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學賢牧師-「松樹代替荊棘」(2019年9月15日)

我們教會禮堂正門有一棵老松樹,經歷了上年「山竹」十號暴風之後,頂部被風吹斷。當時我看見就心裏不安,因為由我十多歲開始,這松樹已經陪伴我們成長。但九個月後,一簇簇青翠的針葉在這松樹的四圍長出來了,並且它彷彿帶領著整個天光道的松樹一起茂盛起來!

在聖經裏有不少經文提到松樹:

・賽55:13節、41:19-20節,「松樹長出,代替荊棘」,顯出上帝奇妙的大能和豐盛的恩典;

・何14:8節,上帝以松樹比喻自己,表達祂永恆不變,我們在祂裡面結出屬靈的果子;

・王上6:15、34節,松木用來製造聖殿的門及地板;

・撒下6:5節,大衛王用松木製造的各樣樂器來讚美上帝……

哈利路亞,讚美上帝!甚願我們教會及每一個上帝所愛的兒女,都成為聖潔、合上帝使用的器皿,奏出讚美上帝的樂章。

「朝聖的人生」古學賢牧師講( 2019年9月8日)

詩篇八十四篇是一首以色列人往耶路撒冷朝聖的詩歌,作者是可拉的後裔。第一段(1-4 節)和第三段(9-12 節)首尾呼應,描寫詩人對聖殿的渴慕,第二段(5-8節)是全篇的中心,描寫以色列人朝聖之旅。

一、羨慕渴想上帝的院宇(1-4,9-12 節)
第1-2 節,對於能在聖殿居住,詩人感到非常興奮,整個人向永生上帝歡呼。
渴慕上帝是很重要的,只有上帝能滿足我們心靈的需要,因為祂是最良善、最尊貴、最完美和滿有大能的。追求上帝不是抽象的,如約壹4:20 節所說,如果不愛看得見的弟兄,就不能愛看不見的上帝。第3-4 節,麻雀是一種常見的小鳥,牠們生活的範圍只有兩三公里。燕子卻是候鳥,居無定所,飛行範圍可達一千公里。麻雀、燕子這兩種極不相同的雀鳥都可在聖殿裡建立家室,好比世上無論弱勢強勢、富有貧窮,你和我都在上帝的家裡找到安樂窩。

第9-12 節,詩人為君王祈禱,因為他知道上帝是盾牌,是大能的保護者,不
單只麻雀和燕子,即使是皇帝,每一個人都需要上帝的保護,大家都渴望親近衪。詩人也提到惡人,就是行事乖僻、悖逆上帝的人。住在惡人的帳柵,表示認同惡人的生活方式。詩人覺得住在上帝的聖殿裏一日,比在其他地方居住千日更好;他情願在上帝的聖殿守門口,也不採取惡人一般的生活方式。詩人讚美上帝是日頭,是盾牌,在黑暗和危險中,祂光照和保護他們。詩人體會上帝的信實,衪賜各樣好處、恩惠和榮耀給倚靠祂的人。

二、走往錫安大道(5-8 節)
在這一段詩人描寫他與其他朝聖者走上錫安大道,前往聖殿朝見上帝。第5-7節,流淚谷是朝聖必經之路,是乾旱無水之地。在秋天之前,整個巴勒斯坦處於最炎熱的季節,非常乾燥。秋雨來臨就可以降溫,並滋潤整個山谷,農夫才可以落種。走過流淚谷,後半段旅程更加難走,但路上不斷有其他人加入朝聖行列,因此加強了朝聖者的鬥志。他們在旅途中一齊祈禱、唱詩歌,彼此關顧扶持,是非常開心與難忘的旅程。

朝見上帝是一生的操練,是每一日的選擇:選擇不過惡人的生活、選擇倚靠上帝、選擇只有上帝才能賜下的恩惠和榮耀、選擇遵行主的道……盼望我們一齊預備好自己的生命,成為一個真正的朝聖者。今天我們不用放大假才去朝聖,因為我們每個主日可以返教會朝見上帝。朝聖要拋開生活中一切繁瑣的事和內心的掛慮。我們的人生是否大部分投資在房屋和物質上呢?不要忘記人生中有好多比物質和享樂更重要、更寶貴的事。約17:15-16 節,當日耶穌為門徒禱告,不求上帝使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上帝保守他們不屬這個世界。我們是上帝的兒女,我們的家鄉不是這個看得見的世界,我們的滿足不在乎我們手所掌握的財富,我們不要被日常的生活矇閉了我們的眼光。

朝聖之旅精采的地方,就是要受苦。然而只要你的目標是要去朝見上帝,祂就會一路與你和行。朝聖者最大的得益,是因與上帝親近而生命得以轉化。我們朝見上帝就像與家人團聚一樣,是非常快樂的事,正如詩122:1 節所說:「人對我說:『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我就歡喜。」

鄭淑儀姑娘-「九月天」(2019年9月8日)

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詩是我非常熟識的,那年爸媽把我帶到加拿大的地方,留下我寄居於六姐的家,我客居他鄉,每逢佳節,家家戶戶歡樂團聚,自然倍感冷清寂寞,思親之情更甚於平日。遙想這已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今天爸媽已辭逝,各兄姊多遷居加拿大,節日已經很小聚首,因而感到無限惆悵,亦有無限的思念和感慨。除此也牽掛兄姊們許多仍未認識耶穌基督,為此我常為他們禱告天上的父上帝,希望能早日全家歸主,如果您們也和我有同樣的盼望,我們要持之以恆,為未信家人禱告,等待上主的佳音;我們同心許願祈求上帝幫助。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董馮秀瑛師母講,宗易明弟兄記 ( 2019年9月1日)

教會注重兒童主日學是很重要,這個題目不只是針對家長和主日學老師,而是所有人,因為教會全體應該全民皆兵,把「耶穌愛你」的訊息傳給下一代。

我們是一起去營造安全的環境,讓小孩子、青少年能夠深深體會耶穌的愛,在困難時倚靠上帝的帶領,走在正道上。能夠懂得如何選擇,經歷平安喜樂,同時亦能發揮自己潛能,享受人生,相信這樣的孩子即使不需要賺很多錢,父母也會感到安慰。

面對人生交叉點,如何選擇?有一名運動員叫李愛鋭 ,他是英國的跑手,擅長 100 米短跑,他即將迎接 1924 奧運會的 100 米賽跑總決賽,然而決賽時間是在主日崇拜,是敬拜神的時間。如果是你,你會如何選擇呢?如果你是他的父母,你又會如何提議他呢?李愛 鋭 最後放棄了 100 米賽跑,改跑 400 米賽跑,並不是他擅長的,然後他的決定換來了教練和隊員的不明白和不理解。的確,當你背負著國家民眾的期望,仍堅持信仰,是不簡單的,靠自己的意志是很困難,靠從上帝而來的信心,卻是可以。

箴言22:6 節是重視宗教教育的常常引用的金句。教導人智慧,人有智慧,便可得真正的財富,甚麼是真正的財富呢?第一,耶和華是我的產業,神賜我們平安,與我們有非常緊密的關係,這 是主日學要傳遞的訊息;第二,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以我們要好好管理我們的下一代;第三,是物質的產業,例如物業、事業、錢財等等。總括來說箴言 22 章是要好好管理我們的財富。

「教養」在希伯來文有三個意思。第一,劃定界限,為小孩子制定規範,實施你的家規,目的不是要限制他,而是要保護他;第二,奉獻、呈獻給神,分別為聖,為了達到更好教養兒女,為人父母者必須先將自己獻給神,將兒女和家庭生活獻給神,這表示父母立志在行為生活上,都遵守神的教導,以身作則,作兒女的榜樣;第三,管教、訓練、督責,不是照著自己的意思去管教, 而是照著神的意思去管教,要用神的話語,聖經的真理去管教。最後,父母必須重視與兒女的關係,若然本身有良好的關係,兒女會順服;若父母與兒女的關係惡劣,再多的管教,換來的只會是叛逆。

單憑父母自身的力量,是不足的,因為信仰之長闊高深,非父母之口所能涵蓋。既然教會有主日學,有弟兄姊妹,何不帶領兒女到主日學中,一同學習,一同成長呢?讓孩子與上帝建立關係,讓他們走當行的道,到老也不會偏離。

彭偉業傳道-「教會是教導」(2019年9月1日)

箴言22:6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 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這段經文提醒了我們教會一項重要的責任,就是對我們的孩童教導聖經的真理,使他們從小就有上帝的話語放在他們的心裡,以聖經的道理實踐出他們的人生。然而,教會的教導責任,從來不只是專為孩童,更加是為了全會眾,無論是孩童至老人家,教會都有責任不斷地教導聖經真理,讓會眾更深入地明白真道,一同學習跟隨基督。

「教導」( edification),其希臘文的字根有「建立」、「住所」的意思,所以神學家歐斯孟 (Richard Osmer) 解釋「教導」為「建立基督的群體作為上帝的靈之居所」,教會其實 就是一群依靠「教導」來建立的基督徒群體。我們平時回教會崇拜、團契聚會,並不應只是為了與朋友相聚,而聚會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在聚會中被教導,以致基督的群體得以適當地建立,更跟從基督。所以,曾經有位神學院教授形容教會就是「教導」,不知這說話有沒有改變我們對教會的觀念呢?

「加減乘除的生命學習 」鄭淑儀姑娘講 (2019年8月25日)

經文:「路加福音 10:38-42 節 」

加減乘除,是小學生最基本的數學基礎。基督徒的信仰生活也必須學習屬靈的「加減乘除」,才能活出美好的生活。

《 路加福音十章38-42節 》耶穌到馬大和馬利亞家的事件中給我們的學習。

(1)加:生命加上上帝的同在

耶穌稱讚馬利亞是有福氣,因為她在聽祂的道。馬利亞選擇最好的這一件是不可缺少的。她了解優先順序的重要,她知道生命的第一位,有主的 同在。 例:平靜風浪馬可福音四章35至41節,有主在我船上,我們就根本沒有懼怕、疑惑,因為有主的 同在。

(2)減:減去自我中心的思想

馬大是一個好客的女主人,她什麼都會,什麼都做,一切都掌控在自己手中; 馬大忙亂之後,已經忘記自己的角色,原本喜樂平安的心靈去服事,因煩亂而消失,馬大竟命令耶穌叫馬利亞來幫忙。馬大忽略主耶穌的教導,因此生命心靈就失去平衡、平靜、平安。當我們驕傲自大時,就不能看清楚什麼是主要,什麼是次要,所以必須減去心中的自我驕寵,縱然我們多有成就,在上帝眼中我們也是不外如是,好好檢視囂張跋扈的態度。
例:
「WWJD」代表「What Would Jesus Do?」,意思是「耶穌會怎麼做?」。代表基督徒的生活基本原則,好像一個「道德的指南針」,在他們每一天的實際生活裡,引導他們活出基督信仰的美好見證。

(3)乘:倍乘上帝賜予的福分

馬利亞在聽主講道,何等寶貴的選擇,何等的有智慧,她選上倍乘的上帝賜予的福分。所以我們要花時間 , 常常來到主的面前 , 與主親近 , 與主有一個親密的關係 , 靠著聖靈的幫助 , 才能看到主的榮美和恩典 聽到主的話知道主的心意 , 做討主喜悅的事 我們這樣選擇 得上帝賜予倍乘的福分。
例:約伯完全正直,撒但加害約伯,攻擊他,他苦痛中仍持守對上帝的忠誠相信。最後耶和華賜給他的比他從前所有的加倍。

(4)除:排除心靈雜念過生活

耶穌說馬大為許多事操心忙亂,還有許多雜事困擾她。在忙亂中「對別人生氣」、「對自己自憐」、「對別人失望」,這是心靈的盲點。當我們忙到疲憊不堪,就容易落入不敬虔和不聖潔的地步,依靠 上帝過得勝的生活。
例:「周處除三害」:周處凶惡橫蠻,時常侵擾他人,成為家鄉的禍患,惡名遠播,當地人就把周處跟蛟龍 、猛虎合起來叫做 「三害」 周處殺虎斬蛟,才發覺自己是最大的禍害!他改過自新,後來成為忠臣孝子。他能有勇氣面對自己的過錯及缺點,才是一位英雄。

總結:要真正掌握「加減乘除」的豐盛生命,方法很簡單;學習以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決定,學效馬利亞;多 聆聽及向上帝禱告,以上主為最優先的地位;檢視自己生命歷程,反省自己生命的盲點,做好「加減乘除」的生命管理。

古學賢牧師-「數算日子」(2019年8月25日)

人生不是一條康莊大道,但當我們回顧過去的日子,我們就會發現每一天都
很珍貴,並且充滿上帝 的恩典。聖經提醒我們,當求天父教導我們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詩 90:12 節) 。這樣,我們就能審慎度日,不會讓日子浪費了,並且為自己的將來作好準備,忠於上帝的託付。

曉得數算日子的人會經常檢視自己的狀況,留心保持與上帝親密的關係。遵
照祂的指引,你將會擁有一個充滿活力的生命。神人摩西祝福以色列民,對他們說:「你的日子如何,力量也必如何」(申 33:25 節) 。我們有多願意活在上帝的心意中,天父就給我們多大的能力;前面有多大的挑戰,祂就賜我們多大的恩典去誇勝。甚願我們實現摩西的祝禱,早早飽得上帝的慈愛,我們為主所做的工也蒙祂堅立。

「和平-聖靈所結的果子」龐建新牧師講,黃加蕙姊妹記 ( 2019年8月11日)

經文:「加拉太書522-25節」

加拉太書五章22-23節:「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保羅在二千年前已經提醒加拉太人要多結屬靈的果子。我們相信耶穌,成為蒙恩的罪人,有著聖靈的感動,得以知罪、認罪和悔改,繼而受洗歸入教會,讓聖靈進入我們心裡面,有著「聖靈的印記」。保羅提醒基督徒,我們要像一棵樹,栽在聖靈的泥土裡和溪水旁,結出聖靈的果子。

「和平」在聖經裡是個重要的信息。「Irene」這英文名字譯自希臘文,意思是「平靜」、「和平」。「和平」是上帝賜給我們,新約希臘文的用字是「eirēne」,在舊約則譯成「Shalom」、「平安」。「平安」對希伯來人有著深遠的屬靈意思。舊約聖經如《詩篇》,指出「平安」是上達於天。「平安」的源頭,是創造天地萬物宇宙的主宰上帝所賜給祂的選民—以色列民,是來自上帝的恩惠、出人意外的平安。

約翰福音二十二章19-23節提到,當耶穌基督被釘十架,門徒驚慌並害怕猶太人的迫害。主耶穌向他們顯現,說:「Shalom」、「願你們平安」。門徒就立即得著祂所賜的平安,心靈回復平靜,並從恐懼變成喜樂。耶穌所賜的平安是使人有滿足和喜樂,沒有憂愁,更有能力勝過世界。

雅各書二章提到,不要單單對人說:「平平安安地去吧」。我們要將「平安」實踐並幫助人,學習以耶穌基督來傳道福音為主,助人為輔,將福音傳開。使徒行傳記載早期教會的信徒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生活習慣和信仰方式大有不同,導致意見不合和紛爭。保羅以智慧平息爭拗,使兩幫人互相尊重,「主裡一家、不分彼此、合而為一」。馬太福音五章9節提到「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和平之子。」對於意見不同的人,我們應當調和與平息各類的紛爭,在教會中彼此求平安。

耶穌說我們要有「饒恕」和「愛」,要愛人如己,同時愛自己的敵人。雖然實踐和進入這和平的境界十分困難,但若我們能在上帝面前謙卑俯伏,靠著聖靈的幫助,一定能夠做到。加拉太書五章25節:「我們若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讓我們靠著聖靈結出更多「平安」、「和平」的果子,呈獻給我們的主。

彭偉業傳道-「主的平安」(2019年8月11日)

每當時局變幻,人的心靈總會忐忑不安,充滿著無奈感。香港近期的社會動盪,世界貿易戰爭的惡化,已經有不少人因此而受波及或影響,在這樣的環境下,基督徒應如何自處?如何得到平安?

《約伯記》22:21「你若認識上帝,就得平安。福氣也必臨到你。」認識耶和華上帝,就是智慧的開端,如果我們能真正地認識我們所信靠的耶和華上帝,確知祂是創天做地的主宰,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祂的心意安排,那麼,我們何必要為時局變動而不安。只要全心依靠耶和華上帝,祂必然讓我們渡過任何的難關。

我們不要忘記主耶穌留給我們一份珍貴的「平安」,《約翰福音》14:27「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這份「主的平安」是因為我們能夠認識主耶穌而來,只要我們凡事為主耶穌而作,以祂為我們生命的中心,主這份「平安」就烙印在我們的心入面。時局變幻,何懼之有!

「聖殿的聲音」張福民牧師講,林日麗姊妹記 ( 2019年8月4日)

經文:「馬太福音2112-16節」                                           

這個世界充滿不同聲音,包括在經濟貿易、政治、國家領土等各方面的對立,整個世界沒有平安。特別在現今香港吵雜、複雜、混亂的環境中,有辱駡、粗言穢語、詛咒,但沒有祝福。今天回到聖殿,我們要聽到甚麼聲音?

四福音有記載耶穌潔淨聖殿,因聖殿的聲音太複雜,是上帝不喜歡聽到的,耶穌說「我為你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約2:17。太21:12中沒有寫賣牛羊,但約2:14「看見殿裡有賣牛、羊、鴿子的」,牛、羊在聖殿中會發出聲音。猶太人以前敬拜上帝要帶牛、羊獻祭,上帝說要最好的牛和羊,無瑕疵、無殘疾的奉獻給祂。後來的人認為要長途跋踄帶牛羊來獻祭很麻煩,所以在聖殿裡設有牛羊買賣,方便來獻祭的人,這方便令聖殿多了牛羊的存在和聲音。那時的奉獻是按照自己能力奉獻給上帝,最好最貴的是牛、然後是羊,最後是白鴿,還有一樣是只需要捕捉的斑鳩,因而多了買賣和各種混雜的聲音。今天教會引進很多似是而非的道理、活動,很多事物不應在教會裡存在,教會中不應有這些聲音。還有兌換銀錢的聲音,因他們奉獻給上帝是另一種錢幣,不是用普通的錢來奉獻,為圖方便,設立兌換銀錢,聖殿充滿買賣、嘈吵等不該有的聲音。香港有幾間教會有官司的訴訟,求主幫助我們,不要讓閒雜、不該存在的聲音留在教會中。耶穌潔淨聖殿,就是將不法、不合理、不合上帝心意的除去。

四卷福音書有三卷是講聖殿是禱告的殿,太21:12-13中耶穌講「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羞辱上帝的榮耀;路19:46「我的殿必作禱告的殿」;可11:17「經上不是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嗎?」當所羅門建造聖殿,他為聖殿獻堂祈禱時講,若有萬國的人來這裡向上帝認罪,求上帝憐憫施恩他們。不論任何膚色、說任何方言的人,上帝悅納,無分彼此。太21:14中有祈求的聲音,有身體殘缺、

軟弱、需要上帝幫助的人到聖殿求耶穌,耶穌就治好他們。聖殿是開放的,

是禱告的殿,有需要可到聖殿祈禱,耶穌為他們解決困難,讓他們得到平安。

太21:14-15中有兩種聲音,一種是小孩子發出讚美的聲音,感謝上帝。我們在聖殿裡一同唱歌,學習小孩子發讚美聲音,用聲音影響周圍,將榮耀頌讚歸給主。另有見證耶穌行奇事的聲音,瞎眼的能看見,瘸子的能走路,這是美好的見證。要除去閒雜聲,讓讚美、感謝、禱告、見證的聲音充滿我們的殿,我們在殿裡做美好的見證,為自己、其他人、教會、社會、國家等獻上禱告。但有些人不喜歡聽見證、祈禱、讚美,因而發出惱怒的聲音,叫耶穌責備他們,「耶穌說:是的。經上說『你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完全了讚美的話』,你們沒有念過嗎?」太21:16,耶穌欣賞祈求、感恩、見證和讚美的聲音。求主讓我們有單純的聲音,除去不合上帝心意的聲音,尋找仰望上帝。耶穌要潔淨聖殿,包括我們的心,「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嗎?」哥林多前書6:19。這有形與無形的聖殿,因上帝居住在我們心裡,我們的心就是上帝的殿,求主為我們除去煩事,把心交託上帝,並得以聽見祂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