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dmin 的所有文章

古學賢牧師-「基督的第一份禮物」(2023年12月24日)

聖誕節到了,非基督徒都會歡欣慶祝,互送禮物。我們知道聖誕節真正的意義,是紀念上帝差祂的兒子降世,為了在十架上代替罪人受罰,承擔上帝公義的審判。在基督降生的那個晚上,天使向牧羊人宣告:「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good news of a great joy, RSV Bible),是關乎萬民的!」基督從榮耀的天家進入時空的限制,成了卑微、軟弱的嬰孩,一生經歷苦難。不過,祂所流的血使我們的罪污得以塗抹,人可以與上帝復和。所以,無論從人的角度,或從上帝與基督的角度來看,基督降生是人類歷史至大的喜訊!

時至今日,我們在平安夜報佳音,並舉行聖誕崇拜,歡度這節日。你可知道,誰得著第一份聖誕禮物?那是甚麼?不是黃金、乳香和沒藥。「基督到世上來的時候,就說:『上帝啊,祭物和禮物是祢不願意的;祢曾給我預備了身體』(希伯來書10:5節)。」第一份聖誕禮物是上帝為基督所預備的身體,以致祂能在十字架上為罪人流血受死。耶穌基督不是從父母結合而生下來的,天使告訴約瑟,馬利亞「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太1:20節)。

世界的天災人禍和戰爭從未止息過,唯有基督的降生,並祂所成就的救恩,為全人類帶來真正的平安與喜樂!基督為我們作出莫大的犧牲,我們當為基督獻上甚麼呢?

彭偉業傳道-「和平之君」(2023年12月17日)

好快來到一年一度的聖誕節,下一禮拜主是聖誕主日也是平安夜,是大家共聚歡興的時刻。然而,在聖誕節歡慶的背後,我們應該為世界上還有人未曾得救而自省及反思。

聖誕節提醒我們要看見今天世界上還有太多人並未曾得救,還有很多人因為人類的罪行而遭受戰火和虐待。今年以色列和加沙的戰爭,已經導致超過一萬八千的平民死亡,受傷或者傷殘的人數更高。有人用信仰的角度去問,究竟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民族仇恨,有沒有真正完結並且和解的一天?

阿拉伯民族和猶太民族有著千年的糾結和恩怨,阿拉伯包括巴勒斯坦被認為是以實瑪利和以掃的後裔,而猶太人就認定自己為雅各的後裔,是上帝真正的選民,巴勒斯坦地是上帝賜予以色列的應許之地。我們不去評論誰是誰非,但要相信民族之間的仇殺不是上帝所喜悅和希望的事。以賽亞書9章6節:「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真正能帶來和平的,就只能指望這位以賽亞預言的和平之君,當這兩個民族能夠歸向耶穌基督,領悟新約聖經的真理和意義,真正的和平以及和解將會到來。 今年聖誕節在我們慶祝紀念耶穌降生之時,也讓我們懇切地期望,主的福音、愛和和平臨到每一個人,尤其是生活在飢荒、疾病、戰亂、徬徨、無助、受欺壓的群眾。願主祝福大家!

「耶穌的父親」彭偉業傳道講 (2023年12月10日)

經文:馬太福音1:18-25節                                                       

耶穌降生的故事是家傳戶曉的,聖子降生為人,道成肉身,是成就上帝拯救人類計劃的時刻,耶穌是整個故事的焦點。今天讓我們將故事的焦點轉到去耶穌的父親約瑟的身上,思想為何約瑟被揀選為耶穌的父親,而在約瑟身上我們可以學到些什麼?

一、憐憫心腸的義人

經文一開始說及瑪利亞和約瑟已經有訂婚的關係,根據古代近東文化的習俗,訂婚是一種正式的安排,會按照習俗訂立的婚前契約。瑪利亞在結婚之前懷孕的事實被約瑟知道了,約瑟自然會認為瑪利亞與別人通姦。作為一個「義人」,他應該要預備休書,然而瑪利亞將會受到社會唾罵甚至被處死。約瑟為這事想盡所有辦法去維護公義和瑪利亞,他從馬利亞的角度著想,去明白她的處境,並且謹慎考慮如何去保護她,於是決定暗中休了她以保護她的名聲。這種能力就好像我們今天心理學科所形容的「同理心」。事實上在成人社會裏面,大部分人際關係的問題都是源於缺乏「同理心」。在教會內事奉,好多時我們也看見缺乏「同理心」的狀況。約瑟「思念」瑪利亞的處境,嘗試了解瑪利亞的難處,為馬利亞作出最好的安排。可見上帝揀選約瑟作為瑪利亞的丈夫,同他的品格和具備同理心有一定的關係。

二、不墨守成規的「義人」

一章19節,聖經形容他為「義人」,就是堅持遵守律法,按著律法的規條去生活的人。而我們從約瑟處理瑪利亞的方式可見,他所在乎的不僅是自己遵行律法,同時也對瑪利亞顯出憐憫,為她的好處著想。約瑟是能夠從一個更高的角度去理解「追求公義」,按照著律法所展現的價值觀和目的,其中是包括憐憫和寬容,這些都是神的心意,而並非死守規條,不會被困於當時社會一般人的思想框框。這種「不墨守成規」質素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也應用到職場工作和教會事奉的場景上面。今天我們生活在各種規矩之下,我們經常會把前人的做法約定俗成地變成規條,但實際上最重要是需要明白和理解各種做法的背後意義和原因,在需要的時候作出協調或者改變。

三、因使命感而順服

一位天使進入了約瑟的夢中,向他解釋瑪利亞懷孕的原因,這原因超越了他能夠所想像的。天使解釋孩子受聖靈感孕,他有拯救人類從罪惡走出來的使命,拯救所有百姓。這個孩子需要叫「耶穌」,耶穌名稱的意思就是「上帝的拯救」。這也孩子也是以賽亞預言的「以馬內利」,代表上帝的同在,是上帝同在最終彰顯的時刻,代表猶太人期待已久的上帝的國終於來臨。瑪利亞所生的孩子代表著雙重的意義,是「上帝的拯救」和「上帝的同在」。對於約瑟來說,在剎那之間,約瑟明白自己成為這拯救計劃的其中一員,他的使命是要輔助一位救世主彌賽亞健健康康的出世和成長。聖經告訴我們約瑟真正承擔了這個責任,他帶領耶穌和瑪利亞經歷不少困難,從避難到埃及,又回到拿撒勒定居,從事卑賤的木工,供養耶穌長大。

約瑟並不是什麼大人物偉人,卻願意因為使命而順服,當我們面向約瑟,接受自己同樣地卑微的人。我們可否學效約瑟同樣因為使命而順服,具備同理心,不墨守成規,為真正的使命而付出自己呢?我們可否放下個人的自尊、榮辱感,而單單為拯救的使命作為一個貢獻者呢?

「震動心弦新發現」古學賢牧師講 (2023年12月3日)

經文:路加福音5:1-11節                                                       

安得烈找著哥哥彼得,向他介紹主耶穌是基督,並領他去見主耶穌 (約1:40-42節)。不久,主耶穌神奇地醫治了彼得的岳母 (路4:38-39節),但彼得始終沒有將主耶穌放在心上。

一、順服的行動 (51-7)

又過了一段日子,主耶穌親自上了彼得的船,對岸上的群眾講道;講完了,主耶穌叫彼得開船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路5:1-4節)。主耶穌是木匠出身,祂在打魚方面是行外人,如今卻挑戰彼得的專業知識!第5節,彼得回答:「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甚麼……」作為一個專業的漁夫,在最熟悉的水域、最慣常打魚的時候,經過「整夜勞力」,竟然「沒有打著甚麼」,這事非常離奇!難怪有人說,這根本就是一個「另類的神蹟」。

路5:5節,彼得在言語和態度上沒有正面違反主耶穌的指示,但他的回答顯示出一種溫柔的抗議。路5:6-7節,「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便招呼那隻船上的同伴來幫助。他們就來,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彼得因為聽從主耶穌的指示,就進入了主耶穌所掌管的神聖範圍裡,神蹟就發生了。很多時候,我們以為主耶穌的要求不合理,不肯照祂的吩咐去做。其實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拒絕主耶穌介入,而令自己一生徒勞無功。 

二、嶄新的發現 (58-11)

路5:8節,彼得就俯伏在主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彼得不但開始真正認識主耶穌,他也看見自己的真面目:1. 彼得發現主耶穌的指示完全準確無誤;這是人生必須有的發現!2. 彼得發現在自己的專業上,這位他稱為「夫子」的主耶穌,打魚的能力竟然遠超他的想像!3. 彼得發現主耶穌的權柄是至高無上的,甚至連湖裡的魚都受主耶穌指示。誰有這麼大的權柄呢?4. 先前安德烈向他介紹主耶穌就是彌賽亞,但彼得沒有將這事放在心裡。如今彼得發現自己只是一個渺小的人,竟輕看這位從天上而來的救主,這是何等大的罪!彼得的內心受到極大的震動,以致他無地自容,所以請主耶穌離開他。

路5:10節,主耶穌充滿憐憫地對彼得說:「不要怕」,祂不但完全接納彼得,並向彼得發出呼召:「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以往彼得的專業是打魚,如今他得到人生新的使命,就是做得人的漁夫。這個「得人」的「得」字,原文在提後2:26節譯作「擄去」。主耶穌呼召彼得,叫他搶救那些被魔鬼擄去的人,返回上帝的國度裡。世上沒有一樣事物比人永恆的生命更寶貴。這個呼召亦是叫彼得從賺取這個世界的物質,轉而為上帝賺取靈魂歸向祂。路5:11節,彼得感受到主耶穌比他的船、網、專業與當日所得的魚穫更寶貴,他願意專心跟從主耶穌。彼得的拍檔雅各和約翰(路5:10節),當日也經歷到這個神蹟,他們就與彼得一同跟隨主耶穌。

信耶穌是要將生命的主權交給主,接受祂作我們生命的主。你願不願意都成為一個得人的漁夫呢?為主耶穌而捨棄,為祂獻上自己,因為主耶穌是配得的。

「作主忠僕」屈偉豪博士講,林日麗姊妹記 (2023年11月26日)

經文:士師記131-5節                                                          

士師記時代是個混亂時代,但上帝在這時代仍作主作王,沒有因人的軟弱犯罪就放棄以色列人,並預備了參孫。士13:2-5,參孫的出現是由父母不生育開始,但因上帝的恩典而可以生育,這清楚表明參孫的出生與事奉,由母胎開始已是上帝的計劃。85年前是閩南堂的開始,後來借用神學院的地方,並飄流在不同的教會,在適當的時候上帝安排這個地方。參孫一生作拿細耳人服事耶和華,拿細耳原來的意思是分別出來歸與上帝,正如教會是為上帝建立,上帝成就教會也是為服務群眾,成就上帝拯救的計劃。

士13:16,教會的一切服事是全獻給上帝,這是對我們的祝福和恩典,可以參與在上帝的事工當中,但參孫不明白,不斷犯罪。參孫的力量不是來自頭髮,而是來自耶和華,所有事奉的能力都來自上帝。頭髮是拿細耳人生命的標記,一生不剪頭髮,是上帝已揀選他們,一生與上帝同行的標記,但參孫不重視這個標記,不珍惜這寶貴的身份。我們要珍惜與上帝的關係,堅守作為上帝兒女的身份,保守心懷,緊貼上帝。

參孫給人的印象是力大無窮,所向無敵,可惜他的人生一塌糊塗。拿細耳人有三條誡命,包括不喝酒、不摸死屍、不剃頭,要分別為聖,一切以上帝為中心。但參孫犯了所有誡命,放縱情慾,在亭拿看見一名女子,因他喜悅那女子,堅持要娶她為妻,即使父母勸他不要在未受割禮的非利士人中娶妻。拿細耳人不能觸摸死屍,但參孫看見死獅的身體內有蜂蜜就拿來吃。拿細耳人不能喝酒,但他娶妻的婚宴中一定也會喝酒。他在婚宴中隨口說了一個謎語,就大動殺機;妻子給別人奪去,就放火燒非利士人的田。後來到了迦薩,看見妓女就犯罪,並住在妓女家,被圍困時就拆毀迦薩的城門,抬著城門到希伯倫的山頂示威,霸氣十足。其後到梭烈谷看見一個女人叫大利拉,參孫被情慾控制,為了滿足情慾不斷犯罪。

參孫的生命很矛盾,力大無窮可以撕開獅子,卻沒有能力抗拒試探,沒有理智分辨是非實況。參孫經常給女人欺騙,在亭拿時他的妻哭哭啼啼,他就把謎底告訴她,大利拉一次又一次的欺騙他,他還是跟她說有這麼大力氣的原因。太多的勝利讓他不在意自己是否拿細耳人的身份,甚至不相信力量來自上帝,驕傲令他軟弱跌倒。每個人都有弱點,求上帝保守我們,做人不要驕傲,唯有依靠上帝才能保守我們過美好的生活。詩2:11「當存畏懼事奉耶和華,又當存戰兢而快樂。」求主教我們以上帝為生命的中心作主忠僕。參孫的名字本來有光明或太陽的意思,上帝的心意是要讓參孫在黑暗時代顯出光明,在陰暗時代顯出上帝恩典,但參孫失敗了,他的下場是我們的提醒和鼓勵。最後,參孫再次回歸和敬畏上帝,上帝沒有放棄他,並回應他的祈禱。過去85年是恩典的印證,未來85年是繼續為主作忠僕。

古學賢牧師-「只能活一次」(2023年12月10日)

多年前我認識一個草根家庭,他們所居住的單位被堆積的廢物填滿了,甚至沒有一個地方可以「腳踏實地」。後來我和一隊義工為他們清理家中的堆積物,但不久他們又重新囤積廢物,很快就變回老樣子了。

許多基督徒曾為信仰有所犧牲,但若沒有追求認識基督,就很容易走回頭路。使徒保羅是希伯來人中的希伯來人,本是前途似錦的社會精英,信主後成了同胞眼中的叛徒;原是狂熱的猶太拉比,甚至手持大祭司的公文到處迫害基督徒,後來被猶太人追殺;本來極力迫害教會,卻成了帶鎖鏈的福音使者!保羅沒有走回頭路,他的秘訣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祂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3:7-8節)。保羅能夠丟棄所誇耀的家族、律法、傳統等,是因為認識了耶穌基督,他把這些世俗光環完全捨棄了。保羅能將「萬事當作有損的」,以致他丟棄的時候不覺困難。保羅不是受鞭策,而是被耶穌基督深深吸引。在保羅心目中,只要是阻礙他認識基督的,他就當作有損的。萬有的價值若與基督相比,如同糞土。

人只能活一次,聖經告訴我們,生命的至寶是認識耶穌基督,祂是我們所有的一切。

彭偉業傳道-「教會是家」(2023年12月3日)

十分感恩上禮拜日我們參與了教會創會85週年聯合崇拜,以及在晚上的堂慶感恩聚餐。在晚上的聚餐裏,我們猶如一家人一同晚飯,團結互愛,共慶教會85週年的生辰。「教會是家」的概念對基督徒是十分重要,也是基督徒必須要具備的價值觀。

在聖經裏也曾經提出教會作為家的概念,以弗所書2章19節:「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上帝家裡的人了」。教會是上帝的家人相親相愛的地方,當人加入了這個家庭之後,人生就不再迷惘、混沌,好似外人和旅客那樣,到處流浪遊走,漂泊半生也不知道何處是安穩安息的地方。當人找到上帝,把自己安頓在一所教會裏,在教會裏相親相愛,互相扶持和接納,屬靈上能與上帝更加接近,經歷「聖徒同國、上帝家人」的體驗,以致在生命成長上得到完整的發展。

所以,教會對基督徒來說是十分重要,也是基督徒的家,每一位基督徒都需要有屬於自己的教會,這樣在身心靈上才能夠有真正的歸屬。曾經有人認為,信了基督的信徒,不一定需要固定參與某一所教會,可以到處體驗不同教會的崇拜經驗,豐富敬拜的生命。其實,這種說法是有問題的,因為基督徒固定參與某一所教會的崇拜,是為了回到屬靈的家裏,與自己相識相交的家人一同敬拜親近上帝,如果去到別的教會哪裏沒有自己可相交的人在一起,缺乏弟兄姊妹之間的互相支持,也難以體會「聖徒同國、上帝家人」的意義了,反而變得像到處漂泊遊走的「外人」,這又何必呢?

古學賢牧師-「靈程馬拉松」(2023年11月26日)

馬拉松長跑最艱難是中後段的路程。起步時勁力十足,將要衝刺時拼盡全力;只有中後段考驗跑手的耐力。奔走天路也是如此。主再來的日子似遠亦近,來12:1-2節提醒我們,「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過去85年來,本堂弟兄姊妹各人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甘心樂意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就如教導聖經、領人歸主、聖樂事奉、管理教會、關懷牧養、探訪代禱、影音、招待、總務等等。弟兄姊妹全然擺上,奉獻時間金錢才幹,同心建立上帝的家。

在85週年堂慶的大喜日子裡,祝願眾弟兄姊妹的生命繼續被主栽種,散發基督馨香之氣,如聖經中利巴嫩的香柏樹,到了年老仍常結果子,以致我們閩南堂更被上帝使用,在這地區成為明亮的燈臺。

「僕人領袖」陸  輝牧師講,洪慕冰姊妹記 (2023年11月19日)

經文:馬可福音14:6-13節  

最近的區議會選舉或教會同工聘任、堂委選舉都是希望選出一位能幫助市民、教友的領袖,究竟我們又怎樣去看「領袖」呢?

基督是一位君王,是舊約應許在將來以色列亡國後上帝賜給祂們的君王,從彼得認信開始,耶穌三次預告自己是受苦的基督,第一次是在8:31節:「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 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過三天復活。」 第二次是在9:31節:「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裡、祂們要殺害祂.被殺以後、過三天祂要復活。」第三次就是在今天的經文前一段10:33-34節:「人子將要被交給祭司長和文士、祂們要定祂死罪、交給外邦人。祂們要戲弄祂、吐唾沫在祂臉上、鞭打祂、殺害祂.過了三天、祂要復活。」為何耶穌要重複說明衪這受苦的角色呢?

門徒一般也認為君王是一個掌權的,怎會受苦呢?門徒的焦點都在權力上,所以祂們的請求也與權力有關,在35-41節中就是兩個門徒對耶穌作為一個君王而有些請求,祂們希望將來得國時,希望一個能坐在耶穌的右邊、一個坐在左邊。耶穌就反問祂們:「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甚麼,我所喝的杯,你們能喝嗎?我所受的洗,你們能受嗎?」杯是指受苦的杯、洗是指死亡的洗禮。雅各和約翰除了得不到所求,還被其祂十個門徒惱怒。

一般人的權力觀是從小到大都活在充滿競爭的社會裡(如讀書、工作)及追求權力從而得到話事權,之後便演變成權力鬥爭,就像十二門徒一樣。當大家爭奪權力時往往會將罪惡動機包裝成理所當然的。耶穌在42節便回應門徒,用外邦人的權力觀作比較,外邦人的權力觀是由君王治理、和有大臣操權管束祂們,而耶穌的權力觀是為大的作用人、為首的便作僕人。耶穌想帶出叫我們不要跟隨世俗的權力觀,要我們學習衪作為領袖的心態。耶穌就在45節將衪的榜樣說出來:「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耶穌雖然是舊約應許的君王,但衪需經受苦後再回來時才得榮耀,就像但以理書7:13-14說:「我在夜間的異象中觀看,見有一位像人子的,駕著天雲而來,被領到亙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權柄、榮耀、國度,使各方、各國、各族的人都事奉衪。衪的權柄是永遠的,不能廢去;衪的國必不敗壞。」

耶穌透過服事來領導,並用自己的榜樣贏取尊重。耶穌提醒我們要樂意受苦然後得榮耀,不要爭權奪利、貪求別人的讚美,在遇到困難時一同去面對,在悲情中仍存盼望,並效法耶穌的榜樣,一同成長。耶穌透過服事來領導,並用自己的榜樣贏取尊重。耶穌提醒我們要樂意受苦然後得榮耀,不要爭權奪利、貪求別人的讚美,在遇到困難時一同去面對,在悲情中仍存盼望,並效法耶穌的榜樣,一同成長。  耶穌透過服事來領導,並用自己的榜樣贏取尊重。耶穌提醒我們要樂意受苦然後得榮耀,不要爭權奪利、貪求別人的讚美,在遇到困難時一同去面對,在悲情中仍存盼望,並效法耶穌的榜樣,一同成長。

「雄心壯志迎八五」張福民牧師講,曾卓謙弟兄記 (2023年11月12日)

經文:約書亞記14:6-13

今年實在非常感恩,身體非常健康。在機緣巧合下,我認識了2位原本不相識的醫生,他們都很關心我的身體狀況,隨後更帶領他們的父母受洗歸主。在這裡很多謝閩南堂弟兄姊妹的關心,我現在也不用帶口罩來講道。今年是閩南堂最精彩的一年,當中舉辦了很多有關85週年的堂慶活動,包括培靈會、音樂會、才藝比賽等。教會是大家的,每個人都有份去參加不同的活動。85年,不算長也不算短,因為上帝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上帝看日子是不同的。在這85年中,教會從無變有,從有到更加有。之前在這裡牧會看到教會的歷史時,起始是由一班來港的閩南同鄉和難民成立的,他們堅定的作了見證。他們看到這些難民都是基督徒,便聚集他們,租借了不同的地方聚會。這些教會領袖帶領大家聚會,是非常有愛心和難得的。到現在,我們很難在出面的教會找到相似的教會,有大座堂和不同設施,例如:花園、停車場和不同課室等等。感謝主,教會在這85年有很好的發展。

    今天的講道經文選至約書亞記14章6-13節,講述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後,有關迦勒和約書亞分地的對話。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後,他們到了一個地方:加底斯巴尼亞。摩西派了12位探子到迦南地進行40天的視察,他們帶了很多豐盛之物回來。迦勒和約書亞是其中的2位探子,他們對摩西和會眾表示非常有信心能夠進入迦南; 相反,其他10位探子認為迦南地有很多高大的人,相比之下以色列人只是蚱蜢,寧願回到埃及地做奴隸。

    迦勒和摩西相信迦南地是上帝應許給他們的產業,衪會幫助和安慰以色列人。12個探子中,小數的2個對上帝有信心,反而多數的10個人則對上帝沒有信心。我們做人要有眼光,要看到明天和將來的盼望。最近新聞報道有幾間名校將會在幾年後結束營運,其原因之一是因為富有的家長們帶同子女移民。現在香港比以前更安全,為甚麼反而有人要移民出走呢?迦勒和約書亞的眼光和心態與眾人不同,以色列人不相信他們的說話,更揚言要用石頭打死他們。但是,上帝的榮光救了他們,反而起誓說滿20歲以上的以色列人不能進迦南,要在曠野流浪。

    上帝鋪排了平安的路給我們,我們卻偏偏不行,相比迦勒和約書亞,我們好像對上帝沒有信心。以色人甚麼都沒有,但有上帝。迦勒和約書亞以寡敵眾,但有上帝保守,最後得到上帝的產業。他們能夠堅持,是因為有信心和看到上帝為他們開路;相對之下,另外10個人則沒有信心,怕辛苦,而且沒有信心反而會連累列其他人。另外,我們要看到上帝的應許,在苦難當中更要看到衪的應許。在這幾年間,疫症、戰爭、經濟問題、糧食危機等議題正在衝擊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更要看見上帝的應許,如果沒有上帝我們更會不知所措。

    在書14:6節,迦勒對約書亞提出分地的請求,來實現上帝給他的應許。當時迦勒和約書亞都相信上帝應許,但是最後約書亞接替摩西成為以色列人的領袖。迦勒並沒有埋怨上帝為什麼不讓他作領袖,反而忠心跟隨約書亞。他提到自己已經85歲,打算兌現當時上帝給他的應許,然而,他知道以色列人還未攻克迦南,他也願意挺身而出,為以色列人作戰。迦勒有雄心壯志,他相信上帝會賜能力給他。我們要學習迦勒非常有信心的功課,他有很大且長久的信心,並不是短暫的。信心是要不斷發展和累積,我們不可以原地踏步。之前我在照大腸時,發現有42粒瘜肉,我本來想忽略,但最後在眾人勸告下進行手術。原來我害怕手術後不能講道事奉,結果現在身體非常健康,非常感謝主。

    迦勒相信,帶著上帝的能力和應許,加上會眾群策群力,一定能進入迦南。同樣地,今天教會85週年更加需要帶著這樣的心態去參加教會不同聚會和付出。在堂慶完了,我們不可以原地踏步,更加需要不同的裝備和更大的信心倚靠上帝。我們要重新得力,得著更多未得之地和未信之人,盼望信主人數大大加添。希望各教牧、長執團隊、各弟兄姊妹,一起見證上帝的大能,使主的榮光大大增加,光照閩南堂的各弟兄姊妹,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