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學賢牧師 - 「那在我們裏面的……」(2022年2月13日)
不知大家在少年時有沒有看過「泰山」劇集,其中一幕是有人在流沙中掙扎,愈用力愈下陷,唯有一個外來的力量,才可將他拉出來;「泰山」就在這時候出現了!這個情境,幾十年之後,仍是記憶猶新。
有些人在別人的眼中是個強人,可獨來獨往;但在逆境無情打擊下,他們彷似陷在流沙中,極力往上求存,卻不肯放下身段向人求助,漸漸被遺忘於角落中。逆境是殘酷的敵人,將人的歡樂奪去。這種情況,基督徒也不會倖免,因我們所走的不是一條平坦的路。 在這疫情中,你總能為鄰舍獻上五餅二魚,作他們的幫助。請你記得,你有從上帝而來獨特的恩賜,為要服侍他人,所以要將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不要被疫情阻止我們獻出愛心,因為那在我們裏面的聖靈,比那在世界上任何苦難和逆境更大(約壹4:4節)。
彭偉業傳道 - 「年終的看顧」(2022年2月6日)
對華人社會來說,農曆新年才算是真正的新年,社會彌漫著一份濃烈的過年氣氛,為新的一年帶入新的希望和祝福。作為華人的基督徒,農曆新年是數算神恩、向上帝感恩的日子。詩篇六十五篇是我們過新年時最喜愛頌讀的詩篇,這首詩表達了我們向上帝感恩的心願,第11節:「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這表達我們對上帝那豐富的恩典的衷心頌讚,滿瀉的恩典是如何傾倒在我們生命裏每個部分,我們為此獻上感恩。
在讚頌上帝的恩典時,我們應該思想在新的一年如何回應上帝。在新的一年裏,必然在生活上遭遇一些變化,同樣也要作出適當的改變,更新我們的生命樣式,讓我們活出與蒙召的恩相稱之生命。我們要以悔改的心審察自己的軟弱,以憐憫的心看到別人的缺乏與需要。我們要不斷地更新,追求屬靈的長進。 今年的教會主題「激發愛心,勉勵行善」,讓我們在新的一年立志,在感謝上帝過往恩典的同時,向上帝承諾今年更願意回應上帝,將自己擺上。遵循主的吩咐,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十五12)
「年廿八,洗邋遢」 倫國平牧師講 ,洪慕冰姊妹記 (2022年1月30日)」
經文:「哥林多後記5:17節」
正當準備今天講道的經文時,剛好今天是年廿八,洗邋遢,正好哥林多後書 5:17 節就是說這個問題:「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想起小時候會全家總動員一起把家裡潔淨起來,迎接新的一年。今天的經文就是這個意思。
經文裡「新造的人」是什麼呢?這個新人意即他有新的思維,是煥然一新的,像剛出生的嬰孩一樣,也就是指我們屬靈的生命。而經文裡「舊事」又是什麼呢?原來我們在信耶穌之前,已經被這個世界洗腦了,影響了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相處的關係、甚至連宗教信仰也弄錯了。所以我們想一想,我們信耶穌之前的舊事是什麼呢?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我很喜歡幫助人、去討好人,為什麼呢?因為家裡沒有愛,人是需要愛的,我找到一條路,人們怎樣可以接受我、怎樣可以愛我呢?就是去幫助人,人們就愛我了,其實只是自己缺乏自信心。當人沒有愛的時候就會自卑,結果就令自己很自大。當我工作的時候又找到一條路,就是只要努力便成功。所以我拼命去賺錢,後來太拼命了而健康出了問題。後來我明白,耶穌的名句:「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馬太福音16:26)」當我們信主的剎那間,我們的罪得赦免,過去所做的事都可以放下,便舊事已過,變成新的了。猶太人的詩篇1:1節說:「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就是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怪不得保羅在羅馬書(12:1-2節)裡這樣說:「所以弟兄們,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原來新人是如此精彩的,我們想人生這麼精彩地改變要怎樣做呢?很多人認為與上帝同在便好了,可以繼續做很多事,但在主裡面,我們便要跟隨主的旨意。所以耶穌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約翰福音15:5)」
約翰福音1:12節說:「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另外羅馬書10:9節又說:「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上帝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大家要緊記這兩段經文,原來我們信耶穌就得到權柄,作上帝的兒女,要打開心去接受耶穌基督,並要認耶穌為主,就必得救。
古學賢牧師 - 「主愛不變」(2022年1月30日)
弗3:18節,保羅在父上帝面前屈膝禱告,祈求信徒能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
長(時間): 主的愛是永遠長存,「祂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約13:1節)闊(範圍): 祂的愛廣闊無邊,所有人在祂眼中都是一樣的寶貴。「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3:16節)
高(代價): 基督付出最高的代價來愛我們,「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被壓傷。因祂受的懲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賽53:5節)
深(程度):祂對我們一往情深,治療我們心靈深處的傷痛,滿足我們
最深的渴慕。「祂從高天伸手抓住我,把我從大水中拉上來。」
(詩18:16) 今天是年廿八,農曆新年將至,祝願各位仍不斷經歷基督不變的愛,弟兄姊妹更加彼此了解,互相接納,成為人生中的知己良朋,一同活在基督的愛中!
「抉擇善惡」 彭偉業傳道講 (2022年1月23日)」
經 文:創世記3:1-7節
如果我們留意日常身邊的事物,就會發現它們往往與聖經描述有無比的相似性。「一人犯罪,眾人遭殃」的處境,令人聯想起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犯罪的那一幕,他們違反上帝的禁令,結果使「罪」進入世界。他們最初為何會選擇犯罪呢?
蛇是受造物中最狡猾的存在,蛇把上帝對人的吩咐編織了一個原因,說上帝不想人擁有像上帝那樣的能力。另一方面,蛇淡化了偷食果子所造成的後果之嚴重性,把問題的根本轉嫁給上帝。這些說話觸發了夏娃內心的慾望,為了滿足她的佔據心理,並且為了得到與上帝相若辨別善惡之能力,她摘下果子食並且給他丈夫食。
結果人犯了背叛上帝的罪,從始「罪」進入了世界。「蛇」代表魔鬼「撒旦」,這邪惡力量一直存在於原始世界,透過謊言去誘惑人去犯罪。魔鬼的謊言往往比上帝的話語和吩咐對人更具有吸引力,使人不能勝過試探。魔鬼把上帝的吩咐敍述為上帝對人不合理的制約,誘惑人以自己的意欲先行。上帝不允許人食分辨善惡樹的果子,那因為人未具備道德判斷的意識,正如申命記一章39節提及「今日不知善惡的兒女」。當一個人沒有能力去抵擋罪的試探,就算能夠知道什麼是善良、什麼是罪惡,最終都會抵不住罪惡為自己帶來慾望的滿足感,而選擇去犯罪。啟示錄二章6節提及的尼哥拉黨,就是明知罪之邪惡卻偏偏用身體去犯罪,以體驗主拯救的大能,這是魔鬼對人尤其是基督徒的謊言。由人類始祖開始,直至現今社會,人依然一直受到罪惡的束縛,到處都是侵略、剝削、資本、金融霸權、欺負弱小、掠奪、姦淫、欺詐、偷竊、暴力、敬拜偶像。犯罪的人明明知道這些是罪,也會照去犯罪。
在神學上,「罪」是被形容為與上帝關係的隔絕,摒棄上帝的恩典。「罪」阻擋了人對上帝的渴求,使人以為自己不需要上帝,也會拒絕與身邊的弟兄姊妹建立關係。保羅說:「罪的工價乃是死」(羅六23),人只能在基督裏成為新造的人,將人的罪性潔淨,打破了人與上帝隔絕的景況,與上帝重生建立關係。
我們如何才可以抵擋罪的誘惑和試探呢?最好擺脫罪的枷鎖之方法,就是好似耶穌基督那樣,將自己獻給上帝,將我們身體所有的肢體,獻給上帝成為「義」的工具,為彰顯上帝的國度奉獻自己,侍奉上帝,關愛、服侍人。(羅六13) 「抉擇善惡」是人如何在「善與惡」之間作選擇,要對抗邪惡的試探和誘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獻上自己。換言之,「抉擇善惡」其實是選擇「付出」和「收取」的生命取向。 選擇向別人「付出」,就會走向貢獻自己生命的道路,順服上帝的呼召;選擇向別人「收取」,是以自己的利益、個人的自由出發,對上帝的呼召無動於衷,最後在罪的試探當中周旋徘徊。
古牧師之前的講道提及「承擔託付」,我們有太多的羊群需要我們去關顧牧養、去尋找、去教導、去傳福音。教會內有一班年青人需要更多的人生導師去培育他們,教導他們,與他們同行;教會內有弟兄姊妹未得到為肢體之間的關顧和同行;主日學還需要更多的老師參與教導,陪伴小朋友成長。我們時常盼望教會復興,其實在於我們會否選擇「付出」、「行善」的生命取向,接受上帝的呼召,並且放棄「收取」的意識形態,放棄聚焦於自身利益,在「抉擇善惡」的根本問題上,作出合乎上帝心意的抉擇。
「虎進甘來」 吳宗文牧師講、林日麗姊妹記 (2022年1月16日)」
經 文:約伯記4:11節、何西阿書13:7節、 林日麗姊妹記
雅各書3:7-11節
聖經用很多動物作道德提醒,如螞蟻未雨綢繆。十二種生肖中最多在聖經出現的是羊及牛,但在中文和本合聖經找不到關於「虎」。我找到三段英譯本經文有提到「虎」,我們可從老虎在文化上的表徵,用聖經的教導提醒我們。
老虎出現在中國、西伯利亞、印度,而獅子出現在非洲、歐洲、巴勒斯坦並伊朗。和合本伯4:11的「獅」,威克理夫聖經譯本譯作 “Tigers” (老虎)。少壯獅子猶缺食,經文提醒在疫情中要學會謙卑,仰賴上帝的供應。何13:7,禧年二千譯本將「豹」譯成 “a tiger” (老虎)。當犯了罪,上帝的審判是適時而至,像路旁的獅子、老虎、豹,在我們不知的時候就撲出來。雅3:7-11提到各種各類的走獸,飛禽,昆蟲,水族,但信息本聖經譯作老虎。經文提到人能夠馴服一隻老虎,但永不能馴服舌頭,人的舌頭造成很多的痛苦和問題的根源,傷人傷己。
雖在聖經找不到與「虎」有關的經文及教導,但我找到五個與「虎」有關的成語跟今天生活有密切關係,且可與聖經配合,作為今年屬靈的操練和道德的提醒。
一、虎背熊腰。在疫情下,我們不能外出或旅遊,這提醒我們生活享受都不及有生命氣息及健康的重要。待疫情過後,第一件事要感謝上帝,因我們的身體是聖靈的殿,要保養顧惜,才能夠成為盛載上帝恩典、生命、工作的器皿。約三1:2,平安不僅是人身安全,我們的靈、魂、體也處於安然豐盛的狀況。
二、虎膽龍威。在疫情下,要剛強壯膽,堅持聖經教導。耶1:18,耶利米面對艱難,政府、商界、教會領袖、一般人都不認同他,有時上帝要堅立一些逆流的見證人是不容易的。不要懼怕疫情的肆虐或時代思潮的輿論,忠於上帝要我們講和做的事。
三、虎視鷹揚。我們每年底都寫明年的規劃,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要把各種規劃交托給上帝,才能虎視鷹揚,站在高處看,看見疫情後的世界。彼前4:7,要儆醒禱告,常守望,免得入了迷惑。
四、虎略龍韜。路14:28,有人要蓋一座樓,需預先計算花費。在這疫情下,不要忘記人生要有規劃,如讀經、事奉計劃等,繼續奮勇向前。 五、虎(苦)中作樂。憑信心虎(苦)中作樂,我們取其諧音。基督徒是可在苦中作樂的一群人。伯35:10,上帝叫人夜間能歌唱。待疫情過去,我們要數算主恩,如有生命氣息、在疫情下與家人建立和好關係、進行更多的屬靈操練等。苦中作樂,一定能苦盡(虎進)甘來。
彭偉業傳道 - 「真假智慧」(2022年1月23日)
古希臘文化崇尚哲學,若按照希臘文的字義,「哲學」的意思其實是「愛智慧」(Filosofia)。在學術發展史的演變中,古代由追求哲學漸漸發展到現今社會各項科目的專業領域,這是本著追求真理和智慧的精神。我們盡量為我們的孩子安排他們有一項專業的學科,以致他們將來可以在社會上具備競爭能力。
然而雅各書提醒我們,叫我們分清楚什麼是真與假的智慧,即使俗世的智慧、知識和學問都讓人感到耀眼奪目,得到世人推崇,但若然得到這些專業學位的人仕,儘管能證明自己具備高深知識,卻心中仍會懷著各樣的苦毒、嫉妒、自私,這些知識和學問事實上被罪所沾污 ,變得軟弱而有瑕疵。這種表面的智慧仍然處於混亂和邪惡的狀態,反映出被罪影響的人心。 雅各直接告訴我們:「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雅三17)真實智慧的特質具備純潔 、和平、溫良柔順、多結果子、沒有偏私和虛偽,這樣真正的智慧是由上頭而來,由主耶穌栽種在我們心裏面。具備真正智慧的人,才能在人生中能夠面對各樣的挑戰和試探,結出美好的果子榮耀上帝
古學賢牧師 - 「不要單顧自己的事」(2022年1月16日)
疫情持續不下,進入第三年,顯出人的能力是何等渺小,我們並非凡事可以掌控。面對生死關頭,人才發現甚麼是自己真正看重的。提後3:1-2節告訴我們,末世的一個明顯特徵,就是人會專顧自己。然而,疫情縱然嚴峻,基督徒不應只顧自己,而要彼此相顧、互相扶持,這是上帝子民應該活出的見證。 最近聽到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風雪中,有位基督徒與朋友結伴回家,天氣突然變得愈來愈寒冷,眼看他們有可能不會活著回到家中!基督徒無意中看見山坡上有一個人躺著,已經失去氣力。他動了慈心,就請求朋友幫他一齊扶起那人,回去他們的市鎮。朋友說:「我們自身難保,你還要幫助別人?」跟著,朋友撇下二人,向前走了。基督徒唯有獨自把那人扶起,攙扶著一起慢慢地走。個多小時之後,基督徒帶著那人,終於回到市鎮。他不見朋友回來,才知道原來在半路上,朋友已經凍僵了。基督徒卻因為出力扶持那人,身體發出熱力;又與那人身體互相靠攏,兩人就都活過來。那基督徒所作的,正如腓2:4節,「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激發愛心、承擔託付」 古學賢牧師講 (2022年1月9日)」
經 文:以西結書34:1-6節
創造你和我的上帝所託付我們的事,我們應該用非常嚴肅的態度去處理。不過,以色列人當中有失職的領袖,他們被上重重的責備。
一. 無牧的羊
結34:1-6節,這真是一幅令人心酸的圖畫!上帝稱呼以色列百姓為「我的羊」,顯出上帝何等關心與愛錫他們。但是以色列的牧人只顧自己,享受奢華的生活,一點不盡他們的責任。他們任由上帝的羊分散各處,無人牧養,挨饑抵餓,成為敵人的掠物。以色列民固然要為自己的罪負責,但牧人的責任更大。結34:10節,上帝看見以色列牧人所作的,祂向這些失職的牧人追究責任,解除他們牧養的職分。每一個基督徒,都應當在這件事上自我省察,因為我們領受了牧人的職分,有否將足够的精神和時間用在小羊身上呢?牧人失職,不單招致上帝的懲罰,而且在羊群中造成極大的傷害。所以每一個人都要清楚知道上帝給自己甚麼託付。
二. 上帝的託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