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很多重要的事,往往是靠賴上帝的恩典才能成就,就如和諧的家庭、健康的身體、兒女的成長等等。教會的復興更是如此,全賴基督帥領我們得勝。
歷代志下20章記載,摩押人、亞捫人和米烏尼人聯手大軍攻打猶大國。約沙法王第一個反應是懼怕,隨即定意尋求耶和華。他不僅自己尋求上帝,還在猶大全地宣告禁食。於是猶大人聚會,耶和華的靈在會中臨到利未人雅哈悉,他宣告說:「明日你們要擺陣站著,看耶和華為你們施行拯救。」約沙法王和會眾俯伏敬拜,利未人就用極大的聲音讚美耶和華。次日,約沙法王設立歌唱的人頌讚耶和華。眾人方唱歌的時候,上帝就派伏兵擊殺那些來攻擊猶大的人,之後敵軍又互相擊殺,沒有一個逃脫的(代下20:1-24)。約沙法王不費一兵一卒,大獲全勝,因為上帝親自為尋求祂的人爭戰!
在新約時代,聖經同樣教導我們要禱告、尋求上帝。使徒保羅大有學問,建立許多教會,他不僅自己常常禱告,也教導信徒需要多方感謝、讚美、尋求上帝。他說:「禱告要恆切」(羅12:12);「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警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弗6:18);「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腓4:6);「不住的禱告」(帖前5:17)……親愛的弟兄姊妹,願我們以感謝、讚美上帝的心,來迎見新的一年!
當想到今天的俄烏戰爭,感到十分心痛!因為他們都是屬於基督教國家,但現時看不到她們應有的基督教屬性,卻在地緣政治的紛爭中不斷讓罪惡延續下去,讓平民百姓不斷受苦。
曾經有一段猶太人的歷史值得我們借鑒。在以色列歷史中,北國時期的以色列是一個動亂的國度,直至元帥暗利被擁立為新君王,這帶來了一段安穩的日子,讓國家得以復興。然而,暗利王和他的兒子亞哈王卻是在以色列歷史上被認為是最差的王,比之前其他的王更甚。他們正式在以色列北國各地建立敬拜巴力廟宇,亞哈王迎娶耶洗別為妻,與北方諸國聯盟,更大力推行敬拜巴力,行盡「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王上十六25、30)。那時巴力宗教盛行,勢力達至頂峰,他們認為這樣做是對的,但是列王記的作者重申上帝必詛咒暗利家族,這樣的國度必終滅亡。
再興盛的國家、再強勢的領袖,都有衰落的一天,唯有主的話能夠代代相傳,永不落空。聖經經常提醒我們,我們心思意念放哪裏?是利益、是心中的偶像?抑或是上帝永恆真實的話語?「你們的財寶在哪裏,你們的心也在哪裏」(路十二34)。
聖誕節是記念主耶穌的降生,「耶穌」這名字是由天使宣告的,意思是「救主」,「因祂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太1:21節);天使又說:「人要稱衪的名為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太1:23節)。在主降生的晚上,天使向牧羊人宣告:「……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2:11節)。「基督」的意思是「受膏者」,祂是君王、祭司和先知。
基督降生絕對是全世界最令人振奮、最偉大、最使人有盼望的福音,因為是上帝親臨人間。這不是一個家庭或一個民族的好消息,而是關乎萬民的,全世界各民、各族、各方的人都應該為此歡欣喜樂。
每一個已領受救恩的人,應當如何歡度聖誕才有意義呢?想到我們本受罪惡的纏累,如今可脫離那惡者的捆綁,我們當懷著充滿感恩的心,來到上帝的殿中敬拜讚美祂;並且在這普天同慶的日子裡,帶領親戚和朋友參與教會各樣的慶祝活動,藉此關心他們,向他們分享見證。還有,我們可以向人饋贈物資或金錢,與他們分享主的恩典;因為天父沒有吝惜,祂將主耶穌賜給我們,這是人世間最珍貴的禮物。
每年11月最後的主日,是我們堂慶崇拜,記念我們教堂建設落成並啟用的日子。我們每年都舉行,乃是因為教會先賢的貢獻和付出,以及上帝供應的恩典,我們的確需要為此感恩,並把上帝帶領的經歷傳承至我們的下一代。在以色列歷史上也曾有最矚目的獻殿禮(代下5:2-6:11),當時所有的長老、領袖、族長、以及以色列全會眾一同來到耶路撒冷參與這次慶賀典禮。這獻殿禮不單為了慶祝聖殿建築之落成,也是一場敬拜,是為了重溫上帝與祂子民恩典之約,以及提醒上帝子民往後應行之路。在記念上帝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及曾經住棚的日子之同時,也藉著獻殿禮顯明,上帝從過去直到如今一直帶領著祂的子民,並且與祂的子民同在。
今天我們參與教會崇拜最為神聖的一刻,莫過於主席宣讀宣召經文/經訓的時刻,這是宣告主已經臨在於敬拜場所,然後藉著詩歌讚頌、宣講,以及聆聽聖經真道,重溫上帝與人立約的故事。上帝不會受時空和語言所限制,我們的崇拜聚會,乃是奉主的名聚集,聖經說:「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18:20)若然我們明白這道理,就不會把崇拜誤解為聯誼聚會,見見朋友這麼簡單了。其實上帝的恩約一路牽引著我們,教會的敬拜乃是奉主的名聚集,是真誠的敬拜。
今天是非常歡喜快樂的日子,因為有弟兄姊妹受洗或轉會,感謝上帝!加3:27節,「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披戴基督」在《呂振中譯本》翻譯為「穿上了基督為衣服」。外觀的衣著或多或少顯示出內心的景況,披戴基督就是使人在我們身上看見基督。羅13:13節提醒我們:「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
記得在一間教會,弟兄姊妹向我投訴,有兩位新來的弟兄,他們身上的衣物經常發出異常的氣味。有一天,在沒有旁人的情況下,我將弟兄姊妹所擔心的事告訴這兩位弟兄。後來我買了兩件合身的衣服送給他們。兩位弟兄都樂意接受,並隨即在洗手間穿上。但他們身上的異味一點沒有減少,原來他們完全沒有脫去舊衣服,只將新衣穿在外面!這確是個令人難堪、哭笑不得的情景。
我們當不斷更新自己,脫去老我那污穢和腐敗的生命。我們每天都要梳理穿著好才外出;照樣,雖然我們活在這個墮落的世界,披戴基督的人卻要愈來愈美善,彰顯基督聖潔的生命和堅忍的愛。我們當活出相應於基督外袍的言行及品格,「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林後2:14節)。
對於基督徒來說「異象」是十分重要,但我們卻好少聽到弟兄姊妹分享他們的異象,太少聽到大家分享無論是人生的異象、服事的異象,抑或是對教會的異象。有人或者會覺得其實所謂「異象」和一般人所說的「理想」沒有什麼分別,其實不然。「理想」是個人從自己角度出發,運用理性或感性思考,推斷出將來可以達到最美好的生命景象;而「異象」並不是由個人出發,而是從聖靈領受,那就是聖靈把上帝的旨意向我們開啟,它吸引我們,並且控制我們一切的生活、言行、與事奉。有次與少年人分享什麼是異象,好高興地見到有一少年人能夠準確地分享他的見解,說是由上帝而來給予人的奇異景象。的確,當每個人領受從聖靈而來的異象,那是上帝對我們將來的旨意,都會有所震撼,從而被這異象吸引,之後按著聖靈帶領一步一步地前行。
異象對教會也十分重要,若然我們沒有異象會有什麼後果?箴言29章18節:「沒有異象,民就放肆;惟遵守律法的,便為有福。」若然我們沒有異象,沒有從上帝而來的旨意,那麼我們的服侍和事奉就沒有方向和效力,沒有了一種凝聚力使我們同心服侍,也沒有了生命目標以致要為我們的言行和生活能夠合乎上帝話語而負責。既然異象這麼重要,若然有弟兄姊妹未曾有異象,懇請大家向上帝祈求祂的旨意。只要我們願意向祂祈求,祂一定指引並帶領我們走向豐盛的生命,那必定會超出我們所能想像的。
在2019年疫情之前,有基督教機構(Lifeway Christian Resources)做了一個調查,發現返教會的基督徒當中,五成以上在半年內沒有向任何人傳福音。這實在是令我們羞愧的事實!多數人不傳福音的原因,是害怕會破壞人際關係,令大家相處變得緊張。
求天父使我們深深感受到人需要救恩,並賜我們傳福音的勇氣。大佈道家葛培理牧師強調,佈道成功的條件,第一是禱告,第二是禱告,第三也是禱告。誰能使人從黑暗歸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上帝?傳福音愈多成功經驗的人,愈知道沒有禱告,作甚麼也是徒然的,因為能力是出於上帝。主耶穌說:「祢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祢們裡面,凡祢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祢們成就」(約15:7節)
禱告是祢和我的特權。祈求上帝使我們「得著口才,能以放膽開口講明福音的奧秘」(弗6:19節)。願主將福音對象刻在我們的心版上,使我們可以像主一樣愛自己的家人和身邊的親友,明白到唯有天父能滿足他們心靈深處最大的需要。求主開拓我們交朋友的境界,賜福我們,使我們成為傳福音的使者。
曾經有人說:「想要成功,不如先找出一些必然會失敗的做法。」其中一樣人生必定失敗的事,就是跟錯了「大佬」,即是倚靠了不可靠的人,正如一個人跟著一個能力不及的老闆,恐怕他的事業也難成大器,甚至慘淡收場。如果一個國家,倚靠了另外一個不能被倚靠的國家,最終的結局就是國破家亡。
猶大國末期就是倚靠了不應該倚靠的國家「埃及」,最終被巴比倫完全地攻陷了耶路撒冷,國家滅亡。猶大國西底家王原本打算藉著埃及的力量,擺脫巴比倫對猶大的控制及掠奪,結果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在公元前588年圍攻耶路撒冷,直接把西底家擄走,滅掉猶大國。先知以賽亞曾經警告不要倚靠埃及(賽三六6),耶和華在以西結書29章斥責埃及:「必為列國中最低微的,也不再自高於列國之上。我必減少他們,以致不再轄制列國。」(29:15)耶和華必然使埃及變成弱小的國家,並且教訓以色列民:「埃及必不再作以色列家所倚靠的;以色列家仰望埃及人的時候,便思念罪孽。他們就知道我是主耶和華。」(29:16)以色列人以為倚靠著埃及就可以戰勝巴比倫,這種想法是罪孽,因為他們不知道真正的倚靠在乎耶和華。
我們有沒有真正地倚靠耶和華呢?面對困難時,只能看見眼前的事物,只可抓著可以觸及的資源和人物去嘗試解決,但這做法是人的意思還是上帝的意思?若然真正地依靠上帝應是如何做?
有位姊妹在社交媒體刊登廣告:「感恩,兩個月減了20公斤!現平售幾套超值、未穿過的名牌服裝……」結果她收到大量查詢,但主要不是問及那些服裝的價錢,而是她怎樣減掉20公斤!查問者的焦點都希望這位姊妹公開她所用的方法。
彼前3:15節,「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我們與未信者的分別,不是外表的差異,而是在於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有永生的盼望,看今生為客旅,並且活出滿有盼望的生命。當有人問及我們心中的盼望,我們就要「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這代表內心的謙卑,它能產生最有活力的態度!傳福音的時候,我們要撇除任何想贏的動機,不要自以為義,不可輕視別人的意見和立場。我們不應帶著高傲的優越感,因為我們和別人一樣是罪人,只不過是接受了不配得的恩典。
我們要常常保持還債的心態(羅1:14節);身邊的人若果一直沒有聽聞福音,這就是我們對他的虧欠,將來怎樣向上帝交賬呢?我們有機會為主作見證,這是一件極榮幸的事,因為我們可以將宇宙中萬王之王的奧秘與人分享!祂從世界中救了我們,賜我們永生;願上帝的憐憫也臨到別人身上。
好快就到教會的重要節日「聖誕節」,每年教會都籌備與聖誕節相關的事工及活動,期望藉著這些節日的事工可以再進一步推動福音,邀請更多的親戚朋友參與教會的聚會,並且認識教會。一說到邀請親戚朋友,不少弟兄姊妹或都有一些困惑,因為邀請朋友到教會聚會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一方面要自己突破「恐懼被拒絕」的心理關口,另一方面要處理當被拒絕之後,面對邀請失敗對自己所產生負面的影響,可能從此不再願意邀請親友到教會,不想再有被拒絕的感覺。
在聖經裏曾經記載耶穌被拒絕的事件,路加福音10章51至56節。耶穌到了一個撒瑪利亞的村莊,那裏的人卻不接待他,這樣激怒了門徒雅各和約翰,他們要求耶穌吩咐從天上降下火來,燒滅這個村莊。耶穌卻責備他們,並且說「人子來不是要滅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當我們傳福音時被拒絕,心情可能會是複雜的,是憤怒、羞愧、蒙羞、無助,對傳福音的負面情緒油然而生,以後不再想參與傳福音的工作。然而,耶穌叫雅各和約翰不要以仇視的態度來對待拒絕福音的人,反而要以憐憫的心腸去看見拒絕福音的人,因為將來的結局會是如何的悲慘(參10:12),以致儘管他們如何拒絕我們的善意,我們都不願意放棄救他們脫離必死的命運。如果我們真心想我們的親友得著福音,脫離永死的結局,又何必介意對方已經拒絕自己好多次,而不去繼續堅持用行動促使他們得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