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遣」古廖玉明師母講 (2021年12月26日)
經 文:約翰福音3:16-17節、20:19-21節
太9:36-38,莊稼的主是誰?是上帝,主耶穌叫我們禱告,求上帝差遣工人出去收屬靈的莊稼。
(一) 上帝差遣耶穌
四卷福音書都記載,主耶穌親口說,祂是奉上帝的差遣來到世間。約翰福音記載最多,超過40次,就如5:23節,「不尊敬子的,就是不尊敬差子來的父。」6:38節,「我從天上降下來,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來者的意思行。」上帝已經差遣耶穌降世,耶穌也在十字架上成就了救恩,不過人類並不因此而自動得救!約3:16節,「……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人必須悔改、接受耶穌才能得救,所以主耶穌復活以後,差遣門徒出去傳福音,。
(二) 耶穌差遣門徒
約20:19-21,復活主對門徒說:「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主耶穌差遣門徒去做甚麼呢?太28:16-20,主耶穌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主耶穌差遣門徒出去,絕對不建基於他們的屬靈狀態,而是憑著祂所擁有一切的權柄。另外,我們也須知道,並非單單這十一個門徒才受差遣,路10:1節記載,早在主耶穌上十字架以前,祂差遣七十個人,兩個兩個的往各城各地去傳道。所以,使萬民作主門徒,不是一個自選項目,而是每一個基督徒的指定動作。
(三) 門徒接受差遣
中國教會,包括我們閩南堂,都是差傳的受惠者。我們不會忘記弟兄姊妹對教會愛心的捐獻,對那些付上生命代價將福音傳入閩南的宣教士,我們更記念他們的貢獻!1842年,雅裨理牧師抵達廈門鼓浪嶼,是最早進入閩南的宣教士。杜嘉德牧師1856年來到福建泉州安海鎮,當時鄉紳父老極力抵制他,杜牧師忍辱負重,4年後才有信徒受洗……其後安海教會有華人牧師繼任,並且增聘多位傳道,包括簡賜福牧師。
主耶穌升天之前對門徒說:「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8節)。所以,教會固然要裝備和訓練本地門徒,但遠方的宣教工作也須同時關注。我們要有願意出去的心志,順服聖靈的帶領,向身邊或遠方的人傳福音。近年全球化加劇人口流動,萬民分散在世界各處。以往宣教士要去到海外才能向外族群體傳福音,但今天每一個社區都有外籍人,他們甚至就住在我們家中。
未來日子,閩南家可以怎樣發展宣教事工呢?期望我們有一個專責部門來
制定我們堂會參與宣教的策略,在堂會推行差傳教育,每年舉辦差傳主日,考慮差傳認獻或認領一些未得之民等等。就在我們閩南家裏面,有執事和會友的兒女正在外地宣教,他們都需要我們的關心和支持。
「天上來的愛」古學賢牧師講(2021年12月19日)
加 4:4 節,「及至時候滿足,上帝就差遣祂的兒子,為女子所生。」上帝獨一的兒子降世為人及至,藉著童女馬利亞,由聖靈感孕,經過十月懷胎,成為一個真真實實、有血有肉的人類嬰孩。
一. 道成肉身
主耶穌降生的目的,是為人的罪死在十架上,付出最大的贖價。因此主降生可稱為上帝最偉大的禮物。
約 1:1-3 節,約翰福音所表達的「道」:道→太初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1 節),道→創造生命之上帝(萬物是藉著祂造的(3 節)。
跟著在第 14 節,約翰揭露這道的身份是上帝的兒子:「道成了肉身, 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道成肉身」,主耶穌具有完全的神性和完全的人性,所以祂是昔在永在、全知全能,同時亦會憂傷、飢餓、疼痛,會哭,會歡欣, 會疲倦,也要睡覺等等。主耶穌選擇進入最惡劣的環境。祂從馬槽一直走到十字架,彰顯最偉大犧牲的愛。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恩典是那些我們完全沒有資格得到的好處,恩典是我們自己永遠能賺取、不能實現的。真理就是真實的,是事實的真相,也是絕對的標準。
約 1:14 節下,這裡「我們」是指彼得,雅各和約翰。在主耶穌登山顯像的時候,他們三人親眼見到主耶穌的面貌改變,衣服潔白,身上發出榮光(路 9:28-32)。主耶穌的榮耀是從上帝而來的,他不追求自己的榮耀, 而是追求天父的榮耀(約 7:18 節)。在未有世界以前,主耶穌已經享有與天父一樣的榮耀(約 17:5 節)。
二. 天上來的愛
約 17:24 節下,在宇宙還未受造以先,這個愛就已經存在,是從天上而來,愛的根源,人間的愛都是從這個愛衍生出來的。
至高無上的創造主,為甚麼淪為一個人所看不起的平凡人,並且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就是因為祂愛你和我。
世人的愛多半不過是五官感覺上的享受,這種愛只不過是一種欣賞、一種高攀、一種追求,是從下到上的愛。
上帝的愛是從天上而來的愛。絕對尊貴的愛上卑微的,至高榮耀的愛上羞辱的,最有價值的愛上沒有價值的,配得到最高頌讚的愛上應當被咒詛的。這愛是從天上而來的。林後 8:9 節說,「祂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祂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
各位,人類在黑暗中生活,面對罪惡,我們無力反抗。彎曲的我們不能變直,破碎的我們不能使它重圓,只有等候上帝施展祂奇妙的作為。 聖誕節最大的意義不單是歡樂,而是接受主耶穌作個人的救主和生命的主,使我們可以不斷經歷天上來的愛。上帝的愛是強烈的,強烈到要主耶穌降世,所以盼望你和我都被上帝的愛激勵,不再為自己而活,乃為這位捨棄榮耀寶座而降生的主而活。
彭偉業傳道 - 「教會誕生」(2022年1月9日)
按照聖經,教會是如何誕生的呢?一般學者都相信,教會的誕生源於使徒行傳第二章所記錄的五旬節聖靈降臨事件。「那時,有虔誠的猶太人從天下各國來,住在耶路撒冷。這聲音一響,眾人都來聚集,各人聽見門徒用眾人的鄉談說話,就甚納悶;都驚訝希奇說:「看哪,這說話的不都是加利利人嗎?我們各人怎麼聽見他們說我們生來所用的鄉談呢?」(徒二5-8)
當時由各國來到到耶路撒冷的猶太人經歷了聖靈降臨的異象,遇見三個兆頭:天上巨響,如大風吹過(二1);舌頭如火焰落在各人頭上(二3);說亞蘭語的加利利人,因聖靈降臨竟能說出別國的話(二6、8)。眾人聆聽彼得講論上帝拯救的新時代來臨,雖然各人所說的語言不同,在聖靈的同在之下,也聽得明白,眾人被聖靈感動,三千人信主。從此教會正式誕生,眾人彼此恆心遵守使徒教訓,受洗、彼此交接、擘餅、祈禱(二41、42)。 原來教會開始是來自一班操不同語言的人,同心合意在聖靈帶下領彼此相交。回想我們現代教會傾向「同質化」,即相同背景、祖籍、語言群組的信徒,傾向尋找與自己背景、語言相同的教會。我們是否可以從另一角度去看,真正的基督教會是不會讓文化、背景、語言的分野,成為相交的障礙。在聖靈的帶領下,必會維持合一,這給予我們有多少反思?
古學賢牧師 - 「俘擄與纏累」(2022年1月2日)
上個禮拜,我的腳板底有一個位置異常劇痛,腿部幾組肌肉有灼熱和火燒的感覺。禮拜三晚上,劇痛由腳板延伸到小腿及大腿,當時想往急症室,但因太太已經為我預約政府醫生,所以便到藥房為我買消炎藥和止痛藥暫緩痛楚。翌日,醫生問診十分鐘也未能確定是甚麼病症,直到看見我小腿有一大堆水皰,才確實地說:「你生蛇了!」當時我大感意外。服藥七天後,病徵大致已經消退,感謝上帝!
我在三歲時出水痘,痊癒後,那些帶狀皰疹病毒潛伏在我體內的神經系統,竟達六十年之久!病毒突然無聲無息地發難,可以在人的腰部或其他部分纏繞,將人俘虜。同樣地,「罪」可以隨時在我們心裏發動,攻擊和誘惑我們。 相信大家都遇過一些基督徒獨自絕望地被罪緊緊纏住,他們失去往日的光彩和喜樂,不能在天路上奔騰。被罪纏繞的後果是多麼的嚴重,足以令一個積極奮進和委身的信徒被俘虜;誰可伸出援手?求主激發我們的愛心,多留意身邊的肢體,因為他們隨時需要我們的禱告和關懷,領他們到最偉大的釋放者主耶穌那裏。聖經說,我們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參來4:15-16,12:1-2)。
彭偉業傳道 - 「上帝就是愛」(2021年12月26日)
今天是聖誕節的翌日,傳統上稱呼這日為「節禮日」(Boxing Day)。大家在聖誕節的日子應該收了不少禮物,在今天就是把禮物拆開的日子, 感受聖誕節為我們帶來的歡樂,和別人賜予的恩惠和關心。在分享這歡樂的同時,也讓我們思想這歡樂的來源:「上帝就是愛」。
約翰一書四章 7-8 節,約翰說明了一項十分重要的神學命題「上帝是愛」:「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上帝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上帝而生,並且認識上帝。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上帝, 因為上帝就是愛。」
「上帝是愛」(ὁ θεὸς ἀγάπη ἐστίν)是一句不易明白的說話。從客觀的物質世界的角度看,「愛」是不能夠用理性客觀、數據、實證科學表達出來。「愛」是主觀感受,但卻又是我們的生命裏不能缺少的最重要組成。人若然失去上帝的愛,就不可能擁有生命。上帝原本不需要創造我們,當人類叛逆犯罪離開上帝,上帝決意差派獨生子耶穌基督為人施恩拯救,祂創造我們和拯救我們唯一的原因只是為了「愛」。所以,祂期望我們能夠把祂的愛彰顯,所以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在哲學層面上,我們不能明確地理解上帝的本體(Ontology),但我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上帝的愛在我們生命裏彰顯,所以神學家能夠斷言「上帝是愛」。
在今天的聖誕節的「節禮日」,看看我們所收到的禮品和別人的祝福的同時,也讓我們不斷地感受上帝如何愛我們,祂本身就是「愛」
「勝過人生的風浪」林奕龍牧師講 ,尤長明執事記(2021年12月12日)
經 文:馬可福音4:35-5:1節
感謝主的恩典,讓我們可以一起敬拜。感謝主我們所信的上帝的確是奇妙,讓我們可以明白但又不可全然的察透。感謝主過往讓我有機會到內地工作,認識一位技師,他是一位水利的專業人士,他分享了在人生中曾遇見一個很大風暴的經歷:他在汕頭遇到一個歷史上最高級別、十二級的颱風。由於他是一個水利的專業人士,因當時那裡有個堤壩,當局恐怕颱風會沖擊堤壩,影響堤壩下居民的安危,所以派他坐船至堤壩的中心點去視察情況。但他不懂游泳,他的上司就派了兩位深諳水性的水手陪他同往。然而這兩位水手卻深知此行凶多吉少,於是對他說:「想不到我們今次將會一起葬身海中。」突然間海中起了一個巨浪,將船捲入了水底。他就閉氣,心裡呼求主說:「主耶穌,求祢救我!」很奇妙地,像有一隻手把船送往堤壩的對岸上,他們三個人就安然無恙。兩位水手就大聲對他說:「你所相信的主耶穌真的很利害!」這是一個真實的經歷。上帝留存了這位技師的生命,他今年已九十多歲,上帝讓他在內地建立了很多的禮拜堂。弟兄姊妹,在我們人生當中難免會遇有風浪,從剛才所讀過的經文,讓我們再次看看該如何面對及如何勝過人生的風浪。
當時的情況是晚上主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到那邊去吧。」那是加利利海,是海拔以下幾百公尺。不要忘記門徒是非常有經驗的捕漁人,他們是經歷過風浪的。但是「忽然起了暴風,波浪打入船內,甚至船要滿了水。耶穌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暴風」是最大的風暴。門徒的反應呢?他們是很驚慌的。門徒叫醒了主耶穌,說:「夫子!我們喪命,祢不顧嗎?」當時主耶穌正在睡覺。這個風暴是巨大的,連滿有捕漁經驗的門徒也是驚恐萬分。結果主耶穌起來斥責風,風就大大地平靜了。耶穌對門徒說:「你們還沒有信心嗎?」弟兄姊妹,請你留意,車是可以立即剎停的,而船要立即停下來卻是不可能的。但當時主耶穌斥責風、斥責浪,海面就大大地平靜,一句說話讓風浪平靜如鏡,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門徒就大大地懼怕:「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祂了。」在這件事件裡,弟兄姊妹要留意第5章第1節:「他們來到海那邊格拉森人的地方。」主耶穌為什麼要到達對岸呢?因為祂要救被鬼附的人。
弟兄姊妹,在這段經文裡,我們有什麼要學習呢?第一,人生是一定有風浪的,特別是當我們要事奉上帝、要立志行在上帝心意裡面、要願意將自己交給主,按著上帝的心意過每一天生活的時候,你的風浪可能會特別的大,為什麼呢?因為這是在屬靈的爭戰裡,魔鬼會攻擊、魔鬼會害怕、魔鬼會阻止你,但你看到最終我們必定會到達彼岸,主的心意必定成就。主說有就有,命立就立;主要開的門無人能夠關,主要關的門就無人能夠開。弟兄姊妹,當你願意成為一個追求的基督徒的時候,這條道路是不容易的,是一定有風浪的,但我們不要懼怕,因為主能夠平靜人生的風浪。
我們知道人生當中會遇到突如其來的事。最近當你看見網絡上說突然間某公司總裁要裁員,員工會驚愕;如果你被裁員,你的生活、經濟將會完全受到打擊。同樣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會遇到許多的艱難。艱難是有的,當時人的反應是很自然的,我們會恐懼、會戰兢,像門徒說:「夫子!我們喪命,祢不顧嗎?」這是我們的反應。外面的風浪會影響我們的內心,我們的內心會起暗湧,我們會憂慮、會驚惶、會愁煩、會不知所措,這是一個情況。但很奇妙的,周圍也有風浪,也有其他的船,門徒很驚惶,而主卻在船尾上安然睡覺,這就是主的反應。我們看到的結果是:風浪大大的平靜,主就教訓門徒為什麼要膽怯、為什麼要沒有信心呢?!我們看到的是主的一聲命令,風浪便大大的平靜;我們從而看到的是:主耶穌是創天造地的主宰,祂掌管一切。主耶穌是全能慈愛的主,祂對門徒說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在祂裡面有十分的平安。
我們第一個學習是人生中必然有風浪的,第二個學習是:主同在共渡患難。在面對人生的風浪的時候,主一定會加我們的力量,使我們得力前進。我很喜歡一幅油畫:在我們人生的小船上,就像這個年青人掌舵前行,面對大風浪,而主耶穌在背後指引方向,給他力量。航空母艦的外形看似很大,但在大海上一點也沒有;香港在地圖上也只是一小點而已。人這樣渺小,一葉扁舟,在大海中航行,人生的風浪有很多,有時是風浪,有時是暗湧。但感謝上帝,主耶穌與我們共渡患難及賜我們力量,讓我們可以走過風浪。
第三個學習是:主大能、慈愛、掌管一切,祂是平靜我們人生風浪的主。主在你、在我身上必然有奇妙的計劃,祂必成就關乎我們在主裡的事情。感謝上帝,這是主給我們很大的應許,弟兄姊妹讓我們去學習仰望全能的主,天父必看顧你。詩歌說:「任遭何事不要驚怕,天父必看顧你」。當我們在人生小船上遇見不同的艱難,我想起一位鄭果牧師:他三十歲時因為逃難與太太失散,輾轉他到了美國;那時候鄭師母有四位孩子。他們兩人在不同的地方在等候、守候,期望可以重逢。一別三十年,最終鄭果牧師與鄭師母一家共二十七口於美國重聚,當時鄭果牧師已經六十歲。從六十歲至九十歲,鄭果牧師與鄭師母一起在美國生活,上帝透過鄭果牧師祝福了很多弟兄姊妹。在這段傳奇的愛情故事裡,我們看到人生當中可能會遇到突然的風暴,但弟兄姊妹,有一節經文很激勵了我:「他們來到海那邊」,我們是可以抵達彼岸的,這是真實的。從鄭果牧師的人生中可以看到他是如何信靠上帝,怎樣把家庭復合,必能到達彼岸。這是第四個學習:主的話語必定成就,祂看顧我們必定看顧我們到底。
所以弟兄姊妹,我們可能會遇到前無去路,後有追兵,就像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後面有法老的軍隊、戰車在追趕他們,前面有大海阻隔他們。但感謝上帝,主的路在大海當中,上帝就將海水分開。所以弟兄姊妹如果你、我面對艱難的時候,有時候亦會影響心情七上八落,讓我們一起信靠這位上帝,我們學習眼不看紅海的海水,我們的眼要定睛可以將紅海海水分開的上帝。當你定睛這些惡劣的環境,衰殘的身體,你的情緒一定會越來越低落。就好像彼得,當主耶穌在水面行走的時候,彼得也跳進水裡,最初他是可以像耶穌一樣行在水面上,但當他定睛在風浪時,他便沉在水裡;但當他仰望主,他就可以行在水面上。彼得說:「主耶穌祢救我!」耶穌就把他拖上來。弟兄姊妹,這裡有兩個學習:第一,求主幫助我們,眼睛不要定睛在困難上,否則困難會越放越大,將你包圍著,你就困在當中。我們要定睛在可以將紅海分開的上帝。第二學習是懂得求救,人是軟弱的,當你在軟弱無助時向主呼求:「主啊,祢救我!」主一定會救你。
人的手是會軟弱、會放手的,但上帝是永遠不會放手的。當我們在軟弱中,依然仰望主,靠主的恩典向前行,縱然身體可能越來越衰殘,縱然明天環境不會更好,我們不懂得怎樣去行,前路充滿著很多的未知,但我們仍知道主的手不會放開我們。主能夠平定我們人生外面的風浪,裡面的暗湧,因為上帝是愛、是大能,祂愛我們必定愛我們到底。我們千萬不要把眼目定睛在困難上,而是定睛在主身上。上帝在你、在我身上必然有一個好好的計劃,我們只要定睛仰望主,一步一步地走,人生的風浪是一定會有的,我們可以跟隨主耶穌的腳踪,縱然面對艱難的環境,我們也可以安然的睡覺。我們跟隨主耶穌的腳踪,可以安躺在主的懷裡,安然睡覺。外面雖有風浪,但主勝過這個世界。這是一個很好的提醒,聖經說:「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
弟兄姊妹,面對艱難的環境,不要害怕,可以跟隨耶穌,安然睡覺。我們始終是客旅,艱難總會過去,祝福在前面等待我們。存盼望跟隨主,有弟兄姊妹可以同行。與清心的弟兄姊妹一同去追求仁愛、公義、聖潔、良善,好好準備我們的生命;也希望透過我們的生命,可以扶持軟弱的人、活在痛苦的人。
古學賢牧師 - 「永遠的以馬內利」(2021年12月19日)
太1:20-23記載,有主的使者向約瑟夢中顯現,叫他只管娶馬利亞,因她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這是要應驗先知的話:「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祂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
上帝同在是我們人生最大的福氣和保障,大衛這樣對主說:「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詩23:4節上)。今天我們也可以這樣說:
我雖然行過「苦難」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
我雖然行過「孤單」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
我雖然行過「失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
我雖然行過「失眠」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
我雖然行過「經濟拮据」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
我雖然行過「體弱多病」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
我雖然行過「兩代不和」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
我雖然行過「情緒困擾」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
我雖然行過「親人離世」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
我雖然行過「工作過勞」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
我雖然行過「含冤受屈」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
我雖然行過「癌症治療」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 主耶穌應許:「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裏來」(約14:18節)。感謝主,祂是永遠的以馬內利!
彭偉業傳道-「超越的平安」(2021年12月12日)
當你預測到大災難將要來臨,你會如何?若然經營的生意將會有重大損失,所幹的職位將要被裁撤,經濟面臨重大挑戰,身體患上嚴重疾病,我們可以如何做?面對這些困境,固然我們需要冷靜面對,尋找應對辦法,但我們信仰裏面所說的「平安」,真的可以獲得嗎?
或者,哈巴谷的經歷給予我們一些啟發。哈巴谷書三章17-18節 :「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上帝喜樂。」
哈巴谷正處於亂世,北國的十個支派已經被擄,南國猶大國被埃及入侵和操控。上帝預示將要興起比埃及和亞述更兇狠的政權巴比倫入侵猶大,猶大國將要陷入混亂和滅亡的預警之中。國破家亡,猶大人將要失去一切,財富、身份,和尊嚴。哈巴谷先知因為預見這些景象而惶恐,然而他禱告後卻安定下來。先知能夠安定下來的原因,不是禱告的事情已經解決,而是他認定了對禱告對象的信心-對上帝的信心。
他回顧了上帝帶領以色列出埃及、入迦南的恩典歷史,最後他以信心重新認定上帝掌管歷史的大能和主權,將自己個人和以色列民族的命運重生交給上帝,於是他發出偉大的信心宣告:「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上帝喜樂。」 面對將要來臨的困境,我們能否學效哈巴谷那樣,將自己的命運重生交給上帝,獲得那超越一切的「平安」嗎?
「尼哥底母問重生」彭偉業傳道講 (2021年12月5日)
經文:「約翰福音3:1-15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