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裡享安息」 陳佩恩傳道講,林日麗姊妹記(2021年07月25日)

大家是否有經歷失眠的痛苦?失眠導致很多後遺症,如健忘、抑鬱、免疫力下降等,並影響生活質素。導致失眠的原因有情緒困擾、對某些事物的恐懼、藥物影響、痛症及不明原因,而情緒困擾是最主要原因。這可靠著耶穌基督的寶貴應許去面對,祂應許我們必得享安息,「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11:28)。要學像耶穌,「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太11:29)。

很多人對安息的理解是沒有困難重擔或生活經濟壓力,不用工作,享受人生,並認為這需要有錢、權勢和保護。其實有錢人也有情緒病,有一位十大傑青的精神科醫生,大學成績優異、醫院病人欣賞他,但他發現自己患了情緒病。主要原因是他的同班同學成績及品格差劣,卻擔任他的上司,還以語言刺激他,導致他情緒病,須服用兩年多的藥物。人生很多不如意的事令我們沒有安息,但主應許我們可依靠祂負軛的樣式,享受在主裡的真安息。耶穌所講的安息並不是有錢、權勢或保護,不是外在的客觀環境,而是心靈裡享安息,這在於我們的態度。只要有需要,我們就到主面前,讓耶穌背負我們的重擔,處理勞苦,就可得安息。

甚麼原因令我們擔重擔?第一是罪,犯罪是很痛苦的,很多人在罪裡受苦。別人犯罪也影響我們,令我們痛苦,破壞人際關係。我們到耶穌面前,祂赦免我們的罪,使我們脫離並勝過罪惡,同時讓我們饒恕別人,重新開始。第二是工作重擔。如工作得到欣賞、有能力應付,自然感到滿足。相反,如工作經常給別人批評,能力不足,或根本不喜歡這份工作,沒有成就,這樣壓力就很大。第三是生活重擔。若與家人和朋友關係良好,生活就幸福快樂。有愛就沒有壓力,沒有愛就有壓力和勞苦。今天很多人把不是聖經的標準加在我們身上,如屬世的人會看外貌、成績,但耶穌不是用屬世的標準看我們,聖經講上帝要的是管家要忠心和負責任,而不是成為最出色,祂愛我們每一個人。別人加的重擔令我們很辛苦,但我們以耶穌的標準成為我們的標準,壓力便得以釋放。耶穌講我們要「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太11:29)。

今天很多人勞苦擔重擔,心中沒有安息,因跟別人比較,對自己有過度的要求和期望。我們要學習耶穌的柔和謙卑,即不與別人爭,謙卑承認自己是普通人,擔子就會減輕,因主只要我們盡責任。很多年前,我要照顧病重的父母,還有自己及弟弟的家人,當時有四位傭工幫忙。那時我在神學院事奉,有工作壓力,下班後要面對家中的壓力。回家途中我與上帝談天減壓,把所有重擔交給祂,心中充滿平安、喜樂、安息,並且繼續要做的事。主讓我們走到祂面前,祂樂意背負我們的重擔,讓我們享受屬天的安息,並且有力量面對每天的生活。

古學賢牧師-「消費券的啟迪」(2021年08月01日)

在一次與相識50多年的中學同學聚舊時、另一次與十多位弟兄姊妹會議中,及在家中的大型聚集裡,大家都興高采烈地討論如何使用八月將會收到的消費券。有人提議奉獻給宣教工作、用在貧窮人身上、與家人一起吃自助餐、買部冷氣機、換部新手機,添置一些奢侈品、舉行大食會、奉獻給上帝……在他們議論紛紛時,我想起以色列人將初熟之物獻給上帝。在逾越節後的第一天,以色列人在田間為一切已發芽的莊稼做標記,以便在50日後的收割節(即五旬節)獻上為初熟的供物(出23:19上)。這行動表明上帝擁有萬物,教導我們不是在滿足一己所需之後才將多餘的拿出來。

除了田間的出產,以色列人也要將一切頭生的,並牲畜中頭生的,歸給耶和華;因為耶和華把埃及地所有頭生的,無論是人是牲畜都殺了,用大能的手將以色列人從埃及為奴之家領出來(出13:11-16)。是的,人能夠甘心獻上初熟的及頭生的,必須先認識愛我們的上帝,我們要尊崇祂,承認自己是蒙恩的人,並看見身邊其他人的需要。

人的信心和上帝的恩典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的,那裡有信心,那裡就有恩典,信靠上帝的人活得更健康、更快樂!求主賜我們愛心和智慧,教導我們善用消費券來尊榮上帝、建立自己、祝福他人。

「與基督的福音相稱」彭偉業傳道講(2021年07月18日)

「與基督的福音相稱」是我們作為基督徒的生活指標和座右銘。教會今年的主題:「渴慕真理、彼此相顧」,說到底其實是履行「與基督的福音相稱」的生命。香港在這兩年來的變化簡直是翻天覆地,基督教會經歷了衝擊。無論社會情況發展如何,若然我們依然相信基督是生命的主,也就要活出與基督福音相稱的生命。

一、與基督的福音相稱

一章27-28節,保羅呼籲腓立比信徒,無論發生什麼事,他們的行事為人必須與「基督的福音相稱」,呼籲他們要維護屬天公民的尊嚴,為所相信的福音齊心努力,並且不怕別人的驚嚇。當時羅馬盛行皇帝崇拜,羅馬公民需要視羅馬皇帝為天上的神明,參與敬拜和祭祀,以表達對皇帝的效忠,但基督徒只會敬拜創造天地萬物的上帝。基督徒這種生活原則,必然導致來自社會各個階層和權貴的逼迫和威嚇。 

保羅沒有建議腓立比信徒積極反抗逼迫者,反而建議他們要保持克制,保羅聲稱受苦反而是恩典(一29)。腓立比信徒曾經目睹保羅為了福音受苦;他和西拉被剝去衣服,然後被棍打,被囚禁在監房內。保羅反而看受苦是上帝的恩典,使他有份於基督所受的苦。保羅用這角度勸勉腓立比信徒,讓他們積極地看待苦難,以能夠為基督的緣故受苦為榮達致成聖的目標。回到今天,保羅這段訊息給我們有什麼啟示?我們會否反思一下,我們在哪些生活細節行為上,仍然與現今世俗人一樣,未能見證們基督徒的身份呢?

二、存謙卑的心,彼此合一

保羅對腓立比教會的殷切關懷,不單止在於他們能否面對外部勢力的攻擊,他更加關心到教會內部是否團結。二章1-2節,保羅以「在基督裏」為先決條件, 必定滿有和經歷各樣的「勸勉」、「愛心的安慰」、「聖靈的契通」、「慈悲和憐憫」,這些都是主內弟兄姊妹應有的相處情操。保羅所針對的是一個在基督裏的共同生活群體應有的人際關係:應持有同一的心志、融洽相處、契合的交通,在動機和態度上應該發自真心 ,不假情假意,不自私自利,也不貪圖虛榮,只要謙卑,看別人比自己強,這是給真摯朋友的肺腑之言。然而,有時忠言逆耳,可能會傷害感情關係,但真朋友是坦誠和勇敢的。保羅沒有直接說明腓立比信徒不足之處,卻要求他們使他充滿喜樂,這是因為他相信腓立比信徒願意遵循他的勸告,保羅滿有智慧地引導他們的心志,激勵弟兄姊妹活出基督信仰的價值觀,見證基督徒應有的謙卑和順服。 

二章3-4節,保羅說出避免教會分裂的重要原則:表示在教會裏面,不應該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利,而輕視別人的權利。在教會裏面,每個人都應該是謙卑的僕人,願意看別人比自己強。同時,為了別人的需要和好處,放下自己的權益,為使別人得到更多的益處。所以,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這種彼此相愛,彼此關顧的生命質素,一定會帶給教會有極大的祝福。

求上帝的靈常與我們同在,幫助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我們無論在教會外或者在教會內的行事為人,都要與基督的福音相稱。叫我們堅持真理,遠離歪曲勃謬的社會風氣,叫我們堅守合一的心思意念,竭力維持弟兄姊妹的連結,懷著謙卑和順服的心。

彭偉業傳道-「唯獨基督」(2021年07月25日)

有一教會的成年團契,其中有兩位富有學識的組員在社交群組內,經常因為政治議題而爭論,因為各自有自己的立場,把原本為各抒己見的分享平台,演變成互相挑釁和批評的戰場,並且持續多時地變本加厲。他們各自運用自己的能言善辯的才能,企圖贏得其他人的尊重和認同,也向別人證明他們的「說話」是高人一等,值得相信。這樣漸漸發展下去,其他組員離開了這個團契及其社交群組,只剩下寥寥無幾的核心成員。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二章1-2節:「弟兄們,從前我到你們那裡去,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對你們宣傳上帝的奧祕。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面對崇尚深奧哲學及說話技巧的哥林多人,保羅只知道傳講那位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所有世間上精深的智慧,也比不上能夠認識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保羅所指的「定了主意」,是指要高舉的不是自己,不用華麗的言語和表達,不高舉個人,而是高舉我們的主。在團契內過多意識形態的爭論,儘管是精彩的辯論,卻缺少了以基督為中心,基督團契也失去了真正的意義。

「挑旺恩賜」古學賢牧師講(2021年07月11日)

提摩太後書是使徒保羅所寫的最後一封信,大概在公元64至67年之間,當時保羅因傳福音被囚禁羅馬(提後4:6-8節)。受信人提摩太是保羅親手栽培的傳道人,在以弗所牧養教會。保羅知道自己快要殉道(提後4:6),他掛心提摩太,原因是:(1)提摩太在牧養的工作上遇到相當多困難,熱切盼望保羅到以弗所與他相會。怎知保羅未到以弗所就被囚禁在羅馬,令提摩太非常沮喪。(2)當時羅馬皇帝尼祿極力逼害基督徒。(3)提摩太仍然年輕、個性內向與膽怯(林前16:10)。(4)在以弗所有人傳異教,有人提倡禁慾主義又禁止人嫁娶,又有人敵擋真道迷惑信徒(提前1:3,4:3;提後3:8、13),他們用各樣詭計擾亂教會,增加提摩太牧養的困難。

一、心存無偽之信 (提後13 – 5)

保羅擔心提摩太會因恐懼而軟弱,所以保羅寫這封信給提摩太。提後1:3-4節,提摩太的眼淚可能是保羅與他過去一齊事奉、一起禱告的時候,或者是提摩太在牧會上遇到困難的時候,所流出來的眼淚。保羅常為提摩太祈禱,求上帝給提摩太有智慧與能力,來面對以弗所教會所遭遇的一切難處。保羅的榜樣使我們知道,戰勝恐懼不要單獨一個人,必須有人為你禱告。

提後1:5節,提摩太在優良的信仰傳統薰陶之下成長,他所承接的是「無偽之信」,那是說,他的信心是真實誠懇的。這種對上帝的信靠,首先在提摩太的外祖母羅以與他媽媽友尼基的心裡;提摩太受到他們的栽培,他心裡都是如此真摰地信靠上帝。保羅就在這裡提醒提摩太,要他堅定的持守他的信心,不要疑惑。

二、將恩賜挑旺 (提後16 – 7)

牧養教會不能單憑信心,也必須有恩賜。提後1:6節,當保羅為提摩太按手的時候,牧者所需要的屬靈權柄與能力就臨到提摩太身上。哥林多前書第12章列出多種事奉的恩賜,包括:醫病、行神蹟、講道、講各種方言、翻譯方言、教導、輔導、行政、服事等。林前12:11節,「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有基督徒說:「我感覺不到自己有恩賜或屬靈的才幹。」但是,聖經清楚告訴我們:聖靈有主權將恩賜分給每一個基督徒,只看我們有沒有發現自己的恩賜。

摩西80歲才被上帝呼召,差他帶以色列人出埃及,而且上帝使用他一直去到120歲!另一位,約書亞年老的時候,上帝是否說:「約書亞,你可以退休了,好好享受晚年吧」?不是,書13:1節記載,耶和華對約書亞說:「你年紀老邁了,還有許多未得之地。」意思是:「雖然你年紀大了,但是以色列人還有很多地土未得到,你需要鼓勵他們呀!」書24:15節,約書亞不是說:「我必定享受退休生活」,他乃是說:「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我認識有些長者,他們在街頭發揮他們的恩賜,到處向人派福音單張。亦有些長輩,即使身體軟弱,膝頭都有些疼痛,他們都發揮主給他們的恩賜,用禱告去復興教會的事工。

對青少年,提前4:12節說:「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做榜樣不是一項事工,不過,教會實在非常需要榜樣。我年輕的時候,見到導師和弟兄姊妹都很熱心追求,我就被他們影響,立志不作一個馬馬虎虎的基督徒。

某一類顯眼的恩賜,例如行神蹟、醫病等,我們容易側重;但其實那些關心人、打理事務、服事的恩賜,我們都不應該輕視。我認識幾位職青,他們會個別地幫助人,亦會合力一齊關心某個人;我好感覺到他們有服事的恩賜,我為他們感謝上帝。另一方面,我們也不可忽略事奉者的品格,倘若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建立得不好,我們的恩賜反而會拆毀人、傷害人。

提摩太是傳道人,他有牧會的恩賜,不過他也有意志消沉的時候。保羅提醒他,要他將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保羅用火來比喻,當木柴燃燒的時候,不久上面就有一層薄薄的灰,將炭火遮蓋。要用竹撥一撥,令灰脫落,炭火就會燒得更旺。曾幾何時,我們一聽道就立志回應,並且樂意參與服事;但經歷過人際問題、繁忙的工作、經濟的壓力,我們內心產生許多「灰」,蓋住了我們事奉主的熱心,使我們的愛心漸漸冷淡。

有人問:我們如何挑旺自己的恩賜呢?我有三個建議:第一,善用網上的資訊:網絡本身是中性的,正確使用可以增長知識,無論是音樂、聖經研讀、語言學習、事奉技巧等各方面,都可以透過網絡來操練及裝備,好面對新時代的挑戰。另一方面,請大家多結交好朋友:與清心禱告主的人一起,你的靈性會長進;但與貪戀世俗的人在一起,你的靈性會受到虧損。第三,我們要習慣欣賞其他人,倣效人們的優點,轉化成為自己的長處,這樣我們在事奉上就會更有進步。

提後1:7節,這裡的「心」,原文是「靈」,是指到「聖靈」。世上沒有一種力量,勝得過聖靈的能力,能夠使我們剛強、仁愛、謹守;這正是運用恩賜很重要的平台!「剛強」,就是今日所謂的「逆境智商」(adversity quotient,簡稱AQ),能夠使我們在困難中仍然站立得穩,發揮恩賜去事奉上帝。「仁愛」,林前13:1節,「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基督徒追求靈命長進,例如愛心、信心、盼望,才能夠成熟地運用恩賜,使自己與其他人得到建立。愛,是上帝兒女生命的本質,比任何一種事奉的恩賜更加重要,因為愛是運用恩賜的平台。「謹守」:這種內在的能力都是從聖靈而來的,聖靈將我們從罪惡裡釋放出來,並為我們的心做好防毒措施。

弟兄姊妹,我們既然得著上帝所賜豐盛的生命,又有事奉的恩賜,就應該認真的去善用與發揮。我認識一位老姊妹,她曾經身患嚴重的疾病, 上帝醫治了她之後,這位姊妹就盡力去探訪與關顧有病的肢體,與他們分享自己的見證,又帶領他們的家人信耶穌。

我盼望每一位弟兄姊妹都認真地去了解自己的恩賜,按上帝給我們的感動與負擔去事奉,例如做個人關顧、探訪、唱詩、領詩、愛心服侍、影音控制、青少年導師、兒童主日學教師、個人佈道、做祈禱勇士為教會守望等,為主做見證,建立生命。

古學賢牧師-「鬆軟剛硬的心田」(2021年07月18日)

一個人接受主耶穌,不但要聽到福音,還要嘗到福音的滋味和看到福音的大能。許多人對福音表面上很包容、不抗拒,內心卻是非常剛硬。所以我鼓勵大家,每天用幾分鐘為未信的家人和朋友禱告,求主給我們傳福音的機會和作見證的智慧,這是福音預工的第一步。甚麼是福音預工?就是在未信者聽聞福音之前,鬆軟他們剛硬的心田,為主修直道路,使他有柔軟的心可接受救恩。傳福音是跟魔鬼的一場屬靈爭戰,有人說:「我們雄辯滔滔,魔鬼哈哈大笑;我們艱苦奮鬥,魔鬼從容淡定;但我們專心禱告,魔鬼即場退縮!」是的,我們拓展天國,非禱告不可。

我們肯定兩件事:第一,每一個人都需要耶穌,第二,福音的大能足以拯救世上任何人。每一個靈魂,主耶穌都看為寶貴,故此祂差遣我們為祂預備人的心。許多時候,我們要用委婉的態度和言詞,來幫助人看見他自己的罪,這樣才能勸他悔改接受耶穌。弟兄姊妹,我們都欠了未信者福音的債(參羅1:14),今年9月11日的佈道會是我們還債的機會,請即把握機會為耶穌多得一人!

「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 譚瑞麒博士講,古兆如姊妹記(2021年07月04日)

四卷福音書都記載耶穌受洗的事,受洗的重點不在於禮儀,乃是在於表明耶穌為人的身份。耶穌受洗之後,才去接受魔鬼的試探、公開傳道、醫病趕鬼……請大家注意福音書所記載的時序:耶穌還沒有作任何事工之前,上帝已經向耶穌宣告:「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上帝這樣說,我從前以為對象只是耶穌基督而與他人無關。後來,我發現領受「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對象也是指著我們,而了解這道理對我們的信仰人生有著重要的影響。

路加福音的記載更為特別,在耶穌復活後,祂提出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要升天,祂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上帝,也是你們的上帝。」意思是:我們也是天父的兒女。所以,當天父上帝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的時候,不單是跟耶穌說的,也是對著耶穌所代表的人類說的,我們凡屬於耶穌的都有份。

領受和確認作為上帝愛子的身份,是人生的核心價值。上帝按我們的本相來愛我們,並非基於我們個人的能力和表現,而是單單因為我們是祂的兒女。可是有些人不了解這道理,或受俗世價值觀影響,例如古裝劇中的皇室子弟花盡心神竭力的在父皇前表現自己,為著討父皇的寵愛,同樣現今社會世人也用表現和能力衡量人的價值。

我們常常感覺不到自己是上帝所喜悅的愛子,但我們要認定,我們不是憑感覺。我們是上帝的愛子,這是一個事實。唯一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去選擇相信這個事實;無論我們是否感覺得到,我們的心情好或不好,有聚會或沒有聚會。人生的際遇會令我們很沮喪,很多事情會使我們是我否定,經常有許多壓力令我們覺得自己力有不逮。但我請你仍然選擇相信:你不是其他人眼中的你,你不等於你的能力,你是上帝的愛子,上帝所喜悅的。就是這麼的直接和簡單!

在人生中我們經歷很多憤怒、恐懼、焦慮、遺棄、不被重視……令到我們都不喜歡自己,自覺沒有甚麼價值。當你去到這地步,我邀請你做這個操練:先把手放在胸前。感受自己的呼吸,當吸氣時,心中想著「你是我的愛子」;當呼氣時,心中想著「我喜悅你」。藉此練習,從心中提醒和感受我們是天父愛子或愛女的身份。

彭偉業傳道-「蒙召作聖徒」(2021年07月11日)

哥林多前書一章一至二節:「 奉上帝旨意,蒙召作耶穌基督使徒的保羅,同兄弟所提尼,寫信給在哥林多上帝的教會,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成聖、蒙召作聖徒的,以及所有在各處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們的主,也是我們的主。」保羅在哥林多前書開首的問候語,與之前所寫的書信加拉太書以及帖撒羅尼迦前後書有不同之處,就是稱呼書信內容對象的基督徒為「聖徒」。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和羅馬書特別以「蒙召作聖徒」來形容弟兄姊妹,可見他重視基督徒信主之後,需要持續「成聖之路」。保羅經歷過漫長的牧養和差傳經驗,他深深地體會到,縱使教會能夠被建立,但教會和信徒的生命很容易地變質和走遍,重回貪愛世界之路,以致各樣的紛爭、淫亂、驕傲、結黨的亂象在教會出現。保羅藉著「成聖」和「蒙召作聖徒」提醒當時的信徒,也提醒了今天的我們:信主歸入基督的人,並不是決了志就完事,而是必須走聖潔的道路,必須活出與聖徒相稱的生命。

古學賢牧師-「夢中的足印」(2021年07月04日)

有一個人夢見自己和主耶穌在沙灘上走,他看見沙灘上留下兩行足印 ── 主耶穌一直與他同走人生之旅。但他發現,在他人生最艱難、最痛苦的時刻,沙上只留下一雙足跡。他不禁問主耶穌:「主阿,為甚麼在我最艱難痛苦的歲月裡,你竟離我而去?」主耶穌回答說:「親愛的孩子,你看見的那一行足印是我的。因為在你最痛苦軟弱的時候,是我揹起你走。」

我們與未信主的人生活在同一個世界裏,他們遇到的困擾、難處,我們也會遇上。主耶穌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約16:33節);天父為何容許我們遇見苦難呢?弟兄姊妹,你記得上一次嗎?在困苦中,你更靠近上帝,更倚靠祂,更發現祂是信實可靠的。一切臨到我們的事,不管大小事情,原來都是要陶造我們,使我們靈命更成熟。所以人生中的擔子是操練我們的工具,也催逼我們來到上帝面前尋求祂的幫助。感謝讚美上帝!祂不會離開信靠祂的人,祂願伴我們同行,「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就是拯救我們的上帝,是應當稱頌的!」(詩68:19節)。

「風浪的真依靠」 梁清恒先生講,洪慕冰姊妹記(2021年06月27日)

今天我們會透過馬太福音,特別看看彼得和耶穌的互動,一起去思考一個問題。這兩年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很多大浪、很多挑戰,我們可以怎樣好好地生活呢?這個故事不難明的,而我覺得要注意的地方是耶穌在拯救彼得之後,衪對彼得是有一個責備的,就是「小信」。你會發現耶穌和彼得經歷過這麼多事情,經歷過耶穌的教導(登山寶訓),又經歷過在海上拯救他,但到今天彼得仍然是小信。當我們這樣去看這個故事的時候,你會發覺其實耶穌已給了彼得能力在海面上行走,但彼得仍然疑惑、沒有信心,結果看見風浪便害怕,最後就沉在海裡。故事裡對彼得來說的危機不是風浪,而是小信。聖經是不難明的,但看完聖經後我們要思想這些經文怎樣幫助我們可以好好的去生活呢?我們今天同樣面對很多風浪,經文又對我們有什麼提醒呢?有兩個提醒是很重要的:

(一) 不可被環境影響忘記主的應許

      從彼得這個故事學習到,我們不能被環境所影響而忘記主的應許。彼得沉到海裡,絕對不是耶穌沒有能力,我們都知道耶穌是大能者,彼得亦在海面上走了幾步,他只因見風甚大就害怕,而忘記主的應許。這兩年我們的生活都不同了,像受到了狂風大浪沖擊一樣,但作為基督徒跟隨耶穌的人,除了望見風浪之外,我們更應看到上帝給我們的應許。聖經說:「我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上帝知道義人的道路;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詩1:6)」「耶和華的眼目看顧義人;他的耳朵聽他們的呼求。(詩34:15)」還有很多很多的應許。我想問大家,在面對黑夜、風浪的時候,究竟我們是能夠倚靠基督在風浪上行走的那個,還是因為害怕、小信而沉在海裡的那個呢?要記得讓彼得讓我們沉在風浪裡面的,不是上帝沒能力,而是我們只注目在風浪,不是注目耶穌,當我們有風浪的時候我們要問自己最影響我們想法的是風浪還是上帝的應許。

(二) 在危難中馬上向耶穌求救

      彼得其實相信耶穌是有能力的,但走不到幾步便疑惑、小信而沉到海裡。其實這是一種過山車的信心。當我們取笑彼得的時候,其實你和我也像彼得一樣,也總會有沒信心的時候。確實有些事件會令我們加添信心,但我們也會很容易忘記了。面對風浪彼得確實小信,但優點是他懂得在最危險的時候向耶穌求救,在經文裡說了四個字「主啊,救我!」,主就將他從困境中解救出來。想大家留意馬太福音24:31:「耶穌趕緊伸手拉住他」。「趕緊」原文應翻譯成「立即」,耶穌為何能「立即」伸手拉住他?因為耶穌一路也看顧著他。當彼得呼救,耶穌是即時回應、即時拯救。我覺得經文給了很大的提醒給我們,或許我們人生不能避免風浪,在風浪裡你和我也有機會信心不穩而沒面目去求耶穌,但我想大家記住人生最可怕的不是身體沉在海裡,而是信心沉在海裡。當我們遇到困難、有疑惑的時候,我們要學懂第一時間呼求耶穌,不要忘記耶穌一路在我們身邊,和我們一起走在風浪之路,衪等待我們呼求衪,當我們要沉的時候只要我們呼求,衪會即時伸手拉起我們。

      最後,我覺得基督信仰是不能保護我們一生無風無浪的,但我們作為基督徒最可貴的地方是耶穌基督已給了應許我們怎樣去面對風浪,更加寶貴的是原來衪一直陪伴我們走過風浪,等待我們向衪呼求,去拯救我們。