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dmin 的所有文章

「困惑裏的信靠」 彭偉業傳道講 (2021年10月31日)

經文:「創世紀2419節」           

當我們面對工作上的困惑處境時候,我們會如何做?我們只有兩個選擇:第一,就是繼續感到困惑和猶豫不決;第二,選擇信靠,繼續前行。

今天經文主角亞伯拉罕的老僕人選擇後者。創世記二十四章,記錄了亞伯拉罕為他兒子以撒娶妻的經過。亞伯拉罕要求老僕人將手放在他的大腿底下發誓,不可為以撒迎娶迦南人的女兒,要他兒子迎娶一個屬於亞伯拉罕原本部族的女子,也不許以撒回到去亞伯拉罕的故鄉。回到去亞伯拉罕的「本地本族」,大概需要650公里,行三十多天的行程。如何找一個女子願意跟老僕人步行650公里,嫁入一個她從未見過和認識的家族?這任務其實代表著極高的不確定性,太多客觀因素乃是不能控制。相信老僕人在那一刻其實是感到困惑,並未有十足信心完成任務。(參創 二四5)

老僕人帶著十匹駱駝和貴重的聘禮去到「拿鶴的城」,停在水井旁邊。他趁著當地的女子在傍晚時分出來打水,向上帝祈禱求指引。接著利百加出現在老僕人的視線,老僕人試驗利百加,怎料她完全符合老僕人的要求。當我們閱讀完整卷24章,會發覺老僕人為以撒尋找妻子並且接觸女方的家人的整個過程,都是出奇地順利。原本看似有巨大困難的任務,現在卻好像被老僕人直接順利地完成了,整個故事的敘述充滿著無數的偶然。

當我們從聖經故事描述的角度了解人類歷史的發展時,我們會發現人類歷史並不是由人的能力和智慧所掌控,而是上帝一直參與介入在這個世界,而且一直在工作。甚至,上帝會藉著信靠祂的人,隱藏地工作。

在聖經裏面記載著不少上帝隱藏地工作的例子。約瑟被他的哥哥陷害賣去埃及,經歷多番的波折和苦難,最後成為埃及首相,拯救了他父親雅各整個家族的生命。以斯帖被選為波斯皇后,但當猶太人面臨滅族的災難,以斯帖禁食三日三夜,終於找到向波斯王伸冤的機會,解救了猶太人的危難。這些事件裏面同樣找不到上帝的痕跡,但其中所記載的一連串相關的事件,都不是人所能控制的,不是人可以使這些事件必然相繼發生的,若不是上帝在背後工作,就不可能了。

神學上這是上帝的護佑,上帝有祂自己的計劃去拯救和祝福人類。而人有其責任去執行上帝安排在他生命上的使命。上帝安排每個人的使命都是獨特的:老僕人的責任是要為以撒尋找一位同族的妻子,使亞伯拉罕要成為萬族之父的應許可以實現;約瑟從苦難中成為埃及首相,拯救了他家族的生存問題,以致亞伯拉罕的後裔可以繁衍下去;以斯帖解救了猶太人在波斯將要被滅族的危難,以致被擄的猶太人最終可以回歸去耶路撒冷。            為何我們可以能夠面對困惑、困難,還可依然信靠前行?在困惑裏信靠的原動力,是來自信任上帝隱藏地工作,使我們可以在上帝的計劃裏與祂同工。經歷信靠,讓我們發現在上帝的計劃裏,充滿不可思議的可能性。 試想想我們過去的經歷,有幾多是偶然?莫非我們相信用偶然可以解釋這一切嗎?既然這些全不是偶然,我們可以安心認定,這些是上帝隱藏地在我們每個人生命中工作,為我們設下了在生命中的使命,叫我們在任何處境下,信靠地前行,並且為上帝在拯救人類的工作上貢獻一份力。最後,但願讓我們能夠抓著上帝賦予我們的生命意義和使命,在面對任何挑戰之下,一步一步信靠地走這條天國之路。

古學賢牧師-「禱文:愛是不保留」(2021年11月7日)

感謝天父,你賜給我們教會一班重視青少年的成年信徒及領袖,當中六位負責牧養教會弟兄姊妹的下一代,另外六位擔任羅陳楚思中學的友師。他們付出寶貴的時間和愛心,承諾三年或以上與青少年同行,願主堅立他們手所作的工!

感謝天父,我們教會領袖及執事們一致關注青少年事工。求主幫助我們教會整體,一起歡迎、擁抱和愛護青少年。親愛的主啊,願我們謹記,年青人不是教會的「未來」,因為他們其實是教會的「現在」,就如長者、成年人和兒童是教會的「現在」一樣。

主耶穌啊,你教導我們「要小心,不可輕看這小子裏的一個」,求你幫助我們能以溫柔謙卑的態度,禮貌對待每一個青少年,以基督的愛去贏取他們對主的心。主耶穌啊,求你憐憫我們,使我們不至放棄或忘記你所愛的小羊,賜我們父母的心腸,常為他們屈膝禱告。在繁忙的生活裏,求主提醒我們緊密地與青少年聯繫,用愛陪伴,作好榜樣,以真理培育他們。 親愛的天父啊,你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裏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願你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裏,得著榮耀。奉主耶穌的名禱告,誠心所願。

「上帝的作為」 禇永華牧師講, 尤長明執事記 (2021年10月24日)

經文:「詩篇126篇、馬可福音10:46-52節」

詩篇126篇是一篇上行之詩,是為從世界各地或住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回來

過節期,帶著不同的心情,往耶路撒冷上波路,到聖殿朝見上帝,向上帝陳訴,求上帝應允他們的禱告。他們大聲歡呼,感謝上帝因為上帝使人回歸、因耶和華上帝為他們行了大事。他們繼續向上帝祈求,「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祂過往如何帶領他們回歸耶路撒冷,相信祂將來也是會作奇妙的工作。

而在馬可福音第10章記載了一個在路邊討飯的瞎子巴底買,他大聲呼叫,要吸引路過耶穌的注意。詩篇126篇是人朝向上帝,馬可福音第10章就是講述耶穌基督道成肉身走向人群。當瞎子巴底買知道耶穌行近,他就大聲呼喊:「大衛的子孫耶穌阿、可憐我罷。」旁邊的人禁止他、不許他大聲說話、但他繼續大聲喊叫。耶穌說不要禁止他,叫他來。然後耶穌問他說:「你要我為你作甚麼?」

上文第10章35節提到,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進前來找耶穌,耶穌也同樣說:「要我給你們作甚麼?」他們說:「賜我們在祢的榮耀裏、一個坐在祢右邊、一個坐在祢左邊。」但耶穌說:「不是我可以賜的。」讀腓立比書就會明白: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祂是上帝的兒子,但祂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耶穌將所有的權柄交給上帝。把這經文作上下對照,就會提醒我們。耶穌是面向耶路撒冷,將上帝交付給祂的使命,只有一個受苦的心志,釘在十字架上,為多人贖罪。門徒求的是權力,瞎子巴底買卻是仰賴別人的供應,當主耶穌問他:「你要我為你作甚麼?」他立即說:「我要能看見。」人子來,不是要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門徒不明白的是,跟隨主耶穌基督,不是爭取權力,而是努力服侍,要學習服侍人。若要跟隨上帝,就要學會謙卑,捨棄權力。

耶穌對瞎子巴底買是一個盼望,所以當旁邊的人越禁止他、不許他大聲說話、他愈發大聲喊叫。為什麼耶穌要問他說:「你要我為你作甚麼?」耶穌要瞎子巴底買將自己生命中的要求,為自己的生命中的要求作出抉擇。瞎子巴底買是經過長時間的思想才大聲說:「我要能看見。」所以將這兩段經文來對照,那兩位門徒是不知道自己要求什麼,對作門徒最終的目的完全不了解,對跟隨主耶穌要付的代價完全不理解。

在聖經馬可福音中「看見」有另外一重更深的意義,「看見」代表了「我明白」的意思。門徒雖然是開眼的,但是他們仍在黑暗之中,一點也不明白;瞎子巴底買雖然身在黑暗之中不能看見,但他的心是明白的。上帝為昔日的以色列人作了大事,雖然他們居住在外地,仍可以回到耶路撒冷敬拜上帝,以朝聖者的身份朝見上帝,大聲疾呼說上帝為他們行了大事。瞎子巴底買說耶穌基督為他行了大事,讓他可以能看見。今日的信徒,我們可叫主為我們作什麼呢? 耶穌基督每天都在我們生命中呼喊,當我們每次向上帝禱告的時候,祂也會回應說:「你要我為你作甚麼?」如果我們的禱告中沒有這樣的祈望,不相信上帝會聽及應允禱告,那是太悲涼了。祂是滿有恩典的主,在寶座上等待著我們說:「你要我為你作甚麼?」我們會如何回應呢?馬丁路德曾說基督徒最主要的責任是:榮耀上帝與享受上帝。上帝為自己的榮耀創造世人,所以人要將上帝賜給我們的恩賜盡情發揮,盡所能做到最好。讓我們回應說:主啊,我願榮耀祢!

彭偉業傳道-「全能者上帝」(2021年10月31日)

「全能」的意思是無所不能,並且其力量大至人無法測度。相對於人有限的智慧和能力 ,人是沒有辦法明白上帝的「全能」,也無法設想,無法賦予其內容。詩篇145篇3節:「耶和華本為大,該受大讚美;其大無法測度。」詩人說明,上帝的「全能」,不是我們能了解其內容的,只教我們敬畏、驚訝、降服,和讚美。

我們經常用因果關係的原則去解釋上帝的作為,例如為何我們今天會受這苦難?為何新冠肺炎氾濫全球,經濟停頓?為何各地戰亂、地震、天災人禍?我們好容易嘗試去解釋這是人類犯罪導致上帝的審判。然而,約伯的經歷叫我們嘗試不要陷入堅守因果關係的網羅,約伯不是因為犯罪而受苦難。面對全能的上帝,我們只能放下自己所堅持的邏輯,完全地降服和信靠。 「我知道,你萬事都能做;你的旨意不能攔阻。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求你聽我,我要說話;我問你,求你指示我。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伯四二2-6)

「重踏正軌的推雅推喇教會」 吳宗文牧師講 林日麗姊妹記 (2021年10月17日)

經文:「啟示錄2:18-29節」

啟示錄講的七間教會是今日教會的一個典型,任何大小教會都會出現這七間教會的問題。今天教會無論在任何境況中,必須在上帝面前回轉,克服群體的困難,主就把所應許的給我們,這是七教會對今天教會的訊息。推雅推喇教會具備七間教會所面對的問題,她的名字是指不斷獻祭,是個繁華的城巿。七間教會當時面臨兩類問題:第一、社會思潮如流行文化、宗教、迷信等對教會的衝擊;第二、教會內部的腐朽,教會要有生命活力才可防止腐化。若不以教會設立的目的敬拜上帝、傳福音、教導初信的人和服事,會眾的生命逐漸靜止,再沒有吸引力。

聖經講推雅推喇教會五方面的特色:

一、主的吩咐及形象。主吩咐約翰要寫信給推雅推喇教會的使者,啟示錄第1章講主榮耀的顯現有七方面,分別分派給七間教會。主對這間教會的顯現是「那眼目如火焰、腳像光明銅」(啟2:18),而主在七個燈臺之間遊走觀察,手拿七星,即七個教會的使者,主知道教會每一個人的行為。

二、主知道並稱讚教會。啟2:19,推雅推喇教會有好的地方,事奉上有勤勞、忍耐,這十分重要。

三、主的責備和懲罰。耶洗別是外邦人,帶著外邦信仰嫁給不敬畏上帝的亞哈王,並追殺以利亞先知。因聯婚的關係,這人對上帝的子民及教會有影響力。當教會因妥協與外面的力量、思想、宗教信仰聯合,上帝的使者包括教會、神學院等受誘惑行淫,在屬靈上對上帝不忠貞。而在七教會中有五種反面的人:不按上帝心意行事的惡人、自稱為猶太人卻是撒旦一會的人、服從巴蘭的先知、尼哥拉一黨異端的人及耶洗別,這些人將要受刑罰。

四、主對教會的承諾和要求。「撒但深奧之理」(啟2:24),指有些道理講得很玄妙,但這些道理是來自撒旦。聖經中最基本重要的事物是我們通過讀經能夠掌握的,與中世紀的神學家所領受的是一樣,並承受聖經寶貴救恩的應許。

五、主的勉勵及獎賞。啟2:26-28,儘使教會有很多問題,但仍會克服得勝。上帝會賜鐵杖,代表權柄、威嚴、力量,粉碎那些攻擊反對的人,令我們站立得住。另上帝會賜晨星,即天亮前、仍處黑暗時有一顆光芒的星,代表盼望,在困難中上帝為我們開路。

七教會各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今天教會要學習在跌倒的地方回轉,克服各方面的困難,像推雅推喇教會略有一點力量仍去事奉主,主就會把福音和事奉機會的大門打開,讓我們在主回來前繼續事奉主。

古學賢牧師-「常常喜樂」(2021年10月24日)

追求快樂、逃避困苦是人的本能,可是人世間常有衝擊、紛亂、生離死別,刺透我們的心。有甚麼事能令你常常覺得快樂呢?別人對你的稱讚?擁有財富?家庭生活美滿?孩子乖巧?當我們以這些事為樂,我們就會發現,快樂都是短暫的,轉眼過去,很快又要追求新的滿足。

怎能常常喜樂呢?羅5:1-11節說,我們的喜樂是基於與上帝的關係。我們以上帝為樂,縱使生活中遇到苦難和困境,還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這是上帝在練淨我們生命裡的渣滓,使我們更老練,更得著基督裡的盼望。

另一方面,喜樂亦源於感覺被愛,羅5:5節說,「聖靈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我們都得著這無價之寶,就是與上帝那份愛的關係。我們愈愛慕祂、親近祂,就愈知道自己屬於祂,這是何等奇妙,何等榮耀!同時,喜樂也源於我們可以付出愛,因為基督差遣我們進入世界為祂作見證,我們知道自己人生有價值,對別人有貢獻,以致無論在沮喪、淒涼、患難中,我們仍能享受這份事奉主的尊榮。

彭偉業傳道-「我們在天上的父」(2021年10月17日)

剛過去主日的信息,是我們所熟悉的主禱文,相信每一位決志信主的基督徒,對主禱文不會陌生,然而每次再閱讀或背誦主禱文的時候,都可以有不同的感受和更新,可見主的話語和能力實在奇妙。

主禱文的開始「我們在天上的父」具備相當的意義。上帝乃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而我們本來是上帝所創造的受造物,受造物永遠不可能與全能者相比,就如我們窮一生的智慧和能力,也不可能明白上帝的本體內容(Ontology):上帝所屬的時空、本質、維度。然而,上帝卻愛我們這些受造物,驅使祂自己與我們建立關係,以致我們可以稱全能的上帝為「我們在天上的父」,使我們能夠藉著耶穌基督,享受成為天父兒子的寶貴福分,我們也從此成為天父的兒女。 上帝成為了我們在天上的父親,成為了上帝的「嗣子」,我們便可以坦蕩蕩地向祂傾訴,深信祂必定垂聽我們的祈禱,供應我們一切所需要的。「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上帝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 (羅八17)

「主禱文三願」古學賢牧師講(2021年10月10日)

經文:「馬太福音6:9-13節」

馬丁路德說:「主禱文以稱頌、感恩及認信上帝為天父開始……這個禱告是無與倫比的。因此,它可以說是世上最莊嚴宏偉的禱告。」主耶穌說:「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 「我們」,指到上帝的衆兒女,你和我都是上帝大家庭裡的一個成員。「在天上」,表示祂是至高的上帝,掌管萬有,是創造的主,亦是審判的主,滿有權柄、公義、聖潔、真理。上帝是永活獨一真神,自有永有,從亙古到永遠,超越時間空間。

約1:12節,「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當我們接受耶穌基督的時候,我們就得到兒女的名份,成爲上帝家裏面的人。不錯,上帝是偉大無比的真神,但同時我們是佢的兒女。

「父」,約17:23節,主耶穌對上帝說:「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鮑會園牧師說:「這話如果不是主耶穌親口說的,我們絕對不夠膽這樣想!」全能、偉大的上帝竟然愛我們,如同愛主耶穌一樣!地上父親所做的未必能夠盡善盡美,但如果我們認識上帝,我們就知道天上的父親是全然美善的。主耶穌叫我們千萬不要像拜偶像的人那樣,我們不是以利益關係爲基礎,而是以家庭關係爲基礎來親近上帝。

第一個願:願人都尊的名為聖

「聖」是「與眾不同」、「分別出來」、「無與倫比」。名字不單是一個稱呼,亦代表那個人的身份,並顯示出他的特徵。當我們禱告:「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我們提醒自己,我們心裡面還有沒有偶像?我們生活上還有沒有壞習慣呢?我們應該省察自己,除去一切上帝不喜悅的事物,叫我們的生命要彰顯出上帝的聖潔。

尊上帝的名為聖,就是降服在上帝的權柄底下。為何我們好多時覺得上帝的旨意、聖經的話難以遵守?其實歸根究底,問題就是自我中心,將自己看得高過上帝。尊上帝的名為聖,就是降服在上帝的權柄底下。

尊上帝的名爲聖,基本上是上帝的命令。出20:7節,十誡裡面的第三誡是:「不可妄稱耶和華你上帝的名,因爲妄稱耶和華名的,耶和華必不以他爲無罪。」 弟兄姊妹,你尊甚麼爲聖呢?你最渴慕的是甚麼呢?是別人的稱讚?是成就?是愛情?是家庭?你所尊爲聖的事物就會支配你的人生,你若失去,整個人就會崩潰。我們當尊上帝的名為聖,因為上帝的確是配得的,上帝值得我們用整個生命去尊崇祂。

第二個願:願祢的國降臨

主耶穌教導我們祈求父上帝的國降臨,意味著我們祈求父上帝的王權和管治在我們中間。上帝是君王,我們是子民,所要我們的就是忠誠。

彼前 2:9節,「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信主的人不單在世上有國籍,在上帝的國度裡也有國藉,就是天國的子民。上帝是這個國度的掌權者,是我們的王,我們必須將自己的主權交給父上帝,由祂掌管我們的生命。

    腓3:20節,「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所有信主的人都是天國的子民,都等候著耶穌基督第二

次從天降臨,新天新地出現。「天國近了」,就是審判的日子已經臨近。我們要趕緊領人接受上帝的恩典,進入上帝的國度。 路17:20-21,耶穌說:「上帝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上帝的國就在你們心裏。」上帝的國在我們心裏,是屬靈的,並非看得見的物質。上帝並不是在物質的世界上建立祂的國度。我們的生活要表現出我們是天國的子民:謙卑服事、慷慨分享、愛仇敵,受到傷害時仍存盼望、接納同自己不一樣的人、在自己崗位上盡責等等,就如彌6:8節所說:「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求上帝幫助我們按照上帝國度的要求和價值觀來生活,上帝的權柄臨到我們身上,我們願意被上帝管理。

第三個願:「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若一個人期望上帝的旨意成就在他身上,他的人生與他身邊的人和事就會有很大的改變。當有更多基督徒體貼上帝的旨意,教會在這個社會才有感染力。「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意味著你對上帝說:「天父啊,我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得著你的喜悅!」

請想想主耶穌爲你和我所忍受的苦難。賽53:3-5節,「祂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祂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主耶穌為愛我們的緣故,付上無比的代價。今日,為了成就上帝的旨意,你和我要付出的代價,根本無辦法與耶穌相比。

上帝的旨意可分為兩方面:

一.   對信徒整體的旨意:上帝的旨意是要我們存著無愧的良心,追求聖潔,過著榮耀上帝的生活。上帝的旨意已經清楚地記載在聖經上,我們只要切實遵行,就能叫上帝的榮耀彰顯出來。

二. 對信徒個別的旨意:很多人經常以為,如果事情進展順利,達致成功,那就是上帝的旨意。其實,我們不能用人間的成敗來衡量是否上帝的旨意,因為在失敗、挫折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不斷成長,最後達致成功。上帝著重的是我們的態度,及我們做決定的過程。上帝對你和我的旨意已很清楚地寫在聖經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必須習慣遵守和實踐。

林前10:31節,「你們或吃或喝,無論作甚麼,都要為榮耀上帝而行。」我們尋求上帝旨意最正確的態度,就是存著忠於上帝的心,去做我們人生每一個決定。

追求上帝的旨意實行在人間,這正是我們信仰追求的核心。弟兄姊妹,願上帝的旨意成就在每一個人身上,我們每一個家庭都尊主的名為聖,上帝的榮耀與權柄彰顯在我們教會當中。我們需要這樣祈禱,因為我們知道,唯有上帝才能改變這個世代!

「真愛的事奉」 陸幸泉牧師講,古兆如姊妹記 (2021年10月03日)

猶太人有個美麗的傳說:有兩兄弟因顧念彼此的需要,每天晚上互相從糧倉裡提取糧食小麥,夜間悄悄地運往對方的糧倉。到了第四個晚上,在運送的過程中,兩兄弟相遇,才發覺對方默默地送贈糧食,二人就為對方善待自己而感動得抱擁起來!村民們於是立亭為記,此兄弟間愛的實踐為一時佳話。

羅12:9 – 21論到愛的實踐,第9節:「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若我們親近善就能活出愛,而值得留意的是愛人不可虛假。虛假是偽裝出來的愛心,其真正想法卻可能是自私和高傲,並非為他人的好處,而是另有目的。在當時的文化背景, 希臘人習慣看劇,當中的角色會用不同的面具來演繹不同的角色,而「虛假」就如一個人戴面具去飾演善良的人,但實際上沒有真正的愛心。

真愛心的表現是第10-11節:「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裏火熱,常常服事主。」無論在甚麼事奉崗位,要心裏火熱的去愛人、愛神。有一位歌手唱得非常出色,別人妒忌就批評他,但他一概不放在心上,因為他的心對唱歌非常火熱。我們服事主也當這樣,不計較別人的批評。第12-14節提醒我們,要有盼望、喜樂和忍耐,藉著恆切的禱告,得著能力去盡情地接待客旅,甚至可以活出真愛,去祝福那逼迫我們的人。

與人相處,第15-19節說,不要以惡報惡,並要盡力與眾人和睦。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第20節提到「把炭火堆在頭上」,當代有一種殘酷的刑罰,就是將燒紅的炭火堆在罪犯的頭上。聖經教導我們不可這樣對待仇敵、懲罰他,反之,是用愛心去關懷他。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第21節:「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這是此段經文的總結,我們這樣作出真愛的事奉,就榮耀主的名。

古學賢牧師-「脫大牙的啟迪」(2021年10月10日)

日前牙痛難當,見牙醫後就脫了一隻大牙。後來回家數一數,發現左右兩邊各已損失一隻大牙,現時開始不能好好地吃一些需要用牙力的食物,心裏頓時知道自己的牙齒和年齡成反比了!對鏡自憐一番以後,我即時到網上瀏覽,找著2020年聯合國世衛組織對人類年齡階段的重新定義:

未成年人:0至17歲;青年人:18歲至65歲;中年人:66歲至79歲;

老年人:80歲至99歲;長壽老人:100歲以上。

過了壽命的一半,就是進入了人生下半場。《人生下半場》一書的作者班福德(Bob Buford)是著名的電台總監和成功的商人,但事業上的成就沒有給他帶來滿足,他才轉向追求人生的意義。人生在世,「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傳3:12節),下半場應該將善事做得更好、更多。有人家財萬貫,卻終日想著賺取更多,不能服事上帝;有人所賺僅足糊口,仍樂意捐獻,付出體力和時間去扶持更有需要的人。

下半場不是等死,而是有新的任務,就是將人性中扭曲了的品格和行為加以化解,使它不再纏累我們,可以安心活得更精彩。我們的智慧和愛心,切勿與年齡成反比。下半場需要重新規劃,人生才不致白走一趟。應當積極考慮作青年人的導師、關懷宣教工作、參與福音機構義工服侍、珍惜機會與未信主的親戚朋友分享信仰等等。即使用了很多時間幫助一個人信主,都足以令整個天堂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