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偉業傳道 - 「屬靈的身體」(2022年2月20日)

最近在香港的新冠肺炎感染數字持續攀升,感染人數每日以數千的幾何級數上升,相信好快我們就會感受到,無論是周圍環境之內,或者是身邊的人,甚至是自己,可能會成為被感染的一份子。我們處於這個環境之中可以如何自處呢?

讓我們再讀一次詩篇139篇,看看上帝在我們身上的作為是何等美妙吧!「我未成形的體質,你的眼早已看見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詩一三九15)在我們未曾出生於這世上時,上帝已經預定我們的形體如何呈現在這世上,彰顯祂的創造計劃。「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詩一三九13)當我們還在母腹中時,上帝已經庇護我們每一個,我們每一個人的肺腑,都一直被上帝看顧和保守。 儘管這段時間的確會使人憂慮不安,擔心自己或所愛的人受到感染和牽連,我們可信靠地把我們的身體健康交託於上帝,並且更加要注意我們屬靈的身體是否健康,擔憂與恐懼將會阻擋我們在屬靈上的追求,阻隔我們親近上帝。在這段時間,我們更應該堅持在靈命上長進,就算我們未能回到教會聚會,我們還有網上崇拜和各樣的聚會,堅持閱讀聖經,追求對信仰更多認識,肢體之間保持互相支持和鼓勵,抓緊在這段時間上帝給我們什麼指引。藉著這些行動,我們的心志得以強化,這對我們的身體和精神上的健康,必定有很大的幫助。

古學賢牧師 - 「那在我們裏面的……」(2022年2月13日)

不知大家在少年時有沒有看過「泰山」劇集,其中一幕是有人在流沙中掙扎,愈用力愈下陷,唯有一個外來的力量,才可將他拉出來;「泰山」就在這時候出現了!這個情境,幾十年之後,仍是記憶猶新。

有些人在別人的眼中是個強人,可獨來獨往;但在逆境無情打擊下,他們彷似陷在流沙中,極力往上求存,卻不肯放下身段向人求助,漸漸被遺忘於角落中。逆境是殘酷的敵人,將人的歡樂奪去。這種情況,基督徒也不會倖免,因我們所走的不是一條平坦的路。 在這疫情中,你總能為鄰舍獻上五餅二魚,作他們的幫助。請你記得,你有從上帝而來獨特的恩賜,為要服侍他人,所以要將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不要被疫情阻止我們獻出愛心,因為那在我們裏面的聖靈,比那在世界上任何苦難和逆境更大(約壹4:4節)。

彭偉業傳道 - 「年終的看顧」(2022年2月6日)

對華人社會來說,農曆新年才算是真正的新年,社會彌漫著一份濃烈的過年氣氛,為新的一年帶入新的希望和祝福。作為華人的基督徒,農曆新年是數算神恩、向上帝感恩的日子。詩篇六十五篇是我們過新年時最喜愛頌讀的詩篇,這首詩表達了我們向上帝感恩的心願,第11節:「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這表達我們對上帝那豐富的恩典的衷心頌讚,滿瀉的恩典是如何傾倒在我們生命裏每個部分,我們為此獻上感恩。

在讚頌上帝的恩典時,我們應該思想在新的一年如何回應上帝。在新的一年裏,必然在生活上遭遇一些變化,同樣也要作出適當的改變,更新我們的生命樣式,讓我們活出與蒙召的恩相稱之生命。我們要以悔改的心審察自己的軟弱,以憐憫的心看到別人的缺乏與需要。我們要不斷地更新,追求屬靈的長進。 今年的教會主題「激發愛心,勉勵行善」,讓我們在新的一年立志,在感謝上帝過往恩典的同時,向上帝承諾今年更願意回應上帝,將自己擺上。遵循主的吩咐,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十五12)

「年廿八,洗邋遢」 倫國平牧師講 ,洪慕冰姊妹記 (2022年1月30日)」

經文:「哥林多後記5:17節」                           

正當準備今天講道的經文時,剛好今天是年廿八,洗邋遢,正好哥林多後書 5:17 節就是說這個問題:「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想起小時候會全家總動員一起把家裡潔淨起來,迎接新的一年。今天的經文就是這個意思。

    經文裡「新造的人」是什麼呢?這個新人意即他有新的思維,是煥然一新的,像剛出生的嬰孩一樣,也就是指我們屬靈的生命。而經文裡「舊事」又是什麼呢?原來我們在信耶穌之前,已經被這個世界洗腦了,影響了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相處的關係、甚至連宗教信仰也弄錯了。所以我們想一想,我們信耶穌之前的舊事是什麼呢?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我很喜歡幫助人、去討好人,為什麼呢?因為家裡沒有愛,人是需要愛的,我找到一條路,人們怎樣可以接受我、怎樣可以愛我呢?就是去幫助人,人們就愛我了,其實只是自己缺乏自信心。當人沒有愛的時候就會自卑,結果就令自己很自大。當我工作的時候又找到一條路,就是只要努力便成功。所以我拼命去賺錢,後來太拼命了而健康出了問題。後來我明白,耶穌的名句:「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馬太福音16:26)」當我們信主的剎那間,我們的罪得赦免,過去所做的事都可以放下,便舊事已過,變成新的了。猶太人的詩篇1:1節說:「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就是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怪不得保羅在羅馬書(12:1-2節)裡這樣說:「所以弟兄們,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原來新人是如此精彩的,我們想人生這麼精彩地改變要怎樣做呢?很多人認為與上帝同在便好了,可以繼續做很多事,但在主裡面,我們便要跟隨主的旨意。所以耶穌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約翰福音15:5)」

    約翰福音1:12節說:「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另外羅馬書10:9節又說:「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上帝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大家要緊記這兩段經文,原來我們信耶穌就得到權柄,作上帝的兒女,要打開心去接受耶穌基督,並要認耶穌為主,就必得救。

古學賢牧師 - 「主愛不變」(2022年1月30日)

弗3:18節,保羅在父上帝面前屈膝禱告,祈求信徒能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

長(時間):     主的愛是永遠長存,「祂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約13:1節)闊(範圍):     祂的愛廣闊無邊,所有人在祂眼中都是一樣的寶貴。「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3:16節)

高(代價):     基督付出最高的代價來愛我們,「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被壓傷。因祂受的懲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賽53:5節)

深(程度):祂對我們一往情深,治療我們心靈深處的傷痛,滿足我們

最深的渴慕。「祂從高天伸手抓住我,把我從大水中拉上來。」

(詩18:16) 今天是年廿八,農曆新年將至,祝願各位仍不斷經歷基督不變的愛,弟兄姊妹更加彼此了解,互相接納,成為人生中的知己良朋,一同活在基督的愛中!

「抉擇善惡」 彭偉業傳道講 (2022年1月23日)」

經  文:創世記31-7節                                                        

如果我們留意日常身邊的事物,就會發現它們往往與聖經描述有無比的相似性。「一人犯罪,眾人遭殃」的處境,令人聯想起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犯罪的那一幕,他們違反上帝的禁令,結果使「罪」進入世界。他們最初為何會選擇犯罪呢?

蛇是受造物中最狡猾的存在,蛇把上帝對人的吩咐編織了一個原因,說上帝不想人擁有像上帝那樣的能力。另一方面,蛇淡化了偷食果子所造成的後果之嚴重性,把問題的根本轉嫁給上帝。這些說話觸發了夏娃內心的慾望,為了滿足她的佔據心理,並且為了得到與上帝相若辨別善惡之能力,她摘下果子食並且給他丈夫食。

結果人犯了背叛上帝的罪,從始「罪」進入了世界。「蛇」代表魔鬼「撒旦」,這邪惡力量一直存在於原始世界,透過謊言去誘惑人去犯罪。魔鬼的謊言往往比上帝的話語和吩咐對人更具有吸引力,使人不能勝過試探。魔鬼把上帝的吩咐敍述為上帝對人不合理的制約,誘惑人以自己的意欲先行。上帝不允許人食分辨善惡樹的果子,那因為人未具備道德判斷的意識,正如申命記一章39節提及「今日不知善惡的兒女」。當一個人沒有能力去抵擋罪的試探,就算能夠知道什麼是善良、什麼是罪惡,最終都會抵不住罪惡為自己帶來慾望的滿足感,而選擇去犯罪。啟示錄二章6節提及的尼哥拉黨,就是明知罪之邪惡卻偏偏用身體去犯罪,以體驗主拯救的大能,這是魔鬼對人尤其是基督徒的謊言。由人類始祖開始,直至現今社會,人依然一直受到罪惡的束縛,到處都是侵略、剝削、資本、金融霸權、欺負弱小、掠奪、姦淫、欺詐、偷竊、暴力、敬拜偶像。犯罪的人明明知道這些是罪,也會照去犯罪。

在神學上,「罪」是被形容為與上帝關係的隔絕,摒棄上帝的恩典。「罪」阻擋了人對上帝的渴求,使人以為自己不需要上帝,也會拒絕與身邊的弟兄姊妹建立關係。保羅說:「罪的工價乃是死」(羅六23),人只能在基督裏成為新造的人,將人的罪性潔淨,打破了人與上帝隔絕的景況,與上帝重生建立關係。

我們如何才可以抵擋罪的誘惑和試探呢?最好擺脫罪的枷鎖之方法,就是好似耶穌基督那樣,將自己獻給上帝,將我們身體所有的肢體,獻給上帝成為「義」的工具,為彰顯上帝的國度奉獻自己,侍奉上帝,關愛、服侍人。(羅六13) 「抉擇善惡」是人如何在「善與惡」之間作選擇,要對抗邪惡的試探和誘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獻上自己。換言之,「抉擇善惡」其實是選擇「付出」和「收取」的生命取向。 選擇向別人「付出」,就會走向貢獻自己生命的道路,順服上帝的呼召;選擇向別人「收取」,是以自己的利益、個人的自由出發,對上帝的呼召無動於衷,最後在罪的試探當中周旋徘徊。

古牧師之前的講道提及「承擔託付」,我們有太多的羊群需要我們去關顧牧養、去尋找、去教導、去傳福音。教會內有一班年青人需要更多的人生導師去培育他們,教導他們,與他們同行;教會內有弟兄姊妹未得到為肢體之間的關顧和同行;主日學還需要更多的老師參與教導,陪伴小朋友成長。我們時常盼望教會復興,其實在於我們會否選擇「付出」、「行善」的生命取向,接受上帝的呼召,並且放棄「收取」的意識形態,放棄聚焦於自身利益,在「抉擇善惡」的根本問題上,作出合乎上帝心意的抉擇。

「虎進甘來」 吳宗文牧師講、林日麗姊妹記 (2022年1月16日)」

經  文:約伯記411節、何西阿書137節、           林日麗姊妹記

雅各書37-11節                                                        

聖經用很多動物作道德提醒,如螞蟻未雨綢繆。十二種生肖中最多在聖經出現的是羊及牛,但在中文和本合聖經找不到關於「虎」。我找到三段英譯本經文有提到「虎」,我們可從老虎在文化上的表徵,用聖經的教導提醒我們。

老虎出現在中國、西伯利亞、印度,而獅子出現在非洲、歐洲、巴勒斯坦並伊朗。和合本伯4:11的「獅」,威克理夫聖經譯本譯作 “Tigers” (老虎)。少壯獅子猶缺食,經文提醒在疫情中要學會謙卑,仰賴上帝的供應。何13:7,禧年二千譯本將「豹」譯成 “a tiger” (老虎)。當犯了罪,上帝的審判是適時而至,像路旁的獅子、老虎、豹,在我們不知的時候就撲出來。雅3:7-11提到各種各類的走獸,飛禽,昆蟲,水族,但信息本聖經譯作老虎。經文提到人能夠馴服一隻老虎,但永不能馴服舌頭,人的舌頭造成很多的痛苦和問題的根源,傷人傷己。

雖在聖經找不到與「虎」有關的經文及教導,但我找到五個與「虎」有關的成語跟今天生活有密切關係,且可與聖經配合,作為今年屬靈的操練和道德的提醒。

一、虎背熊腰。在疫情下,我們不能外出或旅遊,這提醒我們生活享受都不及有生命氣息及健康的重要。待疫情過後,第一件事要感謝上帝,因我們的身體是聖靈的殿,要保養顧惜,才能夠成為盛載上帝恩典、生命、工作的器皿。約三1:2,平安不僅是人身安全,我們的靈、魂、體也處於安然豐盛的狀況。

二、虎膽龍威。在疫情下,要剛強壯膽,堅持聖經教導。耶1:18,耶利米面對艱難,政府、商界、教會領袖、一般人都不認同他,有時上帝要堅立一些逆流的見證人是不容易的。不要懼怕疫情的肆虐或時代思潮的輿論,忠於上帝要我們講和做的事。

三、虎視鷹揚。我們每年底都寫明年的規劃,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要把各種規劃交托給上帝,才能虎視鷹揚,站在高處看,看見疫情後的世界。彼前4:7,要儆醒禱告,常守望,免得入了迷惑。

四、虎略龍韜。路14:28,有人要蓋一座樓,需預先計算花費。在這疫情下,不要忘記人生要有規劃,如讀經、事奉計劃等,繼續奮勇向前。 五、虎(苦)中作樂。憑信心虎(苦)中作樂,我們取其諧音。基督徒是可在苦中作樂的一群人。伯35:10,上帝叫人夜間能歌唱。待疫情過去,我們要數算主恩,如有生命氣息、在疫情下與家人建立和好關係、進行更多的屬靈操練等。苦中作樂,一定能苦盡(虎進)甘來。

彭偉業傳道 - 「真假智慧」(2022年1月23日)

古希臘文化崇尚哲學,若按照希臘文的字義,「哲學」的意思其實是「愛智慧」(Filosofia)。在學術發展史的演變中,古代由追求哲學漸漸發展到現今社會各項科目的專業領域,這是本著追求真理和智慧的精神。我們盡量為我們的孩子安排他們有一項專業的學科,以致他們將來可以在社會上具備競爭能力。

然而雅各書提醒我們,叫我們分清楚什麼是真與假的智慧,即使俗世的智慧、知識和學問都讓人感到耀眼奪目,得到世人推崇,但若然得到這些專業學位的人仕,儘管能證明自己具備高深知識,卻心中仍會懷著各樣的苦毒、嫉妒、自私,這些知識和學問事實上被罪所沾污 ,變得軟弱而有瑕疵。這種表面的智慧仍然處於混亂和邪惡的狀態,反映出被罪影響的人心。 雅各直接告訴我們:「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雅三17)真實智慧的特質具備純潔 、和平、溫良柔順、多結果子、沒有偏私和虛偽,這樣真正的智慧是由上頭而來,由主耶穌栽種在我們心裏面。具備真正智慧的人,才能在人生中能夠面對各樣的挑戰和試探,結出美好的果子榮耀上帝

古學賢牧師 - 「不要單顧自己的事」(2022年1月16日)

疫情持續不下,進入第三年,顯出人的能力是何等渺小,我們並非凡事可以掌控。面對生死關頭,人才發現甚麼是自己真正看重的。提後3:1-2節告訴我們,末世的一個明顯特徵,就是人會專顧自己。然而,疫情縱然嚴峻,基督徒不應只顧自己,而要彼此相顧、互相扶持,這是上帝子民應該活出的見證。 最近聽到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風雪中,有位基督徒與朋友結伴回家,天氣突然變得愈來愈寒冷,眼看他們有可能不會活著回到家中!基督徒無意中看見山坡上有一個人躺著,已經失去氣力。他動了慈心,就請求朋友幫他一齊扶起那人,回去他們的市鎮。朋友說:「我們自身難保,你還要幫助別人?」跟著,朋友撇下二人,向前走了。基督徒唯有獨自把那人扶起,攙扶著一起慢慢地走。個多小時之後,基督徒帶著那人,終於回到市鎮。他不見朋友回來,才知道原來在半路上,朋友已經凍僵了。基督徒卻因為出力扶持那人,身體發出熱力;又與那人身體互相靠攏,兩人就都活過來。那基督徒所作的,正如腓2:4節,「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激發愛心、承擔託付」 古學賢牧師講 (2022年1月9日)」

經  文:以西結書34:1-6節                                                        

創造你和我的上帝所託付我們的事,我們應該用非常嚴肅的態度去處理。不過,以色列人當中有失職的領袖,他們被上重重的責備。

一. 無牧的羊

結34:1-6節,這真是一幅令人心酸的圖畫!上帝稱呼以色列百姓為「我的羊」,顯出上帝何等關心與愛錫他們。但是以色列的牧人只顧自己,享受奢華的生活,一點不盡他們的責任。他們任由上帝的羊分散各處,無人牧養,挨饑抵餓,成為敵人的掠物。以色列民固然要為自己的罪負責,但牧人的責任更大。結34:10節,上帝看見以色列牧人所作的,祂向這些失職的牧人追究責任,解除他們牧養的職分。每一個基督徒,都應當在這件事上自我省察,因為我們領受了牧人的職分,有否將足够的精神和時間用在小羊身上呢?牧人失職,不單招致上帝的懲罰,而且在羊群中造成極大的傷害。所以每一個人都要清楚知道上帝給自己甚麼託付。

. 上帝的託付

彼前4:10節,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恩賜的管家,都必定要忠於上帝的託付,彼此服事。我們無論有甚麼才幹、恩賜,都不是屬於自己,而是上帝所賜的,應該用來事奉上帝。林前4:2節,忠於上帝的託付,不應有「打工仔」心態,而是以生命回應上帝的愛。我們為羊群的主人來牧養,是一件很重要、很嚴肅的事。我們懷著父母的心腸去愛錫、提攜弟兄姊妹,上帝的心就必定感到欣慰。(賽6:8節)昔日有以賽亞接受上帝的呼召,歷代亦有人奉差遣去尋找迷失的羊,今日同樣有這個迫切的需要。請問你的心有沒有被主的愛激動呢?

. 激發愛心

對上帝有愛,我們對弟兄姊妹的需要就會有負擔。主耶穌不單問當日的彼得,今日主耶穌照樣問我們:「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我們一生中有很多事物會奪去我們的心,但是對愛主的基督徒來說,沒有甚麼能與主的愛相比。約壹4:19節,愛的根源是上帝,所以如果遠離上帝,上帝就無法激動你的愛情。上帝每日都激發我們的心,若果我們的心完全被上帝俘擄,就有心有力去承擔上帝的託付。

. 承擔託付

由釘一口釘、上一粒螺絲、清潔地方、換光管、維修場地、週刊編輯與印刷、資訊科技的服侍、影音控制、前線的招待等等,這些是必備的硬件,已經需要很多弟兄姊妹配合,他們也是直接有份於教會的牧養工作。另外,我們還需要執事、董事的決策與管理,使我們整個群體能夠舒適順暢地在教會內敬拜和生活。有了以上的硬件,還需要一些軟件的事奉。以下我列舉一些在教會的事奉崗位,大家可以一起來承擔。

代禱:人人都需要做代禱者嗎?提前2:1-3,「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聖靈在我們心裡,祂會照著上帝的旨意,教我們怎樣為人祈禱。任何年紀的人都要成為一個代禱勇士,代禱本身是最重要的事奉。

傳福音:每個信徒應該最少有一兩個福音對象;要製造多些機會保持來往,例如食飯飲茶、行山運動、whatsapp,又要多為他們禱告。我們必須不斷的接觸人,直到他們悔改,接受上帝的救恩。

關顧牧養:西3:16節,上帝沒有將關顧牧養的事奉,作為傳道人與長執的專利;這節經文清楚指出,每一個信徒應該彼此教導、互相勸戒。由兒童至職青,成人及長者,每一個人來到教會之後,我們對他們的成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當然,牧養絕對不是單靠把口,牧養乃是要使對方看見主耶穌實在是怎樣的。牧養關顧是每個基督徒與生俱來的責任。我們是互為肢體,彼此照顧,實際上就是幫助我們自己。每個弟兄姊妹在牧養的範圍內,都有不可取代的貢獻。我們每人都應該把一兩個人放在心上,恆常為他們禱告,關心他們。你將他擔在你的肩頭上,慢慢你會發現,不單對方得到幫助,你自己也得到很大的長進。這是每一個信徒都做得到的牧養關顧。

尋羊:現時有12位弟兄姊妹,分別擔任外展與內部子姪的友師(成長導師)。感謝上帝,賜教會一班願意付出時間、精神和愛心去關愛少年人的兄姊們,他們會悉心培育少年人在各方面成長,並且幫助少年人建立與上帝親密的關係。我們的大牧者耶穌基督一個一個將我們背回祂的羊圏裡,弟兄姊妹,上帝給你看守的小羊,是否還在你身邊呢?我們有責任將他們帶回上帝的家裡,重新享受家庭的溫暖。

聖歌團:聖歌團在教會扮演祭師的角色,代表會眾獻上嘴唇的祭。所以,每一位詩班員不單學習事奉的技巧,也需要追求靈命成長,生活也需有美好的見證,以致每一次所獻上讚美的祭,都蒙上帝喜悅。獻詩是詩班代表教會獻給上帝的禮物,同時也帶領會眾一齊來到榮耀的寶座前,向上帝稱頌、敬拜。唯有上帝配得至高的讚美! 

教導:提前5:17節,教導真理的重要性非比尋常。提前3:15節,「這家就是永生上帝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主日學老師的盼望,是學生被上帝的話語光照,以致生命改變、靈命長進,成為敬畏上帝、能被上帝使用的人。忠心的老師能使學生見到上帝的榮耀。在課堂之外,老師要抽時間做個人工作,和學生談信仰,關心他們的生活,解決他們的困難,一起經歷上帝。 我們既然得到這麼豐盛的人生,怎可以徒受主的恩典呢?每一個上帝的兒女,都是與生俱來的牧羊人;請你挺身而出,關顧那些上帝託付給我們的弟兄姊妹,將他們領到主的羊圈裡面。教會內的「關愛」不是一兩個人可以做得了,如果所有人都願一起出力,你想像不到會有多麼大的力量!人生轉眼即逝,我們沒有辦法帶走任何地上的事物,所以需要好好計劃一下,自己一生可以建立多少小羊的生命。我們應該追求的是得著上帝的稱讚:「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太25:21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