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dmin 的所有文章
古學賢牧師-「禱文:愛是不保留」(2021年11月7日)
感謝天父,你賜給我們教會一班重視青少年的成年信徒及領袖,當中六位負責牧養教會弟兄姊妹的下一代,另外六位擔任羅陳楚思中學的友師。他們付出寶貴的時間和愛心,承諾三年或以上與青少年同行,願主堅立他們手所作的工!
感謝天父,我們教會領袖及執事們一致關注青少年事工。求主幫助我們教會整體,一起歡迎、擁抱和愛護青少年。親愛的主啊,願我們謹記,年青人不是教會的「未來」,因為他們其實是教會的「現在」,就如長者、成年人和兒童是教會的「現在」一樣。
主耶穌啊,你教導我們「要小心,不可輕看這小子裏的一個」,求你幫助我們能以溫柔謙卑的態度,禮貌對待每一個青少年,以基督的愛去贏取他們對主的心。主耶穌啊,求你憐憫我們,使我們不至放棄或忘記你所愛的小羊,賜我們父母的心腸,常為他們屈膝禱告。在繁忙的生活裏,求主提醒我們緊密地與青少年聯繫,用愛陪伴,作好榜樣,以真理培育他們。 親愛的天父啊,你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裏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願你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裏,得著榮耀。奉主耶穌的名禱告,誠心所願。
「上帝的作為」 禇永華牧師講, 尤長明執事記 (2021年10月24日)
經文:「詩篇126篇、馬可福音10:46-52節」
詩篇126篇是一篇上行之詩,是為從世界各地或住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回來
過節期,帶著不同的心情,往耶路撒冷上波路,到聖殿朝見上帝,向上帝陳訴,求上帝應允他們的禱告。他們大聲歡呼,感謝上帝因為上帝使人回歸、因耶和華上帝為他們行了大事。他們繼續向上帝祈求,「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祂過往如何帶領他們回歸耶路撒冷,相信祂將來也是會作奇妙的工作。
而在馬可福音第10章記載了一個在路邊討飯的瞎子巴底買,他大聲呼叫,要吸引路過耶穌的注意。詩篇126篇是人朝向上帝,馬可福音第10章就是講述耶穌基督道成肉身走向人群。當瞎子巴底買知道耶穌行近,他就大聲呼喊:「大衛的子孫耶穌阿、可憐我罷。」旁邊的人禁止他、不許他大聲說話、但他繼續大聲喊叫。耶穌說不要禁止他,叫他來。然後耶穌問他說:「你要我為你作甚麼?」
上文第10章35節提到,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進前來找耶穌,耶穌也同樣說:「要我給你們作甚麼?」他們說:「賜我們在祢的榮耀裏、一個坐在祢右邊、一個坐在祢左邊。」但耶穌說:「不是我可以賜的。」讀腓立比書就會明白: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祂是上帝的兒子,但祂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耶穌將所有的權柄交給上帝。把這經文作上下對照,就會提醒我們。耶穌是面向耶路撒冷,將上帝交付給祂的使命,只有一個受苦的心志,釘在十字架上,為多人贖罪。門徒求的是權力,瞎子巴底買卻是仰賴別人的供應,當主耶穌問他:「你要我為你作甚麼?」他立即說:「我要能看見。」人子來,不是要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門徒不明白的是,跟隨主耶穌基督,不是爭取權力,而是努力服侍,要學習服侍人。若要跟隨上帝,就要學會謙卑,捨棄權力。
耶穌對瞎子巴底買是一個盼望,所以當旁邊的人越禁止他、不許他大聲說話、他愈發大聲喊叫。為什麼耶穌要問他說:「你要我為你作甚麼?」耶穌要瞎子巴底買將自己生命中的要求,為自己的生命中的要求作出抉擇。瞎子巴底買是經過長時間的思想才大聲說:「我要能看見。」所以將這兩段經文來對照,那兩位門徒是不知道自己要求什麼,對作門徒最終的目的完全不了解,對跟隨主耶穌要付的代價完全不理解。
在聖經馬可福音中「看見」有另外一重更深的意義,「看見」代表了「我明白」的意思。門徒雖然是開眼的,但是他們仍在黑暗之中,一點也不明白;瞎子巴底買雖然身在黑暗之中不能看見,但他的心是明白的。上帝為昔日的以色列人作了大事,雖然他們居住在外地,仍可以回到耶路撒冷敬拜上帝,以朝聖者的身份朝見上帝,大聲疾呼說上帝為他們行了大事。瞎子巴底買說耶穌基督為他行了大事,讓他可以能看見。今日的信徒,我們可叫主為我們作什麼呢? 耶穌基督每天都在我們生命中呼喊,當我們每次向上帝禱告的時候,祂也會回應說:「你要我為你作甚麼?」如果我們的禱告中沒有這樣的祈望,不相信上帝會聽及應允禱告,那是太悲涼了。祂是滿有恩典的主,在寶座上等待著我們說:「你要我為你作甚麼?」我們會如何回應呢?馬丁路德曾說基督徒最主要的責任是:榮耀上帝與享受上帝。上帝為自己的榮耀創造世人,所以人要將上帝賜給我們的恩賜盡情發揮,盡所能做到最好。讓我們回應說:主啊,我願榮耀祢!
彭偉業傳道-「全能者上帝」(2021年10月31日)
「全能」的意思是無所不能,並且其力量大至人無法測度。相對於人有限的智慧和能力 ,人是沒有辦法明白上帝的「全能」,也無法設想,無法賦予其內容。詩篇145篇3節:「耶和華本為大,該受大讚美;其大無法測度。」詩人說明,上帝的「全能」,不是我們能了解其內容的,只教我們敬畏、驚訝、降服,和讚美。
我們經常用因果關係的原則去解釋上帝的作為,例如為何我們今天會受這苦難?為何新冠肺炎氾濫全球,經濟停頓?為何各地戰亂、地震、天災人禍?我們好容易嘗試去解釋這是人類犯罪導致上帝的審判。然而,約伯的經歷叫我們嘗試不要陷入堅守因果關係的網羅,約伯不是因為犯罪而受苦難。面對全能的上帝,我們只能放下自己所堅持的邏輯,完全地降服和信靠。 「我知道,你萬事都能做;你的旨意不能攔阻。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求你聽我,我要說話;我問你,求你指示我。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伯四二2-6)
「重踏正軌的推雅推喇教會」 吳宗文牧師講 林日麗姊妹記 (2021年10月17日)
經文:「啟示錄2:18-29節」
啟示錄講的七間教會是今日教會的一個典型,任何大小教會都會出現這七間教會的問題。今天教會無論在任何境況中,必須在上帝面前回轉,克服群體的困難,主就把所應許的給我們,這是七教會對今天教會的訊息。推雅推喇教會具備七間教會所面對的問題,她的名字是指不斷獻祭,是個繁華的城巿。七間教會當時面臨兩類問題:第一、社會思潮如流行文化、宗教、迷信等對教會的衝擊;第二、教會內部的腐朽,教會要有生命活力才可防止腐化。若不以教會設立的目的敬拜上帝、傳福音、教導初信的人和服事,會眾的生命逐漸靜止,再沒有吸引力。
聖經講推雅推喇教會五方面的特色:
一、主的吩咐及形象。主吩咐約翰要寫信給推雅推喇教會的使者,啟示錄第1章講主榮耀的顯現有七方面,分別分派給七間教會。主對這間教會的顯現是「那眼目如火焰、腳像光明銅」(啟2:18),而主在七個燈臺之間遊走觀察,手拿七星,即七個教會的使者,主知道教會每一個人的行為。
二、主知道並稱讚教會。啟2:19,推雅推喇教會有好的地方,事奉上有勤勞、忍耐,這十分重要。
三、主的責備和懲罰。耶洗別是外邦人,帶著外邦信仰嫁給不敬畏上帝的亞哈王,並追殺以利亞先知。因聯婚的關係,這人對上帝的子民及教會有影響力。當教會因妥協與外面的力量、思想、宗教信仰聯合,上帝的使者包括教會、神學院等受誘惑行淫,在屬靈上對上帝不忠貞。而在七教會中有五種反面的人:不按上帝心意行事的惡人、自稱為猶太人卻是撒旦一會的人、服從巴蘭的先知、尼哥拉一黨異端的人及耶洗別,這些人將要受刑罰。
四、主對教會的承諾和要求。「撒但深奧之理」(啟2:24),指有些道理講得很玄妙,但這些道理是來自撒旦。聖經中最基本重要的事物是我們通過讀經能夠掌握的,與中世紀的神學家所領受的是一樣,並承受聖經寶貴救恩的應許。
五、主的勉勵及獎賞。啟2:26-28,儘使教會有很多問題,但仍會克服得勝。上帝會賜鐵杖,代表權柄、威嚴、力量,粉碎那些攻擊反對的人,令我們站立得住。另上帝會賜晨星,即天亮前、仍處黑暗時有一顆光芒的星,代表盼望,在困難中上帝為我們開路。
七教會各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今天教會要學習在跌倒的地方回轉,克服各方面的困難,像推雅推喇教會略有一點力量仍去事奉主,主就會把福音和事奉機會的大門打開,讓我們在主回來前繼續事奉主。
古學賢牧師-「常常喜樂」(2021年10月24日)
追求快樂、逃避困苦是人的本能,可是人世間常有衝擊、紛亂、生離死別,刺透我們的心。有甚麼事能令你常常覺得快樂呢?別人對你的稱讚?擁有財富?家庭生活美滿?孩子乖巧?當我們以這些事為樂,我們就會發現,快樂都是短暫的,轉眼過去,很快又要追求新的滿足。
怎能常常喜樂呢?羅5:1-11節說,我們的喜樂是基於與上帝的關係。我們以上帝為樂,縱使生活中遇到苦難和困境,還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這是上帝在練淨我們生命裡的渣滓,使我們更老練,更得著基督裡的盼望。
另一方面,喜樂亦源於感覺被愛,羅5:5節說,「聖靈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我們都得著這無價之寶,就是與上帝那份愛的關係。我們愈愛慕祂、親近祂,就愈知道自己屬於祂,這是何等奇妙,何等榮耀!同時,喜樂也源於我們可以付出愛,因為基督差遣我們進入世界為祂作見證,我們知道自己人生有價值,對別人有貢獻,以致無論在沮喪、淒涼、患難中,我們仍能享受這份事奉主的尊榮。
彭偉業傳道-「我們在天上的父」(2021年10月17日)
剛過去主日的信息,是我們所熟悉的主禱文,相信每一位決志信主的基督徒,對主禱文不會陌生,然而每次再閱讀或背誦主禱文的時候,都可以有不同的感受和更新,可見主的話語和能力實在奇妙。
主禱文的開始「我們在天上的父」具備相當的意義。上帝乃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而我們本來是上帝所創造的受造物,受造物永遠不可能與全能者相比,就如我們窮一生的智慧和能力,也不可能明白上帝的本體內容(Ontology):上帝所屬的時空、本質、維度。然而,上帝卻愛我們這些受造物,驅使祂自己與我們建立關係,以致我們可以稱全能的上帝為「我們在天上的父」,使我們能夠藉著耶穌基督,享受成為天父兒子的寶貴福分,我們也從此成為天父的兒女。 上帝成為了我們在天上的父親,成為了上帝的「嗣子」,我們便可以坦蕩蕩地向祂傾訴,深信祂必定垂聽我們的祈禱,供應我們一切所需要的。「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上帝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 (羅八17)
「主禱文三願」古學賢牧師講(2021年10月10日)
經文:「馬太福音6:9-13節」
馬丁路德說:「主禱文以稱頌、感恩及認信上帝為天父開始……這個禱告是無與倫比的。因此,它可以說是世上最莊嚴宏偉的禱告。」主耶穌說:「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 「我們」,指到上帝的衆兒女,你和我都是上帝大家庭裡的一個成員。「在天上」,表示祂是至高的上帝,掌管萬有,是創造的主,亦是審判的主,滿有權柄、公義、聖潔、真理。上帝是永活獨一真神,自有永有,從亙古到永遠,超越時間空間。
約1:12節,「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當我們接受耶穌基督的時候,我們就得到兒女的名份,成爲上帝家裏面的人。不錯,上帝是偉大無比的真神,但同時我們是佢的兒女。
「父」,約17:23節,主耶穌對上帝說:「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鮑會園牧師說:「這話如果不是主耶穌親口說的,我們絕對不夠膽這樣想!」全能、偉大的上帝竟然愛我們,如同愛主耶穌一樣!地上父親所做的未必能夠盡善盡美,但如果我們認識上帝,我們就知道天上的父親是全然美善的。主耶穌叫我們千萬不要像拜偶像的人那樣,我們不是以利益關係爲基礎,而是以家庭關係爲基礎來親近上帝。
第一個願: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