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目向田觀看」古學賢牧師講 (2022年6月12日)

經文:約翰福音4:35-36

約4:5-8節,主耶穌和門徒約於午正到了撒馬利亞。有一個撒馬利亞婦人來打水。主耶穌和她展開一場對話,最後並將自己救世主的身份告訴她。

一、 心靈的食物

約4:31-34節,主耶穌對門徒說:「我有食物吃,是你們不知道的。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作成祂的工。」門徒聽了之後,完全不明白祂的意思。「作成祂的工」,聖經新譯本是「完成祂的工作」。主耶穌所指的不是物質的食物,而是指遵行了上帝的旨意,完成了天父交託的工作,祂覺得很飽足。食物與上帝的工作似乎是兩回事,但主耶穌很想門徒明白,一個人若以上帝為中心,做上帝喜歡的事,他的屬靈生命就會愈來愈成熟。   

二、 收割的時候

約4:35節,主耶穌對門徒說:「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因為門徒看見莊稼要過四個月才可以收割;主耶穌就是要開拓門徒的視野,看見那裡有很多飢渴的心靈,像那撒馬利亞婦人一樣,渴望遇見他們等候已久的救世主。門徒要預備好自己,隨時採取行動。

今日很多時候,問題不是莊稼未熟,而是收割的人未預備好。主耶穌是莊稼的主,祂說出一件很傷感的事,就是:「作工的人少」!請大家記著,主耶穌親口吩咐我們要為這件事祈禱,求主打發工人出去收莊稼。我們看人生很短暫,但上帝看的,卻是一個又一個寶貴的靈魂。上帝最不願意見到的,就是人們滅亡。彼後3:9節,上帝「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末世已經到了,時日無多,我們應該趕快向家人、朋友、同事、同學、鄰舍宣揚主的救恩。你是否恆常為未信主的家人、朋友禱告?如果他們感受到你的關懷和愛心、你很在意他們的需要、很迫切願望他們得到永恆的生命,那麼他們或許肯來參加教會在7月22日的佈道會。

「舉目向田觀看」,對我們來說,就是要觀察人們的需要。「莊稼熟了,可以收割了。」祈求上帝賜給我們滿懷悲憫的心靈,專注在天國的禾場,把握時機為主得人。傳福音絕對不是難在技巧,其實是挑戰我們做一個有愛心、溫柔、有禮貌的人。主耶穌要我們成為一個「傳福音的人」!未信主的人先「看」基督徒如何待人處事,然後才「聴」福音。如果我們要帶家人和朋友信耶穌,我們就要有好的生活見證。

三、永存的賞賜

約4:28-29節,撒瑪利亞婦人將遇見基督的事告訴敘加城的人。因婦人的改變,他們都去見耶穌,之後很多人相信主耶穌就是救世主。你看這撒馬利亞婦人和敘加城的人,他們的心田是何等柔軟!所以我們未見果效不要灰心,聖經說我們的勞苦一定不會徒然。約4:36節,「收割的人得工價,積蓄五穀到永生,叫撒種的和收割的一同快樂。」原來我們只要肯去收割,得來的果子也一同計入撒種的和收割的户口裡面,這是何等大的恩典啊!

撒瑪利亞婦人可以為主耶穌作見證,你也可以,你一定可以為主耶穌做出很大的貢獻。腓1:4-5節,當弟兄姊妹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教會內外都會充滿感恩。詩126:5-6節,「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的帶禾捆回來!」我們在傳福音的時候,有時流汗、流淚,要付上代價。但每當我們傳福音,看見聖靈感動人悔改接受主耶穌,心裡實在有說不盡的滿足和喜樂。感謝讚美主!

「當以基督的心為心」陸幸泉牧師講,曾卓謙弟兄記 (2022年6月5日)

經文:腓立比書2:5-11

在歐洲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有間教堂,用了一大筆錢請人雕刻了一個耶穌銅像落成之先,他們把雕像放到教會禮堂門口前。雕像中耶穌頭像的頭是向下望,凡人們想見衪的面,都要先屈身,再向上望才能見到。很多信徒經過這雕像都深受感動。那位雕刻家用了半年時間,翻查4福音書幾次,默想耶穌的樣子是怎樣。其中看到馬太福音11章29節: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我們可以從當中看到衪完全的愛,慈悲憐憫和寬容。這教堂和雕像建成後,成為了當地的標誌,也符合保羅在腓立比書2章5-11節所出的結論。

保羅在這段經文中寫了三點,帶出我們要怎樣效法基督,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第一,是要謙卑、卑微。在第6節中,說祂本有上帝的形像,意思是祂就是上帝,但是沒有以上帝的同等為強奪,是完全放低上帝的本能。而當中的本能有3樣: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在,但是耶穌基督沒把這些能力死守不放。第6節後所說的強奪,是指用力握實,不會放手,而經文說耶穌基督沒有握實、祂放下這些上帝的本能。例子:在祂受撤旦試探時,祂沒有把石頭變成餅。祂沒有炫耀自己的能力,反而是謙卑自己。第7節的虛己,是指本來是非常豐滿的,但要當成甚麼都沒有。祂有能力,能醫病趕鬼、行神蹟,但是主動放低自己,沒有炫耀自己,去服侍人、愛人,這就是謙卑,就好像德蘭修女到印度服侍印度窮人,照顧沒人領養的嬰兒。

第二是存心順服。甚麼是順服?以軍隊的用語,就是上級所給的每一個命令、一個動作,下屬不要思考而直接去做,這就是順服。在以弗所書第5章中,保羅總結提到我們應當彼此順服。在第12節中,保羅提到很多次順服,就是因為信徒之間不順服。就如耶穌的分離禱告中,耶穌經常提到門徒要彼此相愛,就是因為門徒間不相愛。在腓立比教會中,有很不順服的人,友阿爹和循都基,她們都是教會領袖但經常發生爭執和不和。所以保羅就寫腓立比書提醒她們不要爭執,要彼此順服。在教會中要學習最基本的功課就是順服。以我到韓國教會為例,他們的信徒是非常順服的。他們經常為其主任牧師禱告,為他的身體、家人、帶領教會而代禱。他們非常尊敬牧師,看到牧師時就鞠躬打招呼,對他愛護有加,牧師怎樣吩咐信徒,叫他們做甚麼,他們都會遵從。

第三是捨己,放低自我。聖經教導我們要服侍人,是沒有條件的,為了別人。俗語有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樣是不行的,我們不可以自己顧自己。我們需要放低自己的身段,有捨己之心和精神,為了別人的好處去幫助他們。希望透過經文中耶穌基督的見證,我們明白到要謙卑、要順服、要捨己,這三樣事情要常常銘記於心中。

「重建家園」彭偉業傳道講 (2022年5月29日)

經文:哈該書1:1-15

最近在Whatsapp群組裏傳送來了一份關於香港戰後建築物的文章,記載了我們閩南堂,以標題「基督教閩南堂,貫徹基督教符號學」,闡述教會的建築設計是以十字架為中軸線,保持禮堂的對稱和統一,與十字架的鐘樓連成一體,彰顯以十字架為中心的神學符號。當年教會的先賢為建立教會付出了最好,存留至今天我們有一所這麼好的堂會。今天我們應如何承接這些努力呢?讓我們思想哈巴谷書一章。

、屬靈的死寂

一章2節,耶和華上帝直率地說明了百姓是如何看待重建聖殿的事。這班百姓認為重建聖殿的時候尚未到,耶和華精準地說明了百姓的屬靈狀況,蘊含著冷漠、失敗主義。表面上是他們遇到外敵攔阻導致不能重建聖殿,但真正的原因是百姓的心已經冷淡,再沒有把上帝的聖殿放在心入面。

聖殿的重要意義代表著「上帝的同在」,失去把聖殿重新建造的決心,代表了已經失去信靠的心,也失去了與上帝同在的意願,導致他們對未來再沒有異象,不期望恢復上帝的榮耀。讓我們嘗試問自己的心靈深處,有沒有具備「與上帝同在的生命」,時常與上帝親近,恆常禱告,順服祂對我們的呼召。

二、雙輸的局面

一章4節,上帝以猶太百姓自己的房屋對照聖殿的狀況。「天花板」的房屋代表豪華舒適的大宅,百姓只顧自己住得舒適,卻容許聖殿仍然是頹垣敗瓦。上帝指出,無論他們如何追求生活安逸,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勞無功。一章9節,耶和華說出他們失敗的真相猶大百姓沒有完成聖殿的重建來榮耀上帝,上帝要懲處他們。他們忘記了上帝是那位掌管一切的上帝。人一生中最大的資源是上帝與我們同在,無論我們如何專注地做好自己的事,若然沒有理會上帝的教會和祂的呼召,只會令到自己更加窘迫,進入雙輸人生的循環。

三、生命的轉向

一章12-13節,當猶太百姓聽從上帝的說話,耶和華就回應:「我與你們同在」。從此這百姓由挫敗的人生,轉向了豐盛得勝的人生,上帝應許與他們同在。 接下來,他們就付諸行動,在第14節「為上帝的殿作工。」因為聽從上帝,猶太百姓脫離了他們的安舒區,重新讓耶和華上帝成為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讓耶和華居首位。

儘管過去的兩三年我們經歷了不少波折,繼社會事件之後,接著發生了新冠疫情,教會聚會被迫停止。但當教會被停止在堂所聚會時,我們依然可以同心合意通過網上的工具進行崇拜,繼續敬拜上帝,禱告、聖餐、團契相交。教會經歷波折並不出奇,從哈巴谷書猶太百姓重建聖殿的困難,就知道上帝的教會經歷波折是正常的事。最重要是我們這班上帝子民在每次遇到困難時,都能夠堅持聽從耶和華,從而上帝與我們同在,同心合意,為上帝作工,建立教會。建立教會是一個不斷的過程,沒有終點,雖然時代在變,但上帝對是教會的使命沒有改變。

如果我們要不辜負上一代傳留下來的使命,就不是只著眼於一座空空的沒有生命力的堂所建築物,我們必須要重新擺正我們的生命方向,脫離自己的安舒區,同心合意一同建立教會,共同實踐與上帝同在的生命。

「X‧感染!」吳俊夫牧師講,黃加蕙姊妹記 (2022年5月22日)

經文:約7:37-38節、路10:36-37、林前13:1,3

基督門徒的生命必須以基督的心來「交叉感染」,並要從行為主義、扭曲心態文化的「交叉感染」中走出來,這樣 — 「相顧、愛心、行善」就變得貼地、真實及打動。

約翰福音七章37-38節:「節期的最後一天,就是最隆重的一天,耶穌站著,喊著說:『人若渴了,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將流出活水的江河來。』」耶穌在住棚節時向猶太人宣講這番話。當時的猶太人想迫害耶穌,耶穌卻作祂認為應該作的事,將祂的愛展露出來,哪怕猶太人的迫害。當時每年的住棚節會慶祝七至八天,記念上帝成為他們的保護和引導。求主幫助我們清晰聖靈的導引,在聖靈裡被充滿,同時彼此感染、相愛和款待,這樣眾人就認出我們是耶穌基督的門徒。同時,我們要親近上帝,飲於能力之源,才能得著聖靈的能力、導引和愛,讓生命得著力量並有著改變。當我們親近上帝,祂的說話便不斷改變我們的生命,讓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帶著基督的感染力,活得更像主。

路加福音十章36-37節:「『你想,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盗手中那人的鄰舍呢?』他說:『是憐憫他的。』耶穌對他說:『你去,照樣做吧!』」第一個出現的祭司和第二個出現的利未人,看到被強盗打至半死的人均繞路走過;反而第三個出現的撒瑪利亞人,先是動了慈心,再包裹、扶帶那人去旅館,給予照應並支付費用給旅館館主。撒瑪利亞人的身份乃被猶太人稱為「雜種」,卻是行在真正良善裡的人;反觀祭司、利未人是分別為聖、有身份的人,卻名不符實。我們若要激發愛心,首要先動慈心,求主幫助我們從心裡發出慈愛。同時,我們需要反思,我們是否一個名副其實的基督徒?我們要轉化世界,不是使人成為教徒,而是使人成為門徒;不單單參加宗教聚會,乃要跟隨耶穌,並活在耶穌基督的生命裡。世界仍然破碎不堪,不是教會做得太少,而是門徒太少。 哥林多前書一章1、3 節:「我若能說人間的方言,甚至天使的語言,卻沒有愛,我就成為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我若將所有的財產救濟窮人,又犧牲自己的身體,讓人誇讚,卻沒有愛,仍然對我無益。」盼望主幫助我們不止能言善辯,還能彼此相愛,活在基督裡,並將基督的愛感染身邊的人。

「祢還沒有愛過」古學賢牧師講 (2022年5月15日)

經文:約翰福音13:34-35

主耶穌與門徒吃最後晚餐的時候,路22:24節記載,「門徒起了爭論,他們中間那一個可算為大。」這是人內在的私心和慾望。主耶穌知道自己升天後,接下來的工作需要這班門徒擔當,但這時候他們竟然為個人的利益在那裡推推撞撞,主耶穌的心一定非常難過。約13:1節,「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祂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主耶穌怎樣「愛他們到底」?

一、 主耶穌為門徒洗腳 (131-17)

主耶穌願意為門徒洗腳,祂是否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不知道天父已將萬有都交在祂手裡?祂當然知道,但就是因為「愛他們到底」,主耶穌就為十二個門徒一一洗腳。這一雙創造宇宙萬物的手,竟然也洗滌門徒雙腳!主耶穌這麼深、這麼高的愛,真是我們難以想像的。這位掌管萬有的主,蹲下來為人洗腳,甚至為你、為我死在十字架上!

門徒當然不明白主耶穌的用意,因為在當日的社會,倒水幫人洗腳是奴僕的工作,老師更不會這樣服侍學生。但那一天,主耶穌倒水在盆裡……一切的行動,都完全與奴僕沒有分別。所以,約13:8節,「彼得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主耶穌所講的「分」,有非常重要的屬靈意義。祂是說,我若不介入你的生命,你和我就沒有關係了。這句話令彼得立即改口,在9-11節,彼得說:「主啊,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主耶穌原知道要賣祂的是那一個,所以祂說:「然而不都是乾淨的。」主耶穌選擇在猶大還在的時候為每一個門徒洗腳。祂明知猶大將會出賣祂,仍然當猶大是自己人,盡力去挽回他。

主耶穌親自為門徒洗腳,就是要成為門徒的榜樣,唯有這樣才能夠除去他們心中的驕傲,日後才可以謙卑地服事主所愛的世人。洗完腳以後,若果沒有用手巾抹乾,就仍未完成任務;於是主耶穌用手巾抹乾門徒的腳。主耶穌示範了一個落足心機和真誠的服侍,叫門徒明白到,如果要成為一個領袖,就要謙卑服侍人。12-14節,主耶穌清楚叮囑門徒,要照祂的榜樣去做。事行政局彼此洗腳的屬靈意義,在於溫柔謙卑地服侍人,為他清除身上任何世俗的污染。「當彼此洗腳」,這是主耶穌的吩咐,我們都當遵守。基督徒與人相處,不應看自己是法官,終日在審判人;而是做個腰束毛巾的僕人,準備隨時服侍人!太20:26-27,主耶穌說:「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教會裡面每一個都是天父尊貴的兒女,只不過各人所負的責任不同,大家都是弟兄姊妹。那一天,主耶穌頒布一個命令:「你們要彼此相愛。」

二、 主耶穌賜下新命令 (1334-35)

面對自己即將離開世界,主耶穌掛心一件事,就是祂所建立的門徒,怎樣在世上繼續為祂作見證。主耶穌要改革他們那自高自大的錯誤態度,所以賜下一條「新命令」。為甚麼說是命令呢?為甚麼將愛與命令連在一起呢?說是「命令」,就清楚表明有絕對的強制力,門徒必須遵守,不能討價還價。另一方面,如果愛不在命令和約束之下,這種愛就像洪水氾濫,會將人的內心腐蝕,將許多關係摧毀。沒有命令約束的愛,是一個毀滅性的愛,是一個不造就人的愛,所以有命令就使到這個愛被約束。

舊約裡亦有提及要愛鄰舍,主耶穌所說的為甚麼是「新」命令呢?原因是主耶穌愛我們以致犧牲自己,這樣的愛超越了舊約的愛,是一個更高的標準,所以是新命令。如果主耶穌沒有賜下這命令,我們在教會裏面,見到那些性格不合的、得罪過我們的,我們可以閃開;我們可以繼續私下判他有罪,他也可以繼續排斥我們。但是這個新命令一出,我們就不可以這樣做,我們就應該愛惜他、關心他,要去洗清他腳上面世俗的污穢,要服侍他,為他祈禱祝福。請留意,不是單單執事和傳道同工要承擔彼此相愛的命令,而是每一個上帝的兒女都要一同承擔。

主耶穌對門徒的愛是怎樣的呢?主耶穌無條件接納人,沒有偏見。主耶穌呼召門徒的時候,沒有計較他們的階級、學識、能力、財富。每個人都可以有所貢獻,也可以彼此互相學習。對於他們的弱點、缺點,主耶穌循循善誘,幫助他們成長。按著人的本相,我們好難做到主耶穌所要求的彼此相愛。感謝主,在人不能,在上帝凡事都能!我們自己無力去愛,要先體會上帝在我們身上所施予的愛。上帝自己做榜樣,犧牲獨生愛子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主耶穌自己也做榜樣,祂說:「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還有,約15:9節,主耶穌吩咐我們:「你們要常在我的愛裏」,這樣我們才能夠著愛的力量。

約13:35節,主耶穌說:「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基督徒除非能切實彼此相愛,否則很難在這個世代,吸引人到教會來。面對世界的挑戰,基督徒不是孤單獨行,乃是在愛中彼此扶持,互相擔當。教會不但要有事工的團隊,大家更加要是一群彼此切實相愛的伙伴,每一個人都要學曉愛和被愛。今日我們返教會,不單只要有「安心出行」,也要有基督徒身份證。主耶穌說,彼此相愛就是我們基督徒的身份證,表明我們是主的門徒。不過,今日很多基督徒沒有帶這張身份證回教會,又或者遺失了還沒有向主耶穌報失,還覺得沒有問題。人的愛是自私的,而主耶穌的愛是捨己、付代價的,我們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去活出主的愛。羅5:5節說,「聖靈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我們順服聖靈,聽從上帝的話,用多些時間慢慢操練,就可以像主耶穌那樣去愛。

怎樣操練彼此相愛呢?

1. 願意寬恕:不肯寬恕是我們生命成長的絆腳石。對得罪我們的人,我們要額外忍耐。假如你發現在教會裡面,對某個弟兄姊妹好難去愛,那就顯明你需要用更多時間為自己禱告,操練寬恕的功課。

2. 習慣檢視自己的生活同態度,是否真正活出彼此相愛的行為。約壹3:18節,「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

3. 遵守上帝的話來勝過自己對弟兄姊妹的懷恨、批評和冷漠。

世人不認識主耶穌,求主使用我們,透過我們切實相愛的行為,使世人從我們身上,看出一位救世主曾經到過世上來。

「完全的愛」屈黎懿堅師母講,洪慕冰姊妹記 (2022年5月8日)

經文:詩篇103:1-14

在詩篇 103:1-14 節,是描述天父的愛有三方面的特質:

一、愛的恩惠 (詩篇 103:1-5)

這段經文是說上帝的愛是滿有恩惠的。我們可看到1-2節詩人在呼籲自己的心要去稱頌上帝,提醒自己不要忽視和忘記上帝一切的恩惠,人們認為在生活裡有能力去工作、有身體健康,都是理所當然的,但不要忘記這些都是上帝所賜的。在3-5節詩人告訴我們他享受了什麼上帝的恩惠。上帝曾經赦免他的罪、醫治他的疾病、救他脫離死亡,還賜了他仁愛、慈悲和美物,所以他得著美滿的生活。所以在這看到上帝對我們的愛不是一套理論,而是實實在在賜給我們生命裡的平安、健康、生活的需要。在第2節詩人統稱這些一切所有的為「恩惠」,「恩惠」這詞在英文聖經中譯成「benefit」,如將這個字翻譯回中文是「好處」。原來上帝給我們的愛是表達出讓我們得好處,即對我們有益的事情,對我們這個接受這份愛的人覺得很有意義。

二、愛的管教 (詩篇 103:6-10)

這段經文是歌頌上帝的屬性,一開始歌頌上帝是施行公義的上帝,上帝是主持公道、執行公正的。在第6節看到上帝為一切受到壓迫的人伸張正義,但有人說這節經文是有另一意思,是上帝將一切錯誤的事情都要糾正,叫犯錯的人需要重返正途。在第7節說:「祂使摩西知道祂的法則,叫以色列人曉得祂的作為。」,「法則」的原文譯為「道路」,在這裡法則和作為都是指向一位公義的上帝所做的事是有原則的,人需要走在上帝的道路上,上帝透過摩西向人頒布祂的法則,要人按著這些法則去生活、去做人,如不按著去做便犯罪了,在上帝的公義之下,人犯罪便要受罰。所以在摩西五經裡可看到除了說到上帝的誡命之外,同時亦列出犯了誡命的人是要接受什麼的懲罰。

三、愛的無限 (詩篇 103:11-14)

在11-12節詩人用了兩件事物去比喻上帝的慈愛,首先用了天和地的高深去表達上帝的力量有多大;之後用了東和西的距離去表達上帝的慈愛有多廣闊。在第13節詩人用父子的關係形容上帝對人的愛,這裡說到「耶和華怎樣憐恤敬畏祂的人。」,「憐恤」有慈悲、憐憫、體恤和恩待的意思。經文告訴我們,上帝體會到我們是軟弱、不足的,因為我們是上帝造的,上帝知道我們有限、脆弱,所以祂很願意包容我們的不足,上帝從來不會像審判官般去指責我們,祂不是要懲罰我們,而是上帝很清楚認識我們,知道我們很多的缺點。就像父母照顧嬰兒一樣,父母知道嬰兒是軟弱無力的,所以細心去照顧嬰兒,在照顧的過程裡希望建立他的生命,希望他好好的成長。

詩人在詩篇103篇展示了上帝的慈愛,因為愛,上帝按著人的需要去賜給我們一切的好處;因為愛,上帝用誡命去教導我們,將犯錯的人帶回正途;因為愛,上帝知道我們有限制,祂願意用無限的寬容等我們悔改。感謝上帝,上帝展示了什麼是完全的愛,願以上帝的愛去激勵我們,讓我們作為父母的,都以上帝為榜樣去愛我們的子女;為人子女的,也能體諒父母愛心的限制,我們要以上帝為榜樣,用愛的行動去孝敬父母,包容父母的不足。當上帝的愛充滿家裡的時候,相信就能享受家庭的歡樂。主愛同在就能樂聚天倫。

「何謂「逆境中的安穩」」林奕龍牧師講,林日麗姊妹記 (2022年5月1日)

經文:申命記 33:26-29

人在這千變萬化的環境中仍然有安穩嗎?今天跟大家分享摩西離世前對上帝兒女祝福的一段話。申33:26「耶書崙」是上帝對以色列百姓親密的稱呼,即我的心肝,我所愛的,上帝看我們為寶為尊。26「祂為幫助你,乘在天空,顯其威榮,駕行穹蒼。」祂的手覆蓋全地,全然蔭庇,讓我們安穩在主裡面。27「永生的上帝是你的居所」,主是我們永遠可靠安穩的居所,因主是昔在、今在、永在的全能者,我們便不至搖動。27「祂永久的膀臂在你以下」,上帝看顧幫助我們,膀臂不會縮短,只要我們的事情合乎主的心意,主必成就。

申33:27「祂在你前面攆出仇敵」,祂是得勝的,很多時仇敵的攻擊是毀壞並消滅我們,上帝可扭轉這些變為祝福。我在3月3日感染新冠肺炎,感謝上帝帶領我經過十多天。本來我今天不能在這裡講道,因身體情況不適合打針,但感染後獲得豁免證明,180天可到不同地方講道,到教會敬拜上帝,上帝把一件表面看似不好的事變成祝福。因我是自己居住的,染病期間弟兄姊妹在我家門口放了很多食物、藥物等物資,我感受到上帝透過弟兄姊妹給我的關心和愛。病情好轉時,我上網聽其他牧者講道,對我有很大的幫助。

申33:28,以色列民可安然居住,因上帝賜給以色列民五穀新酒、流奶與蜜之地,物產豐富。我之前在靈實醫院服事18年,司教士在60年代時,當時有一個叫仁愛的兒童病房,病房小孩在寒冷天氣穿短袖衣服,司教士帶領小孩祈禱,希望有人供應長袖的睡袍。後來有人在門外放了兩袋東西,裡面是小孩的長袖睡袍。上帝的供應很豐富,不會缺乏。另上帝給予很多保護。數月前,我與林姑娘及一位姊妹往東涌探望一位弟兄,後來駕車從東涌出九龍,當時下很大雨,雷電交加,差一、兩秒我的車就會被閃電擊中。如被擊中,車的機件失靈,我就控制不了方向盤,直衝海中,但上帝看顧每一個人,有上帝成為我們的主是何等的好。

申33:29,我們是蒙主所愛並祝福的百姓。我信了主差不多半個世紀,期間上帝的供應從無缺乏,特別在這十幾年內。我有時需要駕車探訪和做主的工作,車輛快壞了,上帝預備另一輛新車給我,不花一毫。我靈裡有需要時,上帝讓其他牧者來鼓勵幫助我,為我祈禱。年紀漸長,身體有病痛,但上帝為我預備醫生,弟兄姊妹也很有愛心,上帝的供應及看顧很全備。我父母在2016年相繼離世,但我們是主的兒女,將來我能與他們在天家相聚,永不分離。 面對千變萬化的環境,求主賜我們不變的信心,祝福總在艱難之後。申33:29,我們安然接受上帝的祝福話語,倚靠上帝,不要看環境的改變,只仰望上帝,就可以得到摩西對信主的人的一切祝福。讓我們好好活好每一天,活好今天,便有更好的明天,也留下甘甜美好的昨天。

「何謂「信德」?」岑紹麟博士講,曾卓謙弟兄記 (2022年4月24日)

經文:路加福音18:1-8

過去2年的疫情,為大家帶來許多不便。不知道大家有否曾經代禱, 希望疫情快點消退呢?如果祈禱的事情有實現,我們會很興奮;相反, 我們會很疲倦,甚至會懷疑是否需要祈禱。

今日的經文記載了耶穌對門徒的教導,作者路加為耶穌的說話下了一個註解,說明耶穌的用意是希望人禱告不要灰心。耶穌說了一個比喻,說城裡有個不懼怕神也不尊重世人的官,有位寡婦來伸冤,想告她的對頭。這位寡婦多次求這官幫助她,他自然不理會她,但是後來他覺得寡婦很厭煩,所以就決定幫助她。

    請留意第7節,耶穌說:「上帝的選民晝夜呼籲祂,祂縱然為他們忍了多時,豈不終久給他們伸冤嗎?」第8節,耶穌再說,上帝會很快為其選民伸冤,不過在耶穌再來之時,祂是否能看到有信心、等待衪的人呢? 再看第17章22節開始,耶穌提醒門徒,等候衪再來時要很謹慎,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和堅持。18章這段經文進一步說,等候耶穌再來的人,應該要以怎麼的心態等候。

新的和修版將第7節這樣翻譯:「……祂豈會延遲不給他們伸冤嗎?」這個翻譯看來感覺良好,但是如果上帝真的在我們禱告後很快應允我們,那何來會有灰心的感覺呢?如照原文,翻譯大概如下:「上帝的選民晝夜呼求祂,祂豈不會給他們伸冤嗎?如今祂只是忍住(不回應/稍稍)拖延他們。」上帝一定會為其選民伸冤,而上帝在這一刻好像不回應選民的呼求,很可能上帝定的時間跟他們所想的不一樣。

彼後3:9節也是說了差不多意思的話:「……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上帝不實現我們禱告的內容,不等於上帝沒有聽我們禱告。彼得說這話的意義,是上帝給了未信的人機會悔改和回轉,也叫已經信了的人,悔罪和改變。羅2:3-4節,保羅指出,上帝不即時審判猶太人,不是縱容,而是想給機會猶太人回轉。

有時我會想,上帝想藉疫症,給機會我們悔改。今次疫症展示出人類壞和醜陋的一面。例如,有些國家會囤積新冠肺炎的疫苗,數量是足以給其人民注射5次。他們的當權者惺惺作態稱,這是為了國民而儲備;他們寧願把疫苗儲存至過期,也不願意捐出給第三世界國家分享、使用。這是屬於上帝子民的應有行為嗎?在這些國家中,有很多是以基督教立國,其子民也聲稱自己是基督徒。難怪不信的人會覺得,基督徒是虛偽的。

最後看啟6:9-11節,有為上帝的道被殺的人,他們想要上帝為他們伸冤,但是(上帝)有話說,要再等到再多的人被殺,上帝就會為他們伸冤。換句話說,上帝等待更多人為祂作見證,令未信的人得救。

希望各位能夠從經文有所學習,明白上帝想有更多人回轉,而禱告時更加要以謙卑的心等待上帝的旨意成就,亦期待疫情能盡快完結,阿們!

「福杯」倫國平牧師講,古兆如姊妹記 (2022年4月17日)

經文:詩篇116:12-14

復活節是特別的日子, 信徒會雀躍和喜樂地敬拜, 記念主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復活是基督得勝的記號, 也是勝過死亡的見證。我還記得往昔在神學院參加復活節晨曦崇拜, 晨曦象徵著黎明的來臨, 耶穌基督戰勝黑暗, 我們守聖餐時歡欣地舉起杯來感謝上帝。今次講道主要藉著約翰福音和一些其他三卷的福音書記載, 回顧耶穌復活的事蹟, 請留意門徒對於婦女傳講耶穌復活的事蹟有甚麼反應。最初婦女以為耶穌屍體被人拿走(約20:1-2), 門徒認為是胡言就不相信(路24:11,可16:11)。門徒的反應是恐慌和擔心, 他們甚至不相信竟然發生這事。約20:3-9和路24:12 記載了彼得和另一門徒於是往墳墓裏去, 不見耶穌的屍體, 他們只是相信耶穌的屍體不見了, 還不知道耶穌是復活了。為甚麼呢?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 就是耶穌必要從死裏復活。

後來, 耶穌向馬利亞和門徒顯現。約20:10-18, 耶穌向馬利亞顯現, 馬利亞認出祂是耶穌。路24:13-35, 在以馬忤斯的路上, 耶穌與門徒中的兩個人相遇, 在擘餅的時候, 門徒認出是復活的耶穌, 於是他們就去告訴其餘的門徒。其餘的的門徒有甚麼反應?他們對耶穌復活一事始終不相信。我們看見大部分門徒對於耶穌基督復活的敏感度極低, 顯露了門徒及婦女人性的質疑和感受。耶穌基督指出他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主耶穌如何回應?祂不是停下來讓他們不知道事實。路24:36-43, 耶穌基督親自站在他們當中說:「願你們平安。」門徒卻是驚慌和害怕, 於是耶穌直接說出他們的質疑。然而, 耶穌沒有離開他們, 反而給他們摸祂復活的身體;更為了證明祂是有血有肉的身軀, 祂問門徒有沒有可吃的東西。結果門徒親身看見了復活的主耶穌, 他們就喜樂得難以置信。

我自己有一個經歷:小時候, 聽到那疼愛自己的奶媽去世(原來是誤傳的), 我感到十分哀傷。豈料一段日子過後, 我看見她活著回到我家, 那時我的心情就好像門徒經歷主耶穌復活的那樣雀躍興奮。

門徒多馬不相信耶穌復活, 後來他親身摸到耶穌復活的身體, 感到十分驚喜!耶穌基督沒有因為他的不信而離開他, 反而一步一步的幫助他明白。耶穌基督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 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沒有看見主耶穌就信的有福了, 這豈不是我們今天的光景嗎?受苦節的苦杯是主耶穌親自擔當, 福杯就是讓我們一齊舉起來頌讚耶穌基督的救恩。如果沒有基督復活, 我們所信的便是徒然。我們當將榮耀歸於上帝!

我在小時候開始已經希望尋著真神。在教會聽聞福音的時候, 牧師講上帝愛世人的信息, 耶穌基督愛我, 甚至為我死在十字架上, 祂的愛十分觸動我, 因為這是很難做到的一件事。我又試想, 我會為我所愛的家人死嗎?不會。然後, 我立即想起自己的奶媽。我後母許多時候打罵我們, 奶媽不惜勞苦和犧牲自己來保護我和弟弟妹妹。 在聖靈的感動下, 我明白耶穌基督犧牲的愛, 於是我決志接受主耶穌。在我決志的當天, 意料之外, 我第一個寬恕的就是惡待我的後母!上帝復活的大能, 完備的救恩, 改變了我這個頑皮的孩子。

弟兄姊妹, 我們不要忘記, 要舉起救恩的杯。這福杯我們領受了, 我們要將它傳開去, 就從親戚朋友開始。在疫情中, 許多人離世, 但信主的人不是永別了, 而是會再見。所以, 各位親友, 不要再拖延了,  當趁著這復活節, 相信耶穌基督, 接受祂作你個人的救主。

「真正的服侍」彭偉業傳道講 (2022年4月10日)

經文:路加福音7:36-50

今日同大家一齊去思想一段耶穌的故事,在路加福音七章36節至50節。故事開始描述耶穌參與一個宴會。對猶太人和羅馬人來說,吃喝飲食是重要的禮儀。這個原本只設定招待圈內人的筵席,被一位女士突然闖進入這個宴會當中打破了。她站在耶穌背後,挨著耶穌的腳,哭泣,眼淚溼了耶穌的腳,於是用自己的頭髮,把滴在耶穌腳上的眼淚擦乾,又用她的嘴不斷親吻耶穌的腳,並且把她帶入來的一瓶香膏抹在耶穌的腳上。這女人在城市裏是個知名的罪人,她用最卑躬屈膝的姿態服侍耶穌,卻令周圍的人十分憤怒。法利賽人開始懷疑耶穌先知的身份,因為先知不應該讓罪人騷擾自己。耶穌用兩個欠債人的比喻來教導坐在席上的眾人,並且指出筵席主人法利賽人西門,沒有像在哪女人給予耶穌恰當的尊重,沒有明白赦罪的恩典。讓我們思想耶穌的說話給我們什麼學習:

一、罪債是不能償還的,也不能比較。

我們對耶穌的愛,並不是主耶穌赦免我們的原因,而是我們對主耶穌恩典的回應。在我們的基督信仰歷程中容易犯下兩種錯誤:第一種是以為自己的愛主行為,作為償還自己罪債的方法。自己越是愛主,就感覺主耶穌會赦免我們的罪多些。於是我們選擇在教會內外行好行為,遵守作一個好基督徒的榜樣;第二種錯誤是與別人比較,看看別人所欠的罪債多,還是自己所欠的多,比較別人的行為,藐視犯罪的人,認為自己做得比別人好,應該獲得上帝更多的恩典。

在任何情況下,我們應當專心仰望上帝,單純用愛回應上帝赦罪知恩典。

二、真正的服侍出於愛。

事奉不會為我們帶來更多恩典,主耶穌不會因為我們事奉越多,給我們的祝福越多。如果我們真的為了得到更多的祝福,或者為了補償自己的不足,因而承擔更多的事奉,那麼我們的服侍就已經變質,也不可能堅持持續侍奉。可以堅持一生事奉的原因,只有因為專注於回應主耶穌的愛,回應那一份令人激動流淚的恩典。

三、耶穌是債主,是我們罪債的主人。

耶穌看罪為一種債項,祂自己成為了為人免除債項的債主。這個女人因為相信耶穌赦罪的救恩,信的表現就是愛,這女人確信耶穌赦免了她的罪債 ,以愛回應耶穌,真誠地服事主耶穌。耶穌是債主,是我們所虧欠的對象。當我們留意自己隱密處有幾多隱而未見的罪的時候,我們或會驚訝我們欠了耶穌的債項是多麼的巨大,根本窮我們一生也不能憑自己的能力償還。我們唯一的盼望就是主耶穌免去我們的債。耶穌的確為我們償還了所有債項,祂為我們受鞭傷,死在十字架,救贖我們的罪債,使我們現在得稱為義。我們無以為報,只有憑著信心,以愛回應耶穌。

耶穌是我們的債主,但卻又赦免了一切的債項,我們若然不為耶穌做一些事,我們的生命彷彿有所缺失。我們唯一能夠為耶穌做的,是以愛回應祂,這樣我們的生命才能夠圓滿。求主一路引領我們的屬靈生命,成為祂所喜悅的門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