章是關於猶太人和外邦人如何相信耶穌基督才能得救,12章是關於基督徒的生命如何表現出來,而羅12:1-2兩節經文是轉捩點。保羅勸喻提醒我們得到的救恩,是要以愛回報,感謝上帝拯救生命,所以要事奉上帝,把整個人獻給祂,這不只是指智慧、財富、知識。但當時的人不明白保羅的話,因他們受到希臘和猶太兩種文化的影響,認為獻上身體是不可思議的。
希臘文化從小教導把智慧和靈魂獻給上帝,並認為身體污穢,不能獻給上帝,而靈魂可與上帝溝通,是聖潔的。因此,身體敗壞如淫亂是可以的,因身體本是污穢,不會影響靈魂與上帝相交。保羅說這樣不對,身體並不污穢,我們要把整個身體,即靈、魂、體都獻給上帝。我們的身體是用重價買回來的,所以不能淫亂(林前6:20),這是對希臘文化的挑戰。猶太人也不會把身體獻給上帝,舊約提到把整個動物和農作物獻給上帝,代表對上帝的敬拜獻上。保羅說不對,今天信主後就要把整個人獻給上帝,獻上自己一生,「當作活祭」,直到離世,並不是等待某個時候才獻上。
「聖潔的」不是指沒有病痛,是指過聖潔的生活,與世界分開,因很多世界觀與聖經教導不同。「上帝所喜悅的」事奉是愛上帝、愛弟兄姊妹、愛鄰舍 (非基督徒)。這些事奉是理所當然,信主和讀聖經後就明白要做這些事,這並不是挑戰,而是本份,不需要強加在身上。不要只做禮拜日的基督徒,整個生命本來要奉獻給上帝,是理所當然的。
羅12:2的「世界」在這裡代表邪惡,約一2:16「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這世界是指無形的,並非物質世界。這世界很多潮流、歪風習俗、引誘,很多觀念是錯誤扭曲,我們不要效法。聖經教導我們的心要改變,「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善良」是愛上帝、愛人、愛弟兄姊妹的善良,「純全」是完美、無瑕疵,充滿愛和造就,令人的生命更完美。
上帝的旨意是指甚麼?太18:14「不願意這小子裡失喪一個」、路19:10「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彼後3:9「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可見上帝最大的旨意是希望萬人得拯救,並賜人永恆的生命 (約6:39-40)。保羅提到每位基督徒都要奉獻,都是傳道人,我們的生命就是見證,生命影響生命,引領人信主,這是我們的責任。耶穌基督命令「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太28:19),教會需要更多門徒奉獻一生,成為福音精兵,不只是成為信徒或在教會事奉,也要走出去事奉上帝,愛上帝、愛鄰舍、愛弟兄姊妹,這就是明白並遵行上帝的旨意。
古學賢牧師-「屬上帝的子民」(2020年07月05日)
現時香港的疫情漸趨緩和,教會各樣的活動恢復常態,但因各人過去三個多月已經停慣了聚會,有些弟兄姊妹提出,他們期望傳道同工及屬靈領袖們提供重新得力的方案。這飢餓的呼聲是教會復興的曙光。
申8:6-7節,「你要謹守耶和華-你上帝的誡命,遵行祂的道,敬畏祂。因為耶和華-你上帝領你進入美地,那地有河,有泉,有源,從山谷中流出水來。」上帝應許以色列人進入迦南美地,並不是因為他們的義行。今天我們運用敏銳的頭腦、勤勞的工作、強健的體魄、良好的人際關係,若沒有了上帝親自的介入,我們一生的努力仍像向空氣打拳,不能成就上帝在我們身上的計劃!請問你是否看重自己屬上帝子民的身份,確信上帝的應許,遵行祂的話?人生勝敗的關鍵在乎你與上帝的關係。
「最美的祝福」 古學賢牧師講 (2020年06月21日)
今日是父親節,祝願各位父母不單享受到兒女的孝敬,同時得到創造你們的上帝所賜最美好的祝福!
一、耶穌是道路、真理、生命 (約14: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