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臨近,各大商場、食肆及公眾場所都有慶祝活動,令聖誕節娛樂化、商業化和世俗化,甚至扭曲主耶穌降生的意義。聖誕真正的主角 - 主耶穌 - 被各種娛樂節目取代了,所以有些教會反對慶祝聖誕。不過,各人在堅守自己立場的同時,也須尊重別人有記念主降生的自由。
聖經對於主耶穌降生的事實與屬靈的意義多有陳述,重點不是甚麼時候(when),乃是誰(who) 降生了!在這期間,大家可以更專注地默想道成肉身、馬利亞尊主為大、天使報佳音、先知稱謝上帝、博士來朝……與其說聖誕節是主耶穌的生日會,不如說是我們的培靈會,我們當以極大的喜樂和敬畏來重溫這關乎萬民的大事!
以下送給大家一首詩歌《聖誕獻愛心》:
「願能盡我心,獻奉愛主心,聖誕獻出真摯愛。
寒夜未盡見溫情,驅散夜冷黑暗,耶穌出生在荒野伯利恆。
來分享主的溫暖,真愛熱暖心窩,向世界獻出真的愛。」
聖誕節也提醒我們去關愛不被重視的一群,因為主耶穌降生的晚上,天使報喜信的對象是牧羊人 (路2:8-15)。在你的家族親朋當中,可有被你遺忘的人呢?
經文:「哥林多後書4:7節」
今天是閩南堂83年堂慶,我與各位分享上帝為我們預備的三寶。「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上帝,不是出於我們。」(林後4:7)「瓦器」是不值錢的,這裡指我們的身體,但上帝要賜寶貝,放在我們這些無用卑微、受各方面攻擊的人身上。這些寶貝是甚麼?上帝給我們這些寶貝有甚麼意思呢?
主的寶血
我們受罪惡捆綁,死在滅亡裡,但「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3:16)「知道你們得贖,脫去你們祖宗所傳流虛妄的行為,不是憑著能壞的金銀等物,乃是憑著基督的寶血,如同無瑕疵、無玷污的羔羊之血。」(彼前1:18-19) 耶穌為我們降生,替罪人釘十架,流出寶血,成就救恩。上帝藉耶穌基督的寶血,把我們從死亡、撒旦裡拯救出來,潔淨內心,赦免罪,救靈魂。我們不再是罪人,成為義人,獲得永生,更獲得屬上帝兒女的名份。但很多人未曾得醫治,未曾得這寶血,未有資格成為義人。
聖靈的寶劍
上帝賜每位基督徒全副軍裝,保護整個身體,並賜聖靈的寶劍,幫我們擺脫魔鬼的捆綁。聖靈的寶劍就是聖經,要多讀聖經勝過魔鬼,聽從上帝的話,就不會受試探誘惑。聖經讓我們知道上帝的愛,給我們信心勝過魔鬼。耶穌洗禮後,到曠野四十天受魔鬼試探,魔鬼慫恿耶穌把石頭變成食物,但「耶穌回答說: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路4:4) 魔鬼帶耶穌往聖殿頂,慫恿耶穌跳下去,顯出自己是上帝兒子的能力,但「耶穌對他說:經上說:不可試探主─你的上帝。」(路4:12) 魔鬼帶耶穌往山上,慫恿祂下拜魔鬼,魔鬼就把榮華富貴給祂,但「耶穌說:經上記著說:當拜主─你的上帝,單要事奉他。」(路4:8) 上帝讓我們有這寶劍,操練成為基督精兵,靠主的話打美好的勝仗,並教導栽培更多的人。
上帝的寶座 上帝給的第三樣寶物是我們能坐在這寶座上,與主一同作王,得到榮耀的獎賞。啟示錄講當末日到時,耶穌榮耀的降臨,基督徒被接到空中,與主相遇,地上開始出現大災難。世界得潔淨後上帝要建立千禧年國度,魔鬼被捆綁並扔到無底坑中,我們與主一同作王,得到寶座的榮耀。主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坐在至高的寶座上。「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這跟從我的人,到復興的時候,人子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太19:28) 這裡的「你們」不只是指十二位門徒,也是指每一位信主的人。今天能與主一同坐寶座,是上帝永遠的恩典。與主作王一千年後,去到白色大寶座,死了的人要復活,上天堂的人能享受永遠的福樂。
`
當一個人初信主時,往往都熱心禱告,凡事交託,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禱告蒙應允後,對主的信心不斷遞增 。之後在漫長的信仰生活過程中,總會遭遇挫折和失敗的經歷,那時候就會發現一次又一次的禱告未蒙應允,凡事不順利,開始對主的信心漸漸減少。令人想不通的是,既然主是愛自己的,為何會讓自己遭遇這些困苦?
有這種心理其實源於一個不恰當的假設:「相信上帝」不就是相信祂能夠凡事叫自己順利嗎?如果心裏懷著一種利益交易的心態而相信上帝,這樣的信仰必然招致失落、迷惘,和最終的離開。保羅甚至對腓立比信徒宣稱「基督於他有損」,腓立比書三3章7節:「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保羅原本是猶太教內的明日之星,有令人羨慕的出生背景和猶太教權威教師作師傅,但他卻後來決定追隨基督,成為猶太教的叛徒,同時在基督使徒群體中一直受到別人挑戰他的使徒身份 。為傳基督的緣故,他不斷招致別人的逼迫甚至入獄。基督對他當然是「有損」的,但為何他繼續堅持? 腓立比書三章8節:「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保羅已經沒有將自己的利益和好處放在心裏,那些全是糞土,他的生命只為得著基督。信主歸入基督,最終要追求成為生命成熟的信徒,不再看自己眼前的利益為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心靈預留幾多空間給予基督。這樣的信仰才是的基督信仰。
在某個地方,某個教會,傳道同工和會眾的靈性原本都在沉睡中,忽然甦醒過來,很自覺地預備好自己迎見主。然而,他們還不知道這動力從何而來!極有可能是由於一兩位忠心、獻身的弟兄姊妹鍥而不捨地禱告。他們為教會心裏焦急,如同火燒(約2:17節),就迫切地與更多人一起為教會禱告,又展開個人佈道的攻勢。不久,弟兄姊妹陸續帶領初信決志者到教會來。
早期的解經家鍾馬田說:「教會不應耽於安逸,要期盼復興!太多信徒安逸閒懶地過生活,屬靈生命總是原地踏步,沒有向著基督的標竿直跑,從來沒有等候復興。」
芬尼牧師(Charles Finney)為「復興」下了定義:「復興是基督徒重拾起初的愛,使罪人對上帝有所醒覺,並願意回轉歸向祂。復興可以挑旺、振奮與重整一所衰退的教會,並使人重新注意上帝的命令。」 教會面向復興,需要整體竭力追求真理,實踐信仰,傳揚福音,關懷宣教工作,信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約15:7節,主耶穌應許:「你們若常在我裏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裏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是因為弟兄姊妹的禱告,復興才會來到。今天主耶穌仍在尋找復興的器皿,這器皿必須是一個禱告的人,因為復興之先必有禱告。所以我們應常提醒對方:「你今天有沒有為教會禱告?」
經文:「經文:太6:9-13節」
主耶穌教導門徒禱告,透過禱告來陶造他們的生命,改變他們的心態和思想,使他們成為合上帝心意的人。
第一個祈求: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太6:9~13,主耶穌教導門徒:「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三個願」之後,主耶穌接著教門徒「三個祈求」,第一個是「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這就是確認,是天父供養我們、維持我們的生命;也提醒我們,切勿誤以為我們真的能夠提供自己一切所需。其實,連我們進食的胃口,都是天父賞賜的。我們要注意一個原則,就是每日向天父祈求和領受。我們要養成天天仰賴天父的態度,而非倚靠自己所囤積的財物。這原則並非單為窮人而設,而是同樣教導物質豐富的人。我們必須分辨是「日用所需」,或是無窮的物慾。其實,人真正需要的不多,但想要的就很多,以致沉溺於貪婪的死穴裡,成為物慾的奴隸。
日用飲食也指到維持我們屬靈生命的糧食(申8:3節;伯23:12節)。約6:35節,「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主耶穌將祂的話比作日用的糧食。要屬靈生命健康成長和強壯,我們應該每日向上帝祈求和領受祂的話。請你記著,屬靈生命不能靠「食老本」,靈糧要每日新鮮汲取。正如昔日上帝指示以色列人,每日一早,為當日的需要拾取嗎哪;領受靈糧也是這樣。與天父建立親密的關係是我們一生的首要任務。
第二個祈求: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這裡的「債」不是指金錢上的債務,而是指罪債。每一個人都曾在言語和行為上犯罪,造成對其他人的傷害和虧欠。上帝不會放縱犯罪的人,罪債是要償還的。我們看主耶穌為罪人付上甚麼代價:賽53:5節,「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原來主耶穌付出這麼大的代價!
主禱文提到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一課:饒恕!在世界上「愛」比罪惡更強大,更有力!我們若不饒恕,最痛苦的不是對方而是自己;所以天父不是站在對方那一邊來欺負我們,而是要釋放我們。
羅13:8節,「凡事都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因為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我們應該以愛的債取代罪的債,使人與人之間以愛互相連結,而不以仇恨互相綑綁。那些傷人至深的冤仇,靠自己是無法放下的,必須來到主面前,向上帝祈求:「天父啊!靠自己我不能夠饒
恕他,但我願意你幫助我。」最大的神蹟不發生在外面乃在裡面,是你心靈裡面的奇妙變化,你若願意,天父就要這樣幫助你!
第三個祈求: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就是求上帝保守我們的心靈,不受魔鬼的牽引和誘惑。請大家記得,唯有罪能真正損害你的生命。人世間的痛苦會過去,但些微的罪是可以摧毀你整個人生。所以,箴4:23節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魔鬼知道每個人的弱點是甚麼,我們面對牠的攻擊,只有遠離牠和靠主,切勿停下來與牠對抗。帖前4:3-5節告訴我們,要竭力遠離罪惡,追求公義,過聖潔的生活。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有時,魔鬼使你認為某些罪微不足道、無關痛癢;有時,牠又用你所犯的罪猛烈控訴你,使你感到絕望。魔鬼的目的,是要藉著罪離間你與上帝的關係。林前10:13節,「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上帝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上帝清楚知道我們抵受試探的能力有多少,只要我們肯倚靠祂,必能安然經過。
主禱文結束的時候,主耶穌教我們讚美上帝:「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我們稱頌上帝,歸榮耀於祂,並非因為上帝有所缺乏。我們稱頌上帝,是因為上帝根本配得我們的讚美。
聖經告訴我們,君王或元首都不是掌有最大的權柄,例如:埃及的王是法老,人民都尊重他;約瑟告訴法老,上帝的能力比他更高,他無法阻擋上帝的作為。另外,狂傲的尼布甲尼撒在巴比倫作王,但以理對他說,上帝要懲罰他,使他知道上帝在人的國度中間掌權。天國是永恆的,上帝作王,直到永永遠遠。我們是天國的子民,上帝有豐富的資源,永遠作我們的保障,我們應該仰賴祂、尊崇祂,凡事向祂祈求。
羅13:1節下,「沒有權柄不是出於上帝的。」在主耶穌復活之後,上帝將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主耶穌(太28:18節)。所以,我們要承認,上帝有權按祂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回應我們的禱告。上帝有無限的智慧和慈愛,必會將最好、最適合我們的賜給我們。
榮耀永遠屬於天父。一個真正認識上帝的人,從來不會停止稱頌上帝。詩145:2-4,「我要天天稱頌你,也要永永遠遠讚美你的名!耶和華本為大,該受大讚美,其大無法測度。這一代要對那一代頌讚你的作為,他們要傳揚你的大能。」我們對上帝的讚美,應該源源不斷,一代傳一代。
期望我們都能把主禱文反復思想,身體力行,以致主禱文的屬靈精意能真正融化在我們的生活中。
經文:「馬太福音40:1-3節」
今天所說的題目是我們唱詩歌究竟是為了什麼呢?我很多時候到不同的地方、到不同的教會,都會做一些調查,看看究竟弟兄姊妹們認為唱詩是什麼一回事?簡單的結論是,原來發覺很多人到教會唱詩,第一件事就說:「很好聽啊,很喜歡聽這些詩歌。」另外有些人會覺得心情不好時,需要有些音樂來安慰自己、鼓勵自己。又有些人是喜歡坐下來聽音樂、感覺很舒服。我發覺很多很多原因都是為自己所設的。那聖經是否這樣說呢?說到這個問題,最好的關於敬拜的聖經就在詩篇裡,因為詩篇是以整個以色列人他們敬拜所用的詩歌為中心。聖經裡經常提到唱詩歌,還提醒我們唱詩歌是為了什麼。今天我們唱詩可能是因為喜歡唱歌或喜歡聽別人唱歌,但經文第三節告訴我們唱詩只是一個途徑,是將我們的讚美帶出來,因為我們都經歷過上帝的恩典。人生不如意事 十常八九,上帝就是知道我們有苦難才差遣耶穌基督來到世上幫助我們。
第1-3節其實是結論,而第4節之後是教我們應如何去做,第4節說:「那倚靠耶和華、不理會狂傲和偏向虛假之輩的,這人便為有福!」什麼是「我曾耐性等候耶和華。」原來就是一個信心的學習,當有事情發生的時候,不要理會狂傲和偏向虛假之輩,我們應有耐性地去倚靠上帝。另外第5節說:「耶和華─我的上帝啊,你所行的奇事,並你向我們所懷的意念甚多,不能向你陳明。若要陳明,其事不可勝數。」為什麼呢?我們再來看第12節(因為聖經很有趣的,前後經文是互相呼應的):「因有無數的禍患圍困我,我的罪孽追上了我,使我不能昂首;這罪孽比我的頭髮還多,我就心寒膽戰。」這裡告訴我們,當我們在數算上帝的恩典時為何數不盡,因為世上所面對的問題比頭髮還多。但當我們願意去倚靠上帝的時候,上帝必會來幫助我們。 看回第3節:「他使我口唱新歌,就是讚美我們上帝的話。許多人必看見而懼怕,並要倚靠耶和華。」為何聽別人唱歌是「看見」而不是「聽見」呢?當我們去聽一個人分享見證時,為何他最後會信耶穌?是聽到還是看到這個人的生命改變了?大家有想到嗎?原來當我們唱讚美詩的時候、當我們讚美上帝的時候,詩歌能將我們基督徒的生命從詩歌帶出來,人們從我們身上看到上帝的榮耀,所以經文中說看見上帝的榮耀而敬畏。就像出埃及記14:31說:「以色列人看見耶和華向埃及人所行的大事,就敬畏耶和華,又信服祂和祂的僕人摩西。」弟兄姊妹們,真正傳福音的不是詩歌,是唱詩歌的弟兄姊妹們的生命。今時今日很多教會也誤會了用音樂去感動人,教會應用音樂裡的生命,用生命去影響生命。音樂雖然是有能力溶化人心,但是聖靈的大能能改變我們的生命。當我們看到詩班生命流露的時候,台下的人自然會有一個敬畏的心,自然便會倚靠耶和華。
現在已經到了2021年的尾聲,對於今年度教會主題:「渴慕真理,彼此相顧」,大家從中得著了幾多?可有反思?今天與大家一同思考一段經文,與大家一同反思在教會主題上,我們還有幾多空間可以前進。腓立比書二章2節:「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
相同意念、相同愛心、相同的心思,是可以讓保羅喜樂的基督徒素質,經文所指的「心思」和「意念」是源自同一希臘原文(φρονέω)。葉應霖博士深入地闡釋這字詞的意義:「保羅不是盼望機械性的行為合一,不是不加思考洗腦式合一,也不是倚靠理性而不用信心的合一 。他所期望的合一,是建基於弟兄姊妹經過深思熟慮後與上帝結連的合一,一種充滿生命力的合一 。」保羅所反對的是出於自私自利的合一, 那是一種貪圖虛榮,充滿計算的生命模式。人們若然表面地傳揚基督,但實情卻是動機不純,這會加添保羅的枷鎖。
我們關顧身邊教友,傳揚福音,我們的最終目標是為了什麼?若然我們的行動不是出於我們與上帝愛的關係,為著別人的屬靈生命而著急,而只是為了迎合教會主題事工的要求,表面上做關顧的功夫,相信這不是上帝所喜悅的?也不可能會有果效?弟兄姊妹,讓我們關顧別人時,不是出於自己的意欲,而是出於與上帝的愛,這樣我們就不會覺得關顧別人會變成自己的負擔了。
經文:「馬太福音40:1-3節」 洪慕冰姊妹記
今天所說的題目是我們唱詩歌究竟是為了什麼呢?我很多時候到不同的地方、到不同的教會,都會做一些調查,看看究竟弟兄姊妹們認為唱詩是什麼一回事?簡單的結論是,原來發覺很多人到教會唱詩,第一件事就說:「很好聽啊,很喜歡聽這些詩歌。」另外有些人會覺得心情不好時,需要有些音樂來安慰自己、鼓勵自己。又有些人是喜歡坐下來聽音樂、感覺很舒服。我發覺很多很多原因都是為自己所設的。那聖經是否這樣說呢?說到這個問題,最好的關於敬拜的聖經就在詩篇裡,因為詩篇是以整個以色列人他們敬拜所用的詩歌為中心。聖經裡經常提到唱詩歌,還提醒我們唱詩歌是為了什麼。今天我們唱詩可能是因為喜歡唱歌或喜歡聽別人唱歌,但經文第三節告訴我們唱詩只是一個途徑,是將我們的讚美帶出來,因為我們都經歷過上帝的恩典。人生不如意事 十常八九,上帝就是知道我們有苦難才差遣耶穌基督來到世上幫助我們。
第1-3節其實是結論,而第4節之後是教我們應如何去做,第4節說:「那倚靠耶和華、不理會狂傲和偏向虛假之輩的,這人便為有福!」什麼是「我曾耐性等候耶和華。」原來就是一個信心的學習,當有事情發生的時候,不要理會狂傲和偏向虛假之輩,我們應有耐性地去倚靠上帝。另外第5節說:「耶和華─我的上帝啊,你所行的奇事,並你向我們所懷的意念甚多,不能向你陳明。若要陳明,其事不可勝數。」為什麼呢?我們再來看第12節(因為聖經很有趣的,前後經文是互相呼應的):「因有無數的禍患圍困我,我的罪孽追上了我,使我不能昂首;這罪孽比我的頭髮還多,我就心寒膽戰。」這裡告訴我們,當我們在數算上帝的恩典時為何數不盡,因為世上所面對的問題比頭髮還多。但當我們願意去倚靠上帝的時候,上帝必會來幫助我們。
看回第3節:「他使我口唱新歌,就是讚美我們上帝的話。許多人必看見而懼怕,並要倚靠耶和華。」為何聽別人唱歌是「看見」而不是「聽見」呢?當我們去聽一個人分享見證時,為何他最後會信耶穌?是聽到還是看到這個人的生命改變了?大家有想到嗎?原來當我們唱讚美詩的時候、當我們讚美上帝的時候,詩歌能將我們基督徒的生命從詩歌帶出來,人們從我們身上看到上帝的榮耀,所以經文中說看見上帝的榮耀而敬畏。就像出埃及記14:31說:「以色列人看見耶和華向埃及人所行的大事,就敬畏耶和華,又信服祂和祂的僕人摩西。」弟兄姊妹們,真正傳福音的不是詩歌,是唱詩歌的弟兄姊妹們的生命。今時今日很多教會也誤會了用音樂去感動人,教會應用音樂裡的生命,用生命去影響生命。音樂雖然是有能力溶化人心,但是聖靈的大能能改變我們的生命。當我們看到詩班生命流露的時候,台下的人自然會有一個敬畏的心,自然便會倚靠耶和華。
經文:「創世紀24:1至9節」
當我們面對工作上的困惑處境時候,我們會如何做?我們只有兩個選擇:第一,就是繼續感到困惑和猶豫不決;第二,選擇信靠,繼續前行。
今天經文主角亞伯拉罕的老僕人選擇後者。創世記二十四章,記錄了亞伯拉罕為他兒子以撒娶妻的經過。亞伯拉罕要求老僕人將手放在他的大腿底下發誓,不可為以撒迎娶迦南人的女兒,要他兒子迎娶一個屬於亞伯拉罕原本部族的女子,也不許以撒回到去亞伯拉罕的故鄉。回到去亞伯拉罕的「本地本族」,大概需要650公里,行三十多天的行程。如何找一個女子願意跟老僕人步行650公里,嫁入一個她從未見過和認識的家族?這任務其實代表著極高的不確定性,太多客觀因素乃是不能控制。相信老僕人在那一刻其實是感到困惑,並未有十足信心完成任務。(參創 二四5)
老僕人帶著十匹駱駝和貴重的聘禮去到「拿鶴的城」,停在水井旁邊。他趁著當地的女子在傍晚時分出來打水,向上帝祈禱求指引。接著利百加出現在老僕人的視線,老僕人試驗利百加,怎料她完全符合老僕人的要求。當我們閱讀完整卷24章,會發覺老僕人為以撒尋找妻子並且接觸女方的家人的整個過程,都是出奇地順利。原本看似有巨大困難的任務,現在卻好像被老僕人直接順利地完成了,整個故事的敘述充滿著無數的偶然。
當我們從聖經故事描述的角度了解人類歷史的發展時,我們會發現人類歷史並不是由人的能力和智慧所掌控,而是上帝一直參與介入在這個世界,而且一直在工作。甚至,上帝會藉著信靠祂的人,隱藏地工作。
在聖經裏面記載著不少上帝隱藏地工作的例子。約瑟被他的哥哥陷害賣去埃及,經歷多番的波折和苦難,最後成為埃及首相,拯救了他父親雅各整個家族的生命。以斯帖被選為波斯皇后,但當猶太人面臨滅族的災難,以斯帖禁食三日三夜,終於找到向波斯王伸冤的機會,解救了猶太人的危難。這些事件裏面同樣找不到上帝的痕跡,但其中所記載的一連串相關的事件,都不是人所能控制的,不是人可以使這些事件必然相繼發生的,若不是上帝在背後工作,就不可能了。
神學上這是上帝的護佑,上帝有祂自己的計劃去拯救和祝福人類。而人有其責任去執行上帝安排在他生命上的使命。上帝安排每個人的使命都是獨特的:老僕人的責任是要為以撒尋找一位同族的妻子,使亞伯拉罕要成為萬族之父的應許可以實現;約瑟從苦難中成為埃及首相,拯救了他家族的生存問題,以致亞伯拉罕的後裔可以繁衍下去;以斯帖解救了猶太人在波斯將要被滅族的危難,以致被擄的猶太人最終可以回歸去耶路撒冷。 為何我們可以能夠面對困惑、困難,還可依然信靠前行?在困惑裏信靠的原動力,是來自信任上帝隱藏地工作,使我們可以在上帝的計劃裏與祂同工。經歷信靠,讓我們發現在上帝的計劃裏,充滿不可思議的可能性。 試想想我們過去的經歷,有幾多是偶然?莫非我們相信用偶然可以解釋這一切嗎?既然這些全不是偶然,我們可以安心認定,這些是上帝隱藏地在我們每個人生命中工作,為我們設下了在生命中的使命,叫我們在任何處境下,信靠地前行,並且為上帝在拯救人類的工作上貢獻一份力。最後,但願讓我們能夠抓著上帝賦予我們的生命意義和使命,在面對任何挑戰之下,一步一步信靠地走這條天國之路。
感謝天父,你賜給我們教會一班重視青少年的成年信徒及領袖,當中六位負責牧養教會弟兄姊妹的下一代,另外六位擔任羅陳楚思中學的友師。他們付出寶貴的時間和愛心,承諾三年或以上與青少年同行,願主堅立他們手所作的工!
感謝天父,我們教會領袖及執事們一致關注青少年事工。求主幫助我們教會整體,一起歡迎、擁抱和愛護青少年。親愛的主啊,願我們謹記,年青人不是教會的「未來」,因為他們其實是教會的「現在」,就如長者、成年人和兒童是教會的「現在」一樣。
主耶穌啊,你教導我們「要小心,不可輕看這小子裏的一個」,求你幫助我們能以溫柔謙卑的態度,禮貌對待每一個青少年,以基督的愛去贏取他們對主的心。主耶穌啊,求你憐憫我們,使我們不至放棄或忘記你所愛的小羊,賜我們父母的心腸,常為他們屈膝禱告。在繁忙的生活裏,求主提醒我們緊密地與青少年聯繫,用愛陪伴,作好榜樣,以真理培育他們。 親愛的天父啊,你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裏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願你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裏,得著榮耀。奉主耶穌的名禱告,誠心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